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提高财务管理能力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加强经济核算,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要从本单位实际出发,根据本单位的业务特点、经营机制、管理要求、资金运动、人员配置等,充分体现本单位的特点,需要制定制度的唯一标准。制定制度要讲究系统和配套,制度与制度之间不能相互矛盾。科研单位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必须首先提高内部竞争能力。为此,必须建立单位内部相适应的核算和指标体系,对科研部门、开发部门、后勤服务部门等采用不同的核算方法,设定不同的考核指标,逐步建立起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适应单位内部运行机制要求,利于推行和落实的内部经济责任制,以利于在单位经济活动中实行全过程、全方位的控制和监督。
(二)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专业技能,为保证资金安全完整和信息真实着手做好会计基础工作,财务审核把关尤为重要。财务人员审核发票要严格,发票名称要实事求是,数量、单价要填写齐全,要严格控制各种会议开支,召开会议必须提前上报会议计划,经批准后予以报销。科研经费计划内预算开支,要严格计划列支,对拨入的科研经费要专款专用,不得挤占、挪用。
二、合理编制单位预算,加强收支管理科研单位预算是财务管理的重要措施
(一)编制单位预算是单位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对合理地筹集、分配和使用资金,促进科研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财务人员和科研人员要共同研究,合理编制科研经费预算,编制预算应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统筹兼顾、保证重点”的原则,考虑到积累与发展的关系,合理地科学地安排收支。
(二)按现行制度编制上报的预算,满足了上级财政和主管部门的要求,但对执行单位来说,就显得不够具体,缺少可操作性和实际管理价值,各单位应根据本单位管理的需要,设计一套表格,编制出一套分部门、分项目、分期(按月按季)的切实可行、实实在在的内部财务收支预算,以利于在日常的财务收支中掌握执行。编制预算之前,应正确分析上年度的财务收支情况,清理核实各项基础数字,正确划分收支项目,按照管理要求,按部门、分项目编制出按季分月的财务收支计划。
(三)单位内部预算一经核准,即进入实施阶段,各部门对实施财务预算要作为一项经济性工作来抓。其次要加强预算执行管理,调节经费构成比例。财务部门要定期分析考评,及时了解经费开支进度,发现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总结经验,采取措施,提高预算管理水平。
三、注重财务分析,发挥辅助决策职能作用
科研单位的财务分析,是在真实、科学、系统地归集了会计资料与数据,充分利用财务管理信息,借助一定的方法,运用财务报表、会计核算资料对科研单位过去的财务状况和经济效益及未来前景的一种评价。
(一)通过财务管理的定性、定量分析,真实反映经济活动中的问题和矛盾,对财务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因素进行预测,为决策层提供真实可靠的分析数据,发挥财务管理的辅助决策职能,积极采取措施,降低风险。加强对日常经济活动的财务分析对日常经济活动进行财务分析,主要是为满足日常财务管理工作的需要,对经费的收入及支出情况、资金的运转情况和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财务分析。通过财务收支情况分析,分析其是否合理恰当,收支效果如何,收支是否相适应,并且通过与上年同期经费收支情况的比较和对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分析各项经费收入的到位情况,从中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分析各种经费开支的增减幅度和数额以及开支进度,对其进行控制,保证预算执行的顺利进行。
(二)积极开展科研经费收支及效益财务分析。需对单位所有课题的期末经费结存情况做出分析,分析各类课题经费结存占课题经费总结有的比例、各类课题经费结存和研发单位人均经费结存情况。其次,需对单位所有课题当年的课题经常收入与支出分析。分析课题纵向经费收入、横向经费收入各占当年课题经费总收入的比例,各课题经费的收入总额及人均经费收入额;分析课题经费支出中,设计费、外协费、工资、管理费、材料费、试验费、专用费、设备费等各项开支的结构与数额,以便充分了解各类课题的经费运转情况和经费支撑度,为课题结构调整,选择学科发展方向和学科布局提供财务信息。
(三)对科研课题项目的经济效益做出分析。在科研活动过程中,科研的劳动成果主要表现在科研成果的获得与转化、科研人员的培养、科学技术新领域的开拓和学科的发展。因此,对科研课题项目的效益分析,应与计划、研发等部门一起共同对项目的经费投入大小、时间耗费长短、任务完成优劣、获得成果水平高低等诸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在当前科技体制改革形势下,面向市场经济的主战场,推动科研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需做好科研开发项目的效益分析,以帮助提高科研
关键词:农业科研单位 财务管理 措施
我国的经济体制和产业结构近几年都做出了调整,将农业科研单位逐步向企业经营的方向靠拢。加强农业科研单位的财务管理,提高其资金管理和预算的能力,规范和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一、更新财务管理理念
传统的经济条件下,农业科研单位的经费和资金主要来源于中央财政拨款,来源形式比较单一。科研单位转型后,其经济形势也发生了变化,资金来源一部分是中央财政拨款,一部分是科技开发和技术咨询,来源形式多样化了,因此,科研单位的财务管理理念就不应再继续停留在原有的层面上,而应创新财务管理模式,更新财务管理理念,树立市场需求导向,以获取最佳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的经营目的,树立风险和收益并存的理财观念,善于科学预测环境变化带来的各种不确定性因素,有预见性地采取对应措施。在获取超额利益的同时,还要考虑风险和成本。树立负债经营观念,合理把握负债的度,促进科研与开发共同获利;树立竞争与合作并存的观念,及时掌握信息,增强面对挑战的能力,正确处理与协调本单位与其它单位间的关系,统一平衡双方的权益。
二、加强科研耗材管理
农业科研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最容易忽略的一个地方是试验耗材,因此,应进一步加强对试验耗材的管理。管住“进口”,建立集中采购制度,对消耗材料的采购进行招标,实行竞标;建立引进货物验收登记制度,责任到人;管住“出口”,定期核对检查库存情况,对消耗材料的使用进行登记,及时反馈消耗材料的库存情况。搭建消耗材料共享平台,建立专门的管理制度,严格按制度办事。成立专门的工作小组组织协调平台的使用和仪器设备的购置,与工程建设进行协调,统一步伐,避免重复采购和资金的浪费。设立专项采购部门,根据设备的原值和使用磨损情况,统一规划仪器设备设施的管理、维护。每年预算一定的维修保养经费,由专人负责管理,共同使用和维护好各种设备设施。
三、加强财务管理的制度建设
农业科研单位加强财务管理,首先要从制度上着手,建立规范的财务管理方法,让单位内部的财务管理有章可循,在遵守国家对农业科研单位的法律要求的基础上,建立适合自身的财务管理制度,建立全成本预算制度、会计核算制度等。内容应包含农业科研单位内全部的财务项目,涵盖单位全体财务工作人员、会计工作内容、资产、收支、费用等。农业科研单位的财务管理应随经济体制的改革不断地做出调整,逐步规范财务管理制度,紧跟经济改革的步伐,不断调整和修改财务管理制度,完善单位内部的各项财务管理工作。
四、创新财务管理方式
农业科研单位的财务工作者应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加强对科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更新知识体系。科研单位应定期对财务人员进行培训、轮岗,激励财务人员工作,鞭策和鼓励他们研究单位的财务状况,树立风险意识,对单位的经济运行情况进行指导、监督,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鼓励员工多与其它部门沟通、交流、协调,根据业务部门的业务特点提供灵活的资金支持,从思想上端正态度,在行为上自我约束。充分利用会计电算化系统和网络信息手段,实现财务管理的网络化管理,创新财务管理方式和手段,更好地进行财务管理,利用好每一笔资金。
五、加强预算管理
农业科研单位应积极推进财政制度改革,不断完善财政制度,加强预算管理。首先做好预算编制工作,领会预算编制的要求和科目设置。在编制支出预算时,应根据均衡性原则,重视预算执行情况,跟踪预算是否按时间、要求得以执行,衡量预算是否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对专项资金做到专款专用,保证科研工作的正常开展和项目的正常进展。严格控制管理支出,落实每一笔资金的去向,不得擅自扩大资金支出,提高开支标准。严格执行政府的采购制度,根据政府采购要求进行预算和采购计划,结合科研单位实际情况,确定采购限额标准和支出项目
六、提高财会队伍的综合素质
农业科研部门要全面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员工的素质对单位的财务管理状况具有很关键性的作用,而提高财务人员素质的关键则是转变其观念,确立其理财思想和风险意识,树立起市场观念。农业科研部门也是通过市场来实现经济效益的,是将科研成果转变为现实生产力。农业科研部门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效益,就必须要财务管理人员做好各项资金的规划和去处,研究市场行情,为开发市场贡献力量。科研单位要积极引导财务人员利用好会计信息,能够看到会计信息反映的经济问题,引导财务人员参与到生产经营中。此外,财务人员还要树立法律意识,严格地走在法制化的轨道上,保证会计信息准确、真实。在采用培训财会人员时,还要建立财务人员绩效考核,采取奖励的方式鼓励他们积极工作,同时还要设置惩罚措施,从多个方面调动财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促使他们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
七、结束语
农业科研单位在财务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管理领导层要正确认识这些问题,并从根源上找到问题产生的原因,从多个角度,采取多种措施和手段,不断完善财务管理体系,健全规章制度,提高各项资金的使用效率,实现农业科研单位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龚正越.农业科研单位财务管理的问题对策与思考[J].中国外资,2013
【关键词】粮库;财务管理;营运能力
一、粮库财务管理的现状及弊端分析
(1)财务管理目标的定位相对滞后。对于大多数的粮库而言,其所担负的并不仅仅只是国家来行使粮食政策调控和相应职能的实现,还需要从自己的实际状况出发来进行考虑,主要就是希望能够通过获利来提高自身在市场中的生存地位,并进一步的拓展发展空间,在这样一种现实的状况下,粮库在进行管理时财务管理活动的目标也应当具有双重性质。但在现今的社会环境下,粮食管理的所有制形式已经逐渐表现出多样化的趋势来,个人独资、股份制以及国有独资都在这样一种形式下良好的共存,由此,粮库在进行管理时就应当以企业本身的财富最大化来作为其管理的主要目标。(2)理财决策理念相对落后。上文中已经提到,在进行粮库管理时应当将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主要的目标,这也就意味着企业在进行任何理财活动时都应当以这样一个主目标为中心来进行,并在此过程当中通过获利的方式来保证自身资产的稳定和进一步升值。但现实中,大多数粮库企业在这样一个理念上都还比较欠缺,具体来说,就是较多企业往往会由于经营决策的失误或者是货币资金的管理不周而使得投资损失和坏债损失出现,这对于粮库的生存和发展无疑是有着较为严重的不利影响的。再者就是较多的粮库企业本身对于资金时间价值这样一个概念还比较陌生,不仅是没有领会其内在的深意,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对其表现出模式的状态,也就更加难以意识到资金的快速周转对获利能力的提高、偿债风险的降低都是有着重要积极作用的,相应的也就缺少对于合理稳健资本结构的认识、理解和控制能力。(3)缺乏完善的内控制度。大多数的粮库收到传统财务管理理念的影响,在进行内控制度的建立时都还存在较大的误区,具体来说,一方面是对于内控机构的设置缺乏科学的认识和理解,常常使其隶属于财务部门,这样就难以保证其在运营过程当中的独立性。再者就是在认识上的不足,较多的粮库企业都将内部控制制度和内部管理制度混为一团难以区分清楚,这样就更加容易在发现问题和防范问题上出现较大的漏洞。最后说明的一点就是粮库企业更多关注的是企业财务状况和资产状况等对粮库产生的重要影响,而对于日常运营和管理当中的资金收付以及采购销售关注不足,这样容易导致的不良结果就是容易滋生财务舞弊状况。(4)筹资结构单一。粮库在运营的过程当中遇到资金不足的状况,为在不利的状况下依然保持良好的发展,往往就会选择对外进行筹资活动。但粮库在当前环境下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筹资结构过于单一,一般都是在粮食收购过程当中向农发行申请贷款来进行筹资,除此之外所进行的其他项目业务基本上都是没有资金来源的,这无疑也会对粮库的发展起到阻碍的作用,甚至会进一步的制约其今后的发展。另外,对于一些已经自筹资金进行多样化经营的粮库而言,其自行进行的多渠道和多主题筹资无疑会增加其资金损失的风险,且筹资本身的盲目性也将使其进一步的遭受不良的损失。总之,粮库在生存和发展过程当中,筹资结构的单一势必成为重要的阻碍因素,因此有必要采取良好的措施对其改进和处理之。
二、粮库加强财务管理能力提高营运能力的策略及建议
(1)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主要目标。在现今的社会环境和经济背景下,粮库最为主要的目标就应当是生存、发展并在此基础之上获利,而这样一种目标也正是粮库财务活动进行的根本目的,正是因为这样,粮库在进行管理的过程当中就有必要以粮库价值最大化来作为最佳的选择。在实际的运营环境下想要实现这样一种目标,粮库就需要在满足生产经营的前提条件下来尽可能的降低资金投入和财务风险;除此之外还需要进一步的对各种项目投资进行必要的可行性研究,这同样是为了达到降低成本投入的根本目的;再次就是要在粮库运营的过程当中来加强企业的资金管理,一方面是对投入的资金予以合理的应用,另一方面就是采取恰当的措施来实现资金的周转和循环,目的在于提高资金的实际利用效率;最后强调的就是粮库本身对于利润分配的管理,应当尽可能的去提高自身管理利润分配的水平,实现分配最佳化。(2)树立科学的经济理财理念。在上文当中主要是强调了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经营战略的确定,在这样一项基本的工作顺利完成以后就需要进一步的保证财务管理活动进行的目标以及步调与其保持一致,其目的就在于保证粮库顺利的实现经营管理活动的国际化、现代化和市场化,最终创造更加良好的理财氛围和环境。而这样一种良好目标的实现在实际的工作环境下就需要通过较多方面具体工作的进行来实现,包括资金时间价值理念和现金流量管理理念的树立、财务风险管理结构和最佳资本结构的构成等。除此之外,还需要对理财效果的外部环境予以高度的重视,这样一种目标的提出和实现就是为了更好的预测和解读现代市场环境下的财政政策、金融水平、价格体制以及税收状况等,最终提高的就是利用宏观政策的实力。(3)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在粮库内部为更好的健全其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就有必要从其自身的特点出发来进行改革和进步。首先,在整个流通过程当中就应当恰当的融入各个环节之间相互牵制和相互制约的机制,这样才能够较好的对整个购、销、调、存环节实现资金上的监督和控制,并在各个具体的岗位上实现日常化和周期化的检查和管理。其次就是要结合粮库内部财务核算信息化的具体特点来相应的建立起内控新技术或者是新方法来,其主要目的就是希望能够在此环节当中实现信息技术的升级;再者还需要做的就是对粮库内部的审计制度进行调整和完善,其目的在于保障整个审计制度的独立性,最好是能够在事前、事中以及事后的全过程审计,这样才能够保证整项工作进行的意义和目的。最后一点就是可以适当的引入激励机制,这样做的好处在于能够较好的发挥出粮库内部控制体系的良好作用,对于整个企业的进步和发展都是有好处的。(4)拓展内部筹资渠道和结构。在现实的市场条件下,一些粮库在遇到筹资困境的时候,一方面是可以通过贷款来解决暂时的筹资困境,一些条件相对较好的粮库除了在粮食收购以及其他业务中获取贷款外,还可以进一步的通过其他金融机构或者是个人来进行融资,甚至还可以积极的向政府或者是财政部门等争取资金支持,事实上,这样一些具体的措施都是粮库在面临筹资问题时较好的反应和处理方法,从而较好的满足企业多元化经营的切实需要。在此过程当中,粮库还应当合理的对筹资的规模以及状况予以良好的控制,在优化筹资结构的同时尽可能的减少资金成本的投入,这样就能够通过资金利用率的提升来最大程度的利用自有的资金,这对于财务风险的降低无疑是有着较好的效果和作用的。最后,粮库对于自身所拥有的一些可能较长时间范围以内都不会应用的资产可以进行变卖、处治或者是对外出租,这样同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盘活资金的作用。
在新时期社会背景和经济环境下对粮库的财务进行管理,就必须积极的对其服务的职能进行有效的改革,这样才能够较好的将整个管理工作提高到战略的高度上去。除此之外,作为财务管理活动的直接执行者,相关方面的工作人员也应当在工作进行的过程当中来提升自己的实际操作水平和理论知识,并在其他各个相关部分的共同支持和配合下来为整个粮库的和谐、融洽发展贡献出其应用的力量,这样才能够使得财务管理成为粮库进行理财和实现自我发展的主渠道并最终实现粮库价值的最大化。
参 考 文 献
[1]金彦龙.刍议企业营运能力评估的基本问题[J].企业经济.2003(12)
[2]彭艳萍.试论企业财务状况对企业营运能力的影响[J].中国总会计师.2009(10)
关键词:财务档案管理;财政资金;业务能力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各项事业都蓬勃发展。尤其是我国的高等教育得到了国家各方面大力的支持,无论是规模还是内涵,都得到长足的进步,在世界上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为我国的改革开放提供了巨大的智力和人才支撑。可以说,他们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共同发展。尤其是近几年来,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投入更是飞速发展。可以说高校从财务上说,称得上是巨大的经济体。因此,国家为了保证财政投入的使用效率,预防侵占国家教育经费情况的发生,颁布了一系列法规,要求高校严格执行。而各个高校对财政资金的使用的反映,就表现在高校财务档案的使用上。高等学校财务档案是真实记录和准确反映高校经济活动的极其重要的历史资料和详实证据。因此,高校财务档案管理的效率直接影响到我国高等教育投入的成功与否,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财务档案管理人员作为直接接触财务档案的人员,其业务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财务档案的使用效率。可以说,财务档案管理人员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高校财务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以上所述财务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因此,要对财务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出比较高的要求。根据我国国情和高校现在的发展情况,借鉴国际经验,对高校财务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出几点要求:
一、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和相应的财务经验,能熟练掌握财务档案的流程操作,最好能兼有档案管理、财务、法律等相关专业知识,在信息化社会情形下,最好能具有一定的计算机理论基础。由于国家对高等教育投入的加大,各个高校财务档案的管理基本上都实现了信息化,告别了过去繁琐的手工记录,但同时对人员的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不能熟练掌握计算机知识,整个财务档案的流程都很难进行下去,也不能确保财务档案的安全性。
二、具有正确的政治立场,热爱党的事业,忠诚于党,有原则性,爱岗敬业,热爱财务档案管理事业,愿意投身于高等教育事业。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自身业务学习能力,加强对党的先进性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
三、具有良好的服务意识,财务档案工作繁琐,经常需要查询,因此,更加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具有很强的服务意识。另外,还需要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做事既有原则性,也不能和别的部门同事产生矛盾,确保财务档案的收集顺利。最好具有良好的文字功底,这样对档案的描述清晰明了,使人一目了然,减少查询工作的困难。
由于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各高校基本上都意识到其在财务上的地位,近几年来,都加大了对档案工作的投入,财务档案基础设施都进步很大,现在困扰财务档案管理的仍然是高素质档案管理人员的缺失,高校里真正有业务能力的财务档案管理者还是很紧张。根据笔者对所在学校附近几个城市的高校调查,很多高校财务档案管理人员都是会计人员兼任。财务会计人员本身业务就多,自己业务素质也需要提高,经常也需要参加培训和学习,因此对档案这一块的学习可能就有所缺失。鉴于以上现状,提高财务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成为高校财务发展的当务之急。笔者根据自己工作实际经验,对提高高校财务档案管理人员业务能力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高校可以结合自己情况,招聘档案专业高校毕业生充实到高校财务档案队伍中来。一方面他们本身具有档案专业知识,通过到高校财务的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对老的财务档案管理人员来说,也是一次业务的重新学习,重新接受。可以共同学习,共同促进档案事业的发展。
二、高校可以每年安排几次对档案管理工作先进的高校进行学习,学习他们先进的管理经验,近距离观察他们档案管理工作的流程,迅速提高自身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高校定期加强对财务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只有不断的学习,充实知识,提高自身的档案理论基础,才能促进档案事业的发展。高校应该把此类培训形成常态化,每年安排相应的预算,形成长效机制,加强培训考核工作,使培训工作得到真正的应用,不能流于形式。
四、高校应鼓励高校财务档案管理人员加强自身的学习,在档案管理人员职称的晋升给与特殊的照顾,鼓励高校财务档案管理人员考取各种档案方面的证书,并给与一定的奖励。对于考取相关职业证书的人员,在以后职位的提升、职称的晋升各个方面给与照顾,使他们安心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
【关键词】财务管理;投资风险;财务预警系统
财务预算管理是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资本预算、经营预算的基础上做出的现金流量安排,是对一定时期内的损益表和一定时期末的资产负债表进行预计,同时围绕企业的战略目标,在财务预测和决策的基础上,对企业一定时期内的资金取得和投放、各项收入和支出、企业经营成果及其分配等资金运动所作的安排步署,它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一种管理制度。编制科学合理的财务预算,既可以提升财务的管理水平,又可以有效地防范企业在以后的运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
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置身于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市场化、国际化、信息化以及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企业的生存发展所面临的不确定性、风险性不断增大,其中影响最大的应属财务风险。其中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就是支付风险,这种风险是由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不确定性和债务到期日的矛盾造成的。很多企业因此无法正常生产经营,最终被迫倒闭破产,所以防范财务风险,使企业能够顺利发展,必须要加强财务预算管理,通过财务预算合理安排现金流量与到期债务的关系,从而回避企业的财务风险。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通过加强财务预算管理回避筹资和投资风险
财务预算首先应着眼于企业的资金运作上,通过资金运作,可以防范企业筹资风险和投资风险,从而合理安排企业的财务结构,在企业的各项资产中流动资产过多、流动性较强,就会使企业的盈利能力下降,短期负债的资本较低,但财务风险较大。企业的财务预算就是要处理好资产的盈利性和流动性,财务结构的成本和风险关系。
而财务预算的核心是企业的现金预算,现金预算的目的就是通过对现金持有量的安排,使企业保持较高盈利水平和一定的流动性。通过编制财务预算,可以充分利用自有资金,加强对自有资金的管控,进一步促进企业资本结构的合理化,实现长短期债务资金的合理搭配,从而提高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投资的谨慎性。
一般而言,如果企业能够确定未来的销售量、应收帐款回收和生产情况,就可以将付款到期日与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对应起来,没有必要持有多余的流动资产。如果不能确定,企业就必须增加流动资产水平,保持较大的安全边际。在进行财务预算时,首先要根据企业的经营状况来合理安排企业的资金,并在风险和收益之间做出选择,同时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来合理安排企业的财务结构,如果企业没有近期到期的负债,盈利状况、现金流动状况较好,这时可适当提高企业的负责比率,这样一方面可以降低企业的财务成本,另一方面可以利用财务杠杆的效用,提高净资产收益率。如果企业近期的负债即将到期较多,要特别注意现金流动的情况,在编制现金流预算时,减少一些可以延迟的支出,加强应收帐款的回收力度,推迟大的固定资产开支,必要时可以考虑变卖一些其它资产。
二、通过加强财务预算管理有效防范企业资金回收风险
对于企业资金回收所面临的财务风险,主要是对于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企业在进行财务预算时,一方面是借助预算机制和管理机制相结合加强对应收帐款的有效回收,并保持其有效的利用。另一方面在进行财务预算时,特别要注意应收账款时间上的安排,以及其对现金流的影响。如果企业财务状况不好,坏帐的概率较高,现金流动状况不好,财务预算就应当减少各项开支,把成本控制作为企业预算管理的核心,以达到增大现金流量为目的。
三、通过加强财务预算管理有效规避企业收益分配风险
收益分配是企业财务循环的一个最后环节。收益分配包括留存收益和分配股息两方面。二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矛盾。收益分配风险要从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两方面着手,在编制财务预算时要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制定出合理的收益留存和利润分配政策,采取适当的利润和现金分配方式,保障现金流入和流出的相互配合、协调,以达到降低风险为目的。
四、通过加强财务预算管理增强防范风险的能力
由于企业在未来面临的财务风险不确定,在编制财务预算的过程中建立财务预警分析指标体系来防患于未然,进一步将财务风险可能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
(一)建立短期财务预警体系,编制现金流预算
由于企业理财的对象是现金及其流动,就短期而言,企业能否维持下去,并不完全取决于是否盈利,而取决于是否有足够现金用于各种支出。预警的前提是企业有利润,对于经营稳定的企业,由于其应收,应付帐款及存货等一般保持稳定,因此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一般应大于净利润。准确编制现金流量预算,可以为企业提供预警信号,使经营者能够事前采取相应措施。为了能够准确编制现金流量预算,企业应将各具体目标加以汇总,并将预期未来收益、现金流量、财务状况及投资计划等,以数量化形式加以表达,建立企业全面预算,预测未来现金收支的状况,以周、月、季、半年及一年为期,建立滚动式现金流量预算。
(二)确立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的同时,还要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其中:获利能力、偿债能力、经济效率、发展潜力指标最具有代表性,获利是企业经营的最终目标。从企业资产获利能力来看:
总资产报酬率=息税前利润/资产平均总额(表示每一元资本的获利水平,反映企业运用资产的获利水平)。
成本费用利润率=营业利润/成本费用总额(反映每耗费一元所得利润水平越高,企业的获利能力越强)。
对偿债能力,有流动比率和资产负责率。如果流动比率过高,会使流动资金丧失再投资机会,生产性企业最佳一般为2左右,资产负债率一般为40~60%,在投资报酬率大于借款利率时,借款越多,利越多,同时财务风险越大。
资产获利能力和偿债能力是企业财务评价的二大指标,而经济效率高低又直接体现了企业经营的管理水平。
长期预警体系采用经改进的功效系数法对企业进行综合评价。首先对所选定的每个评价指标规定几个数值,一是满意值,二是不允许值;然后设计并计算各类指标单项功效系数;再根据各评价指标的重要程度,运用特尔菲法等方法确定各个指标权数,用加权算术平均或者加权几何平均得到平均数即为综合功效系数,最后根据综合功效系数的大小即可以进行预警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