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供应链对制造业的重要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制造业;供应链;物流;管理理论
在我国物流供应链的发展不断深入,可以将物流供应链看作一个整体,对此要强调各个企业相互之间的一体化以及企业之间的关联性。所以,供应链的管理环境对制造业物流的精益化是通过:采用较为先进的供应链管理理念以及技术,将现代的物流技术作为发展基础,用来满足不同的消费者之间的需求作为主要的目标,通过把原材料的采购、储存、生产、运输以及销售等各个环节纳入整个一体化的管理之中,从而体现一体化的优势,进而对降低物流成本有一定的帮助作用。在现代的物流供应链进行精益化的管理并不是一味的进行降低成本,获得最佳的服务,如果是这样可能会误导制造业。对于精益化的物流管理应该是尽可能的降低成本,达到一定的质量以及程度,而不是为了降低成本进行一些物流程序的删减。
一、现代制造业物流供应链的含义极其特点
常说的制造业就是把原材料通过加工进行转化产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劳动的分工、机械化的帮助以及自动化的实现进行高效率的生产。所以,制造业的生产的增值最主要是在加工过程中得到体现。在市场的竞争、技术的普及以及产品的更新换代不断加快、制造业的产品创新、企业的市场营销以及服务增值的作用得到很明显地提高。现在制造业中知识以及信息是非常重要的生产因素,因为在制造业中产品从单一的产品逐步的转变为包含生产产品在内的服务以及解决的方案。所以,我国现在的制造业开始成为一种同时对信息、物质以及知识进行加工的产业。在制造业中物流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我们理解的制造业的物流通常就是指从制造业的角度上研究与它有关的物流运输。对于制造业物流有两种定义:广义是指和制造业的运转有关的所有的物流活动,制造业的物流体系就是对应制造业经营的物流在这个系统中包括生产物流、供应物流、销售物流以及废弃物物流四个系统。而狭义的仅仅是指制造业内部的物流。本文研究的制造企业物流活动是广义的定义。从CLM方面对物流进行定义,现在的物流变化至少有以下几点:
第一,物流主体的范围不断地扩大。首先就是“生产原料、半成品、全品”改变为“产品以及服务”。这是把生产原料、半成品以及全品扩充为全部的产品;其次就是把“服务”划入了了物流的范围,进一步的拓展物流的内涵以及外延,这个不仅仅包括生产物流,还包括了服务物流。
第二,对物流过程进行了相应的延伸。由于现代的物流在生产的全过程都时刻的存在。这不仅仅是将物流纳入了各个企业之间的相互协作的管理范畴,还要求了各个企业需要在更加广阔地背景来对自身的物流运作进行重新的考虑。在这个考虑的过程中不止是考虑自身企业的客户,还需要对自己的供应商进行思考:就是需要对客户的客户进行考虑以及供应商的上一家供应商;既是不止是致力于降低物流的某个作业,更多的是考虑到整个的物流供应链成本。
第三,物流的内涵更加地丰富。由于供应链精益化的管理思想出现,使得国外物流界对与物流的了解和研究更加的深入具体,在强调“物流只是供应链的一个流程之一”;而且从“反向的物流”角度对物流的内涵与外延进行了拓展。
物流供应链包含生物链的特征,但是在但实际上不仅仅是单一链状的结构。通常我们需要对上游以及下游的供应链进行了解。可以讲物流供应链当作供应商从供应商到客户与客户的关系。在现代的物流供应链有以下的几点特点:首先是要面向顾客的需求。由于市场的需求才是物流供应链运转最基础动力,物流供应链的形成以及发展都是离不开市场,市场需求是供应链物流运作的基础,供应链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市场,不注重市场的需求进行产品的大量生产会导致产品的库存不断地增加,使得成本增加进而会降低物流供应链的竞争力。其次就是物流供应链的复杂性,由于物流供应链是连接不同的企业采用不同的合作方法进行构建的网络结构。并且由于各个节点的企业之间的关系非常的复杂利益的分配是一个很大的难题。然后就是物流供应链的创新性。由于物流供应链是在独立的企业上发展而来,对于运输渠道进行优化是每个企业的努力方向,因此物流供应链有一定的创新性。最后就是物流供应链有风险性。由于市场的需求是始终处在不断地变化之中,这就导致了物流供应链含有一定的风险性。对于制造厂商来说首先设计出产品的样式以及数量对于原料运输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制造商的决策会影响供应链的物流配送,因此物流供应链有一定的风险性。
二、供应链物流精益化管理的重要作用
在我国物流供应链不仅仅是对于增加国内的就业岗位,对于各个行业之间的联系也是十分的重要,现在我国的物流供应链对制造业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
第一,通过对物流供应链精益化的管理研究可以有效的改善现代物流体系,使得制造业的物流供应链精益化的管理更加的合理。制造业的采购生产的原材料物流费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对于原材料的质量、数量是物流供应链精益化管理的一个方面。对于较低的物流成本的制造业来说,低廉的物流费用对于企业的竞争力有很大的帮助,较为有效的物流供应链精益化管理是降低物流成本以及对产品质量的保障。
第二,通过对物流供应链精益化的研究进而使得供应链精益化管理下制造业的物流更加的合理化,进一步的改善制造业的生产物流。通过对制造业的生产物流的改善进一步的提升是制造业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周期以及成本的基础。制造业想要加快企业内部的物料流转、降低生产的周期,首先需要做的就是不断地降低材料的存储以及装卸搬运的时间也就是从内部的生产物流过程着手,推进物流供应链精益化的管理,进而提升材料的效率降低材料周转时间。通过对制造业物流供应链精益化管理的研究会使得制造业在企业内部的原材料流转的速度不断地加快,降低流转时间进而改善制造业的生产物流体系。
第三,对制造业物流供应链精益化管理的研究会大大的改善企业内部的物流体系,对企业的销售以及原料的运输有很大的改善作用。通过对物流供应链进行精益化的管理会使得企业在管理好销售产品的装载、搬运以及配送等环节,并且对产品的安全、准时进行了保障,减少间接的产品损失。这样还可以使得产品的需求方能够非常及时地进行生产调整以及采购的数量减少物流的成本,进而减少间接的损失。据我国目前情况来说,提高销售的效率可以降低物流的成本,就能大大的提升我国生产行业的整体的竞争能力。
第四,通过对物流供应链精益化管理的研究可以有效的提升对物流、信息以及资金进行集合。在传统的制造业物流体系,由于没有精益化管理的物流供应链,各个商家以及厂商相互之间的运输以及库存方面的因素对企业之间影响导致经济效益的降低。例如:由于厂商以及商家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缺少配合导致了库存增加,从而对资金进行不必要的占有,降低了企业的资金周转,并且会由此导致一系列的不利影响。对于工厂、供应商都会导致经济效益的降低,还会带来一定的隐性的损失。
第五,在制造业进行物流供应链精益化的管理有助于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研有传统的制造企业往往会为了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而采取“一体化”的管理方式,会把生产、销售、研发以及财务等所有工作全部都当作企业的必不可少业务,这会导致企业的管理者花费很多的时间、精力以及资金去对非核心的工作进行管理。如此长久以来,企业在资源以及管理的经验都有限的状态下,什么都抓的结果肯定会导致企业无法对其核心的竞争力进行发挥,还会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从而逐渐地丢失了市场的竞争优势。所以,“一体化”的企业管理模式完全不能适应当前时代的技术更新快以及投资成本的高和竞争全球化的市场的特点。在制造业需要更加地注重教高价值的生产方法,更加地强调时间以及专业化和创新能力。在与传统的“一体化”模式相比,物流供应链精益化管理的物流具有更强的合理化管理思想,而且对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更加注重,并且通过强调企业自身的特点专门的对某一领域以及专门服务形成较强的竞争力。
三、我国制造业现在供应链的发展现状
在我国制造业的发展不断地强化,一些先进的管理技术和思想也是不断地进行国内。很多的国内企业也正在不断地走出国门,服务世界。在这种国际化的背景下,我国传统制造业的物流供应链管理也是遭受着外来先进管理经验的考验,对于国内的制造业物流供应链管理的文献有很多,但是都是一些比较落后的管理方式。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制造业越来越多的引进物流供应链管理的人材,使得新型的管理经验充分的应用到具体的企业管理中去。我国当前物流供应链管理的主要问题包括以下几点:首先是物流的观念比较的落后并且缺乏现代的物流概念。因此,在对现代物流行业进行提升物流的水平、推动经济的发展以及提升经济效益方面的重要作用认识不到位,因此制造业对现代的物流管理理论的研究投入严重不足。其次是我国的商业环境比较落后,导致了造成物流的布局不够合理、物流专业化服务的程度较低,自营的物流比例较大以及专业的物流服务没有充分的利用。再次是由于不同的地区条块的分割管理制度也是制约物流管理发展的因素。由于我国的制造业物流供应链的信息化服务体系以及网络体系相对的落后也是制约制造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供应链物流无法向一体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导致物流供应链的制度需要进一步的完善。最后是我国缺少大量的物流专业化管理的人材,虽然我国高校开始开设物流管理专业,但是在职的物流专业性人材还是比较的缺少,这也是制约我国物流业发展的重要原因。由于,缺少专业的物流管理人材对制造业的供应链物流精益化管理也是有很大的影响。在制造业完成了物流供应链精益化的管理这将对我国的企业走出国门以及提升在国际上的核心竞争力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在这点不仅仅是对于制造业,对于其他行业的发展也是一样的重要。
四、如何构建制造业精益化物流管理
鉴于物流供应链精益化管理对于制造业的重要作用本文提出了以下几点方面对制造业的物流体系进行实现物流合理化的转变:
(一)制造业应当选择较为合适的供应物流体系
制造业想要实现供应链物流精益化管理的目标,首先就是需要选择一种适合自身的物流体系,选择是委托第三方进行物流的管理还是自身进行销售又或者是委托社会的销售企业进行产品的销售等各种模式,都是需要企业对自身的特点进行充分的分析做出结论。在这方面要根据社会的发展情况以及自身的发展状况进行选择,在选择过程中不能采用落后的物流模式,也不应太过的超前,需要对企业的发展趋势进行判断以及对现有的物流模式进行适当的改善进而使得企业在未来的发展中可以适合企业未来的发展。
(二)需要对运输材料进行准确的预测需求
企业在计划生产中需要对各类的物资需求作为主要的依据进而确定出企业对于物资的需求量。由于计划的生产量是通过市场对这产品的需求决定的,所以供应计划就是根据生产的计划来规定产品的品种、数量、质量的要求,在材料的消耗定额以及生产工艺等来进行制造的。供应计划需要完成对各种原材料、供货日期的要求以及购入件的需求量进行预测,这样才可以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进而降低生产成本,加快资金的周转周期,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所以,在通过制订实际可实施的生产计划,并且通过确定合理的物资消耗量、储备充足保量,才是做到正确预测需求的最关键因素。
(三)制造业需要合理的控制库存
由于制造业供应链物流的中断会使企业的生产无法正常进行,所以对于保留一部分资金,并且拥有一些物资储备,用来保证生产可以正常的进行。对于这种物资储备的要求有两点:首先是必须能保证正常的生产需要,而且还需要能够面对紧急的情况,其次,制造企业需要进行合理的控制库存、对库存进行动态的调整以及减少资金占用同时节约成本方法。
(四)制造业需要健全物流精益化管理的机构
鉴于物流供应链精益化管理对于各行各业的影响比较大,所以不仅是制造业需要对物流进行健全精益化管理的要求,其他的行业也是需要对物流进行精益化管理。这样在不同的企业之间进行相互的物质运输才会更加的高效、快捷。健全物流精益化管理对于企业的运输成本降低,提升资金的周转时间以及对于生产效率的提升也是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五、总结
这篇文章通过对物流供应链的含义以及它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进行简单的阐述,进而分析了物流精益化管理对于制造业在资金、生产成本、生产效率等方面的影响,从而提出现代制造业的物流运输必须实现供应链物流精益化管理。在我国由于制造业是比较重要的行业,对于提升制造业的生产效率以及对制造业进行转型升级有着特殊的要求。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物流供应链精益化管理必将是物流行业发展的主要目标。由于精益化管理的物流有着很多传统物流模式无法比拟的优点。随着高校设置的物流专业人材的不断被培养出来,我国未来的物流供应链精益化管理的模式实现将会逐渐的临近,对于制造业来说更会是一次重大的机遇进行企业的升级。(作者单位:吉林大学珠海学院)
参考文献:
[1]刘丽文.供应链管理思想及其理论和方法的发展过程[J].管理科学学报,2003,6(2):81-89.
[2]赫伯特・科扎布(Herbert Kotzab).供应链管理研究方法论[M].刘彦平等译.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3:11-63.
[3]李晓春.基于 CPFR 的供应链计划协调机理及实现[J].工业工程,2009,12(1):60-69.
【关键词】民用;航空制造业;供链协调;管理策略
0 引言
近些年来,我国的民用航空制造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并且有着较好的发展势头,但仍与发达国家有一定的差距。供应链的协调管理,作为企业运营的重要方式之一,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对于我国的航空制造业的企业来说,就要立足于企业的实际情况,通过借鉴发展水平较好的公司的案例,从而促进企业自身的发展。在此,我结合波音公司的案例,为我国企业在供应链协调的工作开展方面提出了几点建议。
1 通过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方式实现供应链的高效建设
航空制造业的产业链的各个主体之间应当保持较好的沟通与联系,实现优势的互补以及协调化的发展。以波音公司为例,它在产品供应链建设之前就进行了长远的系统定位,依据各个供应商领域的不同,优势环节的不同对供应商进行选择与整合。在波音787项目开展以后,对于供应商进行合理的精简,选择效益最好的几家供应商进行选择,从而提升了整体发展的效率。其中主要选择了四家飞机结构供应商,这一举措不仅可以达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效果,建立起一对一的合作关系,同时又可以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促进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
2 通过信息共享平台实现知识的沟通与交流
在网络高度发达与信息十分丰富的时代环境下,我们应当借助于网络化的平台,实现资源的共享以及信息的传播。对于供应链中的各个主体来说,学习是十分重要的一种提高其自身管理与运营水平的方式,特别是各个主体间的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可以最大程度上促进其共同发展。波音公司意识到了这一点的重要性,所以已经建立了完备的网络系统,借助于网络化的平台,对各个产业链主体进行相关知识的输出,从而促进各个成员管理与运营能力的不断提升。除此之外,波音公司长期提供培训服务,创建了行业内部最为完善的培训设施,它具有许多现代化的培训设备,可以对产业链中的各个主体进行培训与管理,其内容主要包含飞机的飞行与维护培训,乘务人员的安全与服务态度的培训等等。
3 营造供应链系统共同的文化氛围
文化体现了一个企业的软实力,良好的企业文化有利于增强工作人员间的凝聚力,促进企业的良性运转以及可持续发展。对于民用航空制造业的产业链的建设来说,培养各个主体间共同的文化氛围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供应链组织的文化不仅包括每个人对于工作的态度与观念,同时还有自身的工作作风以及道德素质。通过营造供应链系统共同的文化氛围,可以对于每个工作人员的行为进行引导,从而促进各个主体内部以及各个主体之间的协调发展,提高其工作的积极性与参与感。但是,供应链间组织文化的建设并不是一撮而就的,它需要产业链内各个主体特别是核心企业的不断努力,每个主体可以采用包容的态度,逐渐改善企业原有的与产业链发展不相适应的部分,从而达到整体文化的融合。在这一方面,波音公司做出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它对于产业链中的各个主体进行了统一的文化方面的管理,营造了和谐的文化氛围,各个主体可以正确认识自身的作用与价值,并且为了整体的发展而共同努力,这是需要我国有关企业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4 在企业内部实施较为开放的员工自主化管理
对于现代企业来说,管理的方式方法对其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许多企业没有采取得当的管理方式,严重挫伤了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对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着较大的影响。特别是在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下,企业有关部门更应当在管理层面进行改善,实现员工的自主化管理。对于各个主体的工作人员来说,增强其管理的自主性,有利于提高他们参与各项工作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对于各项工作的参与热情,从而促进各个企业生产经营效率的提升,为产业链的协调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5 促进供应链各主体间信息的沟通与资源的共享
在网络高度发达与信息十分丰富的时代环境下,我们应当借助于网络化的平台,实现资源的共享以及信息的传播。从民用航空制造业的发展历史来看,其发展具有较大的不稳定性,以波音公司为例,它在1997年遭受了市场低迷的重创,严重损害了公司的经济效益,所以公司有关管理人员意识到了加强沟通与交流的重要性。受产业链合作紧密的影响,往往会出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状况。任何一个主体出现问题,就会对整体产业链的发展造成巨大的影响。而事先进行相应的沟通与交流,虽然不可能避免这一影响的出现,但可以最大程度上降低对其它主体带来的损失。
6 树立供应链示范企业,带动其他企业共同发展
任何行业都需要相关模范企业的带动,以此实现整体的共同发展。波音公司通过开展“金色维护伙伴”的评比活动,选择出模范企业对其他企业进行引导。在模范企业的带动下,其他企业可以认真审视自己在运营与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借鉴先进的经营理念以及管理方式。这一举措一方面可以加强产业链各个主体间的协同性,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供应链的整体绩效水平。除此之外,还可以给予发展较好的企业一定的鼓励,使得更多相关企业可以完善自我的管理与运营机制。
7 在供应链各主体间建立信任机制,密切其沟通与联系
产业链各个主体间要想实现合作共赢的目的,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建立一定的信任机制。我们常说,信任是合作的基础,对于工作高度关联的航空制造业来说,信任更成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波音公司在其经营目标及其规划的建立过程中,对各个供应链主体给予了一定的保障,承诺其公司各项业务的进行都符合相关的程序及法律要求。为了贯彻落实这一系列诚信准则,波音公司在与各个主体的合作过程中坚持公平平等的原则,尊重每一位合作伙伴;严格遵守以及所做的承诺,不失信于人;保障所生产的产品的质量,尽职尽责,不越位,不缺位;给予工作人员平等的发展机会,不开设后门,严格按照程序办事……以此来实现各个主体间相互信任机制的建立,密切各个主体间的沟通与交流,为该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合作氛围。
8 结束语
总而言之,飞机的研发与生产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国民用航空制造业产业链的协调建设也不是一撮而就的,它需要各个主体的共同努力与推进。经济的发展使得人们对于民用航空制造业有了更大的需求以及更高的要求,这对于我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的发展来说,既是机遇,又充满挑战。所以,相关的企业应当从实际情况出发,大胆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共同努力,从而促进我国民用航空制造业产业链的协调建设与发展。只要有关企业可以给予这方面工作高(下转第257页)(上接第324页)度的重视,并且加大相关人力、物力的支持,我相信假以时日,我国的民用航空制造业一定可以实现产业链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孙超.波音把握低迷中的体会[J].中国电子商务,2013,1:35-36.
[2]成磊.波音公司公布首批“金色维护”合作伙伴[J].航空维修与工程杂志,2016,5:13.
制造行业的供应链有三个阶段,第一是制造行业企业内部的业务整合,即完成典型ERP构架;第二是建立企业社区,优化供应商之间的供应链;第三,完成从生产原材料到客户的所有业务流程协同,实现供求关系的结合。中国制造业目前还处于第一阶段,制造业的供应链成本高以及物流企业管理分散正在影响着中国制造业的发展。
制造企业内部业务组合
建立企业社区
所有业务流程协同
制造行业的供应链发展的三个阶段
市场竞争持续不断、产品技术的差异不断缩小、集成度不断提高,是整个市场现状的真实写照。随着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定单变化的起伏加大以及产品交货期的压力倍增,元器件采购和成品销售这一头一尾,已成为电子制造企业发展与生存的关键。而作为采购管理与采购行为的基础,采购分析的重要性更是日益突出。
一、生产型企业在运做之初就必须意识到采购分析的重要
普遍而言,生产型企业通常要用销售额的40-70%来进行原材料和元器件的采购。采购的速度、效率、订单的执行情况会直接影响到企业是否能够快速灵活地满足下游客户的需求。 因此,生产型企业在运做之初就必须意识到:作为整个供应链管理的重要一环,采购分析对于企业成本的控制相当重要。采购分析没有做好,意味着企业的供应链和成本没有控制好,企业的经营、生存和发展就存在问题。
国内许多中小型规模的企业并没有采购分析的概念,只是当企业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才意识到采购分析的重要;相比之下,台湾的电子制造公司则设立了专门的采购管理部门来执行采购分析。
二、采购的原则就是一切从供应链的成本角度出发
所谓采购分析,既是分析该买什么、买多少、什么时候买、花多少钱、什么时候得到以及怎样得到的问题。由此可见,采购分析需要考虑的基本信息包括所采购物料的成本分析、交货时间和地点、交易的付款期限等等。成本分析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买家们不仅要考虑最原始的物料成本,也要考虑上游供应商的成本。
采购的原则就是一切从供应链的成本角度出发,供应商的成本也是总成本的一部分。台湾电子制造厂商大多在大陆设有工厂,假如他们的供应商在台湾有工厂,但在大陆没有工厂,势必牵扯到供应器件的运输成本。不论这一运输费用谁来出,总是客观存在、并会打进总成本的。因此,要求本地化的采购比例要越来越多,只有这样供应商和采购商的整体竞争力才能得到加强。采购商要从长远出发,多考虑整个供应链的成本。让供应商赚到足够的利润,才会有长远的合作关系。
三、进行采购分析要考虑到结订单和供应周期两个因素
在分析采购时,一定要结合库存情况。现在绝大部分的电子产品一生产出来就在跌价。产品放在仓库里面,就相当于钱一天天在损失,厂商所担的风险也越高。因此,零库存的概念大行其道。许多台湾生产商都开始实行本地化采购,并力求越来越多的元件实现JIT,一点点把库存减到最小。
究竟该买多少才算合适?什么时候下单最好呢?要解决这一问题通常需要考察两个方面。首先是考察自己所接收到的订单情况,通过参考过去"一定时间内"物料使用量的平均值和变化的幅度,把这两个值进行加权计算,来得到未来的计划。其次需要考察供应商的历史供货情况,即"一定时间内"供货数量的平均值和变化的幅度,以计算出对供应商比较合适的交货周期和交货数量。
这里面有两个信息值得说明。首先,竞争的加剧促使订单变化快,对"一定时间内"的界定也变得越来越短(现通常为7天甚至更短),而变化的幅度却越来越大。其次,在进行采购分析时,不仅要考虑自己的订单情况,也要切身结合供应商的供应能力,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因为他们也有成本,也有供应商。
四、依据订单类别选择不同的供应商
在解决完上面两个问题之后,需要分析该向谁下单的问题。采购清单通常会被划分为三个小部分:传统的采购订单、JIT订单和VMI订单。这一分类的基础是供应商的类别属性,也体现出对供应商进行审查的重要性。
如何建立供应商评估系统?以台湾厂商的经验为例,他们对供应商的评估有一个通用的流程。首先是审查供应商的基本信息,包括公司组织结构是否健全、财务状况是否稳定、生产的品种和产能、有哪些客户群体等。等待供应商过了基本的审查关后,又派出由研发、采购、生产、品管等相关人员组成的团队对其进行现场审查,做详细的认证。之后,再由供应商开始产品送样直到供应商的产品通过批量认证。审查供应商最重要的环节在于现场验证和样品抽验阶段。
目前,许多台湾公司已经建立了信息化系统来保证采购分析流程的准确和快捷。例如明基在接到客户订单后,会通过ERP系统进行生产流程安排。ERP系统结合生产流程安排和库存方面的信息,计算出物料需求清单。SRM(供应商管理)系统会根据系统中预先设置的供应商属性,将物料需求清单分成传统PO、JIT和VMI三个部分,并分别排出所需物料的详细列表和具体进料时间。JIT信息可通过短信等方式通知供应商,让其登陆公司的网站查询订单信息;VMI信息则及时反馈给供应商。
然而,上述流程的基础在于稳定的市场供应。供应紧张时又当如何?供应断链的情况一定会发生,当预感供应开始紧张时,通常要做两件事:提前备料和生产周期的排整。
关键词:服务型制造;供应链管理;牛鞭效应;能力管理
中图分类号:C939;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409(2013)05-0093-03
Study on the Hybri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of
Service-oriented Manufacturing
WANG Kang-zhoua,c,JIANG Zhi-binb,c,LIN Wen-jinb,c,XIE Wen-minga,c
(a.Sino-US Global Logistics Institute;b.Department of Industrial Engineering and Logistics Management;
c.Research Center for Service Science and Enterprise Innovation,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Shanghai 200240)
Abstract:This paper operations management of service-oriented manufacturing supply chain is discussed.Specifically,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supply chains of service-oriented manufacturing firm and traditional manufacturing and service firm are presented.Then,supply chain management problems such as bullwhip effect and capacity management are discussed,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are also proposed.Lastly,the impacts of service on the service-oriented manufacturing supply chain are analyzed.
Key words:service-oriented manufacturing;supply chain management;bullwhip effect;capacity management
一、 引言
服务经济背景下,随着社会化分工的加深和生产的发展,制造业和服务业相互依赖、相互融合,两者之间的边界越来越模糊。制造业的发展为许多生产开拓了市场,而这些服务反过来支持和加速了制造业的发展。制造和服务相互融合的趋势使得传统的制造模式发生改变,产生一种新的制造业模式:服务型制造。服务型制造包括面向服务的制造和面向制造的服务,是基于生产的产品经济和消费的服务经济的融合,是制造与服务相融合的新产业形态[1]。服务型制造通过提供给客户产品以及与其配套的服务,即产品服务包或整体解决方案,最大可能地满足顾客需求,同时为企业赢得竞争力和利润。
服务型制造模式被国外许多企业所践行,如Intel和IBM以及众多英文案例研究涉及到的企业。服务型制造近年来也被我国企业接受并实践[2],例如,上海电气集团大力提倡服务型制造模式。旗下上海电气电站集团从2005年开始,从出售单一产品向出售个性化电站方案和系统服务转变。向用户提供完善的工程成套项目总承包服务——交钥匙工程,包含从主机产品延伸到机组、辅机系统、管路系统、配电系统、厂房基础等项目的设计,以及设备制造、配套、采购、土建施工、安装、调试、运行、验收交工等全部及流程装置总包项目,为用户提供解决方案和系统服务。旗下上海电气集团财务有限责任公司全程参与电气集团印度莎圣项目的融资服务,为印度业主安排了约11亿美元的融资,实现了销售。中国南车集团提出的发展目标是全面解决方案提供商,已逐步建立从产品售前、售中到售后的完备服务网络,积极健全机车车辆全寿命周期服务体系,在用户培训、机车车辆零部件供应和修理等方面为用户提供延伸服务。
与此同时,服务型制造在我国学术界也引起极大关注。自从汪应洛、郭重庆、江志斌和孙林岩等[1,3~6]学者提出和阐述了服务型制造后,关于服务型制造的研究文献大量涌现。以中国知网()为来源对2007~2011年期间进行历史数据统计,以词条“服务型制造”为主题进行搜索,共计93条结果,具体数据如图1所示。由图1可以看到,自2007年以来,服务型制造的研究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每年都几乎呈现倍增趋势。纵观所有研究,大部分均集中在服务型制造模式、增值机理和案例研究方面。针对服务型制造的研究也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大力支持。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信息系统以“服务型制造”为主题进行查询,从2009年以来,已经有5项申请获得资助,其中1项获得重点项目资助。以上发展态势说明,对服务型制造进行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我国学术界已得到认同。
由于传统制造企业向客户只提品,而服务型制造企业向客户同时提品以及与产品相关的服务。所以,企业向服务型制造模式转型面临的首要挑战是了解客户的实际需求,明确企业转型的目标和业务范围,以便制定企业转型的相关决策。其次,需要制定有效的顶层管理支持,以便将制造部门和服务部门有效协同,开展企业转型。再次,企业的组织文化需要重新定位,例如顾客导向型文化,服务意识的增强等。以上问题得到学术界的极大关注,已涌现出较多研究成果。有了企业组织层面的准备,转型后企业在新模式下的运作管理也需及时调整。为了实现产品服务组合的高效生产,需要建立供应链管理系统和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有效管理物流、服务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而很少有文献研究企业由传统制造企业向服务型制造企业转型后面临的运作管理问题,少有的定性研究有:何哲等[7]对服务型制造供应链与传统制造供应链的差异进行了分析,王康周等[8]对服务型制造的综合资源计划体系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基于此,本文关注传统制造或服务企业向服务型制造企业转型后,企业运作管理主要面临的供应链管理问题,试图对服务型制造企业的运作管理问题进行更为深入的探讨。本文首先对服务型制造模式下的制造服务混合供应链与传统的制造供应链和服务供应链进行对比,指出了混合供应链的特点。分别讨论了混合供应链中的牛鞭效应、生产和服务能力管理、服务无形性对混合供应链管理的影响等供应链管理中的几个主要问题。最后针对服务型制造供应链管理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二、 混合供应链
如图2所示[10],传统的制造供应链中,每个环节为了应对市场需求的波动,都保持一定的库存。服务供应链中,服务的不可存储性导致服务订单的积压,服务供应链各个环节需要通过能力调整进行服务能力管理。而且,除了产品和服务能力的管理不同之外,信息流动方向也是制造供应链与服务供应链的重要区别。制造供应链中信息和产品的传递方向是相反的,而服务供应链中服务和信息是同向传递的。
服务型制造模式下,由于提供给顾客的是产品和服务的组合,所以供应链中传递的既有产品,又有无形服务,故称之为服务型制造混合供应链。混合供应链中既有制造商又有服务商,两类企业协同运作,以高效地提品服务包给顾客。因此,混合供应链是产品供应链和服务供应链的融合,既承担产品从最初制造供应商到最终用户的传递,又涉及到服务从各个环节的服务提供商到最终客户的传递过程;既具有传统供应链物流管理过程,又具有服务流管理过程。由于部分产品的制造或服务的提供需要制造企业和服务企业合作完成,因此产品服务系统的供应不再是简单的链状结构,而是由一些企业的横向联结和不同层次的纵向联结组成,呈现出复杂的网状结构。因此,服务型制造混合供应链是产品和服务的集成供应网络。
混合供应链中制造和服务没有统一的先后顺序,不同的顺序组成的供应链的特性也不一样。同时,制造和服务可以属于供应链中的不同企业,也可以属于同一企业中的不同部门,显然这种区别导致信息透明度也是不同的。图3描述的是一个最为简单的两阶段混合供应链,并且是先提品,后提供服务的模式,其他形式的混合供应链或者多阶段混合供应链结构将更为复杂。
三、 牛鞭效应
牛鞭效应在制造供应链中的研究已取得大量成果。由于服务供应链与制造供应链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①无库存,②需求信息传递方向不同。所以,首先定义服务供应链中牛鞭效应为订单积压和工作负荷的方差逐层增大。工作负荷放大的现象在人员密集型服务中更为明显,如研发和咨询服务。工作负荷的放大对服务质量和作业设计有主要影响,需要增加对服务供应链各个环节服务质量的监控。
少有的关于服务供应链中牛鞭效应的研究表明,牛鞭效应在服务供应链中发生的机理与在制造供应链中的机理有很大不同[10]。众所周知,在制造供应链中,提前期的减小可减轻牛鞭效应,而在服务供应链中,提前期的减小需要与能力调整的大小进行有效的协调,否则有可能会加剧牛鞭效应。而且,提前期缩小可减轻该阶段的服务订单积压方差而增加下游的服务订单积压方差。在库存供应链中,客户需求信息的共享可减小积压方差,而服务供应链中过度依赖本阶段信息会增加下游的需求方差。传统制造供应链中信息共享被认为是解决牛鞭效应的有效方法,而服务供应链中信息共享可能会减少牛鞭效应,但同时会降低服务水平。
由于产品和服务的性质不同,制造和服务供应链的特性也不同,因此,二者的相互作用导致混合供应链的牛鞭效应表现出一些新的特性。例如,对于图3中所描述的混合供应链,产品订货提前期缩短可能会减小制造供应链部分的牛鞭效应,但反而增加服务部分的牛鞭效应;依赖于产品需求信息有利于降低服务中心的牛鞭效应,但因此会导致服务质量下降。因此,混合供应链牛鞭效应的产生机理与传统的服务供应链和制造供应链有所不同,用于减小制造供应链或服务供应链牛鞭效应的方法不再适用于服务型制造混合供应链,而需提出适用于服务型制造混合供应链管理的新方法。例如,可研究订货提前期和服务能力调整提前期对混合供应链牛鞭效应的影响;服务质量(服务延迟和服务订单积压的波动)和成本(服务能力的波动)之间的平衡关系。
由于混合供应链结构的特殊性,信息共享的机理也不同于传统制造或者服务供应链,混合供应链中信息共享可能是上下游之间信息的双向共享。以图4描述的一个由设计、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构成的混合供应链为例[11],由于顾客购买产品后,经过一段时间会需要维修服务,而维修服务的订单数量由销售的产品数量决定,所以产品销售商环节的需求信息共享会对售后服务环节的能力管理提供帮助。同样售后服务水平也影响产品的销售量,过长的服务等待时间会导致较差的口碑,从而导致产品需求下降。因此,售后服务环节服务水平的信息共享同样也会对产品销售环节的库存管理提供帮助。
顾客的不耐烦行为也会加剧混合供应链牛鞭效应。当积压的服务订单较多时,服务提供商增加服务能力,而服务能力的增加需要一定的提前期(包括人员招聘、培训;设备的采购等),在此期间,部分顾客由于等待时间过长而中途离去,导致服务能力增加后面对的服务订单减少,从而加剧牛鞭效应。不耐烦行为对产品供应链也有类似的影响。
四、 生产和服务能力管理
服务型制造企业的能力管理不同于传统制造企业和服务企业的能力管理,需对生产和服务两类能力进行协同管理,以有效提供整体的产品服务包。例如,无形服务提供的质量会影响到顾客对产品的整体评价。因此,服务型制造同时具备制造业和服务业两种不同行业的生产特点,这就决定了服务型制造企业能力管理的复杂性和综合性。
服务型制造模式下的制造服务混合系统,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协调将更为复杂。生产和服务系统的所有子系统均为单纯的生产系统或者服务系统,系统内部的协调实质上是同一类型系统之间的协调,而服务型制造系统的协调是不同类型子系统(即各种生产子系统和服务子系统)之间的协调。例如图5所示最为简单的生产服务系统:上游为单一的产品制造商,下游为单一的服务提供商的两阶段混合系统。上游生产子系统的生产和库存能力管理策略不同于纯生产系统中上游生产库存子系统的能力管理策略,需要考虑下游服务子系统的无库存特征,导致对产品的需求不再是原始的需求过程,而由下游服务提供商的服务率决定。下游服务子系统的能力管理也不同于纯服务系统中子系统的能力管理方法,需要考虑上游可通过库存进行能力缓冲的特点,此时的有效服务速率由库存状态和潜在服务速率共同决定。初步研究表明,对于生产子系统而言,纯生产库存系统中的级库存策略不再是最优管理策略,取而代之的是较为复杂的切换曲线策略。服务型制造混合系统的能力管理策略可借鉴推拉结合制造系统(或库存服务系统)的计划调度策略,但是由于后者中的服务极为简单,而服务型制造混合系统中的服务可能为多次的、长期的、种类不同的服务,所以两者之间还是有一定的区别。另外,服务的不可存储性、生产消费的同步性,导致服务能力不能事先保存。而且,由于顾客不可能即到即获得服务,时间敏感性导致的不耐烦行为将更为突出。不耐烦顾客离去引起的损失成本很高,一般会大大高于企业销售利润,其中包含顾客耐烦期内的等待成本、企业声誉损失成本、顾客忠诚度下降成本等。
针对制造服务混合系统的特点,可采用以下一些技术手段和运作管理手段进行有效的能力管理。①信息公开。信息的及时公开会减少顾客离去的概率,同样也会对企业的能力调整提供及时信息帮助。②顾客群细分的管理方式。基于市场细分,而非大众市场供给准则,将产品留给最有价值的顾客。进行有区别地准入、定价、库存和服务分配。传统的“先到先服务”准则体现了市场的公平性,但是忽视了社会效益和顾客个体价值。通过接受高价值顾客的订单,拒绝低价值顾客的订单,使得在有限的产能下以实现企业更高的利润,也实现了社会效益最大化。
五、服务的影响
(一)对供应商关系管理的影响
不同于传统制造供应链中供应商,根据服务传递基本模型3P+C(其中3P指提供商(Provider)、流程(Process)和场所(Place),C指顾客(Customer)),服务型制造模式下顾客也作为服务生产的共同提供者。导致服务中顾客具有二元性,没有顾客的参与,服务无法提供。顾客参与可以引申为顾客和企业在互动过程中的实体参与和信息交流,既包括顾客参与到企业的运作活动中,又包括企业主动接触顾客,是一个双向互动过程。其具体内涵包括:参与水平、参与角色、参与过程以及参与活动。而且顾客参与的程度决定服务产品的质量。因此,服务型制造模式下顾客作为供应商的管理变得尤为重要。例如在产品设计服务中,客户是设计公司提供的服务的共同生产者。而且,服务产品也依赖于客户的投入,服务产品的质量与客户的参与程度有直接联系。服务供应链中的价值增值和制造供应链不同,其转化过程发生的方式也不同。服务中价值增值发生在信息和知识流的管理过程中以及和顾客的交互过程中,即顾客成为供应链价值增值的一部分。所以,服务型制造中服务的特性导致客户管理成为服务型制造供应链中供应商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对绩效评价的影响
服务交易与物质产品的交易相比,由于服务产品的个性化很强,所以更具有可变性,因此更难定义和标准化。而且,对于高无形性的服务,买卖双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性增加,对卖方的评价变得更为困难,这使得服务绩效度量更加晦涩,服务质量会更加主观的被感知和度量。因此,服务型制造供应链的绩效评价更为困难,传统的硬性指标如利润不再适用。应使用利润、服务质量、顾客满意度和感知,以及更加社会化的指标如交流和学习等各种指标的综合作为新的绩效指标。
六、 结论和展望
本文主要分析了服务型制造供应链管理与传统供应链管理的不同,特别强调了牛鞭效应产生机理的不同、生产和服务能力协同管理的重要性、服务对供应链管理的影响,并提出了一些应对方法。对于服务型制造的研究,本研究认为应逐步加强定量化研究,以便更深刻地理解服务型制造的运作机理,更有地指导企业具体实践。具体地,可对服务型制造供应链网络进行系统动力学仿真,分析其协同控制和牛鞭效应等问题,并对制造能力和服务能力的协同管理进行研究,对协同能力调度方法进行初步研究,进而建立Petri网模型和排队模型,更深刻地刻画服务型制造混合供应网络的动力学特征。
参考文献:
[1]江志斌.以服务型制造促制造业和服务业协调发展[N/OL].科学时报,,2010.
[2]李转少.服务型制造:企业竞争的新利器 [J].中国机电工业,2007,12:1-3.
[3]孙林岩,李刚,江志斌,等.21世纪的先进制造模式—服务型制造 [J].中国机械工程,2007,18(19):2307-2312.
[4]郭重庆.服务型制造:世界制造业变革的方向 [J].机电商报,2007,4(23):8.
[5]林文进,江志斌,李娜.服务型制造理论研究综述 [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9,14(6):1-6.
[6]汪应洛.推进服务型制造:优化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思考 [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0 (2):26-31.
[7]何哲,孙林岩,贺竹磬,李刚.服务型制造的兴起及其与传统供应链体系的差异 [J].软科学,2008,22,(4):77-81.
[8]王康周,江志斌,李娜,耿娜.服务型制造综合资源计划体系研究 [J].工业工程与管理,2011,16(3):113-120.
[9]Huang S,Zeng S,Fan Y.et al.Optimal Service Selection and Composition for Service-Oriented Manufacturing Network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2011,24 (5):416-430.
【关键词】营运资金;供应链;营运资金周转期
1.营运资金管理概述
从2007年的金融危机到2012年的欧债危机更加突显了营运资金管理对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基于供应链的营运资金绩效管理和基于要素的营运资金绩效管理是目前营运资金绩效管理的两种主要方式。
制造业企业的整个流程是采购、生产和销售三个作业流程不断的循环,同时伴随着信息流、物资流和资金流并存的过程。2007年,在供应链管理的基础上,王竹泉、逄咏梅和孙建强对营运资金进行了重新分类,将其分为理财活动的营运资金和经营活动的营运资金。理财活动营运资金不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活动,其管理的首要目标是在保证满足企业经营活动所需营运资金的情况下,保持企业的流动性和清偿能力。将经营活动营运资金进一步分为采购过程中的营运资金、生产过程的营运资金和销售过程中的营运资金。
营运资金持有量水平,在至少不增加风险的前提下,确定一个既能维持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又能给企业带来尽可能多利润的流动资产水平。营运资金筹集,即合理安排流动资产的来源,通常可以用流动比率来反映企业的营运资金收集状况。
2.样本数据和分析方法
2.1 样本及数据的选取
本文选取制造业2009-2011年在中小板块上市的制造业作为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研究对象。数据来自于国金证券的CSMAR数据库以及巨潮网的上市公司年报。
基于数据完备及剔除个别异常的会计数据两个原则, 具有2009至2011年连续三年完整数据的有219家,中小板上市制造业行业的分类参照中国证监会公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
2.2 评价指标的选择
2.2.1 基于供应链的管理绩效指标
2.2.1.1 采购过程中的管理绩效指标
用采购过程中的营运资金÷总资产这一指标来反映中小板上市制造业公司采购过程中营运资金占用状况。
采购过程中营运资金周转期 = ( 材料存货 + 预付账款 - 应付账款-应付票据 )×360÷营业收入
2.2.1.2 生产过程的管理绩效指标
以生产过程中的营运资金总÷资产这一指标反映中小板上市制造业公司生产过程中营运资金占用状况。
生产过程中的营运资金周转期 =( 在产品存货 + 其他应收款 - 应付职工薪酬 - 其他应付款等 ) ×360÷营业收入
2.2.1.3 销售过程中的管理绩效指标
用销售过程中的营运资金/总资产这一指标来反映中小板上市制造业公司销售过程中营运资金占用状况。
销售过程中的营运资金周转期 = ( 成品存货 + 应收账款、应收票据 - 预收账款 - 应交税费等 ) ×360÷营业收入
2.2.1.4 经营活动的管理绩效指标
经营活动的营运资金周转期(基于供应链)=(销售过程中营运资金+内部生产过程中营运资金+采购过程中营运资金×360÷营业收入
2.2.1.5 理财活动中的管理绩效指标
理财活动营运资金周转期= ( 货币资金 + 应收利息 + 应收股利 + 交易性金融资产等 - 短期借款 - 应付利息 - 应付股利等 ) ×360÷营业收入
2.2.2 基于要素的管理绩效指标
用流动资产÷总资产这一指标来反映中小板上市制造业企业营运资金占用状况。在分析了中小板上市制造业企业流动资产占用状况后,选取现金及等价物÷流动资产,应收账款÷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资产,其他项目÷流动资产为指标进一步对流动资产的内部结构作分析。
以流动比率这一指标反映中小板上市制造业企业营运资金筹集状况。在分析营运资金筹集状况后,选取短期借款÷流动负债、应付账款÷流动负债、其他项目÷流动负债对流动负债的内部结构作进一步分析。
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周转期=存货周转期+应收账款周转-应付账款周转期=(存货+应收账款+应收票据等-应付账款-应付票据等)×360÷营业收入
其中,营业收入直接用利润表上的数字,其他指标用期初和期末的平均数。
2.3 分析方法
采用EXCEL分析软件来分析中小板上市的制造业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计算各指标时,先计算出每个公司每年的值,然后进行算术平均,得到各子行业的整体均值。
3.中小板上市制造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分析
3.1 营运资金持有量水平的分析
依据前述指标计算出的中小板上市制造业各子行业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绘制了营运资金持有量水平(按供应链)的趋势图(见图1)、营运资金持有量水平(按要素)趋势图(见图2)。
3.1.1 基于供应链的分析
图1 营运资金占用状况(按供应链)
图2 营运资金占用状况(按要素)
从图1可以看出,基于供应链重分类的营运资金的持有量水平,销售过程所占的比重最大,大部分企业采用赊销的方式,所以,应收账款是销售过程中的最主要的营运资金占用。
3.1.2 基于要素的分析
表1 中小板上市制造业各子行业流动资产占总资产比重
行业 C0 C1 C2 C3 C4 C5 C6 C7 C8 C9
流动资产/总资产均值 61.09% 61.05% 52.81% 61.23% 51.89% 58.56% 60.20% 68.39% 64.97% 62.50%
从表1可知,中小板上市制造业各行业的流动资产占总资产比重均大于50%,说明中小板上市制造业流动资产占用过多。各子行业流动资产所占比重存在明显差异,最低的是石化塑胶,比重为51.81%;最高的是机械设备、仪表业,比重高达68.39%,其比重的差异与各行业的产品特点以及生产工艺有关外,也与各子行业在营运资金管理的差异性有关。
由图2可知,在流动资产中,货币资金所占比重最高,其次是存货所占的比重,这说明现金管理,存货管理是中小板上市制造业企业管理的薄弱环节。
3.2 营运资金筹集状况的分析
依据前述指标计算出的中小板上市制造业各子行业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汇总列出中小板上市制造业各子行业的流动比率(见表2),并绘制了营运资金筹集状况(按要素)趋势图(下转第127页)(上接第123页)(见图3)。
3.2.1 基于要素的分析
表2 中小板上市制造业各子行业流动比率
行业 C0 C1 C2 C3 C4 C5 C6 C7 C8 C9
流动比率均值 2.02 2.33 1.48 2.97 2.15 2.82 2.00 2.79 5.91 2.40
国际上公认的流动比率为2,而中小板上市制造业各子行业中只有木材家具的流动比率低于公认值为1.48,其余各子行业的流动比率均高于2,医药生物行业的流动比率最高为5.91。
图3 营运资金筹集状况(按要素)
由图3可知,中小板上市制造业企业流动负债内部结构中,短期借款所占的比重最大.可见短期借款仍是流动负债的主要部分。
3.3 营运资金周转期2009-2010三年的趋势分析
按前述指标计算中小板上市制造业各子行业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后, 将 2009年至2011年的周转期幅度进行划分:0≤周转期幅度≤10%视为绩效基本不变 , 周转期增幅≥10% 视为绩效降低,减幅≤ - 10% 视为绩效提高 。
3.3.1 基于供应链的趋势分析
经营活动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总体变化趋势:2个行业的经营活动营运资金管理绩效提高,1个行业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基本不变,剩余的7个子行业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降低。具体到供应链的各个环节, 采购过程中绩效提高的行业有6家,基本不变的行业有1家,绩效降低的行业有3家,生产过程中绩效提高的行业有4家,基本不变的行业有3家,绩效降低的行业有3家, 销售过程中绩效提高的行业只有1家,基本不变的行业有4家,绩效降低的行业有3家,这说明经营活动营运资金管理绩效下降主要是由于销售过程中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变差引起的。
3.3.2 基于要素的趋势分析
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周转绩效的总体变动趋势:2个子行业的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周转绩效降低, 6个子行业的营运周转绩效基本不变,有2个子行业的营运资金周转绩效提高。具体来讲, 应收账款周转绩效降低或总体持续的子行业数量为 2个, 基本不变的数量为6个,绩效提高的数量为2个,存货周转绩效降低子行业数量为1个,绩效提高的数量为1个,基本不变动的子行业数量为8个, 应付账款周转绩效提高的子行业数量 3个,绩效降低的行业为2个,基本不变的行业为5个。可见, 大部分行业存货,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周转绩效基本保持不变,说明大部分中小板上市制造业子行业的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周转绩效基本保持不变。
4.展望
本文结合营运资金政策从基于供应链和基于要素两个方面分析了中小板上市制造业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现状,希望能够为中小板上市制造业的行业分析者提供数据支持,并对提高该行业营运资金管理研究产生一定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毛付根.论营运资金管理的基本原理[J].会计研究,1995(1).
[2]罗俊亮.制造业上市公司营运资金政策实证研究[D].湖南:中南大学,2007.
[3]王竹泉,逄咏梅,孙建强.国内外营运资金管理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会计研究,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