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如何提高教学科研能力

如何提高教学科研能力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如何提高教学科研能力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如何提高教学科研能力

如何提高教学科研能力范文第1篇

一、增强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意识

教学是一门艺术,它的对象是一个个活的、有生命力的学生,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去探索教学规律,对教材的特点、教学方法的使用以及学情特点进行深入的分析、钻研,总结出自己的一套教育、教学的方法,这就是教育科研的最终目的。多年来,在教育实践中我们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是绝大多数教师缺乏进行教育科研的意识,大多数人头脑中存在诸如“教育科研神秘观”、“教育科研无用论” 等一些错误的观念和意识,还有些教师则把教育科研简单化,认为能写出文章、发表文章就是搞科研等,这也是一种错误的观念。因此,青年教师必须通过学习,深刻认识到教育科研的重要性,在观念上进行转变和更新,树立全新意识。仅仅会教书而不会教育研究的教师,不是新时期的合格教师。

增强科研意识,要求教师及时更新自己陈旧的教育观念。比如教师要转变对前人成就的继承和传递的教育思想,树立培养创新精神的教育观念;树立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的教育观念;以做事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树立做人与做事相结合的教育观念等。教师要形成新的教育观念,尤其是不断创新的观念。教师通过参加教育科研培训,同时阅读大量有关教育科研的书籍并结合教师教育的教学实践不断地研究和探索才能提高和水平范运灵。

二、增强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勇气

教师的教育科研必须立足于学科教学,把教学活动作为教师教育科研的切入点,不能脱离教学实际去贪大求全。学科教学是教育科研的动力和认识来源。教师的学科教学实践是教育科研的认识来源,同时也是教师教育科研的内在动力。教师教育科研必须植根于教学活动,以教学活动为前提。教师主要任务是教学,教育科研只有在坚持搞好教学工作的前提下,才能结出丰硕之果。离开教学活动去搞教育科研,必然脱离实际,甚至走入误区。教师要搞好教育科研,就应当首先要立足于搞好教学,认真地备课,认真地研究教学规律,吃透教材。其次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只要刻苦学习,勤于思考,试图从备课、上课、批改课外活动等教学环节中,以及从当今教育改革的重点、难点、热点中、发现值得研究的问题。如果你按着教育科研的一般过程的四个方面发现问题,方法解决问题,形成总结这样在你的实际教育工作中始终坚持这一原则,这就是提高你自己教师科研能力的基本途径。

三、构建教师开展科研的良好机制

构建起以网络为载体的教师教研训一体化机制,以教研组为主体,中小学教师为核心,以教学中教师亲身经历的教育教学问题作为研究课题,并利用校园网设立教研专栏,开展课题讨论,及时报道课题研究进展,以及课堂教学试验或应用情况,及时采纳教师提出的建议,并邀请校内外相关学科带头人或专家作专业性点评,及时将较成熟的研究成果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的领导应为教师搭建教研训机制的服务平台,提供师资、技术、经费等方面的支持。

同时,构建建立科研激励机制。提高教学质量,教师是关键,要充分调动教师教学科研的积极性,建立一个合理、科学、高效的激励机制。激励机制是尊重人才、发现人才、鼓励成才、人才强校的一种手段。学校要设立专项资金如:教研项目奖励基金、学术专著奖励基金、科研成果应用奖励基金等;还可借鉴国外的“科研假期”,并应将科研成果计入工作量,作为评定职称时的参考。当然,科研奖励重心在于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服务。

四、以教育科研促使教师理论水平的提高

如何提高教学科研能力范文第2篇

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

由此可见,在任务型课堂教学中,教学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过程。教师是这一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他们通过设计相应的情景传授新知识,指导学生学习,对学生的学习目的、内容、方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实施任务型教学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任务型教学的实效性。

作为一名有着32年中学英语教龄的教师和主管英语教学的学校领导,我针对我校英语科教师校本培训课程的开展和我校进一步深化任务型教学模式的实际需要,对如何提高英语教师实施任务型教学模式的能力进行了相关研究。

二、研究目的

(一)总目标

提高中学英语教师实施任务型教学模式的教学理念、课前教学设计能力、课中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策略以及课后的发展性评价能力。

(二)具体目标

1.教师要具备超前的教学理念。我们要改变传统外语教学中只看重知识点的讲授和记忆,忽视实际能力的培养的理念,培养“强调基础性,以提高全民素质,培养不同层次的外语人才”的理念,提倡任务型教学模式,把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落实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能用英语交际。

2.提高教师课前的教学设计能力。教师在设计任务型教学活动时应以学生的生活兴趣为出发点,要有助于英语知识的学习、语言技能的发展和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要正确认识任务的含义,并根据课文内容、教学目标、任务型教学的特点和原则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精心组织和设计任务。在设计任务时,教师应注意任务的情境性、有意义性、可操作性,各任务之间要相互联系,形成阶梯性以及挑战难点的任务链,要有利于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发展语言技能,提高实际语言运用能力。

3.提高教师实施发展性评价的能力。教师要懂得客观地、准确地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多种手段的综合性评价。评价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评价应突出发展与变化的过程,关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研究的方法

(一)观察法

这是最基本也是最常见的一种方法,分长期观察、短期观察等。通过教师的日常工作,包括工作的态度、撰写专业论文的次数和质量,常规教学中的备课质量、教学质量等来了解教师对英语任务型教学模式的熟练程度。

(二)谈话法

通过与教师的交流,特别是与学校年轻教师深入交谈,了解到教师对任务型教学的真知灼见,重点了解教师对任务型教学模式的操作实效性的理解,集思广益,共同提高实施任务型教学模式的能力。

(三)调查分析法

通过学生的抽样问卷调查、学期期中和期末教学测评以及全县英语统测、学科竞赛等途径了解教师实施任务型教学模式的程度和效果。

(四)文献资料法

收集整理中学英语任务型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组织教师学习讨论,更新教育观念,贯彻纲要精神,借助理论经验,指导学校的英语教学工作。

(五)归档法

把每个教师实施任务型教学模式的成长过程记录下来,整理成小档案,以供随时了解教师的发展情况,便于分析、统计。

(六)经验总结法

组织本校的英语教师开展教研活动,学习理论知识和经验文章,收集资料进行分析和综合,及时提炼经验,并定期有效地开展教师经验交流会,交流教学经验,推动英语教学向前发展。

四、研究的实施

我们制定了《惠东县平山二中如何提高英语教师实施任务型教学模式的能力》方案,并以“如何有效提高我校英语教师实施任务型教学模式的积极性”和“如何有效提高我校英语教师实施任务型教学模式的能力”为研究目标,在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学习理念、调查了解的基础上,在英语教研组内全面进行研究。下面是我们在研究中的一些做法。

(一)宽松和谐、活泼愉快的任务型教学环境

教师只有在对学校行政管理方式不感到排斥的情况下,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才能,激发教学创新的火花。如果有些学校领导自以为是地冒充权威,对任务型教学模式大加限制,指手画脚,不但不能激发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反而会适得其反,使任务型教学模式流于形式,毫无实效。因此,学校要创造良好和谐的教学环境,学校行政领导应放下架子,把自己和教师放在平等的位置上,共同探讨学习,使任务型教学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使教师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发挥,尊重教师的专业地位和权威,创造和谐的、民主的、愉悦的教学气氛。

(二)积极培养学科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推动学科教师的全面发展

公正选拔专业造诣强、学科修养高以及在教师中具有权威的学科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形成以学科带头人牵头,年轻骨干教师为主的英语教师队伍,鼓励其他英语教师争当先进,积极进修。学校鼓励教师多渠道进修深造,积极派出教师外出学习,下乡送课,鼓励年轻教师迅速成长。为此,我们做了多方面的努力。

1.每年举办一次英语教师任务型教学能力大赛。通过教学大赛,发掘教学新秀,扩大骨干的队伍,提高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以及实施任务型教学的能力,不断积累丰富有关任务型教学的实践经验,大大推动了我校任务型教学的纵深发展。

2.加强科组集体备课制度建设。集体备课制度在我校实施历史已久,成效也显著。但是结合任务型教学的实际需要,初一、初二、初三各年级根据自身不同的教学任务,分别开展不同形式的集体备课方式。初一的集体备课强调提高学生对英语学科的兴趣和学科素养的培养,侧重课外的小专题研究,如对中西节日文化的对比、中西姓名文化的对比研究等,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为初二、初三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学科基础。

3.完善英语常规教学的公开课制度,做到每个教师的每节课都是优质课,每节课都是公开课,科组内部教师轮流上公开课,使常规课优质化,优质课常规化,提高英语教学的实效性。每位教师要坚持做到加强课前的教学设计,做到心中有任务型教学,将任务型教学渗透到每一节课中。

(三)建立一套完整的任务型课堂教学实效性的评价体系

传统的教育评价将学生的学习作为唯一的评价对象,将考试分数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任务型教学注重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注重过程和评价对象的教学评价。评价的内容除了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以外,还应包括品德与科学文化素养、学习态度、学习策略、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等。评价的组织形式可以有同伴评价、自我评价、家长评价、教师评价以及主观和客观测试等,使突出性的评价、整体性的评价能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构建民主化和人性化的发展性教学评价体系。

五、研究的效果

(一)通过课题的研究,大大增强了我校英语科组内的科研气氛,培养了教师的科研能力

教师根据自己研究的方向,大胆实践,不断探索、总结、提高。几年来,教师们写了不少论文、教案、案例,同时参加了各级各类的业务竞赛。

(二)通过课题的研究,提高了教师的科研能力,优化了教学过程,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发展

任务型教学模式实施以来,我校的英语成绩在历年中考当中年年攀升。优秀率、及格率和高分人数均超过全县的平均水平。作为一所普通中学,能取得如此成绩,确实不易。

(三)通过课题的研究,大大提高了我校英语教学质量,大部分学生能够保持学习英语的持久兴趣并树立自信心,养成较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学生能够用英语完成各种交际任务,具有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在多次全国性英语竞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2005年,由我指导的学生蔡安琪、杨文峰在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中荣获初三年级组二等奖,梁梦意、欧晨君在2005年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中荣获初三年级组三等奖。

六、研究后的反思

如何提高教学科研能力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新进教师;教学;科研;快速提高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8-0218-03

教学与科研是现代高校尤其是地方性高校的主要职能,科学研究是不能脱离教学活动独立存在的,尤其不能脱离教学活动对之进行筹划。只有当科学研究以教学活动为宗旨的条件下,它才有利于提升地方大学的地位。“为科研而科研”不仅会歪曲科学研究的价值,而且也无助于教学水平的提升。因此,高校要坚持教学与科研并重,以科研促进教学,以教学激励科研,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不断提高高校的教育水平。拥有一支稳定的、高质量的教学、科研等方面的骨干队伍,是实现教学与科研并举的基本保障。

作为高校职能的执行者,新进教师应该如何快速提高自身能力,处理好教学和科研之间的关系?本文将作如下阐述:

1 教学方面

1.1 积极参加教师岗前培训

新近教师岗前培训,总的来说,是提高教师教学与管理能力的需要,是时展的需要,是优秀教师以自己的学术造诣和优秀品格赢得学生尊重与热爱的需要,是对自己负责、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对未来负责的需要。具体表现在:(1)是熟悉教学环境的需要。通过了解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教育理念、传统文化、发展水平、发展战略、硬件软件、师生素质、校风教风学风等,熟悉教学环境,有利于教学的顺利开展。(2)是熟悉教学常规的需要。通过对教学及管理、教材教法、新课程改革等内容的学习,形成自己的教学思路。对备课、上课、辅导、作业、测试、考试、课外实践等各个环节的业务学习,熟悉教学常规,使教学工作得心应手。(3)是熟悉教学研究方法的需要。要树立科学发展观,遵循教学发展规律,勇于创新实践,善于总结教学经验,撰写研究论文,注重研究教材、学生、教法、学法,以期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4)是对自己负责、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对未来负责的需要。要树立高度的责任感,打造自己的品牌,使学生得到更好发展、使学校得到更好发展、使自己得到更好发展,从而使未来得到更好的发展。(5)是尽快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需要。短期目标,是使自己在三到五年成为可以独挡一面的教学能手;长远目标是使自己成为学生心目中有着高尚人格魅力、教学能力强、管理能力强的优秀教师,成为师德的表率,育人的模范,教学的专家。

因此,每个新进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岗前培训的重要性,积极参加培训学习,做好总结。

1.2 广泛参加听课活动

作为新进教师,授课经验非常匮乏甚至无授课经历,如何在短时间内提高自身的授课水平显得尤其重要,听课是最直接有效的方式。首先,应全面系统地听同一课程或相近课程的教师们的课,以充实、组织教学内容。在听课之前,自己必须就要讲、要听课的内容写出较为详细的讲稿,听课过程中可与其他教师作比较,看谁的讲法更合理、更准确,学生可能更愿意听;这样,将被动听课变为有的放矢的主动听课,以提高听课效率,增强听课的目的性。教学初期的听课,要用心学习其他教师是如何组织教学内容、合理安排课堂时间、熟练运用教学技术的,这对迅速提高自身教学水平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应该尽可能多地听其他教师的课,特别是一些优秀教师或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的课,博采各家教学方法之长,不断总结、探索,形成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同样的教学方法,在不同的教师身上往往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教学效果。切不可抓住某一位教师的教学方法就照抄照搬,这样往往会弄巧成拙。听课是教师凭借眼、耳、手等自身的感官及有关的辅助工具(记录本、调查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从课堂情景中获取相关的信息资料,从感性到理性的一种学习、评价及研究的教育教学方法。听课能够使执教者清楚认识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使听课者借鉴成功的经验。

1.3 要有高度的责任感

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新进青年教师,要意识到“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自己的一句话也许改变一个人的一生,所从事的工作关乎人的精神生命、关乎人的事业生命,这需要新进教师具有高度的责任心、责任感,才能快速提高教学水平。

当教师站在讲台上时,听课的都是一个个求知的学子。他们经历了寒窗苦读,克服了种种困难来到大学,希望能在大学里学到丰富的知识,从而自信、自强、自立。教学是一种创造性劳动,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教师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感。教师有了责任感,就会积极主动投入。可以说,教师从事教学的效果好坏与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是成正比的。

课堂教学是教师面向学生讲解书本知识和科学问题的场所。讲课就是讲解,“讲解”是课堂教学的中心,没有讲解就没有课堂教学,照本宣科不是教学。为了在“讲”字上下功夫,备好课则是最为重要的一环。唯有备好课,才能讲好课。即使对课程内容十分熟悉,在给新生讲课之前,都须重新写教案,不断修改和充实讲稿内容。在上课之前,无论是讲稿,还是多媒体课件,教师都需一遍又一遍地阅读、修改和充实,尤其是一些与重点难点相关的内容更要花费精力反复斟酌。一堂课,一个章节,乃至一本书,都应有它的体系和要求,梳理、分析清楚内容上的点与线、点与面的关系。同时还要思考如何讲解学生才能更好的理解、接受?考虑如何使前后内容衔接、授课体系更完善等等。

1.4 教学要以科研为基础

教学是高校的生命,科研则是高校的灵魂,两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如今,高等学校的教师大多数既从事教学又从事科研,教学科研的双重任务给教师带来很大的压力,如何协调好二者之间的关系,而不顾此失彼,一直是令一些高校教师头疼的问题。而事实上,教学和科研是有机的统一体,科研是教学的前提,教学是科研的延伸,它们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科研过程可以为提高师资水平提供有效的训练条件和机会。所以,高校教师要端正态度,解决思想认识上的误区,正确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

从教师的整个教学过程来讲,教师的备课活动教师就是对教学内容进行整理、思考的研究过程;授课过程则是将这些内容传授给学生,使之理解、掌握知识,并同时诱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更深层次的学习。教师只有不断地创造性地从事科学研究,才能真正按照教学科研统一的原则上课,才能教出高水平,才能引导学生在本专业内运用一些基本科学原则。教师通过科研可不断学习和吸收新知识,接触新事物,研究新问题,将最新的思想、方法、成果引入到教学中去。否则,教师总困在基础教学中,久而久之水平退化甚至遭淘汰。众所周知,当今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在不断的更新,如果没有对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的学习和研究,便不可能有高水平的教学。如果一位教师不搞科学研究或不具备科研能力,就无法掌握本学科的最新动态,缺乏对本学科领域知识的深刻理解。这样,在培养学生进程中,教师仅仅靠自己的经验来讲授书本上的知识,难免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其思维能力。

2 科研方面

2.1 快速融入科研团队

作为新进青年教师,在搞好教学工作的同时也必须重视科研能力的培养,如何快速融入科研团队,提高科研水平是摆在新进教师面前的关键问题。首先,应该对自己的科研方向有一个长远的规划,其科研方向应该结合所在院系科研条件确定,同时必须符合社会与国家的发展大趋势。

新进教师的科研工作应该尽量结合科研团队的学科优势,作为地方院校,同时必须与地方行业特色紧密联系在一起。当然,如果新进教师的科研能力特别突出,也可以独立开辟新的研究方向。但在此过程中,新进教师切忌完全依附在科研团队,而无独立的科研思维与创新意识,把自己渐渐退化成为普通工程师和项目的具体执行者。总之,青年新进教师既是相对独立的科研个体,又是科研团队的有效组成部分、新鲜血液。

2.2 加强自身理论修养,快速提高自身科研能力

在科研过程中,大部分教师的科研都是针对自己所教的学科进行的,教师只有具备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才能在科研中找到最佳的方法和技巧。另外,青年教师要有一个良好的态度投入到科研工作中,具备较高的科研素质,一定会在科研领域中拥有一块属于自己的高地。本人认为,青年教师应快速具备六大基本科研素质:有强烈的事业心;要不满足已有的成绩,永保进取心;要探索创新,要敢于怀疑习惯行为和常规做法;要成为精明细心的人,善于留心观察生活,善于从细小的行为中寻求其带有普遍性规律;要脑勤、手勤、眼勤;要有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不夸大其词;要有不怕挫折,锲而不舍的精神。所有这些素质对于一个青年教师搞好教育科研,提高自身科研能力十分重要,同样也是像我们这样的青年教师最为缺乏的。

2.3 科研为教学提供保证

高校的科研主要为教学服务,也有一部分科研服务于社会实践。青年教师可以将学科领域最前沿的学术成果不断地充实到自己的课程体系当中。以弥补现有的课程体系与最新知识成果之间的知识断层。从事科学研究的教师熟悉自己所从事的研究领域,在教学过程中会自然地将这些新的知识贯穿到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当中。

本人对于这一点就有深刻体会,在2007年给大学本科生初次讲授《模具与成型技术》课程时,教学内容还有很多地方揣摩不定,但是经过将近两年的科研工作,特别是参与了一些模具项目的研究,去多家模具企业进行调研,同时参加了广州、东莞、深圳和上海模具机床展览,模具制造的理论水平和工程经验得到极大提高,2009年再讲授该课程时,已经得心应手,课堂上能够结合许多生动的案例深入阐述相关重点、难点内容。学生听起来也十分感兴趣,授课过程中师生间产生了真正的互动。

科研是教学质量提高的必要途径。通过科学研究,教师能够全面把握本学科的国内外学术动态。准确地认识自己所授课程在整个学科中的地位和课程内部的逻辑联系,把科研中获得的新知识及现代化科技新成就及时反映到教学中去。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体系,调动学生求知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和学术水平。

教师不仅要进行教学,而且还要进行科学研究和创新工作。教学工作是教师的天职。但如果只进行教学工作而不进行科研学术工作,知识就变成死的和没有发展的材料,教师在教学中只能教死书,缺乏发展现,从而贻误学生。只有那些既教学又进行科学研究的教师,才能通过自己切身的创造经验,把知识讲活,培养出有创造力和发展现点的学生。

3 教学与科研的互相促进

科研对教学而言,首先有利干教师把科研成果渗透到教学中去,更新和充实教学内容,开阔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领域,提高教学质量。其次,一个教师的科研能力必然会在教学中得到反映,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带动教学工作进入学术前沿.使学生了解学科的发展和走势,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与创新精神,而且教师严谨认真的科研态度,会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为学生起到表率与示范作用。

不论什么样的学科,都要认识到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用大量的科研成果来论证,分析所讲授的知识,进一步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启迪学生的思维,解决教材内容陈旧和与现实脱节的现象,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教师将科学规范的科研方法引入本科教学过程,有利于对学生进行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以及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和研究能力等的训练和培养,这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通经、培养创新型人才重要环节,更是高等教育的显著特点。

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仅要有宽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更应具备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而提高大学生的科研能力是培养其创新精神的主要途径。大学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只有使自己首先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能具备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资格,在高等教育中,教学不可能脱离科研而一枝独秀,只有把独特的视角,创新的思维融合于教学中才能成为好教师。

杨叔子曾说过:“没有教学,就不是一所大学。没有以教学作为学校工作的中心与基础,就不是一所意义完整的大学。可以说,是一所似是而非的大学。”教学对科研而言,有助于促使教师进行科学研究,增强科研活力。是对教师科研的一种支持和驱动,最终使科学知识更加系统。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发现、弥补自身科研的问题、不足与缺陷,及时调整科研方向,在交流、碰撞中获得灵感,捕捉思想的火花,丰富、推动科研工作。

教师通过科研获取了丰富的学科前沿知识。掌握了学科最新的发展动态和趋势,了解了专业发展方向与最新成果,从而能在教学中从高层次驾驭和把握本专业的知识体系。与时俱进地优化课程体系,深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教学手段,及时将科研能力迁移为教学能力,将科研成果不断转化为教学成果。教师持续地、不断创造性地从事科学研究能确保高校稳步、持续地提高教学质量,这也是高校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过程中的不可低估的动力。

参考文献

[1]苏振霞.论高校青年教师如何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J].科技文汇,2009,(18): 10.

[2]孙明珠,朱静.浅谈高校青年教师如何提高教学水平[J].中国电力教育,2009,136(5): 42-43.

[3]周喜峰.提高高校教师科研水平以科研促教学[J].黑龙江教育,2009,7(8):117-118.

如何提高教学科研能力范文第4篇

一、工作思路

高校教学与科研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也是学校持久发展的不懈动力。在XXX积极开展基层教学组织活动年中,分析教研室积极开展活动,充分调动老师们的积极性,运用教育科研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以课程思政为抓手,同时抓好课题立项及研究工作,深入开展课题研讨及同头课教学研讨,取得了积极成效。

二、主要工作内容

1. 在课堂教学中润物细无声地融入课程思政思想,以《XXXX》为例,

由专业任课教师讲解课程思政理念。

2. 开展了以课题研究带动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研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3. 研讨教学大纲修订方案,对师范认证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对下一步

如何进行整改理清头绪,为师范生培养献计献策。

4. 开展了两次公开课和示范课教学,课后进行了深入讨论,就如何引导学

生广开言论,取得了积极效果。

5. 对即将上线的XXXX课程提出意见和建议,争取打造一门金课,设计

优秀案例库,分享在线课程制作经验。

三、具体工作

1. 落实常规培训,强化科研意识

组织老师参与科研类讲座,努力营造科研氛围;开展研讨活动,收集、反馈

老师们在教学科研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集思广益、解决问题,保证课题研究和各项工作的有序推进。

2. 加强教学科研的过程性管理,确保预期目标的实现

开学初,组织教师学习、召开课题组会议,研讨制定基层教学组织的具体活

动和阶段性成果,充分发挥分析教研组每位教师的参与积极性。活动中需要每位老师的参与和发言,对所取得的成果及时整理总结。

3. 以课堂为教学科研主要阵地,全面提高教学科研成效

六月份,分析学基层教学组织进行了《XXXX》课程思政教学研讨,由XXX老师具体进行示范,生动形象具体地将数学史的思想、生活中的哲学思想等融入到具体的章节内容中。将数学知识融入到喜闻乐见的生活哲理中,会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热情,使专业课的教学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积极探索、勇于合作,享受学习的快乐。

四、存在的问题

1. 基层教学组织开展工作的形式不够丰富。

2. 基层教学组织在开展过程中值得借鉴的成功案例有限,老师们参与的积

极性还有待提高。

3. 教学和科研对于高校老师的职业发展有至关重要的影响,然而,静心于

教学的老师有限,由于职称的压力,更多的高学历教师投入更大的精力于科研,而忽略了教学的研究。

五、改进的措施

1. 提高老师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热情。

2. 积极开展同课异构及同头课集体研讨活动。

3. 集思广益,积极探讨基层教学组织后续需要开展的工作。

如何提高教学科研能力范文第5篇

高校教师发展 教学科研 激励措施

欧美等国初期的高校教师发展,主要指教师专业领域水平的提高,后来增加了教学能力的提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高教情况的变化,又开始引入职业发展、组织发展和个体发展等内容。教师发展的研究在我国目前主要集中在基础教育领域,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以来,相关的研究较多;而高校教师的发展在我国是一个长期被忽视的问题,人们片面认为高校教师高学历,具有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和学术活动的能力,不需要进一步发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8年在巴黎的《世界高等教育宣言》指出:具有活力的教师发展政策是高等教育机构发展的关键。教师是一所高校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教师的质量和水平决定了高校各方面的发展程度。经过连续扩招,中国高等教育正在迈入从数量增长向质量提高的新阶段;而质量的提高,主要决定于教师的水平;特别是国家和社会对高等教育有更高的期许,高校在应对社会变化所带来的挑战和赢得自身发展过程中,对高校教师发展问题越来越关注。笔者通过问卷调查,以期对高校教师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并针对相应问题提出激励措施。

一、调研对象及方法

2011年8月至2013年2月,对全国199所高校的273位教师进行了书面和电子问卷调查。笔者利用在中国人民大学访学的机会,通过参加各种全国性高校研讨会,现场发放调查问卷;同时,向在中国人民大学访学的全国各校教师发放调查问卷。调查组其他成员或者委托他人,深入华南和西南高校进行调查,部分对象通过电话调查的方式进行。另外,调查组成员还通过发送电子邮件、邮寄和在Q群共享中提供下载等方式进行调查。调查方式及状况见表1-1。在以下调查分析中,我们会就公办和民办教师的发展问题进行对比研究;对比的比例数据,是某项被调查的教师数量占相同类别教师数量之比。

二、高校教师发展观念

在调查“选择教师这一职业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时,43%的民办高校教师是出于“热爱教育”的原因,这种选择比公办高校教师的选择高出10%。中国民办高校相对于公办高校而言,企业化运作比较明显,其职业的稳定性比较差,其工资待遇与相应层次的企业管理者相比相差甚远;在民办高校教师职业不稳定,工资待遇又不好的情况下而选择这个职业,其对教育的热爱程度就不言而喻。对于以上调查问题,选择教师“社会地位较高”的公办和民办高校教师的比例分别是13%、17%,由此可以看出民办高校教师对于教师行业的肯定高于公办学校的教师。在“对教师职业的总体满意程度”调查时,77%的民办高校教师选择“满意”,高于公办高校教师2%。对于“如果重新选择职业,您还会选择当教师吗?”这一提问,民办高校教师选择“是”的达49%,高于公办高校教师8%。

民办高校教师职业不稳定、工资待遇又不好,但接近一半的教师仍然还会重新选择教师职业,除了“热爱和肯定教育职业”的原因之外,我们还可以从其他方面探索原因。从表2中可以看出,教师们选择教育行业,还源于教师有较长的寒暑“假期”。但是,在表2“最不满意”栏目中,竟然还有1~3%的教师对假期不满意?自从高校扩招以来,加上计划生育等原因,使得高校生源越来越少;各校之间,特别是部分民办高校,为了争夺生源而强制教师在寒暑“假期”去中学招生;公办高校,特别是部分高职院校,为了使教学接近实践而强制要求教师下企业锻炼等等;以上这些占用寒暑“假期”的事情会越来越多,教师对假期的满意度可能也会越来越低。表2“最在乎的”栏目,“收入”一项位居高位,这与“最不满意”的是“收入”而遥相呼应,这也反映出高校教师收入之低和学历职称之高反差太大,提高高校教师收入势在必行!在“最在乎的”的栏目中,民办高校教师选择“自身业务能力”高于“收入”的需求,公办高校教师选择的比例也很高;现实中,民办高校教师提升自身业务能力后,一方面争取进入公办高校执教,一方面利用自己的业务能力去校外兼职赚钱;公办高校教师主要通过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兼职赚钱、提高社会地位和实现自我价值,也有一部分因此进入更好或更高层次的高校工作。

三、高校教师教学科研习惯

调查中,有观察记录自身教学行为习惯的公办和民办高校教师均达54%,但是经常有记录教学日记习惯的教师只有6~13%;“观察记录自身教学行为”和“写教学记录”有利于反思自身的教学问题,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应该提倡并纳入到教师考核当中。但是,观察记录自身教学行为和书写教学记录的频率应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师经验水平,而选择日度、周度、月度、季度或者半年度等观察和记录周期,否则流于形式。在问到“您习惯根据什么来设计教学?”公办和民办高校教师凭“教学经验”和“教科书/教参”来设计教学所占比重均达50%以上,这种教学设计趋于保守,因为教学经验和教科书需要时间的积累,知识相对陈旧;对于知识更新较快的学科来讲,这样是不合时宜的,应该更多地采用参考专业书刊及与同事、同行交流的方式来设计教学。20%的公办和22%的民办高校教师,通过“与学生交流”来设计教学;现实当中,部分教师为获取学生给予的评教高分,而迎合学生口味进行教学。因此,高校人事部门在设计教师考核体系时应加以避免。

在问到“您在教学之余从事过教学研究”之时,只有6%的公办高校教师回答“从没做过”,而同一答案的民办高校教师高达27%;但是,93的民办教师和97%的公办教师都认为,教学研究是教师提升自身水平的手段、是一种经验的总结;64%的民办教师和72%的公办教师认为教学研究对教学的促进作用明显,这是什么原因呢?63%的公办教师认为,教师进行教学与做研究两者之间能够统一,偶尔或者没有矛盾;但是,只有25%的民办教师认为能够统一,偶尔或者没有矛盾。现实中,民办高校师资严重缺乏,除了超负荷的教学任务,还要负责招生和学生就业等重任,加上民办高校获取科研课题的机率很低,所以很难做到教学与研究的统一。难怪民办教师一方面肯定教学研究的作用,一方面却不认同教学与研究之间的统一关系。扩招后,公办高校中的高职高专院校师资也很短缺,20%教师认为教学任务繁重;调查显示,20%左右公办高职高专院校和民办高校教师认为,在科研素质和能力、资金和参考资料、科研理论等方面存在严重不足,这些在高校教师发展方面应重点扶持。在问到“在教学科研中碰到问题时,您一般如何寻求帮助?”时,89%的公办和91%民办高校教师自己钻研和请教校内其他老师来解决问题,只有6%~9%的高校教师通过校外交流的方式来解决。校外、国内和国际交流,是高校教师获得前沿知识、先进经验和教师发展的有效途径,必须全面推广和大力支持。

四、高校教师发展的影响因素及程度

影响教师发展的因素包括客观因素、主观因素和家庭环境因素,我们从知识、能力和教研经验积累方式来分析客观因素。调查中我们发现,在教学方法和技术知识、教师个人实践经验方面,50%以上的高校教师认为,在很大程度上增进了高校教师的专业水平。50%以上的高校教师则认为课堂组织和管理能力、教学表达及师生交往能力、自学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水平。50%以上的公办和44%以上的民办高校教师认为:教学经验的积累、教学反思与教学科研等方面,很大程度上提高高校教师的专业水平;在阅读专业书刊方面,47%的公办高校教师认为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高校教师的专业水平,而36%的民办高校教师认为作用很大,其实专业书刊传递前沿知识和技术,在高校科研工作上作用巨大。

影响教师发展的主观因素,我们主要从教育组织及成员本身来调查。48%以上公办和44%以上民办高校教师认为,院系领导、学校管理及学校氛围、教师自身的评价等因素,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程度很大;但是,单靠领导个人的努力是不长久的,必须建立高校教师发展的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同时还必须有教育部门的宏观管理、配套政策,还要发挥教研组的微观组织作用和优秀同事的模范带动作用。调查结果显示,公办高校学生上课迟到、早退和旷课的情况不容乐观,民办高校更是问题严重;53%的公办和64%的民办高校学生,自觉提前预习课程的实施率不到5%;44%的公办和60%的民办高校,上课认真听讲的学生少于40%;一半以上的公办高校,上课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不到20%,民办高校的情况更糟糕;70%的公办和88%的民办高校,课后复结的学生不到20%;总体上来讲,45%的公办和69%的民办高校,认真钻研学习的学生不到20%。其实,学生认真学习与否会深刻地影响教师的发展,其影响状况如表3。

影响教师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容易被人忽视,就是家庭环境因素。高校教师也食人间烟火,越来越多地困于家庭感情纠纷的旋涡。在调查中,问到“您因为教学工作而与家庭成员有过冲突吗?”公办和民办高校教师回答“经常有”的分别是8%、12%;在高校教师中,民办高校教师有着更重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其与家庭成员冲突的概率也更高。谈到冲突的原因,46%的公办和50%的民办高校教师没有足够时间陪伴家人,这与上文表2“1~3%的教师对假期最不满意”的原因有关系,也跟师资缺乏而导致教学任务繁重、科研任务压力大等有关系;特别是,还有11%的公办和21%的民办高校教师生活比较拮据,这种反常现象到了向相关部门问责的时候了!在这种困境下,教师投入与产出天差地别时何以安贫乐道?在谈到“您对情感生活或家庭生活整体满意度如何?”时,19%的公办和31%的民办高校教师回答“不满意”,这种警示足以引起教育部门,特别是高校的足够重视;在企业有专门解决员工经济困难和感情困境的“员工帮助计划”项目,为何高校就没有“教师帮助计划”呢?建议高校工会和院校领导少在电视镜头和照像机前做秀,多做一点实实在在的“教师帮助计划”工作。

五、高校教师发展激励措施探讨

(一)增强领导对高校教师发展的意识和问责制

领导的支持是高校教师发展项目能否开展以及影响项目开展情况的关键性因素。调查中,当我们问到“您认为贵校教师发展的效果如何?”有高达47%的公办和58%的民办高校教师回答“口头上、走过场”。在问到“校长、院系领导在促进教师发展上的态度”时,56%的公办和72%的民办高校校长、院系领导“名义上都支持,但不提供机会和资金”。可见国内大部分高校领导对高校教师发展的意识还停留在“口头上、名义上、走过场”,对本校高校教师发展工作缺乏责任感和执行力。因此,我国高校教师发展面临许多问题和困难,详见表4。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应出台相关政策,明确对高校教师发展的支持;面对学校不重视教师发展以及氛围不好、教师工作任务繁重的严峻现实,在相关政策中应建立院校领导问责制度和教师发展激励政策;同时,教师们应增强自我发展的意识,加强教学和科研水平,唯有先行自救才能获得他助。

(二)普及高校教师培训发展项目

调查中,当我们询问“您常有培训进修的想法吗?”有66%的公办和58%的民办高校教师回答“经常有”;培训需求比较旺盛,但现实中教师们是否如愿以偿呢?于是我们进一步调查“您获得的培训进修机会如何?”52%的公办和67%的民办高校教师回答“比较少”;由此可见国内高校教师发展水平之低,也预示着国内高校教师发展前景广阔。高校在做教师发展项目的时候应参照教师的培训需求,并且应用恰当的培训方式,才能激励和促进教师发展。调查结果显示,高校教师比较重视学科新发展、专业知识、课程研制与开发等培训内容;比较受欢迎的培训方式包括,实践指导、案例分析和研讨交流等。如果没有培训进修的机会,可以通过网络资料、查阅书籍、自己摸索、同行交流、参与教研活动等,来提高自己的教学和科研水平。

(三)建立教师发展机构和学术休假制度

当询问“本校是否有教师发展激励研究和服务机构”时,60%的高校教师都回答“没有”,但同时又表达了“想参与该机构”的愿望;同样,48%的公办和67%的民办高校教师反应,本校没有但是又想参与各类学术团体和社会服务机构。高校教师发展活动需要通过一定的组织机构来实施,西方发达国家有比较成熟的经验可供借鉴。我国高校教师发展项目起步时间不长,在研究教师发展机构建设时,不可能一步到位;我们可以先建立校内组织,例如直属校长领导的“高校教师发展研究和服务中心”,先让高校教师发展基本活动初步开展起来。然后研究如何为教师发展提供服务,而非管理,更非领导,并建立相配套的学术权力激励机制;研究如何帮助教师减轻工作负担、提供教学和科研资源、提高教师福利待遇;研究如何赋予教师学术权力,保证专家治校等等。条件成熟的高校可以自己成立高校教师发展的专门协会,条件不成熟的高校可根据教师的专业、爱好和个性,引导和帮助教师参加国家各级研究机构、科协、社科联、专业学会、协会、俱乐部等学术团体。对于积极参与者和一定贡献者,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

最古老的高校教师发展形式始于1810年哈佛大学的教师学术休假,它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是美国高校教师发展的主要形式。调查中发现,74%的公办和81%的民办高校教师反应,本校没有但是又想参与学术休假激励项目。我国第一批被列入“春晖计划”海外留学人才学术休假回国工作项目试点的高校,也可以算是国内学术休假制度的先行者;尽管相关部门没有提出具体措施,清华大学及北京师范大学分别在2004年前后相继提出学术休假制度;但严格而言,中国还没有一所大学实行真正的学术休假制度。推究原因除了相关高校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来支撑有薪休假制度,还有一个实实在在的问题就是相关人员休假以后,谁来顶替其教学工作?笔者建议在各专业选拔和资助学术功底比较好,知识面比较宽的教师,作为“轮教岗位”教师,能够胜任专业大多数课程的教学任务;“轮教岗位”教师顶替学术休假的教师完成其教学任务,被替代的课时仍然归学术休假的教师拥有,“轮教岗位”教师的课时由学校另外支付。建立学术休假审批和考核方案,使得有学术潜力的教师都有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安心参加访学、进修、培训、科研、调研、学术会议和讲座等,而无须兼顾教学。

(四)推广反思性教学研讨和建立教师职业发展平台

反思性教学,是对自己在教学和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进行反思和交流,运用相关教学标准、企业和行业标准不断地检验自己,追求教学过程的合理性、企业和行业的应用性。调查中,45%的公办和42%的民办高校教师反应,本校没有但是又想参与反思教学研讨活动项目。我们可以尝试建立“专家会诊式”集体反思教学激励机制,邀请相关专家学者和企业职业经理人参加,高校和企业集体讨论、分析和解决典型、普遍、难度较大的教学和实践问题,并且把相关过程和结果向相关老师分享,从而促进教师成长。

建立教师职业发展平台包括:教师教学科研成果展示及交流,创造较好的环境、氛围、政策和资源给大部分教师从教学科研方面发展,提供正常渠道给小部分教师从行政管理岗位方向发展。关于教师教学科研成果展示及交流,包括教师教学科研成果的摊位展示、学术交流和“电子档案袋”;有37%的公办和36%的民办高校教师表示“没有但我想参与”,这也表明成果展示及交流活动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任务。摊位展示就是直接把教师作品张贴、悬挂和摆放,学术交流就是把教师教学科研成果通过研讨会、讲座和学术会议等形式,向大家展示和交流。还可以利用网络建立高校教师教学工作“电子档案袋”,充分展示高校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成果,使得各种资源的广泛交流与共享成为可能,从而促进教师发展。

关于“本校有正常渠道给教师从行政管理岗位方向发展”调查项,有31%的公办和37%的民办高校教师表示“有,并且我想或已参与”;令人兴奋的是,有28%的公办高校教师表示“有但我不想参与”,还有29%的民办高校教师表示“没有并且我不想参与”,这说明越来越多的教师疏远行政官僚职位、青睐教学科研岗位。在“本校有较好的环境、氛围、政策和资源给教师从教学科研方面发展”调查项中,尽管本校教学科研没有得到应有的高度重视;可喜的是有49%的公办和66%的民办高校教师表示“没有但我想参与”,也让我们看到中国高校工作正本清源的未来。高校应大力培养工于学术、偏好教学科研的教师,大力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政策和资源给他们从教学科研方面发展;工于管理、偏好行政事务的教师,可提供竞聘渠道给他们从行政事务岗位从而为教学科研的教师服务。

(五)体制外的个人独立发展项目

当高校教师对其职业进行高学历、高职称、多精力的高投入时,却换得低薪酬、低地位、少资源的低产出时,高校教师一定会谋求体制外的个人独自发展项目,来达到自己投入与产出的平衡。开明的高校管理者必须要明白,管制教师、颐指气使、独享资源的所谓高校领导时代已经终结,服务教师、人性关怀、共享资源的高校服务时代即将来临。高校服务时代产前阵痛期越长,这种体制外的个人独立发展会越长和越强。目前,这种体制外的个人独自发展情况调查结果如下:调查中,有49%的公办和53%的民办高校教师认为,本校有教师在校外兼职赚钱,并且自己想或者已经参与。有26%的公办和20%的民办高校教师认为,本校有教师组建了公司或学术团体,并且自己想或者已经参与;另外,有42%的公办和43%的民办高校教师认为,虽然本校暂时没有人组建公司或学术团体,但是自己想找机会组建或参与。有58%的公办和38%的民办高校教师认为,本校有教师主讲学术会议或培训或讲座,并且自己想或者已经参与;另外,有25%的公办和38%的民办高校教师认为,虽然本校暂时没有教师主讲学术会议或培训或讲座,但是自己想找机会参与。

参考文献:

[1] 徐延宇.高校教师发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2]潘懋元,罗丹:高校教师发展简论[J].中国大学教学,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