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生物教学技能

生物教学技能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生物教学技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生物教学技能

生物教学技能范文第1篇

此时,学生动手参加实验的次数和机会多了。当然,如果教师不注意对学生进行实验规则和技能的教育,不精心设计好实验的内容、步骤和项目,学生不明白实验目的、要求和要注意的事项,则不仅效果不好,甚至会出现实验秩序乱,自然无法达到应有的实验目的。在生物实验教学中,为使每个实验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教师必须加大生物实验教学的力度,强化实验规则和技能

一、加强组织纪律教育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实验室守则和实验规则是上好实验课的保证,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使实验顺利进行,教师必须向学生强调遵守实验室守则和实验规则的重要性,并要向学生讲清道理,反复教育,使学生明白并自觉遵守,保证实验室内环境安静。教师应要求学生不到下课时间,不准擅自离开实验室。如本人实验完毕或有事要离开,须报告教师。总之,要使学生养成有组织,有纪律的实验习惯和良好作风。

二、预习好实验内容,明确实验过程

只有弄清了每个实验的内容、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实验目的和每个实验的全过程,学生才能做到心中有数,进入实验室才能有条不紊地进行实验操作。同时对于难度较大的实验,教师要事先进行实验难点和要点的讲解,以使学生掌握要领,使实验达到预期目的。

如制作临时装片,练习使用显微镜,对初学的学生来说有一定困难,教师可事先在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时培养好骨干,再由这些骨干学生去辅导带动其他同学做好实验,在练习使用显微镜时,就要特别强调其使用方法和操作要领。如顺时针调节粗调节轮时,使镜筒缓慢向下,这时头应向左侧偏下,眼光与装片在同一水平面上,眼要特别注意物镜下降的位置,当物镜靠近装片时停止。这时用左眼从目镜观察,同时右眼也要睁开,用右手逆时针方向转动调节轮,使镜筒慢慢上升,直到对准焦点,看清物像为止。再转动细准焦螺旋,来回调节,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千万不能违反操作规程,下降镜筒时,一定要从旁注视物镜,防止物镜碰到盖玻上,损坏玻片标本和物镜。教师也可以用两台显微镜示范,一台是已经对好光的,另一台则是已找到标本清晰图像的,让学生观察后做模仿。

三、有实事求是和富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学生在做实验的同时,一定要做好记录,如果一个实验小组两人,则一人做实验,一人记录,下一次实验互相对调。实验绘图要求学生实事求是,按照观察到的实际画,在实验课中完成。如在解剖鲫鱼时,有的学生发现鱼的心室和动脉球的搏动位置在心房的上方,而在生物教学挂图中,心室位于心房下侧,在心室前端有一白色的动脉球,这就要按实际看到的画。又如初中生物课本中,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装片实验,在实验报告册上要求,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要用0.01%亚基蓝溶液作为染色剂,如果此种试剂一时买不到,不进行染色,人的口腔上皮细胞透明度大,那么在显微镜下很难看清其细胞膜和细胞核等。为了观察清楚,这时我提示学生是否也可用稀释的碘酒或墨水作为染色剂,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装片、学生试着做了,结果很满意: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被染成黄(红)色,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看得很清楚。细胞周围空间呈白色,图像很清晰。我再问:有些同学即使不用牙签轻刮口腔上皮,用一滴口水,处理后也可找到口腔上皮细胞,这又是为什么?等等。从而培养了学生独立探索和实际操作、制作能力,观察思维、动手能力,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

四、关心爱护教学仪器,节省实验材料

在做每个实验前后,学生一定要养成洗手的习惯,以免实验时沾污实验仪器和试剂、样品、标本,从而引起实验误差,同时还要求学生不应做与本实验无关的动作,以免损坏实验仪器,甚至发生意外事故。要节约实验材料,如在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只要取一张洋葱表皮就够了,不必取大块,另外如擦镜纸、吸水纸、大头针和各种试剂等也要节约使用。严禁将教学器具如镊子、放大镜、剪子等带出实验室。同时为保证实验用品、材料、仪器不丢失,在实验前分发给每个小组一份实验仪器、材料登记表,要求学生在实验前后核实,并填写本节课的实验名称,日期,班级和组别等,最后要签名,以示清点核实无误并承担责任。实践证明,在实验中对学生进行爱护关心仪器和经常节约实验材料的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爱护公共财产,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有利于调动学生上好实验课的积极性。

五、做好实验小结,启发学生自我评价

实验结束前,教师可用3―4分钟时间让一些实验认真,观察细致,操作熟练,清楚实验步骤和实验目的,正确掌握了实验技能,并实验成功的学生简单谈谈收获、体会,也可由教师或者同学给予肯定评价和鼓励。一些实验做的不好的学生或看不到实验结果的学生可谈谈失败原因和要吸取的教训。如有的学生可能是因为怕麻烦、怕脏、怕腥味等原因而不愿意做实验,以实验效果不好或无结果,为此教师要帮助其克服怕麻烦、怕脏、怕腥味的娇惯心理,自觉做好实验。最终要使学生懂得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观察、标本的采集和制作等在生物学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生物教学技能范文第2篇

1 我们必须加强组织和纪律教育

“没有规则,不成方圆”。实验室代码和实验规则为保护好的实验进行,为了发展良好的实验习惯,使实验顺利进行,有必要强调实验室规则和规则的重要性。学生要反复教育,让学生了解和遵守实验室,确保一个安静的环境。学生未经许可不得离开实验室。如果我完成实验或离开,我必须向老师报告。总而言之,发展有组织,有纪律和良好的实验习惯的风格。

2 实验内容预览,明确实验过程

只有让每个学生了解每个实验内容,操作步骤,目的和每个实验的整个过程,学生才能进入实验室,实现一切正常,并安排实验操作。同时,实验的困难,老师应该提前解释困难点,让学生抓住要点,使实验的结果达到预期的目标。如临时装载和实践使用显微镜,在一年级初中学生有困难,教师培训可以促进课外活动,学生通过咨询其他学生的骨干,在实践中使用显微镜,应该强调和工作点的方法。如果顺时针转动滚轮,汽缸减速,然后头部在左侧,视觉和负载在同一水平,眼睛应特别注意相机下降位置,停止靠近相机加载。然后目镜,右开,反向调节用右手轮顺时针,镜筒上升缓慢,直到物体的点,看到为止。然后旋转聚焦螺丝,调整设备,更清楚地看到物体。不要违反规则,看着相机,镜头眼镜,幻灯片和镜头。教师也可以证明两个显微镜,一个已经是一个好光,另一个是一个清楚的标本被发现,所以学生模仿。

3 应该有一种从事实和探索中寻求真理的科学态度

学生需要做实验的同时,我们必须做一个记录,如果一组两个人,一个人做实验,一个记录,交换下一个实验。实验图纸要求学生实际情况看实际情况,实验完成后。如鲤鱼解剖,一些学生发现球心室和动脉脉冲位置在顶部的中庭,并在生物教学室的墙上图,心室在较低的房间前面的房间里有一个白色的球,只看到。另一个例子是高中生物学教材,用显微镜载人口腔上皮细胞的实验中,0.01%的人口腔上皮细胞和亚基蓝溶液染色观察要求的实验报告,如在显微镜下是很难看到的细胞膜和细胞核。要看清楚,那么是否可以促使学生稀释碘,用来作为一种染色或墨水呢?另一个例子是,一些学生用一滴口水,也可以在治疗后的口腔上皮细胞中发现的,这是为什么呢?还有很多更多。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4 爱护教学设备,节约实验材料

每次实验之前和之后,学生必须养成洗手的习惯,避免实验室设备和试剂,和污染的样品,标本,造成实验误差,还要求学生不做实验无关实验,以免损坏实验仪器,甚至发生意外。要保存实验材料,如制作洋葱表皮细胞暂时性膜,只要取洋葱皮就够了,不服用,其他如镜头清洁纸、吸纸、针和试剂,也可用于保存。如镜头、放大镜、剪刀等教学工具被禁止出实验室。物资、材料、设备的同时确保实验室不丢失,在分配给每个组的实验实验室设备前,材料的形式,要求学生在实验验证的实验后,并填写课程名称、日期、班级。实践证明,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照顾好实验仪器,教育节省实验材料,学生保护公共财产,有助于激发学生实验课的积极性。

5 做实验,激发学生的自我评价

用3~4分钟做一些实验,实验结束前认真、仔细观察,熟练操作,明确实验步骤和实验目的,正确理解实验技能,实验成功了就让学生讲收获和经验。并对学生给予了积极的评价和鼓励。相反,有些学生不做实验或看不到实验的结果,学生可以谈论失败的原因和教训。例如,一些学生也不愿意做实验,因为怕麻烦,怕脏臭等,以及实验的结果是不好的,或者没有结果,教师要帮助他们克服困难,不怕脏,有意识地做实验。最终使学生了解生物是一个实验性的科学,实验、观察、标本的采集和制作在生物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生物教学技能范文第3篇

关键词:生物学教学;导入技能;方法

一、导入技能在生物学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导入技能,是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习兴趣,激起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的和建立知识间联系的一种教学活动方式。它的目的是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特定的教学任务和程序之中。

在传统的生物学教学中,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生物教学专业化倾向。老师往往把学生当成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只是一味的往里面灌输,却从来不考虑学生的容量承受能力。学生学习的过程都是被动的,机械枯燥的训练与学习,逐渐使学生丧失了学习生物的兴趣,没有了发现与探究生物的动力与愿望。这一教学思想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

新生物课程标准中就有"以提高生物科学素养为核心、倡导探究性学习[1]"的基本理念。如果淡化了以科学探究为本的课程理念,就等于削弱了生物课程的基本价值。而要达到"科学探究"的课程理念,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兴趣,达到课堂上师生间的互动是必要的。

从学习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好的开始可以在人们的大脑中形成一个呈优势状态的兴奋中心,继而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起来;从生理学的角度上看,在学习开始时,神经组织往往处于"惰性"状态,要进行高效学习,首先要做启动调节[2]。所以,在生物学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生物学教学质量,首先应该抓住导入这一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住。因此,加强生物学教学中的导入技能是必要的。

二、生物学教学中导入技能的作用

第一,激发学习兴趣,引起学习动机。兴趣是入门的向导,能促使动机的产生。因此,"善导"的教师,在课堂开始时就要循循善诱,唤醒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在动力。"善导"的教师,在教学之初,很重视阐明将要学习的知识,使学生意识到此次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意义,激发其学习动机。

第二,引起对所学内容的关注,引导进入学习情境。生动、新颖的导入可以使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形成对新学习内容的"兴奋中心",把学生注意力迅速集中到特定的学习任务中,自然而然地进入新的教学情境之中,为完成好新的学习任务做好心理上的准备。

第三,为学习新知识、新概念和新原理作鼓动、引子和铺垫。利用已知的素材作"引子",能比较顺利地使学生将新概念"植入"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可为思维加工作铺垫。好的导入能为全节课顺利进行奠定良好基础,并能由此使教学内容进一步展开、发展、开拓,把课堂的进展不断推向,产生良好、积极的"连锁反应"。

第四,明确学习目的和要求。导入的目的就是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了实现教学目的而服务。讲课时应在明确目的的基础上有所侧重,尤其在重点、难点的讲解阶段经巧妙的导入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导入要构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目的和学习任务,使学生进入良好的心理准备状态,全神贯注地、有意义地开展学习,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第五,振奋学生精神的兴奋剂。教师将风趣的比喻、富有哲理的笑话、脍炙人口的诗词、诙谐的寓言、言简意赅的歇后语、引人入胜的故事、富有教育意义的歌曲等作为课堂的教学导入手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的精神振奋。营造这种活跃的课堂气氛,有利于帮助学生降低疲劳,进行积极的学习思维,从而为课堂教学提供良好的氛围。

三、生物学教学中导入方法的类型

笔者根据导入的作用,结合自己的实践和其他老师的指导,总结出以下几种生物教学中运用的导入技能类型:

第一,经验导入法。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已知的生物学素材为出发点,通过教师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描述、谈话或提问,引起学生回忆、期待和了解其中的奥秘,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自然地导入新课。利用一些感性常识导入新课,能够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第二,旧知导入法。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3]。"新旧联系,温故知新就是以复习、提问和做习题等教学活动开始,提供旧知识与新知识之间联系的支点。这种导入技能采用了先行组织者进行教学[4],加强了新旧知识的联系性和可辨别性,能够迅速调动 学生学习的情绪,集中注意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

第三,直观导入法。这种导入方法在讲授新课题之前,首先引导学生观察生物体标本、模型、图表、幻灯片等,引起学生的兴趣。在从观察中提出问题,创设研究问题的必须情境,学生期待解决直观感知中带来的疑问,产生了学习新知识的强烈要求。在亲眼所见及切身感受的体验探究过程中,获得感性材料并为理性推理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其效果极佳。

第四,问题导入法。疑问是学习的起点,有疑才有问,有思有究才能最终有所得。在章节教学之始,编拟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形式多样和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回忆、联想或渗透本课学习目标和研究主题。其中问题不但要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还要和授课中后续的问题紧密相连,构成知识框架。

第五,事例导入法。用学生生活中熟悉或关心的生物学事例来导入新课,也可介绍新颖的生物学事例,为学生创设引人入胜的学习情境。这是导入效果最好的方法之一,但它还取决于事例选择的贴切和针对性。生物学与生活联系紧密,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既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生物学的重要性,又有助于学生利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第六,故事导入法。中学生身上一般脱不了孩子的稚气,大多数学生的心理还未达到完全成熟,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用讲故事的导入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需要,先讲述一个生活实例或故事,以诱发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还可避免平铺直叙的弊端,增添了趣味之感。

以上几种导入技能的方法仅是笔者在生物教学中总结的几种方法,在实际的教学中还有很多类型,例如直接导入法、实验导入法等等。

总之,不同类型的课程需要采取不同的导入方法,同一种类型的也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导入方法。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来选择最适合的导入方法。此外,导入技能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时还应该注意导入方法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教师对导入语言的设计应恰到好处,既要与旧知识有关联,又要直观形象、生动有趣,更重要的是要有高度的概括性,做到言简意赅。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杨宝华.生物学教学导课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8,(2).

[3]杨伯峻译注.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8.

生物教学技能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学生综合技能;培养策略

微生物学是高等院校生命科学专业的专业必修基础课程,也是现代生物技术的重要基础。而微生物学实验是微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学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传统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时间安排主要是以理论教学内容为基础,而且实验课程容量少,实验单元内容单一,且单元之间相对独立以及综合性创新性实验较少等弊端。在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程度较低,对实验的方法原理和步骤等理解不透,学生表现出的动手实践能力差,毕业后不能适应现代社会需求。[1-3]笔者近些年来在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上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与研究,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传统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常见问题

微生物学在整体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在教学环节中把理论和实践进行了有机结合,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综合技能,但是原有教学模式及教学内容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社会需求,主要存在以下若干问题。

1、学生实验单元容量少

现代高等教育对高校学生综合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提高学生实验技能尤为重要,对高校微生物学实验教学而言,学生实验内容设置上还存在诸多问题,[4]所开设实验课教学内容多为基础实验,如高压蒸汽灭菌、培养基制备、简单染色或革兰氏染色、微生物的培养、微生物形态观察等,而且每个实验单元相对独立,缺乏联系。内容设置简单无序,占用课时相对较多,一学期所学内容相对较少,学生得不到实践能力的提高,创新也就无从谈起。因此,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2、实验教学模式单一及学生参与程度低

以往的实验教学一直沿用由实验员将实验课所需的仪器、耗材、器皿均在课前准备齐全,知道教师讲授实验目的、实验原理、方法步骤和注意事项。使学生形成了依赖心理,学生进入课堂后只是简单地按照实验教程所示实验步骤进行操作,整堂课基本上是处于机械被动状态,导致学生κ笛樵理理解深度不够,实验过程不认真,实验步骤模糊不清,也不能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对产生的实验结果及实验现象分析不透彻不全面,甚至得出错误结论。学生宏观设计实验能力得不到相应提高,不能很好地独立完成整个实验操作,将来不能很好从事科学研究工作

二、实验课教学体系的建立

德州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实验中心根据多年实验教学经验,一改传统实验教学完全依附于理论课程且只有一套简单独立实验教学体系的状况,2008年始,根据不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体系进行了优化和整合。建立了一套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体系。

1、实验课程模块的设置与优化

在整个学期期间,先将微生物学实验分为三个模块:基础实验技能训练、综合实验技能训练和研究创新实验技能训练。基础性实验主要完成对实验室安全及基本实验技能训练;综合性实验主要训练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和技能进行综合性实验能力;研究创新实验训练主要是学生可以通过自选给定实验题目或自行设计应用型实验题目,以小组为单位由学生自主共同完成整个实验项目。一般情况下,微生物学实验在时间上是按照一定顺序紧密安排,保证实验有效递进和衔接,实验内容安排顺序是:掌握如何培养微生物如何检查微生物的存在如何分离和纯化目的微生物如何筛选区分和鉴定目的微生物如何应用微生物。

2、课程内实验单元的整合与优化

微生物学实验课程中有些实验单元的实验原理或者实验结果之间存在必然联系,在教学大纲范围内,打破各个实验单元的之间的界限,根据教学目标,把实验内容、技术、方法等进行有机组合,以达到在较短时间内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在把微生物学实验课程分成了3个模块基础上,每个模块下设置若干实验项目。在基础实验技能模块中,内容包括6个基础性整合实验,每个整合实验又包含若干内容相对简单但必须要掌握的实验项目,主要内容涵盖了微生物学要求的基本能力训练。要求学生必须掌握每个实验的基本原理,熟练掌握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对实验结果和实验现象能蚪行分析并解决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综合实验技能训练阶段主要锻炼学生自主实验能力,在教师引导下,根据实验课程实际需要,设计了若干综合性的实验项目。其目的主要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训练学生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方面的科学思维及科学实验能力,进而可以进行初步的教学、科研及技术开发。研究创新实验技能训练阶段主要使学生达到利用已学知识探究未知结果能力目的。本阶段主要是以当地社会需求或教师科研课题为基础,设置若干与微生物学密切相关,可操作性和应用性要强的实验题目。由学生共同查阅相关文献,设计实验技术路线,以共同完成实验项目。

通过对微生物学实验模块设置、实验项目的整合,初步建立了一套微生物学实验课程体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同时培养了学生学习兴趣,使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格得到很大提高。

三、全程参与实验教学,有效提高学生实验技能

要想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必须有一套科学的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同时,更多的还需要学生主体的主动参与。学生要想得到较高的实验操作技能必须要经过一个综合过程。在教师的正确引导和标准示范作用下,学生的认真思考、亲身动手体验、对仪器设备的正确使用以及对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的理性分析等是圆满完成实验的必要条件。在整个的实验教学过程中,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打破由教师准备实验,学生只在课堂上操作的传统做法,在教师的统一指导下,按照设置的模块和实验课程计划,学生从文献资料的查阅、制定实验技术路线、实施实验过程、记录实验现象和结果、分析整理实验数据、形成实验报告的整个实验过程。尤其是加强学生参与实验前的准备工作,让学生自己动手参与试剂的配置、所需培养基和玻璃器皿的灭菌、仪器的调试使用等,完全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在基础实验模块中,无菌操作是最基础的核心内容,要想完全做到无菌操作,必须使学生在思想上要建立一个无菌操作意识,这个过程的建立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段,通常涉及到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实验思路是否清晰及学生动手能力的强弱等因素直接相关。每次做实验前,学生必须认真预习实验内容,了解实验原理及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如在从土壤中分离微生物这一实验中,需对土壤进行稀释,需用到一些无菌水、无菌玻璃珠、无菌移液管或移液枪头、无菌试管等,这些物品在实验教程上所需试剂耗材并未给出,但实验过程中又必须用到,如果学生对整个实验过程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在课前往往就不会对这些物品进行灭菌处理,导致在实验过程中才意识到实验准备的不足,最终直接影响实验结果。在革兰氏染色这一经典实验中,取样的大肠杆菌和葡萄球菌一般处于对数生长期,染色的效果最佳,这就需要根据实验所需菌种的时间,从菌种的转接、活化、扩大培养这一培养过程完成后最终使其正好处于对数生长期。培养时间过短或过长都会使实验结果容易产生假阴性或假阳性。因此,在实验准备阶段忽略了这一点,实验结果很容易失败。因此,让学生全程参与整个实验教学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宏观设计能力,有助于学生形成严谨的工作态度,大大提高了学生综合素养。

四、微信公众平台在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平台建立在教学上也显示其巨大优势,其中,微信具有推送对象精准、参与程度高、支持多种格式文件的发送和下载、信息传播方便快捷等特点,教师与学生通过朋友圈、公众平台、扫二维码等功能进行适时交流或获得资讯。在高校中,大学生是微信用户的主要群体、高校网络硬件设施已经具备。因此,微信平台在高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成为可能。[5]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根据学生的基本学情,利用微信公众平台网站注册一个订阅号,微信平台公众号为“微生物学微课平台”,并让学生通过手机客舳颂砑庸刈,让学生更及时了解课程的信息变化。公众号平台分为理论基础、实践实验、答疑辅导三个基本模块及15个接口,整合了包括文字、图片、微视频、链接等多种文件形式的信息资源。实践实验模块与理论基础模块紧密结合,通过对微生物学实验的学习与练习,学生将来可以从事与微生物学相关的科研工作或实际生产的职业。在实践实验模块中,包含5个接口,分别为基础实验、综合实验、创新实验、视频资料、实践应用。这些接口分别与微生物学实验课程体系模块形成一一对应关系。通过基础实验的学习,使学生树立起无菌观念,能分离、纯化、保藏微生物,且能宏观区别典型微生;学生通过综合实验的学习,可以培养自我学习能力以及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创新实验的学习主要目的是首先建立一个课题,然后学生自行思考设计实验技术路线,其主体是学生。通过这种实验改革,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可以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逐渐掌握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其创新实践的能力得到了大大提高。视频资料接口主要包含一些实验室的基础性规范操作,如十倍稀释法、稀释倒平皿、平皿划线接种、斜面转接、油镜使用等,使学生有直官感受,以提高其掌握基本规范操作技能。教师与学生在微信平台上可以进行信息交流,可以通过好友、群聊、朋友圈等多种形式的指导,充分利用学生的碎片化时间,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及时解答学生的疑惑以提高教学效率。在实践教学中,微信融入的多种宣传方式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受到场地和时间限制的不足、开拓了学生的学习视野、提高了教学资源的利用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改革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五、成果与实效

1、课程体系的建立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在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构建了科学的实验教学体系,包括对实验内容体系的优化、科学的实验顺序安排、增设综合性及创新性实验。大大增加了学生对本课程各个实验原理的深刻理解,有效提高了微生物学实验教学质量。

2、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学生通过参与实验准备工作,对实验原理方法和实验步骤有了更全面的深刻认识,对整个实验操作过程的思路更加清晰,对实验结果及现象的分析更加全面透彻。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团队互助的品质,独立思考能力增强,为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科研、工作打下良好基础。因此,学生通过参与整个实验准备工作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3、微信平台的建立提高了微生物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效果

微信公众平台应用在教学中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的尝试,其利用微信平台的优势,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受到场地和时间限制的不足,加强了师生之间的融洽关系。实践证明,微信公众平台的应用拓展了学生的学习视野,提高了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微生物学实验的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陈永富,朱秋华,尹尚军.高校实验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9)54-56.

[2] 马丽光.全程参与化学实验方法的总结与进一步提高[J].卫生教育,2015(25)50-52.

[3] 魏振林,焦德杰.生物化学“4+3+3”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科教导刊,2016(1)134-135.

[4] 殷培峰,向玉勇,张维柱,朱双杰.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菏泽学院学报,2011(5)119-122.

[5] 许A森.基于微信平台的高校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设计[J].安徽农学通报,2016(16)151-154.

生物教学技能范文第5篇

关键词: 生物课堂 结束技能 有效运用

一堂好课,开头引人入胜;中间波澜起伏,开合有度;结尾余音不断,回味无穷。好的结束不仅能给学生以情感上的激发、认知上的升华、艺术上的享受,而且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想象,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因此,设计好一个耐人寻味的结尾,对于帮助学生总结重点、理清脉络、巩固知识,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1]。目前,介绍结束技能方面的期刊文章很多,很多一线教师根据教学经验对实施结束技能的方法做了较多的论述,但没有从理论的高度来充分地认识和理解结束技能的重要性、艺术性和迫切性,而且介绍有关结束技能的理论书籍也寥寥无几。因此,从理论的高度来探究结束技能在生物课堂里如何具体地实施和有效运用就成为实践的需要。

一、对结束技能的认知

课堂教学的尾声就是课堂教学的结束。表面上是课堂教学的终结,实质上是本课堂的总结、升华和延伸,又是后继课堂的基础和准备。结束技能是教师完成一项教学任务时,通过反复强调、概况总结、完成活动等,对所教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及时的系统巩固和应用,使新知识稳固地纳入学生认知结构中去的一类教学行为。结束技能的基本任务是教师指导学生对知识巩固和应用,促进学生将初步获得的新知识纳入原有的知识结构,形成新认知结构的教学行为的总结和概况,即促进知识的保持,知识的不断分化和融会贯通[1]。

二、结束技能的功能

(一)归纳新知,整合旧知。

我们通常会在一节课的开头告诉学生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以及要达到的学习目标,以便使学生带着目的和方向来学习。那么,一节课的末尾,就要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有一个清晰的脉络,以及会理解和运用新知识、整合旧知识,把新知识纳入原有的知识体系当中。利用结束技能对新知识进行巩固运用之后,就能逐渐把知识转化成为学生的能力。

(二)创设知识联结,导入下节课。

一节课的结束意味着时间上的暂时停顿,但内容方面却是下节课的开始。所以,好的课堂结束就是使学生具备学习新知识的动力和能力的课堂艺术环节。教师在这一环节里不仅要联系本课知识,还要为下节课的导入做好积极的准备工作,才能算是成功的课堂结束。

(三)训练学生思维和学习技能,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课堂结束环节是检测学生学习情况和反思教学效果的最佳时间,故教师通过不同形式不同方法的引导和训练就能促进学生的学习思维得到发展和学习技能得到提高。长期有针对性的训练会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整体提高和发展,从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四)评价教学效果。

课堂的结束环节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催化剂,而且是教师了解、测试、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最佳时间。充分利用好每一节课的这一环节,通过细心地察言观色和用心总结,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就能更好地测试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了解并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

(五)总结、反思与进步。

课堂的每一步骤都是教师总结、反思和进步的时间,但课堂的结束环节却是最好的总结和反思环节。只有在这样的关键时刻充分地进行总结和反思,才能在接下来的课堂中随时调整教学方案和设计教学方法,最终取得更大的进步。

三、结束技能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每一个人的心灵都像他们的脸一样各不相同。正是他们无时无刻地表现自己的个性,才使得今天的这个世界如此多彩。”课堂教学的“收口”处也是这样,各个教师的结束方法异彩纷呈。下面简要介绍几种在生物课堂中比较实用的方法。

(一)评估教学效果法。

在初中阶段生物每周为2课时,时间跨度大,教学内容多,故每一堂课都必须是高效率的,不仅在趣味性上,而且在知识上,都要达到最佳统一,才能高效率地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这一结课方法技既能让学生学习和运用本课所学的知识,又能使教师更好地了解到教学的实际效果,让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达到最佳的统一。

(二)总结归纳学习法。

教师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教学生学会学习,故在每一节的课堂结尾处,都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不仅学会归纳和总结本课的学习知识,而且学会分析和总结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以及适于学习生物的学习方法,从而才能在实际的学习中学会实际的操作,并能从中受益。

(三)故事趣味法。

长时间平淡的教学会让学生感到厌倦和失去学习的激情,故有心的教师会在课堂的结尾处根据生物课程的特点恰如其分地导入一些充满悬念和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小故事,让课堂的结束在流连忘返的故事情境中结束。这样不仅能促进学生在故事的魅力吸引下自主学习下一节的课程知识,而且在无意识的熏陶下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种轻松的学习美感,让他们能自主地进入热爱生物教师,从而热爱学习生物课的轨道,古语“亲其师而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

(四)竞赛结果法。

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富有激情,喜欢冲动和幻想,热爱比赛,思维活跃,喜好活动性思维的课堂。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科的特点和教学进度有意识地组织一些知识竞赛,让学生在教师的精心布置下对每一阶段的知识在课外主动地进行自学或预习,然后巧妙利用课堂结束环节,达到不仅活跃课堂教学氛围,而且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成效的目的。例如:在《动物的行为》教学中,为了避免形成教师讲,学生听,机械记忆的教学方式,启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对概念的建构,可采用学生抢答知识的竞赛结课方式,即教师说出动物的不同行为,各组学生按规则抢答该行为属于何种行为。最后优胜组获得精神或物质上的奖励。竞赛知识如下:①狮子钻火圈;②牧羊犬帮助牧羊人放牧;③海豚转呼啦圈;④蚂蚁搬家;⑤狗在树边留下标志性气味;⑥婴儿饿了会啼哭;⑦蚕吐丝结茧;⑧小狗一生下来即会吸乳汁。这样的竞赛活动,不仅能使课堂的新知识得到及时的运用,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的训练,也有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对本节知识的掌握情况,为下节课更有针对性地教学做好铺垫。

(五)“小先生”讲授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了充分挖掘和培养学生的学习潜力,教师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任务和表现的机会。故教师可以在每堂课的结尾之时,利用4—5分钟的时间,抽学生进行“小先生”的讲授比赛活动,给予学生表现自我、激励自我及认识自我的机会。经过教师长时间有意识的课堂训练和培养,久而久之,每节课就会变成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人人有任务的课堂,就能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主体地位,这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将起到长远的积极引导作用。

(六)美术、音乐结合法。

课堂是教师教学生涯中的每一个细小单元。只有做教育的有心人,不断挖掘生活的元素,不断包装自己的学习和工作环境,教学工作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生物是一门认识身边世界和自身身体的科学,教材上图文并茂。如果能有效地利用地理和音乐学科的学习方法,充分把图画和课本知识有效地结合起来,把一些知识点编成美妙的歌诀或绘成栩栩如生的图画,就能达到极好的学习和记忆效果。美术和音乐结合法比较适于生物复习课的运用,不但能促进学生充分运用各种感官来进行学习,而且能给学生以美的熏陶,让他们在老师的言传身教下快乐地学习和掌握生物知识。例如:《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教学结束时,为结合本节内容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缓解紧张情绪,体现人文情怀,可在学生整理实验用品的同时播放歌曲《深呼吸》,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结束本节课的教学。

(七)优势聚集互补法。

能让学生学习兴趣得到提高和有效保持,以及促进学生积极自主地学习的一切方法都是好的教学方法。不同的学科有着不同的学习方法,生物教师应该博采众长,充分学习各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充分根据学生和自身的特点,把各科适于生物的学习方法运用于生物课堂的结束环节中,从而丰富生物课堂教学,让生物课堂的结尾达到“课虽尽但意犹长”的至高境界,让有序的生物课堂深入无限的学习世界里,不断拓展和延伸学生的学习思维和思变能力,使学生对生物知识具备高度兴趣有着积极的推动意义。

四、总结和建议

课堂的结尾是判断课堂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如果拥有良好的导入,以及精彩的教学组织过程,但没有好的课堂结尾,就是一种极大的遗憾。在课堂的结束要给学生以启发,要“点而不透,含而不露,意味无穷”,这样才能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激起思维火花,有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收效良好,回味悠长[1]。教学方法要努力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主线”的理念,学法指导时要做到:导趣,引导学生“乐”学;导思,引导学生“活”学;导法,引导学生“会”学。

参考文献:

[1]林万新.结束技能训练[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0:14-31.

[2]王永胜,沈雁.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