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创新思维能力训练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多模态;英语演讲;创新能力;Studio培训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4-0211-02
一、引言
创新是指在前人发现和发明成果的基础上,对出现的新情况、新现象、新问题、新领域作出新的理性分析和解答,从而发现新的规律、创造新的事物或提出新的方法。而创新则包含三个层次的内容: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这三个要素缺一不可,相辅相成。而随着我国对外经济合作领域的不断扩大、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各个领域对具有创新实践能力的英语专业的人才需求量猛增,这就使得培养英语专业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变得尤为重要。
而通过实践发现,英语演讲比赛能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大学生的英语演讲比赛主要是指大学生以英语这门语言作为载体,依据某个固定的主题向观众传达自己的想法、观点或是对某一社会现象的态度,最终达到引起共鸣的效果。成功的演讲富有感染力,能达到满堂喝彩的效果。每年都有大量英语演讲比赛定期举行,虽然规格模式有略微不同,但其皆面向广大学生群体,为莘莘学子提供了锻炼能力的好机会。在准备演讲比赛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有效锻炼口语,更可以培养思维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因此,英语演讲比赛受到师生的普遍欢迎。同时,若在比赛中获奖,对学生本人而言既是对自身能力的有力认证,也能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热情。
二、湖北理工学院大学生思辨能力研究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旨在考查我院英语专业学生对自己口语表达及演讲过程思辨能力的实践的看法,为本项目的实施提供参考并提供支持数据,参加本次问卷调查的学生为外国语学院2013级和2014级英语专业共95名学生。
(二)研究问题
本研究主要探讨问题如下:(1)英语口语表达存在哪些问题?(2)影响思维能力的因素有哪些?(3)英语演讲训练能否有效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三)研究活动内容
每周二的演讲教学实践内容包括课堂讲解,演讲分析,实践演习以及讨论反馈这四个阶段。在每次正式发表演讲之前,演讲者都需提供完整的且符合要求的演讲提纲,包括中心论点,演讲目的,论据,结论等内容。目的是指出学生在那些方面存在思辨能力缺失以及造成问题的原因有那些;播放历届“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视频等资源,开展小组活动,进行微演讲,其中包括命题和即兴演讲等。
(四)调查工具
问卷调查和英语演讲课堂教学活动考查。
(五)调查结果与分析
通过此次研究发现:(1)影响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主要体现在基本功训练量不够,基础不够扎实;平时积累的词汇量较少影响口语流利度;知识面狭窄,平日阅读训练量不够,言之无物等。(2)大多受测试学生在口语表达和演讲过程中出现思维混乱等“思辨缺席”的现象,这主要是由于缺乏分析、综合、判断、推理、思考和辨析能力造成的(黄源深,1998)。如“纸质书优于电子书?”这个话题中,同学在比较纸质书与电子书的优劣时,将电子书的盗版风险同纸质书便于复习的优点结合在一起对比,却忽视了正版电子书相对于纸质书而言可能存在的优势,这就反映了学生可能在分析及推理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3)通过对受试同学们的问卷调查中表示同学们尤其是有过比赛经历的同学们对演讲活动及比赛这一模式广泛认可和建议推广,希望能经常参加演讲训练和进行不同主题的开放性思考和交流。
三、英语演讲对专业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促进作用
(一)英语演讲培训
对英语专业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本项目组成员主要通过“以思辨训练、多元文化导入为特征的英语演讲STUDIO培训模式”。STUDIO一词主要来源于Situated(情景化),Thinking(思维、思辨),Universal(全球化),Debating(q论),Improvisation(即兴演讲)和Optimization(最优化)的首字母组合。本训练模式分为四个方面:(1)基本功训练。涵盖英语语音、语调的学习与纠正,以及对著名演讲、故事和小说的朗读。(2)即兴演讲训练。主要针对当下最热门的话题进行训练。(3)辩论技巧的训练。(4)心理素质的提高。包括参加各种演讲辩论比赛等。
(二)英语演讲比赛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体现
STUDIO培训模式在方法上的创新是以“思维导图”(MINDMAP)和“PHONICS自然拼读法”为主要标志。“思维导图”最早是由“大脑先生”闻名国际的英国心理学家托尼・巴赞于1970年提出的。思维导图可以改进人的学习能力和思维模式,在演讲比赛过程中由于经过了思维导图方式的培训,学生能将自己的观点自然的表达出来并且能够加强记忆。在即兴演讲以及回答问题环节学生的逻辑以及表达方式明显更强,思辨能力明显提高。
四、多模态视角下的大学生英语演讲训练思路
为了更有效地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Studio英语演讲培训充分利用多模态的环境,使本项目组成员在演讲培训训练过程中充分利用了网络平台进行了交互式学习,从而达到良好的效果。
(一)利用网络资源平台,进行个性化训练学习
由于现有的演讲比赛网络平台和众多的英语学习网站能为项目组成员提供丰富的视频和音频资源,具备较强的交互性,通过生动有趣的视频画面和语音刺激学生的视听觉器官,使学生乐于接受不断强化的培训训练,激发了培训者的竞争意识和训练的积极性。与此同时,我院自主学习中心的雅信达等资源平台也为本项目成员提供了学习便利,每周一次的网络自主学习和情境化演讲模拟使培养效果显著。
(二)参加互联网演讲选拔赛,强化创新实践意识
由于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和多模态环境的构建,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模式有了创新性质变化,从2012年的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开始除了传统的校园赛外,还增加了网络选拔赛,这无疑鼓励和吸引了更多的学院选手参赛和对演讲培训的推广。本项目所有成员都将把握此契机,在多模态环境中进行了为期近一年的Studio演讲培训指导下根据2016年比赛演讲进行视频录像,完成演讲稿,模拟现场录音,将其上传至比赛官方网站进行比赛。团队成员的这种参赛方式,充分体现了成员的创新实践意识,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五、结语
综上所述,多模态视环境下的大学生英语演讲训练思路可以培养思维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学生通过网络化自主学习培训之后在参加校园内演讲比赛或是互联网络比赛时学生的思维能力明显得到提高,教师也应该对网络成果信息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使学生对英语演讲知识合技能进行整体性认知,从而有效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付少波.大学生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的培养[J].科技信息,2009,(11).
[2]桂清睿高歌等.以思辨训练、多元文化导入为特征的英语演讲STUDIO培训模式[J].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2).
[3]江晗.论多模态视野下英语演讲比赛的发展与学生能力的培养[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
[4]曲智男.图谋职场――思维导图实战手册[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26.203.
[5]魏培徽.马化祥.高校第二课堂与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关系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1,(10).
基于我国儿童青少年创造力缺乏和培养学生创新素质活动课程短缺的现状,我们开发了旨在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学思维”活动课程。该活动课程以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维果斯基的社会建构理论、林崇德的聚焦思维结构的智力理论为基础,提出了一个由思维内容一思维方法一思维品质构成的思维能力的三维立体结构模型,见图1。该课程包括动机激发、认知冲突、自主建构、自我监控和应用迁移五个方面的基本原理,遵循发展性、全体性、主体性、互动性及实践性的教学原则,分别设置了基础思维能力训练、问题解决基础训练(综合能力训练)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提升训练三种课型。每一个活动均以一定的材料作为载体,设置了活动导入、活动过程、活动心得和活动拓展环环相扣的四个环节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进而促进学生创新素质的发展。
一、基础思维能力训练
基础思维能力训练包括形象思维能力训练和抽象思维能力训练。形象思维是以表象为思维材料而进行的思维,是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对事物表象进行取舍而形成的、以反映事物形象特征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思维形式。它用形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包括观察、想象、联想、空间认知等。抽象思维是以概念为思维材料,以概念、判断和推理的形式来反映自然界物质的形态、结构、性质、运动规律及物质间相互作用,达到对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认识过程,包括比较、分类、推理、综合、抽象与概括等。
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既需要整体规划,也需要分步实施;既需要教授方法,也需要训练品质。每一种思维能力的训练,均要求教师熟知其内涵和外延概念,并设置利于激发动机和积极思维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认知冲突中找到自我建构的途径,能较准确地给每种思维方法下定义,并能在随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运用相应的思维方法解决问题。具体的教学过程包括情境导入、方法感悟、方法归纳、方法运用、评价反思和迁移巩固六步。每一步都为下一步埋好了伏笔,做好了铺垫,在活动过程推进的每一个环节中,层层衔接,由简入繁,由易入难,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体会每一种思维方法的精髓,并努力运用抽象化的语言概括每一种思维方法的概念,准确把握其内涵和外延。
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验,我们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业成绩进行了跟踪检验。数据显示,一、二年级实验组学生经过近一年的“学思维”活动课程教学实验后,总体思维能力水平明显比控制组学生提高,而三、四年级学生则在半年的教学实验后即表现出显著的差异。究其原因,我们发现,中年级学生是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关键期,有意识地进行整体规划及系统训练,可以有效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对于语文和数学学业成绩的跟踪研究表明,“学思维”活动课程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具体表现为:低年级学生的学业成绩提高需要较长的时间,中年级学生则需要较短的时间。且效果明显。这种现象的产生,一定程度上与活动材料的设置有关。我们提出的思维能力三维立体结构模型中除了思维方法、思维品质外,还有很重要的一个维度,即思维内容(材料)。每一个活动的材料都和学生的学习、生活紧密相关,涉及语文、数学、自然、社会、艺术等学科知识。每一种思维方法的学习都是在情境丰富的活动中进行的。都是以一定的生活知识或者学科知识为载体的,不是单纯学习思维方法的理论、过程和原则。这样的课程设置有利于学生把学到的思维方法。迁移运用到学科学习中去,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另外,我们知道,三、四年级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关键期,思维能力的提高可以有效提高学业成绩,但存在一定的延迟效应。由此可见,思维方法的训练一定要和学科知识结合起来,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学业成绩。
二、综合能力训练
问题解决型思维能力训练是一种综合活动,是综合运用各种思维方法,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对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提出解法、优化设计、判断决策从而得出最佳性价比的问题解决方案,包括问题提出、问题解决、创意设计、故事创作和探究活动等综合能力的训练。这种课型旨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提出方案、判断决策等能力,有助于培养思维的缜密性、逻辑性和批判性,是同问题解决过程比较一致的一种课型。具体的教学过程包括问题导入、问题剖析、产生解法、解法选优、评价反思和迁移巩固6个步骤。
研究者对中英青少年的科学创造力进行的比较研究发现,中国青少年的科学创造力明显低于英国青少年的科学创造力:在创造性的物体应用能力、问题提出能力、产品改进能力、想象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和产品设计能力等方面均明显低于英国青少年。研究还发现,从12岁到17岁,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国青少年创造性的产品设计能力持续下降,这是一种极不正常的现象。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主要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中强调死记硬背、强化训练。忽视学生创造力的系统培养,缺乏有利于学生创造力发展的各种课程和活动。
学科课程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往往忽视了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活动课程则不同,不仅鼓励学生大胆创造,而且为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提供了充分的条件。课程中的创意设计、故事创作和探究活动,均以日常生活和相应学科为基础,通过创意活动、故事续编和实验探究的形式,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在活动课上,教师引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并诱发认知冲突,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假设、最后进行反思迁移。学生提出问题的思路、解决问题的途径、完成任务的方法,教师均不加限制、不设框框,只需要引导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抽象出一套客观的评判标准,学生可以在活动课上自主地开动脑筋,大胆假设。
英国Philip Adey教授的研究结果显示,思维能力训练可以促进青少年的科学创造力,参加训练活动的学生在创造性的想象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创造活动及总量表上的得分显著高于没有参加训练活动学生的得分。“学思维”活动课程在实验组的学生身上同样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尤其在创造想象、实验设计、问题解决和创造活动方面,这一结果与已有的研究完全一致。此外,在一项关于语文写作能力的跟踪研究中发现,学生善于多角度地思考问题,以获得多种设想、方案和结论,并且能独立设计剧本表演活动,积极踊跃表现自我,因此,实验组学生在写作构思与短文写作等项目上,均表现得优于控制组。
三、创造性思维能力提升训练
所谓创造性思维,是指思维结果具有新颖性、独特性、目的性和价值性的思维活动,是思维的高级形式。创造性思维方法包括发散思维、类比思维、臻美思维、迁移思维、重组思维、突破定
势等。创造性思维提升训练的首要要求是必须进行开放式的教学。在训练过程中,对于学生的想法,教师的态度应该是多加鼓励,注意量胜于质,不做过多的批评,但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案中选出最独特的方案,并尝试将此方案付诸实施,以评价其现实性和性价比。另外,还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产生更多的方案,并能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一定的评价标准。具体的教学过程包括任务导入、热身活动、点拨归纳、头脑风暴、归纳选优、实现成果、评价方式和迁移巩固8个步骤。
创造性思维的评判指标可以通过流畅性、灵活性和独创性等思维品质来表征。思维的流畅性是指思维过程的速度或迅速程度。流畅性品质的训练方法:(1)使学生掌握概念、规律之间的关系,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结合问题的解决,在大脑中形成合理的“知识组块”;(2)教给学生一定的提高速度的方法和技巧;(3)通过做作业和测验等方式,给学生提出速度要求,并加以训练。思维的灵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智力灵活程度。灵活性品质的训练方法:(1)抓住知识、方法间的“渗透”与“迁移”;(2)引导学生发散式思维、立体思考,培养学生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一题多问、多题归一的能力;(3)教给学生灵活选择研究对象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加以训练:(4)帮助学生形成事物的正确的动态图景;(5)使学生掌握其中的辩证关系。思维的独创性又叫做创造性思维,是指独立思考创造出来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具有新颖性成份的智力品质。独创性品质的训练方法:(1)提倡“新颖性”,包括问题的新颖性、思路的新颖性、方法的新颖性和结果的新颖性,指导学生挖掘解题的各种方法,方法越多越好,越独特越好;(2)狠抓学生自编习题。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编习题,这样体现了独特性(每个学生均用自己独特的方式编题)、新颖性(每个同学均对新的情景提出新的方案)和发散性(每个学生编的题几乎都有差异)三个独创性品质的特点;(3)改进实验教学和开展课外活动。结合课外活动,开设了一些研究性的实验、设计性的实验及小制作;在实验课教学中,鼓励学生独立设计实验方案、独立选择实验设备、独立组装实验仪器、独立读取实验数据和独立分析实验结果。
“学思维”活动课程设置了许多活动用于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且在教学别强调互动教学。通过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营造出一种开放、活泼、积极向学的课堂氛围,教师能放下“严师”的尊架,以完全开放、平和的心态来组织教学活动,找到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方法,并对学生的方案进行客观详实的评价和及时的反馈。积极进行小组建设,并给予更多的时间鼓励小组讨论、独立思考,评判他人的观点,学习同伴的优秀思维方法,有效促进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通过对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创性的跟踪测量,发现不同年级的实验组学生在思维品质的不同方面都达到了与控制组学生的显著差异。第一,低年级实验组学生比控制组在思维的流畅性方面表现良好。经过一年半的教学实验,低年级实验组学生的流畅性得到显著提升,流畅性思维品质的训练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发散式思维,这是获得更富创造性思维的第一步。第二,中年级实验组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显著优于控制组学生。思维方法的训练有助于三年级以上学生的认知思维更加成熟,能更好地理解问题的关键所在,不再刻意追求答案,而能够有意识地提高自己一题多问、一题多解以及多题归一的能力,并给出不同的问题解决方案。跟踪研究还表明,实验组在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创性方面都表现出优于控制组的时期出现在三年级。这说明,三年级是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关键期,“学思维”活动课程的教学研究表明,思维能力的训练是一个渐进的、潜移默化的过程,一般需要一年到一年半的时间才能发生明显的变化,因此,从二年级开始培养,更有利于关键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四、对教师的要求
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是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创设教学情境、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核心活动是思维。在“学思维”活动课程的教学中,我们特别强调“双主体”师生关系的重要性,倡导师生的课堂互动。“学思维”活动课程以其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思想,不但对提高学生各方面的创新素质有显著的效果,而且对教师提出了许多不同于传统教学的要求,包括明确课堂教学目标,突出知识形成过程,联系已有知识经验,重视非智力因素培养,训练思维品质以提高智力、能力,创设良好教学情境,分层教学、因材施教7个方面的课堂基本要求,这些要求必然会影响教师的教学实践,并对教师的教学行为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我们的一项跟踪研究表明,经过对实验组教师进行一年的“学思维”活动课程教学指导后,其教学行为在回到语文课堂的教学活动后出现了明显的迁移现象,并有了显著的改变。与控制组教师相比,实验组教师使用高认知水平问题的频次明显多于控制组,由原来的3.53%提高至12.35%,有效提问策略由66.9%提高至88.55%,同时,实验组教师使用中性和负性反馈的次数明显低于控制组,并更多地使用等待、积极的表情、接近和靠近学生等非言语行为,实验组教师的这些行为大大促进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教师经常会评价一个学生“不想学”或者“不会学”,这两种不科学的评价指的便是心理学研究中的“学习动机”和“学习能力”的问题。“双主体”师生关系的重要性是“学思维”活动课程非常强调的,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了改变,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能力的改变。2006年开始进行的一项跟踪研究表明,经过一年半的学习,不同年级学生的表层动机、深层动机和成就型动机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其中,二年级学生的成就型动机得分提高了24.1%。并且实验组的学习策略得分均高于控制组学生。究其原因,在活动导入环节,教师积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并鼓励学生探索学习方法和策略,保持积极的学习情感和态度,并在“两难情境”的认知冲突中激发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在活动过程中师生双方共同参与,不断探索,教师通过提问了解学生的看法,发现其存在的问题,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活动的进程。师生的任何一方都不是“一厢情愿”的单边活动。这样的一种探究式的活动氛围将“不想学”和“不会学”的学生最大程度的引上了正途。
【摘 要】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是高中教育教学工作的一大重点,也是培养新型高中生的重要任务所在。对于高中地理教学而言,如何更好的通过思维训练和培养的方法来提升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的创新思维能力,不仅关系到教学的走向,而且关乎学生创造性和创新能力的成长。本文正是以此为线索,论述了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意义,并指出了几种培养和训练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 高中地理教学;创新思维;地理实践活动;发散思维;逆向思维
创新思维和创造力是高中地理教学的一大重点,也是教学工作的具备诉求所在,应该引起广大高中地理教师的高度重视。这其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地理教学工作密切相关,而且难度很大,历来是地理教学的一个焦点话题。在新时期,对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相关问题进行探究,还是很有必要的。
一、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意义
地理学科与历史、政治学科并称为“政史地”,是高中文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考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历来受到广大文科师生的关注。作为典型的文史类学科,高中地理与历史、政治虽然在很多地方存在相同之处,但是也有其特色所在。比如,高中地理学科与物理、数学等理科的关系较为密切,对于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要求较高,这些都使得高中地理学科的教学存在一些困难。具体表现为,学生在学习高中地理的过程中存在思维创新能力不足、联系分析的创造性匮乏等。所以,有必要通过各种有效教学措施的实施来培养高中生在地理学习中的“创新性思维能力”,进而为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奠定基础。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对于提升学生的思维活跃度和思维发散能力意义重大。
再者,高中地理教学事关高考文综备战,其现实价值十分突出。着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和发散性,可以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养成勤动脑、多思考的好习惯,这对教学工作是大有好处的。此外,培养学生地理学习的思维创新能力,不但事关高考的备战,而且关乎学生未来的深造、学习和成长,其长远意义不可忽视。因此,广大高中地理教师应该认识到培养高中生“创新思维”的重大现实意义,并自觉的在教学工作中为学生创造思维创新和应用实践的机会,借此促进教学工作的发展,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途径和策略
要看到,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高中生的“创新思维”,必须从教学工作的实际出发,联系学生的诉求,走出一条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推动教学发展的新路子。
2.1立足地理课堂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与探索
要知道,高中地理教学的关键在于课堂教学,即地理课堂教学的效果决定了整个高中地理教学的成败。因此,从课堂教学出发,引导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加强思考、积极探索、严谨训练、有效反馈,最终形成创新思维培养的基本链条。例如,在每堂地理课开始之前,教师可以预先设计几个与本节课程相关的问题交给学生,让他们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学习。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意的将这些问题作为线索把整堂课串联起来,帮助学生更具针对性的学习本堂课的内容。授课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提问对这些问题的思考结果,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析、点拨。通过这样类似于探索式问题的教学举措,学生可以边思考、边听课、边进步,进而在无形中提升了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所以,基于地理课堂的有效教学,引入探索式、问题式等教学策略,能够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创造力。
2.2引导学生参与地理实践活动,锻炼创新思维能力
地理教学不单单是在课堂中完成的,同样需要结合实践活动与生活实际。通俗的说,高中地理教学必须要与各类社会实践活动紧密联系起来,才能真正收到实效。此外,学生地理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也不能仅仅停留于教室和学校,也需要在实践中加以验证、不断强化。这样说吧,当高中生能够自主的认识、感知生活中存在的地理现象的时候,他们必然有思索、探究和分析的欲望,这就是创新思维能力的来源。同样,学生在参与地理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能够亲自动手,进而开动脑筋思索地理现象和问题,这就是创新思维培养的最佳路径。
2.3加强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训练,提升学生的思维创造力
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坚信自己的探究能力。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可以设置矛盾情境,把学生引入“矛盾”氛围,引起学生认识上的争论。可以说,学生对矛盾性问题感兴趣,只有产生矛盾时,方能使学生有一种恢复心理平衡的要求,而正是这种心理要求,促使学生努力思考问题。地理课中有必要不失时机地加强逆向思维的训练,促进思维的流畅性。例如,假如地球公转方向与现在相反,那么,我们现在生活的地球将是什么样子?假如,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成90度夹角,地球表面又将是什么样子?因此,类似这样的逆向思维训练方法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综合而言,运用多种创新性思维训练方法并结合高中地理教学的课程实际,其结果便是高中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可以有显著的提升,而教学工作也可以焕发出新面貌。
参考文献
[1]张君歌.浅谈地理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魅力中国,2008年25期
[2]屈胜红.浅谈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对策[J].新课程(教研版),2009年08期
[3]杜廷玉.浅谈中学地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甘肃农业,2005年09期
[4]赵翠芬.浅谈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J].新课程(教研版),2009年01期
关键词:学习兴趣;问题情境;发散思维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只有创新,一个民族才会兴旺发达。而一个人的创新能力主要来源于创新思维。所谓创新思维,是指以一种全新独特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这种思维方式能以超常规、甚至反常规的方法和视角去思考问题,得出与众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育新形势下,数学教学已不能再拘泥于只传授传统的数学知识,而是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尤其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本人在具体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有了一些肤浅的体会。
一、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创新思维
在数学教学中,要想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创新思维能力,首先就得让他们爱上数学这门课,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兴趣不是一个人头脑中天生就有的,而是通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培养起来的。教师可以通过名人的童年故事,也可以通过学习小组对数学问题解决的相互竞争,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可以通过数学本身的一些美,如曲线的对称美等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就会进入积极思维的状态,从而引发创新思维。
二、创设问题情境,发展创新思维
创设问题情境是引发学生创新思维的一种重要方式。设计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从中挖掘出一些素材,设置成问题情境,使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产生强烈的探求欲望。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不断变换问题情境,使学生这种强烈的探求欲望得以维持和加强,促使学生在问题的探究思维过程中,不断产生认知冲突,从而保持积极的思维状态,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加强和提高。
三、注重培养发散思维,提高创新思维
所谓发散思维就是从多个角度,从各个层面来寻求问题答案的思维过程。发散思维从实质上讲就是创新思维,一个具有较强发散思维能力的学生,比较容易在各个发散层面上进行探求,得到较好的思维结果。因此,教师要在各种不同的教学环境下,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可以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数形变换、逆向思维等训练发散思维的方式来开阔学生思路,拓展思维领域,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总之,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利用学科特点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有意识地渗透数学思想,使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学到思考问题的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真正成为创新型人才。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小学作文课程的教学中非常重要。教师首先可以在阅读教学中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同时,教师要注重对于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此外,灵活的进行课外训练内容的创设同样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一个切入点。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
小学作文 培养 学生 创新思维
在小学作文课程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很有必要,这将会引导大家更好的从不同的角度与层面来理解与看待问题,并且会帮助学生找到更多好的写作思路。小学生的思维模式还没有受到太多禁锢,教师要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积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这不仅在作文课程的教学中有着很重要的意义,这也会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不断提升。
一、在阅读教学中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
创新思维的培养可以有很多不同的切入点,首先,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大家拓宽自己的思维空间,要让学生多从不同的角度与层面来理解问题,这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将会很有帮助。小学语文课本中收录了大量儿童文学以及童话题材的文本,这类文本普遍有着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学生们对于这些文章也非常喜爱。在文本剖析时教师要注重对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要鼓励学生大胆发挥自己的想象,要能够透过文本的学习来锻炼学生的思维。这不仅能够让学生对于教学文本形成更为深入的领会,这些思维习惯的养成也会帮助学生在自己的文本写作时有更为宽阔的思路,进而写出更多富有感染力的文章。
教师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这是学生创新思维形成的基础所在。求异思维是在思考处理问题时不受习惯性思维的约束,不满足于已经得出的结论,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自己的新见解。这样能激活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有利于培养创新品格。比如,引导学生阅读《狐狸和刺猬》的故事时,教师可以给学生们创设如下问题情境:当小刺猬受骗后,把身上所有的刺卖掉,有了很多钱时,最终会怎样呢?请大家展开想象,讨论故事的结果是什么?这个问题给学生想象力的发挥提供了极大的空间,学生可以透过灵活的想象来构建各种可能的情境。最后老师点评、总结,让学生充分地去体会、感受,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思维和独特思维,增强学生的协作创新意识。从阅读教学中来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是一种很好的教学尝试,这将会为作文教学中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形成提供很好的推动。
二、注重对于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还可以有很多不同的切入点,教师要注重对于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这同样能够很好地推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形成。在很多作文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激发,对于一个特定的写作内容或者写作主题,教师要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文本构思,并且可以从不同的方向展开对于某个人或者事的描述。这便是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一种体现,深化对于学生这种能力的培养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找到更多的文章写作的切入点,这也会让学生的习作更为丰富多样,并且能够出现更多好的写作亮点。
在作文训练中,教师可引导学生针对同一问题或现象进行多角度发散思维,从多个角度、多个方位思考同一问题。比如,以“我的文具盒”为题材,可以定成说明文,介绍它的形状、颜色;还可以根据自己使用文具盒格式的变化,来反映现代生活的巨大变化,或是由文具盒引发让你记忆深刻的事情。这样的训练,使学生产生丰富的联想,列出多种多样的构思方案,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并且能够培养学生写作思维的独特性。教师要不断拓宽自己的教学思维与教学理念,作文教学中要多实现对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这不仅能够丰富作文课程的教学形式,这对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也会很有帮助。
三、在课外练习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作文教学并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教师也可以留给学生一些写作训练让大家在课后完成。灵活的进行课外训练内容的创设同样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一个切入点。教师要尽可能的给学生们布置一些开放性的学习任务,让学生的思维能够有更大的发挥空间。可以让学生课下展开对于某一事物的仔细观察,并且写下自己的观察内容与感想;也可以让学生们搜集一些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并且展开对于事物的描述等。开放性的课外练习才能够更好的吸引学生的探究欲望,并且能够让学生的思维有更大的发挥空间,这样才能够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不断进步。
教师应有步骤、有计划、有目的地设计作文练习,这样才能够逐渐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并且达到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教学目的。可以让学生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分析,写出自己的见解、感想;也可以让学生搜集有趣、有意义的生活素材,以日记、读书笔记、随笔等形式展现自己的创新作品;这些过程都会通过生活和个体实践的融合,形成自己独特的经验,随着学生的独特体验逐步加深,会不断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水平。灵活的设置课外练习不仅能够对于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以及生活的感知能力展开良好锻炼,这也是对于学生创新思维的一种发展与构建,这些都会促进学生自身的语文素养的逐渐提升。
【结 语】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小学作文课程的教学中非常重要。教师首先可以在阅读教学中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这也是提升阅读教学效率的一种方式。同时,教师要注重对于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够让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良好构建。此外,灵活的进行课外训练内容的创设同样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一个切入点,开放性的课外练习才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探究欲望,并且能够让学生的创新思维有更大的发挥空间。
【参考文献】
【1】 王飞. 论如何有效提高小学作文教学的效率【D】. 苏州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