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保护海洋动物的方法

保护海洋动物的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保护海洋动物的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保护海洋动物的方法

保护海洋动物的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海洋生物学;通识教育;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3-0068-02

海洋,占据了地球三分之二以上的空间,不仅是生命诞生的摇篮,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随着我国“海洋强国”战略的提出,海洋文化相关知识的传授及普及越来越彰显其重要性。“海洋生物学”除了有其鲜明的专业特色外,还具有“与时俱进、强化使命担当”的人文特色。苏州大学的通识教育课程“海洋生物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立项开设的。

一、背景概况

(一)开设背景

党的“十”提出我国要建设海洋强国,要“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2014年,明确提出了“加快推进海洋知识进学校、进教材、进课堂”。“海洋生物学”作为面向全校本科生的通识教育课程,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它的成功开设代表了我国目前“海洋科学”的时代特征。同时,“海洋生物学”课程又是苏州大学学生认识海洋、了解海洋的入门课。通过课程的学习,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其具有低碳环保的生态意识,具有保护海洋、合理开发和利用海洋的理念,具有恢复、创造碧海蓝天的决心和主人翁意识。

(二)教学目标

通识教育的理念,具有基础性和补救性[1]。因此,其教学目标和专业课有所区别。“海洋生物学”的教学目标定位为:在理解了生命起源、进化的奥秘后,着眼于海洋的层面,用相关的理论和原理来阐释实际问题。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海洋生物学的起源和发展,了解海洋生态环境及海洋生物的分类和分布,掌握鉴定海洋生物的主要方法;开阔学生的学术视野,培养文化通感和科学精神,增强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开发的意识。通过对海洋生物技术发展态势、海洋生物资源综合利用现状、海洋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研究意义的解读,塑造海洋环境保护、和谐生态区域构建的理念,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启迪环保思维,陶冶社会情操。同时更好地落实素质教育,增强海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理念,从而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和高度责任感、具有积极的公共事务参与意识、以社会和谐发展为己任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二、教学内容的配置及完善

通识课程最大的特点是它面向的对象复杂化。来自不同学科或不同专业的学生共同选择一门并不熟悉甚至无该课程相关知识背景的通识课,这无论对学生本人还是任课教师来说都是一种挑战[2]。因此教学内容的优化尤显重要。

(一)课程内容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讲授海洋藻类部分知识点时,适逢大连发生蓝色荧光海滩事件,以此为实例,给同学们介绍了造成蓝色荧光海滩的主要生物夜光虫,作为一种甲藻、此现象的后面所隐藏的问题,并由此引出赤潮的成因及危害。作为大学生,身上有何责任,能有何作为和担当,并结合广泛存在的雾霾现象,将两者作一对比,把貌似遥远的赤潮和身边的雾霾结合起来,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又如讲授海洋哺乳动物时,以2015年11月智利337头鲸鱼集体搁浅事例为引子,在讲述生物生态生活习性的同时以鲜活的实例唤起青年学子对环境保护和动物保护的强烈意识。

(二)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本课程选用教材为由加利福尼亚州立工业大学教授Peter Castro博士和澳大利亚詹姆士・库克大学Michael Huber博士编著,中国海洋大学茅云翔副教授翻译的《海洋生物学》。全文通俗易懂,适合作为通识教育课程的教材。但全书有部分内容是属于海洋学、海洋地理学的范畴。因此在讲课的过程中,对课程内容进行了适当优化,突出海洋生物的主体内涵,以海洋中生物的演化顺序为主线,将人类与海洋的关系、海洋生物技术、海洋生态贯穿于各章节中。例如讲到海洋鱼类时,结合中华鲟已经连续2年没在长江产卵的实例,客观分析葛洲坝的建造、三峡工程对鱼类资源的影响,让同学们真切地感受到人类活动对海洋资源的干扰。讲授赤潮知识点时,从赤潮的起因为切入点讲述人类活动与海洋环境健康的关系。使整个授课内容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主次分明又相辅相成。

(三)注重与专业课的区别

“海洋生物学”作为通识教育课程,由于其与专业课程的性质、目的不同,教学的对象不同,因此教学内容的侧重点也不同[3]。海洋生物学专业课的教学以形态结构为主,涉及到很多专业术语。以腔肠动物为例,专业课讲授时会讲到水螅体和水母体的基本形态结构,注重于学生掌握详细的形态特点,介绍较多的专业术语,例如缘膜、芽体、围鞘、垂管、口柄、平衡囊、辐管等等。在分类上会详细介绍纲、目、科、属的各级分类依据,直至种为止,要求学生熟练地掌握各个物种所处的精准分类地位。而作为通识课程,则尽量精简专业术语,只详细介绍了腔肠动物特有的刺细胞;在分类上也只是介绍到纲和目为止,讲课重点放在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例如详细介绍桃花水母,虽然其有“水中大熊猫”之称,但其实名过其实,在全国十三个省、自治区广泛分布。又如授课时重点介绍环保知识,同时引发学生思考。详细讲述珊瑚礁是如何形成的。因水温升高和海洋环境污染造成的珊瑚礁白化现象,我们该有何作为?

三、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的改革

海洋生物学专业课倾向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并有很大比重的实验课教学。而海洋生物学通识课全部是理论课,这就要求教师对在没有海洋生物实物的前提下,如何将课上得生动有趣进行思考。因此,在教学方法上,摒弃了“填鸭式”的教学方式,采用了多元化教学;摒弃了期末一卷定乾坤的单一化考核方式,采用了过程化考核模式,并增加了课堂讨论、辩论,科研小论文等方式。同时,构建课程网络学习平台,充分合理地利用网络资源,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授课时,向学生提供网络教学资源,使学生开阔视野,主动学习。

在教学方法上,积极采用启发式课堂教学及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海洋生物学的形态和分类内容难免会显得枯燥和乏味,并且记忆点很多。在授课过程中注重把海洋生物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启发学生想象并帮助记忆。例如在讲解水华现象时,开启讨论启发学生想象,了解引起水华的海洋生物及其形成原因,从而增强个人环保意识,让学生增强关怀公共事务的能力。同时使用理论―实践―问题讨论的模式,针对实际生活中出现的海洋生物学问题或现象,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围绕生活中的案例或现象来追溯和研讨相关知识点。大大促进了学生将海洋生物学的理论与生产或生活中的实践问题相结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课程的授课进程中,鼓励学生将生活中接触到的、新近发生的与海洋有关的事件、新闻引入课堂上来讨论,教师适时做出评论。例如印度洋海啸事件、太湖的蓝藻事件、食用织纹螺的中毒事件等等,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学以致用,另一方面增加科学知识,在海洋性灾难来临之前提高逃生意识和判断力,同时增强对公共事务的参与意识。此外,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系统观,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采用综合能力培养与社会责任塑造相结合、基础教学与实践应用相结合、教学过程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从而培养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有社会责任感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人才。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学生知识水平、专业层次的差异,以大量的贴近生活的实例讲解来降低学习专业理论的门槛。PPT中集取了大量的海洋生物彩色图谱,使每个学生都能产生兴趣,并顺利学到满足自身需要的知识。同时也提高了教育在实践过程中的宽容度。

四、“海洋生物学”作为高校通识教育课程的成功之处

本课程开设以来,从学生的反馈情况来看,课程的开设是成功的。具体包括以下4个方面:一是学生出勤率高。首先选课人数众多,可见课程的名称对学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此外,学生出勤率高。二是通过课程的讲授,很多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更加感兴趣,并与自身专业联系起来,准备今后从事海洋药物方面的相关研究。在这里本课程充当了人生导路者的角色。三是培养了学生的人文情怀。有的学生说,课程的学习让我有了一种对海洋生物同情、怜悯之心,而这种情怀,正是一个医生所需要的品质。四是培养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很多学生表示今后的生活中,要用无磷洗衣粉,保护海洋,做好宣传,与海洋和平共处,向过度的捕捞行为说不,既要充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又要保护海洋生态环境,这样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学生不仅热爱这门课,而且课程的讲授对他们的认识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变化,已认识到海洋污染的严峻,把保护海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从通识教育的角度出发,无疑已经达到了我们的教育目标。有的学生经过该课程的学习,明确了自己今后努力的科研方向,因此,在这里,通识课程又充当了人生导路者的角色,无疑是令我们感到欣慰的。有的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具有了同情、怜悯之心,而这种人文情怀,能通过通识课程的授课而培养起来,无疑又是该课程开设的成功之处。

参考文献:

[1]黄坤锦.大学通识教育的基本理念和课程规划[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4(3):26-37.

保护海洋动物的方法范文第2篇

但是,在很多情况下,即便进食我们认为天然的、讲究卫生的食物,一样会造成中毒。而且这些食物还种类繁多,如深海的雪卡鱼、赤潮后的贝类、河豚等。

中毒在不知不觉间

对于人类来说,海洋动物中毒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因为这些毒素对人类有害,但是鱼类本身对此却没有任何反应。即使是海洋鱼类自身分解产生的组胺,在鱼中浓度达到5毫克/100克鱼肉时,仍可不出现异味。所以,我们不能根据鱼的健康状况来判断它们体内是否含有毒素。

更麻烦的是,这些毒素都耐热、耐寒,加热或冷冻均不能破坏其毒性。因此,人类至今没有更有效的办法来预防海洋食物中毒。

所以,对于一般的消费者而言,最重要的是对海洋食物要树立“如果有怀疑就扔掉”的观念。

毒源不在鱼,而在藻

那么,人们是否需要放弃海洋动物性食物呢?

这种做法显然不可能。海洋动物性食物已经是人们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很大一部分。尤其是在沿海国家,如东南亚、太平洋岛国和南欧国家等,海洋鱼类更是人们摄取蛋白质的最主要来源。

不但如此,鱼类提供的营养成分可能还比陆地动物更为优越,尤其在保护心血管方面。鱼类利用量高的地区,动脉硬化发生率会更低,这在日本、地中海地区有明确的科研证据。

人们食用海洋鱼类、贝类中毒,其毒素的最初来源并不在于鱼和贝类本身,而是鱼和贝类的食物――有毒的海洋藻类,如原膝沟藻、蓝绿海藻以及一些未知的海藻。

海鱼和贝类吃了这些有毒海藻后,毒素直接进入其体内储存起来。它们吃的海藻越多,毒性就越大。小鱼、贝类吃海藻,大鱼会吃更多的小鱼,由于毒素的富集效应,大鱼的毒性就比小鱼更大。

如果海洋鱼类、贝类没有吃有毒的海藻,是不会最后造成人的中毒事件的。由于海藻的生长有一定规律,我们必须根据赤潮发生的地域和时间的规律性等,对海产贝类进行严格的监控。我们还要努力改善海洋环境,减少污染,让海洋养殖得以在一个无毒素环境中进行。同时,保护环境还可减少赤潮的出现,对其他海洋鱼类、贝类也一样能起减少毒素富集的作用。

另外,鱼类的毒素多存在于内脏,处理好鱼的内脏,尽量不要食用,也可减少中毒机会和减轻中毒程度。但是,这些方法都不能有效解决河豚毒素的问题。对于河豚中毒问题,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不吃。

海洋养殖鱼,也许更安全

虽然人们对贝类毒素中毒有了一些观察预防的手段,但这都是基于表面可以观察到的部分情况,对真正的深海鱼类毒素如雪卡毒素,仍然缺乏行之有效的预防方法。

保护海洋动物的方法范文第3篇

1992年夏季一天,佛罗里达州的上空阴云密布,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没过多久,当时著名的“安德鲁”飓风气势汹汹而来。尽管美国事先已经了飓风警报,大家也都做好了迎战飓风的准备,但还是因为“安德鲁”的威力太过强大,造成了重大损失。佛罗里达州水族馆也未能幸免,在此次飓风灾害中遭到重创:馆内为数一半的观览设备被飓风摧毁,百分之十的海底动物死亡,超过百分之十五的海底动物流失。

在清点具体损失的过程中,馆内一名员工突然发现:位于水族馆中间位置的狮子鱼丢失了6条。狮子鱼体积小,生命力十分顽强,但逃逸力却很弱,如果立即寻找,在附近应该还能找到。狮子鱼原产南太平洋、印度洋和红海水域。它们主要以其他小鱼类、虾类和螃蟹为食,而且胃口巨大。更重要的是,狮子鱼在佛罗里达附近缺乏天敌,将会对在这里土生土长的海洋生物构成严重的生态威胁。

这名员工立即将情况报告给了馆长,建议发动全馆力量寻找丢失的6条狮子鱼。然而,馆长和绝大多数人一样认为,狮子鱼并非什么珍稀海底动物,价值不大,没必要花费这么多人力去寻找。而且,仅仅丢失了6条而已,又怎么会对佛罗里达的海洋生态造成破坏?眼下最重要的是,设法修复水族馆观览设备和寻找那些昂贵的海底动物。最终,这名员工提出的建议遭到了大家的嘲笑,并被彻底否决。

灾后不久,水族馆恢复正常营业,继续接纳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

岁月平静流淌,时间一如往常流逝。

2010年,佛罗里达州环保部门发现一个严重的情况:一种凶猛的食肉鱼类最近一段时间入侵了佛罗里达附近海域的珊瑚礁,大肆吞噬海域内的小鱼、虾类和螃蟹等动物,给佛罗里达的海洋生态平衡造成了前所未有的严重破坏。让环保部门头疼的是,该食肉鱼类的数量实在太多,并且呈直线上升态势。更为奇异的是,该食肉鱼类就是狮子鱼。

狮子鱼在佛罗里达州,除了水族馆内有过,海域内绝无出现的可能。经过详细调查,专家组认定,此次造成严重海洋生态威胁的大群狮子鱼,就是19年前水族馆逃逸掉的6条狮子鱼繁衍而成的。

为了维护海洋生态平衡,保护海洋环境,佛罗里达州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州政府花了几个月时间研究对策,花费数百万美元研究抵御狮子鱼进攻的方法,出台相关奖励政策,只要有人捕捉到狮子鱼,将给予一定的现金奖励。并且,佛罗里达州海洋保护机构花费巨大人力物力,专门编写了一本配有45个菜谱的《狮子鱼烹饪指南》,意图将狮子鱼变为人们餐桌上的“美味”,以期能调动人们捕鱼的积极性,尽最大力量减少损失。

谁也没想到,1992年丢失的狮子鱼会重新返回。的确,谁又能想到,当年逃逸的区区6条狮子鱼,会在19年后繁衍出数十万倍的数量出现在佛罗里达海域,且造成了这么严重的破坏。

很多灾难,都如1992年的狮子鱼这般,披着不起眼的外衣,起初让人们感到不以为然,却总是在不久的将来,带给人们做梦也想不到的创伤。

保护海洋动物的方法范文第4篇

材料与方法

大柑山,隶属于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县,位于台湾海峡西南部,东山岛东南方海域,距东山岛苏尖角约25.9km,与位于它西北方的“弟屿”遥遥相望,两个岛屿共同组成“兄弟屿”。大柑山是中国领海基点岛之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基线的声明》,大柑山岛(23°31.9′N,117°41.3′E)是东海区最南端的领海基点。本项调查工作开展的依据为《东海区领海基点岛调查工作手册》。调查内容主要包括:①领海基点所在岛屿的名称、位置、范围、坐标和最高点高程;②领海基点岛地形、地貌、植被及岛上动物等情况;③领海基点岛屿上主要建筑物、构筑物和基础设施等;④海岛名称标志、领海基点标志、领海基点基准点标志及其方位碑的设置情况、地理坐标、使用状态和周边环境描述等;⑤领海基点保护范围;⑥领海基点所在岛屿的主要社会活动和开发利用状况等;⑦在领海基点所在岛屿周边海域采集样品进行环境质量分析;⑧在领海基点岛上采集土壤样品进行常规分析。

结果与分析

1.海岛名称:调查人员走访了漳州市、东山县多家相关单位,收集了有关大柑山岛的历史资料,根据《东山县城乡地名全录》中记载,该岛标准名称为“兄屿”(“兄岛”),“大柑山”只是其别名。

2.海岛地形:大柑山领海基点岛外观如马头状,呈长条形,近南北走向,离岸距离25.9km。最长处0.31km,最宽处0.113km,最高点海拔62m,岸线长817m,总面积24301m2。岛屿基部到处是高大陡峭的岩石,整个岛屿地形分两部分:南部高低落差很大,形成峭壁;北部落差相对较小,形成一个平缓的坡。

3.海岛地质:大柑山领海基点岛基本由岩石构成,其中大部分为沉积岩。岸线基部为破碎岩石,顶部为风化岩石。沿岸岩石巨大、陡峭,登岛相对困难。岛上有一条人工开辟的简陋小路,直通岛上的直升机停机坪。岛屿顶部覆盖泥土,这些泥土为岩石风化形成,经过长久的生物、地理作用,成为岛上植物生长的温床。

4.海岛地貌:大柑山领海基点岛属于山地地貌,下部是大块的沉积岩岩石,顶部由于风化作用等外力因素,岩石较破碎,部分地区已经形成土壤,土壤厚度不超过50cm。

5.海岛植被:大柑山领海基点岛的植被覆盖约为整个岛面积的1/10,以亚热带一年生草本植物为主,无灌木、乔木,分布于岛的顶部。岛屿被东-西连线分成截然不同的两部分,其中,北部分为斜坡,坡度相对平缓,坡上覆盖稀疏的植被;南部分为峭壁,落差很大,并且没有植被覆盖。大柑山领海基点岛的东北坡存在少量的植被覆盖。植被绝大多数为一年生的草本植物,无灌木、乔木,且植被长势良好。西南部也长有少量的杂草,但是由于太阳暴晒,水分过量蒸发,多数杂草已经枯萎或死亡。

6.海岛土壤:在大柑山领海基点岛上采集表层土壤样品,对其进行土壤pH、土壤水溶性盐总量、土壤氯离子含量和土壤硫酸根离子含量等4项要素的测定。结果显示,岛上的土壤呈弱酸性,水溶性盐总量体现出大柑山上土壤肥力中等,没有出现土壤盐碱化现象。氯离子含量处于正常水平(100~1000×10-6),但大柑山领海基点岛土壤样品中的硫酸根离子的含量偏高。

7.海岛动物:大柑山的动物主要分为昆虫和鸟类两大类。昆虫多分布在草丛中,如蚂蚱、苍蝇等。鸟类主要是海鸥,岛上生态环境良好,比较适宜岛上生物群落的繁衍生息。

8.海岛周边环境:对大柑山领海基点岛附近海域采集海水样品进行检测得知,大柑山领海基点岛附近海域海水透明度较高,水体较为清澈,溶解氧、化学需氧量、营养盐和石油类等监测指标均符合《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第一类标准。

9.海岛开发利用现状:大柑山领海基点岛属于无人岛屿,登岛调查期间,岛上无任何人为活动。海岛周围有很多渔船停泊,为周边渔民在此进行海钓活动。岛上现有的主要构筑物(仪器、设施)有:海事局所立灯塔1座、废弃移动基站1座、漳州市气象局气象仪器两套、国家测绘局设立的大地水准点和直升机停机坪1座。此外,根据资料显示,中国人民于2006年在岛上设立领海基点石碑,但调查人员在登岛期间未发现,可能已损毁;2012年漳州市完成“大柑山”领海基点海岛立碑工作。

建议

1.实现领海基点岛的区划性保护:近些年来,我国海洋经济发展迅速,海洋渔业捕捞、海洋工程建设和海岛资源开发等人类对海洋资源的利用不断增多,活动范围也不断外延,影响也越来越剧烈,造成不同程度上海洋环境的污染、海岛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海洋资源的损失等。建议尽快设立领海基点范围,在海洋功能区划或特殊保护区划中予以明确,健全管理制度,加快法规建设,针对性地对领海基点岛进行范围性依法保护,进而采取强有力措施保护海岛及其周围海域,严格限制任何形式的开发利用活动,注重岛屿及周边海域生态环境的保护,避免造成这些岛屿的消失或形态破坏,使国家海洋权益受到损害。

2.加强对领海基点标志的长期维保:领海基点石碑是维护我国海洋权益和宣誓的重要标志。加强对领海基点标志的维护和保养,对于维护我国海洋权益、巩固海防建设、保护海洋环境和加强海洋管理等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领海基点都地处偏远,缺乏必要的监管与保护,长期下去容易出现领海基点石碑受自然因素影响而损坏,甚至可能遭到人为破坏的情况。建议有关管理部门成立专业的监察与维保队伍,定期对领海基点标志进行巡查、维护和保养,确保国家海洋权益和国防安全得到基本保障。

3.建立领海基点岛信息化管理系统:在我国已公布的领海基点中,有50%以上位于无居民海岛上,并且大多数处于缺乏管理的状态[9-10]。但随着《无居民海岛保护与利用管理规定》和《海岛保护法》等的相继实施,国家对无居民海岛的管理力度逐渐加强,其开发与保护基本能有序进行,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应联合军事、外交等有关部门逐步建立领海基点岛的管理信息系统,将领海基点岛的历史资料、调查数据、生态环境状况和开发利用现状与规划等信息纳入其中,从而以更为科学、规范、现代的方式来加强对领海基点岛的管理。

保护海洋动物的方法范文第5篇

在海洋夏令营的时光并未虚度。孩子们渐渐开始珍惜并理解海洋和湿地的重要性,并学会如何保护这些珍贵的生态系统。湿地,这词语本身就不言而喻。所谓湿地就是又湿又潮又泥泞的地方,一年内至少部分时间是位于水下。湿地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被人们比喻为地球的肾。

湿地是野生动物的天堂。为数以万计的动物提供了栖身之地,从昆虫到哺乳动物不等。小鱼等生物为它们提供了大量的食物。鸟儿们也在湿地稍作驻留,觅食,繁殖,喂养幼鸟,看来湿地真是候鸟的理想栖身场所。哺乳动物也能在此找到水和食物。而人类呢,则可以美餐生长在湿地里的贝类。

遭逢滂沱大雨之际,湿地可以吸收大量的雨水,从而减缓洪灾的压力。它使沿海地区免遭风暴,又可将杂物滤出海水。湿地不再是废弃之地。世人一度认为湿地属于废弃之地。他们排干湿地的水,填土造地,从而破坏了这片环境。而现在人们已学会保护湿地,甚至再造湿地。

对14岁女孩塔妮・摩尔来说,乘着名为“牡蛎之帆”的小船深入海湾探险是最让人兴奋不已的了。她挖掘牡蛎,小心翼翼地打开它们锋利的壳。别看她起先还研究得挺带劲,转眼间这些牡蛎已成为她的口中大餐了!

塔妮已经是第三次参加海洋夏令营了,她梦想将来成为一名海洋生物学家。“我想和海豚打交道,也想和那些猎鲸者过过招。”

沿着海滩走上一公里,海滩上星罗棋布的杂物真是让人大开眼界。他们收获了约300吨的垃圾,包括塑料袋、罐子、瓶子等。15岁男孩杜格,杰克逊说:“海龟有时会把漂浮在海面上的塑料袋当作水母而误食,结果塑料袋粘在它们的胃里,让海龟没有饥饿感,最后不进食而死。人们应当学会谨慎行事,不要乱扔杂物。”塔妮对此完全赞同,她说:“我们要更好地保护我们的海滩。”

太空夏令营

在美国亚拉巴马州,有一个专门训练太空飞行员的太空营地,同时它也对学生开放,学校经常组织学生前去参观,特别是暑假期间,这里成了人气最旺的夏令营。高中生还可以到营地里去实习。

瞧,斯蒂芬正曲着他的膝盖,钻进空气过滤通道,出了太空舱,然后进入“外部宇宙空间”。斯蒂芬和他的同学们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准备进入模拟外层空间飞行。他们经历过失重的训练,也紧盯着望远镜观察过太阳。

在太空营地,到处都是与实物大小一样的火箭和太空舱模型,专门供宇航员们进行太空飞行训练。这个小队的队员们穿着真正的航天制服,睡在银色的菱形的集体宿舍里,吃着专门为宇航员提供的冷冻干燥食物。他们很喜欢这些太空食品,觉得“味道很好”,尤其是冷冻的干燥冰淇淋三明治,吃起来有特别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