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财务风险研究背景

财务风险研究背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财务风险研究背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财务风险研究背景

财务风险研究背景范文第1篇

关键词:新时期;企业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建设;财务风险规避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形势下,我国市场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企业在开展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工作时难度也越来越大,尤其是制度建设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严重降低了企业财务管理内控力度和水平,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较大的财务风险。为改变当前现状,必须加快企业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建设步伐。

一、企业财务管理内度概述

企业财务管理内控,包括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两部分内容,其中财务管理是开展内部控制的基础,而内部控制是强化财务管理的核心环节,两者在保证企业财产安全性、效益性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企业管理事务中的重点。财务管理内容主要包括企业资金筹集、成本预算、资金配置、利润分配等,是确保财务决策正确性、提高企业资源利用率、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必要措施。内部控制是对财务管理具体工作情况加以落实,以国家法律法规以及企业规章制度为基本准则,保证财务活动的合法性、财务数据的真实性,避免出现错误和舞弊现象,对企业财产安全完整起保护作用,同时还可以有效提高企业财产利用率。基于企业财务管理内控的重要性,必须将工作加以有效落实[1]。

二、当前企业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完善的制度是开展企业财务管理内控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但是,综合从现阶段企业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建设情况来看,其中还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亟需解决。首先,很多企业财务管理内控监管力度严重不足。部分企业并没有形成相对完善的O督机制,存在监管部门机构设置不合理、监管人员数量较少现象,严重影响了监管机制作用的充分发挥。同时,一些企业的财务管理内控监管工作形式化、表面化现象严重,工作落实不到位,无法及时发现实际问题并加以科学解决。其次,部分企业存在财务管理内控环境不规范问题。企业管理层对员工思想政治教育不够重视,财务人员对财务管理内控工作的重要性缺乏深刻认识,责任意识薄弱、工作态度不端正,经常随意改动财务信息的现象[2]。同时,没有构建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企业财务管理内控工作队伍结构有待调整,工作人员的专业性和工作能力有待提高。另外,很多企业的财务风险评估机制不够完善。一些企业在记录、统计财务信息的时候,所用方法比较落后,经常出现信息失真现象,难以保证财务信息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影响了对财务风险的准确评估。而且也没有形成一套规范财务风险评估流程,所选用的风险评估指标不具有代表性,难以准确识别财务风险并加以有效控制,导致财务风险发生概率较高。

三、新时期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建设策略

企业要适应时展,就需要结合当前市场经济形势及自身发展需求,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建设,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加强内部控制力度。

(一)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内控监管力度

要想确保财务管理内控工作的有效落实,就需要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内控监管力度,这就要求企业构建完善的监管体系。首先,企业应该理顺财务管理和内控部门之间的关系,设置专门的监管机构,并结合实际工作需求,分配工作能力强、认真负责的监管人员,要求监管人员严格以财务管理内控标准和规范为基准,按照工作流程对各项财务活动进行审查。其次,应该以检查报告的形式,真实的反映出财务管理内控工作整个过程,及时查找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有效解决,做好监管记录工作[3]。

(二)创造良好企业财务管理内控环境

企业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建设的有序开展,以及财务管理制度的有效执行,都要以良好的内部环境作为基础和前提的,所以就需要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企业管理层要重视员工的思想教育工作,使员工深刻认识到财务管理内控工作的重要性,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重点宣扬诚实守信的道德理念以及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提高员工的职业素养、强化员工的责任意识、端正员工的工作态度,为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建设创造有利条件。另外,还需要构建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结合企业发展实际需求,合理设置工作岗位,调整优化人员组成结构,根据员工自身实际情况,安排最为合适的工作岗位,充分挖掘员工潜能,为企业财务管理内控环境的稳定性提供人员保障。

(三)完善企业财务内控风险评估体系

风险评估体系是企业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建设中尤为重要的一项内容,必须确保风险评估体系的完整性。企业在开展财务管理内控工作时,必须紧跟时展步伐,加强信息化财务系统建设,提高财务信息记录的准确性,以及财务信息统计的高效性,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为财务管理内控风险评估提供可靠依据[4]。并且,还需要结合企业特点及发展目标,建立一套规范的风险评估流程,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风险评估指标,对企业财务管理内控信息进行定期验证和检查,及时找出财务风险隐患,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降低财务风险的发生概率。

四、新时期背景下企业财务风险规避措施

在新时期背景下,市场环境变得愈加复杂,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财务风险发生概率较高,所以企业在建设财务管理内控制度时,需采取必要的财务风险规避措施。

(一)构建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是降低风险发生概率的基础保障,必须确保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完善性和时效性。企业在构建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时,需要从产品研发、产品制造、产品销售以及资金配置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对财务信息进行全面考核审查,实现风险评价标准全面化,确保财务风险预警机制能够覆盖到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同时还需要从财务风险初级阶段、成长阶段以及成熟阶段出发,制定针对性的风险预警方案,将财务风险发生概率降到最低。某机械制造企业为加强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力度,针对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问题构建了一套完善的预警机制,首先,在研发新产品时,对产品研发成功率及新产品上市后的经济效益进行了科学评估,以判断新产品研发成本是否高于销售收入。同时,在产品制造过程中,加强监督管理力度,尤其是原材料采购环节,有效的避免了偷工减料、中饱私囊现象的发生。并且根据生产目标及生产需求,对所需资金进行科学配置,在确保生产加工顺利开展的基础上,确保资金链条的完整性,有效了避免了流动资金短缺现象。

(二)建立科学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

风险评估的准确性,是以科学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为重要依据的。企业在建立财务分析指标体系时,需要从长远目光进行考虑,建立长期风险预警机制,将资产负债率、资产流动比率、短期负债比作为财务分析重点内容。同时还需要建立财务管理内控动态机制,从梳理业务流程、风险管理数据库建设、风险管理工具应用三方面完善风险评估体系,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

(三)加强财务管理控制和制约力度

通过加强财务管理控制和制约力度,可以有效规避财务风险。企业要权衡企业内部各部门以及各人员之间的关系,提高企业内部的监督约束力度,充分有效的发挥企业的监督约束机制的作用,实现高效有序的运营和发展。另外,还需要采用民主的方法来建立具有可操作性的监督机制,加大对财务人员的监督力度,实现财务管理内控工作的公开化、透明化,避免出现舞弊现象引发的财务风险问题。

五、结束语

企业的稳定运行和良好发展,是建立在可靠的资金保障基础上的。在新的发展时期,企业应加强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建设,并做好财务风险规避工作,在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加强内部控制力度的同时,降低财务风险发生概率,以保证企业财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为首要原则,做到企业资金的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进而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为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实现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李相红.探究新时期国企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J].决策与信息,2016(5):111-111.

财务风险研究背景范文第2篇

关键词:财务风险管理对策

由于财务风险在市场经济中广泛性和复杂性与我国财务风险管理理论研究的相对滞后,我们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财务风险管理理论研究中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理论研究。

一、财务风险管理基础理论和理论结构

近年来,我国在财务风险基础理论方面,如财务风险、财务风险管理的概念、基本特征、职能等基本理论问题上进行了一定的研究。由于我国现代意义上的财务风险管理理论研究起步比较晚,加上无法摆脱我国传统财务观念以及研究方法的影响,对国外研究几十年的成果重视程度、消化程度不同,使得在财务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问题上没有达成一致的见解,如在财务风险概念的研究上,就出现了广义和狭义之争,财务风险基本特征和财务风险管理基本职能的认识上出现了分歧,而对整个财务风险管理意义重大的财务风险目标这一最基本的问题缺乏认识和概括。同时,由于财务风险及管理内容的研究没有与实证研究直接相联系,所以,概念上的含糊对定性的理论推导也没有产生明显的影响。由此,增生出财务风险理论诸多“研究成果”,深刻与肤浅共存,正确和错误并生,应该说不利于我国财务风险理论向纵深发展,影响了我国财务理论研究的进程。所以,今后我国在财务风险与管理研究上,必须注重基础理论研究,只有对财务风险的概念、本质、特征认识界定清楚,才能为财务风险管理的研究提供基础。这就要求,一是必须注重中外财务风险理论基础和基础理论的比较研究;二是进行财务风险管理研究要注重研究方法的选择。

首先,必须下大力气借鉴国外实证的研究方法开展财务风险研究。国外风险理论研究较多采用实证方法,而我国使用较多的则是定性和规范研究方法,造成概念可以模糊地给出,较轻易地建立和概括概念和特征,无法支撑财务风险管理理论,不能保证理论的逻辑性和一致性,难以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会误导人们对财务风险管理的研究方向。这就要求我们在研究财务风险理论中将定性与定量、规范与实证研究方法结合起来,以增强研究结果的可验证性和可靠性。其次,在基础理论的研究中应注重学习和应用西方理财学研究中应用极广的相关性或结构性研究方法,即开展财务风险管理理论结构的研究。理论结构是该领域各基本理论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所组成的有机理论体系。财务风险管理理论结构是财务风险管理各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组成的有机体系。理论研究的真正价值在于明确存在的各种现象、各种要素以及这些现象及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即所谓相关性。能否将财务风险管理各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认识清楚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财务风险管理理论与方法、程序研究的科学性、明晰性和有效性。如财务风险管理目标、财务风险管理本质、职能、财务风险管理要素与财务风险管理程序与方法之间的关系等。如美国,现代财务理论围绕着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理财活动的目标函数,把各种财务决策如投资决策、融资决策等与企业价值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构建了前后一贯、逻辑严密、浑然一体的财务管理理论结构。以目标为出发点进行相关性研究已经成为国际学术界重要的、运用极广的理财学及经济学研究方法。美国理财学界自20世纪50年代以后,相关研究层出不穷,如多篇论文研究与公司价值的相关性,从而根本上改变了理财学的面貌,使理财学成为现代经济学体系中的主流成分之一。充分吸收国外财务理论研究成果,在财务风险基本理论上注重实用,讲究科学方法,少走弯路,取得共识,达成统一,以推动我国财务理论研究的深入。

二、财务风险管理教育

财务风险意识的增强和财务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有赖于开展广泛的风险管理教育。从当前美国和英国风险管理教育情况基本类似,各大学风险教育课程不少,多所大学偏重财务导向型风险管理教育。财务风险管理现今已成为各大学财经系中财务理论课程中的重要部分。如美国的宾州大学、天普大学、乔治亚州立大学与纽约保险学院,英国的各拉斯哥兰大学、城市大学与诺丁汉大学等。另外,风险管理职务的改变、风险管理协会的成立、风险管理专业证书的考试、风险管理杂志以及风险管理书籍等方面,美国和英国情况也基本类似,都体现出越来越对风险管理的重视。两国的风险经理职称已经取代了过时的保险经理,职责范围扩大,位阶提升;多家风险管理协会、风险管理学院对企业风险管理事务、专业证书考试制度极具贡献,其中,美国全球风险专业人员协会每年举办财务风险管理人员专业证书考试;多家协会和学会出版风险管理方面的刊物杂志;出版为数不少的财务性风险管理书籍等。受国外风险教育的影响,尽管我国目前部分大学也开设风险管理课程,但为数较少尤其是财务风险管理的课程;在专业职称考试、出版书籍方面差距依然很大,一是我国财务风险管理研究起步较晚,受其影响风险教育方面起步较晚。二是从观念上人们还未充分认识到财务风险管理教育的特别重要性,三是没有成立相应的协会或学会,没有相应的职务、资格考试等配套措施,直接影响了财务风险教育的发展。

随着经济与科技全球化带来的我国经济发展的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和企业之间竞争的加剧,需要我国教育能尽快培养一大批具有较强风险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的财会类人才。为此,我们必须改变目前财务管理风险教育落后的局面,除了积极向国外学习,采取设立各级风险管理学会、协会,在资格考试中尽快设立风险管理资格考试等举措外,在大学教育方面,要研究风险管理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要研究风险管理教育的形式和手段。在学历教育中应单独开设财务风险管理课程,采用案例教学方法,让师生与实务工作者结合共同采集案例,增强理论教学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在财务、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中应加大对财务风险管理学习和研讨的力度。

三、财务风险文化研究

我国多年来的财务风险管理研究局限于方法和程序,即使在财务文化研究中也忽略了财务风险文化的研究,不能不说这是我国财务风险管理研究的薄弱环节。国外风险理论有主观建构派,视风险文化为社会文化现象。事实上,不可否认的是,风险由人们特定的文化社会因素建构而成,风险随不同的人与不同的文化社会背景而有所不同,财务风险文化亦不例外。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企业、在同一时期文化背景不同,同一国家、同一民族、同一企业在不同时期文化背景亦会有区别,使得人们对待财务风险管理的价值观、反应程度、行为方式、采取的措施等方面出现差异性,形成一定的特色。中外风险案例的研究发现,企业的最大风险往往是由于企业文化、企业人的行为,特别是企业高层管理者的知识不足、能力有限、品德欠佳等弱性造成的。随着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带来的集体与个人行为复杂性的增大,财务风险文化的研究不仅不能忽视,而应作为重要课题。

四、财务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和管理模式研究

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实务上看,我国财务风险管理都缺乏对组织架构的研究。在实务上我国大多数企业没有设立专门的财务管理机构,没有专职的财务风险管理人员,这说明了人们尚未认识到财务风险管理对于企业的作用。在理论上,与前面所述财务风险文化原因类似,我国已有的财务风险管理研究比较重视方法和程序,忽略了组织机构及机构的职责权限等对实践有特别重要意义的课题的探讨,从某种程度上造成了理论研究与实践的脱离。不同发展阶段、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管理组织架构下的人们进行财务风险管理采取的模式必然不同,是集中还是分散,是集权还是分权、是兼职还是专职等等管理模式问题是研究实施财务风险管理不能回避的重大课题。应结合我国各类不同企业的具体情况分层次开展风险管理模式研究。

五、结束语

财务风险管理各方法的有效性依赖于风险管理责任的落实。否则,研究财务风险管理没有具体研究财务风险管理的责任制,财务风险管理只能是纸上谈兵,无从落实。总之,越来越复杂的社会经济环境决定了财务风险管理研究的日益重要,而财务风险管理的研究是巨大的科学工程,需要整合优化财务学、会计学、管理学、社会学、政治学、哲学、人文学、心理学等多门学科的知识与方法于一体,全方位、多领域进行深入研究,以不落后于风险管理学科整体发展和满足实践中的迫切需要。

参考文献:

财务风险研究背景范文第3篇

李敏,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西有限公司投诉管理。

邓迅,广西大学商学院企业管理专业研究生。

一、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中外合资上市公司及其风险概念的界定

1、中外合资上市公司的概念界定

合资公司是指两个或多个企业联合起来成立的第三方公司,它是介于市场交易和企业兼并之间的一种中间组织形式(Jacquemin & Slade,1989)。合资企业不仅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分别提供不同的资源而形成的联合拥有的独立企业组织,也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为了进入由单方不能完成的项目的一种合作联盟方式。中外合资上市公司(Sino-foreign joint venture listed companies,简称SF-JV-LC)作为中、外双方(或多方)合资经营的股权式国际战略联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规定中外合资上市公司是:任何外国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即外方合资者)按公正、平等、互利的原则,经中国政府批准,在中国境内,同中国的公司、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即中方合资者)建立的共同投资(其中外方资本所占比例最少不低于25%)、共同经营、共负盈亏、共担风险的,并受中国法律管辖和保护的具有法人地位的联合企业。

2、中外合资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界定

中外合资上市公司作为实体性的股权式联盟,由于合资各方(联盟伙伴)的联盟动机、目的和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差异,不可避免地出现许多不确定性而面临各种风险。中外合资上市公司面临的风险错综复杂,可分为财务风险和非财务风险(如:失去竞争优势、被兼并及联盟失败可能性)。财务风险是中外合资上市公司由于其天生的不稳定性,所面临的众多风险总最为常见也是最为重要的风险。对于财务风险概念的理解,目前理论界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财务风险认为企业的资金主要来源于投资人和债权人,所有的财务风险均来自于负债融资。广义的财务风险既包括由负债融资引起的到期无法偿还债务本息的风险,也包括由于公司治理不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经营活动判断与决策失误以及宏观环境影响等引起的财务状况恶化的风险。中外合资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属于广义的财务风险,指的是由于受到各种难以预计或控制的内、外部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导致公司的实际财务活动收益与预期结果发生偏离,使公司遭受损失的可能性,贯穿于整个合资经营过程。

3、关于中外合资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细分研究

找出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并进行分类是设计财务风险评价方案的重要研究思路。关于财务风险的分类研究,由于知识背景和研究角度不同,学者们对财务风险分类也不尽相同。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王花荣(2009)指出企业财务风险贯穿于企业整个财务活动中,在资金筹措、对外投资、资金营运、利润分配等环节都可能产生风险。在文章中作者还提出营运资金风险(主要包括现金风险和应收账款风险)。赵寅珠和张锐强(2010)根据企业财务活动把企业财务风险分为了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曹力,陈丽和郭素娟(2012)认为企业财务风险主要来源于企业资产负债风险、企业收益风险和企业财务决策风险三个方面。研究成果表明,学者们主要是依据企业财务活动的环节对财务风险进行分类和归因的。因此,对于中外合资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的第一大分类,把公司经营和财务管理不善导致的正常营运、盈利、现金、偿债和发展不足而导致的财务风险研究作为对中外合资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研究的第一个风险大类。

由于中外合资上市公司相对于其他的上市公司,有着天生的独特性和不稳定性。中外合资公司的内部治理更为复杂与特殊,“委托―”问题更为突出。人在经营管理公司过程中,偏离股东意愿,谋求个人利益,操纵会计利润等问题都会诱发严重财务风险。因此,除了从中外合资市公司的营运、盈利、现金、偿债和成长风险出发研究其财务风险外,可以把中外合资上市公司内部治理风险作为其财务风险的第二大分类。Jensen et al,(1990)1研究表明经理人员持股有利于将经理人员的利益与股东利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可以有效地防止经理人员的道德风险,激励经理人员努力工作以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目标。张晖明和陈志广(2002)2以沪市上市的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高管激励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高管人员薪酬与主营业务利润率和净产收益率有明显的正相关性,即高管薪酬越高,公司的绩效越好。学者研究表明:对企业高管的激励特别是股权激励,有利于是企业高管和企业所有者的利益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防止企业经理人的机会主义和道德风险,降低冲突,提升企业绩效。因此,可以考虑把企业高管权益激励作为关于中外合资上市公司内部治理财务风险的一个研究纬度。

2005年12月证监会、银监会下发的证监发[2005]120号《关于规范上市公司对外担保行为的通知》解除了《关于规范上市公司与关联方资金往来及上市公司对外担保若干问题的通知》(证监发[2003]56号)为上市公司的担保大开了方便之门。中外合资上市企业是在我国大环境下持续经营着的,其经营行为必然会受到我国资本市场的规范程度以及一系列的政策规定的影响。在对中外合资上市公司财务风险进行评价时,考虑到中外合资上市公司的对外担保情况是非常必要的。冯根福,马亚军和姚树洁(2005)实证研究认为:中国上市公司担保行为存在着风险敏感度低,普遍收益水平不高,并且担保行为的各个主体互相存在逆向选择问题和道德风险。郑海英(2004)揭示了担保链中存在着巨大风险,不良担保行为会严重影响上市公司的经营财务状况,并构成上市公司的发展障碍。学者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存在担保的上市公司,其收益水平和风险敏感度较低;担保行为和财务风险是正相关的,不良担保行为会导致巨大的风险。因此,将对外担保不当而导致的财务风险作为中外合资上市财务风险的第三类风险。

4、关于中外合资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测度与评价研究

国内外学者们,对于财务风险的测度先后提出了多种方法和模型。首先,是基于单一变量测度模型。主要是通过单独的财务指标集合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评价,找出判别能力较高的一个或几个财务指标的方法对财务风险进行评价(Fitzpatrikc,1932;Willam Beaver,1966)。随后,财务风险的评价方法由单变量模型发展到了多变量模型和逻辑回归模型。多变量评价模型就是运用多个财务指标加权汇总构造多元函数的方法来进行预测分析,主要代表有:Z计分模型(Altman,1968)、线性概率模型(Deakin ,1972)、以及小企业模型和范式确认模型(Edmisterd,1972;Dimond,1972)。Ambrose & Seward(1988)3根据A.M.Best的评级指标,引入虚拟变量,运用多变量判别分析法进行财务困境预警,并与财务比率法分析结果加以比较,再将二者合并代入事前概率多变量判别分析法,比较三种方法的预测能力,结果发现事前概率的判别结果较好。逻辑回归模型是从一组因变量中预测一个“对应的”因变量的一种统计方法。比较常用的是Logistic模型和Probit模型。上述的财务风险评价模型主要是建立在传统的财务指标基础之上,在财务风险评价中加入非财务指标有助于提高结果的准确性和全面性。于是国外学者们在研究中加入一些非财务指标:高层管理者离职指标 (Gilson,1989);还有一些长期性或宏观性的经济指标如利率、景气变动指标、通货膨胀率等作为构建模型的变量 (Mar-quette,1980)。

国内关于财务风险的研究比较迟,但在财务风险评价及防范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果。国内学者在关于单变量预警模型的研究具有代表性的是学者陈静(1999)4以27个ST和27个非ST公司作为对比样本,选取资产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收益率和流动比率4个财务指标,进行单变量分析。随后,国内学者应用线性判定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和逻辑回归分析三种方法,分别建立三种评价财务风险、预测财务困境的模型(吴世农、卢贤义,2001)。同时,国内学者也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提炼最有代表性的财务指标,从而抓住分析中的主要矛盾的方法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评价(张爱民等,2001),研究发现主成分分析模型也具有较好的预测性。2002年周敏等人提出的基于模糊优选和神经网络的财务危机测定与预警模型,能够实现对财务危机状态的测定,并且不需要主观定性地判断企业的财务状态,因此在企业的判定状态方面更加合理。国内学者在财务风险的评价模型中也引入一些非财务指标。如:引入了公司治理、关联交易和对外担保等非财务指标(王克敏,2005)大大提高公司了财务风险预测准确率。

国内外学者们先后提出的财务风险测度的方法与模型中,单变量模型简单易于操作、可行性高,但单个指标无法全面地反映公司财务特征及总体情况。多元线性判别模型虽然克服了单变量模型的缺点,而且解决了非线性的问题,但未能考虑到企业的具体发展能力和经营情况。逻辑回归模型是人们对多元线性模型改造和发展而形成的,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多元线性模型的缺陷,但也存在局限如:逻辑回归中的Logistic模型克服了线性模型受统计假设约束的局限性,但计算过程太复杂,近似计算多,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受到影响。Probit模型的研究思路和Logistic模型很相似,具有相似的缺点。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是将神经网络的分类方法应用于财务预警,计算结果一定程度上优于上述三方法模型,但仍然未能明确测定公司发生财务风险的概率,且预测精度不够。

5、关于中外合资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防范研究

国内学者在财务风险测度评价的同时,也对财务风险的防范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的方法和措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类是:针对企业财务风险从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周转风险、收益分配风险分别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措施(吕喜斌,2011;杨聪金,2010)。第二类是:从建立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提高经营者的财务风险意识和财务管理人员业务素质方面对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的防范(杨聪金,2010;王花荣,2009;段永红,2010;孔远英,2010)。第三类是:认为企业财务风险的应对措施主要是常规性策略和创新性策略,常规性策略主要包括风险回避、风险接受、风险防范、风险转嫁策略;创新性策略主要包括风险管理中整合风险整理理念的运用,总分险项目分割法与来源分割法,新的金融衍生产品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运用(周炼军、王璐,2011;穆瑞雪,2010)。对于财务风险的防范,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有侧重的提出了风险防范的策略方法,对于现实中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起到了重要的参考作用。但是在众多财务风险评价及防范的研究中,从整体研究到具体行业分析角度的研究较少,风险防范策略和措施的提出也缺乏行业针对性。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评价

国内外的学者对财务风险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我国关于企业财务评价体系的研究大致存在两个趋向:一是关于财务评价理论的规范性研究,主要是提出了一些评价的框架体系;二是实证研究,初期的研究主要是对国外Z模型的介绍和分析,此后有学者开始引进国外的研究方法对财务失败预警问题进行实证研究。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研究存在的不足有:1、财务风险评价研究等缺乏行业针对性,2、从实证分析角度研究,从整体研究到具体行业分析角度的研究比较少。因此,以中外合资上市公司为研究背景,在对中外合资上市公司整个企业群体财务风险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这个企业群体中的各行业的财务风险分析,再到典型个案的研究分析。从整体到行业,再到个案的作为研究的主线全面深入的分析中外合资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并在此基础上,从政府宏观层面、行业中观层面、以及企业微观层面分别提出相应的财务风险防范策略和措施的研究是有必要和意义的。(作者单位:1.广西大学商学院;2.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西有限公司投诉管理)

参考文献:

[1]张宏艳,李莉.关于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的探讨[J].会计师.2008-09-01

[2]王花荣.企业财务风险问题原因及规避应对[J].现代企业.2009-09-15

[3]赵寅珠,张锐强.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对策分析[J].商业经济.2010-02-20

[4]曹力,陈丽和郭素娟.财务风险的分析与防范[J].财经界(学术版).2012-01-25

[5]Jensen M.C.Meckling W. H. (1976). Theory of the firm: Managerial behavior,agency costs and ownership structure[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3(4):305-360.

[6]Warfield T.D.John. J. Wild and Kenneth. L. Wild, “Managerial Ownership, Accounting Choices and Informativeness of Earnings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Vol. 20, PP61-91, 1995”

[7]Parker,S.,Gary,F.P.and Howard, F. T.(2002),“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corporate failure: a survival analysis”, Corporate Governance: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usiness in Society, Vol. 2 No. 2, pp. 4-12.

[8]赵磊,彭大庆.基于公司治理指标的财务困境预测研究[J].财会通讯.2009-07-25

财务风险研究背景范文第4篇

摘 要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成为管理的重要关键点。本文阐释了国际货运企业的财务风险的概念,客观认识国际货运企业的财务风险的原因。提出了国际货运企业控制和防范财务风险的有效措施,企业制定财务风险防范的管理策略,对客户要进行信用评估,确保财务安全;健全企业内部的风险控制制度与机制。

关键词 企业管理 财务风险 控制 国际货运

一、引言

当前,在全体经济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国际航运市场里国际货运企业数量上的激增,给国际货运业务带来了竞争。与此同时,国际金融危机后,国际贸易业务下滑的风险逐步显现。国际货运企业的业务作为国际贸易的一个环节,受到市场外部环境的影响。国际货运企业其获得的佣金和费的减少等,导致其存在着财务风险。为了能够获得较好的盈利,国际货运企业必须在错综复杂的国际贸易市场和国际金融风险情况下,加强企业对财务风险的控制和防范,保障企业获得市场机遇的同时,保持稳定的发展态势。

二、国际货运企业的财务风险分析

(一)国际货运企业的财务风险的概念

国际货运企业的财务风险源于对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财务收益与预期不一致,而给企业经营带来的不利影响。同时,企业的财务部门任意一项业务出现问题,都可能产生财务风险,导致企业的发展不稳定。国际货运企业的主要财务风险就是提供货运服务后,能否及时全额地收回资金,这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未来的发展,也是国际货运企业的最大财务风险。

(二)客观认识国际货运企业的财务风险的原因

国际货运企业的财务风险具有客观性,其具体原因大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国际货运企业掌握市场信息不充分。这是由于国际货运企业面临着动态变化的错综复杂的外部经营的市场信息,经营决策的不正确,就可能直接导致财务风险的出现。与此同时,国际货运市场产生的剧烈竞争,对买方市场有着巨大变化,因而对购买货运服务的客户信用评估不准确,也容易造成企业的财务风险。这些客户在未来的经济能力难以预料,在潜伏着巨大风险的国际贸易及航运中,不可抗力因素造成客户拖欠国际货运企业的应收账款无法收回,直接导致企业的财务风险。

2.国内外相关政策的变动影响国际货运企业的经营。国际货运企业是连接上游的国际贸易企业与下游的国际航运企业,受到国家国际贸易政策的影响,以及国际政治经济因素的制约,都能够对国际货运企业回收资金带来财务风险。

3.国际货运企业的投资风险和财务内部控制风险。国际货运企业与不同行业客户进行业务来往,但是,新客户的项目需要配备新的人员和设备,不断增加的投入会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以至于出现经营亏损,这些就是投资风险。此外,国际货运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也是一个重要的管理内容。如果财务内部控制出现问题,企业的财务风险就没有防范的屏障,企业缺少管理制衡机制,企业就难以控制项目投资和资金的流转最终使得企业资金缺乏安全,以致产生企业资产的流失。

三、国际货运企业控制和防范财务风险的有效措施

(一)企业制定财务风险防范的财务管理策略

国际货运企业为了应对财务风险,应提前制定相关管理策略,要采取措施进行预防,对于影响到企业经营业绩的不利因素,应想方设法进行控制其影响范围和程度,以确保企业的能够获得相对稳定的资金收入,并且能够保持风险与利润的适当平衡。这些适合的财务管理策略包括:回避和减少风险策略、转移风险策略。根据国际货运企业的经营情况, 减少风险财务管理策略具有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的功能。这种管理策略的选择目的就是能够将风险进行预防性控制和抑制性控制。这样有利于将国际货运企业的财务风险提前进行预防和采取措施,防止财务损失的发生,即便发生了财务风险,也可以进行抑制,将经济损失等降到最低。在金融危机后的国际货运市场中,企业的应收账款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增加,企业应加强财务风险的预防性控制,防止企业出现资金周转困难。

(二)对客户要进行信用评估,确保财务安全

国际货运企业应根据以往的客户坏账损失率作为客户信用的标准,为给企业造成坏账,就要评估和降低这样客户的信用,避免企业遭受财务损失。国际货运企业对客户的评估应包括:客户的商业信誉、客户的经济能力和财务实力等。

(三)健全企业内部的风险控制制度与机制

国际货运企业应加强内部的风险控制制度,要设立专人进行账款的回收,并对业务进行考核,实行催收责任制。根据客户的不同经济情况,采取多样性的资金回收方案,如通过债务重组、债务减免、实物抵债等,为企业争取利益,避免财务风险。与此同时, 要健全财务风险控制机制,这样才能使国际货运企业将财务风险与经营管理、发展战略相联系, 密切关注可能引发经营与财务风险的部分,加强风险控制和资金成本控制,稳定企业的财务工作,加强预警分析, 施加财务的有效控制。

四、结论

通过对国际货运企业管理中财务风险控制的分析研究,得出国际货运企业应重视在经营活动中的财务风险防范,应构建三位一体的财务风险控制措施,建立和健全国际货代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和财务风险预警体系,严格财务预算控制,加强全体员工的财务风险意识,最终实现国际货运企业在运费降低,面临收回运费风险和国际金融汇率风险情况下,有效防范财务风险,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和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春生.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研究.中国证券期货.2012(07).

财务风险研究背景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新常态; 中小板上市公司; 财务风险; 财务预警; BP神经网络

中图分类号:F27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6)04-0055-04

一、引言

财务风险是每一个企业从初创、成熟直至衰退的整个过程都无法消除的,企业的存在始终伴随着财务风险。若企业长期存在过高的财务风险,不仅会增加企业的经营负担,也会使投资者失去信心,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财务危机爆发。因此,如何及早地发现企业的财务风险并合理应对,是企业良性运转的必要条件。

时下,新常态已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企业面临转型升级,这一宏观环境可能会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中小板上市公司是流通股本规模较小的公司,由于受到自身规模及管理水平的限制,对于经济新常态的宏观影响的反映更为敏感。因此,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建立适用于中小板企业的财务预警模型,使企业在财务危机到来之前预先察觉,并及时采取措施,是中小板上市公司健康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概念界定及文献回顾

(一)经济新常态的含义和特点

经济新常态一词是主席2014年5月在河南考察时首次提出的,所谓“新”,就是有异于旧质;“常态”,就是时常发生的状态。新常态,就是一种不同于以往的、相对稳定的状态,经济新常态意味着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了一个与过去三十多年高速增长期不同的新的阶段。

中国经济呈现新常态有以下主要特点,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增长更趋平稳;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发展前景更为稳定,第三产业消费需求正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渐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民众;三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中国经济新常态揭示了中国经济增长率的新变化,体现了未来经济发展的新趋势。

(二)财务预警的含义

财务预警是指根据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指标等因素的变化,对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中存在的财务风险进行检测、诊断和报警的方法。具体而言,财务预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财务预警是对所有可能引发企业财务风险的因素进行研究,只要发现企业存在潜在风险就会进行预警。而狭义的财务预警是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是对企业资金周转不利、出现经营亏损、甚至濒临破产等财务困境进行预警。本文采用广义的财务预警。

财务预警是企业的一种诊断工具,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和诊断,防止潜在的财务风险演变成为财务危机,起防患未然的作用。企业的管理者可以通过财务预警及时发现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中存在的风险隐患,从而及早采取措施,保障企业良性运转;企业的投资者可以通过财务预警了解企业的风险状况,合理做出投资决策;债权人可以利用财务预警对企业的风险状况进行判断,制定合理的信贷政策;政府监督部门可以通过财务预警有效地监督企业风险,从而对市场进行引导和控制;企业的关联方等其他利益相关者也可以通过财务预警来了解企业的财务风险,从而作出科学的决策。综上,有效的财务预警模型对于企业各利益相关者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财务预警模型

财务预警始于1932年Fitzpartrick的单变量破产预警研究,此后,Altman(1968)运用多元线性判定进行财务风险预警,建立了Z-Score模型,该模型对财务风险判断具有很高的准确率,至今仍有借鉴意义。多元线性判定模型要求破产和非破产两组企业样本自变量服从正态分布且协方差相等,为克服这些限制条件,Ohlson(1980)将多元逻辑回归模型应用于财务预警领域,通过条件概率来判断企业的财务风险。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工神经网络逐步被运用到企业财务预警中,Odom et al.(1990)运用神经网络对企业破产进行预测,结果发现利用神经网络构建的财务预警模型有较好的预测能力。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克服了统计方法上的局限性,并且有较强的容错能力和纠错能力,因此被很多学者认可。

我国资本市场起步较晚,国内对于财务预警的研究也相对较晚,研究方法大多是从借鉴国外相关研究开始。周首华等(1996)最早对Altman的Z分数模型进行了改进,建立了F分数模型,此后,也有学者利用Z计分模型对我国不同行业的财务预警进行研究。朱洪婷(2015)、王宗胜等(2015)分别运用Logistic模型对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进行财务预警研究,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在我国首次提出建立神经网络预警系统的是黄小原等(1995),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神经网络的预警系统构造简洁,使用方便,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此后,一些学者分别将BP神经网络应用于我国不同行业上市公司的财务预警中,均得到了较高的预测准确率。

综上所述,国内外对财务预警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果,而随着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对财务预警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综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现状,目前研究主要存在着以下不足:一是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机械制造业、房地产行业等主板上市公司,而对于中小企业的研究较少;二是学者在财务预警的研究中,大多数将研究对象分为ST公司和非ST公司进行研究,而企业财务危机的形成是一个过程,简单地将企业分为此两类来表示其财务状况健康与否会略显粗糙,可能会降低预警效果。鉴于此,本文将中小板企业的财务风险作为研究对象,在新常态背景下利用神经网络对中小板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财务预警。

三、BP神经网络概述

根据以往学者的研究经验,利用BP神经网络进行财务预警不要求样本服从特定分布,克服了统计上的局限性,具有较强的容错性和纠错能力,并且对企业财务状况预测的准确率较高,具有较好的预警效果,因此本文采用BP神经网络进行财务预警。

BP神经网络是一种按照误差逆传播算法训练的多层前馈网络,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神经网络模型之一,由信息的正向传播和误差的反向传播两个过程组成。BP神经网络包括输入层、中间层和输出层,输入层的神经元负责接受外界的输入信息,并传递给中间层,中间层负责内部信息的处理,中间层的最后一个隐含层的信息经进一步处理后传递到输出层,完成一次信息的正向传播,由输出层向外界输出信息处理结果。当实际输出值与期望输出不符时,则进入误差的反向传播阶段。误差通过输出层,按照误差梯度下降的方式来修正各层的权值,向中间层、输入层逐层反向传播。如此循环往复的信息正向传播和误差的反向传播过程,是神经网络学习训练的过程,通过学习使各层权值不断调整,此循环过程一直进行到网络输出的误差减少到可以接受的水平,或者达到预先设定的学习次数为止。BP神经网络模型如图1所示。

四、实证研究

(一)样本选取与分类

1.样本的选择

财务风险预警的意义在于预测公司未来的财务风险,因此对于预警数据的选择既应当具有前瞻性,又要保证预测的准确度。鉴于此,本文利用2012年和2013年的财务指标分别来预测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2014年的财务状况。

本文研究的对象为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截至2014年12月31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板块上市的公司共有732家。鉴于本文在构建模型时需要使用2012和2013年的数据,因此选择2012年12月31日及以前上市的公司,共计701家,剔除金融业(3家)和数据不完整的公司(3家),本文选取695家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

2.样本的分类

在以往关于财务预警的研究中,研究者通常将研究对象分成两类,即根据公司是否被特殊处理来分类。这样的分类方式意味着研究中认为企业的财务状况只有健康和危机两种状态,而实际上企业财务风险的变化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基于此,本文不采用将样本企业分为ST公司和非ST公司两类的配对分类方法,而是选择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对样本数据进行处理,将企业的财务状况分为从健康到重警五个等级。

根据中小板上市公司2014年的财务指标数据,运用SPSS软件进行两步聚类分析,将聚类数量分成五类,统计结果见表1。

本文将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分成五个等级,分别为健康、良好、一般、轻警和重警,其中健康和良好状况下公司面临的财务风险较小,需要继续保持;处于一般状况下公司可能存在风险隐患,应给予适当的关注;处于轻警状况下公司存在一定的财务风险,公司应提高警惕,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适当措施;而处于重警状态下的公司可能即将面临或者已经面临财务危机,公司应当立即采取应对措施。

(二)指标确定

预警模型中选用哪些指标作为变量,对模型的预测效率和准确率有很大的影响,本文从企业的偿债能力、经营能力、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四个方面来选取预警体系中的财务指标,构建财务预警指标体系,详见表2。

(三)参数确定

BP神经网络的参数影响了网络的运行效率和预测误差,不同性质的样本适用的函数也不尽相同。本文根据神经网络相关设计的理论经验和实际运行时的不断修正,最终选择以下参数构建适用于中小板上市公司财务预警的神经网络模型。本文构建的BP神经网络参数设置如表3所示。

(四)模型训练及检验

本文运用MATLAB程序对以上构建的BP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和检验,将每一预测年度的695个样本分成学习样本和检验样本,其中由程序随机选择100个样本作为检验样本,而用其余的595个样本进行训练。

由于神经网络工具箱的自身特性,每一次初始化网络时都是随机的,并且在训练完成时的权值和阈值也不完全相同,网络的误差也会有所不同,因此每次运行网络得到的结果也会有所差异。为了避免网络运行结果的偶然性,本文将2012年和2013年两个预测年度的程序分别运行了20次,并对每一次的预测准确率进行了统计,统计结果见表4和表5。

根据表4及表5提供的神经网络模型运行结果统计可知,利用2012年的财务指标构建的预警模型,对检验样本检验的准确率基本上在64%至75%的区间浮动,20次运行的平均检验准确率为69.15%。利用2013年的财务指标构建的预警模型对检验样本财务状况预测的准确率在75%至82%的区间浮动,20次运行的平均检验准确率为78.2%。可见利用本文构建的BP神经网络对公司财务状况的预测具有较高的准确率,且利用2013年财务指标对2014年公司财务状况预测的准确率要高于利用2012年财务指标的预测准确率。

对比两个模型的预测情况,利用2013年财务指标预测的准确率高于2012年的预测准确率,在对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行预测时,使用第(t-1)年的财务数据可以比使用第(t-2)年的财务数据得到更为准确的公司财务状况。而在实际运用该模型进行公司财务状况的预测时,可以分别使用预测年度前1年和前2年的财务指标来进行预测。即在提前2年时可以首先对公司2年后的财务状况进行预判,若预测出潜在风险可以提早予以关注,之后在提前1年时再次使用(t-1)年的预测模型对公司的预警进行修正,对公司财务状况进行更为准确的判断,因此两个模型结合使用可以达到更好的预警效果。

五、结论

本文运用BP神经网络对我国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财务状况预测的准确率较高,表明这一预测模型对中小板上市公司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模型具备一定的预测能力。虽然每一次运行结果的准确率不尽相同,但是结果准确率的浮动水平基本维持在一个可以接受的区间内,因此该预测模型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综上,本文构建的财务预警模型对企业的管理者、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都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国中小板上市公司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管理者应当根据财务预警的结果,从以下方面防范企业的财务风险:第一,适应新常态的发展特征,重视企业的创新能力,逐步实现转型升级;第二,将对企业财务风险的检查和预警视为企业财务管理的常态化活动,提高中小板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第三,完善中小板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尽量避免家族式控股的状况,保证企业决策的科学性;第四,提高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对于企业存在的潜在风险能够尽早发现,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中小板上市公司只有科学地防范财务风险,才可以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实现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FITZPATRICK P. J. A Comparison of The Ratios of Successful Industrial Enterprises with Those of Failed Firms [J]. Certifies Public Accountant,1932(5):46-51.

[2] ALTMAN E I. Financial Ratios, Discriminant Analysis and the Prediction of Corporate Bankruptcy[J]. The Journal of Finance, 1968,23(4):589-609.

[3] OHLSON J A. Financial Ratios and the Probabilistic Prediction of Bankruptcy[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80,18(1): 109-131.

[4] ODOM M D, SHARDA R. A Neural Network Model for Bankruptcy Prediction[C]. International Joint Conference on Neural Networks. IEEE, 1990:163-168.

[5] 周首华,杨济华,王平.论财务危机的预警分析――F分数模式[J].会计研究,1996(8):8-11.

[6] 朱洪婷. 基于Logistic模型的机械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预警应用与分析[J].时代金融,2015(2):228-229.

[7] 王宗胜,尚姣姣.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困境预警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5(3):174-177.

[8] 黄小原,肖四汉,樊治平.神经网络预警系统及其应用[C].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1995.

[9] 杨淑娥,黄礼.基于BP神经网络的上市公司财务预警模型[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5,25(1):12-18.

[10] 张根明,向晓骥,孙敬宜.基于BP神经网络的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预警[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6,20(4):5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