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防止骨质疏松的最好方法

防止骨质疏松的最好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防止骨质疏松的最好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防止骨质疏松的最好方法

防止骨质疏松的最好方法范文第1篇

老人服骨质疏松药物需站半小时

双膦酸盐有助于抑制骨质流失,提高骨密度。但人体在吸收药物时有局限性,因此,服用时一定要注意:

避开饭点。双磷酸盐对食管、胃肠道黏膜有刺激性,进食后会出现烧心、恶心等症状。因此,吃双磷酸盐要避开饭点,而且服药半小时内不要喝果汁、牛奶、咖啡等。另外,这类药物吸收率很低,如果每天只服药一次,最佳方法是清晨饭前半小时,用大量温水送服。

不能平卧。服药后平卧,这也会加重对食管的伤害,因此,服药后30分钟内保持站立或坐姿。

定期查骨质。研究显示,服双磷酸盐4年以上,可能增加骨折风险。因此,长期服药的人,半年或一年做一次骨密度检测。

提防季节交替引发骨质疏松

春夏季节交替,虽然天气转热,但是空气中还带有较重的湿气。一些市民提早换装,引发全身关节疼痛。记者在福州市第二医院采访时了解到,近一个多星期以来,膝、腰等关节骨质疏松患者占到了该院门诊量的50%左右。

据福州市第二医院孙若秋医师介绍,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多因素疾病,它是骨成分和骨基质不断减少,导致骨骼变薄、脆性增生的一种疾病。骨质疏松症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主要是由年龄老化、停经等引起的,继发性则由疾病、药物、劳损等引起。

福建省福州市第二医院中医骨科专家林知难说,合理的饮食结构是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前提,中老年人要多吃一些奶类、豆类、新鲜蔬菜和水果。这类食品含钙、磷、蛋白质及维生素丰富,可弥补体内与骨代谢有关的物质不足。其次,要多晒太阳。阳光可把人体的皮下脂肪活性物质转变成维生素D,而维生素D能促进肠道钙质的吸收。此外,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和体力活动,调节全身血液循环,可以缓解骨质疏松症状。

林知难提醒有明显骨质疏松症状的患者,应及时前往医院治疗。患者在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还要在医生指导下补充一定量的钙剂,“但钙剂不是补充越多越好,因为钙剂吸收过多,容易引起血钙溶度增加,发生钙质沉淀,继而引发机体某些部位结石。”

过度饮酒和咖啡提高骨质疏松风险

骨质疏松称得上是一位“隐形杀手”,它没有早期症状,很容易被忽视。专家表示,吸烟、过度饮酒和咖啡、嗜喝碳酸饮料、暴食红烧肉等不良习惯,对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发展具有推波助澜的作用。

患上骨质疏松症的人,骨量减少、骨组织的微细结构被破坏,导致骨“变脆”,容易发生骨折。北京朝阳医院脊柱外科副主任医师康南表示,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要做好四点:

一是增加峰值骨量,改善骨质量。人体骨骼中的钙含量在35岁左右达到最高峰,医学上称之为峰值骨量,峰值骨量越高,就相当于人体中的“钙银行”储备越多,到了老年自然就经得起钙流失。

二是纠正不良生活习惯。有资料显示,吸烟、过度饮酒和咖啡、嗜喝碳酸饮料、暴食红烧肉等不良习惯,对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发展具有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是增加饮食中钙及蛋白质的摄入。钙质的摄入,尤其是优质钙的摄入,对于预防骨质疏松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首选碳酸钙、醋酸钙。值得注意的是,消费者对一些广告推荐需警惕,以免影响疗效。

四是发现并监护骨质疏松高危人群。发生骨质疏松的高危人群主要有:不喜欢体育活动、长期室内工作、饮食不规律、接触激素类药品等。对于这些容易患骨质疏松症的人,加强健康教育,提早科学干预是十分重要的。

关注骨质疏松九大误区

骨质疏松是可防可治的,但目前大众在防治方面存在诸多认知的误区,包括:

补钙等于治疗骨质疏松――骨质疏松是人体内的破骨细胞影响大于成骨细胞造成的,简单讲就是骨骼流失速度超过形成速度造成的,因此,治疗不是单纯补钙,而是提高骨量、增强股强度和预防骨折的综合治疗。患者应到正规医院的骨质疏松相关科室规范治疗。

喝骨头汤能够防止骨质疏松――实验证明同量的牛奶中钙含量远远高于骨头汤。同时,骨头汤里的大量的脂肪会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其他危害。应注意饮食多样化,少油、不宜多吃高蛋白质和咖啡因的食物。

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特有现象,与年轻人无关――骨质疏松不是老年人特有,年轻人同样需要注意。人体骨骼中的矿物质含量在30多岁达到最高的峰值骨量。峰值骨量越高,就相当于人体中的“骨矿银行”储备越多,到老发生骨质疏松的时间越推迟,程度也越轻。而很多年轻人尤其是年轻女性节食减肥,体重降下来的同时,对骨骼也产生了严重隐患。因此专家特意提示,减肥是减掉体内脂肪,不要同时减掉骨骼的重量,最好通过适量运动来保持体型。

老年人治疗骨质疏松症为时已晚――很多老年人认为骨质疏松症无法逆转,到老年期治疗已没有效果,为此放弃治疗,这是十分可惜的。从治疗的角度而言,治疗越早,效果越好。所以,老年人一旦确诊为骨质疏松症,应接受正规治疗,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靠自我感觉发现骨质疏松症――多数骨质疏松症病人在初期都不出现异常感觉或感觉不明显。发现骨质疏松症不能靠自我感觉,不要等到发觉自己腰背痛或骨折时再去诊治。高危人群无论有无症状,应定期去具备双能X线吸收仪的医院进行骨密度检查,有助于了解您的骨密度变化。

骨质疏松是小病,治疗无需小题大做――骨质疏松不只是平时的腰酸背痛而已,发生骨折的风险会大大增加。一旦跌到就容易发生骨折,尤其是老年人的髋部骨折危害极大。所以,生活方式调整、规范治疗和防止老人跌倒都是非常关键的。

骨质疏松症治疗自己吃药就可以了,无需看专科医生――对于已经确诊骨质疏松症的患者,应及早到正规医院,接受专科医生的综合治疗。

防止骨质疏松的最好方法范文第2篇

人在25岁以前,骨密度一直在增加。但是,30岁以后,骨钙每年以0.1%-0.5%的速度减少,进入自然老化过程。人一过青春期后,骨骼就不再生长,骨质中的钙吸收和流失处于平衡状态,补钙也只起维持和巩固骨质的作用。到60岁时会有50%的骨钙减少,此时极易出现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具有“四高一低”的特点,即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费用和低生活质量,可称之为隐形杀手,谋财害命。

据《健康之友》

1.什么是骨质疏松和骨质疏松症

目前认为,骨质疏松是以骨量减少、骨的显微结构受损、骨骼脆性增加,从而导致骨骼发生骨折的危险性升高为特征的一种疾病现象。当具备上述现象,患者又伴发有因骨质疏松引起的某些临床症状如腰背疼痛时,称为骨质疏松症。

2.骨质疏松症分为儿火类

骨质疏松症分为三大类。第一类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此类又分为两型,即I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Ⅱ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这是伴随着年龄的增长或妇女绝经后发生的一种生理性退行性病变,是中老年人群中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和目前防治的重点。第二类为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是由其他疾病或药物等因素所诱发的,当诱因消除后,骨质疏松症可以明显改善。第三类为特发性骨质疏松症,常见于8~14岁的青少年或成人。这类患者多伴有家族遗传史,女性多于男性,也有人把妇女妊娠及哺乳期所发生的骨质疏松症列入特发性骨质疏松症的范围。

3.骨质疏松症患者为什么容易发生骨折

骨质疏松症患者容易发生骨折的原因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1)当骨骼发生骨质疏松时,虽然其骨骼的外形与正常骨从外表上看来没有什么区别,但骨显微结构在不知不觉中已发生变化。随着骨骼中骨矿物质和骨基质的丢失,原本密实的骨小梁中形成了许多孔隙,骨小梁也变细、变薄甚至断裂,导致骨骼承受各种负荷的能力(骨的强度)下降。在同样外力的作用下,疏松的骨骼发生骨折的机会自然就增加了。(2)骨质疏松症患者骨量丢失以骨基质为主。骨基质是维持骨韧性的重要物质,骨基质的丢失可以造成骨的脆性增加而韧性降低。在外力作用下,骨骼缺乏对外力的耐受性(抗外力降低)也是导致骨质疏松症患者骨折发生率升高的原因。(3)骨质疏松症患者多为老年人,由于机体逐渐衰老的原因,老年人肌肉组织弹性降低,失去对骨的保护与协调作用,对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较差。

4.骨质疏松的高危人群有哪些

有下面任何一项危险因素者,都是骨质疏松的高危人群,应进一步做骨密度检测:

女性65岁和男性70岁以上,即使无其他骨质疏松危险因素,也应去医院检查。

女性65岁和男性70岁以下,有以下一个或多个骨质疏松危险因素:

(1)有脆性骨折史和脆性骨折家族史的

成人。

(2)各种原因引起的性激素水平低下的

成人。

(3)体形瘦小、过早绝经、育龄期闭经或月经稀少的人。

(4)长期素食、蛋白质摄入不够或过多、奶制品或含钙食物摄入不足、吃盐过多,以及维生素D、C、K摄入不足的人。

(5)生活习惯不良者。如长期大量吸烟或饮酒、长期饮用过多含咖啡因或碳酸饮料者。

(6)缺乏运动者。如长期卧床或肢体瘫痪者、发生骨折后的病人以及长期处于失重状态的宇航员等。

(7)有影响骨代谢的慢性疾病和应用影响骨代谢药物者。

(8)x线检查有骨质疏松改变者。

(9)服用某些药物。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如类固醇激素、利尿剂、抗生素、抗血液凝固剂以及接受化学治疗等,都易导致骨密度下降。

5.为什么绝经后的妇女容易罹患骨质疏松症

绝经后的妇女容易罹患骨质疏松症的原因与女性绝经后雌激素的缺乏有关。其作用机制,简单地讲可能是通过以下途径进行的(1)雌激素有促进降钙素分泌、抑制破骨细胞活性的功能。雌激素缺乏时,降钙素对破骨细胞的抑制作用减弱。破骨细胞活性增强可导致骨吸收增加,引发骨质疏松症。(2)雌激素缺乏时,抑制了体内甲状旁腺激素的分泌。由于甲状旁腺激素是肾脏将无活性维生素D转化成活性维生素D的催化剂,甲状旁腺素分泌不足时,活性维生素D生成减少,肠道对钙的吸收减少,骨生成原料不足导致骨质疏松症。

据《卫生与生活》

骨质疏松曲症状

1.疼痛。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状,以腰背痛多见,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日间疼痛轻,夜间和清晨醒来时加重,弯腰、肌肉运动、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一般骨量丢失12%以上时即可出现骨痛。老年人患骨质疏松症时,椎体骨小梁萎缩,数量减少,椎体压缩变形,脊柱前屈,腰

疹肌为了纠正脊柱前屈,加倍收缩,肌肉疲劳甚至痉挛,产生疼痛。新近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亦可产生急性疼痛,相应部位的脊柱棘突可有强烈压痛及叩击痛,一般2~3周后可逐渐减轻,部分患者可呈慢性腰痛。若压迫相应的脊神经可产生四肢放射痛、双下肢感觉运动障碍、肋间神经痛、胸骨后疼痛类似心绞痛,也可出现上腹痛,类似急腹症。若压迫脊髓、马尾还会影响膀胱、直肠功能。

2.身高缩短、驼背。多在疼痛后出现。脊椎椎体前部几乎多为松质骨组成,而且此部位是身体的支柱,负重量大,尤其第11、12胸椎及第3腰椎,负荷量更大,容易压缩变形,使脊椎前倾,背曲加剧,形成驼背;随着年龄增长,骨质疏松加重,驼背曲度加大,致使膝关节挛拘显著。每人有24节椎体,正常人每一椎体高度约2cm,老年人骨质疏松时椎体压缩,每椎体缩短2mm左右,身长平均缩短3-6cm。

3.骨折。这是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它不仅增加病人的痛苦,加重经济负担,并严重限制患者活动,甚至缩短寿命。据我国统计,老年人骨折发生率为6.3%~24.4%,尤以高龄(80岁以上)女性老人为甚。骨质疏松症所致骨折在老年前期以桡骨远端骨折(colles骨折)多见,老年期以后腰椎和股骨上端骨折多见。一般骨量丢失20%以上时即发生骨折。BMD每减少1.0DS,脊椎骨折发生率增加1.5~2倍。脊椎压缩性骨折有20%-50%的病人无明显症状。

4.呼吸功能下降。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脊椎后弯,胸廓畸形,可使肺活量和最大换气量显著减少,肺上叶前区小叶型肺气肿发生率可高达40%。老年人多数有没程度肺气肿,肺功能随着增龄而下降,若再加骨质疏松症所致胸

廓畸形,患者往往可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

骨质疏松的认识误区/吴润寰

误区一

补钙等于治疗骨质疏松――钙的摄入可以减缓骨的丢失,改善骨矿化,但用于治疗骨质疏松时,应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目前并没有充分的证据表明单纯补钙可以替代其他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因此,治疗不是单纯补钙,而是提高骨密度、增强骨强度和预防骨折的综合治疗。患者应到正规医院的骨质疏松中心规范治疗。

误区二

喝骨头汤能够预防骨质疏松――骨头汤中的钙含量有待确定,同时骨头汤里大量的脂肪会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其他危害。应注意饮食多样化,少油、不宜多吃高蛋白质和含咖啡因的食物。

误区三

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特有现象,与年轻人无关――骨质疏松不是老年人特有,年轻人同样需要注意。就人体骨骼中的矿物质含量在30多岁达到最大角度而言,治疗越早,效果越好。所以,老年人一旦确诊为骨质疏松症,应接受正规治疗,预防骨折,提高生活质量。

误区四

靠自我感觉发现骨质疏松症――多数骨质疏松症病人在初期都不出现异常感觉或感觉不明显。发现骨质疏松症不能靠自我感觉,不要等到发觉自己腰背痛或骨折时再去诊治。高危人群无论有无症状,应定期去医院进行骨密度检查,有助于了解骨密度变化。

误区五

骨质疏松是小病,治疗无须小题大做――骨质疏松不只是平时的腰酸背痛而已,发生骨折的风险会大大增加。一旦跌倒就容易发生骨折,尤其是老年人的髋部骨折危害极大。所以,生活方式调整、规范治疗和防止老人跌倒都是非常关键的。

误区六

骨质疏松症治疗自己吃药就可以了,无须看专科医生――对于已经确诊骨质疏松症的患者,应及早到正规医院,接受专科医生的综合治疗。

误区七

骨质疏松容易发生骨折,宜宙静不宜动――保持正常的骨密度和骨强度需要不断运动刺激,缺乏运动就会造成骨量丢失。体育锻炼对于防止骨质疏松具有积极作用。另外,如果不注意锻炼身体,出现骨质疏松,肌力也会减退,对骨骼的刺激进一步减少。这样,不仅会加快骨质疏松的发展,还会影响关节的灵活性,容易跌倒,造成骨折。

误区八

骨折于术后,骨骼就正常了――发生骨折,往往意味着骨质疏松症已经十分严重。骨折手术只是针对局部病变的治疗方式,而全身骨骼发生骨折的风险并未得到改变。因此,我们不但要积极治疗骨折,还需要客观评价自己的骨骼健康程度,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骨质疏松症,防止再次发生骨折。

据《健康博览》

预防骨质疏松:补钙、治疗和运动

延缓骨量丢失和防止骨折是防治骨质疏松最好的方法和原则。

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的:特发性骨质疏松症有人将之列入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范畴,实际上有其特有的因素(如遗传、妊娠、哺乳等);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是由某些疾病或某些原因所致,不论是哪种类型的骨质疏松症,其治疗、预防的原则应是共性的。

1.对症处坪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表现有疼痛、驼背、骨折等,根据临床表现的症状和体征进行处理。

2.延缓骨量丢失或增加骨量在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和预防别强调年龄段,女性35岁以前为骨量增长期,此后逐渐丢失,50岁以后呈快速丢失。在骨量增长年龄段我们尽量使骨峰值加大,并使骨峰值维持较长时间,在骨量丢失年龄段(女性绝经前),应延缓其骨量丢失,在女性绝经后快速丢失时应采用相应的治疗和预防措施(如雌激素替代疗法)。骨量丢失年龄段,女35岁以后,男40岁以后,应想尽办法延缓其骨量丢失,特别注意的是70岁以后的老年人要想通过治疗未延缓骨量丢失很不容易。

3.预防骨折的发生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后果,所以预防骨折的发生是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和预防中最重要的,我们采取的措施是使骨峰值达到最大,延缓骨量丢失,这是预防骨折的发生最有效的步骤。在摔倒的几率中视力是非常重要的,强调保护视力,使其减少摔倒的机会。

警惕冬季骨质疏松症

冬季寒冷的天气为行人带来诸多不便,尤其是行动迟缓的老人更容易发生骨折事故。调查发现,老年人在冬季骨折的发生率比其他季节要高出24%,最易发生骨折的部位有椎体股骨颈、桡骨远端、肱骨髓端处。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人体内维生素D的浓度在冬季显得特别!低,而影响钙磷的正常吸收和骨化作用,使骨的一个单位容积内骨组织总量减少,稍小的外力作用即可导致骨折。同时,骨质疏松症也是导致老人摔倒易骨折的直接原因。

三个年龄段最需要补钙/曹文平

1.婴幼儿、儿章与青少年时期这是骨骼需要成长的时期。婴儿由于母乳喂养与牛乳喂养不同,钙的吸收有所不同。母乳中钙的吸收率可达55%~60%,而牛乳喂养的,不论是普通牛乳或配方乳,吸收率都只有40%左右,因此单用牛乳喂养的婴儿必须补充钙。1-10岁儿童每天适当补钙就够了,而女性从12岁起就需要增加钙的摄入量。

2.青壮年期

这一时期,需要将骨密度维持到最高点,骨密度越高,到老年就越不容易发生骨质疏松症。一般骨密度最高的峰值发生在20岁以后一直到30多岁,每日可以补充钙1200-1500毫克。

3.老年时期

这一时期,骨骼中的钙容易丢失。四五十岁以后骨骼中的钙输出大于输入,因此容易发生骨质疏松症,对钙的摄取应该提高到1000毫克。

日常生活中,可多食用一些含钙量高的食物。水产品如鱼、虾皮、虾米、海带、紫菜等,含钙量高且易被人体吸收:豆制品为上好的补钙食品,如豆浆、豆粉、豆腐、腐竹等;奶制品如鲜奶、酸奶、奶酪等,是小儿摄取钙质的优良食物:另外蔬菜也是钙质来源之一,如金针菜、胡萝卜、小白菜、小油菜等。

六类预防阽质疏松

1.补充维生素D维生素D对于老年性骨质疏松有效。目前,临床上常用的维生素D制剂有两种一种是维生素D(也叫骨化醇、钙化醇)胶丸,每粒含维生素D:为1万国际单位,每次服1~2粒,每日2~3次;另一种为维生素Dz针剂,每支40万国际单位,每周注射1~2次,应在有经验的医生指导下应用。

2.摄入钙制剂钙的缺乏是产生骨质疏松的重要原因。成年人钙的吸收量与排出量大致相等,一般不会出现缺钙现象,而老年人由于肠道对钙的吸收减少,加之对钙的需求量增加,因而容易出现缺钙现象,应注意补充,日常膳食是摄取钙的最佳途径。常用的补钙及钙调节剂产品有碳酸钙、乳酸钙、枸橼酸钙、葡萄糖酸钙片、葡萄糖酸钙口服液、活性钙、降钙素、双磷酸盐类等。

3.服用维生素A维生素A是防治骨质疏松的常用药,常与维生素D合用。维生素A除了具有维持上皮细胞的功能完整及参与细胞代谢外,还参与骨骼的生长发育。当体内维生素A缺乏时,骨组织就会变性,软骨内骨化过程就

会变慢,但骨膜的骨化过程仍在进行,从而造成骨骼畸形。维生素A缺乏还可造成肾小管损伤,影响钙的重吸收。日常膳食中动物肝、动物乳中含有大量维生素A。药物补充维生素A可选用鱼肝油胶丸,一般每次1粒,每日2~3次。

4.服川维生素c维生素c是骨骼代谢的重要物质。当机体缺乏维生素c时,骨骼内的蛋白质、多糖类物质的代谢便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障碍,使蛋白质和多糖类物质减少,而蛋白质和多糖类物质是骨骼中骨基质的基本成分,骨基质生成减少,骨骼的发育和生长自然会受影响,从而产生骨质疏松。维生素C在肠道内还可与钙离子结合,有利于钙离子的吸收。药物补充维生素c可选用维生素c片,每次2片,每日2-3次。

5.使Ⅲ性激素老年性骨质疏松与血液中的激素,特别是性激素失调有直接关系,所以,使用性激素是防治骨质疏松的重要手段之一。常用的性激素有雌激素类、雄激素类、雄激素衍生物等,可在医师指导下单独使用或联合应用。

6.选用补肾类中药中医认为,肾主骨、生髓、藏精,因此,服用具有补肾作用的中药及中成药,如黄精、刺五加、菟丝子、天冬、麦冬、枸杞子、山药、地黄及剌五加片、六味地黄丸等,可有效防治骨质疏松。

据《医药养生保健报》

几种适合骨质疏松速者的运动

1.踏步和步行研究证明,骨骼纵向的压力对于减少骨钙的丢失最为重要,因此运动疗法的设计首先要在纵向为骨骼施加压力。也就是说,外界压力的传导方向和骨骼的轴线一致。例如,下肢的骨骼一般与地面垂直,因此运动产生的力量传导方向最好也与地面垂直,这样疗效最佳。根据此原理,原地踏步运动和步行运动是骨质疏松症最好的治疗方法。因此无论是原地踏步还是步行前进,人身体的受力都与地面垂直并沿下肢骨骼传导。由于下肢骨骼受到来自垂直方向力量的刺激,可以缓解骨质的丢失。

2.跳跃运动跳跃时人的体重沿脊柱及双下肢向下传导,使骨骼受力,有利于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跳跃的时间及运动强度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确定,不能强求一致。对于身体状况相对较差的患者,跳跃时可以扶墙、扶家具、扶树木等,防止摔倒。

3.踮足运动踮足运动有利于脊柱和下肢骨骼上压力的增加,有利于减少骨钙的丢失,尤其对骨质疏松症造成脊柱弯曲(俗称驼背畸形)的老年患者,通过踮足运动,增加了脊椎椎体上骨小梁的密度,加强了腰背部肌肉的力量,起到稳定脊柱、减少椎体变形的作用。

运动方法:患者站立位(必要时可以扶墙、扶树等,以稳定身体),深吸气后,慢慢将足跟抬起,用足前掌支撑地面,维持3-5秒钟后放下足跟并呼气,反复进行10-30次。经过上述练习可逐渐增强踮足的频率和维持时间。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双手提起数公斤的重物踮足运动,每日做1~3次。

防止骨质疏松的最好方法范文第3篇

1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本组男28例,女147例,年龄 57-94 岁,其中 175例诊断为胸腰椎压缩性骨折,16例诊断为股骨颈及粗隆间骨折。入院时都给予骨密度测定,结果诊断为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本组病例除有47例合并高血压外,其他无严重并发症。84例采用手术治疗,91例采用保守治疗,38例均采用经皮球囊椎体成形术,均给予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与护理干预。

1.2治疗方法除骨折治疗外,采取针对骨质疏松的治疗。一般会在一个骨代谢循环后,视病情的变化来进行调整,注意将抑制骨代谢和促进钙吸收相结合,达到最佳治疗效果。肌肉注射鲑鱼降钙素50IU,1次?Md,10-14日,口服钙剂,选用钙尔奇D600.

1.3护理措施

1.3.1生活护理

1.3.1.1对椎体骨折,须绝对卧床休息,卧硬板床,腰部加垫,协助患者平板样翻身,协助满足日常生活需要,将常用物品放在患者易于取放的地方。

1.3..1.2对肢体骨折,协助患者采取舒适,减轻疼痛,患肢制动,其它部位均应进行正常的活动,促进血液循环,利于骨折恢复。协助满足患者部分生活需要。

1.3.2疼痛护理

1.3.2.1 教会患者学会缓解疼痛的放松技术,如缓慢深呼吸、全身肌肉放松、转移注意力等方法。

1.3.2.2遵医嘱给予镇痛剂,观察用药效果及不良反应或采用按摩、理疗等方法减轻疼痛。

1.3.2.3遵医嘱给予钙剂、降钙素及 补充维生素D,或采用激素替代疗法。

1.3.2.4症状绥解时须保持适量、适度的运动,防止骨量进一步丢失,加重骨质疏松,从而疼痛症状加重。

1.3.3饮食护理

1.3.3.1伤后1-2周为炎症消退期,饮食宜活血祛瘀、清淡易消化之品,如田七田鸡汤,田七瘦肉汤,食疗方:三七10克,当归10克,肉鸽1只,共炖熟烂,汤肉并进,每日1次,连续7-10天。忌辛辣刺激之品,

1.3.3.2伤后3-5周为骨痂形成期,饮食宜接筋续骨,高营养、高蛋白、高热量饮食,用于增加全身营养,满足骨痂生长的需求。如排骨汤、炖水鱼汤、乳制品等,还应补给更多的维生素A、D、C钙及蛋白质。钙丰富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虾皮、芝麻、海带等。补钙的同时,注意补充维生素D,可增加肠钙吸收,减少尿盐排出,多进食动物肝脏、蛋黄等,另外应每天接受光照30min.。蛋白质摄入不足,也容易发生骨质疏松、骨折不易愈合,含丰富蛋白质的食物主要是动物性食物,如肉类、奶类、蛋类、豆类。食疗方:当归10克,骨碎补15克,续断10克,新鲜猪排及牛排250克,炖煮1小时以上,汤肉共进,连用两周。

1.3.3.3伤后6-8周为骨痂成熟期。饮食宜滋补肝肾,强壮筋骨之品,如杜仲猪骨汤、水鱼汤、冬虫草炖鸡、枸杞骨碎补炖牛排汤等,由于骨折后需卧床,宜出现便秘。因此饮食配以粗纤维食物及水果,同时钾能防止钙流失,特别是对尿钙有吸收和排泄有重要作用。多进食香蕉、橙子、李子、葡萄干等水果和西红柿、土豆、菠菜等蔬菜以及紫菜等海藻类食物。

1.3.4健康教育

1.3.4.1让患者及家属了解骨质疏松的病因、症状,治疗方法及药物不良反应。通过疾病教育来加深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识,提高防护知识。

1.3.4.2让患者及家属了解药物的作用、用法、不良反应及适应症。特别强调鲑鱼降钙素是一类生物制剂,在应用之前,详细询问过敏史,给予皮试,说明皮试的目的和操作方法。用药同时观察患者有无恶心、呕吐、头晕和面部潮红等不良反应发生。注射型唑来膦酸是临床治疗骨质疏松、骨转移的一线药物,可以有效地对破骨细胞活性进行抑制,缓解骨质疏松带来的疼痛。向患者讲解唑来膦的治疗效果、药理作用及可能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使患者心中有数,并积极配合治疗。

1.3.4.3对患者进行安全教育,腰椎骨折教会患者日常生活中如何避免腰椎前屈,特别注意离床起身和弯腰提物等动作,外出最好使用助步器,戴腰围不宜超过6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出院后3个月内避免侧卧患肢,避免下蹲、坐低蹬,术后1个月内扶拐行走,需有人陪伴,防止跌倒,避免再次出现骨折。

1.3.5功能锻炼

1.3.5.1股骨颈及粗隆间骨折手术后患者,术后麻醉过后进行足背屈伸、趾踝关节活动,第2天开始进行患肢股四头肌收缩锻炼,以促进血液循环。术后第2-3天开始用CPN机进行屈伸膝、髋关节锻炼。用间歇性充气气压泵进行机械物理治疗,以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全髋置换术后一周练习半坐卧位,二周后坐床边,练习髋关节的屈伸,术后3-4周渐离床活动,扶拐不负重行走,避免意外。

1.3.5.2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保守治疗患者:①指导绝对卧床休息,卧硬板床4-6周;②伤后卧床1-2周内试行五点支撑法锻炼:以头、两肘及两足支撑,抬起腹部即“五点式”支撑背伸肌锻炼。③伤后2-3内可试行三点支撑法锻炼:用头及两足支撑“三点式”支撑背伸肌锻炼。④伤后3-4周可行飞燕式锻炼:俯卧位背伸,方法将上肢放在腰背部,背伸肌用力使头和下肢都能翘起离开床面,如燕子起飞,故日“飞燕式”锻炼,每日反复做几次,每次5-10分钟。⑤伤后6-8周后可佩戴腰围下床活动。

1.3.5.3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手术患者,术后指导患者平卧6h后协助患者轴线翻身,术后3d指导患者戴腰围坐起,2周内应以轻柔的锻炼为主,术后5d指导患者行腰背肌锻炼。

1..3.3结果通过对 例骨质疏松骨折患者的综合整体的护理,统计分析: 例患者通过住院治疗及完善的护理均好转出院,对他们进行随防1-6个月,无一例发生骨质疏松性再骨折。

防止骨质疏松的最好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健康干预

【中图分类号】R580.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5-0587-01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涉及到多学科的疾病。特别是进入21世纪,人类寿命的延长和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由骨质疏松引起骨折的发生率也明显增加,伴随骨折而出现的并发症、伤残率和病死率均上升[1],对中老年人的生存造成极大的威胁,已引起世界卫生组织及各国医学界的重视。本文就骨质疏松症的健康干预方法作如下探讨。

1骨质疏松症的健康干预方法

临床及流行病学证实,骨质疏松症的预防重于治疗,骨质疏松是进行性而又不可逆的病理过程,一旦发生骨质丢失便很难恢复骨的正常结构,只有做好预防才能有效地降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及其危害[2]。

1.1改变不良生活方式绝大多数吸烟者从青少年开始,那时正是骨量获得的关键时期,吸烟可能影响最佳骨峰值的获得,增加了老年后的骨质疏松症和骨折的发生率。饮酒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复杂,不同的饮酒量及不同类别的酒对骨质疏松症的影响各不相同。为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吸烟和过量饮酒,避免过量的茶、咖啡等刺激性的饮料,不要吃太多的肉,以免蛋白质促使钙质排出,而导致钙质流失。减少摄盐量,以免过多的钙质随着钠在尿液中被排出。

1.2护理干预

1.2.1患者安全的干预骨折特别是股骨颈骨折是OP并发症中最严重的一种,常导致多种并发症的发生,是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所以做好安全管理尤为重要[3]。病房应光线明亮,光线分布均匀,地板防滑防湿,物品摆放整齐、位置适宜便于取放,卫生间、过道安装扶手。变换不宜过快,入厕、起床、就坐等要站稳后才能移步,宜穿舒适宽松的衣裤,对活动不灵、下肢肌力差者使用辅助器支持,避免局部长时间负重。动作轻稳,避免颠簸等,增强安全防护意识,防止骨折的发生。

1.2.2疼痛的护理对疼痛严重患者可给予口服镇痛药,对疼痛轻者可给予局部涂擦扶他林乳剂,配合给红外线光照射等措施,能减轻疼痛,也可局部贴敷止痛膏。应用热疗时应注意调节温度以防烫伤,贴敷膏药时应按说明操作,并注意观察以防局部过敏,做好疼痛的心理护理。

1.2.3使用药物的护理服药时应指导患者将钙剂和维生素D类同时服用,维生素D能促进钙质吸收。有些治疗OP肌肉注射的针剂需先行皮试,应严格按规定进行皮试液的配制操作,认真观察皮试结果,做到安全用药[4]。行静脉给药者,要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保证疗程的顺利完成,注意观察用药后反应。

1.3运动锻炼

1.3.1运动项目选择运动项目要有目的性,如登楼梯可预防股骨和髋骨部骨质疏松造成的骨折,体操训练可预防腰椎骨质疏松所造成的骨折,渐进抗阻练习是促进骨质疏松逐渐走向恢复的重要方法。

1.3.2运动量运动强度方面,在不引发疼痛及疲劳范围内,运动强度越大,对骨的应力刺激也越大,也越有利于骨密度的维持和提高。运动时间方面,没有统一的时间标准,但对一般的有氧运动来说,运动强度大,时间可短些,运动强度小,时间可长一些。运动频率方面,以次日不感疲劳为度,一般采用每周运动3~5次为宜。在运动的阶段性上,坚持长期有计划、有规律地运动,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延缓骨质丢失有一定作用。

1.4加强补钙

促进钙的吸收利用 骨骼主要由有机物和无机物构成,人体内99%的钙集中在骨骼内。在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所致骨折时,务必积极补钙。补充含钙高的食物,如乳制品、虾皮、鱼、芝麻酱、豆类。最好于每晚睡前补充一次钙质,以纠正凌晨时的低血钙状态,从而减少骨钙的释放。补钙时应提醒患者:①钙是一种安全营养素,人体具有自行调节机制,可将多余的钙排出体外,所以只存在缺乏,不存在过量的问题。②钙受人体吸收条件的限制,高钙摄入日的钙量不能弥补低钙摄入日的钙量,故补钙应日日均衡,长期坚持才能保证钙营养摄入平衡。③钙制剂最好不要与含钙高的食品同时使用,应与含钙低的谷类食品混合食用,如把钙粉混合在面粉中食用,或米饭中加入钙剂。因为进餐时胃酸分泌量多,对一些碱性强的钙剂有稀释作用,而食物分解的葡萄糖、乳糖有促进钙吸收的作用。④少吃含草酸多的食物,如菠菜。⑤摄入适量的蛋白质,有利于钙的吸收。一般1.2~1.4 g/(kg・d),过量则会增加尿钙的排出[5]。⑥食用富含维生素D的食品,如猪肝、蛋黄、海产品、骨头汤等。⑦多晒太阳,可以将皮肤中的非活性维生素D转变为活性维生素D,有利于钙的吸收。⑧服用类固醇药物时应及时补钙。

2小结

骨质疏松症是骨骼发育、成长、衰老的基本规律,但受生活方式、营养状态、物理因素、医疗保障、激素调控等方面的影响,若能及早加强自我保健,积极进行科学干预,骨质疏松症是可能延缓和预防的,这将对提高我国亿万中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具有重要而现实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Montagnani A,Gonnelli S,Cepollaro C.et al. Effect of simvastatin treatment on bone mineral density and bone turnover in hypercholesterolemic post menopausal women: a year longitudinal stuidy[J].Bone,2009,38(4):427-433.

[2]吕静美.老年脊柱骨质疏松症的诊治[J].海南医学,2013,16(1):94.

[3]赵熙和.老年人钙营养问题[J].老年医学与保健,2014,12(1):7880.

防止骨质疏松的最好方法范文第5篇

因此,中医中药在治疗骨质疏松症方面的优势越来越受到关注。中医治疗的优势在于中医辨证论治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我们发现肾虚脾虚者是骨质疏松症的高发人群。经大量临床研究,我们总结出肾虚是骨质疏松症形成的根本,脾虚是骨质疏松症的促进因素,血瘀是骨质疏松症形成的病理机制同时也是病理产物。因此我们研究形成了补肾、健脾、活血为治疗方法的系列复方制剂“劲骨坚颗粒1、2、3号”,分别针对肝肾不足型,脾肾两虚型和脾肾两虚兼血瘀型进行辨证论治。

中医通过辨证论治可同时针对多种症状,多途径的综合调理,标本兼顾,通过多途径、多靶点发挥治疗作用,既可以抑制骨吸收,又促进骨形成,改善患者总体的生活质量。可以明显缓解骨痛,改善腰背酸软、腿抽筋、下肢萎软、不能持重及畏寒肢冷、出汗,以及脾胃虚弱者的便溏腹泻等症状。经临床300例治疗观察,改善患者总体症状有效率达90.8%,并可以抑制骨量减少,部分患者骨密度增加。

“松骨”的饮食养生

食疗原则

・合理摄入蛋白质蛋白质是骨骼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低蛋白质饮食可减少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的产生而影响骨的形成,蛋白质过多则增加钙的排泄。因此合理摄入蛋白质,尤其是大豆类食品,可防止骨丢失,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钙是形成骨组织的主要成分,只有摄入足够的钙才能有效促进骨形成钙质的最好来源是奶制品,其中牛奶含钙量高,易于吸收。含钙丰富的食品主要有鱼、虾米、虾皮、海藻类、鸡蛋、骨头汤、粗杂粮,芝麻、瓜子、绿色蔬菜及坚果类。

・适量的维生素D摄入可增加对钙的吸收老年人应多食用含维生素D丰富的食物,如鱼油、动物肝脏、全脂牛奶。同时可进食补益肝肾之品,如龟板,芝麻、核桃,花生、羊肉,猪腰等。

食疗方举例

・羊肉木瓜汤羊肉100克,苹果5克,豌豆300克,木瓜1000克,粳米500克,白糖适量、盐、味精、胡椒粉适量。

制法:①将羊肉洗净,切成六分见方的块。粳米,苹果,豌豆淘洗干净。木瓜取汁待用。②羊肉、苹果、豌豆,粳米、术瓜汁,清水适量放入锅,用武火烧沸后,转用文火炖,至豌豆熟烂,肉熟,放入白糖、盐、味精、胡椒粉即成。经常食用,补中益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