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记者;校园文化;内涵式发展

高职院校的主要职能就是为社会培养高技能型人才,服务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十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作为学院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基石,校园文化对提高学生职业素养、人文素质等综合素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既是校园的主力军,更是校园文化的受众和载体。培养一批具有新闻采写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的学生记者团队,发挥校园主力军的主观能动性,不仅能够提高校园文化建设的效率,更能增强学生对校园的认同感,提升校园文化自信,并把所学到的知识和培养的能力运用于学习、生活乃至于未来的职业生涯中,从而达到“双赢”乃至“多赢”的效果。

一、校园文化是学院内涵式发展的基石

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一种备受关注的文化现象。关于校园文化的定义,也被多次提出并进行研究,从不同切入点形成了文化氛围说、意识形态说、物质精神总和说、文化要素复合说、文化指令说、启蒙说、活动说等定义范畴[1]。简而言之,校园文化是在校园管理者和广大师生在教育、管理、交流、生活、服务等领域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带有本校特色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精神风貌、道德规范、行为规范和思想意识等,并得到全校师生员工的认可。

内涵式发展路线是学院发展的“灵魂”。扩大校园规模、增加校园公共设施等校园基础设施投入,只是在学院发展的最表层体现,是“量”的发展。而内涵式发展更注重于内在的架构,是用科学的、可持续的方式进行学院核心层的发展,是“质”的发展。校园文化包括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精神文化、校园制度文化、校园活动文化等四个维度的内容。优美整洁的校园、积极向上的校风、严谨高效的制度、彰显个性的活动,既可以增强师生员工对学校的归属感、自豪感和幸福感,也能激发着师生员工的工作学习热情,在学校的大舞台上不断展现自己的才能,为校园的发展提供长足动力。

二、学生记者的主要职能和重要性

(一)学生记者的主要职能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记者归属于院报记者站,是由学院党委宣传统战部直接管理和指导的非社团性学生组织,由热爱新闻、追求进步、有志于培养自己的新闻写作、摄影摄像、组织管理能力的大一、大二学生组成。院报记者站的宗旨是助力校园文化健康发展,培养具有良好写作能力、新闻采访能力、组织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它的主要职责是传播校园文化、记录校园生活、做好校园宣传舆论工作。

学生记者在指导老师或院报记者站站长的带领下直接参与院运会、毕业典礼、新生军训、社团文化节等学院大型活动及联欢会、学术研究、心理健康活动等各系(部)组织的小型活动的新闻报道。学生记者是连接学生与学院的桥梁,是展现学生记者风采的平台,是外界了解学院的重要展示窗口。

(二)学生记者的重要性

1.校园宣传力量的重要补充。学生记者是校园宣传力量的重要补充。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宣传统战部是进行校园思想文化工作的职能部门。部门下设宣传科和统战科。宣传科的工作除了学院大型活动、重要会议的摄影、摄像及文字报道工作外,还负责学院重大宣传稿件的采写与新闻单位的沟通联络、院报出版等工作。校园新闻无处不在,而很多时候,隐藏于学生课堂上、生活中的新闻线索容易被忽略,因此,成立院报记者站,培养一支由学生组成的记者团队,不仅能够充实校园报道团队,还能拓宽校园报道渠道,丰富校园报道内容。

2012年,由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主办的“高等职业教育服务青年成长发展暨第五届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成果展示会”在山东潍坊市召开。中山职业技术学院12项建设成果作为典型案例成功亮相。而学院调酒社和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心作为特色社团,分别获得了展示会的“最佳社团展示奖”和“最佳社团风采奖”。

2.校园文化的风向标。学生记者是校园文化的风向标。十报告“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指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做到“三坚持”,即“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校园是实践的舞台,学生记者是实践的主体。通过把工作焦点对准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挖掘校园生活细节,聚焦校园焦点人物,学生记者的作品便扎根于学生之中,受到广大师生员工的关注和好评。

3.校园精英的孵化基地。院报记者站是校园精英的孵化基地。通过严格的媒体素养训练,学生记者将在语言文字、组织策划、为人处世方面得到全方位的训练,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通过在院报记者站的锻炼,能够拓宽学生记者的视野,挖掘他们的思维深度,提升他们的自信心,与专业课上学习到的专业、职业技能进行互补,真正成为一名适应社会需求,具有较强综合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2008年在、教育部指导下,中国青年报携手国内63家重点高校共同发起成立中国高校传媒联盟,为各高校的校园媒体搭建了一个交流、共享、提高、互惠的平台。201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期间,在教育部支持下,由中国青年报社、全国职业院校宣传部长联席会议面向全国职业院校选拔50名学生记者,作为中国高校传媒联盟组成部分,组成“职业院校学生记者团”,开展采访报道大赛。由来自23个省110所高职院校的1000余名高职学生报名参加,通过选拔和考察,最终50所高职院校的50名学生脱颖而出。其中,广东省仅2名学生入选,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记者丁洁欣是其中一名。

三、目前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院报记者站自2006年成立至今,已走过5个年头,经过5年的摸索,已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山职业技术学院特色的院报记者站,但仍与校党委宣传部和广大师生的要求有一定的距离。问题主要表现在:队伍建设不够完善,凝聚力不强,学生记者的工作积极性不高;缺少专任指导老师,或专任指导老师流动性较大,学院宣传部门对其重视不够,有潜力有志向的学生得不到系统的培养;学生记者作品“量”少“质”粗,在校园内未能形成较强的影响力,招新和进行新闻采访的时候容易被人忽视;院报记者站分工不明确,工作常以“自愿为主,硬性分派为辅”,暂未形成“人人争抢”的良性竞争氛围。

(二)解决对策

1.加强队伍建设。2012年,院报记者站的学生记者共有12名,其中2名为大二学生,10名为大一新生。大一新生具有较高的工作积极性和可塑性,而且学生记者来自学院的不同专业,较全面地覆盖了整个学院,这对于深入挖掘各系部班级的新闻线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下一步的工作中,院报记者站将建立分工明确的组织架构,采用“站长负责制”,并在适当的时候培养1-2名副站长协助工作,同时根据学生记者的个人特色和发展方向,设立专题组、摄影组、通讯组等不同组别细化分工,提高效率。加强学生记者的队伍建设,还要制定院报记者站的章程,进一步明确学生记者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让章程成为学生记者的行动指南,在日常采访工作过程中有章可依;形成两周一次的例会制度,充分利用QQ群、微博、手机等沟通渠道,及时进行信息交流;加强学生记者自我学习的自觉性,定期举办优秀作品分享、作品“随机”修改等学习会,参与校园或省市举办的相关讲座、比赛;打造院报记者站品牌活动,举办加强跨校际的交流学习。

2.以物质和精神奖励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学院政策和资金允许的情况下,应适当地对学生记者的优秀作品进行物质或精神的奖励。如在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每年一度的宣传工作会议中,获评“优秀学生通讯员”的学生记者将会在大会上接受表彰;被选登在学院院报上的作品不仅会登出作者的姓名、班级等信息,还会在学期末的时候分发稿费。在下一步的工作中,院报记者站将进一步调动学生记者的积极性,鼓励他们走出学院,走出广东,走向全国,不仅成为学院的佼佼者,更成为学生记者的模范人物。

3.培养为主,管理为辅。新时代的大学生具有敏锐的思维、创新的视觉,常常能够打破常规来完成新闻报道。因此,作为院报记者站的管理和指导部门,应当鼓励学生记者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放手让学生自主构思、自主选材,完成采、编、拍一体化的新闻报道流程。对于学生记者的个体差异性问题,指导老师应该采用个别辅导与集体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有针对性地进行业务培训。在进行大型活动采访报道的时候,在学生记者自觉完成相关资料搜集后,要提前帮助学生记者梳理采访思路,拟定采访提纲,在报道后引导学生记者进行总结,形成“报道前有策划,报道中有跟进,报道后有总结”的良好工作习惯。

参考文献:

[1] 王邦虎.校园文化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2] 新时期党的建设伟大工程[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

版社,2012.

[3] 程曦.高校学生记者团:“用人”更要“育人”——一名

清华学生记者团指导教师的感悟[J].科教导刊,2012,

(25).

Exploring the Importance of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 Journalists

in Campus Culture Construction

——A case study of Zhongshan Polytechnic as an Example

WAN Xi-chen

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范文第2篇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复合型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4)06 ― 0146 ― 02

一、 校园文化建设在培养复合型人才中的重要性

1. 引导作用

高校阶段在学生学习成长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不仅要学习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也需要提升自己的技能,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中,校园文化建设起到很重要的作用。首先一个就是引导作用。高校的校园文化都是反映着学生主要的价值观念和思想观念,体现学生的主流思想。高校的校园文化也是学校的传统、经验的总结,它反映着学校的方方面面,从校园管理到校园建设,都体现在校园文化中。所以校园文化也深深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观念,对学生起到引导作用。学生生活学习的主要场所就是校园,无时无刻不感受着学习的氛围和文化,在不知不觉中难免会受到校园文化的影响。所以,如果高校有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那么也会引导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思想。

2. 凝聚作用

在校园文化的作用中,还有一点就是对学生的凝聚作用。每个大学都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文化氛围,校园文化反映的是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崇高思想。同时,校园文化代表着学校的主流思想,代表着学校的办学精神。而这些则能让学生充分了解到学校的思想和内涵,让学生在感受校园文化的同时也生出一种强烈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学生对于自己生活的学校会有一种强烈的使命感,这在无形中就形成了一种凝聚力,让学生可以团结在一起,为学校的建设出谋划策。在学校文化的感染中,学生的自我目标和学校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学生和学校不再是两个独立的群体,而是一个整体。校园文化增强了学生之间的凝聚力,同时也减少了学生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对和谐校园的创建和维护起到深远的影响。

3. 鼓励作用

校园文化不仅是高校思想的代表,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思想环境,让学生可以了解到正确的思想观念。校园文化满足了学生的生活需要和精神需要,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得到了精神上的充实。在校园文化中,学生可以感受不同的文化氛围和文化背景。在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过程中,学生的思想和观念都会受到影响。良好的校园文化可以起到激励学生的作用。因为在校园文化中有着很多的激励因素,这些激励因素让学生可以获得精神上的满足,通过学校文化精神的影响,学生可以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并且让自己积极参与校园文化活动,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这种校园文化起到一种很好的驱动作用,可以激励学生展现更好的自己,完善自己。

4. 约束作用

校园文化在激励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的同时,也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前文我们曾经分析到,校园文化对学生有一种凝聚力,可以让学生团结起来,共同建设校园。与此同时,校园文化所代表的价值观念、思想观念、人生理念以及行为规范等,把学校和教职工的思想、目标紧密联系起来,无形中影响并且改变着学生和教职工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每个学校的校园文化都有一套标准,让学生可以认识到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校园文化一般都提倡积极向上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标准,反对学生之间出现的不好的思想和行为,所以校园文化得到大多数学生的拥护。校园文化约束着学生的思想观念,规范学生的行为,有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二、 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 高校没有很好地认识到建设校园文化的重要性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广和深入,还有社会时代的迅猛发展,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紧跟改革的浪潮,教育行业也不例外。学校不仅是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地方,更是学生学习正确做人、正确做事的地方。所以,在校园建设中,除了满足基本的硬件设施要求,还要建设好学校的软设施。即文化建设。当然,社会是有两面性的,学校也是有两面性的。学校可能受到好的方面的影响,更有可能面对不好的方面的影响。因为学校也是一个开放性的小型的社会。学生接触的世界不再局限于学校和家庭,也可以通过其他的渠道例如网络渠道了解外面的世界,并且受到不好因素的影响。所以学校教育要发挥它的重要的影响力。因为大学生不再是以学习为主,没有长大的孩子,他们渐渐也有自己的主见。高校的领导以及教师要认识到这一点,在教授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要教学生如何做人。校园文化无疑是很好的途径之一。高校教育者要着力校园文化的建设,发挥校园文化对学生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价值理念,创造一个和谐、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2.不同的学校没有自己的特色

就目前的状况来看,高校在自己的校园文化建设上,最突出的一个现象就是没有自己的特色。每个学校的文化建设都大同小异,没有什么区别,缺少亮点和特色。高校在建设校园文化时,没有明确的目的,只是照搬其他学校的文化建设,盲目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高校对于自身的校园建设要突出特点,有针对性,这样才能有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例如如果是理科学校,学校就可以发挥本校的理科优势,推崇理性辩证的思想观念,严谨完善的行为习惯,创造一个严肃活泼的校园文化氛围。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不要拘于形式,要联系本校的实际,更好地展现学校的精神文化风貌,培养综合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3.校园文化建设重心偏移

在高校活动中,学生都比较愿意参加趣味性、娱乐性的活动。大学生不再满足于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提升,他们在课余时间更喜欢参加娱乐性的活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比较高。因为娱乐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感受到乐趣。相对地,一些思想教育活动例如讲座和学术性活动却没有多少人参加。大学生对于这类活动的兴趣度都不高。其实,着并不是一个好的现象。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很多高校为了让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到文化建设中来,较多地开展一些娱乐性、有趣味的文化活动,而思想学术活动却开展得很少。这样并不利于校园文化的建设。如果学生一味热衷于娱乐活动的参与,而忽视掉思想学术活动的参与,那么学生就不能在校园文化中感受到正确的思想,也不利于自身的全面发展。为了改善这一状况,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高校要多开展一些思想、学术性的文化活动,并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这些活动中来。

三、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复合型人才

1. 校园文化建设要体现不同的文化底蕴

大学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学生不仅学习到了专业知识,同时也树立起完整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大学不仅体现当代的精神文明面貌,同时也反映历史文化和底蕴。大学在培养学生技能的同时,也通过其独特的文化氛围和标准要求大学生,让大学生可以修正自己的思想观念,形成良好的品格。而这个培养学生品格的过程,也是传承和宣扬历史文化的过程。校园文化只有注入了历史文化和历史传统,才能发挥它的魅力。不仅是教书可以育人,环境同样可以育人。大学即文化,这句话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不同的学校体现的是不同的历史文化底蕴,同时也在影响着学生的一言一行。学生只有感受到历史的文化,才能真正转变思想,发展自己。这是培养复合型人才所必需的。

2.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大学生处在这一阶段,受到的影响比较多,有来自学校,有来自家庭的,也有来自社会的。同样地,学生的价值观念也有可有可能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学生阶段是个人形成价值观的关键阶段,而这一阶段学生的经验比较少,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所以,校园文化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高校在建设校园文化时,要融入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思想观念,采取丰富多彩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到校园文化的魅力。对于学生在树立价值观方面遇到的困惑,学校要安排专业的教育工作者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变化,并且积极引导学生摒除不良诱惑的影响。高校要把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作为校园文化的重点,通过校园文化的特殊作用,学生可以认识到自身思想观念上的不足,在教师的指导下,改进自己的不足,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3. 校园文化建设要体现科学和人文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不仅要改进学生思想观念,还要对学生开展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高校在传授学生理论知识、教授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也要培养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才。这样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这里所说的科学和人文,具体来说,科学就是学生要有辩证的思想、理性的思维,在对待问题时要冷静处理,不能感情用事,在学业也也要追求严谨,尊重事实,敢于质疑,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见;人文是指学生要有爱国主义情怀,要了解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优秀文化,要有卓尔不群的气质。这些都是当代大学生所必需的品质要求。所以,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不仅仅是对学生思想行为的影响,还要体现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社会需要全面发展的人才,复合型人才培养正好满足了这一需要。为此,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除了传承历史文化以及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高校还要在开展的文化活动中体现科学和人文,让学生在参与文化活动的过程中认识到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重要性,并在自身的发展中培养自己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4.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提高师生的素质

学生是校园活动的主体,也是校园文化的主体,校园文化不仅体现在校园的管理和建筑上面,也体现在学生的整体素质和言行举止当中。所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也是校园文化建设中必不可少的一项。而教师作为学校的另一主体,不仅有着教书育人的责任,同时也体现着校园的文化,是校园文化的载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充分利用好教师的作用,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为学生树立一个很好的榜样。素质也是文化的体现之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优秀文化是否得到传承,首先就要看这个民族的整体素质。素质也体现在个人能力上。一个素质低下的人,是不可能有全方面的发展的。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学校要秉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和理念,发挥学生的个性,以学生的理念为主,进而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和素质。

现在社会是一个快速发展的社会,不再需要知识型的人才,而是复合型人才。这就要求学生在学校期间不仅要学习好文化知识,还要发展各个方面,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而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来说就是一个很好地发展自己的载体。高校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社会多培养复合型人才。

〔参 考 文 献〕

〔1〕伍文娟.加强高校文化建设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J〕.东南大学学报,2008,(12).

〔2〕晏峰.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9,(04).

〔3〕张爱苗.建设和谐校园文化,促进复合型人才的培养〔J〕.理论纵横,2010,(03).

〔4〕张洁.培养创新型人才与创新型大学文化建设研究〔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11,(04).

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范文第3篇

一、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校园文化是指教育机构在长期的人才培养实践中培育和传承的,教职员工共同崇尚和严格遵循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伦理道德、治学理念等意识形态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校园文化主要包括环境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等方面。环境文化是指通过校园建筑物形象的塑造、校园设施的装饰和美化等方法展现教育机构崇尚的精神境界、价值取向和伦理道德等,对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制度文化是指师生员工在执行教育机构的规章制度过程中,展现出来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精神文化则主要是指师生员工受教育机构倡导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心理状态和情操情趣等影响和激励展现出来的精神境界和风貌。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主要有三个方面。

1.校园文化是促进民办高校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校园文化建设对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影响和作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大学生成才起导向作用。优秀的校园文化必定会明确地指明当代国家和民族的发展目标和道路,体现与经济基础相适应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伦理道德、行为规范和发展现代科学技术的治学理念。这必定会与立志成才年轻大学生的思想产生共鸣,并把它作为自己行为的指南和准则,从而对其起着导向作用。二是对大学生的行为起着规范作用。优秀的校园文化必定要指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伦理道德和行为规范等德育目标和发展现代科学技术的治学理念,并形成巨大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正能量,因此,具有鲜明的是非准则和强大的感召力,对大学生的行为起着规范作用。三是对大学生起着激励作用。优秀的校园文化必定会培育出一代出类拔萃人才,这些出色人才必将成为楷模和榜样,激励大学生努力学习,奋发成才。当前,民办高校有部分大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相对较低,成绩相对比较差,自律性不高,不良习惯也比较多。要把这部分大学生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就必须在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同时,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仅需要教师讲得好,学生认真听,还需要教育环境的支撑。教育的实践也证明,当教育内容与教育环境一致时,教育生效,效果好,反之,教育失效,效果差。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优良的教育环境,对民办高校大学生成才是不可替代的。不仅如此,校园文化对塑造大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还具有巨大的渗透、选择和强化作用,因为校园文化能潜移默化地唤起大学生对高尚情操、健康人格和伦理道德的追求。这种追求往往是其他教育手段无法比拟的。

2.校园文化是教师发展的重要条件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开始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由于公办高校扩招,公办教师缺乏日渐突出,教师一退休即被学校返聘。而由于民办高校是在公办高校异常强大的情况下起步和发展起来的,办学的时间又比较短,民办高校的教育教学水平还比较差,社会公信力也比校低,因此难以聘到公办高校的退休教师,导致民办高校教师数量严重不足,已成为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我国民办高校办学经费主要来源于学生的培养费,多数民办高校办学经费都很紧张,因此民办高校教师不仅社会地位低,而且工资和福利待遇也差,这致使民办高校很难聘到硕士毕业生和优秀本科生来学校任教。就是民办高校花了九牛二虎之力引进的素质较高的硕士和本科毕业生来校任教,他们也往往是一边工作,一边复习备考公务员,备考博士、硕士。只有那些备考公务员、博士硕士无望者才会比较安心任教,因此,民办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不仅数量不足,而且教育教学水平也不够高。民办高校应如何破解教师队伍建设的难题呢?已进入良性办学循环的民办高校的实践证明,只有在不断提高教师工资和福利待遇、不断创造优越生活和工作条件的同时,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引导青年教师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伦理道德和行为规范,并激励他们不断进取和发展,才可能使其安心任教,并努力钻研和提高教学水平,学校才可能构建一支素质较好、教学水平较高、数量相对够用的教师队伍。

3.校园文化建设是民办高校生存和发展的不可替代的条件民办高校生存和发展的首要条件是,要能培育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而要培育出人才市场需要的人才,学校除了必须拥有必要的教育教学用房、设施和设备等硬件条件外,还必须拥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开展思想教育、伦理道德教育和陶冶师生情操的校园文化等软件条件。民办高校办学的实践也证明,学校离开了优秀的校园文化,师生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伦理道德和行为规范就会发生偏颇,正确的治学理念和学术道德也会丧失,学校就会陷入困境,无法生存和发展。反之,学校加强了校园文化建设,师生就会注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风、教风和校风就会正,学习的气氛就会浓,学校就会生存和发展。可见,校园文化建设是民办高校生存和发展不可替代的条件。

二、当前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

(一)校园文化建设阶段的划分

一般来说,校园文化建设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校园文化建设前期阶段,二是校园文化建设初级阶段,三是校园文化建设高级阶段。

1.校园文化建设前期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一是教育机构的领导还没有认识到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没有把校园文化建设列入学校发展的总体规划和领导班子工作的议事日程;学校也可能已经对校园建筑物进行了装饰和塑造,可能制定了若干项规章制度,提出多条伦理道德、精神文明建设等口号,但是却没有在学校制定的校园文化建设方向、理念和目标的指导下做上述工作。还有,装饰过的建筑物、制定的规章制度、提出的精神文明建设口号也会因领导班子的更迭而改变,不能传承。二是师生还没有对学校塑造建筑物形象的寓意、制定出规章制度的内涵和提出精神文明口号和治学理念产生共鸣和认同,校园文化建设还没有发挥作用。三是教育机构的管理还处于人治为主阶段。因为师生还没有与学校制定的规章制度产生共识和共鸣,规章制度还无法规范其行为。四是学校内往往矛盾重重,事故频发,领导处于频于应付事故和解决各类问题的状态。

2.校园文化建设初级阶段。这一阶段的特点是,领导班子已经认识到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校园文化建设列入学校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和领导班子工作的议事日程,并根据师生思想、工作和学校办学具体实际制定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规划和若干举措。但因师生对这些校园文化建设的举措产生共鸣、导向和规范行为作用需要一个较长期的过程,因此,校园文化建设对师生与学校进步和发展作用还没有完全显现出来,但部分师生员工已经看到了校园文化对师生成才、对学校建设和发展的积极作用,而积极投入到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中来。

3.校园文化建设的高级阶段。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学校领导班子能根据师生思想和教学工作的具体实际,根据国家政治经济形势发展需要提出新的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的校园文化建设目标、规划和举措,进一步提升校园文化建设水平。绝大多数师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并自觉按着校园文化倡导规则规范自己的行为。校园文化建设已经起到了引导作用、规范行为作用和激励作用。不管来自农村、乡镇,还是大城市的大学生都会因受到校园文化的熏陶,树立和传承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和良好的治学理念,都能模范遵守国家、学校的规章制度、讲究文明礼貌,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学风、教风和校风,学校呈现出人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局面,学校管理已经步入文化治理阶段。

(二)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现状

我国多数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都还处在校园文化建设的初级阶段。

1.多数民办高校的领导班子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还不到位,还有误区,如把校园里的建筑物塑造、校园环境装饰,只看成是美化校园,还没能根据学校制定的校园文化建设目标和特色,来设计和塑造校园文化环境;再比如,学校的规章制度,还不是依据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制定,有的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和各类评估而制定,其多数规章制度都是上网抄来的;又如,学校设计和组织科技活动和文体活动,往往只是为了活跃师生的课外文化生活,不是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目标开展的,因此很多活动对提高师生素质针对性不够强。校园文化建设本是一项群众性的系统工程,但部分学校还没有调动起学校的各单位、各部门和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踊跃参与这项工作,同时,学校的各单位、各部门还不能各履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地搞好校园文化建设,还处在“各打各的鼔,各敲各的锣”的状态,甚至有部分民办高校还没有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到学校建设和发展的总体规划中。

2.部分民办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重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忽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体制、机制不够健全,各单位各部门之间的工作不够协调,效率也不够高,特别是校园文化建设需要的人、财、物还没有完全到位。

3.部分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特色不够鲜明。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的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但因各个学校所在地区不同、设置的专业不一样、生源质量也不同,因此,各个学校的人才培养所需的环境也不会相同,这就要求各个学校都应该根据本校的具体实际确定和建设校园特色文化,但目前多数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特色都还不够鲜明。

三、对加强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建议

1.董事会、行政和党委三套领导班子应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的角度,从教师发展的角度,从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全面认识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校园文化的内涵、地位和功能,切实把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列入学校总体发展规划之中,列入工作的议事日程,并根据师生思想、学习状况和学校发展目标确定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特色和目标。

2.正确的指导思想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保证,因此,必须在正确判定本校校园文化建设阶段的基础上,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强化师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确保校园文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并根据师生学习和教育教学的实际,根据学校发展的实际制定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3.要根据在校生规模、学校建设和发展实际确定领导校园文化建设机构的体制、机制和编制,并制定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所需人、财、物的保障机制,还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研究,举办校园文化建设论坛,开展校园文化经验交流,不断提高校园文化建设水平。

4.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群众性极强的自我教育工作,因此,应广泛发动师生员工投入到这项工作中来,把学校的意志变为群众的行动。

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范文第4篇

滦南明德小学位于渤海北几十公里的一个滦南县小镇的中心地带,建筑虽不雄伟但很优雅。走进校园给人以清新温暖的感觉。洁白的墙壁加上醒目颜色的点缀,更会使人有着奔放豪情。当叙述到这里的时候就会想到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一、我理解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一种整体文化的一个分支,是在学校发展过程自然形成的文化形态。校园文化以它独特的个性形成物质、制度、精神、课程、活动等文化。这些文化来源于学校在行使国家赋予的权利时,在规律的教学中挖掘、发现、发展、巩固的精神文化,它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沃土,以校园精神为特点的群体互动文化。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它无形的让人难以形容。但当你发现它的时候,就会感觉它的能量是巨大的。为此,我们要积极的挖掘它的潜能,不断的进取,通过各式各样的文艺形式、体育活动等形成一种勃勃生机、努力进取的文化气氛。 学生自身融入这种环境之中,受这种精神的启迪和熏陶,在不知不觉中被感染成为一个有文化、有教养、有积极向上精神的气质学生。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小学生的校园文化建设比起初高中校园文化有着很大不同,在某种意义上是有着差异的。校园文化在教育体系中占有很重的地位。在小学更是一个不可估量的潜能,然而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也会更难。它通过文化环境和各种各样文化活动,以及群体行为的互动,直接或间接使小学生受到影响。因此我们要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谨慎分析每一个细小的情节,科学细致的做到言传身教,因为小学生的观念、思想、都会因此而根深蒂固。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很强,也很容易被一些混淆的观念所迷惑,这就是她与中高学生的差异和区别。小学生思想不成熟在她们很幼稚的心灵世界里我们的灌输,周围的环境都在不同程度的影响和启迪着孩子童稚的思维。

小学的校园文化本身,是一个教学系统在规律运转时最具有挑战性的,无形的,智慧、知识、精神的一个缩写。它具备着各种文化的素质与特点,可以给人不可置疑的精神力量,它等待我们去挖掘,它在我们的无限想象过程中不断的完善。它所具备的教学、管理、服务、组织、课程等等细微的规则和方案,能使我们在不断的求索中得到补偿,使学生的情操得到陶冶,使我们的道德品质得到提高,使我们的精神得到激发,使我们的素质得到熏陶。希望我们每个教师、员工、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得到应有的启迪和收获。

大家都知道一个学校,教学是我们每一教师都应该具备的资格,一谈到校园文化建设可能大家都会一口同声的回答:“那太复杂了。”的确校园文化建设这个系统工程是既抽象又复杂,但它的潜能和对教学事业的推动力是巨大的,也是不可估量的,就我校的实际情况,几年前对校园文化建设认识不高,目标就一个:抓好学生的成绩就好。把教学和建设校园文化搅在一起,单一的只求成绩忽视了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严重的违背了一个自然的教学规律。只是单求教学成绩却忽略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少数学生的成绩上去了,但他们的身体素质、道德修养并没有得到提升。教师只教书,却没有做到育人的职责。对此,教育部于XX年4月25日下发了《关于大力加强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通知指出:“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育人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良好的校园文化,对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具有重要的意义,各地必须高度重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个不断推进、长期积累的过程”。因此,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有很多问题值得思考,这项工作不仅关系到小学生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更会关系到我们国家教育事业的未来发展。XX年明德小学开始了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视,在校领导的带领下,对各个小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进行了调研,通过分析才感觉到校园文化的建设的重要性,校园文化建设不光需要积极的态度,热情的耐力,更要加强对校园文化建设重要意义的理解和认识,因此我们呼吁大家: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全身心投入,把校园文化建设推上一个新台阶。在此基础上,我们希望大家就摆在我们面前的校园文化建设献计献策,为校园文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为更深一步发展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议和要求,摆在我们面前的校园文化在小学校园的生活中,具有的特殊性是其它教育不能替代的作用,比如:小学生的潜能意识必须在自然的环境中、心情愉快时、特定条件下、好奇心情迫切时、骄傲虚荣的情绪下,在别人热情鼓舞下,就会使人潜能意识突然出现。虽然这是一个很小的例子,但它进一步的证明了校园文化的建设的重要性。校园文化培养人的素质,修养人的品德,开发人的知慧;是教育事业未来发展宝藏。它需要我们不断的去挖掘开发。因为校园文化不仅是小学生的第二生命,更是小学生通向幸福的桥梁。 学生们一早就来到校园,当他们回家的时候已是傍晚,清醒的每分每秒都在接受着校园文化的熏陶,校园的每一个细小变化都在学生们的眼里,也装进了他们的心怀,都为他们编织美好的梦想提供着素材。校园文化也是造就着小学生幸福的摇篮。总之校园文化关系到小学生的个性发展,更关系到他们的终身幸福。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就是人民造福,是教育后代的百年大计。

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问题;产生原因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9-0276-02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期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载体,对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教育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作用。新时期高职院校校园文化面临着经济全球化、高等教育大众化、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自身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等严峻挑战,如何建设突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点、21世纪时代特征和高职院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不断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大学生提高素质和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是高职院校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任务。时至今日,高职院校无论从学校数量、招生数量、毕业生数量等方面均已占中国高校的半壁江山,它的发展状况如何直接关系着中国大学生的整体素质、中国职场人员的整体素质、中国未来的发展后劲,甚至直接影响着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速度和进程。而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又直接塑造、影响甚至决定着其大学生的各项素质,因此,研究、发展优秀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探寻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以使其健康而迅速地发展就显得十分必要而迫切。

一、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含义与内容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是“一种以高职院校校园为空间,以师生为参与主体,以知识的广泛交流、传播及高职院校师生特有的行为方式、生活节奏和精神风貌为基本形态的群体文化”[1]。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是一个多层次的有机复合体,其内部结构可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四个层面,它们全方位地影响着学生人文素质的养成,是不可分割的有机统一体。物质文化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基础,包括优雅的自然环境文化、完善的设施文化、积极的方式文化三个方面;精神文化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深层内核,是其核心和灵魂,是形成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的前提和根源,其核心和灵魂是学校精神。“校园精神文化一旦形成,就会建立起自身特殊的行为准则、价值取向、生活习惯和规范体系。它可以通过各种文化仪式来引导群体成员的心理、行为,使其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共同思想的引导、情感熏陶、意志磨练和人格塑造,产生一种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2]制度文化是高职院校中所特有的各种规章制度,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行为规则。“高校校园制度文化是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保障,是维系高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3] 行为文化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动态层面,是各种精神文化传播的组织与设计,是校园文化的主要体现者。

二、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二十多年来,中国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

1.校园文化价值取向偏失。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重物质文化建设、轻精神文化建设,影响了校园文化的整体协调,导致其发展结构不合理;崇尚娱乐性、通俗性,导致庸俗文化盛行、富有启迪性的高雅文化反而偏少的喧宾夺主现象;重视现代性、轻视传统性,割断校园文化的历史文化传统,阻碍了校园文化的多元化发展;突出制度管理而忽视文化熏陶,对校园精神文化弘扬不力。

2.校园文化建设主体结构缺失。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非常广泛,包括高职院校内所有的组织和成员。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教师和学校的管理人员,而学生是其主要主体。但在当前校园文化建设中,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主体过于狭窄,仅限于大学生群体,尤其是学校各级管理人员影响下的骨干分子和特长生,而校园中的其他组织成员大多游离在外。学校管理人员、后勤服务人员、教师和学生等主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缺乏相互配合,校园人共同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合力尚未形成。

3.校园文化建设中“主旋律”突出不够。为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要求,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视专业知识传授和专业素质培养而忽视人文素质教育和人文精神培养的倾向,导致校园文化建设中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偏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不力,校园文化的教育功能和引导功能发挥不够。目前高职院校中,各种灰色文化(如西方思潮热、读书无用论、恋爱低龄化、公德意识差、“牛皮癣”现象、老乡抱团意识、考试作弊等)不断滋生蔓延,这对大学生产生了许多不利影响。

4.校园文化建设特色不够鲜明。进入21世纪,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过渡到大众教育阶段,来历不同的各高职院校之间的差别不断缩小。许多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没有从自身出发,充分挖掘体现学校自身特点、历史渊源和发展趋势的文化内容,建设适合自身特色的高职校园文化,相反,它们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彼此借鉴、相互套用,使其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共性多、个性少,特色不鲜明,趋同现象严重,进而影响其对大学生的吸引力、感召力,不能在大学生思想中产生共鸣,致使大学生对校园文化的认同度不高,也非常不利于发挥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

5.校园文化建设投入严重不足。部分高职院校领导不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没有认识到校园文化在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形成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没有认识到校园文化形成校园育人合力、促进校园和谐稳定中的作用,不能从高等教育的办学宗旨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高度上认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把精力主要放在日常业务工作上,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研究较少,规划缺位,导致在人、财、物等投入方面不能适应高职院校快速发展的需要,不能满足大学生对思想文化发展的需求。

6.校园文化建设中开放程度不够。国内外校际文化交流不够充分,校园与社会之间存在隔阂,开放性不足,直接导致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存在严重的“孤岛现象”。

三、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中国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有:

1.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部分高职院校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认识不够,对环境育人的作用缺乏深刻理解,没有把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到塑造人的灵魂的高度来认识,只是把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作为学校日常工作的点缀,导致其在校园文化建设上投入严重不足,人、财、物的投入均无法满足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

2.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解和规划乏善可陈。部分学校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界定混乱,片面或简单化地理解其内涵,甚至把学校文化和校园文化相等同,不清楚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四个内容。部分学校没有校园文化建设的整体规划,仅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一项临时性的突击任务来抓,大大削弱了校园文化社会功能的发挥。

3.校园文化建设组织不力。许多高职院校缺乏健全完善的校园文化建设组织机构,没有统一的组织领导机构,缺乏统一领导、统一组织,各部门难以形成建设合力,致使其很难把校园文化放在学校整体发展的层面进行建设,也使得校园文化建设的整体效应难以真正发挥。

4.对待“外来文化”缺乏科学态度。部分高职校园人对待“外来文化”存在两种错误倾向:要么拒绝“外来文化”,认为一切外来思想、外来文化都不如自己的校园文化,或者都不适合自己的校园情况而一概加以摒弃,否认国内外校际文化交流、校园与社会之间沟通的积极意义,导致自我封闭。它严重地影响了校园人对生活方式多元化的追求,窒息了校园人的思想活力,抑制了校园文化的勃勃生机,削弱了校园文化功能的发挥;要么照抄照搬“外来文化”,使部分校园人对本校的优秀文化传统缺乏感情,导致中国的高职校园文化趋同现象严重而缺乏特色。

5.社会转型期各种思想文化的辐射和渗透。当前中国正处于重要的社会转型期,各项改革举措纷至沓来,人们的思想也在随之快速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虽已建立但尚未成熟完善,市场经济自身的弊端依然存在,等价交换的市场原则、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市场目标,对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了许多不良影响,社会上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实用主义等非主流的意识形态大行其道,急功近利、好大喜功等功利主义思想盛极一时,这些都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产生了非常消极的作用。

6.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影响。从 20 世纪 90 年代末开始,普通高校开始大规模扩招,中国高等教育进入“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的快速发展时期。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学生数量迅速增加、学校规模迅速扩大、教师数量快速增加、办学投入迅速增加,然而,政府、社会对高等教育的投入没有相应增加,使高校负担加重。因此,各高职院校不得不将有限资金重点放到“保重点”、“保稳定”、“保运行”、“保发展”等基本投入方面,校园文化建设成为“鸡肋”项目,不得不压缩资金、减少投入,导致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举步维艰,无法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学生发展的需要。同时,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学生素质层次差距拉大,部分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动性不高、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能力不强,也进一步影响了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的实际效果。

7.大众传媒中消极因素的负面影响。社会文化对校园文化具有很强的渗透作用,电影、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大众传媒深深地影响着高职院校校园人,如果不对其信息内容进行过滤取舍,其消极因素就会侵蚀校园文化,产生难以估量的消极影响。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网络的负面效应已越来越突出。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认识到中国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冀望各级政府和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者能以之为鉴戒,使中国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茁壮成长、日臻繁荣。

参考文献:

[1] 温景文.建设高职特色的校园文化[N].光明日报,2005-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