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新课程 高中 心理健康教育 课程建设
我国的中学教育,在制度上都存在诸多的问题。尤其是忽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而过多的重视应试教育,这一问题严重影响着我国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因而,我国不断的对中学课程进行改革,逐渐的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基于完善的心理教育的课程建设,在心理教育上,对学生思想和行为进行指导,一培养学生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的问题
1.缺乏完善的课程理念。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以课程要求为目的,进行系统化的心理教育,不助于心理教育工作的开展。高中生处于个性发展的特殊时期,其性格和情绪具有不稳定性,因而,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基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作为日常教学工作来抓。教师在心理教育中,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尤其是班主任工作,对学生的日常行为和思想,进行有效的指导。因此,基于课程观念的不完善,当前的心理健康教育过于课程化,缺乏教学模式的灵活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相对形式化,教学活动过于僵化。
2.心理教育教材不完善。当前的心理健康教材五花八门,在内容设置上存在较大的偏差。尤其是心理教材注重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而忽视了高中生本质的心理问题。也就是说,心理健康教材在内容设置上,缺乏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尤其是学生情操、性格等方面,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未能得到本质性的教育。因此,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建设,在课程内容上与教育目标相脱节,在心理教材上还需要逐渐完善。
3.课程设置不合理,尤其是理论课和活动课的课时比重不合理。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的联合教学,尤其是基于活动课程,诸如体育教学,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高中的学业课程量大,在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设置上,以选修课程的方式,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进行教学,以至于在实质上缺乏有效的课程设置。同时,纯粹的理论教学,使得教学活动缺乏实践性,尤其是基于活动课程,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并且,心理健康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心理课程上处于被迫或不情愿的状态,以至于教学效果让人堪忧。
二、优化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
1.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的原则。
(1)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在课程设计上,要以学生为主体,基于教师的指导教育,实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基于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对学生的情感和人格,进行正确的教育,减少宽泛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课程设计。
(2)基于有效的情境教学。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基于有效的情境,进而到达心理教育的目的。尤其是设定不同的教学环境,将学生的心理问题放置于教学活动中,学生切身体验和感受到心理因素的存在。同时,基于教学情境的构建,丰富了传统的心理课程,是优化课程建设的重要举措。
(3)活动教学。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其在课程建设要基于学生的心理现状,予以课时上的有效调整。尤其是以活动教学为主,对学生在活动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而且,以活动为主体的心理教学,学生可以全身心的投入,有助于良好教学效果的实现。
2.优化课程建设的举措。
(1)完善课程理念,尤其是课程属性的认识。心理健康教育是体验性的课程,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切身体验。因而,在课程建设中,以学生为主体,基于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有效地引导。同时,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门体验式的课程,注重学生的内心因素,基于有效的活动教学,让学生的心理在活动中,进行释放和交流。并且,在课程建设中,关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进行健康教育的重要方面,基于实际的生活行为和思想,开展课程建设。
(2)完善心理教材,尤其是教材内容的实用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出发点,在于学生心理的教育。因而,在教材内容的设置上,以学生的实际心理问题为核心,构建教材的内容。尤其是关于情感和人才等方面的心理因素,应该更多地体现于教材之中。并且,宽泛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内容,可以适当的削减。
(3)完善课程设计。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实践教学的开展,因而在实际的课程设计中,要规划好理论课程与活动课程的课时比重,尤其是基于活动课程的教学开展,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课程方式。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的大潮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逐渐的被现代的教学形式所取代。尤其是现在的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的身心的健康发展,而有效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学生健康的心理发展。
参考文献:
[1]方双虎.学校心理教育课程设置的困境与出路[J].中国教育学刊.2007(08).
[2]赵霞.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反思[J].黑龙江教育.2011(01).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项目化教学;高职教育
在高职课程教学改革的大形势下,如何结合教育部、卫生部、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进一步推行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改革,直接关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渠道作用的发挥。
一、在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中实行项目化教学的必要性
项目化教学作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强调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已经越来越多应用到职业教育中。项目化教学是指“以项目为载体、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来选择、组织课程内容,并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模式,其目的在于加强课程内容与工作之间的相关性,整合理论与实践,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效率”。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中实行项目化教学具有现实必要性,体现如下:
1.达成课程教学目标要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进行项目化教学改革。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和心理素质,传授心理保健技能,提高学生应对挫折和环境压力的能力。课程的最终目的是要学生课堂所学与日常生活所用相结a合,为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这就要求课堂教学要集理论讲授与团体训练为一体,强调课堂的体验性、实践性、自主性。而在众多教学方法中,项目化教学无疑是最符合这一要求的。项目化教学的基本思路就是根据课程的内容、具体教学目标,将课程细分成操作性强的程序设计项目,根据具体项目开展教学。通过实际项目的操作,真正做到融“理论知识、实践操作、素质培养”为一体,让学生围绕项目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实现课程的思想、知识、技能三大教学目标,全面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真正授予学生一生受用的能力。
2.提高高职学生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兴趣需要实行项目化教学。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授课仍然以传统的讲授法为主,注重教师教的主导教学过程,忽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使大学生处于一种被动学习的状态,未能充分体现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高职院校学生大多对专业课以外的课程兴趣不浓,学习主动性较差,以传统的教学方式施教,教师难教、学生没兴趣学,学完后在实际生活中也不会用或用不好。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中实行项目化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突出教学过程的激励、启发功能,让学生在自主的体验、探索中掌握学习、沟通、压力应对、人际交往等各种通用技能。这种教学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成为受学生欢迎、喜爱的课程。
3.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的实效性要求实行项目化教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在掌握心理健康基本知识的同时,自己去体验、感悟、操作、实践,从而实现心理的成长、发展、飞跃。有学者断言:心理健康课是技能培训课,心理健康课是自我教育课。在课堂上教授学生一些实用的技能、技巧,就如同交给他们一把梳理心情的梳子,在以后的时间里可随时梳理、终身受用。“做、学、行”三位一体的项目化教学就是教师外部“灌输”与学生自我体验之间的最佳结合点,通过认知与实践的共振,实现心理学认知与心理学各种技能掌握合一的修为。
二、项目化教学在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中的应用
1.教学目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总体目标是普及心理健康知识,通过设计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项目和根据课程知识点设计的专业项目,使学生了解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点,端正对内心世界的认识,掌握解决个人成长中常见心理问题的技能、技巧,提高心理调节、心理保健的能力和素质,在助人、自助的实践中,完善自我、健全人格,实现“做、学、行”一体化,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成才。
2.教学项目设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既有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授、心理调适方法的体验,也有心理调适技能的学习,而心理的体验及调适方法的掌握比知识更重要。这就要求在教学的设计上应引进更多的实践活动,将理论知识与体验、训练项目相结合,以具体项目为主体开展教学,学生通过“做”而“学”进而“行”。为此,根据《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内容,笔者打破传统教学模式,设计了学生主导,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探索学习的项目,将知识点融入到项目中,突出学生的感受、体验,训练学生处理心理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整个课程体现了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设计,具体见表1。
表1
3.教学评估方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标与性质决定了课程的评估必须以心理知识的掌握和应用心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两方面相结合,而后者更为重要,是评估课程教学的核心。可采用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的形式对课程教学进行评估,考核指标包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项目实践的完成情况、日常心理问题的调节能力、助人能力,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教师的评价等,力求使理论知识内化为学生心理素质和能力的提高。
三、项目化教学在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中实施的要点
1.明确分工,有效评价。在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中运行项目化教学,要明确学生主导、教师引导的身份定位,以项目为中心,明确分工,共同推进项目任务的完成。教师要做好项目前的准备工作,精心设计设计符合学生特点的项目,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同时了解知识、掌握技能。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做好组织工作,关注学生对项目任务的实施。同时,做好各项评价工作,并将项目成果及时反馈与展示,使其在鼓励与肯定中提升自我,健全人格。
2.保障师资,分班上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的项目化教学毋庸置疑优于传统讲授教学,但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也出现了对大多数学生照顾不够的尴尬局面。由于师资力量的不足,本课程大都采用2个班甚至3个班合班上课,严重影响了项目化教学的效果。为此,呼吁高职院校要配备足够的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每班单独上课,积极有效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
综上所述,要在高职院校全面推广项目化教学,必须采取院校与教师合力进行的办法。院校应根据教学实际配备足够的高质量的专职和兼职的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提供必要的的教学设施,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从当代大学生的实际出发,不断地优化教学,培养高质量的社会适应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吴晓琼.“项目化教学”在高职化学教学中的研究[J].学科教学.2010(6):102~103
[2]蒋庆斌,徐国庆.基于工作任务的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5,26(22):46~50
一、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从我市一所职业高中学生作为实验研究对象,随机抽取高一至高三年级各两个班的学生,其中高一学生80人、高二130人、高三136人,共计346人。调查采用症状自评量表,由专业人员如班主任配合,使用课堂时间对学生团体进行测查,教师在进行调查时应该使用统一指导语,将调查表测试结果与班主任个别谈话相结合,保证测试可靠性与科学性。依照国内文献标准症状自评量表中的各因子分大于等于3分的人被认为是可能有较明显心理问题。此次实验研究采用软件SPSS15.0进行统计学分析与处理。经过调查后,得出如下结果:
职高高一组中有明显心理问题的15人、高二组35人,高三组40人,职高高中所选研究对象一共有90人,占总实验人数的26.01%。其中心理问题中出现频率次从高到低的是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偏执、焦虑、精神病性质等等。另外,高一年级中心理因子分之间有较大差异,高二、高三年级学生各因子之间无显著差异;职高高中的男女生之间各因子分没有显著性差异[1]。
二、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措施
1、增强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的地位与作用
心理健康教育在目标、功能以及任务上与其他各项教育之间有着交叉相关的关系,其他各项教育能够完成部分心理健康任务,但是不能够完全代替,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像其他教育科目如德育、智育及体育等,开展设立专门教育机构。
学校应该完善心理健康机构设施,不能完全将学校卫生室作为学校心理健康室,学校心理健康机构设施完善应该做以下工作:建立学校正规心理健康机构设施例如心理健康办公室或者是学校心理咨询室等等,学校还要给其相应的工作经费,并配备专业心理健康工作人员、给予其良好的福利工资待遇。另外,还要明确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促进培养高中生的智力、想象力及思维能力等发展;帮助学生形成树立正确科学的心理态度、对自己青春期心理变化能够愉悦地接受。
2、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与能力
学校建立好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还要加强自己的专业化程度与能力,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该明确自己应该具备的知识素质,并在行动上积极努力,教师首先应有角色意识,应从传统德育工作者转变为新型心理辅导者,充当帮助学生个性发展的促进者。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还应该有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学习发展心理学、个性心理学及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知识,能够与学生进行充分沟通、诊断学生出现问题及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等等。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学校在招聘与录用时们应该设立好门槛、把好关,只有那些具备较好个性心理品质的人才能够担任,心理健康教师在正式上岗之前还要进行严格训练。
3、改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方式
在确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之后,学校教师应该根据高中学校不同年级及性别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与规律,将学生不同心理现象及问题等转化为层次化、具体化的教育目标,构建一个比较科学完善的教育目标体系与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学校教师在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时,一定要规范制度化。学生在学习心理健康课程之后,能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也能够掌握一些心理学方面基本知识,能够进行自我调适,逐渐培养自己的人际沟通与交往技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应该与学生的心理与实际生活紧密相关:针对学生的学习、人际关系及心理自我调节等方式展开。学校还要有效开展心理咨询工作,首先提高硬件设施配件、心理咨询应该坚持保密性原则,采用适当的心理咨询方法方式,也可以建立一个心理咨询网络,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辅导环境。
三、结语
职高学生与普通高中学生相比,经历着特定特殊的生活环境,加之社会变革等影响,职高生在心理、观念上出现了一些新变化与新矛盾,职高实施素质教育成为了一个新问题。职高生的心理素质水平不高,学校还需要重视起来,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心理卫生知识,根据不同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建立个人心理健康档案,给予其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 高中政治课 心理健康教育 分析原因 制定措施 完善反馈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社会竞争激烈,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的心理压力加大,心理健康受到威胁。据报道:专家称中国有4000万青少年儿童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约20%的青少年儿童有抑郁倾向。因而,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教师和家长的疏导。需要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塑造完善、健康的人格。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更应如此。
一、分析原因
1.高中生的心理现状分析。经调查,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无论是较富裕还是略贫穷的家庭,高中生较普遍存在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不同程度地存在自卑、攀比、虚荣等心理问题,从而影响他们的生活、学习与交友等。可见,我们应多关注他们的心理动向,不能只是忙于向学生传授知识。让政治教学课堂成为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战场,是每位政治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要求。高中思想政治课是以基本观点为指导的公民教育课程,是提高学生认识和参与社会生活能力的综合课程。高中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观点的教育,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3.高中思想政治课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的重要途径。在高中政治课本中,穿插了很多心理健康教育素材。特别是在必修课程《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等章节的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教材分别从不同方面渗透着对学生的人格培养要求和智能训练要求,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政治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帮助学生进行自我意识的调节,心理障碍的排除,从而保障心理健康,实现“1+1>2”的整体效应。
二、制定措施
1.努力挖掘教材中心理教育的重要资源。高中政治教材中有许多知识点直接或间接地与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有关。我在教学中充分发掘和利用这些资源,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和心理素质。如在《哲学常识》“意识的能动作用”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中,提到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课堂上,我介绍相关心理常识:不良情绪容易导致心理障碍,从而影响学习和工作。在持续的消极情绪反应作用下,首先受到影响的是神经系统的功能,抑制大脑皮层高级心智活动,破坏大脑皮层兴奋性与抑制的平衡,使得正常的判断力下降,甚至使人的大脑功能严重失调。介绍常见的抑郁症、神经衰弱等生理、心理疾病。通过相关知识的介绍,学生体会到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的重要性。
2.注重言传身教,凭借个人魅力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用积极的情感和真诚的爱心感染和打动学生,给每个学生以宽松、尊重、支持、鼓励的发展空间,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积极的思维活动,保持学生健康愉悦的心境,从而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这种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不仅有利于传授知识,而且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首先,感染法。良好形象感染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把微笑带进课堂,用积极乐观的情绪够感染学生,用激昂、奋进的语调和具有幽默感的语言活跃课堂气氛。生机勃勃的课堂,拉近师生距离,以化解学生心中焦虑、自卑、孤僻等不良情绪,增强了教育教学效果。
其次,合作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多提问、分组讨论、辩论、点拨等不同形式,给同学们提供均等的回答机会。以愉悦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回答问题中,使学生充分认识自身价值,正确评估自己和他人,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又提高情感目标、心理素质目标的达成度。
再次,自信法。目前不少高中生或多或少地存在自卑心强、自信心差、个性张扬、无所禁忌等各种心理问题。在政治教学中,我们密切关注学生的思维活动和课堂表现,认真倾听学生的各种意见与要求,先不管对与错,都充分肯定并给予赞赏。让学生在良好的心理氛围中发现自我价值,在愉悦的氛围中张扬个性,从而消除自卑心理,提升自信心。
三、完善反馈
一、高中政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一)高中生心理现状。高中生存在心理问题较普遍。无论是较富裕还是略贫穷的学生,大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自卑、攀比、虚荣等心理问题,而且往往影响他们的生活、学习、交友等。可见,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不能只忙于向学生传授知识,同时更应多关注他们心理动向。高中政治教学便应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战场,这是每个政治教师的责任。
(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对高中政治教学的要求。高中思想政治课是以基本观点为指导的公民教育课程,是提高学生认识和参与社会生活能力的综合课程。高中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观点的教育,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三)思想政治课是实施心理教育的重要途径。在政治教学中,穿插了很多心理健康教育的素材。教材从不同方面渗透着对学生的人格要求和智能训练要求,有利于对学生心理品质的培养。在高中新课改教材中注入了《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四个必修课程,从不同方面渗透了对学生人格的塑造。这些内容都直接与心理健康教育有关,是心理健康教育重要的资源。
二、如何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一)积极发掘教材中心理教育的重要资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高中政治的许多内容是与公民的生活密切相关,教材中有许多的知识点直接或间接地与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有关。我在教学中充分发掘和利用这些资源,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和心理素质。如在学习《经济生活》综合探究“正确对待金钱”时,我采用了四人为一研究小组,通过调查表的形式,要求学生在一周内对学校在校生进行调研,以培养学生的自我动手、自我研究性学习,通过他们的调查报告,发现他们的自主性和团结意识都较以前有所增强。
(二)注重言传身教,利用教师个人魅力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不仅有利于传授知识,而且也能起到心理健康教育作用。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能让学生保持健康愉悦的心境,从而促进人格的和谐发展。那么,教师如何通过言传身教来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心理呢?
首先,在每次上课前面带微笑,以积极乐观的情绪感染学生,每堂课都保持着用激昂、奋进的语调和具有幽默感的语言来活跃课堂气氛。这样既给课堂带来生机,也能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学生就会喜欢上课、听课。
其次,充分运用角色渗入法。就是教师通过进入学生的精神世界,站在学生角度去看问题,从而理解和分担学生的各种精神负担和心理压力。它可以拉近师生距离,并产生共鸣,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化解焦虑、自卑、孤僻等不良心理,并“亲其师信其道”,从而增强教育效果。
再次,由于现在大部分高中生或多或少地存在个性张扬、无所禁忌、自卑心强、自信心差等心理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和课堂表现。学生回答问题时,不管对与错,我都认真倾听,充分肯定并给予赞赏,让学生在良好的心理氛围中发现自我价值,在愉悦的氛围中使个性得到张扬,自卑心理得以解除,自信心得到提升。
三、重视作业反馈和辅导,运用激励原则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