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科技创新方面存在的问题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回顾我国装备制造业企业的科技创新的历程,有助于我们将当今我国装备制造业企业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置于一个大的历史背景之中去进行更深入的分析理解。因此,此文首先沿着历史脉络,简要回顾我国装备制造业企业的发展历程,特别着重于将科技创新这一主题纳入这种历史框架中探讨。建国初期,百废待兴,在当时特殊的政治背景下,我国的装备制造业企业均由苏联人帮忙建设,并且技术、设备主要依靠进口,除了在军工国防领域科技创新力度较大外,其他装备制造业企业的作用主要是为满足和保障短缺计划经济时代的社会基本需求,基本谈不上科技创新。九十年代中后期,国家对国有企业改革、改组、改造,加强企业管理,引入股份制,改制集体企业、乡镇企业,推动国家税制改革,将非公有制经济纳入我国基本经济制度体系,放宽对非公有制企业的市场准入等,这些措施的实施推动,为后来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也为我国装备制造业企业的科技创新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进入新世纪,2006年国务院的《意见》对我国装备制造业50多年发展进行了总结,主要从宏观上给出了发展方向和中观层面的指导,特别在科技创新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政策指引。然而,2008年之后的世界性的经济危机给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带来了不确定因素,事实上,所谓的危机同时也是一个产业调整和升级的契机,这主要取决于装备制造企业如果重新调整自身发展战略,从重产能转向重创新,修炼内功,走一条企业可持续发展之路,这种辩证性在2009年的《规划》中有着清晰的体现。纵观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整体发展历程,尽管不同规模和所有权制度下的装备制造业企业选择了不同的科技创新道路,如建立科研院机构,与外资企业合资合作,直接的引进先进设备、技术消化吸收在创新等。无论选择了哪种科技创新道路或同时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科技创新,均会有其优势和不足。下文主要是目前我国装备制造业企业科技创新方面面临的一些共同问题进行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上的分析。
二、我国装备制造业企业科技创新的问题分析
当前,我国装备制造业企业普遍呈现产能过剩,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的状态,究其原因,主要是不具有科技创新能力或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或不具有核心技术、专有技术、高端技术自,在成本控制方面缺乏话语权。总结起来,我国装备制造业企业科技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1.从宏观层面上来看,我国装备制造业科技创新的政策、法规、标准仍不完善,整体的科研平台扔在搭建当中①在政策、法规、标准完善方面,在2006年国务院的《意见》中有着清晰的认识。具体来说,《意见》指出“要在全面总结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借鉴国外通行做法的基础上,研究制定振兴装备制造业的有关法律法规,为装备制造业发展提供必要的法律保障。”另外,《意见》中也提到要对列入国家发展重点的重大技术装备和产品,调整进口税收优惠政策。这点在2009年的《规划》中也再次强调。除了政策法规的发完,《意见》也强调了标准制定方面需要完善,指出“要充分发挥标准化在振兴装备制造业中的作用,提高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的等级,完善我国装备制造业标准体系,为我国装备产品参与国际竞争创造条件。”而在《规划》中进一步强调了“要跟踪国际先进技术发展趋势,注重与国际标准接轨,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工作,促进自主创新产品进入国际市场。”②在科研平台搭建方面,就我国现有装备制造业企业来讲,一方面,国家认识到科技创新、自主创新重要性的时间不长;另一方面,整体的科研平台搭建工作也就15年左右时间。1999年国家开始认定首批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之后又陆续推动了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国家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授予、国家工程实验室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863”计划申报、“973”计划申报等,国家级高新区、国家级开发区、科技兴贸创新基地建设等。这些国家推动的科研平台搭建为企业科技创新创造了较好的条件,提供了较好的平台,但整体上企业参与不够,平台利用不足,这些方面还需要政府进一步发挥其社会服务管理功能进行组织协调。2.从中观层面来说,装备制造业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的产业,其整体的管理体制和产业内的企业间的配套协作方面的不足制约了科技创新,另外,产业创新支撑体系也有待完善①在产业管理体制与产业内企业间的协作方面,总体上看,装备制造业的行业范围涵盖广泛,其管理体制处于长期的条块分割和部门分治状态,这样的管理体制不利于发挥产业集群效应,也同时影响企业间的协作合作(吴天宝2009)。另外,装备制造业的特点为产业链条长且链条之间的联系相对密切,因此在科技创新方面,技术对接和配套协作就尤为重要。而多方面因素,如价格竞争激烈而技术合作意识不足,导致整体上我国装备制造业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配套协作不足,使这种企业间的科技创新协作效应很难发挥出来。②从科技创新支撑体系方面来看,我国相应的研发服务、信息服务、创业服务、技术交易、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转化等高技术服务业还有待完善,另外,人力资源服务、投资和管理咨询等商务服务业,也对科技创新有着重要支撑作用,而这些方面,我国的相关行业还不够成熟,限制了其对装备制造业企业科技创新方面的积极作用。总体上说,这些相关的支撑体系在我国还没有完全构建和发展成熟,相应地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装备制造业的整体的科技创新及其成果转化。3.从微观层面来分析,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而我国装备制造业企业在战略制定和执行、现有技术实力、资金和人才四个科技创新主要的相关方面存在问题,这些现存的问题成为装备制造业企业科技创新的内在制约因素①在战略方面,科技创新未纳入公司战略制定中,或者执行能力不足。目前,一些装备制造业企业缺乏清晰的定位和明确的战略导向,这样就没有从战略高度去系统构建相应的企业内部管理体系及研发体系和平台。目前,创新战略基本可以分为三类,包括领先创新战略,跟随创新战略和模仿创新战略(程源,傅家骥2002)。现实中,更多企业趋同于跟随和模仿,技术改造、扩大产能成为大多数企业科技创新主要模式。很多企业缺乏具有领先创新战略的眼光和实力,而一些大型企业虽然有研发体系和相应的管理体制,但是很多企业的研发体系也主要是围绕市场现有需求搞研发,缺乏超前性、前沿性研发,缺乏清晰、明确且有效的战略计划或者在实施过程中由于相关的管理和配套工作不足而大大降低了战略执行力。②在现有技术实力方面,我国装备制造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基础制造水平落后,并且没有形成科技创新的内部合力。从之前所探讨的我国装备制造业企业科技创新历程中可看出,我国的装备制造企业比较年轻,相对发达国家来说,在科技创新重要性方面的认识时间不长、技术积累明显不足。事实上,现有的技术实力不强、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基础制造水平落后对我国装备制造企业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实效有极大的制约作用。另外,很多企业并没有形成科技创新的内部合力。比如,在同一个企业集团内,一些同类型产品技术工艺也没有实现技术共享,缺乏技术共享平台,技术标准化统一工作仍有待改进,这样的状况致使企业的科技创新潜力发挥不出来,整体合力不能形成,从而导致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缺乏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趋势的前瞻性的研发。③在资金方面,企业资金基础薄弱,研发投入普遍不足。从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历程可知,我国装备制造业企业的创业发展和原始积累主要集中在改革开放这三十年,这三十年企业基本都处在创业阶段,原始积累不多,这极大的限制了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总投入。在资本有限的状况下,当宏观经济态势良好时,一些企业思维局限在将有限资金投入到产能扩张中而非投入到科技创新中去,这种资金运作方面的思维定式和企业短视的行为模式也影响了科技创新活动。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研发经费投入量是衡量科技创新重视度的一种重要指标,肖鹏、牟艳和杜鹏程(2012:183)文章表明,多年来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科研经费支出与销售收入的比例大约为1%,这远远低于国际上普遍认定的2.5%-4%的指标,而国际上普遍观点认为这种比例占到2%才可以维持竞争局势,达到5%才会在研发方面有相对的竞争力。从这些数据可知,我国企业普遍研发投入不足不仅仅影响科技创新能力,还进而影响国际竞争力。④在人力因素方面,研发团队建设滞后,激励机制和考核体系不够完善。在人力因素方面,很多装备制造企业研发团队建设重视不足,而将重点放在了营销团队建设上,这主要是由于研发具有高成本、高风险、效益显现慢的特点而市场营销却很容易显现出短期效益。事实上,问题不仅仅是很多企业是对人才的重视不够,科技人员储备、培训不足,研发团队建设滞后,即便是建立了研发团队的企业,现有的研发团队也并不稳定,这主要是由于激励机制和考核体系方面的不完善导致的。很多企业现有的研发人员积极性不大,对企业的忠诚度不高,而技术人员的高流动性也导致了企业的科研创新能力难以延续。不灵活的激励机制和不完善的考核体系也影响到企业的科技人才引进,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保留,这就影响到了企业的技术升级、新产品研发和企业整体科研创新能力的提高。
三、对我国装备制造业企业科技创新方面的初步建议
关键词:创新 途径 形式
纵观世界风云变幻,有的企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也有的企业却由强变弱、由大变小,其中一个关键的因素就是创新。现代社会是改革创新的社会,没有创新精神就会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就会被淘汰。今年清华大学自主招生的学生,就是从学科创新方面选拔人才,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
一、学校成立科技创新领导小组
学校专门成立了科技领导小组,领导一手抓,以保障各项措施顺利实施。计算机掌握较好的老师负责各个兴趣小组,每周举行一次活动,让学生不拘泥于教科书的限制,引领他们大胆畅想,形成了一批科技创新骨干教师队伍。
二、学校提供了足够的物质保障
学校建立了配套设施齐全的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器材室,使学生能及时对所学知识动手操作,做到对知识灵活运用,从而对实验进行创新。我校有5名学生获得省实验创新奖。我们建成了两个多媒体网络教室、一个远程教育室和一个电子备课室等信息化功能室,班班配备了多媒体,为学校的科技教育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学生在多媒体教室进行电脑绘画、电脑动画的创作,并且在网上参加各种比赛,在这里展开了想象的翅膀,尽情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三、建立科技展览室和参观科技巡展活动
我们把学生富有创意的作品放到展览室中,定期组织学生参观学习,由科技辅导老师对每项展品进行详细的讲解,开拓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每年都组织学生参观上级部门举办的科技巡展活动,学生实际操作各种展品。通过亲身体验、共同探讨,使学生切身感受到了创新的实际意义,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意识。
四、加强科技创新教师的培养
学校选派优秀教师担任科技辅导员,组织各项科技创新活动,每年都去外地参加培训,学习电脑动画、绘画、信息学奥赛、机器人等方面的技巧,学习各地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开拓了创新思路,及时、不断地学习和传播新的科技教育信息。我们制定了完善的激励机制,对比赛获得省级名次的,给予教学能手的荣誉称号和一定的奖金,保障科技教师和辅导员的物质待遇和精神待遇,给他们创造了充分的发展空间。
五、邀请科学家进校园
我们邀请中科院的科学家来我校做报告,科学家运用幻灯片生动形象地讲解了关于航母最先进的科学知识,向同学们解说了我国辽宁舰的情况,每个同学屏气聆听,个别学生对自己疑惑的问题询问了专家……此次活动让学生展开了想象的翅膀,认识到遇到问题要想办法解决,丰富了学生的科学知识,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对创新的向往,认识了在国际形势下国防建设的重要性,增强了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
六、举办科技实践活动
要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门,针对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比如学生针对《合理使用汽车远光灯》的问题走访了社区、医院、图书馆、档案局、交管所等单位,对存在的问题和现有的法律法规进行了走访调查,不但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而且使学生们更加自立自强,增强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使他们更善于发现问题,并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创造性地提出自己的见解,使学生们从课堂走向社会,真正意识到作为一个社会人应具备的社会责任、义务和权利,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及使命感。
七、成立科技创新兴趣小组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学校成立了以下兴趣小组:1.电脑制作兴趣小组;2.科技创新兴趣小组;3.校本课程设计与开发小组;4.信息学奥赛辅导小组;5.小论文、小制作、小发明辅导小组;6.科技实践活动小组。
八、举办科技节展示科技活动成果
为了展示创新活动的成果,学校举办了科技节,现场进行电脑绘画、电脑动画、模型大赛、摄影书法绘画展、才艺大赛、创新实验等比赛。全校师生饶有兴趣地观看了比赛,深受启发,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总之,成为创新型人才是时代的要求、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是个任重道远的工程。我们只有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转变教育理念,开辟途径和形式,鼓励学生创造发明,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使他们真正成为我国科学技术现代化的后备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技术成果数据库。
关键词 青岛市 青少年 科技创新大赛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1青岛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基本情况
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以下简称“创新大赛”)是一项具有20多年历史的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和科学探究项目综合性竞赛,是面向中小学生开展的具有示范性和导向性的科技教育活动之一,也是有市赛、省赛和全国赛的比较成熟的科技竞赛活动。近年来,随着活动的蓬勃开展,创新大赛已经成为全市竞赛水平最高的一项科技竞赛活动,也是全市青少年集中展示科技创新成果的舞台和盛会。创新大赛的举行丰富了青少年的科技知识,培养了他们的科学方法、科学思想以及科学精神,促进了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断提高。
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实践,青岛市创新大赛逐渐形成如下特点:一是活动规模大,由市科协、市教育局、市体育局等10家单位主办,形成了各区市举行基层创新大赛赛事基础上举办市级创新大赛的活动组织形式,参与学校和学生数众多,据统计,第27届共有超过15万余名青少年参加了基层赛事;二是活动成熟规范,每年最新修订的创新大赛规则,统一的申报书,并有严格的评审办法,做到参赛有秩序,评审更公平;三是知名度高,因其规范成熟,大赛获奖证书含金量高,其产生的影响力逐渐扩大,此外,每年大赛都举行盛大的开幕式活动,省市新闻媒体都对活动做隆重介绍,创新大赛已经成为目前全市青少年科技活动的瑰丽奇葩。
2需要正视存在的问题
在充分认识创新大赛所取得的成绩以及在促进未成年人科学素质和创新实践能力提高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一方面是创新大赛的普及化程度不断提高,另一方面则是出现了一些发展中的瓶颈,比如:许多教师反映“学生如何做出优秀创新作品越来越难”;近两年创新大赛省赛和全国赛上我市在传统优势项目如实践活动和科幻画上的成绩有不升反降的趋势等等,这些问题令人深思,总体而言,这些问题主要是:
(1)学生所申报的创新成果总体上新颖程度不够,创新性不足。
科学研究论文和创造发明作品共称为创新大赛的创新成果项目。新颖性、科学性、实用性是参加创新大赛优秀创新成果的三个属性。从27届创新大赛所申报的198项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来看,没有出现荒诞怪异等悖离科学原理和准则等的科学性问题,而其中的130项创造发明作品选题大都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多是解决或改善生活中存在的不便之处,如“快速切葱丝装置”、“便捷病号服”、“多功能便携WT订书机”等,都有较强的实用性。
但总体而言,这些发明作品不论高中组、初中组、小学组都普遍存在新颖程度不高的现象,主要表现在:已存在的发明作品仍然申报参赛,如“乒乓球捡拾器”,自21届大赛以来,几乎每年都能看到其身影参赛;所申报的发明作品在市场上已经存在同类更好且较为成熟的产品,这些发明作品一般每年能占到全部作品的20%左右,究其原因,主要是申报者不能很好地掌握查新的技能,不能从网络或电子数据库中查询自己创新成果的先进性。此外,在全国创新大赛上的成绩可作为衡量一个地区作品水平高低的标杆,但纵观近几年的全国赛成绩,我市获奖发明作品凤毛麟角。
(2)科技教师创新辅导综合素质和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科技教师创新队伍建设需要不断加强。
科技教师是学生进行发明创造,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关键。科技教师能否对学生的发明创造进行指导、帮助和支持是关键,可以说科技教师的辅导和点拨是优秀科技创新成果涌现的“孵化剂”。当前,我市科技教师在此方面的作用并不尽如人意。
首先,科技教师科技创新成果竞赛是创新大赛的一项重要内容。27届创新大赛教师制作与发明项目全市申报数量为19项,仅占可申报总额度的不到30%。在省赛、全国赛中成绩也较为一般,仅有1项在全国获奖。教师创新成果项目的匮乏反映出教师总体创新能力和素质不高,对学生给予的支持相应就显得不足。
其次,科技教师视野狭窄,创新教育方面知识和技能匮乏。如上所述,学生很多发明创造作品存在重复性、新颖程度不高的很重要原因是科技教师不能辅导学生进行科技查新,不能利用网络工具等进行同类创新查询,而科技查新是进行发明创造的必要步骤,所以如果科技教师不能掌握科技创新的知识和技能,便使得视野范围小、思路受局限,不能辅导学生创作出优秀的发明作品。27届创新大赛的优秀科技实践活动项目的选题的单一性也可反映出这一点。
再次,由于当前科技教师并没有像其他学科教师一样具有职称序列,显得不够正规,往往科技教师由其他自然科学教师兼任,这导致科技教师队伍不够稳定,流动性较强,使很多学校科技创新方面的工作持续性不强,影响了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的涌现。
(3)缺乏有效的科技创新活动模式,科技创新氛围不浓。
各类科技创新活动是科技创新发明作品的“沃土”。纵观近年来我市创新大赛的各个学校获奖情况,经过对比和了解,那些将科技创新教育列为学校的科技特色来抓的学校,申报和获奖的发明作品无论在数量和质量都较高,例如,青岛的胶州市第一中学和开发区珠江路小学,在第27届大赛的成绩也不错,遗憾的是,但这样的学校并不多。
总体来看,大多数学校的科技创新活动都比较单一,甚至有创新大赛前临时“抱佛脚”突击的情况,学校的科学课与创新发明也较远,基本上学生都是单打独斗的开展自己的发明创造,缺乏类似科技发明兴趣小组、科技创新俱乐部等等的组织和活动模式,科技创新氛围不厚,这都影响了学生在科技创新发明的想象力和兴趣。
3推进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若干建议
从27届山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成绩来看,我市在全省成绩虽仍然算是位于前列,但已经由原先的“数一数二”慢慢向“数三”上滑落:以青少年创新成果发明项目为例,潍坊市获奖数量为51项,济南为46项,青岛为26项,仅比第四名泰安市多1项。可以说,在普及创新大赛创新活动基础上,如何提高我市成绩迫在眉睫,任务艰巨。
(1)家长、学校应转变不该有的急功近利思想,切实把开展科技创新大赛看作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以及提高创新实践能力的有力抓手。
由于创新大赛与学生升学考试加分密切联系,许多家长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创新大赛是升学的捷径。此外,部分学校将创新大赛成绩作为科技教师评比依据,片面追求在创新大赛中取得的成绩。以上两种都忽略了创新大赛对学生在科学研究、科技创新等方面所起到的启发和引领作用,是一种短视的思想,以至于为了做出创新作品,创新大赛举办前搞“突击”、“全面撒网”现象,所申报大赛项目作品质量水平较低。创新大赛是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成果展示的舞台,家长、学校只有转变急功近利思想,扎实开展各项基础性科技创新活动,厚积薄发,才能促进青少年创新作品源源不断的涌现,才能发挥大赛在促进青少年提高创新实践能力方面的作用。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大对科技教师的支持力度。
要利用省赛、全国赛举办的有力时机,组织科技创新活动的教师参加观摩活动,以从中学习和了解科技创新大赛的趋势,开阔视野,取长补短;创新大赛组织者应该给科技教师提供专门培训和学习交流的机会,学校应该给这些教师提供培训经费方面的支持。
要加强对科技教师在创新活动方面的专门培训力度,特别是科技查新、科技创新方法和理念、专利申请等的培训。此外,从第27届青岛市创新大赛申报参赛情况和获奖比例,以及从各区市创新大赛负责人反映来看,郊区市与市内几个区科技教师在对创新大赛各竞赛内容的认识、对创新知识和方法的掌握、科技创新的视野方面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实行分类指导,重点突进的策略以缩小两者的差距是非常有必要的。
(3)充分重视学校科技创新教育特色的建设,在学校更多建立创新兴趣小组、科学俱乐部等活动组织。
1.1管理模式落后
在目前大部分的基层科技管理依旧在沿袭那套老旧落后的工作模式,尽管在这方面我国也在大力投入,倡导发展,并进行不断探索,在部分方向上取得了突破,但存在的问题还有很多。老旧的模式过分关注科技褒奖、科研实施和组织调研任务等方面的管理,但对于创新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同时,由于管理模式的陈旧和管理技术的不科学化,造成了信息堵塞,使得科学调研的进度缓慢,效益始终得不到提高,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电力行业的发展。
1.2缺少管理机构和人才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市级及以下电力公司均没有设置科技管理的有关部门来进行管理工作,就算发展到了现在这个阶段,科技管理机构的职能部门对相关管理工作也并不十分明确,对自己的职责和义务没有清晰的认识。科技管理机构和其他部门之间联系混乱,没有起到管理作用。另外,管理人才的缺失也是重要问题。许多企业虽然人才济济,但是在管理人才选拔方面缺乏重视,高素质、高能力的管理人才微乎其微,导致整个科技管理工作止步不前,更谈不上制度的创新。
1.3缺乏创新动力
由于市场压力不足和对生产效益的过度追求,导致基层电力公司缺乏创新动力。压力创造动力,但是,由于电力公司以服务大众为主,企业的发展目标并不是追求利益最大化,加之国家对电力行业大力扶持,提供资金帮助,这一特殊性质导致电力市场压力不足,致使创新动力的缺失。另外,对于基层电力公司而言,上层干部更加关注企业的生产情况,没有制定好的绩效考评制度来刺激员工的积极性,这对员工创新意识是极大的遏制。
1.4缺乏创新条件和环境科
技创新工作一般包括技术研发、技术推广、大众创新以及专利和论文的发表。但是,对于基层电力公司而言,每年在科技研发和创新上,实现突破和有自己作品的人乏善可陈。科技研发是科技创新的关键,但是,由于基础设施的不完全和技术掌握得不到位,技术人员没有处于良好的创新环境之中,创新火苗也会逐渐熄灭。
2加强基层电力公司科技创新管理措施
2.1完善科技管理体系
完善科技管理体系,需要明确自己的责任定位,加强职能建设。第一,加强协调管理。通过通过科技管理手段的改变,进而改变环境氛围,组织参加各项活动,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统筹协调,强化科技创新工作的意识。第二,加强服务。有关部门和人员要主动担负起科技创新的宣传工作,拓展创新知识,将服务职能挑在肩上,发挥全面高效的监督和引导工作,解决员工在科技研发和创新工作中所遇到的困难。第三,加强参谋。基层单位的上层干部要深入基层,了解科技研发现状,对创新的未来发展方向和计划做出宏观把控,理清发展思路,确定良好的发展战略目标,为创新提供意见和支持。第四,完善支撑体系。现在大多数的科技研发或创新以个人为主,没有形成良好的创新团体。要改变这种现状,可以围绕创新工作展开,将员工分开管理,使其负责不同的创新管理工作。将公司的骨干力量分批组建不同的团队,负责不同的创新研发工作。各二级部门横向交叉,加强合作,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形成创新网络,承担上级的指示和下派任务。基层优秀骨干由公司直接管理,自主研发,将每一个创新的点子进行实验验证。
2.2发掘人才骨干,建设人才队伍
以科技创新支撑体系为基础,分层次组建人才队伍。一是顶尖人才和领军人物的培养。以重大科研成果为依据,有计划地加强部门联系,造就一流顶尖人才,创造精英队伍。二是基础队伍建设。通过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在各基础部门建立创新团队,围绕日常基础工作,培养创新意识,提升工作能力。三是建立创新研究小分队。在新青年中组织和建立小分队,使他们优势互补,相互学习,培养实践经验,让青年员工也参与到科研论文和项目的研发中,扩大技术人才的覆盖面,打造科技创新的后备军。
2.3建立激励制度
调动行业内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需要更好的激励制度,这是当前管理制度改进最应着手改变的方面,也是提升员工积极性的根源所在。公司应该制定学术研究成果的奖励制度和绩效薪酬分配制度,对学术领军人物和在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与技术进步的人员给予相应奖励。另外,对于有关的科技创新机构和部门要实施考核,对于任务指标的完成度进行统计,完善动力激励机制。
2.4引进科学设备,营造创新氛围
引进先进的科学设备,为创新提供物质条件和技术支持,形成管理创新环境。管理部门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强化员工创新意识,还可以定期或不定期组织科技创新培训,搭建创新平台,解决员工在创新中的困境,使科技创新广泛被人们所接纳。另外,还要为青年员工提供创新环境和技术支持,注重人才培养,将能力高、责任意识重的有为青年委以重任,通过部分带动全体的方式,引导整个行业创新意识的提高。还要将创新成功的典型案例通过宣传等方式加以传播,搭建资源共享的桥梁,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
3结语
如何充分发挥基层电力公司科技创新职能,是整个电力行业正面临的难题,亟待解决。要改变基层电力公司科技管理模式,就要从制度、手段、思路和人才上做出调整,充分发挥部门职能,加强内部沟通,学习新技术,引进新设备,为创新创造良好的环境。基层电力公司要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明确未来创新方向,做好基础保障工作,这样才能促进基层电力行业可持续发展,激发国家电网的创新实力。
作者:阿依努尔•努尔艾合买提 麦迪娜•热吉甫 单位:国网疆南供电公司运维检修部
参考文献
[1]高雅,赵淑伟.科技与管理双轮驱动创新发展——访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总经理田博[J].国家电网,2016(8):46-48.
[2]李琳,隋博.新时期基层电力公司科技创新管理对策研究[J].管理方略,2015(18):68.
关键词:科技创新活动 技工学校 辅导
相比普通学校学生,技工学校学生以其所具有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以及实践条件,在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方面更具优势。多年来,笔者一直辅导学生参加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并在辅导过程中形成了独到的经验,下面从实施过程的思路形成、总体设计、加工制作、装配、调试等五个阶段的内容进行论述。
一、思路形成阶段
学生提出的科技项目,往往比较粗略,因此需要一个思路形成、完善的过程。首先,笔者要求学生查阅相关资料,特别是专利资料。通过查证资料的过程,让学生了解相关科技创新领域的既有研究成果,同时也能启发学生的研究思路。例如“防暴力与智力开锁的电瓶车龙头锁”的研发,当学生提出这个科研项目时,笔者先要求学生查阅相关的专利资料,学生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检索到实用新型专利52项,发明专利10项,再输入“电瓶车龙头锁”或输入“防暴力龙头锁”、“防智力开启龙头锁”等字样,则没有检索到任何专利信息,说明有研究的必要。同时,笔者还要求学生对这62项专利进行有重点的检索,以便启发思路。之后进行针对市场上龙头锁的结构、性能的社会调查,发现目前市场上的龙头锁都不同时具备防暴力与防智力开启的特点。综合社会调查及查阅到的相关专利资料,我们逐步形成了机械防暴结构与电子单片机控制相结合的设计思路。由于该项目思路新颖、结构合理,因此在浙江省第二届中职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受到评委的肯定,获得一等奖。
二、总体设计阶段
学生考虑问题往往不够全面,想到一点就急着动手加工,结果欲速则不达。针对此,首先,笔者要求学生进行总体设计,画出装配图,在此基础上进行反复讨论与论证,然后确定总体结构。其次,对于一些重要的细部结构,还要制作实物模型,以便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从而进一步完善结构。比如《卧坐两用护理床》的发明过程,我们花在总体设计上的时间将近占了总时间的一半,方案甚至历经四次改动。由于关键机构――偏心轮滚筒按摩机构的运动关系比较抽象,结构也比较复杂,笔者还要求学生对滚筒按摩机构制作出小的模型。通过模型制作,我们发现了该机构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安装困难、动作障碍等,因此对原设计作了相应的修改,避免了返工。
三、加工制作阶段
动手制作是技工学校学生的强项,但是学生往往没有严格按照工艺流程进行操作,导致很难保证加工的精度。比如有些同学在钻较大的孔时没有按照工艺规程先钻小孔,而是直接钻大孔,结果加工出的孔大小与位置都达不到要求。因此,笔者在辅导学生加工时,特别强调加工工艺,并严格要求学生按工艺规程操作。对于需要外加工的零件,要求同学向加工师傅交代清楚加工的重点,对加工好的零件要按图样要求验收。一旦发现外加工的零件精度没有达到设计要求,坚决要求进行重新制作。
四、装配阶段
经过前期的加工,装配时都希望能够顺利,但实际上往往会出现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此时指导教师要与学生一起分析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一起解决,切不可有急躁情绪,更不能轻易放弃。比如发明“淋浴房高效环保节能器”,做好样品后,实地去安装热水器的出水口时,却发现节能器出现漏水现象。又比如“防暴力与智力开锁的电瓶车龙头锁”研发,装配时上发现在一些车上安装不到位。针对这些问题,笔者首先告诉同学试验失败是很正常的,然后与同学们一起寻找解决办法,终于解决出现的问题,使发明成功。如果在发现问题时就心灰意冷,那只能是半途而废、功亏一篑。当然,如果发现是原理性错误或凭借现有条件不可能完成时,教师也要说服学生及时放弃。
五、调试阶段
调试阶段是制作的最后阶段,此时作品已成型,问题可能涉及各个方面,如机械方面、电子方面、计算机方面等。因此,就需要辅导教师及学生相互沟通,协同解决。如学生在对“房门防关提醒对话器”的调试过程中发现异常,教师就召集所有团队成员,对机械动作、线路控制、还有手机信号接收等方面一一进行排查,最后发现是由于机械动作不到位,导致电器元件接触不良,从而没有触动手机按键开关,没有发出提示音。
参考文献:
[1]黄键智,韦家俊.青少年科技创新贵在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方法[J].安徽科技,2008(7).
[2]赵建华,张秀英.组织和辅导学生参加科技创新的活动探索[J].中学生物学.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