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财务审计问题汇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根据财政局的统一部署和局领导的统一安排,及时做好教育系统2015年的经费预算编制、审核、汇总和上报工作。配合财政局做好__年经费决算工作;
2、对各学校公用经费、食堂和幼儿园资金使用情况以及账务处理情况进行全面审计;
3、对校长离任的学校及时进行财务审计,明确经济责任,全面交接有关账务,保障财务工作正常、有序开展;
4、对全县各学校(含食堂、幼儿园)进行财务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
(二)对照指标,结合实际,加强经费管理
1、与校管办协调统计2015年上半年校安工程,积极申请校安工程资金2231.28万元,严格按制度要求和工程进度拨付使用。
2、认真梳理项目,积极争取省、市各类资金2942.6万元万元。
3、认真组织各项报名收费工作,积极完成机关工作人员的养老、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退休等各项手续的办理工作。
(三)追求精准,认真统计,及时编制报表
1、圆满完成__年度全县教育经费统计和教育事业统计资料的收集、计算、汇总和上报工作。
2、按月编制、报送“三公经费”、能源使用和债务增减资料。
3、及时进行账务处理,按时结清账目,按月编制、报送各学校会计报表。
(四)多方兼顾,统筹安排,做好其他工作
1、为部分学校申请归还银行贷款本息;
2、配合物价局做好收费检查工作;
3、对学校食堂、幼儿园整改情况进行抽查;
4、配合财政局做好各学校票据的领用和缴验工作;邀请非税局票据管理人员集中参加各学校票据的领用和缴验,积极处理遗留问题;
5、做好2015年秋季教材及暑假作业征订工作;
6、协调财政局对泗洪中专学校设备进行验收,并申请拨付相关资金。
7、做好学期结束前的账务处理工作,核对往来账;
8、迎接国家督导组对教育基本均衡县的验收;
9、做好中、高考经费保障工作;
10、积极收集招商引资信息,主动与有关客商联系。
1.按照“苏教办审〔2015〕3号”文件要求,积极开展
高中阶段学校债务化解审计调查工作;
2.认真做好教育现代化的验收准备工作;
3、与财政局协调,做好非税收入网上开票布线、安装和培训工作,保证网上开票顺利进行;
4、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加强对会计人员培训和考核; 5、加大审计检查力度,维护财经纪律的严肃性,力争提前发现问题,及时整改,防微杜渐。
6、吃透政策,梳理项目,认真做好策应扶持工作,积极争取省补资金;
7、收集资料,归类汇总,做好2015年度全县教育经费统计和教育事业统计报表的编制、上报工作;
8、做好年终账务处理工作,认真核对往来账,处理呆、死账;
摘要:审计专业教学是向社会输送审计工作专业人才的主要渠道。我国当前的审计教学存在各层次教学目标不清,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脱节,部分课程内容交叉重叠等问题。需要重新定位各层次审计教学的不同目标,重构高职审计教学内容体系。
关键词 :高职;审计专业;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体系;重构
一、我国审计活动、审计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审计活动“源远流长”。具有“独立的经济监督”特征的“国家(政府)审计”审计起源于西周时期,二十世纪初、中期,又从国外借鉴、引入“民间审计”和“内部审计”。我国当前的社会经济生活中,“传统审计”与“现代审计”并存。“政府审计”、“民间审计”与“内部审计”等审计形式共存。
审计专业教学是向社会输送审计工作专业人才的主要渠道。自20 世纪80 年代初,随着我国国家审计机关的设立、注册会计师审计组织的恢复、内部审计机构的建立。各层次的审计教学的蓬勃发展,专业课程相继设置,审计类专业通常开设“审计学、财务审计、内部审计、经济效益审计、经济责任审计、专项审计、审计案例及审计理论专题”等课程。会计类相关专业通常开设“审计学基础、财务审计实务、审计案例”等课程。审计教学内容多有重叠、交叉。且不同层次审计教学课程体系几乎相同。
我国现行的审计教学,从硕士研究生、大学本科、到职业教育的高职、中职各层次均有开设。但开设课程与教学内容大同小异。由于教学体系及教学内容的趋同性。不能满足社会对不同层次“专业知识及职业能力”人才的需要。
从社会的审计实际工作角度看,需要不同层次,不同职业能力的人员。高职审计教学基本目标,是由审计工作需要及其应具备的知识能力要求决定的。教学目标取决于人才培养目标。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应定位于培养“掌握一定的审计专业理论知识及基本操作技能,能在会计师事务所、内部审计机构从事初级审计工作或助理审计工作的人员”。教学内容应定位于“审计基础知识”与“企业财务审计实务知识”与“审计实训技能”等部分,不宜再过多过宽。可开设,“审计基础”、“财务审计实务”、“审计实务”等课程。
“审计基础”应包括:“认知审计种类、理解审计基础理论、熟悉审计基本方法及工作流程”等教学内容。“财务审计实务”应包括“以企业财务报表审计为载体,主要的操作程序、操作内容、操作方法及常见错避问题分析处理”等教学内容。“审计实训”应包括“实务训练,即以财务审计实务为主要内容的仿真性模拟训练,全过程的实务作业,达到熟悉、掌握必备的审计实务技能的目的”。
各层次教学目标不清,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脱节,部分课程内容交叉重叠,加之有理论,无实践的教学,使培养出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需要很长时间的适应期,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对审计人才的需要。
二、重构审计课程体系及审计教学内容体系
(一)根据社会对审计人才的需求,重新定位审计教学目标
由于我国现阶段传统审计与现代审计并存。“政府审计”、“民间审计”与“内部审计”共存。因而,对审计人才的需求是全方位、多层次的。“政府审计”侧重于“查错纠弊”,“民间审计”侧重于“经济监督与经济鉴证”,“内部审计”侧重于“改善经营管理”。他们对审计专业人才有着不同的“能力”与“知识”方面的要求。
“美国会计教育委员会”对会计与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的要求表述为:①辨认目标、问题与机会的能力。②识别、汇总、计量、总结、分析、解释那些对处理目标、问题与机会有用的财务审计与非财务数据的能力。③应用数据、作出判断、估计风险及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我国的审计教学的目标就是通过审计专业教学,向社会提供具有审计专业知识及专业能力的人才。借鉴美国的经验,我国的审计教学目标可定位于培养具有“全面的审查能力、系统的分析能力、流畅的表达沟通能力”的审计专业人才。审计专业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应包括“法律法规知识;财务会计知识;审计实务知识;应用写作知识”,除一般的职业能力与知识要求外,不同层次的审计教学目标应有所侧重、有所区别。硕士研究生应培养审计理论及审计实务的研究型人才。教学内容除审计基础、审计实务外,应侧重于审计理论专题。本科应培养注册会计师等审计中、高级应用型人才,教学内容应侧重于中、高级审计实务。高职应培养审计初级应用型人才。教学内容应侧重于初级审计实务技能与知识。
(二)根据审计教学目标,重构审计课程体系及审计教学内容体系
高职审计教学内容体系应以《财务审计实务》内容的构建为中心,向《审计基础》追溯和向《审计实训》延伸。《财务审计实务》内容应包括①初步审计活动:包括“认知审计流程、了解委托人的基本情况、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审计风险及评估、制审计计划”等。②业务循环审计:包括“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购货与付款循环审计、生产与费用循环审计、筹资与投资循环审计、货币资金审计”等。③审计业务完成阶段工作:包括“审计报告编制前的工作、编制审计差异调整表、编制试算平衡表、取得管理当局声明书和律师声明书、进行总体性复合、审计总结、确定审计报告的意见类型、评价审计结果、发表审计意见”等。
《审计基础》课程为“审计实务”的开展提供基础知识、方法。内容包括:①审计概述:具体包含“审计的定义、审计的必要性;审计的产生和发展;审计的职能、作用、特征;审计对象;政府审计机关、民间审计组织、内部审计机构、审计人员及其条件;审计职业道德的涵义、职业道德规范”等。②审计目标与审计流程:具体包含“我国会计报表审计的总体目标、会计报表审计的具体目标、会计报表认定;审计的基本分类;审计流程、审计重要性、审计风险及评估、审计计划编制、审计各阶段的工作项目”等。③审计方法与审计抽样:具体包含“审计一般方法和审计技术方法的区别、顺查法与逆查法、错账查找的方法、审计技术方法及运用技巧。审计抽样的涵义及种类;样本的设计与选取;分析样本误差,推断总体误差,重估抽样风险,形成审计结论”等。④审计准则与审计依据:具体包含“国家审计准则体系、独立审计准则体系、内部审计准则体系、独立审计的过程;审计依据的特点、种类”等。⑤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具体包含“审计证据的定义、作用、种类、特点,审计证据的收集,审计工作底稿的定义、种类、格式及编制”等。⑥审计报告与管理建议书:具体包含“审计报告的编制、管理建议书的编制”等。
《审计实训》按《财务审计实务》的体系安排具体的实训内容。
参考文献:
[1]张贵平.审计课程教学目标定位与体系构架研究[J].中国审计网,2013/4/30.
[2]付晓,姚晓刚.高职审计实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探讨[J].商业会计,2012,21:126-127.
绩效审计在我国高校内审工作中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在审计实践中,高校内审的主要审计工作仍然是以财务收支审计为基础来开展,在审计报告中鲜有涉及有关资源利用的效益情况的评价。
二、影响高校绩效审计的客观因素
(一)绩效审计体系不健全,缺少操作性强的绩效评价标准
这是目前绩效审计缺乏实施条件的主要因素。绩效审计的对象具有复杂多样、综合性强等特点,所以很多理论知识和操作模式都没有定性,给绩效审计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绩效审计虽然在很多领域已有所实践,并颁布了较为详细的绩效评价操作细则或准则,如:《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操作细则》、《企业效绩评价标准》等,但是此类文件,所提及的指标体系多为企业财务管理方面的财务指标,仅与经济性和效率性效益相关,对于其他效益方面难以评价。高校作为主要依托国家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企业的财务管理指标并不完全适用于高校财务制度;且高校主要职能是加强人才培养,提高科技创新、服务社会发展,仅对经济效益进行评价,不能满足高校资源使用效益全面评价的要求。缺乏针对高校情况所制定的绩效评价体系、操作细则,没有明确的量化的评价标杆,直接影响高校绩效审计的开展。
(二)审计证据的限制
传统财务审计中,对经济业务的真实性、合法性评价,主要是对报表、凭证等财务资料进行检查,通过翻阅会计凭证即能获得大量原始证据,收集起来较为简单且完整。而绩效审计却要收集大量业务资料来作为审计证据,证据收集时还需要审计人员依靠财务专业知识以外的其他经验来判断证据的相关性、充分性及可靠性。同时相对于高校财务部门财务制度的完善程度,被审对象单位内部控制情况不一,所提供资料真实性、可靠性存在风险,甚至存在无法提供足够的审计所需资料的情况。审计证据的不充分增加了绩效审计评价风险,按照“四个不评价”原则之“对在审计过程中,未取得确凿证据或审计证据不充分事项不发表评价意见”,绩效审计难以进行评价。
(三)结合型绩效审计的制约
目前绩效审计在高校展开的主要形式是结合型绩效审计,该形式无法充分发挥绩效审计的特色。目前高校绩效审计主要采用传统审计与绩效审计相结合的方式,在经济责任审计和专项审计等工作中,将绩效情况作为额外需要关注的方面提出,未明确要求做出有关绩效情况的审计分析及评价;另一方面,一些资源使用的绩效情况,从宏观角度进行汇总分析,才更容易全面发现问题,如:高校资源各部门之间共享程度低,一些设备购买买来了闲置不用,一些老师却缺乏经费购买必要设备;基础建设工程缺乏长远计划,反复工程等。仅在单个部门或项目的传统审计中运用绩效审计,对于资源使用情况的信息掌握容易出现不够全面的情况,导致对绩效情况无法评价或评价不够准确。
三、开展绩效审计工作的相应对策
(一)健全绩效制度建设,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规范绩效审计程序
要想更好的开展绩效审计工作,就需要在实践中规范体制,发现和总结问题,健全绩效审计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适用于高校经济和教育活动的绩效审计制度,这是发展绩效审计的前提,之后应在此基础上确定具有操作性的评价指标体系,细化评价指标,这是有效展开具体审计工作的依据。相对于较为成熟的企业绩效评价标准,2011财政部颁布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高校更为适用,目前该评价体系已对“项目决策”及“项目管理”这两类一级指标细化了其评价标准,而对于“项目绩效”这类一级指标仍然没有细化出具体评价标准,高校需要根据高校的特点及发展情况,对评价体系进行细化,才能更具有操作性。
(二)加强高校内控制度建设,优化绩效审计环境
审计环境是开展绩效审计工作的重要前提条件,优化现有的审计环境,审计人员才能更好的实施绩效审计。首先绩效审计的发展需要得到学校各层领导的重视,正确认识绩效审计所能发挥的作用,以及其本身的局限性,才能正确推进绩效审计的工作开展。其次,高校应建立健全各部门的内控制度,加强部门内部管理,推进信息化建设,妥善保存必要的基础业务资料,提高审计所需财务信息和其他相关业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为绩效审计提供良好的可实施环境。最后审计部门需要规范绩效审计程序,明确审计对象,确定审计重点,做好审计计划,从而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也便于对审计人员的工作进行有效考核。
(三)加强高校审计队伍建设
高校审计部门普遍存在审计人员少、审计任务重的情况,因此需要保证审计队伍的精锐性。高校应加强审计人员的任前选拔制度,选拔具有一定的审计专业背景的人才;上岗前,应重视岗前培训,如财务审计人员需要在财务处进行实习,了解高校财务运作体系等;在岗员工应加强后续的理论教育培训,形成一定的后续培养机制。同时绩效审计的复杂性,决定了需要审计人员在需要具备基本的审计、财经、高校管理、计算机等专业知识外,同时还要具备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的分析能力,要依靠审计人员丰富的个人实践经验。因此除了理论知识的学习,需加强在岗人员的实践锻炼,轮流担任主审、高校之间进行经验交流与学习等,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
(四)开展独立型绩效审计
独立型绩效审计更有利于从宏观的角度汇总材料,分析现象,从而发现体制、机制的问题,提出个性化的解决方案。其可以着力查处资源浪费、资产流失、效率低下等专项问题,促进各学校提高管理水平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发挥审计监督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中的重要作用。相对于传统审计突出查找问题,独立型绩效审计则突出对影响绩效成因的分析并提出建议,其审计报告可以以审计调查研究报告、审计建议函等形式,向被有关决策部门提出改进和完善的建议;对于一些虽然符合现有政策,但存在制度性缺陷或政策落后不符合发展现状,短期内难以做到根本性改进的问题,可以通过分析报告模式,向被审单位、决策者阐明问题存在的本质原因,提出改进或发展的思路和框架。所以,通过独立的绩效审计,更能宏观的、针对性的发现问题,利于更好的发挥绩效审计建设性作用。
四、结束语
一、中小企业审计的特点
(一)所有者与经营者统一
合伙制企业和个人独资企业是中小企业的主要组成部分,这种企业的所有者较少,甚至一般只有一个人,企业所有者对企业的日常事务亲力亲为,拥有直接的决策权。中小企业管理者拥有的权利极大,企业财务审计主要受到管理者的自身影响,如果是一个缺乏审计意识的管理者,只是将财务审计作为一种例行公事的行为,是迫于法律要求才采用的,更有甚者以为财务审计不仅费钱、耗时还没有任何价值,这样就不太可能依据审计这种全新的视角来认识自己,以此增加企业的经营水平。而这样的管理者在审计时也不会很好的进行合作,造成一些审计必须的文件数据等无法有效获得,审计无法达到应有的效果。
(二)会计记录简单
为了达到法律法规的要求并满足自身的需要,中小企业必须将会计记录尽可能完整的保存。可是由于规模较小人力、物力不足,从事会计记录业务的人员只有很少的几个,并且采用的会计人员专业素质也不高,没有足够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只能进行简单的会计记录,缺乏准确无误提供财务报表的能力。因为财务信息无法准确的获得,不能对经济业务的会计进行及时的处理。由于会计记录过于简单,极大的增加了财务报表审计时的会计记录缺失和错误的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分析性程序也会在审计计划阶段由于会计信息的不完整而导致分析的不准确。没有其他办法,审计人员只好仅对可用的其他会计记录和总分类账采取比较简易的复核。
(三)企业经营持续性
中小企业具有遇到机会时利用反应迅速和对不利因素的抗性较低的特点。中小企业通常较为脆弱,没有很好的抵御风险能力,运行周期很难持续很长时间,这是由其自身的特点和国家宏观调控、行业变化与激烈的市场竞争造成的。而财务审计的首要前提是以企业能持续经营为前提进行假设并进行会计报表合理性的编制的,审计人员一般运用一些方式先对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采取审计,以此来对企业财务报告编制基础是否合理进行判断,财务审计难度受到企业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影响而提高,同时审计风险也相应提高。
二、企业内部财务审计工作的必要性及其重要性
企业内部财务审计是一种独立的评价活动和经济监督活动,以国家的法律法规和企业的管理制度为基础,利用企业内部审计机构与审计人员对企业及所属单位进行审查和评价,以此确定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是否合法合规,财务信息是否真实正确,相关内控制度是否健全有效。企业内部财务审计的目的是建立健全自我约束机制与企业内部控制,利用对公司损益真实性、合法性、负债、效益与资产的审计,加强与改善企业的内部经营管理。利用内部财务审计,运用专业的技术与方法,保证企业按照国家财经法规与企业规章制度执行,通过事前审计、事中审计和事后审计,以财务的方式评估经营风险与可能发生的损失,增强中小企业的风险识别及其相应的解决方法,控制企业运作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最终确保企业生产经营可以科学合理的运行与发展。
三、中小企业财务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信息失真
第一,由于中小企业可用资金较少,无法雇用素质更高的会计人才,雇用的会计人员普遍业务水平不高,对会计信息的处理水平有限,不能规范和准确的填写一些会计凭证,造成财务状况的混乱,企业的真实生产经营状况无法从会计信息中得到体现。第二,中小企业业主想要不受国家监管,有意要求会计人员利用各种方法偷税漏税来增加利润,由于中小企业雇用的会计或者是兼职会计或者是亲属关系。兼职会计主要依据业主给予的凭据进行账务处理,并不参与实际的企业经营,业主对账务可以进行完全的支配。亲属与企业主拥有直接的利益关系,在账务处理时按照业主要求完成,会计监督完全无法发挥作用,弄虚作假极易方生。财务审计查询的主要方向是会计信息,因此会计信息造假必然对审计有极大的影响。财务审计是以财务数据与财务报表能够验证为前提进行假设的,正确审计的基本因素就是获得的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审计人员想要在规定的费用、人力和时间范围内能够得到充分的证据并依此产生正确有效的结论,必须拥有财务报表中准确的财务数据记录并进行汇总。
(二)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薄弱
当前我国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尤其是其中的私营企业通常由个人或几人合作成立,企业经营权没有和所有权相分离,所以其发展方向与企业管理主观性较强。内部控制制度好坏不受企业主重视,企业主经营以长期形成的经验为主,对内控制度需求不大。而且,为了降低成本,对内部控制执行较弱,这是由于合理的内部控制可能阻止了违反行为的实行。所以内部控制主要是展示给相关单位检查时看的,一些企业只是追求业务的提高,对企业的内部控制没有足够的重视,市场营销部门通常是这种企业最重要的部门,财务和内审部门只是作为服务部门存在,无法实行对企业的监督和控制职能,企业最为关键的内控缺失,不按照正规手续办事。另外一些小规模企业仍未建立起内控制度,内控制度更是无法履行。
(三)审计程序简化质量较低
从我国注册会计师制度重新建立之后,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迅速不断得到壮大。同样,引起的市场竞争在中小事务所间变得尤为的激烈,大部分事务所依靠降低价格来增加业务。一些事务所主动降价以规定标准50%的实际收费来争取客户。成本的提高必然使一定收入情况下的利润降低。所以一些事务所只有在审计时来降低成本以弥补利润,审计程序得到简化,不再严格按照原有的审计程序实施审计,更有甚者只是按照被审计单位给予的会计资料来进行审计,出具审计报告只用一天的时间。还有一些企业由于存货品种多导致工作量较大,部分存货还要有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盘点,消耗的成本较高。想要降低成本,事务所只能进行抽查盘点,只能盘点较小的部分,有的甚者不进行盘点,只将期末存货盘点表与账表进行检查,只要帐表符合就给予财务报表上的存货金额进行认定。如此造成审计质量较低。
四、完善中小企业财务审计的对策
(一)提高会计信息真实性
财务审计工作达到预期效果的前提要求是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完整性。中小企业需要对财务组织结构进行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必须健全并且按规定执行,重点注意资金的支出、回收与整个应用的流程,利用一定手段促进资金较快回笼,避免由于资金流失导致的损失。必须严格依据国家法律法规与相关规定进行审计,完善监督机制,严格规范各单位负责人行为,使其提供的会计报表以及相关会计资料的真实性与合法性受到法律约束。加强会计人员对财务管理相关的政策法规与规章制度的教育,增强业务水平,提高会计人员的法律意识,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了解单位的实际经营情况。
(二)加强企业内部审核控制
依靠内部审计机构能够快速知道对企业管理规范以及财务信息与相关经济活动存在的问题,以此增强会计信息质量水平,完善企业的管理制度,扩大企业经济收入。即使是没有能力成立内审机构的小规模中小企业,也必须按时找注册会计师审核企业财务报表与会计账目,及时找到存在的问题或舞弊现象,提高内部管理水平。企业同样应该找专人定期或不定期审核关键业务活动与相应信息,这样能够避免存在重大隐患。想要设立完善的企业内部审计制度与内部控制制度,必须要求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严格按规定完成,并利用这些工作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督与管理水平。充分感受市场经济环境的改变,科学设立审计机构,想要取得完美的效果各项机构内的职责分配制度必须得到规范和明确。中小企业直接跟董事会(或股东会)进行报告,监事会(监事)对内部审计机构的业务进行指挥。双重负责机构方法的实行,保证了内部审计工作的有序进行。第一,中小企业必须在根本上增强对内部财务审计重要性的思想认识,同时提高内部财务审计机构的合理性,确保其具有极高的权威性和完整的独立性;第二,对内部财务审计的工作范围、责任与职权等进行明确规定,把内部财务审计进行制度化与规范化;第三,对内部审计队伍要加强培养,增强内部财务审计人员的审计业务素质与职业道德水平。
(三)完善财务审计程序
中小型企业具有岗位设置重叠、雇员分工混乱、内部控制制度缺失等问题,可在一些重要的地方,由于企业主需要保护企业资产与监督控制企业日常事务,仍旧实行了部分合理的内部控制机制。在审计人员进行审计时,必须考察和认定相关的内部控制是否真实存在,假如没有发现,为了把检查风险减少到能够接受的水平,审计人员需要采取实质性测试来获取足够的审计证据。在进行实质性测试的过程中,需要拿分析性测试当做补充,利用行业数据和企业财务数据及其企业历史数据等进行对比,通过这种方法对企业业务水平进行定性。在进行审计的过程中,需要对审计方法进行一定的改进,提高审计范围,增强审计水平,增进工作效率,利用判断抽样与统计抽样两种方法来调整样本规模以便增进财务审计的精确度。
(四)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中小企业财务审计人员不能仅仅进行财务领域的审查,还要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其他方面进行审查,更多的注重企业内部管理与决策,而不是限于过去的“查错防弊”。财务审计人员需要有新的工作角色,改变过去单纯的监督、检查工作角色,逐步转变为协助与服务角色,加强企业内部职能工作的联合促进,扩大职能范围,确保审计工作可以很好的完成。而且中小企业财务人员必须增强法制观念、加强业务技能学习、提高职业道德,依据法律法规,与社会不良风气划清界限,学习财务分析与会计核算,降低会计违法行为。中小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需要一套科学的内部审计信息化系统以及相应的审计平台,利用联网审计、审计台账与审计程序等对内部审计人员进行审计工作采取全方位协助。提高事前与事中审计力度和范围,改变事后审计的方法。
一、以医改为中心,努力做好巩固医改各项工作
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加大卫生投入力度,切实提高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偿水平,继续跟踪研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的运行机制问题,重点在财政投入方向,投入重点、资金监管、绩效管理、债务清理等领域和环节,不断完善保障措施。针对新体制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出现的效率不高,积极性难以调动,没有充分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及时修补“政策漏洞”,合理调整和完善财政补偿机制、绩效工资制度和绩效考核办法。
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建立科学合理的公立医院改革的财政补偿机制,保障公立医院的平稳协调发展。
进一步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继续抓好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确保完成一体化村卫生室建设任务。
建立科学合理的费用控制机制。均次费用的控制是体现“民本卫生”的一大举措,将均次费用和总费用增长率、平均住院日及药占比等控制管理目标纳入公立医院目标管理责任制和绩效考核范围。在费用支付制度改革上发挥医保基金的约束和引导作用,在推进按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总额预付等方式上多下功夫。遏制二均次费用的不合理增长。
二、以管理为重点,提高卫生规划财务工作实效
加强预算管理。进一步细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预算管理,从合理分配,利于调动积极性的实际出发做好预算的编制审批工作。继续加强预算的执行与分析,在单位预算执行力度、进度的落实上加强单位财务综合管理工作。对预算中的专项资金实行全过程的动态监管。
加强基本建设管理。进一步规范基本建设程序,充分做好整体规划和项目可行性研究论证工作,按要求控制项目的规模和标准。及时了解掌握项目建设进展情况,指导建设单位按建设规定解决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力保项目建设的顺利安全。
加强卫生统计报送工作。做好卫生统计年报、月报、医改监测季报、财务月报及季度分析等工作,及时分析汇总财务数据,为领导做好参谋。结合卫生信息化建设,更新完善卫生会计核算中心的软硬件,实现核算单位网上可查询的信息系统。
加强内部控制审计。抓好财务收支审计,预算执行和决算审计,按要求实行的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审计,单位食堂的财务审计。继续实行审计人员的岗前培训和继续教育,增强内审能力。
加强政府采购管理。根据现状合理编制采购预算,结合卫生资源合理配置的需要审批采购。进一步扩大医用耗材集中采购范围,重点启动骨科植入类材料、检验试剂、造影剂等集中采购。
三、以提高能力为基础,加强卫生规划财务队伍建设
加强队伍建设。积极做好卫生规划财务人员培训,研究制订培训计划,强化培训效果,建设“专业型、研究型、综合型”人员队伍,努力提高我市卫生规划财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