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提高企业信用评级的措施

提高企业信用评级的措施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提高企业信用评级的措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提高企业信用评级的措施

提高企业信用评级的措施范文第1篇

(一)企业信用评级

在资本市场上,信用表现为进行债务融资的债务人与债权人的关系,这种关系存在一定的风险,即债务人能否如期偿还债务。信用评级则是对债务人不能到期偿还债务的可能性的评价。通常企业信用评级指的是,由专业的评级机构或专门的评估部门,根据“公正、客观、科学”的原则,按照一定的方法和程序,在对企业进行全面了解、考察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对其信用行为的可靠性、安全性程度做出评价,并用专用符号或简单的文字形式来表达的一种管理活动。简单地说,企业信用评级就是专业信用评级机构对企业的未来偿债能力及其偿债意愿的评估。

(二)财务分析

张先治等在《现代财务分析》一书中提出,“财务分析是以会计核算和报表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为依据,采用一系列专门的分析技术和方法,从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营运能力的角度对企业等经济组织过去和现在的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等进行分析与评价,为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经营者及其他关心企业的组织或个人了解企业过去、评价企业现状、预测企业未来、做出正确决策提供准确的信息或依据的经济应用学科。”简言之,财务分析是以财务报表为主要依据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的评价。

二、企业信用评级与财务分析的关系

信用评级作为一种社会中介服务,主要是揭示受评对象违约风险的大小。在评价企业的违约风险时,该企业的财务状况是不可忽视的一个因素。企业信用评级是对企业到期不能偿还债务的可能性即信用风险的测算,虽然财务状况不是信用风险的决定性因素,但财务状况差、经营业绩不好的企业会存在流动性等风险,导致其不能如期偿还债务,从而增加了信用风险。因此,财务分析一直是企业信用评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这里的财务分析并不完全等同于一般的财务分析,即企业信用评级并不完全包含财务分析,它们之间无从属关系。由此可见,企业信用评级与财务分析虽有必然的联系但又有所区别。

(一)联系

从内容上来看,企业信用评级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对受评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评价,包括企业的资产情况、负债情况、收入和利润水平以及反映财务状况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不难看出,这些内容同样是财务分析中的重要内容。因此,企业信用评级中对财务状况的分析来源于财务分析,没有财务分析的产生与发展就没有财务分析在企业信用评级中的应用。从分析方法来看,财务分析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比较分析法、垂直分析法、比率分析法、趋势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企业信用评级通常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但在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评价时主要采用定量的分析方法,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方法:

1.比率分析法。即财务分析中的主要方法,也是企业信用评级中的主要方法。企业信用评级过程中通常会采用财务比率指标来进行分析。例如,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反映被评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资产负债率反映被评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应收账款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等指标反映被评企业的营运能力,销售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等指标反映被评企业的盈利能力,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利润增长率等指标反映被评企业的发展能力。通过这些指标可以判断企业资金配置的合理性,使原本不可比的财务状况具有可比性。企业信用评级过程中,依靠单独的数量指标很难判断被评企业财务状况的好坏,但如果将其换算成比率指标,则就可以进行相互比较,从而避免作出错误的判断。

2.趋势分析法。与财务分析中的趋势分析法相同,是根据同一企业连续几年的资料,以某一年为基础对相同项目或财务指标计算趋势比率,以观察各项目或指标的变动情况,从而对被评企业的成长性进行分析的一种分析方法。通过趋势分析,可以从对过去的观察分析中了解企业在该方面的未来发展趋势。因此,信用评级机构在对企业进行信用评级时会采用趋势分析法来判断该企业资信状况的发展趋势如何。

3.结构分析法,也就是财务分析中所说的垂直分析法。是对企业财务指标中各分项目与总体项目相比较,从而得出各分项目在总体项目中的重要性、地位及变化情况的一种分析方法。一般而言,某一分项目占总体项目的比重越大,对总体项目的影响也就越大。

4.相互对比法,也就是财务分析中的比较分析法。是通过主要项目或财务指标的相互比较来揭示各项目或财务指标的数量差异的一种分析方法。它是企业信用评级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可以通过比较不同期、不同企业的各项指标以及这些指标的标准值,找出差距,以便进一步分析形成差距的原因,进而判断企业资信状况的好坏。总之,无论是从内容上还是方法上,企业信用评级中对财务状况的分析都源于财务分析,是对财务分析应用范围的扩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财务分析的发展。

(二)区别

1.分析主体不同

哲学中将主体界定为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承担者。在此,分析主体也就是分析活动的承担者,应该是指进行财务分析活动的实施者。通俗地讲就是谁来进行财务分析。从企业信用评级的概念容易得出,企业信用评级中的财务分析主体是信用评级机构,也就是说评级机构作为中介,根据服务对象的要求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并以分析结果作为判断违约风险形成评级报告的一项依据。财务分析的分析主体可以划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基于企业所有者和债权人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求,通常他们自己或请专业的分析师进行相关的财务分析;另一方面,基于企业内部管理者对企业整体或局部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求,通常由企业内部财务分析人员进行必要的财务分析。因此,企业信用评级的分析主体具有单一性,而财务分析的主体则呈现多样化。

2.服务对象不同

信用评级的产生源于20世纪初对美国铁路债券的评价,其服务对象是购买债券的公众投资者。到目前为止,企业信用评级已得到繁荣发展,但其宗旨仍然是对企业信用风险的评价,其服务对象主要是公众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诸如银行和一些金融机构),他们都是企业的债权人。因此,在企业信用评级过程中进行的财务分析也是服务于企业的这些外部利益相关者。分析主体的不同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服务对象的不同,根据财务分析的两类主体将其服务对象也划分成两类,一类是企业的外部利益相关者,包括所有者和债权人;另一类是企业内部的利益相关者,即企业的内部管理人员。与企业信用评级的服务对象相比,财务分析的服务对象更广泛。

3.分析目的不同

企业信用评级中进行财务分析的服务对象是债权人,他们不仅要求及时收回本金而且要得到相应的收益或报酬,而本金收回的及时性和收益的大小与企业的违约风险相关。因此,分析的目的,一是看对企业债权能否及时、足额收回,也就是研究企业偿债能力的大小;二是看企业有无意愿偿还其债务。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财务分析的目的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

(1)从所有者角度看,他们关心的是自己的资本能否保值、增值,因此,分析的目的是看企业的盈利能力、权益结构和营运能力,从而判断企业是否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评价企业管理者的经营业绩,以便做出正确的决策。

(2)从债权人角度看,他们关心的是企业的偿债能力,与企业信用评级的分析目的一致。

(3)从内部管理者角度看,他们关心的是企业整体的运作,因此,财务分析的目的不是单一的,而是多角度综合性的。他们既要考虑所有者的感受去关注盈利能力,又要对企业的经营情况运筹帷幄而去关注企业的资本结构、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发展能力、财务风险等因素。

三、相关启示

本文在明确了企业信用评级和财务分析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对企业信用评级与财务分析进行了比较,从中发现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同时也得到了以下几点启示:

(1)随着企业信用评级的发展,评级过程中进行的分析除了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外,越来越关注企业现金流的分析。而财务分析通常未将现金流的分析纳入重点分析范围,从而使某些方面的分析具有局限性,在此,可以借鉴财务分析在企业信用评级中的应用思路。

(2)财务分析的依据材料主要是财务报表,而评级机构进行企业信用评级时不仅要看财务报表而且通常会对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企业规划、所有者背景等表外事项进行分析,以便考察报表不能反映的偿债能力。企业内部管理者进行经营决策时可以综合考虑信用评级的分析结果和财务分析结果,更加深入地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措施,从而有利于提高决策效率。

提高企业信用评级的措施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 信用评级 政策支持 评级应用

Abstract:India has introduced series of concrete measures to get SMEs rated so as to minimize information gap and enhance SMEs’access to credit. Policy support,rating agencies,rating method and application of credit ratings are fully analyzed as the key to India’s success in this specific aspect. Some recommendations are made for China,includ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national policy support system for SMEs,fostering market demand through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and high quality supply of credit rating products.

Key Words:SMEs,credit rating,policy support,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F830.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2265(2011)09-0043-04

近年来印度经济的快速增长为全球瞩目,中小企业发挥了重要的“引擎”作用,涌现出众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公司。印度中小企业的成长壮大,得益于政府强有力的扶持,信用评级就是其中一大特色。通过开展中小企业信用评级,解决了信息不对称难题,提升了中小企业透明度,增加了银行贷款投入,有效促进了中小企业发展,其经验和做法值得借鉴。

一、中小企业政策支持体系

(一)印度中小企业概况

中小企业在印度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位置,对工业生产、外贸出口、吸纳就业和培养企业家贡献突出。印度将中小企业划分为微、小、中三种类型。中小微工业部(MSME)2010―2011年度报告显示,全国共有中小微企业2980万家,产值占制造业的45%,出口占全国40%,从业人员6950万。

(二)政府支持组织架构

印度政府十分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1999年设立小规模工业和农业及乡村工业部,后于2007年合并为中小微工业部,负责制定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通过下属组织开发项目并实施。2006年,印度政府出台微、小、中企业发展法案(MSMED),将中小企业范畴延伸至服务业。

印度储备银行(RBI)通过三种措施推动中小企业发展:(1)许可银行对中小企业发放50万卢比以下无抵押贷款,信用记录良好的最高250万卢比。(2)要求银行优化网点布局,满足地区中小企业需要。(3)制定和银行对中小企业服务最低标准以及信贷投入要求。

印度国家小产业公司(NSIC)是中小微工业部下属组织,通过实施为中小企业定制的系列项目和工程,促进、扶助和培育小工业以及相关的产业发展,提高中小企业竞争能力和优势地位。2009―2010财政年度NSIC为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支持105.6亿卢比。

印度于1990年设立小产业发展银行(SIDBI),支持小产业创新和发展,资本、资产规模列全球发展性银行第25位。主要功能是为金融机构提供再融资,以较低的利率提供中小企业贷款,此外还为净值1000万卢比以下的中小企业提供信用担保,支持第一代企业家创业。

(三)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政策

2005年,印度财政部宣布了促进中小企业的贷款投入的一揽子政策(Policy Package);印度央行向各公有银行发出通告,要求采用透明的评级体系,将中小企业贷款成本与信用等级挂钩,使中小企业贷款成本更加合理,贷款每年增长20%以上,由“常设咨询委员会”进行检查和督促。

印度中小微工业部批准了NSIC与印度银行协会及评级机构的计划,为中小企业提供性能表现和信用评级服务(Performance and Credit Rating Scheme),政府鼓励企业参与评级,为首次参评的小企业补贴75%的评级费用,最高4000卢比。NSIC认可7家独立的专业评级公司(后增至8家),企业自主选择评级公司,银行参考评级结果决定是否给予贷款以及确定贷款条件。SIDBI与印度信用信息局(CIBIL)联合建立中小企业评级公司(SMERA),与印度银行协会共同采集风险数据,建立基于IT的中小企业贷款申请、评估、监控系统,从而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流入中小企业的信贷量。各评级机构纷纷给予中小企业评级费用优惠,折扣达到5%-12%。

二、评级机构及中小企业评级

(一)印度主要评级公司

在印度评级市场,除国际著名的邓白氏(D&B)、惠誉(Fitch)分支机构外,还有6家主要信用评级公司。CRISIL是印度最大的评级公司,世界排名第4,从事评级、研究、风险和政策咨询服务20余年,标准普尔(S&P’s)是其大股东。CRISIL的市场份额超过50%。于1993年设立的CARE是印度第2大评级公司。此外,还有SMERA、ICRA、Onicra、BWR等评级公司也提供中小企业信用评级。

(二)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方法

中小企业具有独特性,影响中小企业信用质量的因素与大企业明显不同,各因素权重也有所区别,因此中小企业评级需要采用特定的方法,以SMERA制造业中小企业评级为例,共考察六个方面:(1)行业风险。中小企业所处行业在评级中扮演关键角色,是决定企业水平和盈利的关键因素。(2)经营风险。企业经营和管理中可能存在导致客户无法偿还债务的风险,包括市场风险(产品价格、原材料价格、单个产品依赖/替代性、定价灵活度)、经营效率(竞争能力如生产成本、市场地位,关系到企业保持和提高市场份额的能力,实施差异化定价)。(3)管理风险。因大部分中小企业由1-2人经营管理,故而企业主教育水平、职业经验、经营策略需重点关注:一是企业主诚信度、品质和偿还意愿。二是偿付能力,包括企业及个人的信用价值等。三是财务能力,及企业技术、管理、财务等产生盈利和企业获得成功的能力。(4)财务风险。分析财务指标和经审计的报表,进行比率、趋势分析,考察财务披露、表外项目及其对盈利能力的影响。(5)新项目风险。了解新项目的规模和特点,重点关注多元化扩张情况,新项目的合理性,已有项目实施经验,团队经验和质量等。(6)其他因素。包括环保控制证书、补贴和销售税的影响、记账方法变更、未消化的折旧和经营损失、资产保险状况等。

中小企业评级具有鲜明特点:(1)进行行业划分。中小企业所在行业对企业经营好坏具有直接影响,因此评级要基于行业标准,参照其他具有同一产品线的同业公司条件。(2)考察企业规模。要以规模为基础对中小企业分类,使中小企业与同行业、同等规模的其他相似的中小企业进行合理比较,确立相对信用水平。(3)关注企业主信用。中小企业的经营行为往往与企业主个人行为高度关联,将企业主个人状况纳入考察,可以提高中小企业未来偿债行为的可预测性。

(三)中小企业信用等级划分

评级公司既有自己的中小企业信用等级标识,也有与NSIC合作进行性能表现与信用评级的等级符号。NSIC小企业信用评级结果展示企业性能表现和财务能力两个维度,性能表现分为5个等级,财务能力分为3个等级。经中小企业认可,所有信用评级结果通过评级公司网站或其他媒体公开。

三、中小企业评级结果的应用

(一)政府及相关部门应用

虽然中小企业评级不是参与政府项目的前提条件,但信用评级事实上已经成为一个有效的“筛选器”,如信用担保基金计划、技术升级计划、信用相关资本补贴计划、高效能源与绿色能源计划,信用卡项目、贷款项目等,都离不开信用评级。NSIC在为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支持的过程中,对获得评级的公司给予优惠利率:SE 1A级企业享受1%的折扣、SE 1B或SE 2A级企业享受0.5%的折扣。SIDBI通过分支机构或与其他银行合作,对SMERA 1级客户利率降低1%,2和3级客户降低0.5%。

(二)银行监管当局的应用

印度央行因监管需要而使用外部评级结果。RBI规定:银行应使用标准法计算风险加权资产、根据信用等级赋予企业贷款对应风险权重。250万卢比以上的贷款须取得评级机构的评级,1亿卢比以上的贷款如未评级,一律采用150%风险权重(Basel II规定未评级权重为100%);对非银行金融机构(NBFC)开展业务规定信用资质要求,未评级的不能向公众吸收超过1亿卢比存款;规定企业发行商业票据最低信用级别要求,发行额度与信用等级挂钩;商业银行向央行融资时,抵押品须满足相应的信用等级要求。

(三)商业银行应用评级结果

在印度,银行与评级机构通过签署谅解备忘录(MOU)的方式开展深度合作,通常一家银行同时与多家评级公司合作,而一家评级公司往往与数十家银行合作,合作在银行总部层面进行。中小企业评级结果在银行领域的应用面十分广泛,印度有国有银行20家、邦属银行6家、合作银行近70家、外国银行30余家,几乎每个评级公司的合作银行都包括所有重要银行,具有高度的覆盖性。

CRISIL的中小企业评级被平稳地嵌入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决策之中, 30多家银行认可评级结果并将其作为内部授信评估过程的一部分,13家银行对高信用等级企业提供最高1.25%的利率优惠;SMERA与29家银行签订了协议,11家银行机构对获得较好信用评级的企业给予信贷优惠,银行将外部评级模型与内部模型进行映射,从其评级过程和参数中获得管理改进;Onicra与超过25家银行建立工作关系,银行为公司评级的客户提供最高1%的利率优惠;其他主要银行也给予贷款利率折扣。

四、开展中小企业信用评级的成效

(一)评级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2005年以来,印度信用评级市场发展迅速,中小企业评级成为一种趋势。NSIC公司的2009―2010年度报告显示,仅在性能表现和信用评级项目下,就有7531 户小企业获得评级,而上年度该数据为5011户。2005年初,CRISIL完成1万户中小企业评级,1年后增加到2万户。SMERA、Onicra 评级中小企业均超过1万户,邓白氏(D&B)完成75000家企业的风险评估,其中85%是中小微型企业。评级为信用市场带来了重要的结构性变迁,中小企业经受了信用标准检验,信息透明性和公开披露意识深入人心。目前印度已成为亚洲第三大评级市场,仅次于日本和韩国。

(二)有效推动了中小企业成长

外部评级是可信赖的独立第三方进行的信用资格认定,通过全面评估中小企业信用风险并以简明、直观的信用等级符号呈现,增强了中小企业信息透明性,消除了交易中的不确定因素。信用等级高的中小企业能够以优惠的条件获得银行贷款,降低了融资成本;通过外部评级信用揭示,银行能够准确度量风险、合理定价,本来无法获得贷款的中小企业也容易取得融资发展机会。高信用等级的中小企业展示了实力、提高了知名度,有助于更广泛地选择合作伙伴,从借款人、客户、供应商处取得更多信用支持、获得更多商机。CRISIL报告显示,过去两年中,信用评级为中小企业带来了实际的好处,仅在利息支出方面就节约了17.5亿卢比,超过40% 的企业选择继续申请评级。

(三)有力扩大了银行贷款规模

外部评级为中小企业信贷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外部评级提供中立的、第三方、无偏的借款人评估,银行掌握了较为充分的信息,有利于更好地筛选企业、降低信贷评估成本、准确进行风险定价、提供吸引客户的贷款条件、缩短处理时间、节省人力资源、提高信贷工作效率、拓展更多的客户、扩大放贷人基础。外部评级还可使银行快速定位优质大客户,提供关于借款人的早期预警信号,了解客户潜在风险以实现平稳退出,更好地管理信贷组合。

五、印度中小企业评级经验和启示

(一)建立完整的全国性支持体系

印度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大环境较好。中央政府积极推动引导、颁布法令支持中小企业成长。政府、央行、NSIC、SIDBI等机构协调配合,中央财政补贴,合理划分企业,进行信贷考核,政府带头信用激励,构成了完整的全国性中小企业支持体系,有效地对接了市场需求双方,自上而下的顺畅体制是成功的基础保障。

(二)培育市场对评级的旺盛需求

中小企业渴求资金,银行对信息有明确要求,驱使企业获得信用等级。政府补贴评级费用使中小企业能够“付得起”,极大地提高了企业参评的积极性。信用评级带来的实际好处使企业愿意自费继续评级,形成良性循环。

银行应用外部信用评级源自受到的压力。一是资本监管压力,印度央行实施Basel II协议规定银行先行采用标准法计算信用风险,待批准后方可采用内部法。这一制度安排举足轻重,资本充足率的约束倒逼银行主动采用外部评级。二是防范风险的要求,央行对中小企业信贷投入进行考核,银行有动力采用外部评级深入了解客户、防范信用风险、保证贷款质量。三是经营效率压力。要想扩大业务规模,必须提高贷款效率、发展更多客户,从成本效益出发,银行有“信用评估外包”的需要。

(三)提供高质量的信用评级产品

印度主要的评级公司均有国际征信评级巨头背景,有先进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不同评级公司各有侧重,相互补充,产品线较为丰富。评级产品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印度央行认证评级公司作为实施Basel II的合格外部评级机构,通过认证的机构表明其评级方法和产品具有科学性、权威性,提升了评级公司信誉度,使其产品更易为市场所接受,带动效应十分明显。

(四)评级机构与银行联系十分密切

印度评级机构的资本构成多含有银行股份。评级公司源于银行的需要而设立,产品能够更好地满足银行对评级的要求;银行和评级公司成为利益共同体,银行渴望降低成本,因而具有使用外部评级的内在动力。金融机构、担保公司、评级机构之间的密切联系,是充分发挥信用评级作用的前提和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Reserve Bank of India.Reserve Bank of India: Functions and Working[OL].RESERVE BANK OF INDIA. rbidocs.省略.in/rdocs/Content.

[2]SMERA.SME Rating methodology[OL].SMERA. smera.in/methodology.asp.

提高企业信用评级的措施范文第3篇

金融租赁公司引入外部评级机构进行信用评级和信用风险管理有助于提高其信用风险识别和防范能力,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而信用评级机构开展与金融租赁公司的合作,也可进一步拓展市场,增加信用信息数据的积累。二者合作的主要方式包括信用评级、尽职调查、管理咨询以及信用方案设计等。

[关键词]金融租赁;信用评级;合作

1 金融租赁行业发展状况及风险特点

融资租赁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美国,目前,全球近15%的投资都通过融资租赁完成;在美国,融资租赁已经成为仅次于银行信贷的第二大金融工具,其租赁渗透率已超过30%,进入成熟期。而在

3.3 内部信用风险管理咨询

金融租赁公司在经营活动中将始终面临着必须不断扩张信用以扩大市场份额和争取客户,但另一方面又必须最大限度地减少潜在信用风险,提高赢利水平的两难困境,因此,建立企业内部信用制度,构建企业信用信息管理机制势在必行。信用评级机构可协助金融租赁公司建立有效的信用管理体系,以帮助金融租赁公司解决好客户选择、融资方案制订并实施、加强应收融资租赁账款的管理等问题,从而实现增加收入和降低风险的预期目标。信用评级机构提供风险管理咨询的主要内容包括:信用管理诊断、信用管理制度体系建立、信用管理部门建立及人员考核指标体系设计、信用管理政策制定、业务流程重组、资金营运及信用风险管理系统建设等方面。

3.4 为融资租赁业务设计相关信用方案

融资租赁业务和风险控制的实践证明,承租企业的经营方式、机构实力、交易的机构组合、中介服务机构的介入与否以及二手设备市场的设立都将影响融资租赁公司对承租企业信用条件的设置。针对融资租赁业务承租企业的不同特点,在进行融资租赁业务关键要素方案时,应根据承租企业主体信用评级的结果,进行具体优化设计。信用方案设计的重点在于对租赁债权的管理能力以及未来的租金收益、余值处置收益与金融租赁公司所承担的风险以及资金成本、现金流压力等是否匹配。在针对大型服务运营商客户时(如电信、电力、供水、供气运营商),除考虑当前的信用等级外,信用评级机构还将对该类企业未来赢利能力和现金流情况进行评估判断,并根据设备余值风险的定价和处置能力综合设计融资租赁方案;而面对一般生产加工类企业对建筑、工程施工设备或大型生产设备的融资租赁需求时,其在行业内的地位、市场份额、核心竞争优势、设备的通用性、历史信用记录以及第三方担保等保障措施均成为融资租赁方案设计的主要考虑因素。

参考文献:

提高企业信用评级的措施范文第4篇

【关键词】银行 小微型企业 信用评级

银行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体,银行对企业信用评级,对降低资金信贷风险和社会提倡的诚信的倡议不谋而合。那么对企业信用评级首先就要了解评级现状。

首先银行信用评级现阶段都是内部撰写、内部保存和内部使用。每个商业银行都有自己的一套评级标准和评级结果,评级环境较为封闭。同时外部不能直接使用评估结果。其次我国银行先期评估机制和银行贷款后的跟踪信用评估机制实施效果甚微。很多贷款在没有观察评估就被放款出去,这是一个即现实又很严峻的问题。现在我国各大商业银行都有大笔大笔的银行坏账。最后,从我国目前的评级方法来看,银行普遍采用的指标都是依据过去的财务数据,而不是对未来偿债能力的预测指标来进行评级,行业分析和研究明显不足。针对这些问题,我想提出一些见解。

一、基于信用信息共享

在现在的市场下,我国各大商业银行和建筑委员会的信用工作做得较好,如果能将这些行业客户的信用评估综合起来建立一个类似“银联“的数据库,虽然各个行业的标准不一样,但是现在能多花点精力,以后就是一种便利。建议在初期成立一个在银监会直接领导下的信用管理机构统一领导与管理中国企业信用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其主要任务是负责进行管理和监督我国企业信用评估体系的建设工作。当然这也是一种长期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基于银行评估途径

毋庸置疑,大中型企业评估在时间精力和方法上与小微型企业都有区别,小企业由于其评估成本率高,数量多,地区偏远分散,如果银行单独做评估会费时费力,而且企业评估按照社会分工日益细化的趋势,内部评级不利于社会分工的细化,所以我建议针对小微型企业的信用评估,主要就外包给专业评估公司,像国内有名的中诚信托、大公、新世纪等公司都可以,采用银行内部再审核和内部评估相结合的评估办法。达到节约成本,追求质量的效果。

三、基于银行评级与被评估企业的独立性

如何保持评估人员与被评估企业的独立性一直是一个难题,光是靠自律和监督是很难从源头遏制的,银行信用评估与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同样存在这个难题,但是不得不说他们之间有很大的一个区别,会计师事务所是直接接受被评估企业的委托进行审计,所以自然接受的是被审计单位的酬金,所以事务所的独立性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被审计单位的“胁迫”。而银行可以委托独立评估公司评估,评估企业收到的是银行的酬金而非被评估企业,这样评估公司受到的“胁迫”压力更小,这就是银行外部评估。所以强烈建议银行更加重视外部评级机制。

四、基于评估方法—实地调查

中小企业由于其特殊特点要求银行评级更加注重实地考察。但是实际操作中,银行内部评级往往只注重分析企业的财务报表。中小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经营管理很不规范,透明度差,尤其是一些关键的信息的披露。如果通过与企业相关负责人的适度采访沟通以及评估人员观摩后的自我判断,又或者是通过一些其他外部渠道,获得较为详尽而真实的企业内部信息,了解企业业务运营模式、公司管理制度、办公环境等方面,为定性评判奠定基础,为信用评级提供更为有效的素材。

五、基于财务报表对企业信用评级的影响

中小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不高,财务报表一般未经过审计,做假情况较为普遍。虽然通过了审计,但仍存在某些行为使得财务信息可能无法真实反映实际经营状况,比如隐瞒收入或夸大经营成果等。如果以虚假的财务信息作为评级的依据,将提高或降低企业的信用级别。所以,建议评级机构应当在一定程度上摆脱财务报表对评级的影响。

六、基于中小企业的发展潜力

公司未来的路怎么走,公司的发展战略,这些关键的信息在该企业报表附注中也许会披露一些,但是要了解战略执行情况和规模效益,必须要实地考察。所以,信用评级更应关注未来发展潜力和成长速度,重点预测企业未来的经营状况,而不仅仅只关注企业现状,未来一个发展时期内企业通过经营活动获得的自由现金才是增强偿债能力的重要保障。

七、基于二次回访

注重对企业的后续考察和评估,信用评估中后续评估不容忽视,由于小微型企业的地缘因素和银行的人力资源因素导致银行无法掌握企业的发展情况,同时小微型企业资金链脆弱,很容易发生变故,所以我给的建议就是银行委托评级公司做二次回访,及时更新信用信息,尽早采取预防措施,保障信贷资金安全。

当然,我国现在正处于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的成长阶段,而银行的信用建设又是我国信用体系建设的先锋,银行信用评估是构建信用体系的重中之重。我国评级体系建设必须在中国国情下寻找符合自己发展的道路。中国信用评级之路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陈勇阳.高等院校金融学核心课程教材·信用评估 理论与实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提高企业信用评级的措施范文第5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用评级;风险管理

一、我国商业银行企业信用评级衍生风险及其形成的原因分析

中国银行业将在2010年正式实施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新协议通过内部评级改善风险控制,将内部评级法(IRB)融入银行风险管理实践,代表了未来国际先进银行风险管理的主流方向。内部评级法作为一种两维评级方法,分别对借款人违约风险和特定的交易风险进行评级。第一维度与客户评级一致,第二维度反映交易本身特定的风险要素,如风险缓释措施、产品类别、债项优先性等。为尽早将内部评级法嵌入风险管理实践,为2010年全面实施新协议打下坚实基础,国内的各家商业银行相继出台了各类的信用评级办法,评级办法的实施有利于规范客户信用评级的标准,提高信用评级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在很大程度上规避和防范客户自身原因给商业银行带来的风险。

国内较先进的商业银行的企业客户信用评级办法,一般采取系统性风险与非系统性风险相结合的方法,从系统性风险、财务风险、信用记录和基本面风险等方面进行评价,信用评级的基本流程包括初始评级(R1)、系统评级(砰)和最终评级(R3)三个阶段,即第一阶段:根据系统性风险、财务风险和信用记录等结果,系统计算出客户风险分值,转换为初始违约概率(pD1),并对应为初始评级(R1);第二阶段:将客户基本面信息录入信用评级模型,计算出基本面等级,并以此为依据对初始评级(R1)进行自动调整,确定系统评级(R2);第三阶段:直接评价人员和评价审查人员对客户最终等级提出建议,报有权审批部门审定,确定最终评级(R3)。

(一)操作风险

一般而言,信用评级工作都有一个比较完整的操作过程和叠进的程序,从评级准备、实地调研、级别初评、级别审查与审定、跟踪监测,到最后的监督检查,各个环节都有规范性的操作规程,期间对于每个环节也有着明确的职责与分工,在国内某先进商业银行的评价系统中,按职责分工分为直接评价人、评级审查人和评级审定人,整个评级过程由直接评价人而始至评级审定人而终,由于风险衍生的比重倾向原因,本文所讨论的操作风险更多关注于由直接评价人所产生的这一环节。

毋庸置疑,实地调研和级别初评都由直接评价人完成,评级前评级人员要对客户进行全面的实地调研,包括与有关人员的会淡,到主管部门进行访谈以及了解客户竞争对手的情况,客户主要产品的用户和服务对象,对客户的反映等;在初评过程中进行基础数据的收集整理输入和审核,定性指标的判定和结果的录入,评级结论的给出。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对于实地调研这一环节,往往存在调研的不全面和深度的欠缺,导致对客户情况的掌握的不充分,直接影响到对客户的判断;而对于年度评级往往疏忽于这一工作,认为平时一直联系客户,对客户情况比较了解,没有再进行全面调研的必要,忽略客户情况的动态性变化特点。

在初评环节,要求直接评价人对企业进行评价前应认真检查录入报表与原始报表的一致性、行业及规模选择的准确性、基本资料及各项现金流补录资料录入的完整性,事实上,大多数的中小型企业都存在报表制作的不规范和财务数据不真实性的现象,而在目前情况下,评级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财务报表而进行的,由于对财务报表的审核不严或基于财务分析知识的欠缺,难以准确审核财务报表或更多由于特定的信贷目的而授意客户进行目的性的财务报表的编制,甚至可以制造基于特定目的的审计报告,对于我们后面讨论的这一问题更多应由道德风险分析来完成,而联系操作风险这层面可以用逆向操作来总结,即寄予一定的信用等级结论反方向进行评级操作。而在定性评价中,由于信贷人员的优势偏好心理,往往喜欢给自己管理的客户进行较好的评价,容易偏离客观事实,即使没有特定的信贷目的情况下,也容易发生这样的操作风险,而对于定性打分较高,定性得分高于定量得分25%的提示往往不加以关注或重视不够,未按照客观公允的原则进行操作。

(二)交易风险

交易风险是在交易过程中,由于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使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负背离的可能性。交易风险生成的前提条件是交易的存在,必要条件是市场的不确定性,充分条件是实际与预期收益的负背离。交易风险主要表现为成交风险、价格风险、竞争风险、质量风险、违约风险、信用风险、欺诈风险。

交易风险发生机制不同的理论有不同阐释。根据经济理论分析得出:交易风险的发生是由于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实现受阻及交易原则的破坏。运用交易费用经济学理论进行分析得出:交易风险的发生是由于环境因素,交易主体因素、交易客体因素和交易制度因素的作用。而运用信息经济学理论则认为交易风险的发生是由于信息的不完全和不对称。

在银行内部信用等级的评定过程中。交易风险很大程度上体现在由于贷款对象选择而产生的衍生性风险。由于于信用环境和法制环境上的软约束,导致客户向银行隐瞒真实经营业绩和风险状况以谋求信贷支持,使得银行无法获得真实的“完全信息”;在全社会产业结构大调整的过程中,许多企业领导层无长远的发展政略与计划,随波逐流,使得银行对贷款申请人的市场应交能力,企业发展的生命力等信息把握不准,这些都可能会导致银行作出逆向选择,把贷款借给“目前状况较好”的劣客户而拒绝向极有发展潜力的好客户贷款。由此,在信用等级的评定中给出不准确的定性判断和结论。

此外,信用等级评定过程中所蕴涵的交易风险也往往由于纳什均衡现象而产生,纳什均衡指的是一种战略组合,这种战略组合由所有参与人的最优战略组成。这集中体现在对债务负担过重的企业以及重组企业是否发放贷款的权衡决策中,目前国有商业银行都有一些债务负担很重的国企客户,其中有些已有重组安排或重组意向。对这些目前现金流量不足,付息困难、还本无望的国营企业,银行还能否发放新的

贷款?如果该企业无好的盈利项目或产品,银行一般不会考虑再发放新的贷款。但如果有可能会盈利的项目、银行应采取何对策?这对决定是否给予贷款的关键在于该项目是否能保证盈利,能否改善并增强还本付息能力,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这时银行贷款就必须采用一种逆向操作模式,银行的内部信用等级的评定也就为此进行服务。

(三)信息不对称及道德风险

传统经济学基本假设前提中,重要的一条就是“经济人”拥有完全信息。实际上人们早就知道,现实生活中市场主体不可能占有完全的市场信息。信息不对称必定导致信息拥有方为牟取自身更大的利益使另一方的利益受到损害,这种行为在理论上就称作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

所谓道德风险,梅耶森(Myeson,1991)将其定义为“参与人选择错误行动引起的问题”。根据信息经济学的理论,一般认为道德风险是指由于经营者或参与市场交易的人士,在得到来自第三方面的保障的条件下,其所作出的决策及行为即使引起损失,也不必完全承担责任,或可能得到某种补偿,这将“激励”其倾向于作出风险较大的决策,以博取更大的收益。

在信息经济学中,常常将在交易中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知情者)称为人,将不具备信息优势的一方(不知情者)称为委托人。在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中,借贷关系中的借款者即为人,贷款人为委托人:在金融机构内部的日常经营管理中,业务的执行者、操作者是人,管理者是委托人。在这种委托――关系中,人(知情者)所拥有的信息影响委托人(不知情者)的利益,换言之,委托人不得不为人的行为承担风险。

二、防范我国商业银行企业信用评级衍生风险的对策措施

(一)充实行业信息库和客户数据库

不同行业的发展前景、市场结构和主要风险因素各不相同,只有通过行业比较,才能比较客观地估计不同行业受评对象的信用风险水平,并使不同行业的信用评级具有可比性。为此,银行评级人员应充分重视行业研究的重要性。鉴于各分支行的技术力量有限,商业银行总行可以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此项工作,建立行业信息库,既包括对各个行业系统详细的分析,又能及时国内外的最新信息,做到资源共享,提高评级工作效率。

1、增加数据库中风险分析因素,建立一套完整和连续的风险预警数据库。风险分析数据库应主要包括:①宏观经济信息,包括经济发展规划、社会消费、固定资产投资和进出口贸易等;以及国家有关财政、金融、外贸、外资等方面的政策法规。②中观经济信息:包括地区的自然资源、社会环境、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数据信息;以及行业产品结构、技术动态、投资重点、生产规模、财务标准等。③微观经济信息,包括企业技术装备、组织管理、财务状况、产品市场供求及价格变动等。④信贷信息,包括各行业信贷资产的存量和增量,行业信贷资产在不同地区、信贷品种、担保方式、贷款期限的分布状况,以及银行在信贷经营管理方面的政策法规等。

2、加强对现有数据库中数据清洗和补录,按照巴塞尔资本协议规定,实施IRB法的一个重要前提数据库要有5年以上观察期。而我国银行风险管理最薄弱之处,也就在于数据的连续性,数据质量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这都是目前需要改进的当务之急。

3、目前,国内商业银行的信用评级模型大多建立在企业财务分析基础上,其特点是偏重于考察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资产负债水平,但这种分析时常给信贷决策带来误导。随着经济发展,企业间业务往来日益复杂,不确定因素增多,银行在信用分析时,不能光看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而应更多关注财务管理的“王牌”――现金流量表。另外,在缺乏有效审计的情况下,企业财务欺诈时有发生,但数据作假主要集中在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现金流量表作假的难度较大。因此,重点增设了现金流分析模块,作为财务数据异常波动检验的重要补充,以得到更符合实际情况的信用评级。

4、由专门人员及时对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并按要求录入银行信贷信息管理系统。

(二)借助中介机构的作用

1、政府部门采取措施建立起企业信用数据库。对于我国来说,政府的调控能力和动员资源的能力是最强,要在短时间内建立起企业信用数据库,如果没有政府的权力做基础,充分利用财政、税务、审计、银行等部门现有资料,很难完成。

向中介机构购买数据。例如目前,世界上典型的企业资信数据库有美国邓白氏公司的“世界数据库”和欧盟的“欧洲大门”。世界数据库是世界上最大的企业信用数据库,所有世界各国近5700万个企业的信用档案,其中中国企业的资信档案有20万个。这个方案的问题是中介机构的合作意愿不会竞争太强烈,主要是因为数据是体现中介机构竞争力的核心之一,数据共享,大大削弱其竞争优势。

我国商业银行在目前内部评级水平不高、专业人员不足、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企业资料的真实性得不到保证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将某些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的评级委托给专业机构,包括国内机构、中外合资的机构、外资机构等,或者与专业机构共同进行评级,以充分提示风险。

(三)建立健全评级监测检查制度

要建立健全监测检查制度,定期或随机了解评缎过程,检查评级质量,防范可能出现的道德风险和操作风险,随时发现并解决评级中出现的问题;各行在年度评级结束后要及时对辖属机构评级工作进行总结和检查,增加不道德风险交易的成本,加大对于对弄虚作假,人为拔高客户信用等级的责任人和责任行处理的力度。

此外要按照信贷档案管理规定强化对客户评级档案资料的管理,并将客户的审计报告、评级报告、评级申请及客户基本资料纳入信贷业务档案库。

(四)形成具有约束力的信用文化

一个组织可能会设立非常复杂的政策及程序,通过检查、报告等手段来控制其风险承载,但是如果这个组织缺乏一个良好的风险文化内核,所有这些都将是徒有形式,不能发挥应有的效果。在一些组织中,信用文化是机构风险文化的一个固有的组成部分,并在其后有一个明确而有力的目标推动着。如果信用文化真的融入了一个机构的血液,那么,这个机构的政策、程序就能提供有力的支持。

信用文化是一种无形的约束,使每个职员都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以及会因什么而得到惩罚,会因什么而得到奖赏,从而可以有效地防止职员的道德风险。好的信用文化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信用目标,即银行所承担的风险的安全范围;其次,还取决于管理者的言传身教;另外,一个银行的报酬系统也是营造信用文化的最有效的工具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