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科技自主创新的重要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企业;自主创新;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27-0030-02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以及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我国企业提高竞争能力以及调整经济结构的中心环节就是企业的自主创新,因此,企业实施自主创新已经被确立为未来科技发展主要战略。战略性、主导性以及主动性是企业进行自主创新的重要特征,企业应该围绕这三个主要特征,将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以及企业技术创新作为基础,从企业战略、能力、创新绩效以及企业组织行为这四个方面对影响我国企业自主创新体系构建的关键指标进行提炼。下面,笔者就对企业自主创新体系的构建进行浅谈。
1 企业自主创新的定义及特点
近些年来,很多学者都对企业自主创新进行了定义,虽然学者们对企业自主创新定义侧重点不同,但是笔者总结他们对于自主创新的看法是综合他们不同侧重所提出的。总的来说,企业的自主创新就是指企业将提升自身创新能力作为核心,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主动积极地对全球各种资源进行整合,从而获得对核心技术以及核心技术后续发展的主导权,并且在这一重要基础之上,形成企业自身的技术轨道,最终使企业发展出具有企业自主概念的新产品,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使企业为自己在市场竞争中带来战略性的优势。笔者认为,企业自主创新具有主导性、主动性以及战略性三个特点。
1.1 企业自主创新具有主导性
企业自主创新主导性是指企业作为创新的主体对于自身创新产品的创新收益分配以及产权都具有主导权。企业自身的创新活动是否属于其自身的自主创新,并不在于这项创新活动的形式是怎样的,也不在于这项创新在何处进行,而是在于这项创新的过程以及其结果到底能否为企业自身掌控,还在于这项创新技术是否能够在企业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
1.2 企业自主创新具有主动性
企业自主创新的主动性是指企业自身要进行主动的创新,企业自主创新与以往的企业单纯进行技术引进不同,企业自主创新的目的就是要摆脱企业对于外来技术的依赖,企业自主创新强调企业自主、积极、主动地进行能力建设和技术学习。因此,企业自主创新就有主动性。
1.3 企业自主创新具有战略性
企业的自主创新所追求的不仅仅是有形的产品或者技术,而是对于技术创新这一个重要能力的培育。将企业自主创新与简单的引进技术相互比较,企业自主创新是一个曲折的、长期的过程,企业自主创新需要企业在人才培养、人才引进以及设备添置等诸多方面加大其投入。因此,需要企业有一定的战略和规划,所以,笔者认为,企业自主创新具有战略性。
2 企业自主创新体系的构建
2.1 企业自主创新体系构建之建立健全创新信息服务主体
企业构建自身的自主创新体系,要在建立健全创新信息服务主体之上,企业的自主创新需要各种各样的信息支持,不同的信息服务主体能够为企业创新提供不同类型的信息,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企业创新信息服务主体构建的重要性。因此,企业自主创新信息服务主体的构建成为了企业自主创新体系构建的首要任务。企业创新信息服务主体构建的信息主体可能是在市场中自发形成的,也可能是政府主导之下成立的,还可能是营利性的企业机构等。总之,企业进行自主创新信息服务的主体构建,需要企业和政府的共同努力,作为政府,应该加强对企业的引导,从根本上避免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以及重复建设,还要对现在创新信息主体缺失这一情况进行弥补,进而推进各种信息服务机构的建设。而作为企业,要进行合理的定位,从而将自己的优势发挥出来。
2.2 企业自主创新体系构建之建设自主创新信息服务平台
进行企业自主创新服务平台的建设,要求企业明确自主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的意义。所谓的信息基础设施平台是能够满足企业的技术创新信息需求的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平台,因为,企业的所有信息活动都要在信息服务平台上面展开。企业信息基础设施平台建设主要包括通信网络、信息资源以及信息设备的建设。这里所指的通信网络以及信息设备的建设是信息基础设施平台建设中的硬件部分,进行通信网络以及信息设备建设需要加大对电子信息网络建设的投资。而信息资源建设的主要任务就是加快科技文献信息资源的网络化、电子化进程。信息服务电子化的基础就是科技文献信息资源的全文数字化,这就要求企业在加快传统文献信息全文数字化进程基础之上,通过有计划的对现成的数字化文献信息产品进行引进,从而多途径的对科技资源数字化进行建设。还要求企业要加强对网络信息资源的整合以及科技信息资源的共建和共享,从而形成多层次的、完整的共建共享数据库体系。
企业自主创新体系构建之建设自主创新信息服务平台还要求企业进行数据库平台的建设。由于信息服务部门在为企业提供文献信息这一服务时,不可能将自己拥有的丰富信息资源原封不动的传递给企业,所以,应该根据企业自身的具体需求,选择一些完整的、系统的、有深度的专题数据库进行建立,以便信息服务部门为用户提供特色的服务。另外,我们还可以充分发挥高校的图书馆的作用,使其为企业的自主创新提供信息服务。
3 结 论
企业自主创新的定义要求企业通过自身的努力进行产品技术性突破的探索,对于技术性难关进行突破,还要求企业在这一基础之上依靠自身的努力和能力对创新的后续环节进行推动。本文中,笔者先对企业自主创新的定义进行了简要的分析,接着从企业自主创新具有主导性、企业自主创新具有主动性以及企业自主创新具有战略性这三个方面对企业自主创新的特点进行了介绍,最后,笔者从企业自主创新体系构建之建立健全创新信息服务主体以及企业自主创新体系构建之建设自主创新信息服务平台这两个方面对企业自主创新体系的构建进行了浅谈。
参考文献:
[1]张洪涛,朱卫东,管仕平.基于证据推理的汽车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
[关键词]区域自主创新 国家创新能力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环节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有利于提升我国的整体竞争力。自主创新的驱动力有哪些?传统思维把重点几乎完全放在了内部因素中——企业开发新技术并使之商业化的能力和进程。虽然这些因素的重要性是无可非议的,但是关于创新的外部环境也同等重要。区域自主创新体系是在某一特定的空间范围内,与创新行为有关的组织和机构(企业、研究服务机构、高等院校、地方政府等)形成的社会网络,它能够通过与环境的作用和各组成要素之间的联系对各类资源进行更有效的配置和利用,促进区域经济快速稳定发展。
一、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与国家创新能力的作用密不可分,国家创新能力能塑造一个区域的创新活力。国家创新能力(作为一个集政治和经济为一体的实体)是一个国家产生商业化自主创新的潜力。首先要为自主创新创建共同创新基础设施,它包括一个国家在科技进步、公共政策创新活动和经济技术先进性上投入的全部人力和财力资源,还包括保护知识产权、以税收为基础的激励创新的制度,鼓励以创新为基础的竞争、经济贸易的开放程度和投资水平等。当共同创新基础设施为自主创新设置了基础条件后,最终是由企业来引入并实现创新的商业化。
第二,自主创新和商业化不同程度的发生在集群中——相互联系的公司和机构在集中于一个特定的地理区域内。创新的需求和机会的提供在集群中有着潜在的优势。而集群的灵活性以及集群效应为企业带来的能力提升使企业迅速得以将具有创新性的想法付诸实践。集群中的企业能更迅速的获得以下资源:新元件、服务、设备以及其他用以实施创新所必须的元素。当地的供应商和合作伙伴会共同完成创新进程,在邻近的参与者中能更轻易的获得涉及到创新过程中的互补关系。
第三,共同创新的基础设施和产业集群是互惠的关系:强有力的集群能够提供共同基础设施,也能从中受益,而一系列的正式和非正式的组织和网络—我们称之为“协作机构”—可把这两个方面联系起来。一个很重要的例子就是大学和当地的科研院所,它们提供了一个连接科技与企业的桥梁。
二、如何推动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
1.利用集群优势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首先是解决产业集群和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重大及关键技术问题,技术平台应为创新能力的提升提供硬件及软件的支持,促进集群内企业的科技含量;其次,应吸纳科技资源,实现增值效应,形成良性循环,区域集群能将企业、科研院所的科技资源集中整合,从而提升整个区域的自主创新能力;最后应降低创新成本,提高创新效率,集群中的企业可以利用平台优势,将各个企业的平系在一起,广纳百家之长的同时分散风险,使每个企业都能从集群中获益。
2.加强金融机构对自主创新的支持。政府在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时,应该结合经济发展状况,积极拓展企业的融资渠道,为企业的自主创新提供更全面的贷款融资等金融服务,主要通过科技创新信用担保、证券融资、境外融资和民间融资等形式为创新体系提供资金。
3.促进人才引进与培养。人才是自主创新最重要的因素,地方政府要积极吸引、集聚行业内国际国内最优秀人才,建设一支强有力的研发队伍。科技人才用其所学为自主创新提供专业知识,企业家用其战略眼光和管理能力为自主创新与市场需求的结合指明发展方向,科技管理者在组织调度过程中为创新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管理、协调,顺利实现产业化。自主创新最重要的部分就是让人才充分发挥其作用,各地方政府为此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提供最大程度的支持。
4.营造创新氛围,加强基础创新能力建设。政府应该建立创新激励体系,营造勇于创新、尊重创新和激励创新的文化氛围。应该培养员工的创新意识,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而各个地区也应该积极争取创新资源,使研究机构、实验室、技术中心在本地建立,让企业能更有效的与创新外部环境联系。应该建立创新激励体系, 引导企业加大投入力度, 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要着重加强基础创新能力的建设,具体表现为在宏观层面上要争取中央创新资源,包括争取著名研究机构、国家级实验室、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在当地建立, 例如2007年天津争取了在滨海新区成立中国科学院生物技术领域研发中心, 这就是努力争取中央创新资源的成果, 它将对地区基础创新力的提高产生深远影响。
三、结语
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是国家相关机构、科研院所、企业相互配合共同作用的结果,它不仅取决于企业内部的技术革新,更深受外部环境改善影响。因而我们应该从国家创新能力的提升,产业集群的建立与发展,协作机构的密切配合等方面共同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做出深入的思考和有力的执行。
参考文献:
[1]Poter M E.1998.On competition[M].Boston: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5l一85.
[2]陈劲泽.创新聚集 [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8.
关键词:自主创新 产业结构优化 AHP方法
中图分类号:F121.3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6-0061-03
库兹涅茨(1971)指出:“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可以定义为给居民提供种类日益繁多的经济产品能力的长期上升。这种不断增长的能力是建立在先进技术及所需要的制度和思想意识之相适应的调整的基础之上的。”目前,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有传统工业向高科技经济升级,已进入科技不断创新的时代。在造成我国的区域产业结构出现问题的几种诱因中,科技进步与区域产业结构的衔接错位显得非常突出。在对经济结构进行调整的过程中,科技创新特别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有原创性意义的自主创新能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发挥各地优势,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变高投入、低产出、高消耗、低效益的状况。
一、自主创新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实现途径
技术与经济的结合融于自主创新的全过程中,自主创新要从地域空间和产业系统两个方面进行。在地域空间上,自主创新对区域经济中心表现出强烈的导向作用,通过推动城市化进程,构建优质的经济中心;对经济腹地,自主创新起着改进的作用,把经济中心的创新成果向经济腹地扩散,从而提升经济腹地的产业水平;对经济网络产生耦合作用,发挥整合联动效应。从产业系统上看,自主创新通过对区域主导产业的优化、对辅助产业和基础结构的提升、对新兴产业的催生,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
从生产要素配置的角度看,创新对产业结构演进升级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两个方面完成的。一方面,当某产业的创新带来新的需求时,一般将引起生产要素向该产业的流入,促进该部门的成长和发展,从而导致产业结构的升级;另一方面,当某产业的创新仅带来生产效率的提高,但没有创造出新的需求时,则往往引起生产要素从该产业的流出,加速了该产业的萎缩和退出过程,同样也导致了整个产业结构的演进升级过程。
熊彼特认为:“创新是引入一种新的生产函数,从而大大提高了社会的潜在生产能力。”当出现新的生产函数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推动产业结构的演进升级,创新不仅可以直接推动和影响产业结构升级,而且从新产品、新技术、新市场、新生产要素、新生产组织方式等方面推动和影响着产业的发展与升级,因而创新与发展也是需求拉动、科技带动、制度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原始力量。
二、山西省自主创新能力现状
山西省目前已经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7户,省级企业技术中心96户,省级行业技术中心9户。但从总体上看,全省70%左右的大中型企业还没有建立起自己的研发机构,已经建立的还有一半不能正常运行。全省各类自然科学技术人员41.66万人,分布在工商企业的不足30%,民营企业科技人员更是严重缺乏。而深圳在2003年前就做到了90%以上的科技投入来自企业,90%以上的研发机构和科技人员在企业。总的来看,山西省许多关键技术、大型成套设备、核心元件和重要基础件都依赖进口,企业自我创新能力较低,影响全省企业技术核心竞争力的提升;煤炭、冶金以及战略新兴行业等人才紧缺,势必影响到企业的长远发展,影响全省工业经济发展。
财政预算对科学研究的投入情况。山西省一般预算科学研究支出占GDP的比重2008年(0.25%)比2000年(0.21%)增长了0.04个百分点,8年间稍有增长。2008年全国一般预算科学研究占GDP的比重相当于山西省此项指标的2.84倍。表明近年来山西省一般预算科学技术支出增长比较缓慢,占GDP的份额也比较小,且远远小于全国财政对科学技术的投入力度。
各项专利的申请情况。山西省每10万口各项专利申请数2008年(15.8件)比2000年(4.5件)提高了2.5倍,相当于全国每10万人口各项专利申请数(54.0件)的29.3% 。表明近年来山西在各项专利申请方面尽管有较大进展,但远远落后于全国整体水平。
三、山西省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层次分析法(AHP方法)是20世纪70年代初由美国运筹学家T.L.萨迪提出的,AHP方法主要是把复杂的问题分解成各个组成因素,又将这些因素按支配关系分组形成递阶层次结构,通过两两比较的方式确定层次中诸因素的相对重要性。
在运用AHP方法进行评价或决策时,大体可分为以下四个步骤:(1)分析评价系统中各基本要素之间的关系,建立系统的递阶层次结构。(2)对同一层次的各元素关于上一层次中某一准则的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构造两两判断矩阵,并进行一致性检验。(3)由判断矩阵计算被比较要素对于该准则的相对权重。(4)计算各层要素对系统目的的合成权重,并对各备选方案排序。
为了便于操作,Saaty建议用1-9标度方法来构建比较矩阵,如表2所示。
求解特征向量时采用方根法进行求解,过程如下:
Wi=(■aij)■,Wi0=■
λmax及一致性指标CI的计算一般需在求得重要度向量W 或W0后进行
CI=■,λmax=■■■
为了更好地确定自主创新的方向,确定选择自主创新能力指标体系非常重要。该指标体系力求从各个不同的侧面体现山西省的特征,是指标体系具有理论上的完备性和科学性。同时又要考虑到指标的可计算性和可比较性,尽量选择形式简单、便于实际测算的综合指标,避免各指标间相互重复,是指标体系做到即必要又充分。结合山西省实际情况,本文建立如下指标体系。
科技拨款比重为政府科技拨款占财政支出的百分比
通过专家综合打分,并进行德尔菲法检验,结合已经建立的三层递阶层次结构,可以建立自主创新能力评价的判断矩阵。
创新产出能力、创新投入能力、自主创新促进可持续发展相对重要矩阵如下:■,根据方根法求解得到λmax=3.018,CI=0.009<0.1,CR=0.017<0.1
故该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其中W=(0.137,0.625,0.238)
创新产出能力下三因素间的判断矩阵:■
根据方根法可以求出λmax=3.004,CI=0.002<0.1,CR=0.004<0.1,故该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其中,W=(0.230,0.648,0.122)
创新投入能力下的判断矩阵如下:
■
根据方根法求解得到λmax=5.077,CI=0.019<0.1,CR=0.017<0.1,故该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其中W=(0.263,0.475,0.055,0.099,0.110)
自主创新促进可持续发展下的判断矩阵如下:■
根据方根法求解得到λmax=3.027,CI=0.014<0.1,CR=0.027<0.1,故该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其中W=(0.097,0.333,0.570)
根据对以上各层指标因素的定量计算,可以得到11个次级指标对自主创新能力评价的总排序:W=(0.032,0.089,0.017,0.164,
0.300,0.034,0.062,0.023,0.079,0.136)
以上分析的结果对于山西省产业结构优化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参考指标。山西省在创新投入中可以有效地针对指标因素对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程度进行轻重缓急的排序。分析结果表明,创新投入对自主创新绩效的影响最大,然而山西省的科技投入力度远远不够,因此,加大自主创新科技投入的力度非常有必要。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要以技术创新为主体,加强产学研联合,统筹山西省装备制造业的研发资源,加大国家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建设,积极推进与市场经济和开放经济相适应的技术创新模式的形成。建设一批省级技术创新平台,充分利用已转制的开发类研究院所和大企业技术中心现有科技资源,提高山西省装备制造业研发水平,形成官产学研相结合的长效机制。当然,由于本文只是选择了一部分典型的因素加以分析,还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在实际工作中,应结合山西省的实际来进行,给社会和经济的最优化创造一个前景。
收稿日期:2011-06-27
基金项目:中部崛起战略与山西发展研究――基于反向工程的山西自主创新能力研究(2006041002-03)
作者简介:乔苗苗(1985-),女,山西临汾人,硕士研究生,从事区域经济与产业结构优化研究;王学军(1969-),男,山西阳城人,副教授,副主任,从事技术创新研究;丁帅(1985-),女,湖北随州人,硕士研究生,从事创新管理研究。
参考文献:
[1] 黄寰.自主创新与区域产业结构优[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2] 李中元,潘云.2011山西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2010:12.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AHP;自主创新;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 (2010)19-0003-02
1研究意义
装备制造业是制造业的核心,是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必备条件。装备制造业的水平决定了工业化进程的速度。而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作为一种评价手段和方法体系,它的构建对诸多关系者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装备制造业要不断改进经营机制,提高管理效率。本文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给出单项及综合能力评价结果,并依此剖析我省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所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从而有利于装备制造业企业正确制定自主创新策略。
2研究现状中存在的问题
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是人们科学测评自主创新
活动绩效的重要工具,也是对行业科学定位,采取有效的自
主创新策略的重要依据。目前我国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主要存在四个主要问题:(1)系统性考虑不全。自主创新是具有特定功能的复杂系统。在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时,应该从时间和空间上考虑所有的可能信息,更要从总目标层出发,进行要素分解;(2)定量与定性相结合不紧密。考虑到评价指标本身存在着非线性与模糊性的特点,要尽可能采用已获得的真实可靠的统计数据进行定量分析;(3)可比性
不强。一套指标体系是对不同行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综合评估,在设计指标时必须充分考虑到各企业间统计指标的差异,变绝对比较为相对比较,以便于企业自身的动态比较以及企
业之间的横向比较;(4)关于产业和区域的自主创新能力评价的研究不多。有关企业创新能力的评价与政策,已有众多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关于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研究还不多。
3层次分析法基本思想
层次分析法(AHP),是由美国学者萨蒂(A.L.Saaty)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系统分析方法。它的突出优点在于可多于推力过程进行量化描述,并且逻辑严密。尽管从数学原理上AHP有深刻的内容,但AHP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思维方法。
其基本思路是:首先,把要解决的问题分层系列化,即根据问题的性质和要达到的目标,将问题分解成不同的组成因素,按其互相间的关系聚类组合,形成一个递阶的、有序的层次结构模型;然后,将每个层次的各因素相对于上一层次的各准则(或目标)进行两两比较判断,构造判断矩阵;最后,通过对判断矩阵的计算,得到最底层(指标层)相对于最高层(目标层)的相对重要性次序的组合权值,以此作为评价的依据。
运用层次分析法求解各个绩效考评指标的权重时,只需考评人员给出各个考评元素的两两相对重要性的一个定性的描述,然后通过AHP方法就可以比较精确的求出各个考评元素的权重,层次分析法将定性的描述与定量的计算很好地结合起来,这些都是以严格的科学理论作为基础的,这就大大加强了绩效考评过程中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4构建评价模型
4.1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就是分析系统中各个因素的相互关系、逻辑归属以及重要性,进行分层排列,构成一个自上而下的阶梯层次结构。层次结构模型就是湖北省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体系(A)。
自主创新投入能力(B1) 万人R&D科学家和工程师数(C1)
R&D经费支出与GDP比例(C2)
每名R&D活动人员新增仪器设备费(C3)
企业R&D经费支出占产品销售收入比重(C4)
自主创新产出能力
(B2) 万名R&D活动人员科技论文数(C5)
获国家级科技成果奖系数(C6)
万名就业人员发明专利授权量(C7)
万人技术成果成交额(C8)
自主创新环境
(B3) 就业人员劳动生产率(C9)
亿元投资新增GDP(C10)
综合能耗产出率(C11)
地方财政科技拨款占地方财政支出比重(C12)
4.2构造判断矩阵以及一致性检验
赋值 重要度或优良度
1 两指标相比,具有同等重要性
3 两指标相比,一个比另一个稍微重要
5 两指标相比,一个比另一个明显重要
7 两指标相比,一个比另一个强烈重要
9 两指标相比,一个比另一个极端重要
2,4,6,8 两相邻判断之间的中间值
倒数 指标i与j比得bij,则指标j与i比得b=1/ bij
数值常根据决策者、专家、有经验者和分析者进行综合平衡后给出。
计算B对A的重要性:
A B1 B2 B3 W(2)
B1 1 5 3 0.637
B2 1/5 1 1/3 0.105
B3 1/3 3 1 0.258
计算一致性指标CI(判断矩阵偏离一致性)λmax=3.037,C1=0.0185查找相应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1的标准)R1=0.58,CR=0.032,通过一致性检验计算C1,C2,C3,C4对B1的重要性。
B1 C1 C2 C3 C4 P1(3)
C1 1 5 3 5 0.573
C2 1/5 1 1 1/3 0.099
C3 1/3 1 1 1/2 0.124
C4 1/5 3 2 1 0.204
λmax=4.196,C1=0.0653,R1=0.89,CR=0.073通过一致性检验。
计算C5,C6,C7,C8对B2的重要性,构造判断矩阵,得到λmax=4.08 C1=0.03,R1=0.89,CR=0.03通过一致性检验。计算C9,C10,C11,C12对B3的重要性,构造判断矩阵,得到λmax=4,C1=0,CR=0,通过一致性检验。
4.3层次单排序、层次总排序
根据两两比较法、九标度赋值,以及通过计算处理,得到判断矩阵A的权值。再通过流程处理,得到的Wi即是相应因素单排序的权值。层次总排序结果可通过下式计算得到:
U= 其中,U――C层次的总排序权重,bi――B关于A的单排序权重,cji――第j行C关于B的单排序权重。
5结果
万人R&D科学家和工程师数;亿元投资新增GDP;企业R&D经费支出占产品销售收入比重;每名R&D活动人员新增仪器设备费;R&D经费支出与GDP比例;综合能耗产出率;万名R&D活动人员科技论文数;获国家级科技成果奖系数;就业人员劳动生产率;地方财政科技拨款占地方财政支出比重;万人技术成果成交额;万名就业人员发明专利授权量。
从结果中可以看出,万人R&D科学家和工程师数以及亿元投资新增GDP等指标在湖北省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占有较大比重,万人技术成果成交额以及万名就业人员发明专利授权量等指标占有较小比重。政府方面可由此采取相应措施,营造出有利于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的宏观环境,制定能够有效提高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相关政策,最终从总体上促进我省装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章豹,吴庆庆.我国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之问题透视与路径选择[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0).
[2] 国家统计局.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分析报告[R].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
[3] 温瑞裙,龚建立,王黎娜.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研究[J].集团经济研究,2005,(8).
[4] 李京文,黄鲁成.关于我国制造业创新战略的思考[J].中国软科学,2003,(1).
[5] 赵永祥.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系统分析与实证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2005,(3).
我国的自主创新一直受到两方面的干扰。一方面主要表现在把科技问题“泛政治化”,无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强调一切都从头做起,强调所谓“完全自主的知识产权”。在制定标准的过程中,不强调开放的原则,表面上维护民族利益,实际上可能是维护小单位、小团体的利益。这种干扰之所以可怕,是因为举着“爱国主义”的旗帜,动不动给反对者扣上“不爱国”的帽子。另一方面,就是看不到西方发达国家在技术上对我国的封锁和遏制,天真地以为技术交流是互通有无的买卖行为,看不起我国的自主开发能力,把我国科技发展的希望寄托在技术引进上。一些经济学家也认为,国内搞研发成本高于国外,由于技术和资金一样可以流动,关键技术也可以通过引进获得,所以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的技术来源主要应靠外国,当前应该主要抓劳动力密集型的加工工业,先改善产业要素禀赋而不是攻克关键技术,等资金和人才积累多了,才有条件强调自主创新。他们从分析产业比较优势出发,强调劳动力密集型加工工业对当前经济的重要性是有道理的,但关于国内研发成本一定高于国外、关键技术大部分可以引进的结论是难以站住脚的。
目前,上述两个干扰已经基本厘清,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纷繁复杂的世界环境,我们完全可以排除干扰,立足我们自己的国情,确定我们自己的自主创新战略。
实施自主创新的条件已经具备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充分有效地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大量利用国外技术资源的同时,国内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有一定的提升,我国产业结构也不断升级,高技术产业的比重不断增加。在科技全球化不断深化的环境中,有大量先进技术跨国转移,跨国公司将许多新技术在其全球生产体系内使用。这使得中国产业结构得到一定程度的优化,也为中国进一步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奠定了一定基础。
目前,我国总体上处于工业化中期。城市化进程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分工链条加长,装备技术水平不高,这对能源、原材料和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新的需求。虽然这些产业的发展对环境和资源造成一定的压力,但从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看,我们不大可能“跨越”这些发展阶段。但我们没有理由走西方发展国家的老路子。而正是这些新的需求为我们提供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强大动力,我们完全可以在此期间找到新的发展模式,如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走出一条技术推动、资源节约、效率提高的新模式。
经过27年的改革开放,我国以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突破口的一些条件开始形成。一是大规模制造能力的形成。大规模制造能力意味着巨额研发费用能被分摊,从而使自主创新在投入上有了可靠保证,这是产业发展中从事关键技术研发的重要条件。二是配套产业能力提升。较高水平配套产业群的形成,是一些技术复杂、零部件较多的产品在核心技术突破后能够迅速产业化的重要条件。三是企业自主创新动力提高。四是自主创新的人才队伍得到储备。大力培养高素质科技人才,加强科技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人才在自主创新中的储备作用已成为国家发展战略之一。
当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和要素供给,我们还面临许多困难和约束条件。我们既要看到差距和困难,但更要有发展中的东方大国的雄心壮志。我们既要继续发挥比较优势,准备打持久战,又要积极谋求竞争优势,力争在某些看得准的重要领域尽早实现突破。
抓住机遇,迎头赶上
自主创新不是“开放创新”的对立面。自主创新不排斥开放与集成,集成技术也可以有自主创新。自主创新也不是鼓励从头做起,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改进也是自主创新的组成部分。“自主开发”不等于自主创新,自主开发的成果不但不一定有知识产权,反而可能侵犯别人的知识产权,自己的知识产权中也可能包含引用他人的专利权。提倡“自主创新”主要是指应尽量争取避免完全受制于人,减少“路径依赖”。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各大跨国公司和发达国家政府投入巨额资金发展信息技术,信息产业受技术控制的程度已到了疯狂的地步。而当时我国的人力物力都不具备,在信息技术和产业急速上升期,我们很难有赶超先进国家的机遇。进入21世纪以来,信息产业正面临重大转折,这正是我们跨越发展的难得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