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科技创新的想法

科技创新的想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科技创新的想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科技创新的想法

科技创新的想法范文第1篇

障电视节目安全优质播出。关键词:电视;硬盘播出;升级改造;安全中图分类号:G114 文献标识码:A

电视播出系统在区县电视台常常称为播控中心,安全播出是电视台的生命。随着广电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播出安全问题始终是电视播出系统设计时必须考虑的首要问题。

我台早期的两套电视硬盘播出系统不仅采用的都是数字处理-模拟播出模式(简称老播出系统),而且老播出系统素材存储空间(约300G)比较小,不能长期存储已播素材,两套播出系统的播控软件版本又不一致,素材、数据库不能共享。这种工作模式工作效率不高。

在新系统的设计中,我们同用一个版本的播出软件,添加了二级存储系统。真正地解决了素材存储空间不足的问题。同时,在确保播出系统安全可靠的基础上,根据这次升级改造的要求,对老播出系统中周边模拟设备进行了适当应用,不浪费投资。

我台新闻综合、生活资讯两个主要频道的周边设备部全采用国内品牌(北京格非视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全数字化模块机箱及相关设备。新增的信息频道则采用两套老播出系统中的数字处理-模拟播出模式设备。

一、设计思路

电视播出系统是电视台的“心脏”,是一个多功能技术系统。主要功能有:完成节目的上载、播出,对节目播出方式进行实时控制,叠加台标、时间、字幕等。

在进行播出系统总体设计时,要从系统的运营成本、效率、资源共享、图像质量、操作性、安全性等方面去考虑。

整个播出系统由节目上载、审查、播出编单、播出控制、监看、素材存储与管理等部分构成。播出控制是整个电视播出系统的核心,需同时采用“主备热备份”、 满足信号源灵活调度、应急处理设计方式来保障不间断地播出。在操作软件和硬件的选择上应采用先进、可靠、强兼容性和可扩展性,易操作、便维护。

二、上载、播出、存储系统和网络系统设计

(一)节目上载站

电视硬盘播出系统的节目上载是一个关键的环节。我台通过网络实现上载站点与播出站点分离的上载方式。在上载站制作好的节目素材可以先传送到二级存储磁盘阵列中,待到播出前再由播出管理软件自动迁移到播出视频服务器进行播出;对于立即需要播出的节目素材,只要将制作好的播出素材实时上传到播出服务器存储磁盘进行播出,省去素材迁移时间。

(二)播出视频服务器视频服务器的工艺质量、磁盘阵列功能、视频服务器的设计等,对安全播出的可靠性、稳定性对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我台电视硬盘播出系统采用北京格非视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Magistream_X多通道视频服务器,一台视频服务器可承载4个频道的播出。国内多家电视台也有应用此服务器作为多频道播出的实例。

该服务器具备三个供电模块,供电可靠,可7×24小时稳定运行。支持多视频文件格式,视频可采用MPEG2数字编码压缩的8Mbps、12Mbps、15Mbps和25Mbps码流进行传输播出。采用嵌入方式,支持SDI音频嵌入式信号的输入与输出。服务器支持最短5秒的素材的播出,配置双千兆以太网接口;也可内置大容量硬盘阵列,容纳1个月以上的播出素材。

(三)二级存储系统二级存储系统概念的引入,为大容量长时间节目素材保存提供了解决方案。随着电视硬盘播出系统的发展,其性能已变得越来越优异。节目素材的存储逐渐发展到网络异地、离线等存储。

我台在设计二级存储系统时,采用了12盘位SATA智能存储阵列,12×2TB 企业级SATA硬盘POWERPC独立RAID控制器RAID5+HotSPare 热插拔技术,使其存储空间达到21TB,双电源供电。保证了节目素材有足够的存储空间。

(四)网络数据交换与通讯电视硬盘播控系统利用网络将各个功能模块整合,实现了素材传输、数据传输以及设备控制,具备较大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我台在电视硬盘播出系统设计时,特别注重网络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对各个服务器、播控站、上载站采用千兆网络交换机进行连接,系统周边控制设备通过百兆交换机进行连接。冗余网络架构,特有的多网段工作模式确保播出系统网络运行各司其职又互为备份。基于网络IP的设备控制的功能实现了播出设备的最大化共享。

三、播出控制系统设计

电视硬盘播出系统的软件以SQL Server数据库为核心,由播出单编辑软件、素材上载软件、广告管理软件、素材迁移软件、素材审核软件、播出控制管理软件及设备监控管理软件构成。

(一)播出工作站功能特点

我台电视硬盘播出系统中各频道播出工作站实现对相应频道外来信号、主备切换器、键控器和字幕机等自动控制。播出控制工作站软件可以自动检测设备的状态,如播出设备出现故障,播出控制软件会自动切换到备份信号,当主播控机出故障时可自动采用备播控机接替切换台控制权并报警,保证播出不中断。

系统中任意播出工作站均支持数据备份,当部分工作站发生异常时,可以从其他路径复制数据文件到本机。播出站重启播出软件后,可以复原节目单继续自动播出。每天节目播出结束可以自动调出第二天节目单,在转播节目不定时长的情况下,设有快捷方便操作。

(二)播出控制系统

我台硬盘播出系统选用完善的控制通讯技术,选用的Nport5610-16网络集中控制器可以地通过网络对视频服务器、切换器、键混等实现精确控制。

视频服务器在播出控制上可精确到帧进行节目播出。同时,也支持离线播出功能。在播出控制站出现异常时,播出视频服务器依然能够按照原运行的节目播出单维持正常播出,保证播出不间断。再此次升级改造之前的老服务器不支持这种功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四、频道分控系统设计

电视硬盘播出系统以视频服务器、相关工作站、存储器及周边设备构成。我台电视硬盘播出系统设计如下:

(一)频道切换器系统

以视频服务器信号、垫片信号、测试信号等作为频道的播出信号源。采用主备16*4切换器+2*1开关完成信号选择和主备通道应急切换方式进行频道信号切换。通过键混器实现字幕台标的混入。

(二)分控系统周边设备

分控系统主要对信号分配及通道信号进行处理,包括数字、模拟音视频分配器,AD/DA转换模块,音视频解嵌器,帧同步等模块,还包括数字切换器、键控器等设备。

1、16*4切换器:16*4切换器是一款适用于中小型播出系统的标清数字信号调度切换设备。采用双电源设计模式和主机与遥控面板分离的设计结构,既保证电源安全性,又实现用户远程控制。支持对16 路标清数字信号的独立的2 条母线输出切换,通过同步基准信号可实现同步切换处理,确保切换瞬间图像无闪烁、静音。完全满足播出信号输出、演播室信号回传要求。原有的大连捷成16*2模拟切换器是无法完成的。

2、2*1自动切换器:每个频道配置1台2*1智能数字二选一自动倒换器,该设备具备信号自动侦测、报警提示、自动切换、断电直通等功能。

3、键控机:每个频道各配置一台键控机,内置台标发生器,具有HD-SDI接口,可直接完成台标与背景信号的混合。台标发生器可以备份4路台标任其选择,台标输出内置帧同步处理;支持断电直通功能;可离线对台标进行调整。

4、数字音频处理器:EAP70D数字音频处理器是一款高性能专业视音频处理设备,可以对其嵌入的数字音频进行音量增益处理,自带的监听音箱可以方便用户直接监听处理后的音频效果。支持对高标清数字信号内的8个声道进行独立处理,能轻松调节音量。

5、画面监控系统:对于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系统来说,播出监视系统都是必不可少的。播出系统需要监听、看的信号众多。我台在新系统中,采用了MVS-X系列多画面分割器,利用47英寸大屏幕显示器进行分割,主要功能和特点有:(1)支持SDI、HDMI信号输入; (2)DMI、VGA输出;(3)4:3与16:9显示方式可任意选择;(4)支持音频VU表与PPM音柱显示;支持图像波形、音频波形,包括亮度、矢量图;(5)智能报警,并能在大屏上显示;(6)软件支持多种画面分割方式,使用方便。

采用画面分割器+大屏显示的方式美观大方,大大简化的系统连接,可节省安装空间,还可以灵活地根据信号源的变化改变显示方式,便于管理、维护,是一种全新的集成功能系统。

科技创新的想法范文第2篇

人力资源开发,特别是科技研发,一直以来,是我市转型发展的弱项。实事上,我市在人才开发、引进、引智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谋划了很多很好的工作思路。制定了柔性引进人才制度机制,启动实施了新一轮科技成果转化三个行动,设立人才发展和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专项资金,推进创新要素聚集。大豆科研中心、水稻研发中心等一批科研中心、创新联盟相续建成。但仍然存在科技创新能力弱、人才流失、人才匮乏的短板。对此建议:

一是加大政策引导支持力度。扩大人才发展和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专项资金财政投放额度,对重点科技研发项目进行倾斜扶持,加大奖励与补贴力度。对柔性引进人才制度机制、程序等全流程、全维度进行路演,找差距、找短板、找问题、找梗阻;对工作流程再细化、再优化、再精简;对一些确实需要的审批,进行再放责、再放权。

二是建立完善研发项目库。以项目方式推进招商引资、产业项目工作,我市有成熟的工作经验。建议借鉴招商引资、产业项目库(册)的方式,推进科技研发项目库建设。瞄准国际国内两个市场需求、立足我市资源现状、依托全国省重点大学、科研院所、实验室科技研发方向及储备,发挥企业主体参与作用,分级分类建立研发项目库,以我市自然资源优势开发利用为战略重点、以企业产业项目开发为方向,以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实验室为柔性依靠,征集、筛选重点扶持科技研发项目。以研发项目为媒介,吸引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实验室的科学技术等创新要素向我市聚集;以研发项目为阶梯,吸引大企业、创投风投等金融资金资本要素向我市汇集;以研发项目为载体,吸引各方面科技人才、管理人才等人力资源要素向我市流动,为柔性引进人才制度机制落实,开发新的路径和渠道。

三是全面支持建立研发中心及孵化器。区分研发项目类别,只要符合我市产业发展规划、有市场需求、有企业需要的,都要建立完善各类研发中心及孵化器。打造产业技术研发创新联盟等七个抓手上开创发展新路径和搭建研发平台,让柔性引进人才制度机制有承接的平台。对优秀人才、重点研发人员给平台、给研发课题项目、给政策资金、环境服务支持,以研发项目、研发中心,打破企业研发投入不足、人才瓶颈等制约。

科技创新的想法范文第3篇

1. 确定DI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定位

通过广泛调研,对本校的培养目标、发展需要、课程资源等进行评估,在此基础上,对DI校本课程进行需要评估,确定DI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制定大致结构,对校本课程作出明确的价值定位。

在这个过程中,重点要放在“校本”这个关键词上,只有这样,DI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定位才不会偏离“校本”这一条主线。因此,需要研制两份问卷。第一份问卷以本校教师为调查对象,内容涉及“DI实施、校本课程开发”的要素调查。第二份问卷以本校学生为调查对象,内容涉及被调查者对DI的认识、已具备的能力水平、参与相关活动的情况、了解及接受程度等。在对两份问卷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对DI校本课程进行需要评估,初步确定“DI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制定大致结构,并对校本课程作出明确的价值定位。然后,通过意见征询会和访谈(访谈方式有电话、邮件、现场等),收集省、市DI专家、本校家长关于校本课程实施、评价方面的意见及建议,形成校本课程开发总体思路。对学生社团、兴趣小组、校园科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例研究等DI分层普及活动进行观察和访谈,了解学生在DI活动中的参与状态,初步确定校本教材的目标和内容。与此同时,对本校拥有DI专业资格的骨干教师进行深度访谈,从课程结构、实施策略、评价标准三个维度建构DI创新思维竞赛项目校本课程的开发体系,编写《课程开发指南》、《课程开发方案》、相关校本教材,将校本课程部署落实到学校的课程安排、教师分工及各项考核中。

2. 确定DI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思路

校本课程开发可以分为课程选择、课程改编、课程整合、课程补充、课程拓展和课程新编等类型。而DI校本课程开发属于课程新编类型。也就是,以DI作为主题内容,进行全新的课程单元开发。实践思路:组建校本课程开发队伍――进行情境和需要分析――拟定目标――设计方案――讨论与实施――评价与修订。

在此思路的指导下,项目组可以通过搜索和查阅大量有关DI实施、校本课程开发等主题网站、著作和期刊,对DI的隐性课程资源进行系统梳理,探寻从竞赛项目到校本教材再到校本课程转化的实践路径,明确DI校本课程开发的总体目标,从课程结构、实施策略、评价标准三个维度建构DI校本课程的开发体系,并编写《课程开发指南》、《课程开发方案》、相关校本教材。

3. 确定DI校本教材的内容体系

DI校本教材内容体系的确定,必须基于从竞赛项目到校本教材再到校本课程转化的实践路径。因此,“历程历奇历练”的编写思路会比较符合有关价值定位和培养目标。整体风格上,可以沿袭DI的“旅程”本色,把校本课程定义为“一趟奇妙的旅程”。根据对DI的隐性课程资源的系统梳理,DI校本教材的内容体系具体可以如下:

科技创新的想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敏捷开发;敏捷测试;敏捷实践;测试策略;TDD BDD极限编程项目管理

本文分为以下主题介绍敏捷实践活动的测试策略:

1.敏捷实践启动

在项目启动阶段,通常被称为“sprint 0”或“0 Scrum的迭代”,这个目标是让你的团队根据需求分析找到正确的方向。虽然主流敏捷社区不喜欢谈论这么多,事实是这一阶段的持续时间可以从几个小时到几周 取决于项目的性质和组织的文化。实际这个阶段有个重要的任务就是为了给客户演示未来软件模型而搭建的测试,主要任务是,组织各种方法测试并开始建立测试环境。这个阶段你的项目,你会做初期要求的构想。作为这一努力的结果,你及你的团队应该通过简单的测试获得更好的需求理解,并且制定一些验收标准。

1.1 测试环境搭建

在项目的开始,你需要开始设置你的环境,包括设定你的工作区域,您的硬件,并开发工具(命名一些东西)。有几个策略,来组织你的测试环境:

①采用开源软件(OSS)工具的开发。

②采用开源软件与商业的独立测试工具。

③有一个共同的错误/缺陷跟踪系统

④投资于硬件测试。团队可能需要的硬件上做测试。

⑤投资虚拟化和测试实验室的管理工具。

⑥投资持续集成(CI)和连续部署(CD)工具。

1.2 缺陷管理

缺陷管理往往是交付团队结合自己的需求管理和缺陷管理策略来简化他们的整体变更管理过程。这是因为缺陷是另一种类型的要求。要求也是一种缺陷,事实上,一些敏捷团队甚至捕捉使用缺陷管理工具的需求 。

采用这一战略的主要障碍,是把需求的处理和缺陷处理同等对待。在敏捷交付团队形势估计时,顾客通常需要支付新的需求的开发费用,但是不会同意在项目中支付缺陷的修复费用。在这种情况下,简单有效的做法是将工作项目标记为需要付费的(或不)。这种定价策略是把你的需求和缺陷管理过程合并为一个单一的简单的改变,这也是过程改进的机会。

2.整个团队测试策略

2.1 整个团队测试策略

敏捷社区中常见的一个组织的战略,团队需要包括人的分析能力,设计能力, 编程技能,领导能力,测试。显然这个列表没有罗列全部的团队的能力,同时,也不是每个团队成员都能拥有如上的能力。但是,在敏捷团队中,每个人都能以任何方式快速地学习新的技能,尽可能的通过学习去尝试并且分享给队友,从而提高团队的整体生产力。这被称为自组织“团队”。

如图1所示,我们可以看到传统和敏捷开发流程的不同。在传统瀑布模型下的团队,程序员是常见的(专家) 编写代码,然后把它扔来给测试人员(也是专家)。 虽然比没测试好,但是这样的独立作业,带来的是昂贵的花费和时间的开销。在敏捷团队的程序员和测试人员一起工作,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角色之间的区别变得模糊。敏捷社区中一个有趣的哲学是,开发人员应该尽早尽量验证自己的工作,尽自己的能力,努力获得更好的这样做过的效果。

图1 传统和敏捷开发比较

2.2 开发团队测试策略

如图2所示。Ambysoft 2008测试驱动开发(TDD)的调查,TDD的测试技术在实践中的运用。有趣的是受访者明确表示,他们不只是做TDD也不是人人做TDD,令人惊讶的是。他们中的许多人也在做回顾和检查,结束生命周期测试,和平行独立测试 ,活动敏捷的纯粹主义者似乎很少。

图2 敏捷团队测试/验证实践

2.2.1 持续集成(CI)

持续集成(CI)是一种实践,每隔几小时至少一次,最好是更多的时候,你应该:

①建立你的系统。这包括编译你的代码和潜在的重建您的测试数据库(的)。这听起来简单,但大型组成的系统的子系统,你需要一个战略去思考怎样建备份系统以及真实的系统的整体。

②运行你的回归测试套件。你将需要确定的测试范围的大小。对于小的系统,你会得到一个单一的测试 套件的所有测试,但在更复杂的情况下,配置好测试用例是非常重要的。

③执行静态分析。静态代码分析是一个质量技术在自动化工具检查代码中的缺陷,经常寻找如安全缺陷或编码风格的问题类型。

先进的团队,特别是那些在一个敏捷的规模的情况下,会发现他们也需要考虑将CI工作自动化实现并且部署,这样可以推广到其他的环境建设,或如果有一个工作建立在一天结束的时候,你可能想将它部署到演示环境,你的团队以外的人可以看到进展。

2.2.2 测试驱动开发(TDD)

从图3可以看出,有效的TDD方法提供的测试用例比较详细的规格说明更能被工程师很好的把握和操作。有效的单元测试已经是开发文档的重要部分,同时,定义清晰的可被接受的测试用例也会在将来成为产品的一个验收标准的一部分。

图3 测试驱动开发(TDD)是一种敏捷开发技术的实践

图4 一个程序员标准的一天的工作安排

可被接受的TDD的测试用例的开发需要程序员根据需求,已经测试人员的反馈不断调整,同时,自我驱动代码重构及实现。根据图 4显示,其实一个程序员在拿到需求之后,更乐意去不断的寻找之前的类似相关代码的实现然后撰写测试用例,所以相关测试用例最好能够被系统集成并且被分享,这样可以节约开发的时间,也能够为客户的验收测试提供帮助。

2.3 独立的测试团队

整个团队参与敏捷实践的测试工作已经可以协助开发团队发现简单的功能性的测试用例的开发,然后在大规模的复杂开发团队,我们还需要一个独立的测试团队来做独立的完成阶段已经生命周期结束量产前的测试。独立的测试团队努力的目标是找出系统性的问题(整个团队的测试通常是在验证性试验),独立的测试团队将专注于更复杂的体验的测试,区别于整个团队测试,独立的测试团队将支持多个项目团队。大多数组织有许多开发团队并行工作,往往有几十几甚至百名开发人员,所以需要有一定规模的独立的测试团队支持实现规模效应。这将大大减少你所需要的测试工具的许可证数量,分享昂贵的硬件环境,并使测试专家能够分享支持多个开发团队。

从规模效应的角度来看,敏捷开发团队跟独立测试团队的人员配比往往会15:1或20:1,大量的测试人同时工作在多个不同项目组中,而之前传统的人员比率往往接近3:1或1:1。

2.3.1 平行的独立的测试

独立的测试小组报告缺陷给开发团队,这些缺陷被视为需求并被开发团队加上优先级放入工作项栈在下次版本的时候解决。

许多开发团队可能没有所需要的资源进行有效的系统集成测试,从经济角度来看资源必须在多个团队共享。该含义是,你需要一个独立的测试团队的工作 并行地跟解决这些问题的开发团队工作。系统集成测试往往需要昂贵的环境这不是哪个单个项目团队所能承担的。

采用独立的测试的方法依然是现有的质量/测试人员仍然以传统的方式进行的,我们需要帮助测试人员克服这些文化上的挑战,帮助他们获得的技能和心态,有更好的敏捷思维。

2.3.2 结束生命周期测试

结束生命周期测试对于很多敏捷团队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努力成果,系统准备投产项目即将结束。如果独立的平行试验尽早开始,那么最终通过最后的生命周期测试可以很短,因为问题早已已基本被覆盖。独立测试工作延伸到交付的每个重要的里程碑,一旦解决方案的交付可用,独立的测试团队立即平行地进行完整的测试。

综上所述,敏捷测试贯穿整个项目的生命周期,直至整体解决方案交付完成,在这个期间影响软件质量,测试效果的不单单是独立的测试团队,整个团队的每个利益相关者都需要参与,灵活的测试环境以及便捷的缺陷管理,敏捷的灵活的测试策略能够帮助我们交付一个完美的整体解决方案给客户。

参考文献

[1]徐德华,应翔翔.论知识共享模型及其在中小型企业中的应用[J]. 经济论坛,2010,12.

[2]王敏.基于Scrum敏捷开发的软件过程管理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

科技创新的想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会务组织;项目课程;循环递进模式

为了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要求,适应当前职业教育教学发展的需要,职业院校的各个专业都进行了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课程开发,期望开发出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课程、建立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岗位技能,逐步符合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经管类文秘专业主要是为各类企事业单位培养秘书,办会、办事、办文能力是该专业三大基本业务技能,而与办会能力训练相对应的《会务组织》课程是文秘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本文在分析《会务组织》课程传统设计模式在教学问题的基础上,探索了循环递进式的项目课程设计,以期在今后教学实践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会务组织》课程传统设计模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传统设计模式是以会务工作流程为主线的单一纵向设计模式,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会务组织工作项目。《会务组织》是文秘专业的一门比较传统的专业课程,是学生学习会议管理基础知识、培养会务组织能力的核心主干课程,安排72学时、4个学分。目前在深圳各大书店里关于会务管理的书并不多,相关教材的设计思路也都是沿袭传统的以会务工作流程为主线的单一纵向设计。会务课程传统的教学设计是将会务工作流程分为“会前筹备”、“会中服务”和“善后工作”三个阶段,学生通过学习获知在会务工作的每个环节需要做什么工作。但会议无论从规模、内容、性质还是地域、形式等不同角度可以划分出许多不同的类型,如按照规模会议可分为小型、中型、大型和特大型会议,按照内容可分为专题性和综合性会议,不同类型的会议,所做的会务组织工作具体内容和要求是有差异的。

2.在传统设计模式的教学组织过程中,出现了学生“学而不会做”的现象。在目前的会务组织课程教学中,“会议”被概念化、虚化和泛化了,许多会务管理教材都将会前工作全面地归纳为拟订会议计划、拟订议程日程、拟发会议通知、准备会议材料用品、制发会议证件与指示标识、会场布置等,其实,在公司里一个部门工作例会会前需要秘书做的可能仅仅只是发送会议通知、预订并落实会议室、检查投影仪和麦克风而已。尽管学生了解会务组织的一般性工作内容,但如果要学生去完成具体某个会议组织工作时,可能还是不清楚到底需要做哪些具体的工作。即便是同一项工作但在不同类型的会议中其要求也可能是不同的,从而造成学生“学而不会做”的现象,学生在传统设计模式下的会务课程学习中得到的不是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完整系统的训练,因而无法完成一个完整的会务工作过程。

二、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课程

所谓“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课程”是基于典型产品(工科专业)或服务(管理类文科专业)项目为课程设计逻辑主线,一个教学项目就是一件完整真实的工作,而工作任务是工作过程中的某环节,通过完成若干任务获得结果,即产品或服务。项目课程的特征是:(1)用职业能力表述课程目标。重点关注学生能做什么,而不是知道什么。(2)以工作任务为教学内容。重点是教会学生如何完成工作任务,知识、技能学习结合任务完成过程来进行。(3)围绕工作任务学习的需要,以典型产品或服务为载体设计“学习项目”组织教学。笔者认为项目课程改革的主导思想是在课程设计中将未来工作岗位中一件完整真实的工作提炼成由若干任务组成的工作项目,学生完成了一项工作就有比较明确的成果和收获,尽可能地实现了在校学习和未来工作的“无缝对接”,解决了学生盲目学习而缺乏主动性的问题,这是项目课程的价值所在。

三、循环递进式项目课程设计在《会务组织》课程中的应用

传统的教材结构主要是“章”与“节”,而近两年出版的部分教材也呈现出一些变化,将原先的“章、节”结构描述为“项目”和“模块”,每个项目都由几个模块构成,有案例也有实训项目,但这仅是工作任务在课堂上的简单重现,在教学过程中安排的实训项目还是散状的,工作任务缺乏典型性和系统性,无法体现工作过程中的完整性,只能视其为课程项目教学法的尝试,并不符合项目课程的本质要求,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知道”与“会做”脱节的问题。

把握项目设计思路的正确方向是项目课程设计的关键环节,经过几番研讨与思考,根据项目课程的目标,我们决定按照难易程度选取系列典型产品或服务作为项目,课程内容从以简单到复杂的系列典型产品或服务为主线递进式地展开,尝试选取几个典型的会务活动作为工作项目。然后每个项目再按照会务工作的流程分解为若干工作任务,几个项目都会重复这个工作流程,尽管流程是重复的,但具体内容是从简单到复杂,因此随着项目的推进,学生的职业能力不断提升,这样就形成了循环递进式的项目课程设计模式,从而打破传统的按流程设计的单一纵向结构思路,改为横向加纵向结构思路。

考虑到课程目标、教学课程等因素,将《会务组织》课程设计由“安排部门员工例会”、“组织公司研讨会”、“筹备公司年会”、“召开新闻会”、“策划公司周年庆典”这五个典型工作项目组成,每个工作项目又按照会务工作流程分解为会前、会中、会后三个大的工作任务,然后再细化为若干小的工作任务。下面以“安排例会”项目设计方案为例进行说明:

1.项目名称:安排部门员工例会

2.教学目标:(1)能根据工作任务要求,收集资料、讨论分析解决方案,汇报(展示)例会安排工作。(2)熟悉小型、内部、常规会议的工作流程、内容和要求。(3)能够根据具体任务列出部门例会工作表,做好会前、会中和会后组织、服务工作。

3.技能要求:能够在部门文员岗位单独组织完成部门例会工作。能以个人书面形式或小组为单位进行工作情景模拟的方式汇报工作,无明显工作失误。

4.教学资源:(1)容纳40人的配有常用会议设备、功能齐全的专业会议室。(2)40人使用的资料袋、会议记录本、文件夹等会议用品。(3)多媒体教学设备,自编教材,丰富的案例、影音资料等。(4)与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学生活动满足学生的实践需求。

5.教学任务分解及课时分配(下表)

四、《会务组织》项目课程循环递进模式设计的创新

1.在课程教学方面有效解决了“什么都学但做起来不会”的问题。在这个项目课程设计思路中,学生要完成这门课程的学习,就必须认认真真、周而复始地完成五个不同类型的、典型具体的会议组织工作,每个工作项目的工作流程相同,但同一阶段不同的会议要完成的具体工作任务是不尽相同的,这样就有效地解决了上述提到的问题,项目工作成果也是非常明晰的。

2.在具体项目设计方面遵循了循序渐进的自然规律。五个典型工作项目的选取考虑到由简单到复杂,由小会到大会,由内部到外部,由狭义的概念到广义的概念,会务工作侧重点从组织与服务到策划与实施,遵循了学生学习循序渐进的规律。在将来的实际工作中,学生从最初的前台接待岗位到部门文员到公司秘书工作岗位,对其办会能力的要求也是逐渐提高的。

3.在课程实训过程中强化共性,兼顾差异,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有些会务工作是一般会议都需要做的共性工作,如会议通知、议程日程、会议记录等,而有些工作只是在个别会议中需要做的个性工作,如部门例会会议是不需要考虑食宿问题,也不需在会前拟订策划方案,而公司研讨会要安排食宿,周年庆典要做策划方案,新闻会一定要和媒体进行良好的沟通。同一个工作任务,在不同的会议中要求也是有差异的,如公司研讨会的食宿安排问题要比公司年会的宴请简单许多。学生依序完成这五个会务工作项目,既能熟练掌握办会的通用技能,又能胜任某一具体会务组织工作,在实训过程中,还能够训练学生举一反三,对其他类型会议的会务组织工作融会贯通。

参考文献:

[1] 蒋庆斌,徐国庆.基于工作任务的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