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科研发展规划

科研发展规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科研发展规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科研发展规划

科研发展规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土地整理开发规划可持续发展探讨

近年来,土地开发成为重要的工程之一,进行的如火如荼,如何提高土地利用价值,做好土地开发规划的统筹工作成为目前土地利用的关键工作之一,本文就对我国的土地开况进行分析并且寻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1、我国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现状

近年来,相关部门对土地开发整理赋予了高度的重视,很多政策做了调整,其中主要包括资金的重新分配与项目管理制度的变革,土地开发整理重点发生了重大的转变,面对市场发展的新形势,的新任务,必须编制新的土地整理规划,明确我国的方向,确定的重点,整理的方向与目标,推进我国的发展。

2、实施存在的问题

从实施的情况来看,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影响的推进,影响我国的发展,从发展的问题分析,我们发现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2.1 传统规划与改革形势不适应

随着经济改革的逐步深入,我国的土地形势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根据过去土地形势所做的规划显然无法满足现代市场的发展,过去的规划目标是为了补充耕地,实现占地与补地的平衡,将土地的数量作为重点开发,忽略生态保护,导致土地开发数量增加,土地污染严重,大量的土地后备资源被破坏。我国的大部分农民思想观念没有转变,对土地的使用认识不清,农村居民点具有很大的潜力,但是真正的规划实施范围却十分小。

2.2 过去的土地规划没有得到有效的实施

从目前我国土地规划现状来看,各省对土地的专项开发不够重视,部分提交的规划成果没有正式公布批准,导致其没有发挥应有的效益,土地整理工作没有按照既定的规划区实施,缺乏重点,综合治理的效果也没有预期的理想,没有体现规模效益,土地规划工作没有切实有效地得到开展。

3、如何实现土地开发的可持续发展

3.1 土地开发规划指导思想的转变

近年来,人口与土地的矛盾日益上升,如何实现土地高效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土地规划的关键,要贯彻执行珍惜土地,合理利用土地,保护耕地的基本理念,根据实际编制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在群众中树立生态环保的观点,一定要避免只顾利益忽略可持续性,威胁到土地后续开发,要在保护中开发;处理好土地数量与土地质量的关系;要将改善生态环境放在土地开发规划的重要位置。

3.2 我国土地整理的潜力

了解我国土地的利用现状,详细分析土地整理的各项影响因素,提高其生产耕地的潜力,降低其生产成本,改善生态环境,补充耕地潜力等几方面来对土地整理的潜力进行分析、评价。

3.2.1 提高耕地质量的潜力

通过实践发现,可以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来改善土地的生产能力;尽量减少耕作中的限制因素,提高其生产能力。

3.2.2 提高耕地质量的潜力

首先要完善耕地的基础生产设施,提高生产能力;改造消除在耕作中的限制因素,提高耕地的生产能力。

3.2.3 降低生产成本的潜力开发

要想节约生产成本,就要注意集中田地与土地的合理规整,机械化耕作以及完善耕地的灌溉设施,提高水渠的利用系数,减少输水损失,降低灌溉成本,从多个方向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3.2.4 改善生态环境的潜力提高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工艺的提高,可以采用科学的措施来加强农田建设,提高区域景观价值,改善农田与周围环境的适应能力,对中低产田的改造来实现水土保护,减少由于沙化、盐碱化造成的耕地破坏,改善生态环境。

3.2.5 补充耕地的潜力改善

要想实现补充耕地就是要通过对现有的田地中的可利用资源重新利用,利用零星的散地来提高可利用土地的可利用面积;加强农村城镇化建设,合理规划农村布局,加强对宅基地的利用,增加土地的耕作面积;对矿山废地的利用,恢复其植被,平整土地;仔细分析辩证,增加后备耕地资源,提高可利用面积。

3.3 确定土地整理的重点

从近年来我国的土地开发整理现状来看,要想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明确其开发的重点,根据各地的情况,结合实际开发土地,实现全国土地的可持续发展。

3.3.1 农田建设与保护

作为土地开发整理的重点工程,农田保护与开发是实现土地管理的重点,必须注重农田的整理,提高资金与资源的配置能力,尽量倾斜于粮食主区与重点工程区域。

3.3.2 治理荒漠化工程

我国的土地资源形势十分严峻,荒漠化形势十分严重,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加紧治理土地荒漠化,组织耕地荒漠化,保护现有的耕地不受荒漠化影响成为当前形势下迫在眉睫的问题。

3.3.3 治理水土流失工程

我国的丘陵占土地面积很大部分,受到气候的影响,其降水不均,水资源明显布局,导致土地贫瘠,肥力不足,地面植被差,无法发挥保护水土的功能,生态环境较为脆弱,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必须加紧治理水土流失工程,控制水土流失,减缓土壤侵蚀,保护生态环境。

3.3.4 复垦矿山工程

由于采矿破坏的土地成为土地资源破坏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复垦率却较低,破坏了大量的植被,很容易受到侵蚀,导致恶性灾害的出现,威胁当地的环境与农业生产,国家对此制定了一系列的对策,必须对矿业土地采取复垦,重新整理,恢复其生产能力,保护周边环境,促进土地整理的可持续性。

4、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认识到我国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工作仍有待完善,必须根据当地的情况,结合实践,不断地探索、创新来加强土地管理,实现土地开发的可持续性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需要多部门共同努力才能完成。

科研发展规划范文第2篇

*市城市规划局把握全市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这一契机,认真开展调查研究,找出破解规划发展的难题,促进规划工作上新台阶。

市规划局新一届领导班子充分意识到规划工作的紧迫感和任务的艰巨,近段时间从内到外,首先在局内部到各科室召开座谈会,个别谈话,其次是到其他城市参观学习,对整个规划工作的现状作了深入调研,借鉴其他城市的先进经验,掌握现状,找出差距,谋求发展新路子。

一、规划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

*建市以来,规划水平始终未能摆脱“领导规划”的禁锢,领导怎么指,规划怎么画,从而导致*市早期规划出现大卖地,私房建设成风,小区建设小打小闹,公共配套设施不存,城市建设象乡镇,许多城市土地资源落在了私人手中,政府进行经济、市政等建设无可用之地,这些,都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建市二十多年,作为旅游城市,未更多供人休闲娱乐的场所,对*的山、鸳鸯湖的水、漠*的河这些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规划的落实不够,“一河两岸”规划编制后尚未落实实施好,所有这些,都以一个中国旅游城市不相符。

二、规划工作的出路

在挑战与机遇面前,*市城市规划局新一届领导班子,以全新的理念、务实的工作态度出现在市民面前。局班子带领全局规划工作者敢于面对现实,深入调研,找准问题,借鉴别市的经验,找出差距,勇于进取,着手做好下面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大胆更新观念。关局长提出,规划工作做得好与环,关键是观念,技术是手段。要使*规划出现新面貌,作为规划工作者必须率先打破小城镇观念,要树立大局意识、都市的理念,将城市规划融入珠三角经济圈,要使我们的城市越来越宜居、宜业。为了更好地更新观念,市规划局不断开拓创新,请专家学者授课传经验,特别是组织全局业务骨干到清华大学进行全日制培训,使每一个规划工作者都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不断吸收新观念新知识,为更好地做好*的城市规划打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建立健全制度。人管人管“死”人,只有制度管人才能管“活”人。这是西方许多知名企业成功的管理经验。市规划局班子对这一问题有充分的认识,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规划局致力规划工作的制度建设,首先组织人力物力对总体规划进行修编,使整个城市规划在总体规划的框架内进行,杜绝规划的随意性。其次是出台了规划技术管理等一系列规定,将整个城市规划引向正规化。

三、规划工作初显成效

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局班子的带领下,经过全体规划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市城市规划工作呈现了一派新景象。

一是将*城市规划努力融入珠三角,努力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现在整个城市的道路骨架已基本构建,如阳茂高速市区出入口的建设、云阳高速联络线的规划建设、沿海高速联络线的建设,打造了市区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东风一、二路的改造建设、市区市容市貌整治行动,使市容市貌焕然一新,承接广州产业转移园区规划建设日臻完善,规划为经济建设服务作用更加突出。

二是新编制一批详细规划,城南新区规划、石觉寺规划、一河两岸规划、北湖公园规划等规划建设项目提上重要议事日程,促进了*滨海城市的建设。

三是住房商品化向前迈进。取消私房建设后,规划局着手对上东新城等一批大型商品住宅小区的规划认真审评,这些新规划建设的住宅小区环境优美,配套设施较齐全,为市民营造了一个宜居环境,大大推进了*住宅商品化进程,提高了城市品位。

科研发展规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低碳生态社区、可持续发展、实现路径

中图分类号: F 文献标识码: A

社区是人们生活居住的主要场所,也是城市的重要组成细胞。在加剧的城市化进程中,随着地球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劣,如何创造更好的人居环境与家园,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同时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其主要的生活场所社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前提下,一种可持续的人类聚集模式---生态社区的概念应运而生。

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低碳理念已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坐标。如何致力于构造一种和谐的低碳生态社区也成为各国学者纷纷探讨的重要课题。城市低碳生态社区旨在将低碳的理念融入生态社区的规划,从而构建体系上低碳,功能上生态的和谐新社区。低碳生态社区不仅仅是缓解环境危机的重要途径,也是构建和谐人居环境的重要举措。

1.低碳生态社区的内涵与特征

1.1低碳生态社区的内涵

在低碳城市规划的研究进展中,低碳城市的内涵最初的以减少碳排放为主的狭义观点发展为现在包含社会、 文化、 经济、 环境的综合课题。低碳城市规划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通过经济发展模式、消费理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在保证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前提下,实现有助于减少碳排放的城市建设模式和社会发展方式[1]。

低碳生态社区作为低碳城市的重要组成单元之一,是指在社区规划的基础上,以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生态学理论为基础,以人与自然的和谐为核心,以现代生态技术为手段,设计、组织城市社区内外的空间环境,最高效最少量地利用能源与资源,营造一种自然和谐,低碳生态化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居住环境。低碳生态社区的内涵不仅仅局限于生态学的范畴,而应是一个环境、社会、经济三方面可持续发展的综合体,外部因素于内部环境、社会、经济要素相互作用,共同组成人类和谐的居住环境。

1.2低碳生态社区的特征

1)生态和谐性

低碳生态社区的低碳生态性主要体现在自然、社会和经济三者的生态性,主要指高质量的环境指标,以绿地为主的住区结构模式,充裕的自然空间,较好的自然亲和性(2)。社区个人、团体和组织都将生态观融入自己的思想意识和价值取向,可以拥有更为和谐的邻里关系。同时,社区必须走生态经济发展的道路,使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生态和谐性还体现在人与自然的和谐。低碳生态社区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所以低碳生态社区应是一种多功能的社区,体现人、建筑、环境的和谐统一,将人车分流,绿色建筑、生态步道等思想融入建设中。

2)低碳循环性

低碳循环性主要体现在社区规划、能源结构与生活消费等诸多方面。低碳生态社区运营所采用的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能源的清洁、安全、高效利用。建设低碳建筑,倡导居民对于日常生活用品,也尽可能选用低碳产品。同时,低碳生态社区应该在满足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协调区域化发展,提升整个所生态化循环。

3)系统高效性

低碳生态社区是一个由自然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等若干个子系统构成的动态平衡的生态系统,在这个生态系统中,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人口流必须是高效益的流通转换。低碳社区的规划和建设应以“低碳化”为指导原则,追求城市的紧凑、舒适和宜居;从本质上改变能源的利用方式,提高能源的转化率,倡导使用公共交通,实现经济、生活的高效化和集约化。

2.低碳生态社区的规划实践

2.1国外低碳生态社区实践基本概况

低碳生态社区的实践主要集中在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图1),社区的人口规模都相对较小,300人以下居多,外国相关学者曾根据生态社区所处的位置、规模大小等特征将其分为乡村生态社区、城市绿化带地区项目、城市更新项目和生态城镇等四种类型(3)。

图1.全球生态社区分布情况(来源:/4)

而国外外生态社区的建设策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合理开发棕地,减少城市的扩张,保护生态环境。(2)提倡绿色出行,通过采取限制停车位设置、进行道路路面特殊铺装等措施,积极倡导非机动车的应用。(3)有效利用能源,实现能源的可循环利用与建筑的节能设计。(4)强调社区的公共参与性。

2.2国外生态社区实践分析

国家 社区名称 低碳理念 实现低碳生态社区的规划途径

英国 BedZed生态村 零耗能

产居综合型

(世界上第一个生态社区) (1)再生能源:采用生物质能、太阳能及风力发电。

(2)环境绿化:设置屋顶花园。

(3)低碳建筑:建筑材质与功能设计采用可循环材料

(4)资源循环:采用可回收再生及低耗能绿建材。

(6)绿色交通:外出更有全社区的绿色共乘俱乐部和公共交通系统。

阿联酋 Masdar零碳城 “零废弃物”

“零车辆 (1根据以产带居的开发思路。

(2以绿色低碳为核心,以绿色环保等相关产业的研发为主导,将知识密集型与人力密集型产业相结合。

(3:政府强力支持,在用地、招商等方面的鼓励政策。

(4)技术创新:新能源、环保材料利用,实现社区真正的绿色低碳。

德国 弗莱堡Vauban社区 光能发电自行车管制系统 1.vauban社区发展出“学习型规划(planningthatlearns)”的模式。结合民众参与和共同治理。

2.无车社区和“零容忍停车政策

3. 建立低碳生活观念:透过Vauban论坛负责的社会工作,居民进行更多的社区活动。

4.建立光能发电系统于能源循环系统

2.3国内低碳生态社区实践概况

我国低碳社区建设刚刚起步,对低碳社区的研究处于摸索阶段。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更是以低碳为口号,同时万科、万通、郎诗、当代等企业为代表的中国城市房地产开发策略联盟也发起了低碳绿色运动。

固然我国的生态社区建设有很多成功的案例,但由于我国实际的国情与现状,低碳生态社区的建设和发达国家仍存在很大差距。从社区规模而言,我国的社区人口在5000-10000人,这无疑从技术层面上增加了建设低碳生态社区的难度。从组织管理而言,我国居民的公众参与意识薄弱,生态保护重视度不够。从评价指标体系而言,未建立合理的低碳生态社区的评价指标体系,无法进行界定,这些都是我国低碳生态社区建设落后于发达国家的原因。

4、低碳社区规划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在低碳生态社区的建设与运营体系中,规划设计、建设、验收与使用管理应该是一个完整的生命周期,因此实现它们的分步发展与整体协调是实现低碳生态社区的重要途径。

4.1 规划设计的可持续性

1)土地布局规划:功能混合的土地利用模式与紧凑的空间布局形态。城市的活力在于不同城市功能的混合和人类活动的流动,土地使用兼容性制度为土地使用的混合和多元化提供可能(5)。现代主义过分强调城市的功能分区,使居住区与商业区彼此分离,从而造成多样性城市生活的消失,人文气息逐渐散去,取而代之的是千城一面的城市景观。因此,在低碳生态社区规划中,应首先抛弃功能主义的束缚,强调多种功能的混合,在社区中合理布置商店、医院、学校等公共设施和户外活动场所,增强社区各功能空间的有机联系,不仅可以创造更好的邻里关系,也可以达到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2)交通系统规划:步行交通系统与绿色出行方式。社区对内交通应建立完善的步行交通系统,保障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都在步行可达的范围之内,以减少居民的出行需求,已达到减少机动车交通为目标。同时在社区对外交通规划中,为营造低碳生态社区,社区内应提供良好的交通联系,包括公交车线路和轨道交通线路,倡导以清洁能源为主体的公共交通体系,提倡人们采用更为绿色的出行方式。

3)社区生态环境系统规划:低碳生态社区的规划应注重内在各系统的协调发展和各种生态流的畅通(6),使社区生态系统向有序理智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变。利用绿地生态系统中的“碳中和”功能,以尊重自然为前提,建立完整的生态系统网络,采用斑块廊道基质等景观生态学的理论方法,增加社区内部物质流和能量流的交换,保持社区内生态系统的平衡。

4.2 建筑设计与建设的可持续性

1)建筑的高效节能设计:绿色建筑应注重使用保温材料和构造,提高建筑热环境性能,同时高效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使建筑自身达到自给自足的可持续状态。具体做法如可在建筑的内外表面采用高性能的保温材料,高效节能玻璃等,从而对建筑物起保温隔热的作用;采用外墙隔阴和屋顶隔热的措施,控制建筑物对热量的吸收,与自然通风降温手段减少耗能与空调费用。

2)健康环保建筑材料:在城市低碳生态社区的建设中,采用的健康建筑材料不仅仅是人们对安全居住环境的需求,同时可以减低这类材料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同时可以延长住宅的寿命,有利于减少对资源和能源的消耗,以达到城市低碳生态社区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4.3 使用管理与运营体系的可持续性

中国的生态社区建设落后于发达国家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缺少社区居民的公共参与。只有通过提高社区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改变居民的生活习惯,养成节俭的消费观念,低碳生态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才不会断在最后一个环节。构建低碳生态社区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从其规划设计到后期管理都应注入低碳生态的理念与意识,这不仅仅是针对于居民,也要针对于规划者与管理者。居民在低碳生态社区构建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应自觉参与,积极献策,社区的主体是人,因此,让人们拥有更好的居住空间与居住环境才是建立低碳生态社区的最终目标。

5 低碳生态社区的未来发展趋势

1)生态化 研究居住区可持续发展中强调生态极限问题,在充分考虑社区承载力,环境容量负荷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供应极限高度来规划建设低碳生态社区(8)。低碳生态社区会尽量维持原有生态系统的平衡,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充分考虑自然通风、日照等自然条件。可应用深层生态学与城市生态安全等理论指导低碳生态社区的规划,同时将健康住宅理念融入规划理念。

2)人文化 低碳生态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更多地体现人本主义与人文主义的关怀。低碳生态社区的建设需要各方面的、各阶层的广泛参与,充分发挥政府及NGO的各方面协调组织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完整的机制体系,并着手于社区实际,采取长期而整体的建设策略(7)。国外一些新的理念如“开发权转换”(TDR)和灵活分区(FZ)都可以为低碳生态社区的规划提供新的规划思路。

[1] 刘志林,戴亦欣,董长贵,等.低碳城市理念与国际经验[J].城市发展研究,

[2]沈清基 关于生态社区的思考[J] 华中建筑,2000,18 99-103

[3]Hugh Barton.Sustainable Communities[M].London:Earthscan Publications Ltd,2000. 68.

[5] 王潇文“. 白地”、“棕地”及其它:土地使用兼容性制度研究[C].2009 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2009.

[6] 谢更放 城市低碳社区规划的理论构架与实施策略研究[D] 长安大学

科研发展规划范文第4篇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内蒙古总队总队长李金锋说,非金属矿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尤其在环境保护、节能降耗等方面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比如利用膨润土、沸石、硅藻土、膨胀珍珠岩、蛭石的强吸附能力和离子交换能力,可处理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石灰石用于火电厂除硫;用滑石、石灰石、高岭土、方解石、石膏和膨润土为造纸填料,可减少或完全替代植物纤维,既保护了我国有限的森林资源又减少造纸企业的污水排放;利用一些非金属矿保温、隔热、体重小的特点,直接或间接用于建筑材料工业中,可起到保温、隔热、隔音作用,从而达到有效节约土地、能源、电力的效果。

目前我国已经开发利用的非金属矿种有130多种,内蒙古是我国少数几个非金属矿种较全的地区之一,至2005年已探明储量的非金属矿产有58种,其中石膏、膨润土等 20种非金属矿保有储量居全国前三位。其他矿种的保有储量也均在全国前十位。李金锋总队长不无担忧地说,尽管内蒙古非金属矿藏富集,对其产品的开发应用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整个行业依然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首先,资源消耗速度过快,资源保障程度降低。现在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发展的初级阶段,对矿产资源的消耗需求增长远高于国民经济的增长率。近年来,国家对非金属矿产资源的勘查投入又相对减少,使我国非金属矿产资源储量总量增长缓慢,同时,非金属矿山开采回收率低,资源浪费严重。

其次,产品结构不合理,深加工研发投入不够,目前我国非金属矿产品以原矿和初加工产品为主,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不高。部分产品形成“两头在内,中间在外”,即出口原矿,进口精矿,产值在国内而利润在国外的局面。

再次,就内蒙古地区来论,矿山企业规模小而散,资源浪费和生态环境破坏问题突出。近年来通过整顿治理、矿山生产秩序虽有所改善,但是无开采设计方案、采富弃贫、开易弃难、大矿小开、小矿乱开等现象仍然较普遍存在,造成资源严重的浪费和破坏。同时,由于利益驱使,许多企业重生产、轻环保,大量废石、尾矿随意堆放,占用了大量耕地,一些选矿厂尾矿水未经处理随意排放,对河道和土壤造成了污染。

第四,行业总体技术水平较低,资源利用率低。不少小矿山生产过程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不高,过程调控和产品质量控制还是以人工为主。资源回收率和综合利用率低、产品品种少、质量波动大、能源消耗量大。

毋庸置疑,非金属矿资源在当前社会经济建设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是其他资源无法替代的,因此,如何利用好非金属矿资源,既做到科学开发利用,不污染环境,又能实现利润的最大化,李金锋总队长认为应该采取五项措施。

一是加强地质勘查人才培养,把非金属矿特别是环保型矿种的地质勘查纳入国家统一规划,增加其地质勘查投入,提高节能环保型非金属矿的资源保障能力。

二是加强非金属矿床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的研究,加大非金属矿分析、测试和物理化学性能及开发应用研究投入。不断拓宽非金属矿的应用领域,充分发挥非金属矿一矿多用的特点,矿尽其用,节约资源。

三是加强管理,保护资源。鼓励大、中型企业开采加工非金属矿,统一规划,合理开发,提高资源利用率。

四是以科技进步促进矿业开发。对非金属矿产来讲,解决深加工技术是当务之急。非金属矿产的探加工对促进矿业发展,提高产品附加值,延长产业链,提高矿产资源利用率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

五是鼓励社会资本,投入节能环保型非金属矿的勘查、开发及应用研究,充分发挥非金属矿在节能环保万面的优势和作用,扩大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内蒙古总队简介

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内蒙古总队(以下简称内蒙古总队),成立于1973年,原名内蒙古非金属矿地质队,1991年改为现用名。内蒙古总队位于呼和浩特市,占地面积83亩,资产1679万元。 现在,内蒙古总队为中国中材集团所属事业法人单位,下设地质勘查一、二院;测绘一、二院;矿勘院;中心实验室等生产机构,是内蒙古地区唯一从事建材非金属矿产资源勘查工作的专业队伍。单位设施先进、技术过硬,通过了职业健康体系、安全体系及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的“三体系”认证,获得了《安全生产许可证》。

目前,内蒙古总队有在职职工216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65人,其中中、高级职称83人;资质有固体矿产勘查(甲级);测绘(乙级)、地质实验测试(乙级)、地质钻探(乙级)、液体矿产勘查(丙级)、水工环地质(丙级)、灾害治理工程勘查(丙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丙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丙级)、钻井技术资质(贰级)。测绘设备25台(套),包括GPS卫星定位仪、全站仪、光电测距仪、HPDJ―800绘图仪等;拥有各种类型的电脑近百台,并已建立内部局域网,实现了无纸化办公。

科研发展规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城市规划;现状;可持续发展;策略

Abstract: City is the carrier of human settlements, and interaction between man and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of the most concentrated areas. This article from the design situation, standing on the point of view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ut forward some city plann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itiatives.

Key words: city planning; current situati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1994年我国政府率先制定了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21世纪议程 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强调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中国未来发展的自身需要和必然选择。其中,人类居住区的可持续发展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一、城市规划设计现状1、部分地区城市规划相对起步较晚

2、规划人才匮乏,管理人才的数量、质量和知识结构不合理,素质偏低的现象长期存在,在中小城市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城市规划及其管理整体水平的提高。 3、地方特色不鲜明,综合功能不配套

部分中小城市不是结合本地区的人文、历史、地理、景物等实际来搞规划,而是贪大求洋、舍近求远,搞大而全、高而空的规划;不是结合自己经济能力、社会发展、生态环境等实力和功能来搞规划,而是在出政绩、顾眼前、想局部等心态和目的下定规划,因而出现一个模式、一张脸或者功能不齐、配套不全的城市设施现象。二、城市规划设计要点研究 1、“田”字城规划设计

这种新建城市规划模式的初衷是解决城市中心绿地不足、大气污染严重而限制城市发展的问题。其基本思路是:

1.1市中心为“十”字大街,便于建设为商业街区;沿“十字”大街建设商业服务设施以及行政事业单位、居民住宅、极少量花园式无污染轻工业企业,建成繁华街道;街道两侧的建筑物背后为大面积公园、绿地,给处于城市中心地位的“第一张大饼”留下一个较大的发展空间。

1.2主城区可建设四座大型公园或绿地,便于建成花园式城市。大型公园(绿地)包括植物园、水上公园、花卉园、文化公园、普通公园、森林公园、烈士陵园等,均可作为整个城市绿化、美化的基础。

1.3“十字”大街的四周可建设若干条环城街道,与市中心的“十”字大街联结起来,构成一个“田”字城。

2、构建亲密的邻里关系模式

住宅产品有其特殊性,它既有私密性要求(如一梯一户、一梯多户等),住户以两户或多户为基本社交单元。又有一定的开放性要求,以满足人们相互交流的社交需求。单元式住宅居住模式是工业发展的产物,和我国传统的胡同--弄堂--四合院居住模式有很大区别,客观上已经从空间上对人们的交往增加了阻隔,使人们的交流受到相对更大地约束,这与我国传统的居住文化产生极大地冲突,也不利于我国文化地延续与发展。住宅小区规划工作应以减弱或消除这种客观地分隔进行更加主观地努力,在平面布置阶段,充分考虑人们地社交需求,构建有序的交通流向,创造良好的外部交往环境。采用丰富多样地规划手法,结合各地气候、地理、文化特点设立相对丰富地休息、活动空间,做到夏天有夏天的去处,冬天有冬天的空间,合理引导人们的交往意向。以住宅组团为基本单位,建设良好的邻里模式。在建设好住宅组团的邻里模式的基础上,再以住宅组团--住宅小区--居住区为顺序,构建小型社会的邻里关系。尽最大可能创造使人们虽然居住在单元式住宅中,却有享受传统邻里关系的可能性,在新的居住模式下,延续和发展我国传统的居住文化。

3、城市规划绿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