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品质文化和品质意识的理解

品质文化和品质意识的理解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品质文化和品质意识的理解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品质文化和品质意识的理解

品质文化和品质意识的理解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品质教学;教学分析

面临文化多元化的碰撞,教学已然要脱离重“术”轻人的应试化传授方式。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提升教学品质,凸显教与学的个性化,真正实现“教书育人”的全面培养目标,是当今教育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教学品质”成为当下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本文试从“教学品质”这一角度出发,结合高中语文教学,进一步探讨“教学品质”对提升高中语文教学的意义,以及如何有效地提升高中语文教学品质,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个性化和多元化。

一、“品质教学”含义分析

品质教学是一个较新的提法,品质一说突出了对内涵的追求,即教学要表现出个性化、对话性以及创新性。从学生的立场出发,将知识教学内化为行为艺术,丰富学生的精神空间,培养学生的深层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实现“育人”的个性化。这里的教学品质绝非等同于教学质量。教学质量更倾向于对学生成绩的外在追求,多以成绩的高低来衡量学生的能力。而教学品质则相反,其以富于个性化、创新性以及审美性的教学精神更加注重学生内在素养的培育和挖掘,以期培养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良好品质。

二、当下高中语文品质教学中现存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经调查研究,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中对教学品质的贯彻不够深入。主要表现在:第一,学生对高中语文教学课堂的热情度不高。对于升入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高考是重要一战,决定了未来的发展。然而,伴随着越来越重的高考压力,他们虽然深刻体会到语文作为三大主科中的重要一门的意义,但真正以一个探究者、爱好者的心理来学习语文的却少之又少。尤其呈现出了年级越高,对语文的热情度越低的现象。第二,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及运用技巧掌握不牢。在课堂中被灌输的理论知识常常难以消化理解,以至于无法理出一条清晰的思路。在阅读理解、文言文解读以及语言表达上会出现很多问题。同时,积压的问题愈多,学生浅尝辄止、迎难退缩的心理也就愈加明显。第三,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的“身不由己”。在高考时间紧迫的形势下,语文教师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几轮复习,势必会加快教学步伐,在实践中,难以做到每篇课文的教学都能深入文本,品质自然大打折扣。单一的灌输式讲解,即便偶尔穿插一些创新性思维,但明显作用不大,新课标中的“三维目标”也往往成为空口之谈,望尘莫及。究其原因,可以说是学习语文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缺少探究学习的精神,而教师则困于教学任务繁重的压力,脚步停留在“教学”而并没真正达到“育人”的阶段。丧失个性化和创新性的教学方式对学生内在素养的提高自然显得力不从心。

三、对高中语文品质教学提升的策略分析

1.借助语文课堂的灵活授课,激发并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合理利用教学资源,设置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努力发掘、积极感悟文本中的情感。语文课堂的导入争取做到新颖、独特,能快速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入特定的教学情境中。在授课的过程中,应突出课堂教学的独特性,以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对个性化的追求为要。

2.形成对品质教学的正确认识

语文教育是品德素养提升的重要途径。作为教师,不仅要在外在上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更应在内在修养提升上下足工夫。面对高考的巨大压力,教师应导正教学的态度,充分领悟并实践“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认识到教学品质对于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正确态度。专业上要基础扎实,阅读广泛以给学生树立良好的形象。

3.增强教师多元化意识

语文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承载了培养人才的重要使命。面对多元化文化的碰撞,人教版高中语文改革不断凸显出对多元文化的重视。而语文课程标准就提出了这样的目标,关注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而语文教材因其文本取材的局限性,使得教师要有多元化意识,善于运用各种体验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领略到多元文化内涵,以提升其独特的审美情操。

参考文献:

[1]周林,张庚灵,陈雨海.着力提升教师教学品质,推动教学质量持续提高[J].中国高等教育,2010(3).

品质文化和品质意识的理解范文第2篇

1.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高中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英语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以主题意义探究为目的,以语篇为载体,融合知识学习和技能发展,通过思维活动,建构结构化知识;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品质,形成文化理解,学会学习,奠定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英语学科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1.1语言能力

语言能力主要是指在社会情境中借助语言进行理解和表达的能力,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核心”。它既包括过去常说的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也包括对语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还包括语言意识、交际身份意识等。

1.2文化品格

文化品格核心素养不仅仅指了解一些文化现象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还包括解释、评价语篇反映的文化传统和社会文化现象,比较和归纳语篇反映的文化,形成自己的文化立场与态度、文化认同感和文化鉴别能力。

1.3思维品质

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十分密切。思维品质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主要指个体在思维活动中智力特征上的差异。英语思维模式在语法、语义、语篇、语用等方面与汉语言思维模式有差异。

1.4学习能力

一般来说,学习能力就是有效运用学习方法与技巧的能力。学习能力是所有能力的基础,学生通过观察、体验、探究等积极主动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同时学会运用多种媒体和信息资源,拓宽学习渠道。学习能力是其他核心素养的“催化剂”。

2.构建英语语法课堂,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我校是远离市区的一所薄弱普通高中,学生英语整体水平较弱,有的学生甚至还没有养成基本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更需要我们各位英语教师关爱学生,关注学科核心素养,通过教授这门课程来实现育人价值。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2.1重视语法文本解读,创设语法情境,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现行人教版新课标教材reading部分的课文中有许多与本单元语法内容一致的语句,这些是极好的理解和学习语言的原材料。必修三第四单元的课文How life began on the earth中主语从句y度较大,并不适合作为例句来讲解一个新的语法知识,文本如何解读呢?我们可以把它们放在课堂热身的例句品读环节,让学生感知语言;也可以把它们放在课堂的收尾环节,在学完此语法点后,回归课本,解读文本,加强语言能力的培养。

在讲解名词性从句时,我在课前让学生看了一段Jurassic Park的视频并且讨论视频内容,然后我用6个名词性从句概括视频的主要内容作为语法学习的范本,为其创造整体性的语言学习环境。在后面的巩固操练环节,我又设置了用名词性从句来描述学生在参加学校各项活动图片的教学环节。通过创设紧密联系真实生活和社会实际的英语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核心素养。

2.2开展任务型、探究型语法教学活动,引领学生的思维品质

在语法规则学习过程中我通常会用任务型结合小组探究合作型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自主发现语法规则。在学习if条件句中虚拟语气的用法时,我列出一组语言结构类似的句子,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找出每组句子的相似点(即规则)。定语从句中先行词为时间和地点的名词时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的选择是一个难点,可以通过正误比较的方法来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在小组间相互讨论的过程中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批判性和深刻性都得到了训练。

2.3巧用英文歌曲、电影、故事,塑造学生的文化品格

如何在语法课堂上塑造学生的文化品格?我在讲解虚拟语气时让学生听歌曲If I were a boy去感受国外同龄女孩子对自己希望成为男孩子的一种愿望;在讲同位语从句时让学生观看用英文介绍加拿大的视频,加强对跨文化交流意识的培养。学习英语文化,能够使我们了解其民族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4构建结构化语法知识、关注内化提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英语语法课堂中,设计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培养和提高学习能力尤其重要。在讲解情态动词的用法中,在学生探究出其用法后我将其用法归纳为表推测和表虚拟语气的两种,并且将其在三种不同时间状语下的用法通过表格的形式展现出来,帮助学生构建语法知识体系。It作形式宾语是一个较难的知识点,我将其总结为6123结构,形成有效的语法学习策略,提升学生的语法知识内化能力,从而帮助学生对英语学习有主动参与语言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培养其终身学习的能力。

品质文化和品质意识的理解范文第3篇

而在材料的立场上,尽管现在越来越多的设计师意识到材料对于成就卓越创作的重要价值,在实际应用和实践过程中,材料所呈现的美学和品质状态仍然常超越设计师想象和理解的维度。对于材料的理解和使用能力是判断设计师水平的重要标准,无论对于产品设计、服装设计,还是室内设计、装饰设计、平面设计等不同门类设计工作者而言,材料常常成为影响设计作品质量的关键条件,特别对于中国设计师,由于缺乏有效材料知识,以及整体配套材料机构和供应链无法保证高品质的材料供应能力,极大地限制了中国设计师对于材料创新和设计的控制能力。

对于设计师而言,材料不是作为一种技术结果而呈现的,它通常是以状态的方式出现在设计师的创作范畴中。基于此,材料的状态被描述为几种不同的可能性,包括材料的日用状态,强调如何在日常生活使用过程中理解和认知材料的性能和效用;材料的技术状态,它指出绝大多数材料都是技术创新的结果,或者需要通过技术处理以达到理想的材料结果。理解材料品质生成的技术原理和技术过程对于设计师更有效的使用材料和创新设计具有重要作用;材料的美学状态,这是材料表达层面上最直接和设计评价关联的一种材料认知标准,并且对于设计师素养需要更高的要求。如何在简单的材料中发现和创造高级的设计美学品质常常成为区别设计师能力和水平的核心标准之一。著名产品设计师深泽直人说:“我的创作不过是让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产品和材料更加精致和优质一些。”日本著名的生活品牌无印良品某种程度是关于朴素材料的优质生活美学化的品牌;最后是关于材料的文化状态,这是指和地域生活文化、地理环境、资源特征、民俗文化关联的一种材料理解和判断。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地域性的设计不仅是作为一种表达区域个性的设计策略,也看成是如何保护和发展地域文化、资源、生活品质的重要标准。日本建筑师隈研吾在其所实施的建筑方法和工作原则中,一直强调如何利用地域性的材料和地域性的文化特征来完成委托项目的建筑设计。

在设计创作标准上,设计师对于材料的选择和使用,无论基于材料的哪种状态,仍然必须回到材料的功能和美学两种基本立场上。即使用一种材料是否意味着更加有效的功能实施;是否意味着更加优质的产品美学。而在具体设计实践过程中,对于目前设计师的实务经验而言,大量设计师在材料层面至少存在两个部分实践困境。

一种是如何在简单、朴素,甚至废旧、破败的材料中发现设计品质和美学特征,通过设计创新有效表达和呈现材料可能具备的品质和美学质感,比如对于废旧物品和材料的再利用和创新设计。当全球废旧产品成为环境和生活负担时,从材料创新的角度和立场,设计师是否能够提供更加有效的方法和策略来应对这种发展困境。在欧洲,一些新锐设计师开始从事废旧材料创新设计的工作,并且完成了一系列杰出的设计,每年米兰家具展都会呈现一系列类似主题的创作;在中国,也有一些设计师开始探讨朴素、简单的,甚至是废旧材料的创新性问题,但是整体局面仍然并不理想。FREITAG箱包品牌大概是最具代表性的、成功地利用废旧材料创新设计的品牌之一。1993年创始于瑞士苏黎世的FREITAG品牌是典型的废旧材料创新设计的成功典范,使用废旧卡车防水布、自行车车胎和安全带等废旧材料,通过优质的设计创新和制造处理成就国际箱包品牌的个性典范。

品质文化和品质意识的理解范文第4篇

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促使英语成为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英语教育的重要性日益突出。龚亚夫(2014)认为,英语教育的价值不仅仅是为了掌握一门语言交流工具,更在于促进人的心智发展,塑造健康的品格,培养思维能力。英语教学活动除了知识传授,更要注重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是实现学校教育价值和确立人才质量标准的基础和核心,是在国家教育方针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学生发展必须达到的目标体系(常珊珊,李家清,2015)。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主要通过学科教育教学来实现。各学科都要结合学科内容为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服务,英语学科亦不例外。

二、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

围绕英语学科特征,聚焦核心素养体系,英语教育专家们厘定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为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能力四个维度。这一学科核心素养,将成为各阶段英语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的重要参考,对广大教师的教育理解和教学实践起到重要的指引作用。

1.语言能力

语言能力指在社会情境中借助语言通过听、说、读、看、写等方式来理解和表达意义的能力。它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最基本维度,包含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和语言意识等内容。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活动中,掌握语言知识,发展语言技能,提升语言意识,达到对语言的建构和运用。

2.文化品格

文化品格是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知。它是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通过体验、认知及内化等过程逐步形成的知识素质、人文修养和价值取向。未来社会可能会面临更多的国际化和跨文化交流,学生需要树立全球化视野、发展跨文化交际能力、形成兼收并蓄的文化素养观。

3.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是指学习者主动拓宽学习渠道,积极运用各种学习策略,从而提升学习效率的意识和能力。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每个人都要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在明确目标的指引下,能够通过多种渠道获取信息资源,选择恰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并不断监控、反思、调整和评价自己的学习行为。

4.思维品质

思维品质指人的思维个性特征,反映其在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创造性等方面所表达的水平和特点。思维品质维度着重培养学生辨析现象、分类信息、概括概念、总结规律和评判观点的能力。学生善于思考,敢于质疑,发展其独创性和批判性思维品质。

张连仲教授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形象地归纳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of English”,即英语学科教学必须做的事情,包括听说读写译、语音语法词汇等;第二层次为“with English”,指通过英语学习获得的素养和能力,如良好的跨文化意识、面向未来的国际视野、自如的人际交往能力;第三层次为“ beyond English”,意指对学生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十分重要的能力,如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三、基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职教英语教学体系建构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实施,需探究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转化为英语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的可能。笔者基于对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解,在职业英语课堂教学中进行诸多尝试,挖掘职教英语教学实践路径中具有发展核心素养的特性因子,力图使英语课堂成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一方天地。

1.语言能力:语言的建构与运用

除语言专业能力,英语教学还应提升学生的语言职业能力。职业英语教学承接了专业化英语与职业化英语融合的任务,涵盖的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变化的关联性更大,涉猎范围更广。因此职教英语教学要整合教育思想,对语言进行建构与运用,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在实践应用时,根据不同对象和职业需求,延展、丰富内容信息。除日常交际话题(如购物、就餐)之外,还应增加各类相关专业性和功能性较强的语言知识,如3D打印机的使用、酒店前台预定房间、空乘服务、银行业务办理、服务软件运用(如Airbnb)等等。

比如在谈论交通工具这一话题时,除了学习基础词汇bus, taxi, bicycle, subway之外,针对所带的轨道交通专业学生,我适当地进行专业知识拓展,如地铁自动售票机的使用步骤:? choose the correct line (选择正确线路); ? press the station on the screen (在屏幕上点击站点);? insert the coins or bills into the machine (放入硬币或纸币); ? take the ticket and change (取走车票和零钱)。知识层面还可以增加有关将来的就业方向的词汇,如站务员(station operator),票务员(ticket clerk),安检员(security inspector),综控员(integrated controller)等。对教学内容的调整实现了英语教学与职业岗位对接,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文化品格:中外文化的理解与认知

任何一种语言都包含着不尽的文化内涵。语言与文化是共生共存的。文化品格可通过课堂教学加以实践。我们要把相应的文化知识同步贯穿于英语教学,使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获得文化知识、吸收文化精髓、理解文化内涵、包容文化差异,加深对中外优秀文化的理解与认知。教师应挖掘教学内容的文化信息,通过英语词汇进行文化比较,基于绘本阅读和批判性阅读理解文化价值,通过节日习俗介绍文化背景。值得注意的是,我们不仅要学习他国文化,也要弘扬我国传统文化,真正实现异域文化与本土文化的传播交流,这也是英语课程的文化品格培养所肩负的应有使命。

英语课堂是塑造学生文化品格的重要舞台。以开篇的打招呼为例,我们只教会学生说Nice to meet you.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这里还可以拓展文化信息,如世界各地常见的问候方式(the ways of greeting),如handshake 握手礼, cheek kissing 吻面礼,bowing 鞠躬礼,hug 拥抱礼,pressing noses 碰鼻礼,nodding 点头礼等。教师可概括每种见面礼的使用范围和国家,利用视频展示具体动作,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示范性操作演练,让他们更直观地体会文化差异。

3.思维品质:独创性与批判性

英语课程有助于促进思维品质的发展。英语教学不仅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英语教育所体现的双语性和跨文化性能更好地提升学生语言、艺术、文化、思想等方面的鉴赏力。基于丰富的知识、开阔的视野、多样的形式,英?Z教学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发散思维和判断能力,最终为培养学生独创性与批判性思维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师应大胆在课堂教学中,以有效的方式,促进学生思维品质发展。比如在学习旅行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尝试制定旅行计划(travel itinerary),包括choose the destination(选择旅行目的地);book the flight(订机票);book the hotel(定宾馆)和pack up the bags(打包行李)等,培养学生做事前的准备意识及理性思维能力。比如在讲授angry时可提问学生平时生气了是怎么做的,出现的后果是什么,给他人造成了哪些影响,以及应该如何正确宣泄自己的负面情绪等。

4.学习能力:信息化与自主学习

核心素养的获得是为了使学生能够发展成为更为健全的个体,并为自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对于作为数码原住民(digital natives)的当代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信息化教学平台和网络软件成为重要的手段。云平台教学(如UMU)和微课教学在英语教学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提升了互联网+环境下的信息素养和获取知识的能力。

笔者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尝试采用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首先,教师在UMU平台上进行注册创建班课,并邀请学生扫码加入。教师上传自主学习任务单、微课视频和任务练习,学生在任务单的指导下,利用移动终端设备(如智能手机、ipad、电脑)反复观看微课视频进行个性化自主学习,完成学习任务。在翻转课堂上,教师通过问卷形式调查学生微课内容掌握情况,提取学生的疑难点和困惑点加以讲解并辅以各种小组活动,完成教学目标。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与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完美融合,符合现代教育因材施教,差异教学的理念。

品质文化和品质意识的理解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新课程;校园文化;校园体育文化;体育精神;体育活动;终身体育

学校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而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这是课堂教学的有力延伸。校园体育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着它鲜明的特色和独特的魅力。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的核心是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要贯彻“健康第一”的教育学校思想,这不应该仅仅局限于体育教学过程之中,还可以通过体育文化氛围、体育文化的环境、体育文化活动、学校体育制度等各方面的建设,为体育与健康教育搭建更多的实施平台。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不仅是贯彻“健康第一“教育思想的一条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整个学校教育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

下面就体育与健康新课程下的基本理念如何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得到延伸与发展。阐述如下:

一、培养体育精神,重树健康新理念

1.体育精神的内涵与作用。

(1)意志品质的培养与人格的完善。

要实现强身健体、报效祖国的理想,就必须加强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在体育活动中经常有意识的培养学生不怕苦、不怕累,不怕困难的思想品质,是体育活动具有独特的教育功能。我们面对的学生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他们身上具有较明显的时代烙印,相对于他们的父母前辈,他们既拥有优越的生活环境,又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既享有接受新知识、新信息的有利条件,又缺少社会生活的实践阅历;既具有青春的活力和张扬的个性,又担负着沉重的学业压力。这些矛盾的存在也注定了许多学生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要如何克服这些困难,就必须在加强对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的同时,也要注意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树立崇高的体育道德,规范自己的行为,使他们的人格精神在体育活动中不断的优化和完善。

(2)培养学生科学理性的追求。

体育是一门科学,它即属于自然科学,又属于社会科学,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体育活动必须遵循身体发展的规律,以科学锻炼的方法为指导,促进身体健康发展,提高运动技术水平,愉悦身心,不断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同时,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强健的身体是人生的第一财富,是现代人生活的基本条件,与每个人的生活、就业、家庭有着密切的关系,并深刻认识学校体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提高学生参与体育的自觉性、主动性,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

(3)引导学生对体育道德的追求。

在校园体育文化的活动过程中,体育道德精神的教育是活动要达到的目标之一。体育活动作为一种游戏,有它的活动规则、活动要求,人们在活动中必须严格遵守这些规则,规范、约束自己行为,做到胜不骄、败不馁,顽强拼搏,相互尊重,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和优良的体育道德作风。

(4)追求体育与人文理想的和谐统一。

体育是文化,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主要包括体育的意识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纵观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过程,它既追求科学的进步,又追求人性与完美的人文理想的结合,自始至终都体现着一种人文精神,蕴涵着一种人文目标,昭示着人文价值理念。随着人类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不断提高,人们的主体意识不断觉醒,体育文化作为文化范畴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人文本质,人文理性和人文精神将更加突出地表现出来。丰富的体育文化内涵,具体表现在贴近文化生活,满足大众文化需求,尊重大众文化权利之上,从而提高师生的文化人格。

2.健康新观念在校园体育文化中的体现。

(1)追求健康目标的多元性。

由于人们对身心关系的理解偏差,目前主要存在着一元论和二元论的思想观念。一方面出现将道德教育任务强加到体育文化建设中,损坏了“体育文化”的游戏规则;另一方面一味地注重身体各形态指标的完成,背离了身心协调发展的原则,校园体育文化的娱乐性是它的外在表现形式。在审美的层面上,它追求无目标,无个性,程式化,理想与现实,通俗与高雅相互依存。

(2)是课堂教学的补充,是学生学习锻炼的第二课堂。

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是校园体育文化的主体。丰富的学生课外活动,对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提高运动能力和终身体育运动的意识有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每周两到三节的体育课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充分的体现,这就需要课外体育活动来补充。通过开放式、活跃式、主动参与式的锻炼,学生能把学到的知识加以运用、组合,不断丰富体育知识,提高体育文化修养。

(3)重视学生在活动中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新课标根据三维健康观及体育的特点,将学习领域划分为5个领域。真正体现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有利于发挥体育健身育人的功能。通过体育活动,锻炼,使学生在改善情绪状态,提高智力水平,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增强自信,消除疲劳,治疗心理疾病等方面都有积极的作用。同时,体育课的学习是学生获得社会适应能力的最主要途径之一,经常组织一些小型的球类比赛或其他竞赛,学生可以更直接,生动和集中的方式接触,体验近似于社会上可能遇到的各种情景,从中体会竞争、合作、共处、失败、批评、赞扬、规范等等,从而不断增强自我调控的意识和能力。通过实际锻炼,逐步培养自己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