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生物教学中的美育

生物教学中的美育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生物教学中的美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生物教学中的美育

生物教学中的美育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美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0-051-01

美育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需要,是培养现代人的基本素质和完美心理素质和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是素质教育的主要组成内容。美育渗透也叫审美教育,即运用艺术美、自然美、科学美和社会生活美培养受教育者正确的审美观点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和教育。席勒曾说过:“若把感性的人变为理性的人,唯一的途径是先使他们成为审美的人。”可见审美教育对促进人才成长十分重要。教师进行课堂教育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美育渗透的过程,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的今天,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美育,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口。

自然界中那30多万种植物同50多万种动物,以及千奇百怪的微生物装饰、点缀着大自然,无论何种生物都蕴含着神奇的奥秘,都闪耀着美的光芒和色彩。生物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组成了一幅完美的画卷,构成了千姿百态的、绚丽多彩的自然美,所以我认为生物教学中美育渗透主要包括自然美、科学美、人格美等。

一、让学生在生物教学中受到美的陶冶

1、自然美

生物的形态往往是由线条、形体、色彩、声音、运动等美学因素,按照一定的美学法则构成的,并由此形成一种自然的整体美。如嫣然绽放的鲜花,展翅高飞的鸟类,矫健奔跑的猛兽,憨态可掬的大熊猫,以及孔雀开屏的绚丽多彩,无一不展示着生命的形态美,生物的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空中、陆地,海洋、高山,平原、峡谷,绿洲、沙漠……体现了多样性的美;但同种生物的形态结构都基本相同,体现了整体一律的美学法则;植物的根、叶、花、果,动物的四肢、眼、耳都表现为左右均衡的对称美;生物体的色彩、形状、线条又可以形成鲜明的、强烈的对比,如绿叶映衬着红花、动物的警戒色、猛兽的斑纹等给人以振奋、醒目和显豁的感觉,给人以对比美的感受,而这些美学因素也可以形成调和,如动物的拟态、保护色又与周围的环境如此的协调,色彩相似,给人以融合协调的感觉:生物整体与局部器官,结构都存在一反应式、遗传中心法则图式和能量金字塔等都是用极其简单的形式表达了非常复杂的生命活动规律,显示了简洁、和谐的公式美。

2、理论美

指人类对认识自然界的真与善的理论达到的水平,是真与美的统一体,实践出真知,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才是真的,才是美的。生物学中始终贯穿达尔文的进化论和自然选择学说都体现了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和谐美,推动了生物不断进化,其表达形式,理论还体现出逻辑美、结构美。

3、人格美

人格美又叫心灵美,是社会美的核心,指人的思想、品格、志趣、情操、智慧等多方面的美。教材中的著名的生物学家,尽管国籍不同,朝代不同,但他们探索生物奥秘的动人事迹中都闪烁着人格美的光辉。如不怕困难、坚忍不拔,敏于观察、勤于思考、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献身精神,以及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操都是人格美的体现。

二、在生物教学中进行美育渗透

1、注重教师的形象美

教师自身的道德、学问、仪表等对学生具有深刻的审美陶冶和感染力量。教师渊博的知识、高尚的品德、优雅的仪表,无不让学生爱戴,教学语言幽默大方、活泼亲切,使学生亲近又乐于接近。

2、创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注重师生情感交流

教学是双方面的,是一种特殊的心灵交流的过程,既有知识的信息的交流,又有情感信息的交流。生物的形态美、科学美等内容是内在的,需要教师入境动情,用心体会教材中的美的内涵,没计好教学中对美的情感体验活动。如讲述我国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生物新成就时,语调满腔热

情,充满自豪感,尤其是中国特有的动植物,让学生产生对野生的动植物的情感、美感,激发起热爱祖国、保护珍称动植物资源的情感,在学动物行为,通过绘声会色讲述动物的攻击行为,防御行为的小故事的活动,使学生透过生存斗争残酷无情的现象,领略到生物间相到制约的和谐统一美。

3、挖掘美学因素

教师要尽量发掘生物知识中的美学因素,创设美的意境,让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感受生物学美,如婉转动听的鸟鸣声,鸟类的筑巢、枯叶蝶的拟态,斑马的花纹,蜜蜂的蜂巢的正六边形是最能利用空间的绝妙设计,健康的人体美等美的因素,尽量采用挂图、模型、电化教学形式,使学生感受生物自然美。在实验时,让学生在井然有序的实验室感受到实验美,并要求学生摆放仪器整齐有序,实验操作规范,实验态度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

4、鼓励学生参加审美实践、创造美

生物教学中的美育范文第2篇

生物教学审美教育 教育策略审美教育简单地说就是美育。审美教育应该贯穿到学校的教育中,更要体现在各个学科的教学之中,因为每个人的成长都是从学校起始,学校自然承担着学生的审美教育的重任。人的审美教育能够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改革方面起到促进的作用。初中生物教育也同样肩负着对学生的教育要务,审美在生物学中应该体现得处处皆是,但是我们很多教师却忽视了这一教育,所以,初中生物教育要全身心地投入到强化对学生审美教育的活动中,认真领会新课标的精神实质,挖掘教材中的审美元素,提高对学生审美教育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审美培养得到迅速地提高。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这方面的尝试。

一、明确生物的审美教育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它既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相联系,又不同于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毫无疑问,初中生物的审美目标有其自身的特点,根据审美教育的终极目标和教育原则的要求,应该从下面的要求来确定。首先,要让学生能够感知生物学科中的审美能力,也就是通过感官眼耳等对生物内容的感知能力,通过感知可以获得感性直观的印象,为审美的延续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也提供有利的前提条件。要克服学生对审美的淡化和熟视无睹的不良现象。要引导学生注意区别那些关于审美比较和分析能力,使他们能够真正地去鉴别“真善美”与“假恶丑”,识别生物学美的性质、类型、程度。其次,要让孩子们能够正确地进行欣赏和鉴别生物中没有的知识内容和提供能力的重要,由此就会激发孩子们学习生物的兴趣,更培养了学生对美的热爱和学习。从中得到美学的修养和鉴赏,提高他们的道德情操,逐步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从而引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再次,就是升华学生的审美观,培养学生对生物美的创造能力和兴趣,可以引导学生走入实践,参与实践活动,按照美学的规律来创造生物美的能力。这种富于创造性的活动,必然能促进自身创造生物美的能力与兴趣。因此,为了实现审美教育的高级目标,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学习、实践和创造。

二、深刻理解审美教育的范畴

我们这里所说的生物教育的审美范畴也就是它的内容。我们只要很好地理解和把握生物知识中的审美内容,才能在生物教学中潜移默化地进行审美教育,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首先,是自然美的体现。作为生物自身的特点,它具有线条、形体、色彩、声音、运动等美学要素,根据这些自然美可以形成自然的整体美。比如说,植物的叶片的色彩、线条和形状等给人带来美好的视觉感;动物的警戒色、大树与小草、红花与绿叶,都会给人们带来一种警醒、振奋、醒目的感觉;人们更能领略动物世界中的神奇与微妙的美,等等。其次,人们可以领略到生物的科学美。人们在实验过程中,人们的每一个步骤都渗透着操作美、科学美,数字的分析,规律的探索出来,更体现着科学的价值与意义。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美学价值是最有说服力的了。我们还可以从文本中了解到古今中外的那些著名的生物学家们的情况,他们为了生物研究洒下了辛勤的汗水和心血,他们那种不屈不挠的奋斗拼搏精神永远激励着成千上万的学子们,无疑在学习中学生会受到他们的高尚人格的熏陶与培养,使学生更加地爱国、爱人民,为追求真理努力奋斗,更能一定好好学习文化知识。这些都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审美教育的重要内容。

三、进行审美教育的策略

作为初中生物教师,要研究和探讨生物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研究较好的教学方法,挖掘好文本内容,借助那些挂图、多媒体、标本和模型,把这些美好的材料展现在学生面前,增加学生的美感。下面就从几个方面谈谈如何对学生进行美感教育的方法。

1.挖掘教材美的元素。虽然说生物学的美比较隐晦,不如其他艺术美那样明显,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具体的可感的形象来感化学生,还有就是初中生的形象思维比重较大,这就要求我们教者要认真提炼教材中的美学因素,把这些较为抽象的升华为美的形态,营造出美的意境,从而使学生感受到美。比如,执教《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规律》一节的时候,我画一个“能量金字塔”讲授,学生即刻就感受到了生物和生物间的和谐匀称美。执教“绿色植物代谢”一节时,编制成了“水分代谢”“矿质代谢”“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网络图表,学生能够比较清楚知识的体系,从中得到了结构美与动态美的享受。

2.注重体验感受美

生物教学中的美育范文第3篇

    具有审美人格的生物教师能充分挖掘教学内容中美的因素,从审美的角度设计教学方式,组织教学语言,创设愉快轻松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教学“毛毛虫与蝴蝶之间的发育关系”一节内容时,先建议学生:“让我们一起闭上眼睛,感受一首中国名曲《化蝶》。随着悠扬的乐曲,充分展开想象。”随后,小提琴协奏曲的优美旋律飘荡在整个教室,学生个个听得如痴如醉。音乐停止后,问学生:“欣赏这首名曲时,你产生了哪些联想?”有学生说:“我觉得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在空中起舞。”有的说:“我真想也有双翅膀,加入蝴蝶的队伍,一起感受乐曲中人物的喜怒哀乐。”教师顺势引入:“想要变成蝴蝶可是有个复杂的过程的,至于其中的奥秘,那就让我们一起通过今天的学习来寻找答案。”这样一来,充满情趣的导入,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更有信心地投入新课的学习。

    二、进行有效的直观教学

    在生物教学中,生动的简笔画、设计美观的板书、精美的动植物标本、教师形象生动的语言等所体现出来的直观美,将会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教学越发生动活泼,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本人在教学“光合作用”一节时,就尝试用绘画加上口诀揭示出了光合作用的过程实质。这样就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激发学生的探究灵感

    探究和创造性是个性中最有活力的因素,而各种审美与探究活动可促使学生左右脑同时开发,协调发展。如在教授“开花和结果”一节中,在带领学生欣赏完了花和果实的各类唯美图片后,我接着就出示了一则新闻,这则新闻以《路灯长明,水稻难眠》为题报道了一块晚梗稻田减产的消息。大致内容是:公路旁的一块晚梗稻田,以前在没有路灯的时候产量高,自从旁边安装了路灯后,产量竟然严重下降。学生听了以后兴趣高涨,立即进行分析讨论,许多学生很快就找到了答案:晚梗稻只有在秋天短日照情况下才能开花,晚上路灯的照射相当于延长了日照时间,水稻难以开花,所以结果稀少,导致产量下降。这样将课本上的抽象知识运用到了生产实际,增强了学生的探究灵感。

    四、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

    在学习“生物的适应性”时,引用白居易的诗《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诗中描述了古原上的青草一丛接着一丛,一年一度地枯槁和繁盛;无情的野火烧不尽,温暖的春风一来,又唤醒了它们的生命。小草的这种坚韧刚强的生命力,会强烈感染学生,使之产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勇于奋斗、敢于拼搏、追求生命之美的美好愿望。

生物教学中的美育范文第4篇

关键词:多媒体 生物教学 效果 误区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多媒体应用于教学的范围越来越广,在辅助教学方面也有着重要的作用。把多媒体辅助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手段运用于生物教学中,无疑是对传统教学的一种改革,让生物教学将更加充满活力。

一、多媒体在辅助教学方面效果明显

1.运用多媒体模拟能使复杂的生物学现象变抽象为具体 ,激活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生物课本中有很多概念都是非常抽象的,就以初中课本中的血液循环为例,在体循环中由于有很多的分支,学生理解起来费劲,如果将多媒体引运用到生物教学中后,我们可以制作一个血液循环的动画,将这些内容同时放入,然后通过电脑播放给学生,帮助学生来理解这些概念。

2.多媒体教学缓解了无法开展实验的难题

一方面在我们广大的偏远农村,学校没有能力开展生物实验。生物教学中研究得最多的是动物和植物,而这两种生物对季节的变化是非常敏感的,在我们四季分明的北方,到了冬季,几乎看不到一点绿色,很多的动物或者冬眠或者迁徙,使得有条件做实验的学校也很难找到实验材料,这样的自然环境,对于生物教学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然而互联网如同雪中送碳给我们带来了温暖,我们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搜集一些实验的录像以及实验的结果,通过多媒体的形式,让学生来观看、学习。

3.多媒体教学扩展了学生的知识

生物是一门注重运用的学科,生物技术现已应用于很多行业,生物将会成为各个学科间的纽带,引领整个社会的发展。

如克隆技术包含的巨大潜力已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它将为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开辟一条新途径:畜牧业是克隆技术的直接受益者,可大量繁殖优良品种,加快育种速度;在人体健康方面:对人类来说,克隆动物可以成为未来的名贵药物制造厂,同时还可以生产出人类移植用的各种器官、组织,解决了移植手术中器官或组织排斥反应的难题。所以,我们要把计算机多媒体作为学生和外界沟通的媒介,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让学生能够更多地了解中国、了解世界,为祖国培养优秀的接班人。

4.多媒体教学丰富了我们的课堂教学

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极大地拓展了教学空间,丰富了教学内容,突破了教学重点和难点,能把课堂教学时不易解释清楚的地方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声像同步的情境、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将知识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通过知识形成过程的充分展示,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激发了求知欲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多媒体教学在应用中应该注意的事项

与传统教学手段一样,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同样有一个运用得“好与坏”的问题。运用得好,既可以大大提高教学质量,又能提高学习效率;运用得不好,非但不能提高教学质量,反而会搅乱正常的教学秩序,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因此,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要讲究科学性,应注意以下几点:

1.运用多媒体教学不可以代替实验教学

多媒体技术几乎无所不能,有些生物教师觉得做生物实验太麻烦,组织教学困难,还不如下载一些演示实验在屏幕上放放,这是生物教学中使用课件最大的一个误区。要知道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生物教学离不开实验,通过实验教学可以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计算机的应用应该是有助于实验教学,但绝对不能取代实验教学。只有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探究,才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2.运用多媒体不可以代替教师的地位

根据教学规律,学生应该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起到主导作用。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是不可动摇的,尽管多媒体教学能代替教师进行讲授,但这只是代替了教师的一小部分工作,不能完全取代教师的作用。教师始终要为学生提供学习信息,进行学习引导和学习监督,并且要对课件进行评鉴和解释,要把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作为一个为我所用的教学工具及为实现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手段,决不能让多媒体取代自己,教师仍要做课堂的主导者。

3.运用多媒体画面不可繁杂,避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生物教学中的美育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国 美国 高校 学生事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9/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2)02-0154-03

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是一个典型的美国术语,国外学者一般认为其与学术事务相对应。在我国与之相对应的术语是学生管理或学生工作,它是指那些直接作用于学生,由专门机构和人员从事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旨在发展培养学生政治、思想、品德、心理、性格等素质,指导学生正确行为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主要包括宿舍管理、学籍管理、社团活动、校园秩序、奖励与处分、心理咨询、后勤社会化、贫困生资助、就业指导、健康教育等一系列与学生相关的非学术性事务。今天的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它的工作理念先进、体系完整、专业化程度高,在美国培养世界一流人才的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尽管中美两国的文化背景、历史传统、价值标准、意识形态及人才培养目标有很大的差异性,但通过差异比较两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特点,也能够为我国的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带来许多有益的启示。

一、中美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比较

1 中关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理论基础的比较

西方的自由、平等的思想对美国的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影响深远,主体性自由是其现代性的基本标志,理性主义、实用主义、存在主义、工具主义是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哲学指导思想①。因此,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强调要给学生创造一个自由的环境,提供一种真正自由的教育,从而使每个学生身体健康,心智得到完善和发展,并且有良好的品德,以便使他们能够清楚、深刻地思考,热情地探索,以及勇敢、果断地行动,反对对于学生的压制和摧残,主张学生的自由发展。美国的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在这种哲学思想的指导下,经过一百多年的研究与实践,经历了三种发展模式:替代父母制、学生人事服务和学生发展理论,提炼出SLI、LR、ASHE等理念,围绕学生学习、全面学习、可持续发展进行了不断的总结提升,形成了较为完善、目光长远的理论基础。此外,在长期的实践中,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还形成了四种实践应用理论:咨询和人格理论、人的发展理论、人类生态学或环境理论、组织与管理理论。这四种理论反映了实用主义、人文主义及个人主义等哲学思想在学生事务管理实践中的具体运用。

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教育哲学至今仍然对我国高校的学生事务工作有着重大的影响。儒家思想追求的是“臣”的培养,而不是“官”的培养,强调顺从,价值观念中渗透着等级、专制、集权等服从于“大统一”的价值观念。教育目的具有一定的社会政治功用,肯定教育在培养人才和治理国家中的重要作用,即通过教育,造就完善的人格,培养能治国安邦的贤才,以达到实行德政的政治目的。儒家的教育思想以经世致用的精神内核为中国近代学生事务管理提供了近于实用主义的立场,造就了一大批为民族兴亡抛头颅洒热血的有志青年。但儒家鲜明的政教合一的指导思想也造成了学生事务管理强调社会本位、国家意识和集体意识,忽视个体价值的弊端。改革开放后,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高等教育学生管理受到西方高等教育思想的冲击,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学生发展理论进一步深刻影响着高校学生事务管理。自由、民主的思想不仅成为高校学术上的追求,也深刻影响着高校学生事务管理。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在理论研究方面主要是借鉴、融汇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为基本理念。虽然经过20多年的研究与实践,但是目前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基础理论研究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还没有确立适合我国国情和学生思想实际的学生事务管理理念,还不能为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变革实践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

2 中美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体制的比较

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体制是“一级管理体制、条状运行机制”,学生事务管理的机构设置和权限分配只在学校一级进行,学院和系一级没有对应的组织和分工要求。学生事务管理的组织机构独立设置,在学校的高层行政领导中设有学生工作负责人,学生工作负责人分管若干分支机构。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具体运作程序一般为:学生个体――各学生事务机构――学生事务协理副校长――副校长――校长。这些机构和人员分别处理各种各样的学生事务,分工很细,多头并进,条状进行。

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机制呈“金字塔”式三级管理,学校设有分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其下设有学生工作部(处)、宣传部、团委、教务处、招生就业处、保卫处、后勤集团、二级学院等部门。二级学院设有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副书记下设辅导员。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具体运行程序为:学生个体――学生辅导员――院(系)副书记――学生工作处(部)――副书记(副校长)――校长。这是一种典型的直线职能式科层制组织结构,这种组织结构以垂直的直线等级职权关系为主线,又设立了直接对直线主管负责人的职能部门。这种管理模式权力集中、责任分明、上传下达、便于管理,适应于以思想政治工作为主题的传统学生工作。但在这样一套垂直的管理系统下,学校各部门的工作层层下达后,最终都由基层辅导员来承担。长此以往,辅导员工作繁重,工作效率难以提高,无法实现服务学生、教育学生、提升学生的工作目标。

3 中关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内容、目标和价值的比较

在管理内容上,美国的高校以提供咨询服务、生活服务等工作为主,内容丰富,面面俱到,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学生事务项目呈现出多元化和多样化的特点。中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在强调政治性和思想性的同时,以保持学校的稳定为前提,并对学生进行人格塑造、素质培养、创新能力培养等。中美两国在学生事务管理的目标上,都强调既为学生服务又为学校服务。美国高校更多地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强调在服务中体现学校的管理,主要强调的是高等教育要培养“完整的学生”。而我国的学生事务管理更多地从学校的角度出发,强调在管理中为学校服务,工作目标是在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指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学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文明习惯,勤奋学习,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专门人才。在价值取向上,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以集体本位为价值取向,严格管理,主动干预,把学生约束、规范到正确的行为方式上来,以此做到防微杜渐,保证校园稳定。这种管理比较严谨,在保持稳

定方面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但这种模式限制了学生的自由,约束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束缚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美国高校则以个人本位为价值取向,即关注自由、平等、个性,注重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选择。但是这种管理比较松散,致使大学校园内吸毒、酗酒、枪杀等违纪违法行为时有发生,不利于校园的稳定和发展。

二、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借鉴与启示

1 重塑“以生为本”的理念

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深入人心,客观上要求高校要改变重管理、轻服务的观念,积极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重视服务育人。首先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以生为本”就是要把学生看作管理的价值主体,既把学生作为义务主体,又把学生作为权利主体,认真倾听学生的心声,广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改变迫使学生机械、被动接受教育的做法。其次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生活、安全、健康等自然问题,更要关注学生素质提高、人格完善、价值实现等现实问题;不仅要致力于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不仅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要改革传统的学习、生活方式,注重学生的社会实践,鼓励学生跨学科、跨专业选修课程,鼓励学生兼修第二学士学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第三,关注学生的需求。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实际需要、现实困难和身心疾苦,重视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和心理健康教育,为大学生的发展创造有利的环境与条件,搭建更加广阔的平台和空间,更要激发大学生高层次的精神需求,丰富大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导大学生对物欲性的日常生活进行精神的阐释和理性的提升,提高他们的需求品位,丰富他们的需求内涵,培养他们的高级趣味,以现代视野、现代精神培养他们的健全人格和完备素养。

2 构建科学化的理论体系

纵观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之所以从幼稚到成熟,由定位模糊到职责明确,成为一个职能多样化、工作标准化、人员职业化、研究学术化、理论综合化、运行高级化的专业领域,一个显而易见的原因就是其拥有丰厚的理论基础。无论是学生道德教育的基本模式和基本方法,还是学生事务管理的哲学理论和实践应用基础,都是建立在坚实而又丰富的科学理论研究和探索之上的,并且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借鉴美国的成功经验,我国的高校学生事务管理需要构建科学化的理论体系。要注重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管理学、行为科学和经济学等学科的理论支持,借鉴统计学、运筹学、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类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并能够运用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拓展研究领域,把理论所包含的理念延展和细化,派生出具体可操作、可执行的任务、标准和规范。要积极开拓以哲学方法论为指导,以现代系统科学方法论为基础,旨在观照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理念的整体性、实践性问题研究的学科方法论,并在多学科研究引发“问题意识”的前提下创生出具有自身学科特色的研究方法及方法论体系。

3 构建扁平化的组织体系

通过分析美国学生事务管理的组织体系可以看出,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是扁平的一级管理体制、条状运行机制。在学校高层领导中设有学生事务负责人,学生事务管理的组织机构独立设置,功能高度分化,学校根据分工由内部各中心或办公室直接面向学生和学生组织开展工作。正是因为这种扁平化的组织体系,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减少了中间层级,提高了执行效率,使其一直以高效率著称。因此,改变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机构臃肿、管理效率低下的现状,构建扁平化的组织体系是题中应有之义。高校需要合并机构、整合职能、精简机构、分流人员,着力建立专门化、分类管理的多中心学生事务管理体系,取消学生管理的中间层级,将学生事务的管理权归并到学生事务处。成立直属学校学生管理副书记兼副校长领导的多中心和办公室。如学生学习辅导中心、学生心理辅导中心、学生资助中心,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学生公寓管理中心、学生发展研究中心、学生行为指导中心、学生健康服务中心、学生活动中心、党团工作中心、学生工作常务办公室,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