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精神文化的需求

精神文化的需求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精神文化的需求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精神文化的需求

精神文化的需求范文第1篇

【关键词】群众文化;作用;精神需求

中图分类号:G1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7-0278-01

在多年的不断努力下,我国群众文化发展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人民的精神生活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但目前我国在群众文化建设方面仍然存在很大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当前我国群众文化的建设健全,城乡群众文化建设的差异较大,贫困地区群众日常精神生活与发达地区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许多地区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不能得到满足。这些问题制约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因此,要繁荣我国文化市场,发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就必须将群众文化建设放在重要的位置。群众文化工作者要为群众创造健康的、文明的、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地宣传先进文化、同时,群众文化工作者要特别注意贫困地区的文化建设,要积极开展丰富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向群众宣传科学文化

一、加强群众文化建设,提高群众文化水平

加强群众文化建设,提高群众文化水平,多部门要齐抓共管,在文化设施建设上加大投入,并且要进一步加强落实。遵照标准化和规范化的要求,统筹规划、循序渐进,使利民的基层文化设施能够顺利健康发展地发展。基层文化队伍要加强宣传力度,组织多种形式的文化娱乐活动来吸引广大群众的参与,这就要求基层文化队伍要有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此外,政府还要定期组织优秀人才进入专业培训机构学习,提高专业知识,及时为基层文化工作人员构交流平台,使他们不断相互学习、沟通,提高自身的能力。另外,政府还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激发基层队伍的积极性。一支高素质、稳定的基层文化队伍能够在基层文建设中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和影响力。

二、创新群众文化活动内容

要不断创新群众文化活动的内容,要与社会政治、经济、地方文化相结合,始终保持着新鲜的活力,真正发挥基层文化站的作用。与社会政治结合,基层文化站群众文化活动必须要对社会政治保持着高度的敏感性,要与国家方针政策、重大节日、社会热点事件等紧密结合起来,挖掘其中的文化内涵,使之成为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素材。例如可以围绕十八精神与提出的“中国扩开展“盛世欢歌”活动,展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巨大成果,彰显十精神的时代意义与引领作用,以歌舞的形式展现全国人民逐梦热情等。群众文化活动与社会政治的结合不仅能够保证基层文化站群众文化的政治方向,使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始终朝着“服务最广大群众”的发展方向,同时使基层群众文化终保持着先进性,不断突破传统,与时俱进,始终体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三、加强文化馆文化运载体作用

文化活动会具有更多的娱乐功能,而文化馆将要承担的更多的任务便是寓教于乐。文化馆要定期举办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群众性表演活动,通过导向性和示范性的活动形式,让更多的人民群众参与到文化活动中来,在文化活动中丰富精神世界,提高文化素养。一方面,要将文化馆本身的潜力尽量挖掘出来,将当地优势尽量突出;另一方面,文化活动要经过精心策划,望其具有教化功能,依靠本身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吸引更多的参与者,使参与者在参与的过程中既能自娱自乐又能获得教育,可谓两全其美。在此基础上还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各部门之间要紧密合作和积极配合,使得各项工作有序高效运行。此外,还应虚心聆听基层人民群众的心声,不断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努力建设出老百姓喜爱和满意的精神文化活动和创建群众满意的文化服务。

四、结语

总之,新一轮文化体制改革进入全面实施阶段,文化事业不断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活力大大增强,要坚持以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增强“三个自信”的信仰力量;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公共文化建设工程;要以激发活力为目标,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工程;要以市场为导向,推进文化产业促进工程;要以“文化+”为核心,推进文化氛围营造工程;要以第一资源为保障,推进文化人才锻造工程。

参考文献:

精神文化的需求范文第2篇

一、离退休职工的精神文化需求分析

在社会生活中,个人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而且都希望能使得自己的这种需求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有心理调查显示,离退休职工对于这种精神文化的需求在离退休之后显得更加明显和强烈。当离退休职工对这些精神文化生活得不到更好的满足之后,其生理和心理上都会遭受到不同程度地消极影响。为了尽量避免这些负面效应,使离退休职工的生命、生活质量得到极大的提升,就必须深刻认识并认真分析离退休职工对精神文化的需求。

第一,精神文化需求心理分析。

离退休职工离开工作岗位之后,其自身生活、学习、工作等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他们曾在各自的岗位上拼搏奋斗,为企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因此他们有一种希望得到企业对自身价值等的认可的心理。此外,离退休职工往往会因为离退休而产生失落感、孤独感和压抑感等,从而造成自身情绪低落、心理失衡、精神不快。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寻求的是一种安慰和可以解除这些消极情绪的办法。另外,部分离退休职工仍然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提升自己的价值,积极丰富和充实自己的离退休生活。这也说明了离退休职工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是一种心理层面的必然需求。

第二,精神文化活动需求分析。

基于离退休职工的这些精神文化需求心理,相应地产生了许多具体的、具有很强实际表现性的精神文化活动。这些精神文化活动可以有效地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使其自身的幸福指数得到极大的提高。但是从这些具体的精神文化活动中不难看出,离退休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层次却较低,而且相对传统、保守。因此,离退休职工对精神文化活动的需求具有量大、面广、传统、保守等特点。

二、利用企业现有资源提高离退休职工精神文化生活质量

离退休职工对精神文化活动需求的实现,极大程度地依赖于企业现有的资源丰富度和资源的质量。企业可满足离退休职工精神文化活动需求的资源大致可分为三类:管理资源、可支配资金以及相关的硬件设施等。利用企业现有资源提高离退休职工精神文化生活的质量,目的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思想为指导,一切以服务离退休职工为先,进一步利用企业当前所能利用或者可以开发的一切有利资源充实企业离退休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

第一,充分、合理利用好企业的相关管理资源。

企业可从其自身的人才队伍中选拔管理人才,也可通过适当的人员调整等方式找到能够胜任离退休职工工作的管理者。同时还需要对管理人才进行培训,定期地开展学习或者考察其他企业的相关活动等,从而吸收更多的经验和知识为离退休职工做好服务工作。相对于企业的专业生产、经营等方面来说,企业充分利用现有的管理资源可以很容易地提高离退休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质量。

第二,加大对现有资金的投入和使用力度。

企业对现有的资金的投资必然会考虑实际回收到的效益。离退休职工是企业的功勋人物,对企业的过去以及未来都有着巨大贡献,企业要看到自身发展的长远利益,在满足自身必须投资的同时要加大对离退休职工工作的资金投入。企业要建立完善的价值评估体系,该体系对企业各方面的业绩进行客观、精确、及时评价。该体系由相关专业的人才队伍组成,根据企业的各项实际数据和期望来进行评价活动。价值评估体系对离退休职工进行客观的价值评估,包括其在岗所创造的价值以及未来对企业的影响价值等方面,然后参考评估结果进行专项资金的投入。此外,资金也需要合理分配使用。大型的活动比如旅游等,要与规模较小的其他文体活动交替进行,而且要从实际效果出发控制好各自的规模和频率。

第三,改善或者提高现有的硬件设施。

提高或改善企业现有的硬件设施资源,这是提高离退休职工精神文化生活质量的又一重保障。企业离退休职工对于精神文化活动的需求具有量大、面广,而且相对传统等特点。根据这些特点,企业应该在现有资源和条件的基础之上,建立或者完善离退休职工活动中心等基础文化活动设施,定期举办诸如舞蹈培训、棋艺比赛、合唱比赛、书法比赛等在内的各类文艺活动。此外,对于一些健身器材、运动场地等也要定期维护和增加,以确保离退休职工能够参加锻炼。这些器材、场地等分布在离退休职工的生活区,易于充分使用。

精神文化的需求范文第3篇

目前人类的需要已经进入了心灵的需要,即情感和精神的需要阶段。与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制造产品满足人们物质需要的“身时代”不同,在这个时代,人类的经济以创意生产来满足人们的情感和精神需要,可称之为“心经济时代”。人们开始对日常的物质需要不能满足情感和精神的需要提出质疑。现在唯一可以大规模升值的就是心经济,即文化产业。

有三个“80%”可以证明心经济时代的到来:世界上80%的人都解决了温饱问题;生活在发达地区、发达国家、发达城市的人用80%的钱来满足自己情感和精神需要,如绿色消费、旅游、教育等;在这些发达地区和国家80%的商品利润来自于满足人们的情感和精神的需要,即靠一系列的文化模式,如设计、品牌、色彩、时尚、地位、专利、款式、纹样、结构、个性等获取利润。全球最大的未来学研究机构之一哥本哈根未来研究所所长罗尔夫•詹森指出:“未来的产品必须取悦于我们的心,而不是大脑。当这一点成为现实的时候,富裕国家的主导社会模式将不再是信息社会,而是梦想社会。现在是为产品和服务加入情感价值的时候了”。所以说心经济已经来临。心经济时代的经济发展呈现出的特点表现在三方面:

(一)人类的需求开始转向心理和精神层面并具有明显的“心”的特征

在21世纪以前,人们的绝大部分活动都是围绕着如何满足人的身体的生理需求展开的,表现出显著的“身”的特征;而今,当这种生理需求被基本满足或完全满足,甚至有的已过度满足后,人的需求则开始转向心理和精神层面,具有明显的“心”的特征。身与心代表了两种完全不同的需要,两个决然不同的经济发展的历史阶段和两种决然不同的文化体系以及经济特质。

心经济时代到来的标志是心理和精神的需要成为人们的第一需要,作为一种经济形态而普遍存在,并且将成为一种主流趋势。即便是在许多传统的物质生产领域,产品设计中的文化的、精神的成分也越来越重,甚至成为主导。人们以经历、体验、觉悟和信仰的方式消费着文化产品。人们购买着个性、消费着偏好、感受着心情、体验着意味,商品的使用价值被淡化了,而附加在商品上的文化价值、情感价值及其表征意义却越来越重要。

(二)心经济时代具有与身经济截然不同的经济特质

感受是个性的,需求是主观的,而现阶段认同成为经济的主宰,是心经济最大的特质。传统经济以满足身体需要为主,所以被称为身经济;但在心经济时代,“看上去很美”就是卖点。在以往,消费是一种消耗性的过程,而在心经济时代,文化消费是主观感受,精神经历是非消耗性的,消费的可是无形的东西;在以往,人们追求“酒足饭饱”的满足,但在心经济时代,人们需要的是“心满意足”的感受;在以往,人们期待更丰富的物质,而在心经济时代,人们需要对历史的感动和感悟。总之,人们需要的是精神和情感的体验,心灵的教育和启迪,感受的是快乐,追求的是心情的愉悦。

心灵的需要产生于人们的内心,当满足这一需要的经济被人们确认时,心经济就存在于人们的主观认同中,所以心经济的最基本特点是人类进入了文化社会,文化成为人类的第一或主要的需要。心经济的根本任务是满足人类的情感和精神需求,其满足的具体实在对象就是人类这种、那种或全部的文化及其需要。

(三)心经济时代的消费特征是文化的消费

文化消费的过程由三方面组成:文化、文化形式和感受。文化的展开是种种观念和方式系统,包括价值观、信念、态度、个性、行为特质直至风格习惯等。文化形式具体展开的则是符号、样式、场景和状态,而感受的展开是经历、体验、觉悟和信仰。人们有了某种文化的需要,而一些文化形式恰能表现这种文化意味人们就能获得这种文化感受、这种文化需求就能得到满足。

总之,在心经济时代,生产和经营的就是这样一种文化意味:从人们的文化需求入手,用适当的文化形式来表现这种文化意味,让人们的文化需求在具体的感受中得以满足,从而完成文化消费的过程。

心经济时代的营销

既然心经济时代已经来临,以往的营销组合论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在心经济中的营销策略。因此,根据心经济的特点,本文提出在心经济中的营销组合论,即4E营销组合论,所谓4E是指快乐(Enjoyment)、体验(Experience)、情感(Emotion)、启迪教育(Enlightenment)四者相结合的营销组合论。

(一)4E营销组合论诠释

1.快乐(Enjoyment)。在心经济时代,心理和精神的需求成为人们的第一需求。心经济是以文化产业、文化产品为主,在消费当中是要满足人们的情感和精神需要,消费过程中应无时无刻不以满足顾客的快乐为导向。因为快乐是顾客的终极需要。

2.体验(Experience)。在心经济时代,需求不是存在于客观世界里,而存在于人们的主观认同中,在文化的消费过程中是以体验为主。顾客是以体验的方式消费着文化产品。顾客是体验到文化产品带给他的快乐、意味和感受。

3.情感(Emotion)。在心经济时代,企业的产品以产品及服务带给顾客以情感、精神上的享乐和快乐。企业在营销中将以情感营销为主,是给顾客以情感上的满足,以及情感上的教育、启迪,在营销层面企业与顾客在情感和精神上达成共鸣。因为情感是营销成功的唯一的、真正的基础,是价值、顾客忠诚和利润的秘诀。企业应该以情感营销为中心,有效建立、传递和交换情感价值。

4.启迪教育(Enlightenment)。企业的营销活动以及产品、服务传递给顾客的消费文化、情感价值,使顾客在情感和精神上得到启迪和教育,并强烈认同企业传达给顾客的情感价值。此外,企业文化更是给员工以情感和精神上的启迪和教育,以及企业文化对社会文化的良性影响。

(二)“心营销”内涵及意义

因此,笔者提出“心营销”的定义。所谓心营销是指产品或服务带给顾客以快乐的体验和思想的启迪和教育,以满足顾客的情感和精神需求,满足的是顾客的终极需求快乐。

现在心营销已经越来越多地进入了日常生活,顾客在物质需求满足之后,已经开始转向情感和精神的需求。顾客在消费产品或服务感受的是意味,消费的是个性,满足的是顾客的情感和精神需求。企业的产品和服务给顾客的意味和感觉将更加浓厚。产品和服务带给顾客的是快乐的体验,精神和情感得到极大的教育和启迪。产品和服务是以文化和文化设计来打动顾客,传统产品的文化设计和文化成分以及文化产品都将极大的满足心经济时代顾客的需求。

从以物质需求为主的“身时代”到以情感和精神需求为主的心经济时代,营销有了根本性的变化。自此,营销由外而内,开始更加密切地关注顾客的情感和精神需要。

心营销未来发展趋势

从新经济到心经济,心经济已经在世界经济当中占据了相当的比重。据美国经济学家研究得出的结论可知:到2015年,全球经济50%的产值将源于休闲产业。事实上,美国经济中出口赢取利润的50%来自于美国的娱乐产业,如好莱坞的电影、百老汇的戏剧,以及一系列由个性化与品牌化的销售所产生的丰厚利润。我们可以相信在新经济中的网络、高科技等技术的推动下,心经济将会有很大的发展前景。那么,心营销的未来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借助多种宣传方式,使顾客体验快乐消费

企业将以网络、信息技术、高科技、传统方式等手段,让产品或服务带给顾客以快乐的体验和思想的启迪和教育,以满足顾客的情感和精神需求,让顾客在消费过程中时时体验快乐。企业将利用这些手段,极大地满足心经济时代顾客的需求。

(二)利用文化赋予产品及服务更高的内涵,以引导消费

产品设计,以及服务中的文化因素、文化设计将会占很大比重。产品及服务当中的文化因素将更加契合顾客的情感和精神需求。产品及服务当中不再追求功能、功效的大而全,而是根据顾客的切身需求量身订做更符合顾客的需求,与顾客的需求、环境、情况、协调一致,和谐共处,直至顾客内心,追求一种和谐的境界。包括文化产业及文化产业以外的产业中,企业的营销活动,将会更加人性化,以快乐为导向。企业的营销活动在不断地加强与顾客的快乐互动,将它贯穿到营销活动的整个过程。

心经济是一种以文化为载体的经济模式,在心营销中,应该用文化赋予产品一定的内涵及不同层次。在营销中,更应注重企业文化、产品文化的结合,它将会带来更多的机遇,对企业来讲这是应该牢牢把握的。用文化赋予产品档次、内涵,注重品牌理念的传达。品牌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把这种文化应用于营销中,用文化内涵来引导消费者的行为,与顾客在情感和精神层面达到更深层次的沟通,这将更有利于品牌的未来发展。

参考文献:

1.曹世潮.心时代:一个情感化的世界及其经济图景[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2.曹世潮.心经济33条铁律[M].上海文化出版社,2003

3.吴健安.市场营销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美]乔治•E•贝尔齐.广告与促销:整合营销传播展望.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5.翁向东.中国品牌低成本营销策略[M].重庆出版社,2003

精神文化的需求范文第4篇

【关键词】社区互助 老年群体 精神需求

精神需求包括情感需求、文娱需求、人际交往需求、教育需求、政治需求及自我实现需求。通过调查,与住在养老院的老年人相比,住在社区中心有社会交流感的老年人精神状态和行动能力更好。通过互联网联合社群与老年人进行互动交流,在促进社区一体化的同时解决老年人精神需求。本文将通过实地调研并建立模型探究老年人精神需求在社区互助机制下的满足程度,并就如何将社区互助模式融入养老行业这一问题进行分析。

1 老年人精神需求

老年人精神需求,是指人的精神世界中为弱化消极情绪感受,自主转换为充实和尊严而产生的物质需求,较高的精神满足度可以使得老年生活更加美满。几大精神需求中是有一定的层次关系的,从“差序格局”的角度来看,选取最强烈的精神需求――情感需求、娱乐需求和求知认同需求为主要研究对象。(1)情感需求:情感需求是老年人最大的“软肋”,老一辈的人们在年岁渐大之后更是将家庭看作全部的精神寄托(2)娱乐需求:老年人的休闲时间一般都在低层次不断循环。(3)求知认同需求:在信息化不断发展的今天,老年人只能用这些较为单一和传统的方式接受和处理各种社会信息难免会造成各种信息的确实和不完备。

2 社区互助机制

2.1 社区家庭一体化构成社区互助

社区一直是多数老年人生活和养老的理想场所,将社区和家庭的概念联合起来,通过积极组织社区老年群体活动带动老人之间交流互动,将社区塑造成一个大家庭,实现社区和家庭的一体化。

2.2 社区互助机制的应用

(1)老年互助型。在社区中设置老年互助型家庭组,组织几位老人组成家庭,人员的配置参照每位老人的性格和年龄互补。(2)朝夕互助型。朝阳夕阳互助模式更多的嫁接于邻里、亲友之间。

3 老年人精神需求满足程度分析

3.1 研究模型建立

老年人需求的满足程度往往跟社区环境待遇和自身家庭经济与健康状态相关,而在社区内部通过社区互助机制的运用我们发现在互助活动中,老年人的精神需求满意度也和情感生活状况、人际参与状况、闲暇文娱状况的参与程度息息相关,因此构造出老年人精神需求影响评价理论模型,如图1。

在此理论模型的基础上提出假设:

(1)社区互助机制对老年人情感生活满足度作用最大;

(2)社区互助机制对老年人文娱生活满足度作用最大;

(3)社区互助机制对老年人求知认同满意度作用最大。

以88位社区老年人为主要样本,通过口头和走访的形式就居住情况、年龄、教育程度、健康状况以及退休前职业进行调查。

调查数据显示,整个社区老龄人口偏年轻化,60~70岁占比50%,居住形式以独居和配偶居住较多,占比75%,受教育程度偏高,初中及以上占比51%, 健康状况一般,整体文化素质较高,老年人对于新事物的接收能力较好。选取此小区为研究对象主要依据老年人的个人素质与精神需求是否旺盛为前提,相对年轻、健康、文化层次高的老年人在精神需求及活动参与度方面积极度较高,有利于验证实验假设。

3.2 研究模型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文娱需求一般与健康状况相关、求知认同需求一般与受教育程度和职业相关、情感需求与居住形式相关。通过社区互助机制,我们收到一定数据反馈,通过社区互助机制,选取三个方向验证,分别以2014年9-11月份数据和2015年4-6月份数据进行对比,如表一、二、三。

由SPSS计算数据,三份数据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40、0.969、0.931,均大于0.8且小于1,认为变量之间存在强正相关关系,认为社区关系的和谐改善了老年人情感需求的满意度、社区活动增加了文娱需求满意度、互助课堂参与度增加了自我认可满意度,且社区活动对老年人文娱需求的改进和满意度的提升方向上相关关系最强。

4 结语

是否重视和满足人的精神需求是一个社会文化的体现也是国家精神理念进步的标志,建立能够满足老年人在内的整个社区文化的繁荣,为老年人提供完善的精神保护网和周到的养老服务,充分发挥政府、社会、社区、家庭的多元化力量。老年人能在社区互助机制下充分发挥所长,只有满足了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才能更好的提高其生活质量、完善其生命意义,从而促进个人家庭和集体社会的大和谐。

参考文献:

[1]程瀛.老年人与数字鸿沟:背景、现状与影响[J].学术沙龙.

精神文化的需求范文第5篇

关键词:林业;林业职工;职工文化;需求;建议

1 正确认识林业职工文化的重要性

1.1 林业职工文化的现状

职工文化是由广大职工群众所创造并被共同遵循的一种价值观,职工文化反映了职工的价值取向、思想信念、职业操守、行为规范、生产生活状况等精神文化需求和文化活动的总和。职工文化是每位职工的精神家园,事关每位职工的奋斗目标、实现途径和权益维护。在2015年"五一"表彰大会中指出,要特别注重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的创新,注重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注重打造健康文明、昂扬向上的职工文化,丰富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断满足广大职工群众精神文明需求。

1.2 林业职工文化的重要性

要想使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变,建设社会主义新兴林业,提高林业职工的综合素质变得至关重要,加强林业职工的思想文化素质成为提高其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混杂不乏会存在一些像利己主义、拜金主义、封建迷信等腐败思想,这给我们进行思想文化建设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因此我们必须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高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旗帜,要加强思想文化教育,引导职工向先进文化靠拢,提高广大职工对腐败落后的思想文化的鉴别力和抵抗力,提高自身思想文化素养,坚守职业道德,不断巩固先进文化思想在林业的主导地位。

加强林业职工的思想文化教育有利于实现现代林业的发展,有利于建立社会主义新林业,只有加强林业职工的思想政治文化建设,才会让广林业职工感受到建设社会主义新林业的重要意义。全面理解林区建设的目标要求,用正确的舆论引导广大林业职工积极参与到思想文化建设上来,调动大家对新林业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加强林业职工科学文化知识和基本的致富技能以外,还要切实加强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文化素质的培养,切实培养综合型的高素质林业职工,只有这样,林业职工的权益才可以得到切实地保障,林业职工的文化才可以得以不断地丰富,才可以培养出社会所真正需要的高素质林业人才,进而才更好地加快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的转变,才有利于建立社会主义新林业。

2 满足林业职工文化生活需求的建议

民生建设包括物质生活建设以及精神文化生活建设。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日益增大。为了加快使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的转变,实现社会主义新林业,满足林业职工文化生活需要就显得尤为重要,而满足林业职工的精神需求、丰富林业职工的精神世界、增强林业职工的精神力量,已成为精神文化生活建设中的重要内容。为了不断满足广大林业职工的精神文化需要,不断丰富广大林业职工的精神世界,不断满足林业职工文化生活需求,提出以下建议唯供参考:

2.1 扩大规模,完备设施,从硬件方面为打造林业职工文化活动阵地奠定基础

俗话说:“精神好,干劲足。”甘肃天祝县华藏林场通过建设职工书屋,可以满足不同层次的职工的阅读需求和学习需求,从而满足了广大林业职工的求知渴望;通过在职工宿舍安装无线网,提高了他们的业余生活质量;通过在职工宿舍安装数字电视,丰富了林业职工们的业余生活;通过开展各种文体活动,不仅提高了广大职工的竞技能力,还增强了职工之间的团结协作能力,满足了广大职工的精神文化需求;通过设立宣传长栏,大大增强了广大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既满足了广大林业职工的精神文化需求,又调动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从而使职工内部的凝聚力大大增强,有效地促进了林业的快速发展。

2.2 加强机制改革,追求精细管理,从软件方面为打造林业职工文化活动提供保障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原有的管理体制、落后的文化素质已不能适应新时期社会林业职工文化的发展要求,只有通过加强机制改革,才能保证林业职工文化事业的发展。要想加强机制改革,就必须完善规章制度,规范工作流程,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考核体系,使文化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必须吸纳优秀人才,培育骨干精英,确立“请进来”、“走出去”的先进精英模式,使文化工作精细化、科学化。

2.3 结合实际、注重实践,满足职工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先进一流的设施、完善的管理、优秀的人才,为林业职工文化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保障。为发动和吸引广大林业职工参与到文化活动中,甘肃天祝县华藏林场积极开展各种文体活动,以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比如定期举办各种专业比赛,为林业职工带来了丰富的视觉盛宴;在各大节日时,也会满足职工的各种福利,开展特定的文化活动来庆祝,让职工在自觉不自觉中接受文化的熏陶与感染,提升品味与修养;知识作为提升文化素养的推进者,林场还应建立专门的“职工书屋”,可为职工创造良好的阅读氛围,管理员也应该对全体职工的读书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在职工中征集书屋建设的意见,从而了解职工心声。

2.4 提升文化形象,打造品牌文化,推进特色文化体系建设

随着国际化步伐的加快,各N文化的相互交织,职工对文化需求不断提高,逐渐与国外的文化价值相互融合,为了满足职工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林场应该打造属于自己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这样既丰富了职工的精神生活,同时又传播了当地的特色文化。

打造国际品牌的目的就是要传承精神,弘扬文化,以高雅的艺术形式来感染人、陶冶人、鼓舞人、塑造人,让职工在艺术的文化氛围中了解特色文化,从而带动和提升了林区的文化品位。

3 结束语

林业职工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林业职工文化建设如同其他工作一样,在不断前进和发展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和不足,但只要我们善于面对问题,总结不足,敢于剖析问题,积极采取有效对策来应对问题,坚定不移地完善林业职工的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就一定会充满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杨柳.满足职工文化生活需求[J].人民论坛,2014,12(2):24-36.

[2]唐梓又,张M.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下对林业行业价值观教育的再思考[J].中国林业经济,2015,4(2):15-27.

[3]何开N.基层林业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J].中国林业产业.2016,10(1):34-45.

[4]薛龙飞.天富南热电公司实打实满足职工文化生活需求[J].兵团工运.2015,4(12):23-30.

[5]张宜剑.湘南永州地区农村青年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状况的调查研究[J].学园.2015,7(1):5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