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科技创新面临的问题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苏南现代化;无锡职教园;科技创新;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5-0281-02
0 引言
2013年4月,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式印发《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标志着中国第一个以现代化建设为主题的区域规划正式颁布实施。规划所指苏南地区包括江苏的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和镇江五市,地处长江三角洲核心区,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祥地之一,是中国经济社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也是中国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改革开放以来,苏南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按照党的十精神和国务院要求,规划确立了到2020年建成全国现代化建设示范区,到2030年全面实现区域现代化、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达到主要发达国家水平的战略目标。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规划中明确提出了“在无锡、常州建设职业教育改革实验区”的要求。
无锡职教园是无锡市“十一五”规划的“五大中心”重点项目之一,园区位于无锡市区西部,园区总规划面积46平方公里,规划居民10万,学生10万,总人口20万,是以高等职业教育为主,集高等和中等职业教育、科研、实训、文化、旅游、生态、居住、商业为一体的综合性职教园区,园区所在地钱桥街道与职教园区实行“街园合一”的行政管理体制。职教园的建设旨在立足于建立职业教育创新体系,培养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更好地为地方社会经济服务。“在无锡建设职业教育改革实验区”的提出,为无锡职教园的发展提供了契机,注入了新的更大的活力。无锡职教园区目前已入驻的中、高等职业院校主要有: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无锡技师学院、无锡汽车工程学校、惠山职教中心、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无锡高等师范学校、无锡文化艺术学校和1个公共实训基地。据悉,无锡职教园自2005年开工建设以来,已累计投入65亿元,并一直致力于发展成为区域性国际职教中心。高等教育的发展最终是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无锡职教园的建设在以锡西新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为依据的前提下,应立足建立职业教育创新体系,培养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更好地促进锡西新城经济社会的发展。本文通过分析苏南现代化建设新形势下无锡职教园科技创新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无锡职教园区院校的科技创新提供借鉴,带动园区企业的科技创新,进而全面推动区域性社会经济的发展。
1 苏南现代化形势下无锡职教园科技创新面临的问题
1.1 园区院校开设专业与园区产业匹配度低。无锡职教园区产业主要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其中园区工业拥有近千家焊管、钢管及带钢企业,近年来,在锡兴集团、苏嘉集团等龙头企业的带领下,逐渐形成中国带钢交易中心和钢管采购中心。园区服务业主要拥有钢材交易专业市场、高档汽车产业园和五洲国际装饰城,集仓储、物流、加工、咨询和市场推广为一体。而职教园区各级各类院校目前开设的专业主要以电信、经管、旅游、建筑和艺术大类为主。园区院校开设专业与园区产业匹配程度有待进一步增强。
1.2 科研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园区院校纵向课题申请非常困难,特别是国家、省部层面的课题非常难争取。以2013年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为例,面上项目公示资助405项,其中高职院校仅有7项,占1.73%;青年项目公示资助1000项,高职院校仅有3项,占0.30%。
1.3 科研管理机制不灵活、不完善。目前,高职院校科研主要实行以课题组管理为主的管理方式,由于课题组多为“小团队”,科研力量分散,难以形成跨专业、综合性的大成果,缺乏自主创新的关键技术。也直接导致了高校科技成果就近转化数量少,院校助推园区产业能量没有得到有效释放。
1.4 应用型拔尖科技领军人才严重缺乏。园区各院校科技创新的关键在于要有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然而,高职和中职院校由于研究条件差、待遇低,人才流失较为严重。近年来,园区院校每年都有科研人员流出,并且以副高级以上职称科研骨干和技术后备力量流失为主。随着职业院校对科技发展的要求,学术拔尖人才和学科带头人、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的高素质人才更显得缺乏,阻碍了职教园区各院校的科技创新。
2 政策建议
2.1 提高职业院校专业和园区产业匹配度。利用园区电子信息教育资源优势,规划开建动漫、软件外包和创意类等高端产业基地,园区院校可以直接为各新兴产业提供具有创新和应用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和技术工人。另外,院校也可根据产业需求,为企业定向培养各级各类人才,可使园区毕业生对口就业率获得保证。
2.2 拓宽科研经费来源。主要申请应面向厅市级应用课题,同时应积极立足园区企业,通过横向课题形式,解决企业生产实际中的问题,更好地为地方经济服务。
2.3 开展科研体制机制创新试点。选择一批研究基础扎实、条件较好的课题组,开展综合科技创新试点。园区、院校和行业企业三者结合,通过校际合作、校企合作等方式,大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2.4 着力培养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一是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吸引一批具有领先水平的创新型、应用型科技专家。二是建立人才激励机制,以完善工资分配激励机制为核心,健全符合园区职业院校科研单位特点、体现岗位绩效要求的收入分配与激励制度。三是建立科学的评价与考核机制,扭转目前重论文数量轻生产应用,忽视与产业需求相结合的倾向。四是通过培养校际联合、校企联合等形式多样的攻关团队,形成分工协作、优势互补的应用型科技创新组织方式。在“无锡建设职业教育改革实验区”国家战略规划背景下,无锡职教园唯有加速观念转变,确立奋起直追的信念,努力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已有的经验,结合院校科技创新实际和特点,扬长避短,才能在苏南现代化建设的新浪潮中得到长足发展,真正带动园区企业科技创新,更好地为地方社会经济服务。
参考文献:
[1]国务院今年批复7个区域规划新经济版图成型[J].城市规划通讯,2009(22).
[2]国务院批准实施长三角区域规划[J].城市规划通讯,2010(11).
(一)金融科技创新面临诸多风险
众所周知,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给广大金融用户带来了新鲜体验,极大地方便了用户需求,但与之俱来的是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也在加大。一方面,金融科技创新可能会增加操作风险、信用风险和信息风险,给商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带来难题,同时对广大金融用户的信息安全和传统商业银行现有的盈利模式形成挑战。另一方面,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也给金融监管的政策制定和制度设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有待加强。
创新促进发展,商业银行只有不断创新才能适应发展的市场环境,满足科技金融发展的融资需求。然而,由于国家信贷政策的制约和银行的金融垄断地位,商业银行的金融产品创新不足,在运作模式上还存在实行逐级授信的审批制度、高新科技企业普遍拥有知识产权的无形资产得不到应有重视等这样或那样的缺陷,无法满足高新科技企业多样化的需求。
(三)亟需大量金融科技人才
金融科技本身是以科技为核心,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数字技术的创造与应用对技术创新的要求极高,需要一大批具备专业知识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用来支撑,以大的技术创新力度助力金融科技的发展。然而我国目前这一领域的人才较少,不能有效满足金融科技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这势必成为金融科技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四)创新文化氛围亟待加强
商业银行的垄断地位和激励机制导致金融创新动力不足。一方面,商业银行习惯于稳妥的持续改进,习惯于模仿先进同业和金融科技公司的成熟产品和业务模式,不太关注市场份额的整体竞争优势。另一方面,商业银行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不太关注创新文化,这就严重挫伤了商业银行工作人员金融创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难以形成良好持续的创新氛围,更谈不上创新活动的形成。
二、面对以上问题,商业银行金融科技发展应该采取以下对策
(一)加强金融科技创新工作,有效提升创新质量
金融科技创新既要有长远规划,又要多措并举推动科技创新。要想搞好科技创新,商业银行就要充分吸收多个部门包括合规、风险、财务等部门参与进来,除此之外,还要让内部所有的利益相关方特别是那些具有影响力的利益相关者参与进来。这样既能为业务决策者提供帮助,又能提升创新实验质量。与此同时,政府部门应鼓励商业银行积极研发金融科技产品,支持商业银行按相关规定享受金融发展、科技创新等领域各项扶持奖励政策,支持商业银行指纹识别、人脸识别等智能自助设备技术快速发展,从而为商业银行开始向轻型化运营与智能化服务转型,满足市场多样化、个性化金融服务需求奠定良好基础。
(二)建立科技创新人才库,激发优秀创新人才工作热情。
人才是金融科技创新获得成功的关键所在,商业银行在金融科技发展过程中,要充分建立科技创新人才库,将研发人员、用户体验设计师、客户体验专家等科技创新所需重要人才资源聚集起来,并邀请来自其他行业、不同年代以及企业内部那些经验丰富的人士加入,充分发挥各自聪明才智开展科技创新。与此同时,要在商业银行内部建立合理有效的科技创新激励机制,综合运用评优评先、晋升升级各种激励手段吸引科技创新人才,激发优秀人才开展科技创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起优秀人才的科技创新热情。除此之外,还要搭建科技创新人才培训平台,定期不定期地培养优秀人才进入高校参加培训学习,从而为商业银行培养一批既具备较强管理创新能力,又具务技术创新能力的科技创新型人才。
(三)大力提倡金融科技创新文化,深入开展科技创新活动。
商业银行要想搞好金融科技创新,就要将金融科技创新做为一件大事来抓,下大力加强金融科技创新文化建设,在全行上下培养起良好的金融科技创新氛围,要采用培训、宣传、科技创新评选等手段,搭建各种学习交流的科技创新平台,激发全行员工科技创新积极性。与此同时,要加快金融科技创新步伐。尽管在开展科技创新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更高的成本,但这是传统商业银行创新发展中必须要经历的“阵痛”,不能因为有“阵痛”就裹足不前,而应该积极适应时代的发展大力开展科技创新,认真学习金融科技公司的思维模式和行动方式,实现各部门科技创新,搞好商业银行的金融科技发展,并最终实现客户和银行的双赢。
(四)牢固树立风险意识,加强金融科技风险防范。
从长远来看,金融科技的发展的确给有利于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但这并不是说它的发展就不存在任何问题:金融科技在发展过程中同样也有这样或那样的风险存在,其中庞大的数据网络无疑加大了信息安全风险和网络安全风险,这样的风险如不及时加以监管和防控,将会影响整个金融体系的安全运行。因此,必须采取有效举措加强金融科技风险监管,有效防范金融欺诈、避免高风险性的金融风险的发生。首先,建立风险预警应急措施,建立信用评估体系和风险预警模型,积极防范互联网金融公司和金融科技企业利用概念上的模糊规避金融监管,从事金融诈骗活动,有效防止信息泄露等产生的法律风险。其次,相关从业机构应当进一步提升风险识别、风险监测和风险处置等能力,时刻不忘防控风险,使金融科技在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进程中更好地发挥作用。第三,加强商业银行依法合规经营风险防范意识,教育广大员工提高职业操守,加强风险防控知识的学习,有效防范各种风险。第四,政府与金融监管部门要建立更为紧密的监管合作机制,提高责任意识,依法打击利用金融科技名义进行的各类非法集资、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促进商业银行沿着健康稳定发展的轨道前进。
随着全国经济结构调整速度加快,增长速度放缓,烟草行业对科技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创新已是烟草行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迫切需要。地市级烟草公司科技创新工作现状还在体制机制、创新质量和创新能力方面存在不足,为此,在建立健全创新体系、完善体制机制、严格创新标准、加强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深入探索,提出适合地市级烟草公司实际的创新对策,提升创新水平。
关键词:烟草;科技创新;研究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7.025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创新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这是烟草行业制定和实施“十三五”规划的主线和灵魂。当前烟草行业突出面临卷烟销量下滑的严峻形势、突出面临生产成本上升的严峻形势、突出面临商业利润透支的严峻形势。地市级烟草公司应当主动承担科技创新职责,理顺科技创新问题和矛盾,探索建立健全创新体系,整合体制机制、制度、财务、人员等方面资源,加快推进创新工作开展,以创新驱动推动行业发展。
1地市级烟草公司科技创新现状
通过对15家地市级烟草公司的创新工作情况调查,科技创新呈现以下基本情况。
1.1具有科技创新基本条件地市级烟草公司多数设有科技创新管理部门,具有专职部门的占43%,具有兼职部门的占57%。职责划分明确,专人负责创新管理工作,烟叶种植区域地市级公司一般设立有生产技术中心,负责公司的科技创新工作,建立了专业实验室,配备了科研人员,具有了科研创新的平台,初步建立了科技创新人才队伍。
1.2科技创新意识强覆盖广
被调查的15个地市级均具有自立科研项目,创新参与度较高。科研项目涉及烟草专卖、卷烟营销、物流管理、烟叶生产、信息化和企业基础管理等多个方面,覆盖范围较广泛。能够充分利用资源,积极与科研单位和高校开展合作。被调查单位能够按照科研项目计划开展工作,明确各环节进度安排和具体工作人员责任,建立定期检查制度,对项目进行控制调整,确保项目稳步推进。
1.3科技创新结合实际重应用
通过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地市级烟草公司根据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项目立项研究,针对基层一线人员提出的货源合理分配、专卖信息化管理、烟叶土壤修复、卷烟物流配送监控等问题开展立项研究,用科研手段解决一批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实际困难。项目研究内容切合实际工作需要,项目接地气,重应用,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2地市级烟草公司科技创新面临的问题
2.1新管理机制不健全
创新管理机制不健全,管理制度还不完善,在科技项目管理方面还不够规范。对自立项目的评审、管理以及项目终止等环节缺乏相应的管理机制。在项目立项中缺乏专家评审环节,难以保证科研项目立项水平和项目针对性。在选取科研合作单位方面存在不足,导致项目进展缓慢甚至中止研究。
2.2科研质量不高
从调查情况分析,地市级公司普遍对科研项目缺乏正确认识,存在为完成科研任务而立项,从长远看,缺乏实际研究意义。专业技术人员的缺乏又造成项目选题站位不高、田间设计不够科学、数据记载不够规范等问题。地市级烟草公司自行进行项目立项,缺少横向比较,在全省范围内容易出现立项重复的现象。对科研项目的立项、推进和控制能力欠缺,最终能够推广应用的不足5%。
2.3创新能力不强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多数单位在科研立项方面感觉困难,不能清晰选题内容和研究方向,对科技研究创新工作感到难以立项开展,主要是缺少科技创新人才,多数人属于兼职做科研,科研精力有限。地市级公司科研人员结构不够合理,具有博士学历人员不足4%,硕士研究生均为近年招生的高校应届毕业生,科研实际经验不足,无法独立承担重大课题。
3地市级烟草公司科技创新对策
针对当前地市级烟草公司创新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应当明确创新思路,建立健全创新管理体系,健全机制,严格科研立项标准,提高科研成效,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持续提升创新能力。
3.1明确思路,建立创新体系
地市级烟草公司要坚持围绕烟叶生产创新主线,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以科技体系建设为抓手,以科研项目为引领,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着力点,以占领科技前沿为发展方向,突出品牌建设,突出标准管理,加强质量管理,加强质量监督。
(1)明确在省级烟草系统科技创新体系的职责定位。当前,省级烟草系统科技创新已经形成省、市、县三级创新体系。地市级公司技术中心处于省级烟草科技创新的核心环节。对于全局性和普遍性问题交由省级烟草研究部门集中解决,地市级公司重点围绕本区域内特性问题、生产发展中的瓶颈性问题、基层需求和公司发展战略开展研究,更加注重应用型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指导并充分调动县级分公司的科研活力。
(2)丰富创新体系内涵。注重打造创新文化,提炼培养适合公司发展实际的创新文化,倡导创新精神、传承创新精神、发扬创新精神。形成创新战略意识,目光长远,将创新战略和公司发展战略相结合,用危机意识指导创新工作,淡化官本位思想,打造高精端科研实验平台,调动内外科研资源,建立各级部门管理制度,明确目标任务,强科研攻关,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形成规范、有序、高效的创新体系,用科技创新支撑公司未来发展。
3.2严格创新标准,提高科研质量
地市级烟草公司应结合实际制定创新内容、项目运行和成果转化标准,探索对科技创新工作实行标准化管理,并定期更新标准。
(1)界定研究内容范围。地市级烟草公司科技创新工作目的是为公司发展提供支撑,为公司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创新研究内容应当以解决两烟生产难题为主攻方向,研发与推广并重,针对制约发展的问题,集中力量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实际问题。烟叶生产方面应当突出品牌选育、土壤修复、烟苗移栽技术、大田管理、水肥一体化、烘烤工艺和节能减排等方面的研究,提高烟叶质量信誉。卷烟营销方面要围绕提升卷烟销量增长和销售结构优化来加强科技攻关。烟草物流要围绕降本增效、精益物流和标准化开展研究,提高物流配送综合实力。同时要注重信息化管理、低碳经济、废弃烟叶烟杆的循环利用等方向开展研究,力求解决制约地市级公司发展的基础性、共性和关键性技术难题。研究内容的界定不是固化的,应当随着企业发展及时进行调整。
(2)严格项目运行标准。结合项目管理实际,制定项目管理标准化工作方案,标准化方案要具体可行,明确具体工作流程、各环节规定、岗位职责和成果标准。用标准规范科研人员行为,规范项目运行程序。突出立项评审、中期评审、结题验收和推广应用标准化管理,确保项目能够取得实际成效。
(3)明确科研成果转化标准。成果转化重在推广应用,进入推广应用阶段,需要管理应用部门参与,科研部提供技术支撑。流程转化标准要明确组织机构和人员责任,确保责任清晰。制定试点办法、培训方案、技术指导方案、效果检验和考核办法,明确详细的科研成果转化流程,推广应用程序,对具有推广应用价值的科研成果要快速准确应用到生产实践中,用科技创新推进公司快速稳步发展。
3.3培养人才,提升科研水平
科研人才欠缺是制约当前地市级烟草公司科研工作的关键性问题,要重点通过项目带动培养人才,在与科研部门和高校科研项目推进中,要更加注重烟草公司人员参与程度,深度参与配合,通过项目开展培养一批创新领军核心人才。与高校联合建立博士后流动站和硕士生实验平台,培养一批烟草行业自己的博士和硕士。建立健全创新人员激励机制,注重科研人员去行政化引导,让待遇具有内部激励性和外部竞争性,充分体现人才价值,调动科学技术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建立全员参与机制,提倡将生产中的一些小发明、小创造开发成项目或是申报专利,营造创新就在你身边和全员参与科技创新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科技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科技文献和丰富的信息资源是科技创新不可缺少的重要支撑,是自主创新的核心竞争力和持续发展的动力。2开拓新的网络服务模式通过网络信息资源重组集成、智能化信息检索、个性化信息服务、电子商务信息中介等全新的信息服务模式,可提高科技信息服务的时效性和知识的增值效应,更好地为企业科技研发、经营管理等信息服务提供了信息服务网络服务平台。3信息集成实现资源共享构建科技信息资源和服务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形成共享数据库、信息库、知识库,以数据库网上互联为基础建设信息仓库,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科技创新提供集成服务,实现信息资源共享。4开展智能化信息检索服务利用智能化信息检索功能,进行信息内容深度检索,为科技信息需求者提供快捷、便利的信息检索服务。5实现个性化信息服务通过个性化信息服务,可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获取信息与处理,为科技信息索取者缩减了检索中间环节过程,推进了科技研发创新,提高了企业经营效率。
2科技信息服务,为科技工作决策提供了有力依据
科技信息工作可通过利用资源、人才优势,研究和把握信息用户的需求,找准信息服务突破口,发挥科技信息服务作用。1以企业自身科技信息建设发展为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收集、整理有参考价值的信息,以企业内部期刊、学术论坛、科技交流、网上专栏等各种形式为企业提供决策参考信息,以有效可行的信息服务得到企业管理决策者对科技信息工作的重视和支持。2以科研部门科研项目的研究方向和领域开展工作,跟踪信息服务。3以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为重点,搜集、分析、整理各种信息,为企业提供竞争信息服务。4围绕自身科技创新和自主创新战略,及时收集、整理国内外各类科技战略信息、科技政策信息、科技前沿动态信息,将科技信息转变为科技信息服务。
2.1科技创新可促进企业信息服务的发展
科技创新和信息服务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随着企业科技创新的发展,企业对信息服务起到的作用有了更深的认识,对企业信息化建设更为重视。采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可推动信息产业发展,进而促进信息技术的应用,同时拓展了科技信息服务空间。
2.2科技创新营造了高素质科技信息人才队伍
科学发展需要科技创新来实现,科技创新与科技信息服务为互动关系。在企业的科技创新中对科技信息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通过加强科技信息人才队伍建设,使科技信息服务工作更加规范化、科学化,进一步提高科技信息服务质量,从而促进了科技信息服务水平。
3科技信息在现代企业中存在的机遇与挑战
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以,要想做好企业的制度创新、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等一系列创新活动必须依赖于现代信息技术体系,强化信息服务措施,并建立实用有效和满足实际需求的专业信息应用体系就日显重要。
3.1面临的机遇━领导重视、发展
一个企业是否持续稳定的发展,跟企业各级领导对信息技术应用的特别关注和支持是分不开的。我们要坚持以科技信息服务为基础,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进一步提升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为管理体系优化和创新提供新的途径,加快企业现代化管理进程。
3.2面临的挑战━信息技术人员力量
薄弱,信息技术发展更新、更快应用好现代信息技术最直接的好处就是能为企业提高工作时效、工作质量,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科技信息服务工作中还存在着阻碍发展的一些问题。因此,解决这些问题,要切实提高科技信息服务功能和服务水平,不断开创科技信息工作新局面,充分利用好企业自身优势,做好文献信息资源与科技信息服务体系,激活发展动力,拓展服务空间,为企业的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提供有效的服务。
4结论
一、加快现代农业发展迫切需要农业科技创新
中国农业正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速转变的关键时期,建设现代农业,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是十二五农业发展的核心任务。十一五期间,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条件明显改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和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均达到52%。同时也必须清醒意识到,迈入十二五,世情、国情、农情将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风险挑战。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推进农业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必须更加依靠科技实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
保障国家食物安全迫切需要科技。解决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中国农业发展的首要任务。近几年,中国粮食生产虽然已经取得八连增的巨大成绩,但农业基础设施差,抗风险能力弱、比较效益偏低等问题依然存在。未来随着国民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人多、地少、水缺的趋势不可逆转,城乡居民对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需求将会持续增加,中国粮食安全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势。解决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总供需矛盾,确保粮食安全,必须最终依靠科技创新,充分挖掘品种潜力,尽快突破农业生产中的重大技术瓶颈,大幅度提高农业土地生产率,从根本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迫切需要农业科技。近年来,农兽药残留、添加剂、防腐剂问题屡禁不止;红心鸭蛋、多宝鱼、三鹿奶粉等事件的发生又增加了问题的复杂性;此外,还有一些转基因食品、动物源性饲料添加剂等由技术进步所产生的新问题。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总体要求,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必须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快发展规模化、标准化、设施化和智能化种养,全面升级农业产业。
确保生态安全迫切需要科技。目前,中国农业发展面临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不高,农业面源污染不断加剧,污染物无害化处理能力低等问题,再加上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负面影响不断加剧,资源环境对农业发展的约束日益加重。缓解资源环境压力急需加强资源环境领域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大力发展节约型农业、生态农业、循环农业、低碳农业技术,加快开发清洁生产集成技术,建立实现低耗、高效、持续的农业发展模式,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资源、人口、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确保产业安全迫切需要科技。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农业领域也日益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撑力主要来自于农业科技进步,农业竞争实质上就是科技竞争,自主创新能力是科技竞争的核心。目前,中国大豆进口量已经达到5000多万吨的水平,随着全球农产品市场竞争程度的加剧,中国农产品的进口量仍有进一步增加的可能。要提高中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减少国际农产品市场对中国农业的冲击,就必须加快现代农业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生物质能源和资源环境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与产业化,加快农业前沿领域的原始创新,有效增加科技储备,引领国际农业科技发展,力争占据农业科技和产业发展制高点,全面提升中国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
面对需求刚性增加,资源日益紧缺的严峻形势,我国农业发展只有依靠农业科技创新,才能确保粮食安全,保障食品质量安全;只有依靠农业科技创新,才能改善生产生态环境,从而实现现代农业跨越式发展的战略任务。依靠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现代农业的迫切性和必要性空前提高。
二、加快农业科技创新迫切需要若干重大举措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要明确农业科技创新方向,突出农业科技创新重点,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机制,依靠科技创新、科技推广和农民培训三轮驱动,发挥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双轨运行作用,引领支撑现代农业建设。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构建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农业科技创新的历史任务艰巨。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改进我国科技管理制度,完善项目申报、经费分配和过程管理办法,突出农业科研的公益性特征,探索新的科研组织模式和有效资助方式,形成有利于农业科研基础研究和公益研究健康快速发展的体制机制。同时必须建立适合国情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做到有破有立,改革是手段,建立是根本,为构建国家创新体系奠定坚实的基础。
着力提高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针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需求,以夺取农业科技制高点、增强科技发展后劲,提高农业竞争力为目标,全面提升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加强动植物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等基础性工作。着力提高农业知识创新、生物技术领域、机械化技术领域和信息技术领域的科技自主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