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生物教学心得

生物教学心得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生物教学心得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生物教学心得

生物教学心得范文第1篇

兴趣属于人的非智力因素,它对认知活动起着指导、调节和强化的作用,是学习过程顺利而有效进行的心理条件。只有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在观察、思考生物现象、认识现象本质及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过程中感到兴奋和激动,使之体会到学习生物知识的乐趣和成功的愉快。从而以兴趣激发起学生对生物学的热爱之情,这是生物学教学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

另外,通过生物教学,使初中生明确学习目的,知道生物是自然学科中的一门基础学科,人们的饮食起居、卫生保健都离不开它。21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微观上,以细胞工程、遗传工程等代表的生物工程将有突破性的发展;在宏观上,由于人口“爆炸”,粮食短缺、资源枯竭、能源耗费、环境恶化、生态失衡等因素日益困扰着人们。生物学知识对于解决这些问题将发挥重要作用。我国的科研工作的重点已将生物学列为高科技研究发展的重点。当代学生是新世纪的主人,都希望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主力军,无生物知识便等于无稽之谈。受过这样的教育,使学生明白学习生物知识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未来世纪的迫切需要。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与兴趣。

二、实验操作,激发兴趣

学生对生物的兴趣,不能仅仅停留在观察挂图和模型上,还需要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培养学生亲自试验的能力,以便更加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在学习“观察和使用实验的用具”时,将学生带到实验室,分组学习显微镜的使用,在讲清各部分结构名称及作用的同时,让学生亲自操作怎样取镜、安放,怎样对光、调光,怎样观察、绘图。这堂课学生学得特别认真、仔细,而且学习兴趣高昂,轻松愉快。如,讲“骨的成分”时,每个学生取两条鱼肋骨,分别放在火上烧和放进稀盐酸中浸泡。实验过程中利用学生学过的无机物和有机物的知识,引导他们观察骨的变化,启发他们自己总结骨的成分及无机物和有机物的特性。并且实验前后分别称重,计算出无机物和有机物的比例,进而让学生分析骨的成分、比例和骨特性的关系,归纳出骨的特性。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现代生物科学的发展尤其依赖科学实验。在生物教学中,学生在实验中不仅锻炼其实践动手能力,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更能激发其探索求知的欲望。实验教学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生物学概念,获得生物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践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

三、改进教法,培养兴趣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双方必须共同参与、相互配合,才能获得成功。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应该为“学”服务。那么解决这一问题的突破口在哪里呢?

首先,应优化教学组织形式,实行“分组教学、合作达标”。所谓“分组教学”是指通过学情分析,将所教班级学生按照学业水平、能力、性别、个性特征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根据学生特长选出小组长,为学生主动参与、积极交往、合作学习、公平竞争创造条件。事实证明,采用这样的教学组织形式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仅如此,这一教学组织形式能有效地纠正教师“独占课堂,满堂讲”的不良倾向,对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也将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其次,注重学生思维的参与。课堂中学生的参与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生思维的活跃性。这一方面可以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提出让学生思考、讨论、回答来完成。二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创造性。如,教学目标可由学生提出,使教学中的问题真正成为学生的问题;教学过程主要通过学生自学、讨论完成;实验先由学生设想、设计、操作,再由教师点评;各种动植物与人类的关系及其应用前景让学生畅所欲言等。在整个教学中,学生获得的知识不是教材或教师强加给他们的,而是自己主动努力获得的丰硕成果。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积极性和兴趣。

最后,教师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丰富的语言,生动感性的实例,深入浅出,突出重点、难点,与学生双向交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陶行知说过:“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会学生学习。”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也说过:“一个优等教师教学生自己去发现真理。”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地进行教法探索,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生物教学心得范文第2篇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生物学就是研究细胞结构、功能及生活史的一门学科。学习细胞生物学,在细胞和分子水平上了解和认识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及细胞的各种生命活动规律,可加深学生对生命现象本质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研素质,为学生将来的科学研究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早在90年代中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就组织一批细胞生物学方面的专家就我国细胞生物学发展的13个方面的研究制定了战略规划。近年来随着细胞生物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学科发展极为迅速,已成为生命科学领域的前沿学科,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大都授予了从事细胞生物学研究的科学家。随着科学的发展,细胞生物学的新成果、新技术不断涌现,导致细胞生物学教学内容多、学时少的矛盾日益突出,给教学带来很大压力。为此,我们多次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和修改,使其尽量体现时代特征和时代要求,同时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在发挥教师课堂主导作用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提高细胞生物学理论科教学的质量。

1、积极更新教学内容

1)根据教学目标,制定教学内容

在细胞生物学理论课教学中比较普遍的问题是课时少,内容多。这就要求在有限的教学时数内,必须将内容进行合理安排,最大程度的将最需要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提高课堂的效率。首先对一些了解比较清楚,难度不大的内容,减少了讲解的时间,建议学生自学,有效的提高了课堂的效率。其次是针对一些与生物化学、遗传学、生理学、组织学等相关学科内容有所交叉的教学内容进行遴选,尽量减少相近学科间内容的重复,同时保证了教学内容的完整性。例如线粒体内膜的电子传递链在生物化学中已经学过,在细胞生物学的教学中,这部分内容就简要带过。

2)引进研究进展,完善教学内容

细胞生物学是世界上最热门的研究领域之一,科研成果层出不穷,是紧跟时代前沿的,关注热点问题的教学内容,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重大意义。我们根据专业需要,把最新科研成果和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融化到教学内容中,让学生及时了解学科的发展动态和国际前沿进展,这对细胞生物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超越书本,走在知识的前沿,引导学生去探索未来发现新知识的热情和动力,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不断增强学生的自觉性和创造性(1)。例如美国科学家安德鲁?菲尔和克雷格?梅洛发现了核糖核酸(RNA)干扰机制获得2006年诺贝尔生理及医学奖;美国科学家伊丽莎白?布莱克本、卡罗尔?格雷德和杰克?绍斯塔克发现了端粒和端粒酶是如何保护染色体,获得2009年诺贝尔生理及医学奖,我们都第一时间在课堂上从研究背景、实验设计,研究过程、研究成果意义及应用等多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开拓学生的视野。我们还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学院组织的国内外知名专家的专题讲座,了解学科的前沿动态,为其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3)注重实验设计,培养科研思维

细胞生物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其理论都是建立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在课堂上不仅要介绍已经得出的研究结果和结论,还要适当加入前人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课堂或课后留一些思考题,引导学生生查阅文献自学,锻炼文献阅读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尝试自己为自己提问题,并设计解决问题的实验方案,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科学创新精神和实验设计能力。鼓励学生进入科研研究室感受科研氛围,了解实验室研究方向和实验设计,并进一步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效果显著,部分学生通过在研究室的学习,本科阶段就在国家期刊上发表了研究论文。

2、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1)合理利用多媒体

细胞生物学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课程内容信息量大,部分基础理论抽象,学生学习时普遍感觉内容多,难度大,学生往往觉得内容枯燥,很难掌握。而且细胞生物学在讲授细胞的结构与功能时需要有大量的细胞超微结构示意图,如果在黑板上绘制或挂图等形式,对教师来说不仅浪费时间,而且缺乏准确性和动态感。尤其细胞生物学本身还是探索生物体细胞发生、发展、成长、衰老死亡的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这些动态过程是无法手绘的,多媒体课件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多媒体教学形象生动、交互性强、可视性好,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要点(2)。2005年,我们自己制作了多媒体课件,课件中大量采用外文细胞生物学图书上的彩图及光盘中的多媒体动画,借助丰富多彩的图片,使细胞的各部分结构一目了然,利于学生的掌握,加深了记忆。特别是对于细胞中信号转导,微丝的聚合和解聚,肌肉收缩,细胞运动等细胞内的动态过程,利用多媒体动画进行直观的模拟,以动态的观点看待细胞的各种生命活动现象,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知识并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节省了课堂时间。但多媒体教学可能会出现授课过程中速度过快,内容多,容易造成做笔记和理解课程内容之间的矛盾,因此制备多媒体课件文本资料要干练,图片和动画选择要精致,章节提纲和标题要醒目,教师讲课思路要清晰,框架性好;讲师讲课语速适当减慢,以理解重点难点问题为主,可以课后将课件拷贝给学生,方便学生结合教材进一步总结和归纳。

2)强调启发式教学

改变传统的教师在台上照本宣读,学生在台下死记硬背的僵化做法。在备课过程中准备一些启发性问题,并在讲授的适当时机提出来,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这种启发式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并培养其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并不是将所有的教学内容和结论都显示出来,而是将有关内容以问题的形式提出,给学生以思考的余地,经过思考得出的结论,记忆深刻,学习积极性高,同时可以使学生按照教师的思路进行学习,更易于理解难点问题。例如,在介绍染色体DNA三种功能性元件时,先讲解利用不同组合将一种或几种DNA功能性元件转入亮氨酸合成酶缺陷型酵母细胞中的实验结果,要求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思考分析并最终得到三种功能性元件的作用。通过这种方式不仅锻炼了学生的科研思维能力,而且加深了记忆,比教师直接讲授的印象深刻得多。

生物教学心得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中生物 教学设计 系统优化

随着素质教育教学和新课标实施的逐步深入,目前生物教学活动中表现出了一系列的问题:生物理论体系封闭,缺乏科学的指导思想和理念;教师至上,忽视情感和目的;对学生关注不够,忽视学生的创新意识;缺乏对教学设计目的性的认识。科学思想指导教学设计,并不是照搬全抄所构建的模式,而是要结合教学实践活动。同时,必须结合当今一些主流的教学理论、学习理论以及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指导思想,有针对性地去借鉴。理论和实践表明,教师在课堂优化设计时应该从整体出发,增进教学活动的效率。因此,在构建教学设计模式的基础上,笔者归纳出了高中生物学教学设计的一些原则并提出了一些策略。

一、把握好教学设计的整体性和有序性特点

整体性是教学设计的核心。要系统的优化教学设计首先要选取恰当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逐级展开教学设计,其次还要把握教学进度、教学难度和广度等因素,在此基础上适度地加以组合,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实现生物课堂教学的整体控制。如,在进行必修I中相关"蛋白质、糖类、核酸"等高分子化合物时,传统的教学就是逐个逐节从基本单位-聚合方式-空间结构,从分子结构-生物学活性进行。学生在学习时枯燥无味,原因是教师缺乏对知识系统的优化设计。教师应该先给学生引入生物体内高分子化合物的共性,从开始强调"蛋白质、淀粉和核酸等都是由小分子聚合在一起形成的具有空间结构和生物学活性的高分子化合物"。剩余的完全可以交给学生研究讨论,逐级解决,老师只需要每节课给出相应的提纲,在学生出现困难和遗漏时能够"锦上添花"就足够了,即节省了时间又增进了学生的自主与合作。

就教学设计的有序性,如,在"基因表达和中心法则"的讲解时,完全可以设计一个基因,黑板上画出细胞核和细胞质,让学生在"严格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基础上自行演练基因的表达,体验基因表达的有序性,教师再从参与的细胞结构和载体等方面综合表述。让学生体验生命活动的整体性和有序性,实现教学设计在教学活动中的体现。

1.把握好教学优化设计的开放性和有机关联性

教学设计过程需要考虑各要素之间的相关性也要考虑教学环境。生物教学不是一个封闭的坚固的实体,生物教学过程中各要素都是开放的,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不应是封闭的和僵化的体系,课堂教学方法也没有固定的模式,学生接受知识也是多渠道的。针对不同的课时内容、不同的学生,应有不同的课堂教学方法;各要素又是相关联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带动学生,学生之间也相互带动相互影响。教师和学生等教学要素不是孤立地存在着,每个要素在生物教学中都处于一定的位置上,起着特定的作用。要素之间相互关联,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统一的整体。如,针对学习目标,教学设计要监测教学过程对学习目标的达成效果。

2.重视教学设计的目的性,确立正确的教学目标

在生物学教学设计全过程中,教学设计的目的性是第一位的,它对整个教学过程起着定向、定量、定度的作用,即教学设计向哪个方向走,它怎样符合大纲的要求、教材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能否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如,教学设计中关于学生的交流,教师必须抛弃"竞争-淘汰"的观点,让学生在交流中形成正确的"竞争-合作"的循环机制。

3.一些具体的教学优化

3.1优化语言。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要求是:具有严密的科学性、鲜明的教育性、丰富的情感性、生动形象,具有节奏感。教师通过情趣盎然的表述,鞭辟入里的分析,入木三分的概括,恰到好处的点拨,加上巧问巧答,精妙的过渡语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并产生对自己语言优化的渴望和行动。

3.2优化课堂内容,突显重难点。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尽量重构教学内容,使教学重点难点更容易被学生接受,更容易让学生实际操作并掌握。

3.3优化教学环境。科学安排时间,努力给学生创造各种宽松时效的教学环境,充分利用课堂和教学资源。

3.4优化教学反馈。教学中可通过课堂后的巩固练习或单元测试来达到教学反馈的目的,教师应注意选用典型的题目、紧扣重难点和考点的适量题目优化教学反馈。

总之,教师要不断探索,不断反思和总结,发掘生物课程教学的潜在资源,并在实践中完善与应用,实现教学设计优化。

参考文献

生物教学心得范文第4篇

关键词:传统 模式 创新 方法

一、转变传统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积极性

在一部分学校中,忽视了生物学科的地位,认为可有可无。老师没有积极地去转变教学思想,从而更加恶化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心理。因此,需要正视生物的地位,我在这几年工作实践中提出了“让学生爱生物,提高生物教学质量”为主题的课题研究,以转变教学方式为最终目的,把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科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生物教学质量作为教育的核心目标。在课堂中转化师生关系,让老师与学生处在同一个平台,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与老师及时沟通。在课下,我会让学生写一些小纸条,把自己的一些反思和想法写上去,然后交给我,这样不但可以让学生与老师之间沟通方便,更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二、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创设实例式教学情景

传统的教学,老师教学生多少知识,几乎就要求学生掌握多少。学生所学的知识是死知识,学生掌握的技能是没有创新的技能。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改变“满堂灌”、“一言堂”的授课方式,教师的教学地位不再是教学的主角。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才是学习的主角,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传统教学方式把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角,忽视学生的地位。生物学科是一个实验科学,这就要求在学科教学中,创设各种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式的教学方式进行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选择地对学生进行目的教学。不要忽视学生创造性地学习,不要限制学生思维的发展,不要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闪光的地方。高中生物的教学中有很多设计实验的题目,教师要让学生大胆去设计,开拓自己的思想。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每位学生的设计思路进行分析比较,找出不足之处,进行改正,教师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是一个指导者,是一个辅导者。实验、观察、参观和实习都是很好的实例式教学情景方法。在做好教材要求的实验的同时,有计划、有组织地让学生多观察,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释身边的生命现象,把观察到的生命现象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释,这样更能激发学生从事于生命科学的热情。

三、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加快,需要的是人才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素质教育的重点。生物是一门能够拓展思维的课程,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完全按照课本去按部就班地给学生灌输理论,这样只会禁锢学生的思想。作为理科学生,我们需要的是拓展他们的思维,让他们将自己的能力去毫无限制地释放出来。在如今的考试中,试题越来越开放,许多都不是课本上的死知识,而是要求学生独立思考的问题,答案不是唯一的。因此,我们在平时的课堂中就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他们自己去尝试发现新的结论。我经常在课下给他们布置一些小实验,比如,让学生们分组去记录几种种子的胚芽形成过程,然后对比分析,看看能得出什么结论。学生们在课下都为自己的实验做了相应的记录,并且自己提出疑问,自己寻找答案,都做了详细的记录,这对于他们的个人独立思考的能力都是一个良好的锻炼过程,创新能力也因此得到了提升。

四、针对不同年龄层次学生,运用不同教学方法

高中学生是刚从初中毕业,他们的知识储备水平有限,我们在教学中不能一蹴而就,而是要循序渐进。针对不同的年龄段,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于高一的学生,我们应该以培养他们学习生物课程的兴趣为主要教学目标,在课上用简单的图例和动画告诉他们学习生物的重要性。比如,我会结合当前的社会热点,让学生认识到生物与社会、生活、经济有着重要的联系,因此提升了他们学习生物的兴趣。而到了高二高三,我们就要以拓展学生知识为主要目标,可以在讲解完课本内容之后,额外增加一些课外知识。比如,讲述DNA的结构、蛋白质的分子结构时可以与化学的物质结构相结合,讲述有丝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向两极移动时需与物理的力学方面的知识相结合。或者利用课堂最后几分钟,给他们看类似《探索时代》等科学性的短片,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生物的能力和兴趣的提高。

生物教学心得范文第5篇

一、抓认识提高,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社会日新月异的急速发展和变革,各种不良思潮和矛盾使在校青少年学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由于青少年学生正值成长发展过程中,缺乏科学的辨别能力和社会实践经验,加上小学生的独立意识较差,所以小学生很少易发生心理行为偏差。近年来,小学生常出现妒忌、自卑、孤僻等不健康心理行为,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存在心理偏差,是由于在学习和生活中碰到问题和困难时,缺乏解决矛盾,应对挫折和处理危机的能力。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对此不能置之不理,不能只注重分数而不管学生是否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我们要培养的是人才而不是废才,更不是害群之马,因此,我们全校上下形成共识:要下足功夫,正视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学生的健康发展,健全他们的人格,为21世纪培养合格的人才。

二、抓学科渗透,扎实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课堂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不仅是科学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我们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开设上好心理健康课的同时,要求教师在各科备课时注意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因素。思品课,抓好心理疏导的教育;语文课,以教材中大量的优秀文字形象,从这些人物身上体会和感悟良好的心理素质;数学课中研究重点是观察、注意、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英语课则要求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信心,使之敢于表现自我,增强学生群体交往意识,发展能力和个性;音乐、美术等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给人以美的熏陶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有关的知识,可以使学生处处都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且作为教育的主体,教师不仅在知识上影响着学生,而且教师的人格也会在教学的师生互动过程中起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就构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三、抓课题研究,从细处着手抓好心理健康教育。

探索了一系列针对小学生的关爱教育的内容及途径,探索并形成了优化学生情感体验、人格发展的一系列的方式方法。主要是在教师以身示范下,对小学生开展“关爱自己、关爱他人、关爱社会”三个方面的教育。通过开展主题活动,抓陶冶、抓体验、抓渗透等展开教育,我们明显感觉到学生的心理素质、道德情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优化。在校内、班级中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互相关爱、团结帮助蔚然成风,在各种学习活动中,学生合群,积极参与,团结协作,自尊自信,创新精神等得以充分体现。在家中,社会上,学生都能从小事做起主动关心、爱护、帮助他人,富有同情心。多次主题队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受到教育的同时,自身的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心理素质明显加强。

四、抓家庭教育,引导学生家长关心子女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