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孩子厌学心理健康教育

孩子厌学心理健康教育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孩子厌学心理健康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孩子厌学心理健康教育范文第1篇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9-224-01

一、农村小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特点

1、依赖、嫉妒、自卑、孤僻等多种性格问题较为突出。农村学生中,留守儿童占了较高比例,父母常年不在身边,即使在家的家长很多也由于自身教育、观念因素缺乏对孩子的学业辅导及心理疏导,绝大多数小学生均采取消极应付的态度对待课外作业,学习成绩不佳,加上同学、玩伴儿之间的家庭情况、物质条件不一,使得这些孩子容易出现嫉妒、自卑等心理问题。随着近些年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物质条件逐渐改善,电视、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网络设备逐渐进入农村小学生的生活,由于缺乏有效的家庭和学校监管,很多小学生沉溺于电视节目、游戏等,显著增加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甚至出现离家出走、逃学等。

2、以自我为中心、骄纵、任性等逐渐增多。现阶段的农村小学学生中独生子女的比重明显上升,加之留守儿童居多,父母的面对面教育较少,而家中老人对这些孩子又较为溺爱,这样的环境使得很多学生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犯错后不能及时认识自己的错误及改正,学习和生活中出现骄纵、任性等情况,在对待人和事物等方面易出现“指责别人、难以合作、不能友好相处”等问题,严重影响其健康发展。

3、厌学情绪高、学习适应性较差。《教育蓝皮书: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5)》指出:在学习适应性问题上,村小教学点学生厌学的比例高达35%,而乡镇中心校学生学习被动的比例最高达67.5%,农村学生的学习适应性问题比较突出。农村学校教育师资力量较差,教学方法、设备等较为落后,农村家庭对于孩子学习教育的关注不够,加之较重的学习任务,使得很多小学生产生了较大的厌学情绪,缺乏良好的学习氛围。

4、性知识方面的问题。近年来曝光的儿童犯案件越来越多,农村地区更是儿童犯的高发地区。小学高年级学生的生理发育进入高峰,性发育直接影响到这一阶段的学生生理、心理变化。一项关于农村小学生性知识、性心理现状的调查分析表明:农村小学生获取性知识的途径主要有报刊、电视、电影、父母、学校及朋友,其中报刊、电影、电视占绝大部分(42.72%),生理知识、性知识、社会适应能力均较低,总体性知识严重缺乏。随着生理发育的变化,高年级小学生对于性知识、性心理问题的好奇和困惑增加。

二、针对农村小学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特点的对策

1、完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基础建设。农村小学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控制和解决,亟需适合农村地区的综合的心理健康教育保障体系,并及早促进其真正落实:设立相关职能部门及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积极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系统的形成和责任体系的建立;建立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体系、心理问题评估方案和多元化的教育模式;开展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开展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等。通过上述措施积极推动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2、加强教师心理健康知识培训。需要强调的是,这里所指的培训对象并非只是针对专业人员,而是针对所有教师而言。前文提到的相关基础建设并非一朝一夕可完成的,特别是对于贫困地区而言。这就需要对我们广大的基层教育工作者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予以培训和提升。农村具有其特定的文化氛围,加之城市的经济、文化、社会观念等冲击下,农村学生和教师都产生了较强的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研究表明,通过对基层教师的心理健康培训,不仅增加了教师对相关心理健康知识的认识、矫正了教师对学生问题行为的认识误区,还相应地提高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通过及时的发现学生心理问题、准确的判断问题类型,指导和帮助解决其心理问题,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3、优化课内、课外教育模式。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教材及课程设置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最基本的途径,针对不同问题采取多元教学,增加基础健康教育知识普及率,结合具体情况因人施教。要增加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学和学校其他活动中的渗透,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同时积极利用集体活动、课外活动等方式,充分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4、重视家庭教育。家庭因素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学生家长的指导,提高学生家长自身的心理健康知识和观念,树立科学的教育观,让家长充分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帮助家长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同时,学校、家长需建立密切联系,互相配合,及时沟通、合作,共同解决学生心理问题,进而将心理健康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总之,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对农村小学学生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当今社会发展迅速、农村人口大量流失、留守儿童问题突出、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低下的环境下,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急迫和重要。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亦不是单独某一方面的努力就能完成的,它需要整个社会、政府、教育部门及教育工作者、学生家长等各个方面共同重视和协作,长期建立全面的农村地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综合保障体系,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为其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促进其健康、快乐的学习和生活。

参考文献:

[1] 杨东平,杨晏,黄雅利.教育蓝皮书: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5).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4).

[2] 詹 欢,张捍东.对“留守孩”引发的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党史文苑, 2005(5):71-72.

[3] 廖全明.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养模式的实验研究 [J] .中小学教师培训,2008(4).53-55.

[4]易小君.基于政策角度分析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特点[J] .读写算:教师版,2015(27):211.

[5] 徐忆梅.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亟待加强的几个问题[J] .教育现代化,2015 (3): 9.

孩子厌学心理健康教育范文第2篇

【关键词】青少年心理 特殊家庭 心理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20-0093-01

随着社会整体环境的变革,来自方方面面的各种竞争与压力越来越多,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地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当代青少年心理普遍存在以下特点:缺乏理想和信念,学习目的不明确;有上进心,却不能专心学习;独立意识强,不愿受约束,对家庭和学校的教育有对抗心理;心理早熟,有一定的是非观念,但自控能力差;逆反心理重,不接受压制和说教,渴望向他人倾诉,但很难得到心理上的帮助等。此外,来自离异、单亲、特困家庭的孩子以及长期与父母分离的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更加令人担忧,更需要社会、家庭、学校的共同关注与帮助。

一 特殊家庭成长起来的青少年存在的心理问题

1.离异家庭

据调查,73.5%的离异家庭的孩子心理不够健康,具体表现为:自卑、敏感、抑郁、憎恨。

2.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比较突出的心理问题主要有:敌对情绪明显,存在一定程度的孤僻、偏激、易产生敌对等不良心理问题;人际关系敏感,往往不愿跟其他同学一起参加活动,喜欢独来独往;厌学情绪普遍,由于生活在特殊的家庭环境中,很多学生在学习方面存在厌学心理。

3.特困家庭

由于现代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受行为方式、价值观念等因素变化的影响,人们的心理问题普遍增多。特困生的心理问题更加突出:自卑和无望感加剧,自卑与自尊的双重性格,身心疾病突出。对自身状况的客观认识,使他们懂得只有发奋才能改变自身的处境,但难以解决的现实问题又时刻在困扰着他们,使他们长时期处于紧张和焦虑状态。

二 校园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1.“墙上的”心理健康教育课

很多学校只是在上级要求必须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前提下将心理健康教育课列于课表之中,但仅是刚开始上一段时间,不久就将心理课的时间让给了数理化等科目。

2.“讲座式”的心理健康教育课

有部分学校意识到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的重要性,但他们更看重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如在考试前开设心理讲座。谈应试心理,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也有的学校给学生讲一些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然后搞个竞赛就结束了。

3.“班会式”的心理健康教育课

很多学生不清楚班会课的思想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关系,认为教师在班会上讲的有关心理方面的知识或进行一些谈话活动就是心理健康教育,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做心理教育工作的大多是学校的德育工作者或者班主任。

4.“医务室”的心理咨询

部分学校设立了心理咨询室,但心理咨询室和医务室是在一个房间,并让校医做心理咨询工作。一方面,校医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是否专业是个问题;另一方面,将心理咨询室和医务室设在一个房间,会让学生认为进行心理咨询就是“有病”,使得学生在心理状况出现问题时采取何种应对策略产生困扰。

心理健康教育出现偏差的原因有:缺乏专业性,缺乏长期性,缺乏针对性,缺乏全面性。

三 有效开展校园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1.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学校领导和老师特别是相关教育部门都应该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独立实体地位,必须聘用心理学专业的人才担任心理课教师并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要使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落到实处,相关教育部门还必须立足现实制定政策,同时成立相应的督察小组随时检查,让学校在执行政策的过程中无空隙可钻。只有在政策上得到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才能顺利有效地长期进行下去。

2.采用多种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首先,学生应该学习心理知识。从长远来看,它有利于学生知识结构的完善,也有利于学生自身心理素质的发展。其次,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力求依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及其关注的心理问题,提供相应的心理帮扶。最后,采用不同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如设立专栏、心理咨询专线等,让学生在遇到心理困惑时,能够采取个人隐私得到保密的形式进行倾诉、得到帮助。

3.针对特殊家庭背景予以特别关注

首先,完善家庭教育。建立良好的家校联系,帮助他们搭建能够畅通交流的桥梁,加强父母与子女的沟通。培养良好的亲情关系是家庭教育的重中之重。其次,加强学校教育,提高教师素质。作为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素质培训,使教师成为孩子心目中心理健康的表率,引导孩子身心健康发展。再次,加强和完善社会制度,充分发挥社会教育职能。拥有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是个体心理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因此,社会有必要给予特殊家庭的学生更多的关爱,有效地弥补家庭教育对其关怀的不足。最后,提高自我调控能力。自我调控能力的大小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使特殊家庭学生健康发展,必须培养他们的自我调控能力。

让学校、家庭、社会联手,共同关注校园心理健康教育,守护青少年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孩子厌学心理健康教育范文第3篇

【关键词】留守高中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留守高中生指父母常年在外打工、自己被留在原住地的高中生。高中生正处于长身体、心理脆弱、学习压力重的特殊时期,留守身份、无人照顾对留守高中生来说影响较大,所以许多留守高中生都出现了心理问题。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大本营,这也要求学校正视留守高中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并给予留守高中生更多的关注和照顾,以促使他们健康成长。

一、留守高中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1.性格叛逆,孤僻。叛逆心理是中学生群体的一个常见现象,不过这一点在留守高中生身上体现的更加明显。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缺少关爱和引导,许多留守高中生都养成了自由散漫、为所欲为的性格。个别人还错误地认为,父母为了生计远走他乡,根本就是能力不足、不在乎自己的表现,他们甚至对父母产生了抱怨,与此同时,他们的心理也愈加消极、孤僻。在学校,许多人还会将自己置于教师的对立面,与其他安于学习的学生格格不入,认为教师的教育和劝说就是自己的压制和挑剔,为此,他们经常处于一种心理失衡的状态,随时都有可能与他人爆发冲突。2.厌学情绪浓郁,缺少抱负。厌学情绪浓郁、学习成绩较差,在留守高中生群众中是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据悉,绝大多数留守高中生的监护人都是其爷爷奶奶或其他亲属,在外打工的父母对他们的学习关心不够,而监护人能给予他们的帮助极其有限,加上缺少监管,所以在学习压力较大的情况下,许多留守高中生经常会出现逃学、逃课等行为。部分留守高中生虽然在学习上给自己设定了目标,也有乐于向上的心理,但是由于性格内向,在遇到问题时他们都羞于请教他人,只能自己解决,所以学习效果不佳。还有部分学生受“出去打工挣钱”、“闯社会”等浮躁的社会心理影响,产生了厌学情绪,在学习上缺少信心和抱负,他们的学习成绩也越来越差。3.人际交往心理失衡。许多留守高中生的父母由于经常不在他们身边,经常会用钱来弥补孩子,所以在金钱上从来不会亏待他们,岂不知这反而会给孩子带来不良影响。在经济宽裕而缺少管教的情况下,为了取得心理上的平衡,引起他人注意,一些留守高中生经常会用大手大脚花钱、上网等其他方式消愁解闷,受此影响,他们的价值取向也日趋功利化、现实化、庸俗化,他们在与他人交往中经常会因为价值观不合而出现冲突。个别留守高中生由于长期缺少亲情滋润,心理极度矛盾和惶恐,为了弥补亲情缺失,他们会与一些人称兄道弟,会“抱团取暖”形成一个带有排斥性的小团体,导致他们与其他学生的关系越来越远。有的学生甚至会因为渴望温暖和刺激而早恋。

二、留守高中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建议

1.开展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通过心理卫生教育、心理品质与能力培养、心理问题辅导来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维护其心理健康的一门课程。在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日渐加重的情况下,高中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增设心理健康课程,关注高中生的心理问题,因势利导,帮助他们消除心理障碍,促使他们沿着健康的方向发展。这也要求高校在大力发展文化教育的同时,转变观念,将心理健康教育视为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必要条件,关心留守学生群体,改变过去那种以强制教育、训导为主的心理健康教育手法,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学生日常管理结合起来,将集体心理辅导与班级讲座、个别辅导、心理训练等结合起来,教给学生更多加强自我调控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社会生活适应力,消除留守学生的心理压力,达到心理转化的良好效果。2.关心留守学生,以集体的力量助其前行。高中班主任和教师是高中生成长路上的领路人,他们与学生的亲密程度、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会给留守学生带来积极影响。因此,高中班主任要建立留守学生信息档案,然后与教师携手关注留守学生心理与学习变化,经常与留守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从心理需求、思想情感等给予学生更多的关爱,用爱心、耐心和热心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和生活上遇到的问题,以赢得学生尊重和信任,满足学生对亲情的渴望,促使学生将对父母的情感依赖转移到教师身上。与此同时,打造一个和谐的班集体,积极利用主题班会、帮扶小组为留守学生的学习加油助力,让留守学生感受到爱就在身边,促使留守学生融入到班级大家庭中去,增加与他人的亲近感。3.家校携手,汇聚教育合理。留守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全社会都高度关注的话题,留守高中生健康成长离不开全社会的支持和关注,因此,高中在留守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要与家庭携手,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起来,以汇聚教育合力,增强教育的有效性。这就要求高中班主任、任课教师在与留守高中生进行交流、沟通的基础上,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及他们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然后,立足于良好的学校、家长沟通机制,经常开展一些亲情活动,以加深学生与家长、监护人的理解和感情。此外,经常借助QQ、微信、电话等与家长进行交流和沟通,使家长了解学生的进步和存在的问题,向他们传递更多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信息,引导他们改变过去那种以“金钱补偿亲情”的做法,给予孩子更得关心和爱护,引导留守学生克服学习和生活困难成长成才,促使他们坚强、健康而快乐地成长。

作者:陈晖 单位:安徽省金寨一中

孩子厌学心理健康教育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心理健康 小学教育 教育环境 教育途径

现代小学心理专家认为:小学阶段必须把保护小学生的生命和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放在教育工作的首要位置,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不仅要重视小学生身体健康,更要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这两者是缺一不可、相辅相成的,是同样重要的。

当代小学生的心理负荷能力相比之前,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验和挑战。据研究统计,在我国约有1/5左右的儿童青少年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行为问题,如厌学、逃学、偷窃、说谎、作弊、自私、任性、耐挫力差、攻击、退缩、焦虑、抑郁等种种外显的和内隐的心理行为问题。这些心理行为问题不但严重影响着儿童青少年自身的健康发展,而且给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巨大的困扰,直接影响学校教育任务的完成与教育目标的实现。因此,我认为在学校开展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迫切的和具有重要意义的举措,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并不是说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定要在小学重新开设这样一门课,而是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渗透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优化整个教育过程。

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可以从以下途径入手:

1.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融入学科教学、学校教育活动和班主任工作、少先队工作等多项工作中。

2.进行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和开展有关的心理健康文体活动。

3.在合适的机会开展心理咨询和辅导。

4.建立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沟通渠道,优化家庭教育环境等。

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和谐的教育环境

和谐的教育环境主要是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它是强化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一种辅助方法。主要方式有以下几点:

1.心理辅导室。有专职教师负责,专门解答学生提出的多种心理健康问题,负责指导全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2.心理信箱。学生书面提出的各种心理健康问题,均可投入心理信箱,然后由心理辅导老师作出解释或个别辅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学生书面提出心理健康问题应允许他们不记名,以便保护他们的自尊心。

3.心理健康专题广播。通过学校广播开展心理健康知识专题讲座,提高全校师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水平和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能力。还可通过广播公开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类心理问题,这种方式影响大,效率高,不失为一种好的宣传方式。

4.橱窗宣传。运用橱窗的形式,介绍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提供学生提出的各种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心理问题,不失为一种简单实用和富有成效的好办法。由于橱窗宣传具有方便、快捷和普及性强的特点,因此最适宜于各班级运用,这就要求班主任具备心理辅导老师的素质,这样才能发挥好橱窗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三、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家校的紧密配合

家长是儿童教育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家校达成共识,协调教育方法,育要求是促进小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保证。

孩子厌学心理健康教育范文第5篇

关键词: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

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培养合格优秀的中学毕业生,是每个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然而,长期以来,关注中学生成长的焦点大多集中在孩子的饮食,身体健康,学业成绩以及升学就业等问题上,忽略了日益增多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特别是农村中学因为信息的闭塞、师资力量的薄弱和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的影响以及所处环境的落后,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更是慢了一拍。针对这些问题,我粗浅地对农村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一下。

一、农村中学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形成原因

(一)家长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存在模糊认识。当今“健康”的概念已不再是单纯指身体健康了。世界卫生组织早已确定健康有三个含义:机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强,针对青少年的具体情况,一般认为心理健康的青少年能客观的对待现实,适应社会,善于正确的评价自己,能客观的理解他人,关心他人的需要,能保持自身人格的完整性,具有很强的自制力,遇到问题不忧郁,不悲伤,并且能在学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争取优秀的成绩。而身处农村的家长们对健康的概念还仅只是停留在身体健康,强壮有力气,简单地说就是能够吃得下,睡得香,有病又痛就打针吃药,根本意识不到心理健康问题;再者,农村家庭多数存在问题,比如单亲,留守儿童,孤儿等,像这样的家庭,对孩子的关心教育不够,无暇顾及青少年的日常生活,何谈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

(二)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的缺乏。由于心理健康教育在农村还是一个相对较新的学科,没有专业的人才,心理健康教师大多是由教辅人员或老师兼任,他们一是在本学科教学经验不丰富,二是没有新知识、新理念,不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不能与学生打成一片,对症下药,形成共识。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心理健康教师责无旁贷,班主任更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学生的思想动态,学生的所作所为班主任是最有发言权的,那么班主任老师如何发现学生的心理疾病、如何判断学生有心理疾病,在农村学校中具备这样素质的班主任教师还是不多见的。

(三)教师、家长教育方法不当,造成学生心理障碍。调查农村大部分学生流失,并非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是因为对学习不感兴趣,最终导致对家长产生不理解的情绪。厌学只是作为一种现象外在的表现出来。个别学生因压力过大,而走上了离家外出打工的道路。有的学生专门与老师作对,不服从管教,这些表现都是心理出现种种问题。而教师对这些现象不了解,甚至轻率地给学生下评语、扣帽子、做结论,甚至认为学生品质有问题,学生及家长对此事实上也缺乏清醒的认识,学生自暴自弃,家长们漠不关心,久而久之,便生成了品学不优的学生。

那么,造成农村中学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据调查了解,许多农村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中学的领导和教师没有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观念,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够。相比城市中小学的教育工作者,他们承受的升学压力更大,许多家庭以让孩子考上大学、走出农村作为培养孩子的最终目标,教育行政部门也把升学率看成是衡量学校好坏的唯一标准,因此,他们具有更加强烈的应试教育动机和思维倾向。在这种动机和思维倾向的支配,心理健康教育变成了一项尴尬的工作,他们经常把心理健康教育挂在嘴上、写在墙上,但就是不落实到行动上。另外,由于许多农村中小学的教师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观念陈旧,心理学知识储备太少,因此严重制约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和普及,也严重影响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这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最大障碍。

二、如何开展农村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一)树立新观念,正确对待心理健康教育。原教育部长陈至立指出:“更新教育观念是素质教育的先导。”这要求我们要树立全新的心理素质教育观念,以适应新世纪高素质人才发展的需要。多年的教育发展及教学实践证明:在农村若能树立起鲜明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是教育改革在更深层次上的突破与延伸,必须对现行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反思和再认识,在农村加强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的宣传,全体总动员,清理教育实践中的认识误区及行为偏差。

(二)对农村教师进行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通过对农村教师进行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既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也是顺利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和基础。任课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具有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整个日常的教学和管理过程。

(三)全员参与构建心理健康教育平台。要取得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需要依靠学校、社会和家庭三方的密切配合,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创造健康教育环境,避免学生经常性地陷入危机状态,维持其心理的平和、积极、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