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育知识与能力教学方法

教育知识与能力教学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育知识与能力教学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教育知识与能力教学方法

教育知识与能力教学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能力导向;食品质量管理;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8-0042-02

食品科学是一门以化学、生物学、化学工程学为基础,研究现代食品加工基本理论和应用技术的交叉学科,自建立以来为各级食品生产企业培养了大批食品检验人才[1]。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随着食品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食品质量的认识也发生了根本地改变,充分认识到食品的质量不是检验出来的,而是生产出来的。各大食品生产企业也将食品质量控制的重点从事后检验转移到生产中的管控上来[2]。因此,各大高校的食品学院陆续开设了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专业和食品质量管理学课程,以应对企业不断增长对高级食品质量管理人才的需求。《食品质量管理学》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相比,还是一门新兴的课程,需要进行更多的教学改革与建设,与直观的企业和市场建立更紧密的联系[3]。这些年来,虽然对《食品质量管理学》课程教学进行了各种探索和改革,但教学模式仍然没有大的变化。仅仅依靠多媒体教学,是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和教学的要求的。大量的图片和视频展示并不能使学生记住质量管理的方法和内容,难以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生动深刻的印象[4,5]。但基于能力导向教学法却具有非常独特的优势,它以能力的培养为课程教学的总目标,通过食品质量管理学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的改变,使学生真正理解明白食品质量管理的方法和意义,并着重培养学生分析质量问题和解决质量问题的能力,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为达到这个目的,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教师对教学和学习活动内在规律的认识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教师对教学活动的看法和持有的基本的态度和观念,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信念。有效教学的教学理念对教学活动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6]。《食品质量管理学》不是一门单独的课程,而是贯穿于食品生产、经营全过程的质量意识、质量管理、质量控制、质量检验的工作总和。这门课程与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包装学、食品物性学等多门课程有着紧密的联系。在这门课程的讲授过程中,教师应当在学生前期所学的各门课程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实践能力的应用,将所学检验方法体现至食品企业生产活动中,以能力为本位设计相关的教学案例,不再追求检验分析过程的枝节,重在整个检验流程的设计管控,才能培养出能独立进行质量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二、教学内容

为了注重对学生食品质量管控整体能力的培养,我们对本门学科的教学内容也做了相应的调整。目前,我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本门课程前已学习了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毒理学、食品工艺学、食品营养与卫生、食品贮藏原理、食品分析与检测等基础课程。在有限的授课时间中,我们主要把教学重点放在了质量管理体系、质量设计、质量管理工具、抽样检验、HACCP、GMP、SSOP上,突出了教学重点,使课程的知识结构趋于合理。同时,为了使课程的内容更加丰富,我们从当地企业如阿布拉馕、巴口香、新疆怪等食品企业中引入了切合当地实际的教学案例,使学生对食品质量管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由此在实际应用部分方面安排较多的课时,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供具体的指导教学,制定出符合新疆地域特色的《食品质量管理学》教学方案。

三、教学方法

把以教为主,改变为以学为主;把以内容为主,改变为以问题为主。学生只有学到了知识,才能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在食品质量管理学的教学课堂上,教师更要引导和激发学生的解决企业生产中实际问题的欲望,以培养工科学生的能力为主。讲授食品质量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中主要采用项目管理法授课,把能力培养贯穿于具体的教学内容之中。项目教学法,就是以项目为载体贯穿教学过程,采用目标推进式进行完善。如在抽样检验教学过程中,提出如何对生产中的巴口香牛肉干进行抽检?如何取样?取多少样?如何进行判断?通过对项目流程的分析,达到最终教学目标。这一过程使学生在项目的解决过程中萌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欲望,同时还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在这些细节上若能结合区域本土特色实际的企业食品管理问题,就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师生互动,学生间互动,教师的引导作用才能达到,师生共鸣,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课下的备课准备中应多参观考察企业的生产实际,并多与企业交流,才能达到以项目教学法培养学生食品质量管理能力的目的。

四、教学手段

因为食品质量管理学是一门学时少的课程,因此在整个授课时间中我们可以尝试不同的教学手段。如在HACCP章节的讲解之中,主要采用了视频资料与黑板板书相结合的方式。在HACCP的引入过程中,让学生先观看美国牛肉企业HACCP内容的宣传片,让学生对HACCP的概念有个清楚和感性的认识。这样的宣传片学生较感兴趣,但若只通过视频的形式来进行教学,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不深,看完视频后学生很快就会遗忘。因此,在接下来的课堂讲授过程中还需要进行补充,结合学生的兴趣对HACCP的原理进行分别详细的讲述,将重点以板书的形式长时间停留在黑板上,符合学生的认知行为,能有效地达到教学目的。各种多媒体教学方法与传统板书相结合,教学效益能达到最大化。而在作业环节中,针对食品质量管理学作业,改变了以往的上一次课,交一次作业的方式,而采用小组学习的方式。先把学生分成3~4人一组的学习小组,让他们互相学习、互相督促,然后采取学完一章或相关的几章之后交一次作业的方式,以顺应学生的认知需求,从不懂到逐渐理解再到完全理解,项目作业从刚开始的设计到一次又一次的完善都由学生自己负责。而对于作业的监督,采取PPT汇报的形式,对不做作业的学生扣除相应的平时分,在检查中询问难题、难点,给予集体讲解和答疑,效果非常好。

五、考核方式

考察课程学习效果的阶段,我们采用了设计论文的方式,不但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的理论知识,重点在于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课程结束后,我们引入项目化的设计论文方式,让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的食品质量管理方面的知识,来具体解决实际生产中遇到的问题,从而反映出学生真实的学习水平。让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课程论文更有实际意义。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照选择课题、制定计划、合作研究、产生结果、相互交流、撰写论文的程序,自主自觉地开展课程论文的写作。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通过收集、分析信息资料,形成各个小组感兴趣的课题,然后再经过充分时间的小组内安排和讨论论证,根据图书资料、网上查阅和实际调查获得对某企业食品质量管理的研究结论,完成研究报告。这样的课程论文比考试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终提高其在实践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为一门与实践结合非常紧密的课程,《食品质量管理学》的教学方式必然要以能力为基础,用富有当地特色的企业案例资源作为教学资料,遵循质量管理的原则、特点,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来实现全部课程内容的讲授。基于能力导向的《食品质量管理学》课程教学方式的探讨,在企业注重大学生能力应用的今天,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宋洪波,肖贵平,郑宝东,安凤平.食品学科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J].高等农业教育,2009,(7):55-57.

[2]袁长梅,马丽艳.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实验教学改革[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10):149-150.

[3]张培旗,常志娟.食品质量管理学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探讨[J].广西轻工业,2011,(10):145-146.

[4]徐文蔚.案例教学法在管理类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甘肃农业,2006,(6):312-313.

[5]刘建学,钟先锋,李佩艳.案例教学法在食品质量管理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178-179.

[6]纵伟,刘艳芳,郑坚强.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实验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广西轻工业,2010,(1):87-88.

教育知识与能力教学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等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指标;多元化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普通高校师资队伍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青年教师成为当前高校教师队伍的主力军,1997-2006年的10年期间,35周岁(含)以下的青年教师平均所占比例为48.78%。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不仅是影响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关键因素,而且对于提高高校整体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高等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定义及其构成

1.教学能力的定义

作为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源概念,“能力”在不同领域具有多种不同的含义。从心理学角度定义,能力即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个性心理特征”[1]。按此定义进行推理,同时结合大学教学活动的特点,得出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是指教师为达到教学目标,顺利从事教学活动所表现的一种心理特征,由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组成,其中一般能力指教学活动所表现的认识能力,特殊能力指教师从事具体教学活动的专门能力。[2]

2.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构成

教学能力是指高校教师进行教学和组织教学的能力,是高校教师应当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之一。由于大学教学活动丰富多彩,教学能力内涵具有多样性,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可以从教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角度加以诠释。

教育学从教育目标、教育活动的实施过程以及教育方法手段的运用等方面进行分析,认为高校教师教学能力主要包括教学设计能力、教学组织能力以及教学研究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是指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教师为授课而精心准备、有效地安排教学内容的能力。教学组织能力是指教师在安排好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运用多种媒介和渠道有效地组织教学的能力。教学研究能力是指教学实践应用层次的研究能力。

心理学是以演绎和解构为基础,认为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其思想品格、心理特征、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的综合体现。心理学角度诠释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归结为教学认知能力、教学操作能力和教学监控能力。教学认知能力主要是指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学习者特点、教学方法与策略以及教学情境的分析判断能力。教学操作能力主要是指教师在实现教学目标过程中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表现为教师的言语表达能力、非言语表达能力、选择和运用多媒体的能力、课堂组织管理的能力、教学评价的能力等。教学监控能力是指对教学过程的自我意识和调控。

社会学强调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社会功能,认为高校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也要从事科学研究不断为社会提供成果,为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知识经济的转型、学习化社会的发展做出努力。社会学角度的高校教师教学能力主要包括:促进班级的集体参与、相互作用及和睦关系的能力,在课内外对学生个人做出适当反应的能力,唤起学生兴趣、刺激其卷入学习和做出反应的能力,教师继续自我教育以及适应国际化、信息化等社会变化的实际能力[3]。

3.青年教师的教学特点

本文所研究的“青年教师”主要是指年龄在35周岁(含)以下从事高校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的教师,他们是目前高校实施教学的主力军,其教学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高校教学质量的高低。而他们大多数刚走上工作岗位,虽然具有较高的学历和较强的学科专业知识素养,却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师范训练,在教学态度、教学艺术等方面还比较欠缺,对怎样教书、如何育人等缺乏深刻的体会和认识,因此全面提升青年教师教学水平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当务之急。

二、青年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1.评价原则

构建青年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应掌握如下几方面的原则:首先,全面性与简明性原则。即所有可能影响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因素都要被考虑进去,同时又要做到条理清晰,层次结构分明,避免指标体系过于繁琐复杂。其次,通用性与可比性原则。应设计统一的评价指标体系使评判的结果对不同专业领域的青年教师都适用,并且可以在这些教师之间进行比较。第三,可靠性与可操作性原则。即评判结果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反映应该是有效的可靠的,同时评判过程易于理解和操作。第四,科学性原则。建立指标体系要有统一的分类基准,各项指标都有明晰的内涵,指标的外延互不交叉和重叠。

2.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为了提高评判的信度和效度,根据建模的基本原理,考虑到模型的综合性、通用性、简洁性和可操作性等基本要求,笔者在广泛征求校院两级督导、同行教师以及各级教学管理人员的相关意见的基础上,结合江苏大学青年教师的实际情况,构建了高等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表1)。

三、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确立

为了全面、客观地反映各评价指标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影响,提高评价结果的信度和效度,本文采用将模糊集合论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模糊综合评判法。由于本指标体系指标数目较多,这里我们采用三级模糊综合评判。具体评判步骤如下:

1.建立递阶层次结构,确定因素集

高等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评价层次结构模型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评价结果为第一层次,而教学基本素养、课堂教学能力、教学研究能力、学科专业能力各指标构成了第二层次,二级指标的各构成要素为第三层次,直接隶属于其一级指标。其因素集分别为:

U={U1,U2,U3,U4};U1={U11,U12,U13,U14};

U2={U21,U22,U23,U24,U25,U26,U27,U28};

U3={U31,U32,U33,U34};U4={U41,U42,U43,U44}

2.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

采用专家咨询法,利用T.L.Seaty提出的1-9标度法对各项指标的相对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判断,同时结合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特点获得各项指标相对重要度值,构成各级指标的判断矩阵,其中一级指标判断矩阵为Ra1,二级指标判断矩阵为Ra2、Ra3、Ra4、Ra5。

由于判断矩阵中每一项数值的赋予具有主观性,所以需要进行一致性检验,即评价判断矩阵的可靠性。首先计算随机一致性指标CI{CI=(λmax-n)/(n-1)},其中λmax是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采用方根法求解得到。其次计算一致性比率CR{CR=CI/RI},其中RI为一致性指标,可由经验统计数据给出。笔者利用Matlab软件进行计算得出上述判断矩阵的CR值分别为CR1=0.004,CR2=0.018,CR3=0.0369,CR4=0.0529,CR5=0.0821,均小于0.1,表明各判断矩阵通过整体一致性检验。

3.计算指标权重

对于多层次的综合评判问题,还需要根据每一层次中各个因素对上一层因素的重要程度,分别赋以相应的权数,即每个因素对于上层因素重要性的确认隶属度。根据层次分析法原理,取对应于最大特征根的、归一化后的特征向量为权向量,代表各因素指标对上一层次因素的权重。通过计算可以得出青年教师教学能力评价第一层次因素的权重集为A=(a1,a2,a3,a4),第二层次因素的权重集为Ai=(ai1,ai2,…,a4n)(i=1,2,…,n=1,2,…,8),具体数值见表1。

4.确定评价集并赋值

评价集是对各层次因素状态的直接描述和表征,可采用等级评价。本文采用五等级评价,即将每个因素Uij(i=1,2,3,4,j=1,…,8)按其表现情况从好到差分为5个等级,可分为“很好,较好,一般,较差,很差”。结合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的实际情况,本文对评价集的赋值为:V={V1,V2,V3,V4,V5}={95,85,70,55,40}。

5.模糊综合评价

首先成立由学校校院两级教学督导员、教学行政管理人员、同行教师等20人左右组成的评估小组,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20个三级指标进行评价,然后按照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评价,综合评判过程由低层次向高层次逐步进行。

一级模糊综合评价集为Bij=AijRij=(bij1,…,bij5),其中向量(bij1,…,bij5)表示因素Uij对评语V1,V2,V3,V4,V5的隶属度,Rij=(rijkl)5×5中rijkl为第i类中第j因素的第k个等级Uijk对评判集中第l元素的隶属度(i=1,…,4;j=1,…,8;k=1,…,4;l=1,…,5) 。二级模糊综合评价集为:Bi=AjRi=(bi1,…,bi5),向量(bi1,…,bi5)表示因素Ui对评语V1,V2,V3,V4,V5的隶属度。三级模糊综合评价集为:B=AR=(bi1,…,bi5),向量(bi1,…,bi5)表示教学能力指标U对评语V1,V2,V3,V4,V5的隶属度。

评价结果V=BVT,V是一个介于40-95之间的代数值,V越接近95,说明教学能力越高,越接近40,说明教学能力越低。

四、多元化评价模式的制定

首先,评价标准多元化,即标准化评价与个性化评价相结合。针对青年教师从事教学的课程性质和内容存在的差异,在评价时应设计不同层次的标准,以发展的观点对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进行科学评价。

其次,评价主体多元化,即采用青年教师自评,学院领导、系(教研室)主任、学院督导员等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模式。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有利于提高评价结果的真实性,促进青年教师的自主发展。

第三,评价形式多元化,即高校管理者可采用单独面谈、座谈会、评价表定量评价等多种评价形式,全面准确地了解每位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通过交流与评价结果反馈,使青年教师能够真正了解自己的教学能力现状,激发高校青年教师的全面发展。

五、结束语

对高等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进行评价是一个较新的研究课题,本文中仅对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立进行了初步探讨,在对高等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本质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青年教师教学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赋予了指标权重。然而教学能力评价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各评价指标的标准和评价等级的确定以及如何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进行跟踪调查等方面还有待于作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 叶奕乾,等.普通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586.

[2] 顾明远.教育大词典[M].上海:上海出版社,1998:180.

教育知识与能力教学方法范文第3篇

摘要:在教育界,有研究型大学、应用型大学,有普通教育、职业教育,不同类型的教育形式形成了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改革,就是科学解决教师、学生和教材三者之间的问题,实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协调统一。高职院校应探索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育教学方法,以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

关键词: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改革

一、职业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的必要性

各类学校的教学活动都由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方法四大要素构成,而教学方法是科学处理教师、学生和教材三者关系的外现形式,一般来说,教学方法包括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它涉及一系列的教与学的互动模式、组织形式和实施方式,是建立在严格的逻辑自洽规则系统基础之上的教师传授学习内容、学生实现学习目标的学习组织措施。

当前,在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改革中,尚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理论研究体系不完善,部分教师对于理论的指导作用认识不足,体会不到理论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教学方法改革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思维,制约了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现有职业教育教师,多数是从学科体系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教师素质也难以适应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他们往往一味地模仿某些自己认为优秀的教师在普通教育中常用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忘记了自己从事的是职业教育,泛化了自己的理念与个性;同时,学科本位的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又制约了新的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实施。而我们的学生却是在应试教育体制下被列为另类的所谓“差生”,学生心理上存在着自卑和不服气的双重心态,进校后,既希望有新的表现和评价,但同时也不适应新的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此外,还有学生家长和社会的认可问题。

职业教育以职业能力为本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但目前,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对职业教育来说,也几乎还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同时教学方法改革不是孤立进行的,它与课程体系及教材建设、教学模式构建、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教学资源建设等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从宏观层面来说,我国目前还存在着对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重视程度不够,缺乏激励政策,以及对教学方法的规范性与科学性不太关注等问题。加之我国职业教育历史较短,各个教学环节包括教学方法在内,都处于摸索之中,所以,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改革,更存在诸多实际问题,亟待解决。各职业院校应该自觉加强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探索、研究、交流、推广和培训,借鉴、吸取国外先进教学方法的精髓,使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改革走上健康的轨道,得到很好地发展。这既关系到整个教育目标的实现,也关系到职业教育的生存和发展,任重而道远。

二、关于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理论思考

高职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作为高等教育,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理论基础;作为职业教育,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高职教育在强调能力、注重技能的同时,并不排斥知识的传授。教师要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首先和必须的是对于教育对象的正确认识和培养目标的正确定位,不在“顶层设计”时解决这一问题,仅仅就方法论方法,往往会迷失方向。

教育界有一句名言,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方法改革的意义,犹如剥食坚果,我们对学生讲坚果多么好吃,多么有营养,但却不能帮学生打开坚果,就毫无意义。教学方法改革的实质,就是寻找教会学生打开坚果的最佳方案。学校的主体是教师,教学方法改革的关键还是教师,是教师的素质能力。教师的素质能力集中体现在师德水平、知识水平、能力水平三个方面。而职业院校教师的素质能力和普通学校的最大不同还在于,它不仅要求教师有一定的学术水平,更要有职业技术能力,即双师素质。双师素质提出的本意,就是针对职业教育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特点,要求培养对象不仅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还必须有专业技能,不仅知道工作原理,还必须了解操作工艺,而这种要求,不是双师型教师,是很难胜任的。因此,是否有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骨干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往往就决定了改革的成败,决定了教学水平和质量,实际上也决定了职业院校的命运。

三、关于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

一般认为,现代职业教育的四大支柱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我们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目的,就是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职业教育的知识教学不仅强调“是什么”的陈述性知识,还强调“为什么”、“怎么做”、“什么条件下做”、“用什么策略做”等策略性的知识。职业教育教学内容主要是技术知识传授和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的培养。这与我们传统意义上的知识教学有很大的不同。

根据高职学生的“另类”智力特点,依据不同课程的不同特点,区别对待,应作为职业教育教学方法选择的指导原则。由于每个教师的思想、气质、知识结构、审美情趣和教学能力不同,针对不同的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在从事教学活动时,在教学方法选择上,都有自己的视野和侧重的角度,都会采用自己得心应手的方式方法,创造出自己的授课风格和特色,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魅力。不同的教学特色和授课风格可以并行,只要效果好,就是好方法。评价的标准自然是学生学到了多少,而不是教师讲了多少,不是教师的“自我感觉良好”。特别是职业教育的特点是技术性专业,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

高职院校文化基础课和人文课程的教学,主要体现在适应学生的兴趣点,力求学有所获,习有所益。可以采用学导教学法:即教师导学,学生自学,学生研讨,教师精讲,学生教练。当堂训练,当堂解决问题。导学,即教师提出教学要求,主要知识点或关键词,并提出对理论和能力的基本要求;学生依据教师的提示,进行自学和讨论,然后教师进行归纳总结,这里的关键是教师要教给学生归纳总结的思路和方法,剥出事物的“核心”。对于专业课,可以采用当前比较成功的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法、任务驱动法等:布置任务、分析任务、学习要求、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学生拓展。当堂解决问题,当堂出“产品”。布置任务分析任务就是要明确主要知识点和技术技巧环节,学习要求则是对理论和能力的基本要求;学生能力的提高由课外兴趣小组承担,课堂要完成的基本教学任务,就是“把学生引进门”。在采用以上方法时时,是否突出了“产品”的理念,将决定教学效果,是成败的关键,学校教师和企业员工的最大区别也在这里。当然,教学不可能只使用一种方法,而往往是根据需要使用不同方法的组合,教学目标是影响选择不同教学方法的主要因素。

教学方法决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教学的其他环节构成了相辅相成的整体,相互制约,相互影响。所以教学方法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教学方法体系的建立不单是教学论自身的问题,而是需要牵动教育教学的整体。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改革必须建立在整体办学形式转变的基础之上,因为教学方法的运用与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模式的构建、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等存在于同一统一体内部。例如,采用行为导向教学方法,教师当好指导者、协调者,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参与状态,教学效果就会明显提高。但实施行为导向教学方法,就必须以原有课程体系、教材内容、教学模式、教学组织形式等改革为前提,否则这种教学方法就难以实现。所以,职业教育应尽早建构相适应的课程结构,优化课程内容,为学生创造丰富多彩的学习空间,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模式,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为灵活采用教学方法创造有利的教学环境。

和普通教育不同,职业教育还有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即将课堂上的学习和工作上的学习结合起来,使学生将理论学习和实践相结合,从而加深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认识,使学生看到学校中学习的理论与工作之间的联系,提高学习理论的积极性。在工学结合实践中,使学生加深了对社会人类的认识,清楚合作的重要性,开阔知识面,扩大眼界,还可以使学生提高自我判断能力,变的更加成熟,有助于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的培养,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应该加大探索的力度。学校的教学,永远也取代不了顶岗实习,企业文化和职业文化、职业氛围只有在企业劳动中去体悟。

职业教育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任务,其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也是无止境的,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在发挥“教”的主导作用的同时,又要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既重视理论学习又要倡导动手实践。只要我们不断地更新思想,推动教学方法的革新,就一定能培养出一大批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M].北京:科学出

版社,2005.

[2] 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

践与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 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

社,2007.

[4]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高等职业(高专)院校师资队伍

建设的意见,(教高厅【2002】5号).

[5] 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

【2002】16号).

[6]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

见,(教高【2006】16号).

教育知识与能力教学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校教师教学方法创新

在大学教育逐渐变成了大众化教育而造成学生良萎不齐、差异增大以及社会经济行业发展给专业教学带来新挑战的背景下,教学方法创新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育创新型人才尤为重要。教学方法是工具和手段,是达成教学目的的“桥”和“船”。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始终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但由于受到教师教育观念、管理方式以及社会氛围等因素影响,教学方法创新难有实质性推进。对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高校教师教学方法的创新。

一、观念启动—树立教学方法创新意识

教育的创新包括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育体制和机制的创新,重点在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更新,教师要树立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方法创新作为教育创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教师对教学方法的创新科学合理的理解和意识的树立,有助于高校教师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方法创新指的是教学力一法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而是立足于现有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以及教学观念的转变,还有教学条件的保障等方面,主要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教学效果。教学方法在为教学内容服务的同时,在培养思维方式上也具有重要的独立价值。目前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寓教于乐、知行结合等教学原则都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教学方法的改进。高校教学方法创新需要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和教育原则,符合创新人才成长的要求,与教学内容相配套,并根据高校学生的身心特点,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师是教学的执行者,在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教学方法的创新关键在于教师作用的充分发挥和教师现代教学理念的真正树立。

二、素质撬动—提高教师的知识与能力水平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的实施,必须依靠于教师知识水平、教学才能和教师的素质。新技术的发展改变了知识的传播方式,要求教师以平等的、谦虚的态度来组织教学活动,并具备利用先进技术的能力、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以及引导和启发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以及穿针引线的支持能力。教学改革是社会变革与发展所提出的客观要求,当代教师要深刻感知社会发展、科学发展给教育带来的影响,具有强烈的改革意识,教师要本着责任心和使命感,大胆探索,勇于创新。为了适应新形势下教学的需要,每个教师必须努力提高和加强人文素质修养,掌握创造思维方法,提高管理能力;教师应该拓宽专业知识面,学习国际上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方法,运用于自己的教育工作中,而且还有研究当代社会主义的新问题,创造性地丰富当前教育的新观念、新内容、新方法;在教学中,不拘泥于已有的方法,敢于提出和运用新的方法,并能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充实和完善,使其成为具有自己特点的教学方法;提高教育理论素养,把不断学习的新知识及技能运用于教学实践中;如果在教学中出现问题时,教师应当学会运用自我归纳概括能力并参考有益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做出冷静正确的处理,以谋求教学理论的发展。

三、管理推动—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目前高校中还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重科研、轻教学;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回报率低;教学设施与条件保障不利;教学方法创新难以获得立项等问题。高校教学方法创新研究及实践尚未形成一种氛围,还处于一种教师个人自行摸索的阶段。高校应营造一个适合教师进行教学方法创新的大环境,教学方法的创新是与良好的创新环境离不开的。如何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极大地调动教师的创新积极性十分重要。营造高校教师教学方法创新研究所需要的良好环境,需要合理的教学管理。高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教学方法创新的物质支撑条件问题及教学与科研难以协调的问题尤为突出。教学管理中大学教学应体现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原则。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高质量的教学离不开高质量的学术研究;同样地,高质量的学术研究也离不开高质量的教学。因此高校管理中,在进行职称、业绩评定时,应处理好教学指标与科研指标之间的关系;理好岗位津贴与课时酬金分配的问题;教学方法创新的资金支持问题;高校基层教研组织及活动不健全的等问题,创建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才能有效地促进高校教师教学方法的创新。

四、硬件促动—应用现代教学技术

现代教学技术的应用是现代教学发展和教学方法改革的方向和重要标志。通过现代教学技术的应用,教师应该真正实行以讲授为主向以辅导为主转变,使全体学生学习相同内容的教学方式向每个学生都可以自己选择学习材料和学习方式转变,最大可能地扩大教学内容的传递方式,并切实加强课堂与外界环境的联系。信息时代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已经有了突破性的发展。远程教学、多媒体教学等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教学更加生动活泼,更具直观性。高校教师必须善于运用各种现代的、有效的教学手段,创造性地掌握教育理论和技巧,完成教育任务。

教育知识与能力教学方法范文第5篇

关健词 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7316-(2014)02-

一、前言

职业教育做这教育领域内的一个分支,有着其它普通教育不可代替的作用。职业教育培养出的是直接从事生产创造的技术人才,技术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产品的优劣。因此,这就要求我们从事职业教育的人要不断追求,努力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技术人才。

现在职业学校的学生对旧的教学方法尤其不适应,现在就读职业学校的学生都是原来对旧的学习方法产生了厌卷,也就是老师说的不愿意学习的学生。再加之普通高中的扩招,其它办学机构的不断成立,是本来就不断减少的生源更加紧缺,职业学校的招生发展更加艰难。如还延用旧的教学方法,职业学校的吸引力就会更小,职业学校的办学就会更加举步为艰,所以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迫在眉捷。

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选择和确定是根据职业教育目标所决定的。适用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更重要具备了综合职业能力。

二、改革、创新教学方法的基本模式

无论是普通教育还是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基本上都包括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过程、教学手段、教学效果评价等方面内容。

(一)先进的教学理念

在传统的职业教育过程中,都是老师被动的教,学生被动的学,由于双方缺乏密切的配合而往往导致教学效果不佳,特别是职业学校的学生招收的大部分是低分的学生,本来已对文化基础课学习已失去了兴趣,且基础又差,按照传统的教与学根本就无法完成学习任务,教学过程结束后,知识的综合运用全靠自己去重新“领悟”。

我校就针对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和创新,业带头人组织与本专业相关的教师成立实验班。教师在教的过程中,只发挥引导作用,培养学生对所学专业内容兴趣,变被动学习为学生主动要学,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使原本枯燥的知识变得学生愿意接受,肯于接爱。实验班的学生在全市的技能比武大赛中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的好成绩,受到有关部门的好评。

(二)全新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

1、先确定教学目的。对本专业的基础知识要认真掌握,只有掌握了基础知识才能不断延伸,去研究更深的知识,对本专业的知识才能理解更加透彻。

2、确定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是吸引学生学习的动力,是学生学习期间为之奋斗的方向。

3、确定学习课题,学习课题是实现学习目标的具体内容,要与学习目标紧密结合,它实际就是实现学习目标的步骤。学习课题是学习和创新过程的具体体现。选择课题必须具有代表性和技术的先进性。

(三)独特的教学方法

新的教学模式以学生学习为基础,常规教学规定的知识占整个教学过程的30%,按照课题要补充大量的新知识和新技术。学生要在正常教学时间内掌握各门课程和新知识,必须有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行,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以传授各种学习方法为主,使学生自主的学习。

教师所传授的学习方法有:延续性新知识的学习方法,有教科书新知识的学习方法、无教科书新知识的学习方法、创新知识的学习方法、资料类知识的学习方法、基本技能的学习方法、专业技能的学习方法和创业知识的学习方法等。这些学习方法要穿插在各种教学活动中进行教授。学生在学习知识过程中,不断学习新的学习方法,再用新的学习方法去学习新的知识,形成自己学习过程的良性循环。

学生掌握这些方法后,教师要根据本专业特点,在学习中引导学生自觉运用这些方法,使学生进入自主学习阶段。教师在这个阶段主要是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如,学习方法指导、难点分析、提供相关资料、提供设备和材料等。整个学习过程以创新和课题实践环节的需要为重点,注意知识间的横向联合,突出学习实践过程中汲取知识和强化技能的特点。

(四)创新的教学手段

运用创新的教学手段,对教师就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本专业的基础知识,更要有较高的专业技能和与之相关的各种知识。为了提高教师本身素质,我校对教师进行了定期轮训。并与各企业联合,定期组织教师到企业实习,使教师的技能得到提高,满足教学的需要,使创新的教学方法手段得以运用,保证学生的学习需要。

对学生而言,创新有四层义:一是掌握亲知识、新技能;二是做没有做过的工作;三上做中国人没有做过的工作;四是外国人没有做过的工作。培养创新能力是从最低层次开始,以最高层次为目标。

创新教育必须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这些手段可以提高教学效率,降低教学成本。由于采用了最新的教学手段,因此大大缩短了教学时间,保证教学顺利进行。

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应社会、企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难以培养岗位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创造力、职业活动力,是职业教育工作需要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创新教学法,是总结经验、祛除改变传统职业技术教育的弊病、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创造能力过程中产生的。

职业教育教与学的过程与普通教育相比,所学内容并不是一个种完全、连续的内容和信息,而是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培养目标,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的培训模式,因此学生是通过自身的体验去学习知识和技能,这种教学方法就抓住了职业教育的本质特点。运用新的教学方法,改革、创新现有的教学方法,培养出适应时代需要的技能人才是我们从事职业教育的人不可推卸的责任。

参考文献

[1].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R]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孙雅梅.浅谈加强高等职业院校实践教学[J].中国成人教育.2007(2):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