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体育教师论文

小学体育教师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体育教师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学体育教师论文

小学体育教师论文范文第1篇

1.1课前测验初步评价课前测验、初步评价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学生进行课前测验和测验结果的评价,从而对学生的身心素质、运动能力和现有的技能水平等做一个初步的了解和掌握,以尽可能地为后续的科学分组提供相应的判断依据。

1.2基础知识和技能学习基础知识和技能教学,指的是任课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之初,针对学生讲解一些开展“小群体”教学模式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例如:裁判法、基本的理论知识和基本的运动技能等,以确保“小群体”教学模式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有效运作。这一部分内容不需要在每次课中涉及,仅仅在单元教学之初或者是学期教学之初,初次应用“小群体”教学模式来开展高校体育教学时进行即可。

1.3优化分组确定角色优化分组,并确定小组内成员的角色和分工,是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影响“小群体”教学模式应用成效的一个关键环节。在针对学生进行优化分组,确定角色的过程中,为了确保分组的合理性和学生角色安排的科学性,体育任课教师应注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具体的教学内容,按照均衡的原则,将班级内的所有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而且还要针对每个小组内的学生,指导学生进行角色分工,以确保分组和角色分工的合理性。例如:在优化分组,确定角色时,任课教师就可以按照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技术水平以及运动能力等因素对学生进行分组,并在分组之后根据对学生情况的了解来指定小组长或者是让学生来自行推选小组长,以确保小组长核心作用的发挥。

1.4教师教学教师教学指的是任课教师针对需要集体传授和讲解的知识与技能所开展的教学活动。在利用“小群体”教学模式开展高校体育教学时,应注意,任课教师集体传授基本动作、基本技能以及知识的时间不宜过长,以确保为后续的小组活动留下足够的时间。

1.5小组活动小组活动,指的就是在确定了小组的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之后,小组成员根据体育任课教师所设置的任务情境开展组内合作学习的过程,并通过小组内的合作学习,为小组间的竞争做好准备。

1.6组间竞争组间竞争是“小群体”体育教学模式的一大特色。在进行组间竞争时,应注意根据不同的体育选项课程,来相应地选择合适的竞争形式,以促进学生在竞争情境下合作能力的充分发挥。

1.7教学指导教学指导指的是任课教师在学生开展小组活动和组间竞争的过程中,根据活动开展的实际情况,及时针对学生的错误行为或者是不恰当做法进行纠正和引导的过程。任课教师及时、有效的教学指导是确保“小群体”教学模式在高校体育教学中顺畅、有效应用的重要保障。

1.8总结评价在利用“小群体”教学模式开展高校体育教学活动时,任课教师的总结评价是以小组为基本单位的,也就是说,要按照小组的总体表现进行评价,借此让学生体验团队合作的喜悦,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与此同时,在对小组进行评价的同时,任课教师还应将团队与学生个人的表现相结合,对学生个人进行评价。例如:可以采用小群体学生之间自评、互评与教师点评相结合的方式,及时地进行教学信息反馈,提高教学成效,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2“小群体”教学模式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有效应用的策略

2.1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应用“小群体”教学模式时,应注意学生之间的合作性和相容性之所以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应用“小群体”教学模式时,要注意学生之间的合作性和相容性是因为,由基础条件相同或是相近的学生组成一个小组或是一个小群体,能够更有效激发学生进行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和竞争性,而且也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从而使得学生因彼此之间合作起来更加有效,对于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将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任课教师在开展“小群体”体育教学的教学组织工作时,一定要注意学生之间的合作性和相容性问题。

2.2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应用“小群体”教学模式时,应注意课内外一体化由科学锻炼身体的程度、间歇以及频率这三要素可知,仅仅依靠体育课堂教学来实现学生身体的有效锻炼,是不现实的。因此,为了将“小群体”教学模式,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成效最大化地发挥,应利用小群体将课内和课外有机结合起来,不但要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合理应用“小群体”教学模式,还应鼓励小群体在课外发挥互助互励的作用,以弥补课内教学的不足。在将“小群体”教学模式应用到课外体育活动时,为了充分发挥“小群体”模式的优势,体育任课教师应注意帮助学生制定切实可行,且明确具体的体育学习与课外锻炼目标,并定期对学生进行监督、检查和评比,以确保利用“小群体”实现课内外的有效结合。

小学体育教师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H319

一、提升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实效性的重要意义

所谓教学实效性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来,从而使学生在理论知识、实践能力以及综合素养等方面都能够得到有效提升的一种教学理念。提升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实效性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观能动性,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自我探究意识以及创新思维水平,对于学生知识结构体系的科学构建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提升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实效性的对策措施

最近一段时期以来,关于如何提升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实效性问题,我国广大学者都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并且取得了丰富的经验。笔者结合现有的先进经验以及自身的教学实践,就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实效性的提升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对策措施:

(一)认真做好教案准备工作,提升备课的实效性

教案准备工作是保证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基础与前提条件。但是,我们许多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往往忽视了教案准备工作的重要性,而是将主要精力放在了学生作业的批改上,往往认为只要学生的作业能够及时正确的完成就实现了教学的实效性。在教案准备方面,有的教师直接在网上下载现成的教案,有的甚至不进行备课,而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临场发挥。这样一来,势必会导致课堂教学的盲目性、机械性,不能有效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开展。所以说,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应当认真做好教案准备工作,提升备课的实效性。具体说来,应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坚持新课程标准教学理念

新课程标准是我们开展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指导,是评估我们开展每一次课堂教学是否具备实效性的重要衡量标准。因此,我们在进行教案准备工作之前,首先应当对所教课程的教学目的有一个深刻的理解与掌握,然后再根据具体课文进行逐项的落实,从而有效保证课堂教学方向不偏离。

2、认真研读教材文本的内容

认真研读教材文本内容是我们开展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条件。教师只有将教材文本进行认真的研读,才能够正确把握文本的内涵,才能够科学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与中心思想;只有将教材文本进行认真的研读,才能够恰当的选择课堂教学方式方法进行知识的讲解;只有将教材文本进行认真的研读,才能够在学生提出疑问时进行科学的释疑。

3、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各项资源

新课程标准中对于教材内容的组织是以专题的形式进行的,教学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每一项内容都是以所在单元的专题为中心开展的,尤其是每个单元的导语部分具有极强的导学作用,这就给我们进行教案的准备以及课堂的教学指明了方向与重点。因此,我们在进行教案准备工作时,应当充分体现新课标的教学理念。除此之外,课后习题也是我们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是对我们课堂教学实效性的重要衡量标准,我们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应当将课后习题的相关内容进行体现与渗透,从而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重点突出、目标明确,切实保障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二)积极创新科学的课堂教学模式,确保课堂教学过程的实效性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一直沿用的都是传统的教师在黑板上写、学生在座位上记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对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具有非常消极的影响。因此,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积极创新科学的课堂教学模式,确保课堂教学过程的实效性。具体说来,应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组织学生有效学习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持续地发展。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灵活选择、优化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方法,创设学生参与探究的时空,让学生动起来,主动参与,主动探究。教师只是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创设各种情境与机会,帮助学生去发现、探索知识的奥秘,用心去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

2、积极转换教师角色,构建有效课堂教学

优化课堂教学就是按照有效学习的目标,从学生的自我发展出发,从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上考虑,对课堂教学进行科学、周密的安排。从新课的导入、情境的创设、迁移和过渡,到课后练习的设计、活动的组织等都应当精心准备,周密布置,充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背景,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增加学生学习的乐趣和信心。

3、适时全面评价学生,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学习评价具有激励性,有助于学生欣赏自己的成功,发展积极进取的自信心,提高学习的动机并形成成就感,是实现有效学习的催化剂。“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及时、适度、多元地评价学生。评价应该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创造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课堂氛围服务,从而使评价成为激励和引导师生发展的手段。

三、结束语

通过上述两个部分的分析与论述,我们可以看到,提升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实效性对于农村教学水平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一名农村语文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当勇于创新、积极实践,不断探索推进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实效性提升的对策措施。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农村语文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安丰梅.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浅谈[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2,(02).

[2]王义莲.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育革新,2009,(09).

小学体育教师论文范文第3篇

一、独生子女化与体育教学的相应改革

独生子女问题是我国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目前,我国小学生中独生子女已占绝对多数。因此研究独生子女的身心特点,并从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结构和组织方式等方面适时地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不仅是一项关系到提高学校体育教学质量和学校体育发展战略的宏观研究,同时也是学校体育如何适应社会需要,怎样扩大教育功能,为社会发展服务的紧迫课题。

“独生子女不可独处”,要让独生子女从“独处”的环境中解放出来。独生子女与同龄人的交往机会相对较少,易产生孤独和寂寞感,因此,独生子女有强烈的交际欲望,追求集体活动。体育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调整体育教学内容,提高集体项目的比重。在体育教学中采用分组练习,同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较有一定的优势。分组练习就是运用小组使学生共同活动,以最大程度地促进全体学生的练习。以小组为主体进行体育教学,有利于增强学生体质和培养学生顽强进取的精神。分组练习是一种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互助活动,是以各个小组在达到目标过程中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这有利于培养独生子女集体主义的观念。小组练习将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相互作用视为教学活动中赖以进行的动力源泉。小组练习不仅讲合作,而且还要竞争。学生之间是一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关系,有利于培养独生子女全力以赴,与同伴和睦相处的能力。分组练习能够增加独生子女之间的接触,使得优、差生在帮助和被帮助的过程中,都能得到提高和发展,有利于改变独生子女不合群和胆小的不良性格。

二、教学方法要儿童化、兴趣化和游戏化

1.儿童化

儿童化教学就是要针对儿童的年龄特点,进行体育教学,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完成体育课的教学任务。儿童是以机械记忆和形象思维为主,教学活动中,应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儿童的“本性”往往毫无保留地反映在体育课中,体育教师应懂得儿童的心理特征,按照童心、童愿和童颜组织体育教学,才能防止体育教学的“成人化”。要防止单纯技术传授。有些体育教师把现代竞技运动中的先进技术充实到小学教学中,是一个大胆的尝试,但必须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看这样做是否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体质,切勿单纯以技术掌握程度来评定教学的好坏。

2.兴趣化

体育教学的兴趣化可以给儿童以情绪的满足,有利于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小学生好动、爱新鲜,厌烦过多的重复练习,因此,教学手段要多样化,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推迟疲劳的出现。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由于较长时间练习某一个动作而感到枯躁,教师可采用游戏法和比赛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此外,还应做到生动形象的讲解和准确的动作示范,教学方法力求多样化、兴趣化,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体育课上得生动活泼。

3.游戏化

小学体育教学中很好地运用游戏教材,充分发挥游戏教材的教育因素,对完成体育教学任务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游戏具有趣味性和竞争性,对小学生有较大的吸引力,体育游戏是小学生喜爱的体育教材之一。体育教师应适当地采用游戏方法进行教学,在课的开始和结束阶段,采用游戏法对集中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有利于课的顺利进行。小学阶段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是兴奋占优势,抑制能力差,注意力不易集中,单调的练习容易产生疲劳,因此,要采用变换游戏方法,加深形象化教学,使每一个游戏都能吸引住学生。通过游戏,提高小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兴趣,是小学生体育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三、小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特点

身体素质是人体在运动中所表现的各种机能能力,它是衡量体质状况的重要标志。身体素质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和柔韧五个方面。在山东省教委公布的1985年至1995年全省学生体质调查结果中,显示我省中小学生在耐力、柔韧和力量素质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上好体育课,对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小学体育教学应重视全面地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为儿童少年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1.力量素质

力量素质是指肌肉紧张或收缩时所表现的一种能力。儿童少年各年龄阶段都可进行力量练习,但采用的方法和手段要与成人有区别。儿童少年时期,由于肌纤维较细,蛋白质含量较少,中枢神经系统的协调功能还欠完善,肌肉群的活动不协调,加之儿童少年长度的发育领先宽度和体重的发育,所以,力量素质较差。在力量练习中,应采用负荷较轻,动作较快的练习,或中等负荷的练习,适宜做速度性力量练习,以提高神经系统对肌肉运动单位的动员能力,改善肌肉协调工作的能力,避免过重的负荷练习和过长时间的静力紧张练习,以防引起关节损伤,抑制骨骼生长。

2.速度素质

速度素质是人体进行快速运动的能力。儿童少年时期,由于大脑皮质兴奋性和提高过程灵活性高,反应快,所以小学阶段是发展速度素质的良好时期。在体育教学中,可以适当安排一些频率高和反应速度快的教学手段。短跑可以很好地发展速度和速度耐力素质,宜于儿童少年练习,但在具体安排中应科学地控制练习的强度、距离的长短、重复的次数和间隔的时间。另外,在固定跑台上练习跑步时,对技术有一定的要求,小学生不宜采用。

3.耐力素质

耐力素质是指人体长时间进行肌肉活动的能力,也可看作是抗疲劳的能力。耐力素质在儿童少年身体素质自然发展过程中,是较薄弱的环节。目前我省小学生耐力明显下降,令人十分担忧。体育教师不能不进行耐力练习,但也不要过多地进行耐力练习,耐力练习应作为全面身体素质练习的一个必要方面安排在计划之中,但必须循序渐进,逐渐增加运动距离,适当合理地安排中等强度的耐力练习,并有间歇地逐步延长持续时间,以便发展耐力素质。

4.灵敏素质

灵敏素质是指人体迅速改变、转换动作、变换身体姿势和方向的能力。灵敏与人体对空间定位和对时间感觉的能力有关,也和速度与力量素质的发展有关。灵敏是一种综合素质。在体育教学中,可采用活动性游戏和各种基本体操等方式,以促进灵敏素质的发展。

5.柔韧素质

小学体育教师论文范文第4篇

在体验式作文教学中,行动(身动)体验是主要形式之一,通常指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通过多种感官参与“、做”中得到丰富的体验。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趣味游戏、科学实验、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社会实践活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等多样方式,给学生更多实践参与的机会,让他们保持盎然的学习情绪,在亲身体验中得到满载的收获,体验的感悟、灵动的文字在学生的笔下汩汩流淌。如教学苏教版第九册习作2,本课的教学目标在于引导学生模仿例文,从动作与外形等方面写一种自己喜爱的动物。为了有效达成目标,突破教学难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描摹观察体验。即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简单的画出动物的外形,介绍所画动物的特点。介绍时,可适当运用夸张、拟人与比喻等修辞手法,或者与其他动物展开对比,突出特征。而后引导学生一起归纳动物的描写方法:描写动物外形等特征时,要注意由整体至部分、自上到下等顺序进行表达;还可以写写这种动物的各种习性状态,比如活动、吃食、休息、嬉戏等。另外,还可以启发学生想想自己与动物之间的有趣故事,该如何表达自己对它们的喜欢之情。再引导同学们在观察体验、交流探讨的基础上自由选材,自主拟题,动笔成文。这样,学生就会有话可写,也有整体构思与方法,写出的习作质量也会有所提高。

二、心动体验,触动心灵

与行动体验相比,心动体验强调“思”,需要心理活动的参与,主要表现为想象训练、思维与逆向训练等等,从而引动学生丰富情感,开启学生无限思维,引发同学们头脑“风暴”,涌现万千思绪,给动笔写作奠定良好情感基础。所以,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种手段设置逼真情境,给学生情感冲击与震撼,触动心灵,使其生成真实体验与感受,这样才能写出真情实感,而不是空话假话连篇。如组织“亲情测试”,引导孩子们明白“抉择”的内涵,感悟亲情与人生的意义。首先,让学生拿出作文稿纸,提笔写出自己最爱的5个人,写之前可以慢慢想,想到这几个人时,会有怎样的感受涌上心头呢?然后请几位学生展示结果,简单说说与他们的故事等等。接着,让同学们划去1个最爱的人。这时,不少学生踌躇万分,难以下笔。再让他们逐步划掉,到一个都不剩。老师板书:失去这一切爱,并引导学生回顾与最爱的人的难忘点滴,体验这份“离别”,触动心灵,有的孩子还留下了伤心的泪水。教师顺势引导:刚才只是测试,你们最爱的五个人依旧在你们身边,想想那时候为何会哭呢?(稍停片刻)现在请提笔用文字记录之前发生的那—幕幕,自上课的第一刻起,老师讲了些什么,你们又是如何做的,当时有何感受与想法,其他同学又有何表现。面对最爱的人,当你们将其依次划去时,你在头脑中闪现了哪些故事与画面,请在另外一页稿纸上写下自己的心声。而后引导学生对刚才的心理体验与回忆“命名”,感悟抉择,感受“爱”。

三、想象体验,大胆创造

小学体育教师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实效性 途径

引言

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好坏会对学生接受知识水平的深度造成直接的影响,在新课程改革的实质性目标中属于核心部分。所以,应根据我国当前的国情,加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这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本文主要对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具体途径进行一番深入的分析与研究,旨在为同行们提供一定的借鉴。

1.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和谐的学习情境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情境的创设占有重要地位,因为其不仅能将学生们的感情与激情全面的调动和点燃,而且一定程度上还促进了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性思维的形成。那么,创设什么样的情境才会体现出时效性呢?笔者认为,应从三方面着手进行:一,有针对性的创设情境;在创设情境时,必须时刻围绕着学生较感兴趣的故事以及事件,以此作为背景创设问题情境,从而将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全面激发出来。二,趣味性的创设情境;创设情境过程中,应让每位学生都能够获得探究、知识以及创造的乐趣。三,创设情境时,应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知识背景为切入点,不仅要让每位学生清楚的认识到自己所面临的问题和已有知识间存在的联系,同时,还要认识到新知识所带来的挑战性。比如,教育者在上《长相思》一课时,首先是从充满激情的导语开始,教育者问学生:“乡愁在诗人王安石眼中是吹绿了家乡的春风;而在张籍的眼中,又将乡愁比作了一封家书。那么,同学们说说,乡愁在纳兰性德眼中又是什么?”然后让同学们打开书本,自己仔细的对《长相思》进行一番诵读,要注意文中出现的生字以及多音字,念词时必须字音准确,腔调圆润,读到两遍时,应念通顺,并注意词句中的停顿。这样学生在一种诗意的语言中,开始了和文本的对话,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再如,教育者在上《蜗牛的奖杯》一课时,开展了课外拓展环节:老蜗牛与小蜗牛在草地上慢慢的爬行,当老蜗牛看到天空中自由飞行的蝴蝶时,不禁叹了一口气,它会告诉小蜗牛什么?如果天空中自由飞行的蝴蝶是你,你又会说什么呢?这时发现学生们充满了激情,积极主动的参与,并主动上台进行表演,这样一来,学生对于课文的内容与含义有了更深入的理解,真正地懂得了人要谦逊,并时时感觉到自己的不足,只有这样,才会因此而得益这一道理。

2.加强生成与预设间的关系

新课程改革对课中的动态生成十分的重视,这主要是因为教学这一过程自身就属于一个动态式的结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有着诸多的不确定因素存在,所以,创设出了师生共同参与创造的空间,使得课堂教学过程中形成了一种因动态而形成的美。所以,动态生成的课堂必须是真实的,是全面激发学生思维的课堂。而要想实现这些目标,教育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就必须时刻的观察学生们的实际学习状态以及反应,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加以重视,不要一味的拘泥于预案,应通过自己的教育经验以及智慧,结合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有创造性的实施,将教学思路与方法进行必要的调整,与学生的思路进行动态式的连接,在双方的对话中生成,在生成中加以引导,在引导中加以体会。比如教育者在上《小木偶的故事》一课时,读到:“当穿警服的熊望着小红狐时,小红狐表现出了愤怒,而当它看到小木偶时,小木偶笑嘻嘻的,于是,熊就将小木偶拎起来扔到了远处……”这时,有位学生举手说:“老师,我觉得这是假的。”笔者:“你是怎么看出来是假的呢?”学生回答:“要是把小木偶仍得很远,它早就摔碎了。”笔者:“你是位喜欢思考的好孩子。那么,我们再来看看童话故事都有什么特征?”这时,有位学生举手说:“童话不是真实的,全部都是编出来的,存在着很多夸张的地方。”笔者:“你讲得非常好,我们又重新知道了童话这一文体具有的特征。”由此可以看出,由课堂生成的教学不仅充分的体现出了教育者教学的机智,同时还全面的体现出了较高的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不过,动态生成对于预设的重要性也不否定,彼此间并不是互相排斥的。反之,课堂中的精心预设是确保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础。这主要是因为教学本身属于一个目标、计划、组织明确的过程,教育者必须在准备上课之前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及策略。并且,由于课堂有着不确定性与可变性特征,中间有诸多的教学细节是教育者无法提前预测到的。所以,教育者备课时,必须预设一份具有较强操纵性的教学方案,以确保教学过程中师生间的互动共振,生成一定的空间。所以,我们不能一味的强调生成,而对预设所具有的价值忽视了,必须同时将这两者间的作用进行全面的发挥。

3.结论

综上所述可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时效性的提高不是短时间就能够实现的,必须持之以恒,时刻保持着一种艺术性与智慧性。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育者,必须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各种教育教学方式,通过科学合理的教育教学理论积极的指导学生,这样,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时效性才会有所提高。课堂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始终坚定自己的信念,勇敢的向前进,从而丰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时效性的途径还有很多,本文所述只是笔者根据自己平时的工作经验而提出的,不完善之处,望专业人士提出宝贵的意见或建议。

【参考文献】

[1]杜稳定. 小学语文自学习惯的养成. 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0(12).

[2]徐龙年. 让学生尽早养成勤查工具书的好习惯. 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