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财务风险研究意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风险是由事件的不确定所引起的,由于对未来结果予以期望所带来的无法实现期望结果的可能性。财务的本质是本金的投入收益活动及其所形成的经济关系,财务活动是本金筹集、投资、耗费、收益、分配等活动环节的有机统一,由于各活动环节中都有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可能发生风险,因而,我们对财务风险的认识,就不能仅仅停留在本金的筹集阶段,而必须从财务活动的全过程和其总体观念出发,并联系到财务收益上来。具体而言,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本金的投入收益活动中,由于内部、外部环境因素的作用,使财务系统运行偏离预期目标而带来损失的可能性,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收益是一个看似明确实则含糊不清的概念,对于收益的内涵,经济学和财务学存在严重的分歧。经济学对收益内涵的论述,均力图计量企业的实际收益,为财富分配提供依据,经济学收益又称为“真实收益”。笔者认为,财务学收益是为实现实物资本保全的期末净资产大于期初净资产的本金增量,从量上它包括基准收益、平均收益和超额收益三种类型的收益,其中超额收益是人们甘于冒风险进行投资而期望获得的超过平均收益的额外收益。因而,我们研究的与财务风险相对应的财务收益,主要指超额收益。
一、财务风险与收益的一般关系分析“风险与收益相对应”,财务风险与收益的关系,一般认为是成正相关的,即风险越大,收益越高,这表明风险时刻伴随着收益的获取,行为主体欲想获取收益,必须承担风险,承担风险的目的在于获取收益,风险越大,则收益越大。风险越小,则收益越小,这是基于风险与收益之间存在着诱惑效应和平衡效应。
(一)诱惑效应风险的诱惑效应,是指由于风险利益的刺激,所引起的选择风险事项的财务行为及其连带效果。风险的诱惑效应,来自于风险结果多样性和结果潜在性的财务特性,来自于谋取资本增值利益的管理动机。风险的后果是多样的,存在着人们所希望的结果;风险的后果又是潜在的,通过管理的努力也有可能取得那些有利结果。风险报酬的诱惑与利益动机的趋使,引发人们迎接和承担风险的财务行为。风险报酬是一种超额报酬,是产生风险诱惑效应的直接动因,没有超过一般平均报酬水平的超额报酬的刺激,就没有追逐风险的动机。风险报酬越大,风险诱惑效应的程度也越高。风险诱惑效应的连带效果是社会平均报酬率的抬高,有风险与无风险是相对的,一个原本有风险的项目,如果所有的资本投资者都由于风险诱惑效应而去追逐它,那么这个风险项目在所有投资者眼里就是低风险甚至无风险的了,平均报酬率随之提高。如果所有资本投资者都追逐风险项目,也会引起资本需求量上升,进一步推动社会平均报酬率的提高。超额报酬,是风险诱惑效应下的行为目标,如果只能取得社会平均水平的报酬,追逐风险的行为就会被视为是失败的财务行为。风险诱惑效应下的财务行为后果是极易遭受风险损失,风险损失一方面起因于社会平均报酬率水平的抬高,使投资者极不容易获得超额报酬而相对遭受风险损失;另一方面起因于风险诱惑效应的强烈刺激而导致行为的激进性,当引发风险的因素和条件已经改变时,风险投资者可能会抱以侥幸心理而继续按原有的风险规划行动,进而导致直接遭受风险损失。
(二)平衡效应风险的平衡效应,是指由于风险利益和风险损失的双重刺激,所引起的控制风险的财务行为及其连带效果。风险的平衡效应,来自于风险结果潜在性和可转移性的财务特征。既然风险结果是潜在的而不是现实的,在财务规划之时完全可以选择和接受风险项目;既然风险形态、性质和结果是可以转移的,在实际将面临风险损失时,可以通过一定的财务风险控制手段分散或转化甚至消除风险损失,或延缓风险损失的发生,或用另一种风险代价来换取目前的风险利益。风险平衡效应是资本保值动机和资本增值动机均衡的结果,起因于对资本保值与资本增值关系在认识观念上矛盾的冲突:资本保值理财观念认为,资本保值是资本增值的基础,资本保值是理财的基本目标,资本增值是理财的扩展目标,只能在资本保值的前提下进一步谋取资本增值;资本增值理财观念认为,资本增值才是理财的基本目标,如果仅把资本保值视为理财的基本目标,资本也就失去了管理的意义了,只要取得了资本增值,资本保值的目的也就自然地达到了。两种观念冲突的结果是相互吸纳和相互包容,在财务规划时选择有风险甚至高风险项目,在财务运行时又力图通过财务控制规避风险不利结果的发生。财务风险所具有的结果潜在性和可转移性也为财务控制提供了可能。风险平衡效应的连带效果是要求风险与报酬的均衡,一定程度的风险项目要求有相应程度的报酬水平相匹配。因此,当社会公认某项目有风险时,大家都愿意为此项目付出更高的报酬水平。也正因为如此,如果某个风险项目没有能够取得相匹配的本论文由整理提供报酬水平,不论在风险诱惑效应还是风险约束效应下,都会被认为遭受了相对风险损失。
二、财务风险与收益不匹配的理论分析诚然,我们一般认为,财务收益与风险的基本关系是:高收益,高风险;低收益,低风险(如图L1)。但是,在实践中我们已经注意到,高风险并不必然带来高收益,有时甚至是高损失。例如,在资本市场这个风险极高的理财环境下,财务风险与收益的关系更多的体现了一种背离,尤其是在熊市时,这种情况更为明显。那么,是什么力量(原因)造成这种现象的频繁发生呢?笔者认为,财务风险与收益之间的关系除了具有诱惑效应和平衡效应外,还具有约束效应,这往往被人们所忽略。风险的约束效应,是指由于风险损失的刺激所引起的回避风险事项的财务行为及其连带效果。风险结果的多样性,使人们有可能遭受风险损失;风险约束效应会对资本投资产生抑制和阻碍作用,进而引起社会投资的萎缩。
因此,风险约束效应的连带效果与风险诱惑效应刚好相反,会引起资本供给量的减少,带来社会平均报酬率的压低。即在风险约束效应的影响下,投资者极易遭受风险损失:一旦风险约束效应对个人的影响力大于对社会的影响力时,由于行为的保守性而降低个人对报酬水平的要求,导致丧失投资机会,遭受相对风险损失。这时,财务风险与收益就不相匹配了,甚至是产生向三、财务风险与收益不匹配的模型分析承上,基于约束效应,财务风险与收益不匹配,那么,我们有无可能找出这些约束因素呢?基于此,笔者试图对西方金融学和财务管理学中衡量风险与收益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进行局部修正来分析约束因素。E(Ri)=Rf+βi[E(Rm)-Rf](1)其中:E(Ri):第i种资产的必要收益率;Rf:无风险收益率;βi:第i种资产的β系数;E(Rm):所有资产的平均报酬率。笔者认为,CAPM只解释了收益与风险成正相关的一般情况(因为人们进行收益预期时,如果预期收益为负值,就不会进行投资,即0<βi<1,E(Ri)>0),而无力阐释二者相背离的情况,因而笔者引入了随机扰动项ei这个指标来修正模型:E(Ri)=Rf+βi[E(Rm)-Rf]+ei(2)其中:E(Ri)、Rf、βi、E(Rm)代表的含义同上,ei表示排除在CAPM模型之外的影响财务风险与收益正相关关系的偏差。之所以引入ei这个变量,是基于以下原因:(1)作为未知影响因素的代表。由于对我们所研究的经济现象的认识可能还不完备,除了一些已知的主要因素以外,还有一些我们尚未认识,或者尚不能肯定的因素影响着应变量E(Ri),我们只得用随机扰动项ei作为所有从模型中省略的变量的代表。(2)作为无法取得数据的已知因素的代表。有一些因素我们已经知道对应变量有相当影响,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可能无法获得这些变量的定量信息,因而在计量经济模型中不得不省略掉这一变量,而归入随机扰动项。(3)作为众多细小影响因素的综合代表。有一些因素已经被我们认识,数据也可能取得,但是,这些因素或许对应变量E(Ri)的影响较小,或许其影响不规则,有的还可能难以数量化,从经济计量的成本考虑,我们通常不把它们列入模型,而把它们的联合影响处理为随机扰动。(4)模型的设定误差。在设定计量经济模型时,我们总是力图使模型更为简单明了,当用较少的解释变量就能说明应变量的实质变化时,就不应把更多的变量列入模型;当用简洁的函数形式就能基本说明变量间的本质联系时,就尽量不采用更为复杂的函数形式。这样,应变量和函数形式设定引起的设定误差,也要由随机扰动项ei来表示。(5)变量的观测误差。对社会经济现象观测所得的统计数据,由于主客观原因,不可避免地会有一定的观测误差,这种观测误差只有归入随机扰动项ei。(6)变量的内在随机性。即使我们把所有相关的解释变量全部引入模型,即使不存在观测误差,一些客观现象还是具有不可重复性或随机性。例如一些涉及人们思想行为的变量,很难加以控制,而具有内在的随机性,这类变量也可能影响E(Ri)。对这种变量内在的随机性,只能归于随机扰动项ei。由此可见,随机扰动项具有非常丰富的内容,在计量经济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性质决定着计量经济方法的选择和使用。
在已经修正后的CAPM模型中,从财务的角度来分析,ei就蕴涵着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约束因素,具体分析如下:
(一)主观原因:风险主体的理性程度11风险主体的态度风险是投资者的一种主观感受,其大小的度量经历了从Markowitz的方差(标准差)度量法到哈洛的DownsideRisk到VAR。著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Arrow把人们对风险的态度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好冒风险的,简称冒险型;第二种是回避风险的,简称避险型;第三种是漠视风险的,简称为中性型。这三种对风险的不同态度,都直接影响着财务收益与风险的一般认定。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人们对风险本论文由整理提供的不同态度取决于每个人的人格心理结构。它包括投资者的个性,拥有的财富水平,投资主体的风险大小等诸多因素。而且在不同时间、不同的地点,投资者的风险态度表现出不同的类型,这些行为特征实际上就是个人的风险决策。行为财务对违反基本财务假设的异常现象进行反思,并试图通过研究市场中的基本组成单位———“风险主体”的理性程度、决策心理特征对经济决策的影响来解释异常现象。人的决策心理特征(如信心、期望、风险态度等)十分复杂,是市场的复杂性产生的重要原因,行为财务是从认识人的角度来解释资本市场的复杂性。行为财务从投资者的有限理性(BoundedRationality)特征着手,着重考虑市场参与者的各种有限理性特征对市场可能造成的影响。大量研究表明,市场参与者的有限理性是导致许多财务假设背离现象的原因。有限理性表现在各个方面(见下表)。
风险主体的素质素质是指人或事物在某些方面的本来特点和原有基础,就人的素质而言,是指人在质的方面的物质要素和精神要素的总和,即人的体质、性格、气质、能力、知识和品质等要素的综合。笔者认为,风险主体的素质除了平常我们经常提及的投资者的知识结构外,更为重要的是风险主体的风险认知程度。许多研究表明,决策时的风险态度与风险认知有关。冒险行为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由于对风险大小的知觉低于实际风险水平,或者说对风险不敏感而引起的无意识冒险,这种人的可接受风险水平(acceptablelevelofrisk)也比较高;另一种情况是风险主体对实际风险有较客观的评价,但由于其偏好风险水平(preferredlevelofrisk)高而有意冒险。因而,投资者在面对风险时,由于其对风险的认知程度不同,避险行为则分为有意和无意两种。
(二)客观原因:理财环境的完善程度11市场(资本市场)信息是否对称信息公开制度源于1884年的英国《公司法》,为美国1933年《证券法》和1934年的《证券交易法》所确立并日臻完善,现已成为世界各国证券法的核心。新古典经济学完全竞争模型假定市场参与者具有关于所交易商品和价格的完全的信息,缺乏完全信息的情况称为不完全信息。信息不对称是信息不完全的一种情况,即一些人比另一些人具有更多、更及时的有关信息。信息不对称不仅是由于人们常常限于认识能力不足,不可能知道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发生或将要发生的任何情况。更重要的是,由于行为主体为充分了解信息所花费的成本太大,不允许其掌握完全的信息。因此,在风险主体理性程度相同的情况下,所掌握信息是否对称就成为风险收益差异的主要原因,具体表现在:(1)信息源不对称市场上商品或证券交易者中,既有买方,又有卖方,其中买方或卖方又可能同是该商品或证券的卖方或买方。即在交易活动中,买方或卖方既对立又统一,某些交易者既是出售该商品或证券的信息持有者和制造者,同时又是该商品或证券的交易者,进而形成信息源在公开信息时就存在着某种不完全性。
具体而言,在证券市场上,信息源的不对称存在两种情形。一种情形是证券市场的筹资者即上市公司总是比投资者更了解本公司的经营情况,拥有更多的信息;另一种情形是证券市场上市公司既是其股票的发行者,同时又是其股票二级市场的交易者。由于交易者在市场上所处的信息位置不同,进而必将影响其交易利益和交易成本。(2)信息的时间不对称市场上商品或证券交易的同方(同为买方或卖方)在同一市场上需要买进或卖出同一商品或证券时,由于在接收该商品或证券信息时间的差异,往往容易导致较早获取商品或证券有关信息的交易者,能够较主动或较准确、较早地做出交易决策选择而获取交易优势。而获取信息较迟的交易者则被动地在交易中处于劣势,甚至蒙受损失。(3)信息的数量不对称市场上商品或证券交易的同方(同为买方或卖方)由于在同一市场上获取交易对象信息内容的数量不同。也导致交易者交易优势的差异和交易成本、利益的差异。(4)信息的质量不对称市场上商品或证券交易的同方(同为买方或卖方)由于在同一市场上获取交易对象信息质量的差异,即信息的真假不同,势必影响交易者的交易利益和交易成本,(5)信息混淆市场上商品或证券交易的同方(同为买方或卖方)获取交易对象的信息中.一个可观察值是由两个混合在一起的并不可直接辨别的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分量合成的信息,造成信息混淆,交易者很难识别。例如,证券市场上市公司的每股收益虽然是可以观察的值,但它可能由企业持续经营业务收益与一次性偶得收益混合而成。超级秘书网
市场(资本市场)发育程度X有效的资本市场可以划分为三种形态:弱势有效、半强势有效和强势有效。这种划分是1967年由罗伯特(HarryRoberts)首先提出,但以1970年法玛的文章而著名。法玛将市场信息划分为三类:“历史信息”、“公开信息”、“内部信息”,以对应上述的三种形态。(1)弱势(weakform)有效市场。其特点是当符合弱势有效的证券市场处于平衡状态时,证券价格完全反映了证券的历史信息。(2)半强势(semi—strongform)有效市场。其特点是证券价格反映了所有公开可得到的信息,包括历史信息。实证研究表明,美国等国家的证券市场已达到了半强势有效。(3)强势(strongform)有效市场。在强势有效市场中,证券价格反映一切信息;包括历史信息、公开信息及内部信息,此时市场显得无所不知。在这种市场上,没有人能够利用信息优势获得超额利润,所有投资者都只能获得相对于自己的风险偏好的平均利润。就我国证券市场而言,目前国内一些学者已就我国证券市场是否达到弱势有效,作了不少研究。比如,俞乔在1994年发表的《市场有效、周期异动与股价波动》一文,据沪深股市综合指数自1990年12月29日至1994年4月23日的变动趋势表明沪深股市均未达到有效市场的弱形式,而1995年宋颂兴和金伟根发表的《上海股市市场有效实证研究》对沪市1993年初至1994年10月的29种股票的周收益率进行的系统分析表明,这29种股票价格具随机游走特征,因此,上海股市达到了有效市场的弱形式。另外,吴世农的《我国证券市场效率的分析》一文,对沪深股市20种股票日收益率的时间序列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20种股票日收益率的时间序列不存在显著的系统性变动趋势,故而沪深股市达到了有效市场的弱形式。再有韩德宗在1995年出版的《我国证券市场和期货市场发展研究———理论与实证》一书,据他对沪深股市股票样本日收益率分析后认为沪深股市均达到弱势有效市场。不管我国证券市场是否已达到弱势有效,可以明确的是我国现阶段资本市场有效性较弱。资本市场不成熟,信息量少,信息公布制度很不健全,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缺乏真实性、准确性和实效性,不能及时将上市公司的信息传递给广大投资者,使投资者只能根据历史资料进行分析判断;另外,我国资本市场投机性较强。资本市场运作中的机能之一就是投机决策,但是,如果投机过度,会对资本市场产生毁灭性打击。我国资本市场投机性太强一直是困扰资本市场正常发展的一大问题,其表现一是过高的换手率;二是过高的市盈率;三是股价指数及成交额与违规活动正相关;四是股价上涨缺乏微观基础的支撑。可见,在这些情况下风险主体进行投资运作很难保证付出与回报相适应。综上,正是由于存在着风险主体理性程度的主观因素以及资本市场完善程度等客观因素,导致在一定情况下财务风险与收益常常发生背离的现象。要纠正这种偏差,一方面要从风险主体的素质、态度入手,培育理性的投资者;另一方面,从市场的发育程度和信息公开着手,培育完善的资本市场,只有双管齐下,才能使财务风险与收益之间的量化关系呈现正相关的态势。
主要参考文献:
[1]郭复初.财务通论[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1997.
[2]郭复初.财务新论[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0.
[3]彭韶兵.财务风险机理与控制分析[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1.
[4]庞皓.计量经济学[M]本论文由整理提供.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5]吴冲锋,宋军.金融复杂性[J].系统工程,2002(7).
关键词:财务能力 会计信息风险 审计意见
一、引言
独立审计作为一种公司治理机制,是对会计信息质量的鉴证。审计意见不仅影响上市公司未来的经营管理活动,反映管理层受托经济责任的完成情况,还向报表使用者传递信息,为利益相关者做出决策提供依据。因此,用审计意见类型来衡量审计质量,是已有审计治理效应研究的主要方法之一。
美国经济学家Eugene Fama在有效市场理论中提出,在现实的资本市场中由于信息不对称,公司所有者与管理者之间存在严重的冲突,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强势有效市场,会计信息披露存在信息风险,投资者的理性决策和价值判断会受到影响。会计信息风险的存在,客观上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并产生了严重的成本问题。可信的财务报表有利于缓解两权分离所产生的成本问题(Jensen和Meckling,1976)。公司所有者需要考察经营者的经营效率和效果,审计作为一种自愿的需求,是监督管理层的有效机制,是降低成本的手段,审计提高了财务报表的可靠性。
二、文献综述与假设提出
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会影响审计意见类型(朱小平,2003;原红旗、李海建,2003;王怀栋,2009),而且财务状况对审计意见的影响是众多影响因素中最显著的(Kjda,1980)。发生财务危机的上市公司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明显大于没有出现财务危机的公司(李淑华,1997),亏损上市公司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比例较高,且亏损越多,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就越大。此外,拒绝表示意见和否定意见等性质严重的非标准审计意见也集中于亏损上市公司(段培阳,2002)。不同学者探讨了影响审计意见的不同财务因素:朱小平、余谦(2003)选取了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应收账款占总资产比例、资产规模、存货占资产的比率、净资产收益率、现金流量比率等因素;王小红、晁军宁(2010)选取了总资产周转率、权益净利率、销售成本利润率、现金流动负债比、总资产增长率等因素;Kjda(1980)选取了总资产周转率、权益和总负债的比率、速动比率等因素;Bao和chen(1998)选取资产收益率、资产负债率、盈利或亏损等因素。
注册会计师出具审计意见类型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财务能力是主要因素之一。国内外的研究表明,公司的盈利能力越强,资金周转越快,现金流量越大,资产负债率越低,偿付能力越强,那么公司收到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基于此,提出本文假设1:财务能力与非标准审计意见负相关。
Francis 等(2005)将信息风险定义为与投资者定价决策相关的公司特定信息低质量的可能性。以Dechow和Dichev(2002)模型残差的标准差作为衡量信息风险的指标,发现公司的信息风险越高,资本成本也越高。Lobo等(2006)采用同样的指标,研究发现信息风险影响分析师预测的误差和分散度,这表明财务中介也关注公司的信息风险。于李胜、王艳艳(2007)以应计质量作为信息风险的变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整体应计质量与权益资本成本呈负相关关系,提高应计质量有利于降低权益资本成本。大量研究文献表明,具有专业分析能力的审计师在发表审计意见时,会关注影响公司持续经营的各种风险(Lam 和Mensah,2006;Krishnan等,2007;于鹏,2007)。
国内外的经验表明,会计信息风险对市场定价有着重要影响,而且这种风险是不可分散的系统风险。如果公司的会计信息风险很高,投资者会要求更高的风险补偿,从而使公司的资本成本提高,相对于投资者,审计师对公司报表的解读能力更强,为保持必要的职业谨慎性,审计师更容易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基于此,提出本文假设2:信息风险与非标准审计意见负相关,即会计信息风险越高越容易获得非标准审计意见。
三、研究设计
(一)变量定义
1、自变量
(1)核心财务能力
本文将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以及成长能力作为研究公司财务能力的四方面子能力。盈利能力选取每股收益(X1)和净资产收益率(X2)两个子指标;营运能力选取应收账款周转率(X3)和存货周转率(X4)两个子指标;偿债能力选取流动比率(X5)和产权比率(X6)两个子指标;成长能力选取每股收益增长率(X7)和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X8)两个子指标。
在研究过程中,为了避免各指标的量纲不同会对分析结果造成影响,使用Z-Score标准化方法,对数据处理后,进行主成分分析,最终得出核心财务能力:
F=0.233*X1+0.223*X2+0.082*X3+0.033*X4+0.057*X5-0.066*X6+0.195*X7+0.238*X8
(2)信息风险
Francis(2005)等认为,仅以公司当期的应计利润回归残差来衡量公司应计利润质量的做法是不恰当的,应该考虑公司应计利润的波动性,即公司的信息风险。会计信息风险的存在,影响着投资者的价值判断和理性决策。本文参照Francis等(2005)、Doyle等(2007)的方法,利用修正的截面DD模型来估计会计风险。
2、因变量
本文研究核心财务能力、会计信息风险与审计意见的相关性,因而将审计意见作为因变量。将审计意见(OPIN)定义为一个标准的0—1变量,当注册会计师出具标准审计意见类型时,OPIN=0;当注册会计师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类型时,OPIN=1。
3、控制变量
为了控制其他因素对审计意见的影响,本文引入下列控制变量:(1)公司规模(SIZE),用总资产对数表示;(2)股权集中度(DR1),用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表示;(3)股权制衡度(DR5),用第二到第五大股东持股比例之和表示;(4)行业(IND)作为行业虚拟变量,按CSRC行业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二)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选定2007—2009年的上市公司数据作为研究对象。剔除了回归中所使用变量缺失的公司,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对样本做了如下几方面的处理:(1)剔除年末市值为负的公司,(2)剔除了当年的IPO公司,(3)剔除金融行业的公司。最终本文选定的样本公司为3332家,其中2007年有1097家,2008年有1044家,2009年有1191家。
(三)描述性统计
样本公司中,2007年的1097家上市公司,其中1043家获得了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2008年的1044家上市公司,其中998家获得了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2009年的1191家上市公司,其中1136家获得了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3332个样本上市公司中有3177家获得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155家获得了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利率为4.65%。
(四)变量相关性检验
表1是为了检验各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可以发现,各自变量之间、自变量与控制变量之间的相关性都不大,相关系数均较低,不存在明显的自相关现象,从整体上看,各变量存在多重共线性的可能性较小。在表中,财务能力与非标准审计意见负相关,信息风险与非标准审计意见正相关,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与本文假设相一致,进一步的论证需要通过对模型进行回归分析。
(五)模型设计
我们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来检验上述假设:
Prob(OPIN)=β0+β1*F+β2*AIR
+β3*SIZE+β4*DR1+β5*DR5+β6*IND+ε
其中,β0为常数项,β1—β6表示logistic回归系数,ε表示残差。
(六)结果与分析
由表2的回归结果可以发现,模型中核心财务能力的回归系数为-1.187,在1%的水平上显著,表明核心财务能力与非标准审计意见负相关。本文选取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发展能力四个二级指标代表公司整体财务能力,综合财务能力越高,证明企业整理的运营情况良好,存在财务风险越低,越容易收到标准的审计意见。信息风险的回归系数为0.068,在5%的水平上显著,表明信息风险与非标准审计意见呈正相关关系,会计信息风险越高,越容易受到非标准审计意见。实证检验表明,公司信息风险越大,资本成本越高,因此,审计师出于谨慎考虑有必要对会计报表进一步深入解读,更可能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
作为控制变量的公司规模的回归系数为-0.707,公司规模与非标准审计意见负相关。通常认为规模大的公司内部控制设置较为完善,公司各方面管理较为完善,面临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比小公司小。出于各方面的考虑在编制报表时会更加谨慎,注册会计师更容易出具标准审计意见。股权集中度的回归系数为2.334,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非标准审计意见正相关。股权越分散,经营者侵犯投资者利益的可能性越大(Fama和Jensen,1983),股权集中在某些大股东手中,他们会有较大动力去监督管理者,大股东的存在成为缓和所有者和经营者利益冲突的有效形式(Shleifer和Vishny,1997)。LA.PORTA早在1999年就研究发现,股权越集中,财务报表受到大股东操纵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越容易收到非标准的审计意见。股权制衡度的回归系数为-7.063,第二到第五大股东持股比例之和与非标准审计意见负相关,股权制衡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通过模型回归结果可以看出行业对审计意见的获得基本没有影响。
四、结论
本文主要以2007—2009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上市公司的核心财务能力与会计信息风险对公司能否获得标准审计意见的影响较大,会计信息风险越高,公司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越高,会计信息风险更能反映出公司盈利质量,并且投资者定价时会考虑公司的信息风险,为了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性,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时应更为关注财务能力较差和信息风险高的公司。本文研究给我们的启示是:第一,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降低会计信息的风险性,提高我国资本市场的有效性;第二,财务能力较差的公司,更有可能伪造财务报表,其会计信息风险也越高,注册会计师在出具审计意见时需要更加谨慎。
参考文献:
①原红旗,李海建.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规模与审计意见质量[J].审计研究,2003(1):30—35
②陈丽蓉,潘芹.审计意见影响因素综述与启示[J]. 会计之友,2010(9):68—70
③向锐,章成蓉.公司财务特征与会计信息风险.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7):108—113
④朱小平,余谦.上市公司的财务指标与审计意见类型相关性的实证检验[J].中国会计评论,2003(2):12—15
⑤Fama, Eugene, 1965, The Behavior of Stock Market Prices, The Journal of Business 38 (January)
关键词:医院;财务风险;财务管理
一、财务风险的概念
医院如何防范财务风险,已日益成为提高医院服务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重要内容。所谓财务风险,是指医院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医院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从而产生蒙受损失的机会和可能。医院财务活动的组织和管理过程中的某一方面和某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出现财务风险,导致偿债能力降低。
二、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笔者认为,当前医院的财务风险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从投资上看,目前不少医院在进行固定资产购置和更新时,缺乏投资项目的效益分析评价,可行性分析流于形式,缺乏科学的依据和方法,导致盲目购置、更新固定资产或投资项目工期长、资金回收慢、投资效果差,造成资金浪费。
从资金的使用上看,目前医院的药品支出在全年支出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药品管理直接影响资金的使用效益。虽然目前医院方面也采取了一些新的措施,但是只片面地通过降低药品的进价来降低药品的购置成本,而忽视了药品的储存成本和缺货成本,形成了药品大量积压、流动资金占用过多、医疗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的状况。
从资金回收上看,一些医院由于投资过多而导致过度负债经营,资产负债比例过高,偿债能力持续减弱,财务信誉下降,一些坏帐烂账收不回来,使医院自有资金甚至濒临30%的警戒线。而医疗欠费问题向来是不少医院都头痛的问题,有的病人经济困难导致欠费发生,有的病人则用假名恶意欠费,医疗纠纷本身更是不少欠费的主要原因。而由于医药费的拖欠导致的资金回收困难,也使医院财务报表与其实际的财务成果相距较大,而蕴涵巨大的财务风险。
资金的收入上来看,也存在着部分医生截留病人医疗费用、巧立名目收受病人的款项,有的不开票据或收费不入账,不仅在资金上对医院造成损失,长期的话也造成了患者对医院的意见增多。从而导致医院门诊量减少,医疗质量降低,收支结余长期出现赤字,资本不能保值增值,造成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下降,形成财务风险。
三、健全财务管理机制,有效防范财务风险
笔者认为应通过建立和完善与之相适应的财务管理机制以加强对医院财务风险的控制。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实行预算控制
应当加强预算编制、执行、分析、考核等环节的管理,明确预算项目,建立预算标准,规定预算的编制、审定、下达和执行程序,及时分析和控制预算差异,采取改进措施,确保预算的执行,严格控制无预算的资金支出,以此保障资金支出有预算可依,避免盲目投资。但也要避免过繁过细。如果医院预算对极琐碎的支出也作细微的规定,就会使各职能部门缺乏应有的自由,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医院经营管理的效率。要一方面要使预算更好地体现医院整体目标规划,另一方面应适当掌握预算控制的度,使预算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二)加强成本核算
成本核算的目的是控制支出,节能降耗,降低服务运营成本。成本控制可通过制定定额成本或标准成本以及成本权重,对材料消耗,水电消耗,公务费消耗等实要现事前控制,对服务质量,单位成本费用等进行量化考核,从而实现成本的全过程控制。要切实发挥成本核算在奖金分配中的作用,通过建立一套权、责、效、利统一的、真正具有激励机制的奖金分配方案,结合医院的实际和各科室的特点,在统一的成本核算实施办法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科室的特殊情况作局部的调整,某些核算因素应做到因科而异。
(三)业务收入管理
根据卫生部《医院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医院要在严格界定各项业务收入性质基础上,分别将各项业务收入计入医疗收入和药品收入科目中。医疗服务和药品经销的各项直接费用,要分别列入医疗支出和药品支出。医院的管理费用,要按制度的规定合理摊入医疗成本和药品成本。要依据有关规定严格控制费用支出,严禁乱摊费用、扩大成本。各临床科室要坚持不多收、不漏收的收费原则,使用财政部门统一监制的收费票据,切实加强收费票据的管理,认真执行国家《医疗财务制度》及《医疗会计制度》及医院内部的财经规章制度。各类收费票据要由财务部门统一管理,统一开发,经各收费处审核款、据相符无误后,将收据存根、收款日报表及缴款单一并上交财务部门进行二次审核进行核销。以此增加收费管理的透明度,杜绝不开票或不入账的做法。
(四)医疗欠费管理
建立信息共享制度和欠费预警制度。可以在一个地区建立患者失信记录,将患者欠、逃费情况和病情建立档案,在区域内实行信息共享。同时,对多次恶意欠、逃费者将其列入黑名单,下次再遇到这种情况时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并提供证据。当其在医院就诊时,如非紧急情况,必须交足住院押金。病人医疗费用的担保应坚持担保负责原则。患者应先交钱后人院,预交款不足时应提前及时催交。若因病情危重、急救或无主等特殊情况,也应由医务处主任或分管业务的副院长书面通知收费处,方可限时开通欠费的绿色通道。但财务处应负责催缴因此所形成的欠费。此外,医疗费用也应实行“总量控制,结构调整”,做到科学施医、合理用药,严格控制医疗总费用的增长,以降低病人的医疗费用支出以此来避免客观医疗欠费。
(五)逐步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监测指标
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财务危机由产生到恶化,并非瞬间所致,通常都是经历了一个渐进积累转化的过程。因此通过观察这些财务指标变化,便可以对医院的财务危机发挥监测预警作用。目前主要可以采用以下七个指标,其中指标1至3属于财产效益状况,而4至7属于资金运营情况。
1、总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收益率指标可以分析企业盈利的稳定性和持久性,确定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对医院来说,经营性资产收益率至少不应低于医疗市场或行业的平均值。若实际资产收益率达不到市场或行业平均水平,将会导致医院在资本市场上融资危机的连锁反应,所以一般认为该指标不应高于50%。
2、所有者权益收益率。所有者权益收益率是从所有者角度考察医院盈利水平高低;而总资产收益率则从所有者和债权人两方来共同考察整个医院的盈利水平。所有者权益收益率反映所有者投资的获利能力,该比率越高,说明所有者投资收益越高。
3、资产负债率。从财务角度看,举债太多,超出债权人心理承受程度,则医院将很难再借到钱;但举债太少,则表明医院比较保守,也表明经营者利用债权人资本进行经营活动的能力很差。因此在利用资产负债率制定举债决策时,充分估计预期利润以及举债风险以做出最优决策。
4、流动比率。从一般财务观点看,流动资产高于流动负债,表示企业有偿债能力,因此流动比率指标是衡量医院短期偿债能力的一个最通用的财务指标,通常这个指标合理的评价标准为150%左右。这个比率越高,表示短期偿债能力越强,流动负债获得清偿的机会越大,安全性越大。
5、资金安全边际率。资金安全率>0,而安全边际率<0时,医院财务状况尚好,但营运效率欠佳;安全边际率>0,而资金安全率<0时,医院财务状况已有危机,应加大账款回收力度;而若2个比率同时<0,医院财务危机随时可能爆发。
6、速动比率。速动资产为变现性较高的流动资产,等于流动资产减去药品、库存物资、在加工材料加药品进销差价,可以以此评估医院偿还短期负债能力。
7、应收款周转率。应收款周转率反映医院应收医疗款的变现速度和管理效率。应收款周转快,说明医院资产流动性强。
其他指标如业务自给率、债务基金比率,存货周转率等,都是建立医院财务预警制度可以选用的指标。不仅要对医院的财务状况建立指标分析,各个科室也可以建立相应的指标系数,由此配套而形成财务指标体系,这样无论哪个指数出了问题而报警,就可以立刻判断财务风险出现的源泉,即使进行财务治理。应逐步将这些财务指标纳入绩效管理计划,作为考虑标准,使工作人员能意识到此类财务管理并不仅仅是财务人员的工作,医院每个工作人员都可能对这些财务指标的变化负有责任,从而把财务管理变成综合考量、防范风险于未然的手段。
总之,现代医院的财务管理应当从过去仅有收入支出管理,转变为资本运用的管理,从被动的风险处理到主动的财务风险防范,如此才能满足现代化管理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文贞,秦永方,王金秀.医院财务管理[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2、伍大春.医院经营创新投资与财务风险思考[J].中国卫生经济,2001.
【关键词】 医院 财务风险 防范 控制 策略
医院在发展的过程中难免会面临财务风险,因而加强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至关重要。通常来说,财务风险是指在医院运营过程中,受各种不确定因素影响,使医院资金难以正常运转,医院的各项经营活动也难以开展,从而遭受一定经济损失。医院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财务风险所造成的影响也不尽相同,医院管理层和财务人员应该从切身做起,加强财务管理意识,针对潜在的财务风险应具有一定的预见性,这样才能促进医院健康、稳定的发展。
一、医院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1.风险意识不足
医院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对财务风险的意识不足,没有采取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容易使医院财务面临风险。目前来说,很多医院缺乏财务风险防范意识,医院内部也没有建立健全的财务风险防范措施,从而导致风险发生。医院财务人员通过将精力放在日常财务的处理上面,而没有针对财务管理体制上面的不足采取相应的措施,很多医院缺乏专业性的财务管理人员,没有根据当前医院的实际情况和市场环境条件进行针对性分析,从而导致了财务风险的发生,给医院造成了经济损失。
2.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由于医院内部人员对财务风险的意识不足,医院内部也没有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因此不利于财务风险的有效控制。很多医院采用较为传统落后的管理体制,对于财务管理方面,没有与时俱进,采用较为科学的财务管理方法,因而在财务管理方面容易出现漏洞。而不少医院工作人员也缺乏相应的约束,在工作过程中存在着不规范化操作、欺骗等行为,从而不利于医院财务管理,给医院财务方面带来风险。很多医院缺乏相应的财务监督机制,没有对资金的来龙去脉进行监督和管理,也不能对潜在的风险进行及时的预测和判断,从而不利于医院发展。有些医院虽然设立了财务管理监督机构,但一般只是流于形式,没有起到真正的效果。
3.财务决策失误
医院管理层在进行财务决策过程中,一旦决策失误也容易造成财务风险。有些医院高层在做出重大决策时一般凭借个人主观意识和经验办事,而没有针对医院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当前环境需要做出决定,从而容易做出错误的判断,导致财务风险。例如在设备采购方面,在进行采购方面,医院管理层如果没有对采购设备面临的风险和效益进行综合分析,容易造成高投入、低产出等现象,使医院无法达到预期的经济效益。
4.医院收支不平衡
目前来说,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医院朝着市场导向型方向发展,因而加强医院的内部控制和管理尤为重要。然而,很多医院容易缺乏财务管理和成本控制,没有对医院内部财务进行科学的预算控制,内部资金随意使用,从而造成内部收支不平衡的问题,医院收入小于业务支出,从而使医院面临财务风险,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二、医院财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措施
1.加强财务风险意识
医院管理层和财务人员应切实树立财务风险意识,加强财务管理,从而有效控制财务风险。医院应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体制,将工作重心放到财务管理和财务风险预测上面,积极引进财务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加强医院工作人员的财务培训,使大家树立财务管理的意识,从而促进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医院各部门应树立自己岗位的职责,切实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从而有效减少财务风险点,有利于财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
2.建立健全财务管理体制
医院为加强财务管理,减少财务风险,应切实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体制。通过完善的财务管理体制,约束医院工作人员的行为,将财务管理的工作真正落实,从而有效减少财务风险的发生。针对目前财务制度方面存在的不足,医院在做出重大财务决策之前,应切实加强财务制度的改进和调整,从而使财务制度能够与时俱进,满足当前的需求。医院还应建立完善的财务监督和审计制度,对财务的处理进行评估,并向财务管理人员及时反馈意见,从而减少财务风险的发生。
3.加强财务人员的管理
财务人员素质水平的高低对财务管理产生直接的影响,因而应加强财务人员的管理,切实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医院应积极引进财务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并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从而有效提高医院财务管理水平,减少财务风险。此外,医院应建立健全的财务人员考核和奖惩制度,对财务人员及时的考核和奖惩,督促财务人员努力工作,有效防范财务风险。
关键词:管理风险防控 现代医疗 财务管理 核心研究
随着社会的进步,医疗单位也开始寻求新的变革,力求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现代医院更加追求制度化、规范化,力求提高医院的服务水平。其中,对医院内部管理工作中的核心制度进行合理的划分,有利于减小一些风险对医院的威胁,促进医院管理水平的提高,从而可以为患者创造更好的条件。本文主要从管理风险防控的角度,对现代医院管理核心进行研究。重点对医院的管理核心制度进行分析,以此来推动医院的管理水平的提高,报道如下。
一、资料和方法
(一)一般资料
选取本市8家二级甲等以及以上医院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三级综合医院4家,二级综合医院4家,运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医院的管理风险点进行监控,对现代医院管理核心制度进行详细地分析,并界定其风险的等级。
(二)方法
本研究主要依据《卫生部三级医院评审标准》查询和核对医院相关的规章制度, 并且按照本市对医院管理风险的评定,对这几家医院存在较大风险的核心制度进行筛选,然后由相关的专家进行评定,进一步筛选,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要求受访者对筛选出来的制度的重要性进行综合地评价。在调查中,总共发放100份问卷,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同时,利用SPSS 18.0软件对相关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将事项的重要程度按照1-5分赋予不同的分数,“非常重要”用5分表示“,比较重要”用4分表示,“一般”用3分表示,“不太重要”用2分表示,“不重要”用1分表示。然后按照评分的结果对各项制度的重要性进行评定,从而可以构建科学制度的框架,并对风险等级进行评定。
二、结果
要按照问卷调查的具体得分数据以及重要程度的情况,对医院的风险防控进行等级的划分。其中,重要性平均数值4.49,将其评定为高风险等级。就本次的调查结果来看,属于高风险等级的制度主要有绩效考核、财务管理、集中采购和干部选聘等。
三、讨论
随着社会的进步,要对医院的服务行为进行规范,提高服务的质量,并且要尽量规避可能出现的事故,才能不断提高医院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所以,医院要重视国家卫生部门规定的重点制度,并将其作为核心制度进行管理,严格执行。同时,医院要对自身的发展状况和水平有着全面的了解,在数据的支持下,筛选出属于本院的核心制度,并且要重点强调对这些制度的管理,从而为医院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推动医院管理工作实现科学化和标准化的目标。同时,医院要不断完善自身的编制,防范一切可能出现的风险点,比如,医院要通过计算机技术,建立信息化平台,以便可以对一些重要制度的有关信息及时进行了解。在本次调查中,得出属于高风险等级的制度主要有绩效考核、财务管理、集中采购和干部选聘等。因此,医院要重点针对这几个方面,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建立和医护人员职称相挂钩的奖励细度,促进他们积极性的提高;建立药品供应商的数据库,记录一些供应商的不良信息,并将其载入数据库中,数据库中包含了大量的信息,其中包括药品、医疗器械等厂家生产信息、规格等,还有产品的价格、供应商违法行为等;建立财务管理的数据库,以时间为单位,对医院的各项采取进行管理,从而减少资金变动的风险。
在本次研究中,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医院的管理工作的风险点进行监控,分析现代医院管理核心制度,结果表明,在现代医院医疗财务管理核心的研究中,财务管理制度、绩效管理制度、集中采购制度以及干部选聘制度属于高风险的核心制度,与医院财务管理密切相关。医院可以加大对制度的执行力度,对薄弱的环节进行严格地控制,并且对多发的风险进行防范,规范工作人员的权力。
综上所述,要针对现代医院的实际情况,预估其发展的水平,高度重视对管理核心制度的分析,从而有助于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推动管理效益的提高,进而可以为患者创造一个更加优质、和谐的环境,提高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沈晓思,胡磊,陈蓓,陈敏生等.基于管理风险防控的现代医院管理核心制度研究[J].中国医院,2014,1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