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绿色建筑的内涵

绿色建筑的内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绿色建筑的内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绿色建筑的内涵

绿色建筑的内涵范文第1篇

关键词:环保;生态环境;绿色经济

引言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经济获得了迅速发展,这是我国建筑业获得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据统计,2015年我国建筑业总产值达180757亿元,足以见得建筑业在我国当前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2016年2月初,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住房城乡建设部两部委联合印发了《城市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到2020年,我国将建设30个适应气候变化试点城市,绿色建筑推广比例达到50%。这意味着,绿色建筑等环保产业将进入新一轮政策期。所以我们必须要探讨绿色建筑与绿色节能建筑的关系,从而为建筑业提供更为科学、环保的设计理念。

1绿色建筑设计概述

1.1内涵

绿色建筑设计是生态建筑设计,它是绿色节能建筑的基础和关键。是在当前绿色经济、生态经济等经济发展理念下所形成的建筑设计风格。总之,绿色建筑设计主要是基于无污染的建筑材料、施工过程所设计的环保、绿色的建筑设计蓝图,所以绿色建筑设计涵盖了环保的设计理念[1]。

1.2特点

(1)绿色建筑设计是一种环保、绿色的建筑设计,它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与预测性,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所以说绿色建筑设计具有环保、绿色的特征。(2)绿色建筑设计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使绿色节能建筑的形成,从而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相处。例如:现阶段的小区公园会栽种一些花木,这些花木起着净化空气的作用,为人们营造适宜的环境。最后,绿色建筑设计是一种设计理念、设计方案,它属于建筑的事前工作。

1.3绿色建筑设计在建筑专业里的思路及合理运用

在建筑设计、建造和建筑材料的选择中,均考虑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处置。要减少资源的使用,力求使资源可再生利用。绿色建筑外部要强调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和谐一致、动静互补,做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例如荷兰的房屋建筑在设计时考虑到房屋的能源使用以及生态性,所以荷兰的房屋建筑以风能为主要能源,同时屋顶的材料选择草料,这便是绿色建筑设计思路的完美再现。

2绿色节能建筑

2.1内涵

绿色节能建筑正成为世界潮流,也是对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发展理念的严格遵循,对于生态环境、资源、能源利用产生重要影响。总之,绿色节能建筑是一种不同于绿色建筑设计的既节能又环保的设计理念,有助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

2.2特点

(1)从建筑能耗各个环节上严格控制及对建筑各个环节最大允许能耗标准的控制,是减少建筑能耗提高节能效益的前提。(2)针对中国人居资源禀赋和目前住房消费存在的问题,必须选择资源节约型发展模式。这是有与绿色节能建筑在使用过程中低消耗、少排放、低污染、可再生资源利用所绝对的。

2.3绿色节能建筑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

绿色节能建筑要求应用智能技术为支撑的系统与产品,提高绿色建筑性能。如发展节能与节水控制系统与产品、利用可再生资源的智能系统与产品。室内环境综合控制系统与产品等。可采用综合性智能采光控制、地热与协同控制、外遮阳自动控制、中水雨水利用综合控制等技术。

3绿色建筑设计与绿色节能建筑的关系

通过对于绿色建筑设计与绿色节能建筑内涵、特点的对比,我们可以发现绿色建筑设计与绿色节能建筑的重要联系与区别。而我们对于绿色建筑设计的身材深层次把握有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也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1联系

(1)绿色建筑设计与绿色节能建筑都是对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发展模式与发展理念的严格遵循,它们都具有绿色、环保的特征,所以从这一方面来说它们具有一致性。(2)绿色建筑设计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推动绿色节能建筑的发展;绿色节能建筑的发展也是对于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遵循,它需要绿色建筑设计来指导,从而有力地促使绿色建筑设计理念深入人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3.2区别

(1)绿色建筑设计具有绿色、环保的特征,但是它并没有明确提到节约资源、能源,而绿色节能建筑不仅具有绿色、环保的特征,还能够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避免资源的浪费。(2)绿色建筑设计主要指的是从设计图纸方面来体现绿色、环保的设计理念,而绿色节能建筑主要指的是从具体施工过程和功能来实现生态环境的保护与资源、能源的节约与利用。

4结束语

本文主要基于绿色建筑设计与绿色节能建筑的内涵与特点探讨两者的联系与区别,纵然绿色建筑设计与绿色节能建筑有着一定的区别,但是在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方面都具有一致性。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和能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达到与自然环境亲和,做到人、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处、永续发展,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董云.绿色建筑设计与绿色节能建筑地关系[J].低碳世界,2016,2(18):119~120.

绿色建筑的内涵范文第2篇

关键词:绿色建筑;施工材料;内涵;特征;应用

中图分类号:TU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3)-12-0196-0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的聚集,城市污染愈发严重,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开始受到影响。一个绿色的城市开始成为人们的共同愿望,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品质也开始受到关注。人们希望现代建筑是绿色的,是能够满足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的。在这种大环境下,在建筑施工中采用绿色材料也就成为了未来建筑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绿色建筑施工材料的应用背景

近年来,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建筑能耗也开始显著增多。据统计,当前,建筑领域所消耗的能源,已经约占全球能源消耗的三分之一,同时,建筑领域产生的垃圾几乎占全球固体垃圾的一半。在这种情形下,绿色材料的使用势在必行。绿色材料能够充分地满足建筑的使用功能,具备耐久性等基本要求,可以给人们提供一个健康的、温馨的居住环境。同时,其最主要的特性就是可以减少建设中的能源消耗,可以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不会产生大量的废物或垃圾,不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因此,在当前能源危机的大形势下采用绿色施工材料是大有可为的。

二、绿色建筑施工材料的内涵及特征

(一)绿色建筑施工材料的内涵。

从狭义上说,绿色建筑施工材料指的是建筑工程建设中所需要的原材料从采取到产品制造再到使用及循环利用环节,其对环境的符合都是最小的,是有利于环保、能够满足健康居住要求的。从广义上来说,绿色建筑施工材料必须要满足两个标准:首先,绿色材料必须是符合绿色建筑建设要求标准的材料。材料中的各种放射性元素和甲醛、苯等有害气体的指标都必须要在标准范围之内。其次,其必须消耗最小的能源、并最大限度的保护环境。再次,其必然是先进技术的产物。必然是采用先进工艺生产的,对节约建筑能耗等能起到突出作用,具有较高的性能和使用效果。

(二)绿色建筑施工材料的特征。

1、绿色建筑施工材料所采用的原材料的特殊性。绿色施工材料的原材料在来源上不会采用天然资源,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其多来源于一些工业废弃物,在对这些废弃物进行处理之后,将其加工为建筑原材料。这种原材料即实现了对工业废物的循环利用,又能够减少其他原材料生产需要消耗的能源,从来源上来说是绿色的。

2、绿色建筑施工材料在生产过程中是绿色的。整个绿色材料的生产过程是在低能源消耗的基础上进行的,整个生产过程尽量做到不对周围环境产生污染,不排放废气、废水、废渣等。

3、绿色建筑施工材料生产工艺是绿色的。在绿色施工材料的生产过程中,必然会添加一些化学物质,必须要保证这些化学物质中是不含汞、铅等对对人体有害、会污染环境的元素。

4、绿色建筑施工材料的作用是绿色的。绿色建筑施工材料除了要发挥其在减少环境污染、改善人们生活质量、有利于人体健康等方面的作用,其还应该具备提升人们生活品质的作用。比如具有杀毒或者防霉、抗菌等作用。

5、绿色建筑施工材料使用后是可回收的。绿色建筑施工材料在使用之后还能够被回收,经过加工后还可再次投入使用。而不会变成必须丢弃的废弃物。

三、绿色建筑施工材料应用的意义

(一)能够实现住户和建设单位的共赢。

首先,对住户来说,绿色建筑施工材料能够减少室内环境污染,能够让住户享受到舒适的居住环境。同时,绿色施工材料原材料多是废弃物,因此,在价格上要比普通建材便宜。其次,对建设单位来说,使用绿色建筑材料能够减少建设单位的施工成本,能够有效的节约能源,能够降低建筑投入使用后的运行费用。

(二)符合未来建筑发展的要求。

随着人们对居住环境要求的愈发提高,绿色建筑必然会成为未来建筑行业发展的趋势。作为建设绿色建筑的重要元素,绿色施工材料的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既能够节省整个建筑领域所产生的能耗、所排放的废弃物等,又能够保护环境,对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非凡。

四、绿色建筑施工材料的具体应用

(一)结构型施工材料在建筑领域的应用。

在建筑施工中,钢材和混凝土作为重要的结构材料,其自身性能高低对施工效果将会产生直接的影响。这就要求在施工中要采用绿色钢材和性能较高具有绿色环保特性的混凝土。首先,绿色钢材的应用。

绿色建筑的内涵范文第3篇

【关键词】绿色建筑能源、可持续发展

1绿色建筑的内涵

绿色建筑也称生态建筑、生态化建筑、可持续建筑。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将绿色建筑定义为: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绿色建筑的内涵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广义上的节能,除“四节”外,主要是强调减少各种资源的浪费二是保护环境,强调的是减少环境污染,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三是满足人们使用上的要求,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四是强调与自然和谐共生。

学术界对绿色建筑有两个观点是比较一致的:一是要求绿色建筑关注对全球生态环境、地区生态环境及自身室内外环境的影响。二是要求绿色建筑关注建筑本身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即从材料开采、加工运输、建造、使用维修、更新改造直到最后拆除)各个阶段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绿色建筑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体现绿色平衡理念,通过科学的整体设计,集成绿化配置、自然通风、自然采光、低能耗围护结构、太阳能利用、地热利用、中水利用、绿色建材和智能控制等高新技术,充分展示人文与建筑、环境及科技的和谐统一。绿色建筑具有选址规划绿色合理、资源利用高效循环、综合措施有效节能、建筑环境健康舒适、废物排放减量无害、建筑功能灵活适宜等六大特点,不仅可满足人们的生理和心理需求,而且能源和资源的消耗最为经济合理,对绿色环境的冲击最小。

2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

我国目前的城市化发展将一直保持较高的速度。城市化率将从目前40%左右发展到本世纪中叶的75%以上,这意味着每年约有1200~1500万人口从农村转移到城市,而每个城镇人口平均耗能水平比农村人口高3~3.5倍。同时,近年来我国每年城乡新建房屋面积近20亿平方米,其中80%以上为高能耗建筑。既有建筑近400亿平方米,95%以上都属于高能耗建筑,能源利用率仅为33%。而在建筑的建造和使用全过程中的能耗占用了全部资源和能源的50%,同时增加了环境负荷。这对我国的资源环境的承受能力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挑战。因此,必须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建筑理念及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体系。

我国建设部、科技部已于2005年10月印发了《绿色建筑技术导则》。国家建设部和质量监督检疫检验总局于2006年6月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2007年10月,在党的第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2007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指出:节能减排目标是具有法律效力的约束性指标,是政府对人民的庄严承诺。必须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把推进现代化与建设生态文明有机统一起来,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

3我国绿色建筑目前存在的不足

3.1法制建设和激励机制有待完善:我国已颁布实施的绿色建筑相关法律法规,存在二个方面的不足:一是只有节能与节地的相关规定,缺乏对节水、节材与环境保护方面的专门法规二是强调规划设计、评价、施工方面,忽视了物料生产、运营维护及拆除、回收阶段的相关政策。同时,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的发展缺乏财政补贴、绿色贷款、减税政策等方面有效的激励政策的引导和扶持,没有可操作的奖惩方法来规范和制约各方利益主体必须积极参与。使得建筑节能长期落后,成为我国全面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一个薄弱环节。

3.2理论研究与实践结合不够:目前,我国关于绿色建筑、生态建筑的理论研究多数停留在关于建筑设计的理论框架、设计原则及生态学理论对建筑学的指导,国外先进绿色、生态建筑的经验介绍等方面,缺乏实际工程实践模式、计算机模拟、环境效果的测试分析。关于农村绿色建筑的深入理论研究较少,工程实践则更少。

3.3对绿色建筑的理解片面:绿色建筑的核心是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运用建筑学、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合理安排组织建筑与其他相关因素的关系,使建筑物与其周围环境成为一个有机的结合体,同时具有良好的室内气候条件和建筑物的自我调节能力,并具有节地、节水、节能、减少污染、延长建筑寿命、改善生态环境等优点。但是有人片面地认为加强建筑内外的绿化就是绿色建筑建筑物单纯的节能就是绿色建筑还有人认为建筑的平面将来有重新划分的可能就是生态建筑等等。

3.4绿色建材行业发育不健全:在绿色建材方面存在着:片面强调材料的性能使用,对于材料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的安全环保考虑不多缺乏完整有效的绿色建材认证体系,对绿色建材的评价简单和盲目追求新型材料等问题。

4推进我国的绿色建筑发展的建议

4.1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激励性政策:首先,针对建筑节能的相关问题,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进行适当的补充修改,同时制定与之相配套的法律来法规,形成由统一的基本法律和相关配套法规组成的完善的法律体系。其次出台财政补贴、绿色贷款、减税政策等方面的成套激励政策,支持绿色产品、绿色建筑、新能源的开发与建设。

4.2完善绿色建筑的技术支撑体系: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是发展绿色建筑的技术支撑,我国目前在这方面还未形成体系化。建设部新近制定出版了《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是一套科学全面、简明易操作的评价体系和标准,将十分有利于促进我国绿色建筑事业的长远健康发展。

绿色建筑的内涵范文第4篇

关键词:绿色建筑;节能;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TE08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当今,人类社会面临两大问题――能源短缺和环境恶化,而这两者又相互紧密联系,由此带来的气候变化已成为21世纪全球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一。其中,建筑业是能源和资源消耗最大的领域。据统计,全球50%的土地、矿石、木材资源被用于建筑;45%的能源被用于建筑的采暖、通风、照明;5%的能源被用于设备的制造;40%的水资源被用于建筑的维护;16%的水资源被用于建筑的建造;60%的良田被用于建筑开发;70%的木制品被用于建筑。

我国是能源消耗大国,建筑能源消耗量已占社会能源总消耗量的1/4左右。随着我国城市化和房地产业的高速发展,在环境保护、资源利用、能源供应方面的压力也日益增大。面对这种形势,我国政府对发展绿色建筑给予了高度重视――2005年在中长期战略发展规划中首次把“绿色建筑”列入60项战略发展项目之一;在十一五发展规划中,也把“绿色建筑”作为城镇化发展的核心内容;随着财政部和住建部联合出台《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绿色建筑建设被提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发展绿色建筑已成为我国的重要战略决策。

1绿色建筑的概念与内涵

绿色建筑(green building)是在遵循保护地球环境、节约资源、确保人居环境质量等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基础上,由西方发达国家于20世纪70年代率先提出的一种建筑理念。对于究竟什么是绿色建筑,由于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和人均资源等条件的不同,国际上对绿色建筑概念和内涵的理解不尽相同。在我国,国家标准《绿色建筑技术导则》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将绿色建筑明确定义为: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约能源、节约土地、节约水资源、节约材料)、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从内涵上来讲,绿色建筑主要包含三点:一是节能,这个节能是广义上的,包含了上面所提到的“四节”,主要是强调减少各种资源的浪费;二是保护环境,强调的是减少环境污染,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三是满足人们使用上的要求,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由此可见,绿色建筑是以人、建筑和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为目标,在利用天然条件和人工手段创造良好、健康的居住环境的同时,尽可能地控制和减少对自然环境的使用和破坏,充分体现向大自然的索取和回报之间的平衡。

2发展绿色建筑对宜昌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的重大意义

宜昌市提出了在“十二五”期间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的发展目标,宜昌建成区面积将由现在的100多平方公里扩大到200平方公里,人口增长到200万。要在进行城市建设的同时追求发展的可持续性,必须在建设领域大力发展绿色建筑,贯彻绿色建筑理念。近年来,发展绿色建筑已逐渐引领世界城市发展潮流。绿色建筑所体现的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成为创新建设发展模式,推进建设领域科学发展的内在动力。由此可见,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对于宜昌市实现“十二五”发展目标,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具有十分迫切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2.1发展绿色建筑是宜昌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

宜昌是典型的沿江山地丘陵城市,宜昌城区70%面积属于山地丘陵,可建设用地相对有限,特殊的地理条件使宜昌在城市建设中必须充分考虑土地资源、自然资源和能源的高效利用问题。目前,宜昌正处于拓展城市骨架、完善城市功能的快速发展阶段,城乡建设规模空前,必然产生大量的资源能源消耗和对自然环境的不同程度破坏。因此,大力发展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以及室内外环保为内容的绿色建筑,是宜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2.2发展绿色建筑是宜昌市提升城市品位和内涵的内在要求。

绿色建筑体现了人与建筑、环境的和谐统一,契合了生态文明的发展要求,是现代化城市的重要标志之一。一个城市如果充斥着大量的高耗能、不宜居的建筑,与城市发展和生态文明的方向背道而驰,就不能称之为一个有内涵与品味的城市。

2.3发展绿色建筑是宜昌市建筑行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大契机。

从世界范围来看,发展绿色建筑是大势所趋,代表了建筑业的发展方向。发展绿色建筑不仅能带动整个建筑产业链条的优化升级,而且能培育一批具备绿色建筑理念、技术和生产能力的设计施工企业和节能服务企业,在建筑市场未来的发展中牢牢把握主导权。

2.4发展绿色建筑是宜昌市建设“宜人之城,昌盛之地”的必由之路。

宜昌作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城市生态环境竞争力20强城市、全国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一直以宜居、宜旅、宜业彰显着自身的独特魅力。现代化特大城市建设决不能以浪费资源、破坏环境为代价,而是更应该大力发展绿色建筑,使宜昌这个“宜人之城,昌盛之地”更加名副其实。

3宜昌市发展绿色建筑的技术研究

目前,宜昌市对于绿色建筑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亟待建筑业专业人士积极探索和研究,早日实现绿色建筑在宜昌“零”的突破并大力推广。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绿色建筑发展的技术研究:

3.1优化建筑规划设计。

绿色建筑的规划设计不能将眼光局限在由壁体材料围合而成的单元建筑之内,而应扩大环境控制的外延,从城市设计领域着手实施环境控制和节能战略。

在建筑布局设计阶段,各专业应相互配合,综合考虑室内热环境、室内空气质量、光环境等因素,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如CFD)对建筑设计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以获取最佳的通风换气效果,减少对人工空气调节手段的依赖,从根本上改善室内环境和节约能源,同时,还要慎重考虑建筑物的选址、朝向、间距、绿化配置等因素对节能的影响,形成优化微气候的良好界面,建立气候防护单元,以改善建筑热环境。另外,建筑规划中还要特别考虑体形系数对建筑能耗的影响。

3.2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技术。

建筑围护结构系由包围空间或将室内外隔离开来的结构材料和表面装饰材料所构成,包括墙、门窗、屋顶和地面。进行围护结构设计时,应根据宜昌的气候条件,决定合理的围护结构材料和相应的建筑设计方案;确定围护结构上门窗等通风口的大小和位置,在恰当的场合为窗选择合适的玻璃,并加装合适的遮阳设施;采用种植屋面做屋顶绿化也能起到良好的隔热效果。

3.3太阳能建筑一体化。

与常规能源相比,太阳能是洁净可再生的丰富的自然资源,在建筑上有很大的利用潜力。对太阳能的热利用和光利用可以减少采暖、空调和照明所使用的常规能耗,同时减轻因电力生产所造成的环境负荷。因此,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太阳能的利用,将其作为建筑节能的一种重要而有效的手段。

建筑物太阳能热利用是依靠光热转换,采用各种集热器将太阳能收集起来,并利用这些热能产生热水。太阳能热水系统就是以吸收太阳辐射能为热源的能量转换装置,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获取廉价热水。

另外,太阳能的光电利用也是太阳能利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太阳能用于发电的途径有二:其一是热发电,就是先用聚热器将太阳能变成热能,再通过汽轮机将热能转变为电能;其二是光伏发电,就是利用太阳能电池的光电效应,将太阳能直接转变为电能,这种方式在宜昌有较好的开发和推广价值。

3.4地源热泵系统。

地源热泵是以大地为热源对建筑进行空气调节的节能技术。冬季通过热泵将大地中的低位热能提高后对建筑供暖,同时蓄存冷量以备夏用;夏季通过热泵将建筑内的热量转移到地下对建筑进行降温,同时蓄存热量以备冬用。地源热泵空调系统是一种节能、对环境无害的绿色能源应用新技术,目前在很多地区都有应用。

3.5中水雨水回收利用。

绿色住宅小区的设计思想之一是提倡中水回用,即将民用建筑或建筑小区使用后的各种排水(冷却排水、沐浴排水、盥洗排水、洗衣排水、厨房排水等)经适当处理后回收用于建筑或建筑小区作为杂用;雨水也可通过直接利用或间接利用的方式用于洗车、绿化、水景补水或涵养地下水,以减小城市供水的压力。

4宜昌市发展绿色建筑的措施及建议

制定绿色建筑发展规划,研究符合地方特色的绿色建筑应用导则,加强对绿色建筑发展的引导和扶持。以城市新区、示范小区、试点工程为载体,确定绿色建筑创建项目,综合推广应用绿色建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展示工程技术成果,总结工程建设经验,积极发展绿色建筑。

4.1理念先行引领绿色建筑发展。

绿色建筑代表了世界建筑未来的发展方向,推广和发展绿色建筑有赖于绿色理念深入人心,需要全社会观念与意识的提高,要向全社会宣传普及绿色建筑的理念和基本知识,提高民众的接受度。绿色建筑不等同于高科技、高成本建筑,不是高技术的堆砌物,因地制宜地选择适用的技术和产品,通过合理的规划布局和建筑设计,并不需要增加过多的成本。

4.2完善法规保障绿色建筑发展。

推广绿色建筑需要政策法规的引导和制约,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现大力发展绿色建筑的内容,对建筑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及环境保护做出补充要求,增加奖惩条文。要加大强制执行新建建筑节能标准的力度。对于符合一定条件的政府投资建筑应要求符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发挥政府示范作用,增强绿色建筑的社会影响,起到更好的引领作用。

4.3激励政策促进绿色建筑发展。

促进绿色建筑的发展,建立有效的激励政策是其中重要的一环。目前,完善各种财政税收刺激政策已刻不容缓。借鉴国外经验,政府应制定一系列符合国情的激励政策,建立市场机制和财政鼓励相结合的激励机制,提高相关行业、企业和消费者的积极性。对符合绿色建筑标准的建筑投资者、消费者实行一定的政策优惠,采取经济补贴、低息贷款、税收减免等激励政策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

4.4适用技术推动绿色建筑发展。

在绿色建筑的技术策略上要因地制宜。绿色建筑技术研究在国外开展得较早,已有大批的成熟技术,在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适用绿色建筑技术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选择与创造适宜本土的绿色建筑技术,走本土化绿色之路。大量建筑在建造过程中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选择最适用的技术与产品,把适用技术合理地集成在建筑上,尤其是自然通风和天然照明技术要得到强化应用。可以推广且成本不高的技术与产品才是绿色建筑技术与产品的重点。

5宜昌市发展绿色建筑的前景和目标预测

面对全球能源危机和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在发展低碳经济、力推建筑节能的大背景下,绿色建筑将成为未来建筑的趋势和目标,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宜昌市目前虽然还没有一幢真正意义上的绿色建筑,但是在某些技术方面已经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和有意义的尝试。比如在三峡建行办公楼里建成了宜昌市首个地下水源热泵中央空调系统,使用效果良好;即将开盘的“大城往来”房产在设计中采用世界多种先进的新技术、新材料,从居住层面真正实现了全民“低碳环保、节能减排”,打造“绿色生活”的人居生活空间。由此可见,宜昌发展绿色建筑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也必将实现以下三个目标:观念上,绿色建筑的理念深入人心,被各阶层各领域人士广泛认可并追崇;制度上,有符合宜昌地域特点的绿色建筑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技术上,建筑领域各种绿色节能技术日趋成熟并被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仇保兴.建立五大创新体系,促进绿色建筑发展[J].建筑学报,2006(8)

[2]李百战.绿色建筑概论[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3]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绿色建筑研究中心.绿色建筑[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9

[4]黄涛.生态建筑、绿色建筑在可持续发展建筑中的定位[J].重庆建筑,2004(3)

[5]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绿色建筑技术导则[M].北京:建设部,科技部印发,2006

绿色建筑的内涵范文第5篇

关键词:绿色建筑;模式;流程;专业

1前言

从20世纪90年代初绿色建筑思想传入国内,到2006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式颁布《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以及最新版(2014年版)绿建标准(GB/T50378—2014)的颁布实施,我国正在大力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伴随着研究绿色建筑并进行实践的越来越多,对现有绿色建筑设计模式的质疑声也此起彼伏,绿色建筑在国内的发展不那么尽如人意。本文在分析和反思绿色建筑现有设计模式的基础上,试图对绿色建筑设计模式进行新的探索,为绿色建筑事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方向。

2国内现有绿色建筑设计模式浅谈

当前,我国建筑项目的设计过程一般可以分为前期策划、方案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三个阶段,最后向项目业主提交建筑图纸,进行跟踪服务、施工监理和验收。大多数设计单位的主体设计团队包括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电气5个专业。其中,建筑专业要控制项目设计的全过程,特别是在前期的策划、设计阶段,而结构、设备专业在前期设计工作中较少介入,其工作重点是在施工图设计阶段提供本专业的最佳方案,在各专业出现冲突、矛盾时协商解决办法。现有的绿色建筑设计模式是以上述传统的设计流程及专业配合方式为基础,加入绿色建筑设计专家(咨询团队)来与主体设计团队合作,指导各个专业进行绿色建筑的设计及申报工作。在具体操作中,绿色设计专家(咨询团队)除了完成评估申报的一系列文件外,重要的工作就是根据评价标准及项目情况,构建达到预定星级的技术条款目录,并反馈给设计单位,要求各个设计专业进行“符合性”设计。在这一过程中,绿色设计专家处于主导地位,而传统的设计团队则依赖于绿色专家进行相关设计。

3对国内绿色建筑发展现状的反思

我国为何会形成这样的绿色建筑设计模式呢?因为拿到绿色建筑的评价标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准备一系列的文件,进行复杂的计算和模拟,远远超出现在中国常规设计的水平,一般的设计人员不具备这个能力,而且由于中国惯有的设计低收费,已经超负荷工作的设计人员对完成这些工作缺乏基本的主动性。所以造成,绿色设计专家(咨询团队)指导设计单位进行绿色建筑的设计及申报工作的现状。在《绿色建筑设计模式刍议》①一文中,作者对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反思:现有的评价体系是否能真正体现绿色建筑的价值内涵?现有的设计模式能否使绿色建筑健康持续的发展?本文作者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归纳整理,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对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反思。绿色建筑本是一种价值倾向,是以可持续的态度应对当前建筑的发展。国内现有的评价标准是以符合条款多少的方式来决定建筑的的绿色程度,这在某些状况下是有失偏颇的。建筑设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要考虑地域、场地、造型、技术、成本等诸多方面的问题,经常会出现优秀的设计案例因为与某些控制性条款相违背而得不到绿色认证的状况。(2)对现有绿色建筑设计模式的反思。在“绿色建筑咨询”的设计模式下,设计单位并没有深入理解绿色建筑的价值内涵,只是机械地听命于绿色建筑专家,各个设计专业对自己的职能和努力方向不清晰。对绿色建筑咨询团队的依赖,大大降低了他们对绿色建筑的热情和学习绿色建筑的自主性,对绿色建筑的推广和发展极为不利。

4绿色建筑设计新模式探索

令人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对绿色建筑目前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反思,并在实践中探索绿色建筑设计的新思路。笔者试图以一个普通的设计单位为出发点,依托原有的设计流程,明确各专业在绿色建筑设计中的职能,并进行相关的技能学习和培训,在此基础之上探索一个简洁明快的设计模式,以期使大多数设计单位掌握绿色建筑设计的主动权。

4.1发挥现有设计流程的功用

前文已经对国内现有的设计流程及专业配合方式进行了说明,这是在长期的实践中建立起来的科学合理且符合国情的工作模式。在探索绿色建筑设计新模式的道路上,无需对现有设计流程进行大刀阔斧的变革,而是要充分发挥其功用,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良和补充。

4.2各设计专业职能明确

设计单位各专业工种要加强绿色建筑的相关规范、知识、技能的提升,掌握相关软件及操作方法,明确各专业在绿色建筑设计各环节中的职责,做到各司其职。在不改动现有设计体系的条件下,去除“绿色专家”这一角色,而将其职责收入建筑、结构、设备等各个具体专业中。这是新设计模式探索中至关重要的一步,不能只是口头功夫,需要各设计专业付出艰辛的努力。各专业的职责可参考表1所示。

4.3新模式探索

在结合现有的设计流程及各专业职能明确的基础之上,对绿色建筑设计的新模式进行探索,此模式主要包括设计流程和专业配合两个方面(图1),二者之间是循环往复、彼此促进的关系。

4.3.1设计流程

本文提出的绿色建筑设计流程是在传统流程的基础上,加入绿色设计的环节,并将其统一在一个流程中。首先要确定绿色设计目标(绿色星级标准),建筑专业根据前期策划和业主诉求来进行初步方案设计,在此基础上进行模拟评估,评估结果和预定的绿色设计目标相比较,一般会出现某些差值(室内环境舒适度、节能减排程度等),此时引入设备专业,根据此差值大小来决定水、电、暖加强程度的强弱。经过这第一轮建筑专业与设备专业的协调、反馈,进行方案的调整,得到优化方案;在此基础上,建筑、结构、设备专业进行第二轮的协调、反馈,进一步对方案进行优化调整,并再次与设定的绿色设计目标进行比对,若能达到要求,便进行施工图设计,使方案落地;若仍未达到要求,则需要进行下一轮或更多轮的方案优化调整(大型项目往往如此)。此流程与传统流程相比,各专业之间的协调、反馈次数明显增多,而这也体现了绿色建筑设计的价值内涵。

4.3.2专业配合

由上述的设计流程可知,建筑专业在绿色建筑设计中依然起着主导的作用,但结构、设备等专业的工程师能够介入策划、方案等表1-专业职能表专业建筑结构设备水暖电职能充分考虑气候、环境、场地条件等因素,优化总平布置、平立剖设计;加强对各种材料的掌握;研究建筑的形式、细部构造等被动式节能;.....加强对建筑专业、设备专业的支持;加强对幕墙结构、钢结构、薄膜结构等新型结构的掌握.....优化竖向设计;雨水、废水利用;中水利用;水循环系统;.....被动式采暖和制冷技术;充分利用高温太阳能、地热、风能、生物能、生物沼气等;.....根据照度计算确定最优光源;高效节能的供配电系统;.....图1-新模式探索(作者自绘)设计前期阶段,及时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调整,尤其是设备专业的重要性被明显加强。此流程下的项目团队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人各司其职,不需借助绿色咨询团队就能很好的掌控绿色设计的全过程。

5结语

本文提出的绿色建筑设计模式是否科学合理,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和实践的证明。希望设计单位摆脱绿色建筑设计咨询的现状,当每一个建筑师、结构师、设备师都在做因地制宜的“绿色”努力时,绿色建筑设计便不再“特殊化”,而变成一种“常态”的设计。

作者:尚立国 摆茹月 单位:郑州大学建筑学院

参考文献:

[1]焦舰.绿色建筑设计模式刍议[J].城市空间设计,2015,(4):18-19.

[2]马末妍.基于LEED标准的绿色建筑设计模式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10.

[3]付晓惠.绿色建筑整合设计理论及其应用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