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腹部超声诊断学

腹部超声诊断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腹部超声诊断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腹部超声诊断学

腹部超声诊断学范文第1篇

【摘要】目的:分析分别经阴道超声检查,经腹部超声检查对盆腔包块的漏诊情况,探讨经阴道与经腹部联合检查,提高超声检查及临床的诊断符合率。方法:回顾性总结近三年来院经阴超声诊断100例,经腹部超身声诊断80例及经腹与经阴道联合诊断180例女性盆腔包块,经手术病理等方法得到证实。结果:诊断正确率经阴道超声为94%,经腹部超声为89%,联合诊断为100%。结论:经阴道超声与经腹部超声联合检查对女性盆腔包块的诊断率提高有较高的价值,值得推广。而单独的经阴道、经腹部检查均有一定的局限性 。

【关键词】经阴道超声;经腹部超声;盆腔包块

经阴道超声、经腹部超声均是妇科检查的常用的,重要的检查途径[1]。由于阴道B超探头较腹部超声探头频率高,分辨力也较高,探头在阴道内紧贴宫颈及穹窿,使盆腔器官处于声束的近区,使近场区盆腔器官及包块显示清晰,而腹部超声探头频率低,探查深度增加,对远场区盆腔器官及包块探查敏感性增加,二者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部分疾病分别有一定的漏诊率。本文回顾性分析180例分别采用不同方法检查盆腔包块的准确率,旨在推广经腹部与经阴道超声联合检查,进一步提高盆腔包块的诊断准确率。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资料来源于2008年~2010年来我院门诊和住院患者180例,均为我院门诊经腹部或经阴道检查资料及住院术前常规经腹和经阴道联合检查资料,全部手术后病理组织学证实,患者年龄18~72岁,平均年龄42岁。

1.2方法:应用 PHILIPS HD11,PHILIPS IU22型超声诊断仪,经腹部探头频率3.5~5.0MHz,阴道探头频率5.0~7.5MHz。检查方法,100例病例首次门诊常规经阴道检查,病人经MRI进一步检查收入院,住院再行经腹部与经阴道超声联合检查,并手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80例病例首次门诊行常规经腹部超声检查,病人行经阴道超声或宫腔镜检查收入院,入院再行经腹与经阴道超声联合检查,并手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

2结果

100例病例首次门诊常规经阴道检查,6例漏诊,病人经MRI进一步检查收入院,住院再行经腹部与经阴道超声联合检查,均得以诊断盆腔包块并手术后病理组织学证实。见表1.80例病例首次门诊行常规经腹部超声检查,9例漏诊,病人行经阴道超声或宫腔镜检查收入院,入院再行经腹与经阴道超声联合检查,均诊断盆腔包块,并手术后病理组织学证实。见表2.

3讨论

3.1100例首次经阴道超声检查漏诊或误诊7例,它们是浆膜下、阔韧带肌瘤各1例,由于它们位置特殊,体积较大,往往不在近场范围内而导致漏诊。粘膜下子宫肌瘤1例,由于肌瘤脱出宫颈外口,操作时阴道探头紧贴穹隆部使宫口外是盲区而显示不到。卵巢畸胎瘤1例,由于带蒂体积较大,位置较远,边界不清,只能隐约见到类似肠管回声增区,而以为肠管而漏诊。肠道肿物1例,盆腔异位肾1例,由于经阴道探查盆腔低回声肿物,大多认为来源于子宫附件,但忽略了盆腔包快来源广泛,除子宫附件病变还有腹腔(肝、肾、脾、肠)病变,膀胱病变,腹膜后病变及腹壁病变,本例病例术后证明是来源于肠道肿物;单纯性囊肿1例,也因位置高,远离探头而未能显示漏诊。

3.280例首次经腹部超声检查而漏诊或误诊9例,它们是子宫小肌瘤2例,巧克力囊肿1例,子宫内膜息肉2例,异位妊娠2例,盆腔炎性包块1例,卵巢囊腺瘤1例。由于子宫肌间或粘膜下小肌瘤、内膜息肉、早期异位妊娠包块,均因为病灶小,腹部探头分辨率不高而漏诊,而巧克力囊肿、卵巢囊腺瘤,盆腔炎性包块,由于探头分辨率不高,有时不能清晰显示其内部特征性超声表现而漏诊。

3.3以上病例,经过入院后经腹部和经阴道联合检查,诊断准确率及与术后病理符合率达99.5%以上,经阴道超声由于探头频率高,分辨率高,对近场区的盆腔脏器及盆腔包块显示清晰,其显示小病灶及病灶内部特征性超声表现准确清晰,利于诊断,而腹部超声弥补了阴道超声视野缺陷,扫描范围大,对于位置特殊(位置高、位于远场)的盆腔包块及边界包膜不清的盆腔包块及来源除子宫附件以后的其它脏器的盆腔包块,必须经腹部探查才能完成,所以经腹部超声与经阴道超声二者联合诊断准确率更高[2,3,4]。

参考文献

[1]孔秋英,谢红宁.妇产科影像诊断与介入治疗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79-85

[2]常才.经阴道超声诊断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37

腹部超声诊断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 肠套叠;超声

肠套叠是指一部分肠管及其系膜套入临近的一段肠腔内,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发病年龄6个月至2岁,3岁以后发病者多存在原发病。目前多采用超声诊断,空气灌肠治疗。及时诊断治疗可避免肠管坏死,减轻患儿痛苦。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0年1月1日至2012年6月30日在本院超声科检查出129例肠套叠患儿,男性84例,女性45例,年龄2个月至6岁,其中2个月至12个月32例,13个月至2岁59例,2至6岁38例,所有病例经临床确诊为肠套叠。

1.2仪器和方法

采用美国GElogiq9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10MHZ,以高频探查为主,必要时低频探查相结合并加以彩色多普勒,检查过程中充分暴露患儿腹部,不能配合的应镇静。患儿取仰卧位,由上到下,由左到右,连续探查患儿全腹肠管,观察肠管蠕动情况,有无肠管扩张,腹部包块等肠套叠征象,重点观察回盲部,探及包块时行纵横断面探查,再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套叠肠管壁的血液供应情况。

1.3诊断标准

超声表现:①“同心圆”征:探头横切面由内到外可看到套入部肠管及外鞘部各层肠壁,明暗相间,纵切面呈“套鞘”征;②“炸面圈”征,外层肠壁水肿增厚,而呈低回声环,套内肠管系膜无明显增厚;③“炸面圈内新月”征,外层肠壁依然是低回声,而套入部肠管受挤压,肠系膜呈新月形高回声;④腹腔淋巴结增大,部分可见腹水。

临床症状:陈发性哭闹,呕吐,解果酱样大便,腹部腊肠样包块,间歇性腹痛。

2、结果

129例肠套叠患儿中,有126例具有典型超声征象,且经X线空气灌肠复位或手术证实而确诊,另有3例因大量肠气干扰超声探查未见明显包块而漏诊。

从发生的部位来看,以右上腹多见,126例超声所见提示肠套叠发生于右上腹的75例,占59%,左上腹的21例,占17%,左下腹的4例,占3%,右下腹的10例,占8%,脐周的16例,占13%。

126例肠套叠中,82例呈“同心圆”征,横切面可见明暗相间的各层肠壁,肠壁不水肿,纵切面呈“套鞘”征,外鞘为套入部的外层肠壁,内鞘为套入部被压迫的肠壁。26例呈“炸面圈征”,外层肠壁水肿增厚,呈环状低回声。16例呈“炸面圈内新月征“,外层肠壁依然是低回声环,与炸面圈相同,其内可见受套入部肠管挤压的管厚肠系膜,呈新月形高回声。2例因肠管套入时间过长,张力过大,部分肠管浆膜层撕裂,可见一大囊腔内套入部分充液肠管,肠系膜清晰显示。

“同心圆”征肠套叠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肠壁为半环状或条状血流信号;“炸面圈征”及“炸面圈内新月征”肠套叠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为肠壁呈点状血流信号或无血流信号;一大囊腔内套入部分肠管管壁未见明显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

以上病例中,部分合并腹腔淋巴结肿大及腹腔积液。

3、讨论

肠套叠是小儿常见的腹部急症之一,是指某段肠管凹陷人其远端的肠管,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95%患儿为原发性,套叠肠管及附近找不到器质性病变。5%患儿多为儿童,肠套叠是继发于肠管的器质性病变,包括梅克尔窒息,重复畸形,肠管息肉,腹腔紫癜。

以上讲述我院肠套叠病例中,几乎首诊都是以哭闹、呕吐、腹泻入院。最终经超声,X线空气灌肠及手术探查,确诊为肠套叠。而套叠肠管在超声图像上有其特征性的典型表现——“同心圆”征和“套管”征,容易诊断,且超声对患儿无损伤,无辐射,安全,便捷,能与急性肠炎、阑尾炎、腹内疝相鉴别,减小误诊几率,可及时确诊,避免有肠坏死和穿孔的危险。同时应该注意肠套叠是单发性还是多发性,虽以单发性多见,但也要了解多个部位同时发生套叠的可能性,所以要对其他部位进行全面检查。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小儿肠套叠时也起到相当大的作用,早期肠管血流信号增加,是因为局部肠管壁充血水肿,肠壁增厚,后期则肠管血流消失,是由于局部肠管缺血坏死,因此,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判断肠套叠发生时间长短和肠壁血供有很大的帮助,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措施的选择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贾立群,王晓曼.实用儿科腹部超声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0.

腹部超声诊断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 阴囊 急症 彩色多谱勒超声

本研究对56例小儿急症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超声表现,以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与鉴别诊断急性阴囊疾病中的价值。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6年5月~2009年6月收治超声检查患者56例,年龄5~8岁,平均6岁。其中10例外伤,下腹部绞痛,恶心、呕吐,腹股沟、阴囊肿痛46例。

方法:采用PHILIPS IU2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7.5~14MHz。受检者取平卧位,充分暴露下腹部及外阴,将轻拉贴近腹部,先观察阴囊的形态,阴囊壁是否有水肿,先以二维图像显示其、附睾等内部结构的大小、形态、内部回声及周边情况,精索有无扭曲,后应用彩色多普勒、检查及附睾的血供情况。

结 果

本组病例中,腹股沟斜疝嵌顿19例,附件扭转8例,扭转2例,急性附睾炎7例,急性炎6例,阴囊外伤10例,精索静脉曲张2例,肿瘤2例。

讨 论

小儿阴囊急症主要见于和附件扭转、急性附睾炎、嵌顿性腹股沟斜疝、急性鞘膜积液、过敏性紫癜、外伤等。彩色多普勒超声既能清晰显示阴囊内部结构,又可提供患者阴囊内血流改变信息,而且不需要特殊的检查前准备[1]。

腹股沟斜疝嵌顿、疝内容物为肠管者16例;疝内容物为大网膜组织者3例。疝内容物一直向上经腹股沟管延伸入腹腔,但不能回腹到腹腔。CDFI显示无血流信号。高频超声能根据疝囊内容物的血流信号,判断其生命力,评估预后,指导临床治疗[2]。

10例阴囊外伤患者均有明确的外伤史,阴囊壁增厚水肿,包膜完整。其中阴囊血肿6例,表现为阴囊壁增厚,周围可见不规则液性暗区。挫伤3例,表现为内部可见片状稍强回声,2例出现局灶性无回声;破裂1例,表现为小,形态不规则,被摸连续性中断,实质回声极不均匀,鞘膜腔内见稍强回声。CDFI显示内见点状血流,较健侧明显减少。

扭转诊断依据为患儿突发阴囊绞痛和肿胀,伴放射疼痛或有恶心呕吐等表现;患侧阴囊壁红肿,肿大,、附睾界限不清,略呈圆形,急起都呈横位,患侧提睾反射消失;阴囊CDFI检查患侧血供减少者,即可确诊,需要早期诊治,否则坏死失去复位机会。

急性附件扭转是儿童最常见阴囊急症[3],超声附件检出率为90.5%[4]。附件扭转,常见于上极或附睾头后方可探及大小不等,圆形、斑片状、结节样回声,一般呈高回声或混合性回声,无声影。上极与附睾头间稍强回声结节内和附睾的血流信号增多是附件扭转的特征性表现,常伴有炎、附睾炎,出现相应声像图表现。附件扭转均以阴囊部疼痛来诊,发病缓慢,好发于较大儿童,疼痛以隐痛为主,部分患者疼痛剧烈,或进行性加重。多数患者有阴囊壁增厚、触痛或伴鞘膜积液。阴囊肿大者触及结节也较困难,鉴别很困难。当难以诊断时应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患侧无血流或减弱可协助诊断。在临床扭转和附件扭转不易鉴别,但扭转附件切除后症状会即刻缓解,因此对附件扭转应提倡手术方式来治疗。

急性附睾炎是阴囊内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也是阴囊疼痛的主要原因(75%)[5],常继发于后尿道感染,也可通过血液循环和淋巴路径感染。急性附睾炎好发于附睾尾部,波及头部,回声增强不均匀,有结节感,周围及内部血运较丰富。急性附睾炎约有28%累及,称为附睾炎。急性炎少见,超声能根据其体积增大及丰富的血流信号做出相应的诊断,给临床提供有价值的指导。

阴囊急症的超声检点在于扭转和急性附睾炎症。扭转最易误诊为急性附睾炎,后者起病缓慢,常见为流行性腮腺炎的并发症,病因为败血症或下尿路逆行感染,血常规可见白细胞增高,查体时可触摸到肿大的附睾,CDFI显示血流增多有助于鉴别诊断,一般10天内都有好转或治愈。灰阶超声显示它们并无很大的特异性,有许多的共同声像图变化,如形态与体积的改变、实质回声变化、鞘膜腔积液、阴囊壁不同程度的增厚等。鉴别的诊断关键在于彩色血流现象能观察内部其血流的改变。有些扭转患者可在扭转后自行复位,组织因缺血后充血能引起血流信号增加,类似炎症。疼痛骤然缓解,有利于本病的鉴别,附件扭转时可致、附睾肿大,血流信号增加,但上极稍强结节内常无血流信号[6],据此可与炎、附睾炎相鉴别。

参考文献

1 曹海根,王金锐.实用腹部超声诊断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15-332.

2 吕小逢,徐小群.新生儿腹股沟及阴囊急症[J].临床小儿外科杂志,2008,7(4):42.

3 吴荣德,于启海,季海萍,等.儿童附件扭转的保守治疗指征[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01,41(1):98-100.

4 徐万华,夏焙,林洲,等.小儿附件扭转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意义[J].临床小儿外科杂志,2006,5:100-101.

腹部超声诊断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图像;分阶段方法;异位妊娠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72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459-01

异位妊娠是妇产科常见急腹症之一,图像变化多样,易造成误诊漏诊。笔者总结了2007年3月――2012年10月的101例经手术证实的异位妊娠病例,其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101例患者中年龄19-40岁;均年龄30.5岁;有停经史86例,停经天数33-74天(33-40天13例;41-50天45例;51-60天23例;61-74天5例),无明显停经史15例。痛经18例;带节育器异位妊娠10例;重复异位妊娠12例;首次妊娠即异位妊娠6例;盆腔积液83例。

1.2 方法 选用E8、IU22、x300超声诊断仪,按照盆腔分区法(两侧宫体输卵管连接部设为纵轴,宫底和宫颈内口设为两条横轴,将盆腔分为九个区域)连续进行重点扫查。先适度充盈膀胱后取平卧位先行腹部超声连续多切面扫查,之后排空膀胱,患者取平卧位后双手抱双腿阴道探头涂耦合剂套上后放入阴道内行阴道超声扫查,按照先子宫后左右附件区再子宫直肠陷凹其次双髂窝、肝肾隐窝、脾肾夹角的顺序结合盆腔九分法进行扫查。腹部超声探测过程中注意膀胱充盈可和欠充盈时对比扫查。阴超探测过程中遇显示欠清时,注意嘱患者双手抱双腿尽量向腹壁挤压,并注意探头施加压力,多切面进行扫查。每位患者检查时间应大于5分钟。

结果判定标准1.宫内外均未探及孕囊回声,宫外未探及团块回声,仅见单纯盆腔积液回声。需超声2-5天后随诊检查。2.宫旁及附件区探及孕囊样、孕囊回声,呈Donut征,表现为高回声厚壁环状结构,内可见卵黄囊及胎芽回声或未见卵黄囊回声及胎芽回声,如未见卵黄囊和胎芽,需2-5天随诊检查。3.宫旁及附件区探及团块回声,团块形态不规则,呈混合性偏低回声与偏高回声相间,一般急性期回声较松散,结合血HCG测值及临床症状诊断异位妊娠。

2 结 果

101例中手术证实异位妊娠96例占94.1%,误诊5例占5.9%。

2.1 二维超声特征 五个阶段特征如下:①单纯盆腔积液型5例:宫内宫外均未见孕囊回声,盆腔可见少量积液回声。②孕囊样型5例:附件区可见孕囊样结构,轮廓完整,呈周边回声均匀增强的环状回声。③孕囊型9例:附件区可见孕囊结构,呈周边回声增高的环状回声,内可见卵黄囊回声。④孕囊型15例:附件区可见孕囊结构,呈周边回声增高的环状回声,内可见胎芽回声。⑤团块型67例:团块形态不规则、边界清晰或欠清晰、内部回声强弱不均匀、杂乱、急性期混合性团块内部松散、有或无孕囊样结构)

2.2 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 ①血流分布特点及形态:孕囊的血流:星点条状,圆弧形、半环状血流信号;包块的血流:点状、圆弧形血流信号。②血流阻力指数:低阻血流。RI均值:0.48。③不显示血流情况,无彩色多普勒血流并不能排除异位妊娠,因为早期的以及死亡的异位妊娠是缺乏血供的。[1]

3 讨 论

孕卵在游走过程中,正常3-4天到达宫腔内种植。但可因种种因素,在孕卵游走过程中正常游走规律受到干扰,可在许多不正常部位着床种植,导致声像图上出现多种不同图像,为典型的一病多图。[2]将异位妊娠图像按照病理发展时间分为五个阶段,按照每个阶段的典型图像为线索结合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对图像进行分析,在具体实时操作过程中,分阶段分析更利于对异位妊娠图像的认知、诊断,更有条理,更系统,形成正确的思路、判断,提高诊断准确率,减少误诊率。

异位妊娠诊断的关键一是排除宫腔内早早孕,二是清晰显示出双侧卵巢的正常声像,在卵巢旁仔细寻找类妊娠囊结构,卵巢的显示对判断附件区病灶的来源起重要的作用[3]。刘乔建等报道超声检出未破裂异位妊娠包块位于卵巢与子宫侧壁间者占81.2%(186/229),位于卵巢内侧、子宫体下方者占17.90%(41、229)。因此符合按九分法对重点部位着重扫查非常重要的观点。

经阴道超声比经腹部超声能更早期地诊断宫内妊娠,所以阴道超声是评价异位妊娠风险的首选检查。但是,腹腔积血及超出经阴道探头探测范围时经腹超声也是很重要的[4]。两者联合应用,取长补短,最大限度的发挥超声的辅助诊断价值,更利于异位妊娠的准确诊断。

参考文献

[1] peter.Callen.妇产科超声学[M].常才,戴晴,谢晓燕译.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905.

[2] 吴钟瑜,主编.实用经阴道超声诊断学[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2008:26.

腹部超声诊断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 超声; 肝外阻塞性黄疸; 临床研究

本文对本院2010年1月-2012年3月期间运用B超诊断192例肝外阻塞性黄疸进行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现报告如下,旨在分析超声诊断的实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92例肝外阻塞性黄疸均系住院患者,其中男128例,女64例,年龄19~77岁,平均48.5岁,肝外胆管结石156例,胆管癌18例,胰头癌8例,壶腹癌6例,胰头假性囊肿4例。

1.2 方法 使用仪器为GE LOGIQ7型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3.5 MHz,患者检查前空腹12 h,采取仰卧位,左侧卧位、胸膝位于上腹部作纵、横、肋间斜切,仔细观察肝、胆、肝内外胆管、胰腺及其周围器官,必要时可饮水300~500 ml充盈胃作透声窗,尽可能显示胆系及胰腺全貌。

2 结果

本组192例肝外阻塞性黄疸,超声定位诊断符合率91.67%(16/192);定性诊断符合率为85.41%(28/192)。其中,肝外胆管结石156例,漏诊12例,误诊6例;胆管癌18例,漏诊4例,误诊2例;胰头癌8例;壶腹癌6例,漏诊2例;胰腺假性囊肿4例,误诊2例。

3 讨论

胆道系统显示扩张,是超声诊断肝外阻塞性黄疽的根据[1-3],也是鉴别内科性黄疽与外科阻塞性黄疽的首选方法。超声诊断引起肝外阻塞性黄疽病变主要依据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间接征象:肝内胆管不同程度扩张,重者呈“树枝状”或“丛状”改变;胆总管扩张呈“双筒猎枪”征;胆囊肿大;主胰管扩张。直接征象据不同梗阻原因而表现不同。

3.1 胆总管结石以中上段较易显示,表现为胆总管管壁平直完整,其内强回声团与胆管之间分界清楚,后体声影;但是下段结石较难显示,特别是过度肥胖,肝脏位置较高,肠腔胀气及部分胆道系统多次手术的患者[4-5],本组漏诊12例属于此情况。若用探头加压,改变,脂餐试验等仔细耐心地检查可以提高胆总管下段结石显示率,其次堆积的泥沙样结石、胆泥性炎胆汁团在胆总管内无声影而类似软组织肿块误诊6例为胆管癌。通过改变,胸膝位,脂餐等方法观察其有无多动,有助于鉴别[5-6]。

3.2 软组织肿瘤多为等回声或弱回声团,后方无声影,无移动性与胆管壁分界不清,无界限或胆管壁高回声线残缺、不平整,由于胆管癌组织机化,扩张的胆管内见到了强回声团块,后伴浅声影而误诊为胆结石2例。应注意排除钙化之肿瘤。胆总管癌还应据肿块发生部位不同而肿块回声和形态可有所不同,中上段胆管庙显示率高,以稍强回声为主;而下段肿物显示较低,以块型或管壁浸润型多见,且以低回声为主,本组漏诊4例为胆总管下段庙。对于肝内外胆管扩张明显,胆囊肿大而主腆管不扩张,腆腺正常,在除外胆管结石的情况下即使看不到肿块,也要警惕胆总管下段癌。

3.3 典型的胰头癌较易诊断,据胰头肿大其内显示低回声肿块、癌肿阻塞部位高,使扩张胆总管显示较短。胰头假性囊肿表现为胰头部显示囊性无回声区,胰腺回声欠均并有腆腺炎发作史,不典型者应与先天性胆总管中段囊肿鉴别。本组2例胆总管中段近胰头显示一囊性暗区,囊肿似乎不与胆总管相连而误诊,若行脂餐试验,脂餐后囊肿缩小即为胆总管囊肿,若不变则为胰头假性囊肿。典型的壶腹癌于胰头右后方壶腹部可见稍强回声肿块,癌肿阻塞部位低,扩张胆总管显示长,壶腹癌较小时,由于位置深在,受气体干扰等因素影响,超声不易显示肿块,本组漏2例,但若超声发现肝内外胆管及主胰管扩张,胰头上段胆管及管腔无病变,患者进行消瘦,应高度警惕壶腹癌。此外,胆管扩张的长度和形状对黄疽的病因诊断有帮助,从左右肝管汇合处测量,如扩张胆管超过3.5 cm,多为下端胆管梗阻,若超过9.0 cm。则提示壶腹部及部梗阻[7-9]。总之对肝外胆管结石、中上段胆管癌,胰头癌等超声诊断可获得满意效果,对胆总管下段的小结、小肿癌诊断较为困难,对此,建议进一步作CT或 ERCP、PlC等直接胆系造影明确诊断。

超声检查由于显像直观,无创、安全、可反复检查,已成为梗阻性黄疽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的首选方法,它灵活、简便,超声图像能清楚地显示扩张的肝内外胆管,胆囊和胰腺。了解梗阻的部位,判断梗阻的病因,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及判断预后提供可靠依据,因此,超声对肝外阻塞性黄疽的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 喻岚,荣阳,荣根满. 梗阻性黄疸的超声诊断与研究进展[J]. 中国医药导报, 2011,8(12):146-147.

[2] 贾译清. 临床超声鉴别诊断学[M].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525-529.

[3]王纯正,徐智章.超声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 268-269.

[4] 苗苗,荣阳,荣根满. 超声诊断海绵状血管瘤的价值与临床研究[J]. 中外医学研究, 2012,10(7):50-51.

[5] 钱蕴秋. 实用超声诊断手册[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3:321-327.

[6]周水昌,郭万学.超声医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2: 666-668.

[7] 王维奇,荣阳,荣根满. 肝血管瘤介入性栓塞术治疗与临床研究[J]. 中国实用医药, 2012,7(6):70-72.

[8] 尚克中. 中华影像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851-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