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旅游资源的保护措施

旅游资源的保护措施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旅游资源的保护措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旅游资源的保护措施

旅游资源的保护措施范文第1篇

当今旅游景点,其旅游资源都是其存在的基础与价值实现的根本。基于旅游资源价值的高低,是吸引与激发公众的旅游动机与热情之源,能够充分使旅游地区体现自身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以及社会效益。鉴于此,针对旅游资源开展具有针对性的保护管理工作,能够有效促进景区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黄龙风景名胜区(以下简称黄龙景区)这类以自然旅游资源为主的旅游目地,对旅游资源进行有效保护管理,不仅利于景区经济效益的保持与提升,还能够更好的保护地貌、水质、大气以及动植物等生态资源,从而造福后代,实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一、黄龙景区旅游资源保护现状分析

黄龙景区位于中国四川省西北部的松潘县境内。整个景区幅员1830平方公里。因其地貌特点、景观资源以及深厚的历史传承诸因素,早在1992年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纳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为我国的5A级旅游区。景区驰名中外的自然景观资源以全球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巨型露天钙华岩溶景观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为主,如:五彩池、黄龙寺、丹云峡、雪山梁等。由于露天钙华沉积体有易碎、易风化、易氧化等特点,为了保护景区旅游资源,黄龙景区管理局确立了“规划为前提,保护为核心,管理为关键,发展为主题,人才为基础,法制为保障”的工作思路,按照景区分布状况,成立了黄龙沟保护处、牟尼沟管理处、丹云峡保护处和5个保护站;根据资源特点采取针对性措施保护生态环境,对自然地质地貌、自然水体和泉眼资源、生物多样性、矿产资源等进行有效保护;于2001年全面推行ISO14001国际环境管理体系标准,使景区的保护管理进一步走向规范化、国际化。

二、做好景区旅游资源保护工作的重要性

1.整合旅游资源,促进社会经济事业的全面进步

随着四川省和阿坝州旅游发展整体思路的调整,结合黄龙景区自然地理条件,因地制宜,大力挖掘丰富的旅游资源,不断完善市场运作机制与配套措施。从阿坝州“大九寨”的模式构建来看,全面保护与开发黄龙景区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集全州之力,其建设过程本身即是对黄龙景区自然地理、社会、经济、人才、旅游资源、发展观念的一次全面深度整合,有利于最大限度挖掘黄龙景区资源潜力和高效发挥资源优势,提升黄龙旅游资源品位。因此,全面保护与开发黄龙旅游资源将成为当地经济跨越的起点,引领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一面旗帜。从这个意义上说,全面深度的旅游资源整合对阿坝州建成川西北生态旅游经济示范区具有重要意义。

2.提升旅游品味,促进大旅游格局尽快形成

对黄龙景区旅游资源实施全面保护与开发,重组资源、交通、主题形象等旅游要素,有利于增强黄龙景区与九寨沟、若尔盖大草原等重点景观的互动作用,促进阿坝州旅游业发展的整体推进,增强旅游产业的总体实力,打造旅游支柱产业,从而在一个较高的层面与更广的地域空间范围内,实现对阿坝州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与市场拓展,构建一个相对完整的区域旅游网络,促进全州旅游产业大发展,实现黄龙旅游作为川西旅游重要核心的价值。

3.保障生态屏障,促进黄龙景区生态环境建设

当前阿坝州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资源开发型特点与构建生态保护屏障的矛盾突出,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将面临自身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双重制约圈。在充分认识这一矛盾的基础上,尽可能地采取保护性措施,使各类开发建设的生态环境代价做到最小化。黄龙景区作为阿坝州生态保护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应该也不可能以平衡矛盾的形式来搞开发建设,而只能选择把环境保护置于更加重要的地位,通过环境治理促进经济发展,而不是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修补。生态旅游的开展是以不破坏当地自然环境为前提的。对于黄龙景区这一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地区而言,发展生态旅游可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也有利于促进自然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三、有效完善黄龙景区旅游资源保护工作

当前黄龙景区旅游资源遭到一定程度的损坏,因此应加强景区水质、大气、动植物监测保护等工作,机构、人员、资金落实到位,要切实采取立体化、全方位的保护措施

1.合理设置景区经济指标,实现景区可持续发展

在旅游资源保护管理中,经济指标的制定与执行是最为基础且关键的工作内容之一。科学的经济指标不仅能够为景区带来经济效益,同时还能够充分体现景区的社会价值,有助于其实现生态化可持续发展。简言之,不仅造福当下,还益于未来。为了有效控制客流量,不但要合理设置景区经济指标,还要制定可行的保护措施。具体而言,需要景区旅游资源管理机构综合各项数据,包括历年旅游人数、总支出、总收入等,通过科学的权重值来给出全年经济效益预算以及各层级、各部门分支预算,通过预算安排预期工作,其中主要是对客流量进行合理?划,避免超负荷,对景区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2.建立景区资源保护大数据库,做好旅游资源保护工作

对以自然资源为主的景区旅游资源而言,水质、大气以及动植物的保护管理工作至关重要。就当前的景区运营来说,其大部分的管理与运行资金来自自身旅游项目收入,国家以及地方财政给予的资金支持非常低。故而,在应付庞大的旅游资源保护上,因为资金缺乏问题,导致其在技术、人力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缺失。为了保障水质、大气、动植物监测与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克服资金与人员缺乏压力,景区管理部门应当借鉴现代化企业的信息处理技术,依托数字技术,构建景区资源保护大数据库。就黄龙景区当前现状而言,建议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对此数据库进行建设,景区只需要提供完善、准确的相关数据,由第三方完成数据库软件的设计。然后,在自身工作人员中选择学习与接受能力强,具备一定软件知识的员工参加数据库软件的应用培训。最后通过这些人员对相关旅游资源保护管理工作人员的指导与培训,全面提升数据库管理技术在现有员工中的普及度与掌握力。通过景区旅游资源数据库,能够及时、便捷地掌握景区内水质、大气以及动植物等自然资源的实时状况,从而对其进行有效监控、管理和有效的针对性保护。

3.构建多元化保护模式,实现旅游资源科学化管理

针对当前黄龙景点单一、传统的旅游资源保护模式,相关管理部门应当积极探讨、借鉴、构建以及推行多元化的现代保护模式,从而实现科学化管理。就黄龙景区的管理现状、旅游资源特点等因素而言,多元化的保护模式主要指的是基于黄龙景区旅游资源现状,集制度管理、科学技术手段、人力资源管理等于一体的现代化保护管理模式。其中,制度管理涉及政府层面相关的立法建设以及景区自身的管理制度与办法的不断完善与实施,同时应强化执行力;科学技术手段是保护管理创新的根本,保护管理创新是现代化景区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多元化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就当前的科技而言,主要是借助网络技术、信息技术以及软件技术构建黄龙景区自身的网络管理平台,通过平台实现高效、全面的旅游资源保护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同样对于保护管理效果起着关键性作用,通过借鉴与引入现代化的绩效考核制度、培训制度等能够全面提升景区旅游资源保护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能,提高其责任意识,从而在人力上给与这项工作以保障。

4.引入现代化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夯实旅游资源保护人才队伍

旅游资源保护管理工作涉及内容较广,具备一定的科学性与技术性。为了确保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实现高效化管理,人才队伍是必备基础。就当前黄龙景区的人力现状而言,需要引入现代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从而有力夯实旅游资源保护人才队伍。具体来说,需要从以下途径来创新工作,首先,基于景区特点,建立健全自身的绩效考核制度,明确科学的考核指标,通过制度约束来强化考核执行力与效果。通过绩效考核,全面推动全员上下的工作热情,激发其责任意识,促进其不断提升自我;其次,完善培训制度。除了继续保持与完善当前的岗前培训制度,还应当开展必要的岗中培训,通过相关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训,使得旅游资源保护管理人员全面熟悉工作对象,了解?c掌握工作规律与技术。同时,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学习能力以及服务水平,成为具备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

旅游资源的保护措施范文第2篇

我国是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文明古国,在全国各地都能够找到有着一定纪念意义的历史古迹,以洛阳为例,这个城市拥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其中白马寺、龙门石窟等广为世人熟知,同时它也是我国的人文旅游胜地。然而,也正是由于它拥有大量的文物古迹以及文物资源,除少数文物古迹得到了一定的保护外,大部分的文物现状堪忧。另外,文物的保护以及文物自身所包含的旅游资源在开发问题上也存在着大量的矛盾,所以,如何将文物潜在的优势转化成现实的优势,并对文物进行有一定针对性的保护工作,是我国的旅游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所面临的十分重要的问题,同时也是需要进一步进行研究并将其解决的问题。

一、文物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之间的关系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旅游行业目前已经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朝阳产业,它拥有传统产业无法比拟的优势,相应的,它也成为了我国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以洛阳为例,由于它拥有着比较悠久的历史,所以,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文物旅游资源在当地的旅游产业中是最具优势、最具特色以及最具品味的一种。洛阳市的市区内以及市郊有大量的历史名人故居、皇陵、塔寺以及古代建筑等等,他们都有着十分明显的具体形态的地域特征,也体现出了特色旅游中所存在的优势。然而,由于文物资源所具有的不可再生性、独特性、脆弱性、稀缺性以及地域性等特点,也明确地反应出了文物保护的紧迫性以及必要性。无论增加多少文物保护的单位或是将文物概念进行怎样的拓宽,文物都具有这样的特性,所以,文物保护也是旅游业发展的一个必然选择。

二、历史名城的旅游资源开发以及文物保护措施

(一)保护修缮。对文物进行维修与保护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将它们作为一种历史见证,同时也作为一种艺术品来进行保护,同时也是为了保护文化所具有的多样性。在实际的工作中,文化的多样性指的不仅是具体的物品,同时也是指各民族与各地区的价值观以及传统生活方式等。所以,在对文物进行保护与修缮的时候要遵循以下原则:第一,修旧如初原则。在修复旧物的时候要尽可能的利用原物,对文物或建筑中原存的部分要尽最大限度保存下来。第二,保证文物本体中原有的结构与形制不发生改变,这是文物保护中最基本的原则。第三,在修复时要保证文物本体的原材料不变,第四,在必要情况下使用现代的材料时要注意,要尽量做到隐而不露,并尽量减少现代材料对原材料的损坏,第五,在修复时要尽量使用传统的工艺。

(二)对于文物古迹的开发与利用。首先,在对不同时期的文物古迹进行保护的时候所注重的开发工作的侧重点不同。其次,要遵循开发时序的相关原则。古城内的文物古迹较密集但却比较残破,在开发时要与文物古迹所在街道的保护开发工作结合起来,划分出进行保护开发的缓冲区以及核心区,分点分区的逐步进行开发。第三,要遵守城市协调发展、建设配套的相关原则,在开发时,要充分地考虑到整个旅游区中的主流文化,对旅游区中的历史文化特色进行突出。第四,打造出文物旅游链,使古城古文化中的旅游特色得到突出。对于古城中比较分散的文物古迹,可以根据文物之间距离的远近把他们串联起来。这样不仅可以使旅游资源的内容得到丰富,还可以对现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利用。第五,要注重全面的效益。为了让旅游区中的建设工作可以取到一定的生态环境效益,就要对景区的旅游资源进行控制性的开发。最后,还要对历史街区的整体性进行保护。在街区的设计中要对区域中的特色与内涵进行挖掘、提炼、整合以及升华,使街区可以获得整体性的发展。

三、结束语

旅游资源的保护措施范文第3篇

关键词:江西;人文旅游;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3-0-02

一、引言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在面临人口膨胀、环境恶化、资源危机等严重影响社会发展的危机之后,上世纪 80 年代人们经过反复探索和思考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概念,这是人类发展道路上一种新思路。最早在1987 年由挪威首相 Bruntlant 在其出版的著名的《我们的共同未来》(Our Common Future)中提出。“可持续发展”已被广泛置于有关的学科领域和各相关的行业的范畴研究,在旅游业的发展中当然也必须涉及。由于经济的驱动,盲目的开发旅游所产生的结果是:对旅游资源的掠夺性开发,对旅游粗放式经营管理,旅游设施的病态膨胀等等,这些因素直接影响了旅游业的健康发展。这样的发展必然是不可取的。一种新观念在宏观旅游管理领域中产生――旅游可持续发展。

二、旅游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理论是在人类认识到自身的生存环境正在面临着巨大威胁的背景下,科学界提出的。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生态效益为前提,保护旅游资源及它所包含的旅游环境,尽量减小对环境的破坏:依据经济效益为中心的原则,通过科学的开发、利用、规划,不断提高旅游资源的利用效益和利用效率;依据社会效益为目的原则,从而满足人类精神文化的需要,促进社会稳定地可持续发展。

区域人文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指开发旅游业的地区在加大旅游业投资,发展当地经济的同时,应该做到科学合理地开发保护人文旅游资源,不断提高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能力及水平,力求能够形成一个科学合理的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体系;使人文旅游资源开发既满足社会、经济的需要,又可以同时维持人文旅游资源的完整性,实现旅游经济与人文旅游资源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并力争留给后代一个良好的人文旅游资源环境。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及保护在当前旅游事业发展的转型期当中,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重视。

三、江西人文旅游资源开发保护现状

江西省旅游资源丰富,有众多的人文旅游资源。但就目前来说,一些地理位置集中、条件优秀的人文旅游资源,没能够结合到一起,进行系统地规划,形旅游资源发展的综合效应,真正保护了景区的人文旅游资源。总结起来江西人文旅游资源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1.资源种类丰富。江西旅游资源非常丰富。近年来,成功创建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9个、中国旅游强县1个、A级旅游景区99个(其中包括5A级2个、4A级40个)、全国文明旅游景区2个、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4处、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29个以及一大批省级乡村旅游示范点。特别是在人文旅游资源方面。全省形成了以山、湖、城、村为主体的旅游目的地体系和“红色摇篮”、 “绿色家园” 、“观光度假休闲旅游胜地”的品牌形象。

2.资源破坏严重。旅游活动开展的影响是双方面的,它能创造巨大的综合效益,当然也带来了负面的系列效应。人文旅游活动的开展,势必产生环境的污染,存在更大隐患的是这些环境的污染会直接或者间接地对实体景观造成相当程度的破坏。就在这个过程中,当地这些居民日常自发形成的、带有地方浓郁特色的传统文化风俗遭到强烈冲击,出现了利益至上的思想倾向,对于很多传统的民间技艺、习惯民俗不够重视,很多旅游资源需得到传承和保护。

3.保护力度不够。人文旅游资源被人为破坏,大多都是由于公众缺乏人文旅游资源保护意识,对人文旅游资源可开发价值并不了解。对于江西省而言,这一问题主要表现在:首先,江西省人文旅游资源多数旅游景区地处不发达地带和乡间山区,当地居民的整体文化素质不够高,使得对于人文旅游资源保护意识缺位;其次,人文景区当中的从业人员、管理人员和政府部门对人文旅游资源保护的认识不够完整,过度强调人文旅游资源的经济价值。

四、江西人文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江西省多数人文旅游资源是通过建立各种不同类型旅游景区来开发管理的,但是景区的发展程度往往是不尽相同的,管理人员的配备本来就存在不均衡的现象。多年来,江西省一直想通过庐山景区的示范作用,为全省人文旅游资源树立标杆,带动人文旅游产品相关产品的开发,但是真正实现旅游线路组合的景区是很少的,形成了井冈山景区和庐山景区支撑江西省旅游的局面,不利于人文旅游资源的整体发展。因此笔者通过总结和归纳为江西人文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前期措施。由于人文旅游资源具有生态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等多重价值,这就决定了在开发利用江西人文旅游资源时,保护是第一位的,开发利用则是后续的工作。人们的旅游资源保护意识缺失是多数人文旅游资源得不到合理开发利用的主要原因,跟自然旅游资源一样人文旅游资源也存在脆弱性和难恢复性。人文旅游资源开发区所处的各级开发商、政府部门、从业人员和旅游管理人员有必要进行专题培训,让他们了解江西人文旅游资源的特点、价值、属性,充分认识到旅游环境和旅游资源在旅游业开发中的基础地位,认清当前全国旅游发展趋势,在利用开发经营中自觉运用资源保护意识,对江西人文旅游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不同的人文旅游资源针对性的保护措施是非常重要的。人文民俗的保护方面,则需要从历史学、文化学、民俗学等角度进行深入研究,充分挖掘江西省人文民俗内涵。

2.后进措施。江西人文旅游资源的保护涉及的部门是众多的,同时也和当地社区的发展利益密切相关,与这些部门和社区进行发展合作是取得更好保护效果的必须前提,明确分工,公平分配利益才能实现共同发展。处在人文旅游资源所在的各种景区内的居民和社区,必须要求他们参与人文旅游保护区的管理和建设,如对于景区的基础设施维护、古迹维护、消防防火等工作,与此同时必须照顾社区的基础利益,通过多元化开展农家乐、药材种植、旅游商品、特色水果种植制作等途径进一步帮助他们获得足够的经济利益,使他们成为资源保护的主题,而不只是一种单纯的补贴。保护人文旅游资源,单纯依靠政府和管理部门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社会各界人士的积极参与是非常有效的补充。其中社区、非政府组织、公私企业集团和地方政府都是很好的旅游资源保护主体,它们参与管理和保护旅游资源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3.提升措施。从大的方面,要立足于全省旅游资源特点,结合江西省旅游产业、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加快制定全省的旅游资源发展总体规划,要有前瞻性和操作性,同时加强规划实施管理力度,充分发挥旅游规划的指导作用,为全省人文旅游资源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从小的方面,各景区依据景区自身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况,进一步优化和提高本景区的人文旅游资源发展规划,使人文旅游资源保护的具体管理规定以及建设管理起到作用,决不能单单以盈利为目的,必须做到保护与开发两手抓。特别是在人文旅游资源保护方面,完善的法律法规是最强有力的武器。一方面,江西省各级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根据国家出台的各种法律法规,紧密结合本地实际,制定科学的、合理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人文旅游资源保护法规,推动本地区人文旅游资源保护的法制化进程;另一方面,各个旅游景区管理部门也必须在国家、地方法规框架下,制定自身的管理规定,要尽可能做到程序性、完整性、可操作性。江西省要立足于自身旅游资源的分布和特点规律,不仅要进一步充实执法力量,注重与地方社区的联动,同时必须加强执法人员管理。

五、结语

根据江西省旅游资源的特点以及旅游发展中更加重视自然旅游资源的偏见,要做到科学合理的规划,把握各方面的协调,使得自然景观、经济景观和文化景观能协调发展,必须积极发展人文景观旅游。可持续利用强调开发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开发保护管理的水平,争取获得旅游经济增加值的充分提高,尽最大可能对人文旅游资源进行保护开发利用的同时,也要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人文旅游资源整体系统的完整性与维持它的正常的发展能力,不要去影响当地居民后代的利益。笔者认为江西省未来旅游资源发展可重点规划旅游区、游览路线,充分利用旅游资源发达的优势,挖掘各地资源特色,开发特色旅游商品,打造地方文化品牌,提高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杨桂华.旅游资源学,1999(12).

[2]李梦星.庐陵文化纵横谈,2002(09).

[3]杨振之.“民族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的新模式探索”.民族研究,2006.

[4]陈福义,范保宁.中国旅游资源学,2003(10).

旅游资源的保护措施范文第4篇

关键词:森林;旅游;劳动;就业;集安

中图分类号:F590.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3-0155-01

一、集安市森林旅游的现状

1.森林旅游资源丰富。集安市森林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植物种类达1 300多种。五女峰国家级森林公园和老岭省级自然保护区及大寓山、七星山市级园林公园在此镶嵌。“自然神韵晓月岭,森林风光五女峰。”鸭绿江沿线旅游圣地,不仅展现有冰川运动造就的美丽而神秘的“岛屿风光”、“奇山峭壁”、“江鲤鱼”,而且有两岸异国风情,有参天古树、奇花异草和周围的森林组成的美丽迷人的风景。绿色森林,清新怡人的空气,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野生动植物等吸引众多的旅游者。

2.森林旅游产业迅猛发展。近年来,成为推动集安市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森林旅游成为林业发展后续产业的主打项目之一。在森林旅游方面,五女峰国家森林公园进行了三期扩建接待环境大大改善。森林旅行社、宾馆、度假村、旅游车等接待设施日趋完善,高素质的导游队伍和多条旅游线路已经有序运行,日接待量可达万人。可以说,集安市的森林旅游业已经形成规模。

3.森林旅游前景广阔。国家把旅游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予以重点培育,集安市把它作为支柱产业,重点产业给予优先发展。提出“旅游兴市”战略,明确强调把旅游业培育成第三产业的支柱产业,森林旅游的前景非常看好,围绕产业发展将解决集安市很大就业问题。

二、发展森林旅游需要解决的问题

1.旅游资源无序开发利用。其一,在森林旅游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关系调控乏力,加之建设规模小、管理粗放、结构单一,使旅游产业发展一直停滞不前。影响了森林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其二,对森林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监控乏力,出现游客不爱惜自然资源和环境卫生,导致生态资源退化。其三,在开发森林旅游时,缺乏深入的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评估与规划。开发中重开发、轻保护,造成许多不可再生的贵重资源的损害与浪费。

2.基础设施薄弱,配套产业发展滞后。集安市的森林旅游景点离市区较远,加之旅游项目资金投入少,设备设施不齐全,可进入性差。如景区内交通、通讯、电力设施、生活条件还难以满足游客的需求,产业链不强,尤其不能满足现代人们的生活需求。

3.宣传工作有待加强。集安市的森林旅游起步相对较晚,森林旅游科技含量低,经营森林旅游项目理念转变慢、经验不足,没有形成品牌,知名度较低,因此必须结合世界文化遗产的宣传来强化对森林旅游宣传。

三、促进森林旅游业发展的保护措施

1.转变观念,协调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优胜劣汰是基本规律,森林旅游业要生存发展,只能走效益型增长的道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围绕市场做文章,而不是围绕数字做游戏,对森林旅游公园的建设,要从旅游景观的价值角度,从市场需求、资金筹措、交通可进入性、资源特色等各方面去深入分析创建森林公园的可行性,而不能仅凭森林面积有多大,动植物种类有多少就来决策。森林旅游业发展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要由易到难,要有科学的规划,以高起点、高标准、突出森林景观的地方特色,走产业发展,推进森林旅游业发展。

2.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要对森林公园工作人员和导游进行有关植物知识、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管理知识的培训,对其他服务性行业要强化服务意识培训,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进行培训。

旅游资源的保护措施范文第5篇

(一)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的概念

旅游资源整合开发是指为保证区域旅游资源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全面协调性,以发掘和增强旅游竞争力为中心,对整个区域进行整体规划、系统开发和联动开发,并注意协调好区域间的关系,使旅游资源形成一个良好的空间互补关系,组成具有统一功能的整体,从而实现旅游资源市场价值最大化和综合效益最大化的过程[1]。

(二)苏北旅游资源概况

苏北旅游资源在数量上相当丰富,相对于旅游开发已经进入到白热化的苏南地区而言,苏北地区的旅游资源发展潜力也逐步的显现出来,虽说苏北地区的山脉不如五岳那么著名,但也较为丰富,并且历史人文气氛浓厚;苏北地区的水资源丰富,而且水质良好,周边生态环境优良;苏北地区的历史文化资源更是独具特色,如以徐州为代表的两汉文化和军事文化,以淮安为代表的名人文化和美食文化。在苏北五个地区的旅游资源中,历史人文资源是相当丰富的,其中建筑与设施又是最多的,这与苏北地区的悠久历史有很大的关系。经过查阅各种资料,按照国家旅游局公布的旅游资源的分类标准,现把苏北地区旅游资源按分类如下:

(三)苏北旅游资源整合的条件

实际上,苏北经济相对于全国来讲,仍处于较高发展水平。地理和经济的因素为苏北旅游形象的整体塑造奠定了先天的基础,成为苏北旅游整合发展的优势。苏北作为我国南北交界的区域,汲南北文化之广阔,取长江淮河之灵秀,形成独特的苏北文化,经过整合锻造,完全可以成为江苏乃至东部地区的一支奇葩。

二、苏北旅游资源整合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良好的管理体制

苏北之所以没有进行旅游资源的整合是因为没有优秀管理的引导,好的管理体制能有效的将所有资源进行全面整合开发与管理。按照行政力量的划分,苏北各地分成若干区域,但自然旅游资源却是一个相对完整的地理单元,不可分割。例如,处于盱眙、洪泽、泗洪等地区的洪泽湖,以及连云港、盐城两城市涉及的漫长海岸线。很多旅游发达区都实现了景点旅游产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实行了市场化的运作模式。所以苏北地区旅游景区景点的管理体制有待改进或彻底改革。

(二)缺乏全面系统的旅游资源调查

既是大力整合旅游资源是无法建立在对旅游资源完全不知的情况下的,要全方位的对整体苏北旅游资源了解和研究才能进行正确有效的整合开发。苏北地区面积广阔,旅游资源众多,开发的潜力很大,但是目前对于资源的种类、数量、质量、分布、开发价值等等尚未有全面科学的统计分析。即使是区域内个别地区已经开展了部分工作,也只停留在其各自地区的单一的旅游规划上,宿迁、淮安等地甚至还没开始这些工作。

(三)缺乏稳定的客源市场

在整合开发苏北旅游资源的过程中,没有稳定的客源市场是导致其旅游发展缓慢的一大问题。无论是从地区或旅游景点来看,苏北未形成稳定的客源市场。淮安的名人文化与美食文化享誉盛名,但短期内都很难有固定的客源市场。连云港的海岸线旅游资源类型齐全,以花果山和海滨旅游为特色,除了省内的游客众多外,与江苏省临近的山东、浙江等来的游客也不能建立稳定的长久的客源市场。总是零星的散客或是团队出于好奇或是活动需要而来到苏北地区旅游。

三、苏北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的支持性对策

(一)依托行政主体,积极发挥政府职能

1.政府需要发挥协调统一的主导性作用

在苏北旅游资源整合开发上,政府应该起到主导作用。苏北五市是江苏省旅游资源的富集区,集中了梁汉文化、山水海滨、生态湿地、珍稀动物、名人名泉和淮扬美食等品牌资源,如徐州两汉文化与战争文化资源独特,人文景观居主置,政府需要因地制宜,因时而异,采取正确的管理措施。由于对苏北旅游资源的整合意识淡薄,缺乏一定的正确管理,因而政府的主导作用就是协调各个行业和部门协同作战,包括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部门,管理部门和旅游中介服务行业等。整合开发苏北旅游资源,是一种大旅游模式的形成,需要整个社会共同参与,其中政府的职能居于主导地位。

2.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健全管理体系

为了保障苏北旅游资源整合开发,达到更有效的整合效益,政府应当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具体包括旅游资源开发的政策,投入产出政策,价格政策等等。对一些历史故居如盐城泰山庙,楚汉故里和名人之乡进行必要的保护,防止一些旅游开发部门为了利益而重建或破坏。对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盐城的麋鹿自然保护区和射阳丹顶鹤保护区要明确价格政策,保护措施,以及对于破坏规定的惩罚以及防止附近居民和其他地方的破坏者来乱抓捕野生动物的明确规则。同时,用政策法规来规范各个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的建设问题,对旅游相关产业进行宏观调控,避免其恶性竞争各自为政等现象,促进合作政策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