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创造;思维;培养;教学环境
创新是教与学的灵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而创造性思维的实质就是求新、求异、求变。数学教学蕴含着丰富的创新教育素材,数学教师要根据数学的规律和特点,认真研究,积极探索训练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原则、方法。本文就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首要条件是创设适宜的教学环境
1.教师要创设引发学生创造思维的教学情景
教师应该深入钻研教材,挖掘教材本身蕴藏的创造性因素,对知识进行创造性的加工,使课堂有创造性思维的教学内容。从而把课本内容引申到实际生活中来,引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教学富有实践性、创造性。
2.迎合现状营造创造性氛围课堂
现在学生由于多数受到家庭宠爱,性格比较活泼敢想敢说他们获得知识面也比较广,对一些问题往往有独到想法,上课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当问题还没出来时,有学生已经说出了答案,这种情况下作为教师千万不要断然评价他答案,而应因势利导鼓励他讲出理由可以让学生去想去说,每想法都是课堂上生成资源,可以抓住这个契机将题目变成开放题。营造出创造性教育氛围,每个学生都具有潜在创造性,才能要把这种潜能转化为现实中。应试教育使得教师和学生都处于高度紧张,机械知识传授中很难形成创造性意识,这些严重阻碍了创造性能力培养。
3.教师要创设和谐的教学气氛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教师必须用尊重、平等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使课堂充满民主、宽松、和谐的气氛。要发扬教学民主,最大限度地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给每个学生以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尊重学生的不同观点,形成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氛围,只有这样才会使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才能让他们大胆想象、敢于质疑、敢于标新立异,敢于挑战权威……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前提。
二、深挖教材资源巧用一题多变训练创造性思维
长期以来学生总是陷于题海中,她们做了大量题目几乎成了做题机器,但收效甚微,究其原因多数学生知识点零散,系统知识点内涵和外延规律之间联系不清楚,她们只是为了完成作业而做题,而没有深挖题目之间内在联系,只有将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才能让他们乐学数学这就要求教师重视以课本为依据考查基本知识灵活、综合运用能力,认真研究教材注重展示知识形成过程,习题内涵或将原例题中条件或结论改变一下使之新例题;或将教材中一些例题、习题改编为一些开放题进行教学,培养学生创造性能力和创新精神;或对课本例题、习题解法来拓宽探索其多解性启发学生对问题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从多个侧面进行思考,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用、多解归一等形式让学生从单一思维模式解放出来,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灵活运用拓宽学生解题思路,引导学生从众多解决问题方案中找出最佳方案。开阔学生创造性视野培养。
三、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方法
1.引导想象
想象是思维探索的翅膀。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可以包罗整个宇宙。”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想象,往往能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获得数学发现的机会,锻炼数学创新思维。
2.鼓励求异
求异思维是创造思维发展的基础。它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创造性的特征。求异思维是指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去想别人没有想到,去找别人没有找到的方法和窍门。要求异必须富有联想,敢于假设、怀疑,追求尽可能新,尽可能独特,即与众不同的思路。课堂教学要鼓励学生去大胆尝试,勇于求异,激发学生创新欲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则诱发创新。教师要创设求异的情境,鼓钛生多思、多问、多变,训练学生勇于质疑,在探索和求异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3.诱发灵感
【关键词】创造;思维;培养;教学环境
创新是教与学的灵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而创造性思维的实质就是求新、求异、求变。数学教学蕴含着丰富的创新教育素材,数学教师要根据数学的规律和特点,认真研究,积极探索训练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原则、方法。本文就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首要条件是创设适宜的教学环境
1.教师要创设引发学生创造思维的教学情景
教师应该深入钻研教材,挖掘教材本身蕴藏的创造性因素,对知识进行创造性的加工,使课堂有创造性思维的教学内容。例如在讲授相似三角形应用时,可一开始就设下悬念:能否不过河测出河宽,不上树测出树高,用一个五分的硬币测出月亮离我们有多远?从而把课本内容引申到实际生活中来,引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教学富有实践性、创造性。
2.教师要创设和谐的教学气氛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教师必须用尊重、平等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使课堂充满民主、宽松、和谐的气氛。要发扬教学民主,最大限度地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给每个学生以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尊重学生的不同观点,形成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氛围,只有这样才会使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才能让他们大胆想象、敢于质疑、敢于标新立异,敢于挑战权威……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前提。
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能力,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基础
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说过"科学是在不断改变思维角度的探索中前进的"。探索精神和能力就好比是创造性思维能力这棵大树的根基。
第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建立平等、民主、尊重、信任的新型师生关系,引导学生情感处于积极、自由、宽松、安全的心理状态,使学生能在探索的王国里自由驰骋,锻炼其意志,提高其能力。
第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探索是从疑问和好奇中开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予每一个学生提出问题的权利,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时间,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问难,刨根问底,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哪怕是学生提出的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
第三,巧设问题情景。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在看似无疑处生疑,在看似平常处见奇。通过引导学生对各章节知识的学习,激发思维探索的激情。达到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能力的目的。
第四,揭示探索规律。教师要重视数学史的教学。通过介绍一些数学发现的来龙去脉,讲授在数学发现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介绍观察与实验的思维方法,由地图着色的"四色猜想"介绍联想和猜想的思维方法;由勾股定理,介绍一般化与特殊化的思维方法。
三、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方法
1.引导自主学习,激励学生探索创新
思维研究认为,每个人都蕴藏着无限的潜在创造力。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给每个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笔尝试、动口表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索知识,自己去发现规律,变学习过程为探索创新的过程。
2.指导观察
敏锐的观察力是创造思维的起步器。可以说,没有观察就没有发现,更不能有创造。在课堂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呢?
第一,要努力培养学生浓厚的观察兴趣。在概念的形成中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和充分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在观察、操作、实验、归纳和分析的过程中亲自经历概念的发展和形成过程,进行数学的再发现、再创造。
第二,在观察之前,要给学生提出明确而又具体的目的、任务和要求。
第三,要在观察中及时指导。比如要指导学生选择适当的观察方法,要指导学生根据观察对象的特点有顺序地进行观察,要指导学生及时地对观察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
第四,要运用直观教具及现代教学技术,用来支持学生对研究的问题做仔细、深入的观察。
3.引导想象
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可以包罗整个宇宙。”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想象,往往能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获得数学发现的机会,锻炼数学创新思维。
4.通过互换角色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让学生换角色,引导他们自制教具,自设问题等。让他们自己设计,找方法,引发创造性思维。教师要巧妙提问提要求,设计什么图形什么问题,目的是什么,有什么作用,有几种方法,哪种方法最巧妙,最精准等。让学生尽力明确,并将设计过程中的“发现”“困惑”仔细思索,记录下来在适当时交与大家探讨。
新疆石河子市133团第二中学832000
【摘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已的方法去探索问题,只有实施创新性的教学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 课堂教学 质疑问难 培养 创造性思维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创新的基础,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创造性思维是在强烈的创新意识下,把头脑中已有信息重新组合,产生具有进步意义的新发现或新设想的一种思维形式。它含有逻辑思维、发散思维、求异思维等多种思维形式。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从多方面入手,各方面结合才能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目的。那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 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我初浅的认识。
1.鼓励质疑,培养思维的独立性
独立性是创造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它要求在解决问题时,与众人、前人不同;独具卓识,有新的见解、新的发现,从而具有一定意义的首创性、科学性。而这种独立性的特点往往体现在思维中的怀疑因子:对司空见惯的置疑,对完美无缺的置疑,对教材的置疑,对教师的置疑…… 怀疑,常常是创新的开始。 我们明确了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质疑问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问题并没结束,关键还在于如何落实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之中。
1.1 激励学生大胆地质疑问难
有人说,没有提问,就没有回答。一个好的提问比一个好的回答更有价值。这话是千真万确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若能发现和提出问题,说明他的思维是广阔的、灵活的,并具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多鼓励学生发问,诚恳地欢迎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还要善于启发激疑,如教学《田忌赛马》一课中,第二次比赛,田忌胜两场输一场。这时教师是否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在这场比赛中,当田忌用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胜了一场后,齐威王若改变对策,能取胜吗?这样就可以把学生的思维由此向广阔又引向深入。思维的广阔和深入还可以促进语言的重组,可以让学生把改变对策后的情况用口头或书面表达出来,这样表达的语言即有创造因素。
1.2 引导学生学会质疑问难
学生的情绪达到,思维积极如喷泉,便会敢字当头,热烈地质疑问难,但质疑问难的水平并不高,往往停留在这个词语我不懂、那个句子我不明白这样的低层面上。可见,只让学生质疑问难还不够,还得引导学生学会质疑问难。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怎样引导学生学会质疑问难呢?
1.2.1 引导学生懂得该在何处质疑问难
⑴文眼处。文眼即文章中提挈全篇的关键性笔墨。教师可根据文眼,引导学生找出它与全篇文章的关系,帮助学生准确地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如我教学《草船借箭》一课时,首先抓住中心句"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的理解统领全篇。这句就应是全篇文眼。一个学生大胆质疑问难: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诸葛亮神机妙算呢?学生的这个质疑问难就紧扣文眼提得很好。
⑵相似处。大多数课文中有比喻句,从修辞上讲,比喻句中本体和喻体之间往往有相似之处。教师可凭借比喻句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探求本体与喻体的相似之处。如学生学习"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不动"这个句子时质疑问难:为什么把""比作"千斤巨石"?"千斤巨石"与""有哪些相似之处呢?
⑶空白处。教材中有的篇章作家往往有意留下一些空白,令人暇想,令人深思。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这些空白质疑问难。如《再见了,亲人》中小金花妈妈的死便是文章的空白处,教师可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小金花的妈妈是怎样跟敌人搏斗,最后与敌人同归于尽的?然后引导学生去想象,去补充,去再创造。
1.2.2 引导学生懂得该用什么形式质疑问难
质疑问难,有的是有疑而问,有的是无疑而问,有的是猜想而问;有的是是非问,有的是选择问,有的是特指问。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引导学生少提是非问和选择问,多提特指问。特指问又根据指向性的不同分为许多类型。有的指向于课文的内容和中心,带有理解性、探究性。有时学生提的问题很精彩很巧妙,但有争议,这一问题又是文章的重点或难点,老师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讨论。通过讨论,学生互相启发、分析,活跃创造性思维,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如执教《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有学生提出:为什么大人不卖火柴,让小女孩出来卖火柴呢?老师机智地判断弄懂这个问题对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深化文章的主题有一定的作用,便让学生分组讨论,互相启发,从各方面找答案。有的说:她家里太穷了,于是她偷偷出来卖火柴。有的反驳说:她没卖掉火柴,爸爸一定会打她,说明她不是偷偷出来的,而一定是妈妈生病了,她卖火柴赚钱给妈妈治病。还有的说:小女孩有个瘫痪的妈妈,爱发脾气的爸爸,穷得没法,是爸爸叫她出来卖火柴的……学生各抒己见,思维活跃,想象丰富。老师相机引导:同学们讲的多种可能性都很好,有一个共同点是都觉得小女孩的家怎么样?学生齐答:穷极了!为什么这么穷呢?资本主义国家是富人的天堂,穷人的地狱。这是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至此,学生对小女孩为什么要卖火柴这个问题统一了认识,理解了文章中心思想。这样的训练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大有好处。
2.激发想象,培养思维的连动性
一、引导探索,培养思维的独立性
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特点是创新,不是简单的模仿重复,这就要求有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思维的独立性是指善于独立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其本质特征是不依赖他人而自主地组织自己的思维过程.教师在新课程的实施中必须帮助学生养成自信和独立思考的良好个性,培养自主探究精神与求实创新意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如何培养思维的独立性呢?笔者以为可选一些发散性强的数学问题,或一些探索性的题型,促使学生努力探索,活跃学生的数学思维.
例如:是否存在实数m,使椭圆x24+y23=1上存在两个相异的点,关于直线y=4x+m对称?如果存在,求出m的取值范围;如果不存在,说明理由.
这是一道典型的探究性题目,如何引导学生思考,探索解题途径呢?
分析:
条件:椭圆和含参量直线(画图).
结论:有或者没有?假若有这样的两点A,B,那么A,B与椭圆有何关系?与直线有何关系?进一步与m有何关系?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通过讨论、交流得出如下两种解法.这样锻炼了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变式训练,培养思维的广阔性
思维的广阔性是指思维活动作用范围的广泛和全面的程度,表现为思路开阔,能全面分析问题,多方向多层次地思考问题,多角度地研究问题.在解题时若能将问题逐步引申,使解题思路顺利迁移,不仅能巩固新学知识,而且能较好地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广阔性.要培养思维的广阔性,笔者以为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实行一题多变.一题多变,有各种途径的变化,可以改变结论,可以改变条件,也可以减弱条件等等,这些变化其实万变不离其宗,主要是让自己在不同情况下做适应性训练,围绕着不断提高思维广阔性为主要目标.
三、一题多解(证),培养思维的发散性
一、通过联想训练,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联想是由所感知或所想的事物想起相关的事物的思维活动。联想虽然并不能直接产生有创新价值的新的形象,但它却为能够产生新形象的想象思维活动提供一定的基础。通过自由想象可探索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案,通过强制联想可找到实现预期目标的途径。联想的主要类型有接近联想、相似联想、对比联想和因果联想。
1.接近联想
接近联想是指由于时间或空间上的接近而引起的不同事物间的联想。例如提起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特点(纺锤体清晰可见,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的赤道板上),就可能联想到细胞分裂后期每一个着丝点一分为二,两个姐妹染色单体也随着分开,纺锤丝不断地收缩变短,牵引着分开的两个染色体移向两极。这就是一种时间接近联想。当看到根的结构的挂图时,可能会起到茎的结构,甚至会想到叶的结构。这就是空间接近联想。
2.相似联想
相似联想是指由于外形或意义相似引起的联想。比如,当看到油菜的花时,就会想到白菜的花和萝卜的花,这就是外形相似联想;当看到人身体上的血管时,就会想到植物的导管和筛管,这是意义相似联想。
3.因果联想
因果联想是指由于两事物间存在的因果关系而引起的联想。这种联想往往是双向的,既可以由原因想到结果,也可以由结果想到原因。在科学研究中,得益于因果联想的例子很多,我国植保专家李连昌发明微粒塑料性诱芯就是典型一例。当李连昌手捏着一只枣粘虫的雌蛾时,总有一群雄蛾追随,这使他联想到,一定是雌蛾体内释放了一种性信息素所致,由此他研制成功了枣粘虫性信息素,并制成微粒塑料性诱芯,杀虫效果甚佳,被国家认定为重大发明。
二、通过想象训练,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想象是人脑在原有形象的基础上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思维过程。想象的具体类型主要有三种,即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
1.再造想象
再造想象是根据一定的词的描述(言语、文字)或图样(图表、图解符号、模型等)的示意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想象。例如,生命起源的教学,由于生命起源过程学生无法直接感知,只有借助于教师的语言和画面给学生创造一个想象的情景和气氛,使他们仿佛置身于远古的地球,思维随着画面的变化而自由驰聘,各种表象在大脑中变化、组合,学生在理解生命起源过程的同时,也完成了再造想象。
2.创造想象
创造想象是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想象。例如,将DNA的结构模型拆卸成零件,再让学生动手组装成结构模型, 恰如科学家当年创造这些模型一样,启发学生也重新来一次创造。再如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来验证某些生命现象和规律。有的学校在做完“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后,教师鼓励学生依据分离原理设计出其他方案。学生提出:①用汽油做层析液;②用毛细玻璃管沾些色素提取液立在园形滤纸中心;③以粉笔取代滤纸条做实验。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对这些设计进行分析讨论,从中选出可行的方案进行实验,以检验是否成功。这样学生在独立地进行形象分析、实验设计、结果预测、直到进行实验的全过程中,都必须经过自己的创造想象。
三、通过发散思维训练,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发散思维也称扩散思维、辐射思维、求异思维,是指在思维过程中,不拘泥于一点或一条线索,而是从已有信息出发,尽可能向各个方向扩展,不受已知的或现存的方式、方法、法规、范畴的约束,并且从这种扩散、辐射和求异的思考中,求得多种不同的解决办法,衍生出多种不同的结果。发散思维可以使人思路活跃、思维敏捷、办法多而新颖,能提出大量可供选择的方案、办法和建议,特别能提出一些别出心裁、完全出乎意料的新鲜见解,使问题奇迹般的得到解决。在生物教学中发散思维训练的主要内容有扩散列举、同解变型和引申发挥等。
1.扩散列举
扩散列举就是围绕一个问题举出多种可能相关的因素。例如在学完家兔的知识后,让学生考虑有哪些因素可以使家兔死亡。没有食物可能饿死,没有氧气可能憋死,心脏坏了可能死,神经受损可能死,失血过多可能死,积毒过量也可能死,人杀可死,狗咬可死……。再如学了生物与环境的知识以后,可让学生列举有利于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一切可能措施,诸如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合理利用动植物资源;保护环境,防治污染;绿化荒山,植树造林;通过生物工程寻找新能源、改良新品种;农业生产工厂化等。经常进行扩散列举训练,学生的思维会越来越活跃和开阔。
2.同解变型
同解变型就是对同一内容设计出多种形式的问题。通过变换方式求出答案能够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从而达到训练发散思维的目的。例如,针对基因分离规律,围绕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这个实质,可以变换成:在高茎DD和高茎Dd,哪一对是等位基因?为什么?基因型不同为什么表现型相同?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是怎样分离的?又如,针对自由组合规律,围绕等位基因互相分离,非等位基因之间自由组合这个实质,可以编写多种习题:根据子代同一对相对性状的表型比直接推知亲代基因型;根据亲代基因型推知子代表型比和基因型;根据子代基因型组合数推知亲代基因型等。
四、通过逆向思维训练,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逆向思维是为了达到某一目标,将通常考虑问题的思路反转过来,以背逆常规、常理、常识的方式,出奇制胜地找到解决问题的良策的一种思维方法。逆向思维的形式主要有逆向反转、背逆常规和重点转移等。
1.逆向反转
逆向反转包括功能性反转、结构性反转和因果关系反转。下面仅以因果关系反转为例来说明逆向反转。因果关系反转是指通过改变已有事物的因果关系来引发新的设想和解决问题的新思想。
2.背逆常规
背逆常规就是用反常规的方法去思考问题。近年来比较流行的逆反健身就是背逆常规的一种表现。逆反健身是指一种反人体正常状态的锻炼方法,如倒立、倒吊、倒走等。人们平常大都处于直立状态,此时头脑供血受阻,氧气、养分供应不足,以致于神经系统易疲劳;同时,长时间直立行走、正坐容易造成下肢静脉曲张及疝气、痔疮等疾病。有人通过练习倒立、倒吊,居然效果显著。一方面,倒立使头脑供血增多,新陈代谢加快,疲劳随之消除;同时此举还能强化胸腹腔内脏周围的支持组织的功能,防止胃下垂、肾下垂、下肢静脉曲张、疝气、痔疮等因重力影响形成的疾病。
3.重点转移
重点转移就是把问题的重点从一方面转换到另一方面。在科学研究或日常生活中,常会出现一些出乎所料的现象,如能不为原有的思维所束缚,抓住偶然现象跟踪追击,则可能导致新奇的创造发明。英国细菌学家弗来明为了深入研究葡萄球菌,便对葡萄球菌进行人工培养,但在培养的过程中,因青霉孢子的侵入,葡萄球菌被杀伤,使培养失败。这时弗来明便把注意力转移到破坏他实验的青霉孢子身上,最终发明了可以使人类平均寿命延长10年的抗菌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