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乡村特色旅游规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各县(区)人民政府。
二、考核内容
考核分为综合考核和单项考核两类。
(一)综合考核包括:
1.乡村旅游规划编制情况;
2.乡村旅游产品开况;
3.乡村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情况;
4.乡村旅游市场培育情况;
5.规范乡村旅游管理情况;
6.乡村旅游人才培训情况;
7.建立旅游发展的组织协调机构及运行效果;
8.年度乡村旅游综合收入情况;
9.乡村旅游发展专项经费安排及使用情况。
(二)单项考评包括:
1.年度特色旅游乡镇创建情况;
2.年度特色旅游村创建情况;
3.年度乡村旅游点(乡村旅游明星户)创建情况,包括生态休闲农庄、特色农业观光园、民俗风情园、农家乐等四种类型乡村旅游点创建情况。
三、考核标准
综合考核评分实行百分制考核,根据《市乡村旅游工作综合考核评分表》(详见附件1)进行量化打分,依据得分率换算成市政府对各县(区)乡村旅游工作年度目标考评得分。
单项考核实行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根据《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评价体系》(详见附件2),综合得分达到60分以上认定为市特色旅游镇(村)。根据《省乡村旅游点等级评定表及说明(试行)》(详见附件3),对各县(区)申报的乡村旅游点硬件设施、功能布局、安全卫生、环境保护和服务管理等软硬件水平进行综合评分,综合得分在626分以上认定为市乡村旅游示范点(乡村旅游明星户)。
四、考核程序
(一)综合考核程序
1.各县(区)政府于每年的12月20日前对照《市乡村旅游工作综合考核评分表》完成自评打分,并准备相应证明材料;
2.各县(区)政府于12月25日前将《市乡村旅游工作综合考核自评得分表》和相关证明材料依考核内容分类装订成册,一式3份上报至市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
3.市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市委办、市政府办督查处通过审核材料和实地检查对各县(区)政府年度乡村旅游工作自评得分情况进行审核确认;
4.市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各县(区)乡村旅游工作综合考评得分上报市目标办,换算成市政府对各县(区)乡村旅游工作年度目标考评得分。
(二)单项考核程序
1.特色旅游乡镇、特色旅游村评定考核:
(1)各县(区)政府及时组织符合条件的乡镇、村进行申报。各县(区)政府应以正式文件形式上报特色旅游乡镇、特色旅游村评定申请,同时报送如下附件:
①申报单位总体情况介绍(文字材料及光盘);
②《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评价体系》自评表一式3份;
③依据《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评价体系》各项考核内容制作的台帐资料3套(需依大类分订成册)。
(2)市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建设、规划、农业、财政等相关部门在接到申报申请后1个月内对申报单位进行检查验收。
(3)检查通过的,在网上、旅游网等媒体公示7天。
(4)公示期满无异议的,颁发相关证书、铜牌。
2.乡村旅游点评定考核:
(1)各县(区)旅游局及时组织符合条件的单位进行申报。各县(区)旅游局应以正式文件形式上报乡村旅游点评定申请,同时报送如下附件:
①申报单位概况及创建工作情况介绍;
②《省乡村旅游点等级评定表》自评打分表一式3份;
③乡村旅游点经过当地消防部门验收的证明材料;
④乡村旅游点各项设施、设备通过安全检测证明。
(2)市旅游局组织市旅游景区评定委员会和市旅游星级饭店评定委员会在接到申报申请后1个月内对各申报单位进行检查验收。
(3)检查通过的,在旅游网公示7天。
(4)公示期满无异议的,颁发相关证书、铜牌。
(5)对检查得分较高,创建效果显著的单位,作为我市省级三星级、四星级乡村旅游点的申创单位,向省旅游局推荐上报。
五、考核奖惩
1.对各县(区)政府乡村旅游工作单项考核未达到《市政府关于加快全市乡村旅游发展的意见》中明确的乡村旅游发展年度目标任务80%的,年终考评实行一票否决。
2014年全县旅游行业克服市场疲软、经济运行走低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全力推动旅游业逆势上扬,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增长势头,全年接待旅游总人数717万人次,同比增长24%,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1.3亿元,同比增长27%。据统计,我县旅游业对消费拉动比例为1:8,对就业的拉动比例为1:5,2014年旅游业直接就业1.3万人,间接就业6.5万人,特别是乡村旅游发展迅猛,全年接待旅游人数329.6万人次,同比增长32%,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9亿元,同比增长38%,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5000余人,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
__县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发展成为一个工业强县,旅游业的发展得益于县委、政府提出的“南工北农”的战略方针,南边我们依托强大的工业园区发展工业旅游,北部则依托原生态环境发展乡村旅游,这是__县目前经济发展的一大优势、一大潜力、一大希望、一大亮点、一大支柱。
1、旅游开发,存在着开发层次较低、产品与功能单一,同质化严重,主题不鲜明等问题。
2、在旅游资源分布上,呈现出总体分散、局部集中的特征:生态、田园、人文与红色资源相对集中于北部,工业资源相对集中于中南部。
3、__县各乡镇旅游空间内部单元间缺乏有机整合,在旅游项目的建设上缺乏明晰定位,使得各乡镇内部存在较大程度的同质化现象。
4、__县各乡镇(街道)中,除了开慧等少数乡镇将旅游业(包含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等)作为镇域主导产业之一进行大力发展之外,多数乡镇对旅游业重视程度不够,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互动不足。
5、__县餐饮类型和数量丰富,拥有一些特色餐饮,但品牌影响力尚不足。住宿酒店较多,但高星级酒店集中于县城且数量不多,多层次的住宿体系尚未构建,酒店服务水平有待提升。
6、交通优势十分明显,但是旅游专线巴士尚待完善。
7、景区开发方面,__县拥有4A景区,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此外工业旅游示范点及各类农家接待点较多,但多数景区开发比较初级,景点之间缺乏联动。商业设施多数集中于县城,但商业街区缺乏特色;景区缺少土特产和手工艺品等旅游商品,具有鲜明特色的区域购物系统尚未形成。休闲娱乐场所种类繁多,但旅游产品的娱乐元素不足,节庆策划没有充分彰显地域特色,未形成品牌节庆。
8、县政府对旅游发展的专项经费投入不足,旅游统计数据不够深入和全面。在旅游设施与服务功能、旅游市场监管与游客满意度、旅游行业精神文明和教育培训、旅游安全等方面均需要完善和提升。
中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期,围绕资本、土地提出的金融、融资渠道、农村产权的改革为旅游资本导入、乡村旅游开发等带来诸多利好。2014年7月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优化旅游发展软硬环境等三项措施以促进中国旅游业的改革发展。8月出台《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增强旅游发展动力、完善旅游发展政策等5大方面内容。一系列改革红利和国家政策的出台促使旅游业潜能高位释放,使其实质性成为国家促经济、优生态、惠民生的重要抓手。
休闲旅游正在兴起。随着国家休闲泛化趋势日益明显,休闲旅游将呈现爆发式增长,根据城区、近郊、远郊不同的资源条件,因地制宜发展亲水休闲、乡村休闲、运动休闲、生态休闲、养生休闲、郊野实景剧、休闲Mall等休闲旅游产品,构建层次化休闲旅游系统是产业升级的关键。
__“一带一部”新的战略定位下,__县作为__省首屈一指的经济强县和全国综合实力第八强县、大__次中心,拥有中部第一、全球百强国际机场,是汇聚沪昆、京深高铁的重要铁路枢纽城市;其问鼎一带一部中心城市优势明显。
与长株潭区域各旅游发展基础较好的县市(如浏阳、宁乡、韶山等)相比,__县旅游发展水平较低,游客增长较慢,但其消费引力强、人均旅游消费高,整合县域旅游品牌、提升__县旅游品牌的知名度与人气是旅游发展的核心任务。
从长株潭区域旅游产品供求市场来看,目前长株潭旅游市场仍处于观光时代,整个区域休闲度假旅游仍有巨大发展空间,自驾游、商务游、度假游等专项旅游市场尚待培育。
从交通区位来看,__县具有绝佳区位优势,沪昆、京深双向高铁、黄花国际机场、以及京港澳高速、长浏高速等形成的井型高速构建的立体化交通网络为__县打开全国乃至国际旅游市场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落实党的十和十以来的会议精神,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要求,立足“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顺应中央政府大力推动服务业、文化业发展的契机,培育并践行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敬业、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旅游业内生发展机制,使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得益彰,推动__县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本次规划坚持资源整合、可操作性、市场导向与突出特色四大原则:
(1)资源整合原则
根据__旅游业“十二五”规划和《__省推进新型城镇化实施纲要(2012-2020)》,对县内主要的旅游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并进一步加强跨区协作,在旅游产品开发、旅游线路组织、一体化整
合营销等方面,加强横向联系,实现结构性和功能性互补,达成区域共赢。(2)可操作性原则
规划在确保其战略指导作用的前提下,尽可能保持在旅游产品开发方面的指导具体化。在具体项目策划上,既要突出__县的特色及市场的需求,又要考虑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在规划管理方面,要充分与政府政策相结合,同时考虑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在时间上,采取整体规划、分期开发的序列安排。
(3)市场导向原则
人是旅游活动的主体,旅游规划必须考虑游客的本质需求。在客源市场细分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结构层次游客,开发满足个性化和多样化需求的旅游产品,以适销对路的旅游产品占据市场。
(4)突出特色原则
在规划中,应充分凸显地方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的特色,面向旅游市场需求,因地制宜,设计出独具__县特色的各类旅游产品,将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产品优势,进而实现向旅游经济优势的转变。
打造具有国际水准、国内领先的__县旅游品牌,争创国家旅游强县,树立县域旅游业创新发展典范。发挥旅游产业带动作用,促进__县城乡统筹,带动北部乡镇经济发展。优化__县旅游产业空间结构,整合旅游资源,提升旅游产业综合效益。完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使之与旅游强县目标相适应、满足旅游产业发展需要。
主要任务是扶持优势,集聚人气。整合已有旅游项目,重点扶持优势项目做大做强,改善基础配套,依托优势项目,跻身长株潭城市群休闲旅游热门地。不断完善体系,深化品牌。以两型建设以及城乡统筹要求为标准,整合并深化全域旅游项目与品牌,完善旅游产品体系,进一步完善配套设施,拓展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打造中部地区知名的全域休闲旅游城市。
至2016年,年旅游收入突破100亿元,占GDP比重达到8.1%。年旅游人数突破980万人次。2020年,年旅游收入突破200亿元,占GDP比重达到11%。年旅游人数突破1500万人次。
1)、构建__县旅游品牌体系
根据__县旅游资源及产业发展状况,全面整合旅游资源,形成商务旅游、红色休闲、乡村休闲、康疗度假、工业旅游等五大特色旅游品牌。特色旅游品牌的构建有利于形成品牌价值,具有持久的市场影响力,有利于增强__县旅游产品竞争力,是__县旅游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核心。
2)、理顺旅游产业空间结构关系
以__县主体功能区规划(2015)为主要依据,规划形成一轴四带、一核三区的空间结构和功能分区。
一轴指黄兴大道旅游发展轴,对黄兴大道整条道路及两旁坡地等实施绿道改造计划,分为北部田园风光、南部城市景观两个段落打造为绿色景观游憩轴线,并串联起县域内30余个景区景点,形成南北快速旅游干线。
四带指浏阳河、捞刀河、金井河、麻林河休闲风光带,通过滨河绿道、滨水景观设计、疏浚河道等工程,打造滨水特色旅游休闲廊道。
一核指星沙城市休闲核,范围包括__县行政中心和中央商务区,依托此区块的优势区位以及商务、文化、休闲绿地等资源,构筑融合城市生态休闲、商务、办公、文化娱乐、生态观光、休闲购物等功能为一体,市民宜居、游客宜游的城市休闲空间。
三区指空港-高铁现代服务经济区、生态工业旅游体验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度假区。通过明确旅游功能分区,引导片区内旅游产业的差异化发展。
3)、因地制宜的推动北部乡镇发展
发挥旅游产业带动性强、产业关联度高的优势,充分挖掘北部乡镇的旅游资源,因地制宜的推动北部乡镇发展。北部乡镇具有森林资源、田园/茶园资源、红色资源、温泉资源、康体疗养资源等特色旅游资源,资源丰富、特色突出。发展旅游产业是对__县“南工北农”产业格局的有益补充,有助于推动北部乡镇经济的快速发展,有效促进城乡统筹。
4)、完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旅游公共服务设施是发展旅游产业的基础,同时也是衡量地区旅游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长期以来,__县旅游公共服务设施投入严重不足,旅游信息、旅游交通等重要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匮乏,与__县经济发展水平不匹配,也难以满足旅游市场需要,对旅游产业发展产生严重制约。本次规划重点完善旅游公共信息、旅游安全保障、旅游公共交通、旅游惠民便民、旅游行政服务等五大旅游服务体系。
1)、旅游精品工程
以__县特色旅游资源为依托,打造一批特色旅游精品。近期重点打造以北部乡镇为重点的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度假区、创建松雅湖国家5A级旅游景区、天华山国家3A级旅游景区等、打造果园生态艺术小镇与春华田园风情小镇等项目,中远期重点打造松雅湖、麻林温泉小镇、空港旅游产业带等项目。
2)、旅游品牌建设工程
重点围绕品牌形象、景区创A和乡村旅游转型升级三个方面构建__县旅游品牌:
(1)打造旅游品牌:打造具有__县特色的旅游品牌形象,统一形象标识、统一推广宣传、统一服务标准。在省市级主要媒体投放旅游形象广告,构建网络推介平台,运用SNS社区、微信微博、朋友圈、论坛等形式扩大__县旅游品牌影响力。
(2)A级景区升级:近期先行对板仓小镇、松雅湖进行5A创建,黄兴故居、影珠山、北山森林公园创建4A级景区,对天华山进行3A景区创建。
(3)乡村旅游转型升级:乡村旅游曾是__县优势旅游项目,但近年来发展遇到瓶颈,急需进行转型升级。近期应逐步加大对乡村旅游项目的转型引导,鼓励大型农庄企业进行重组合作,形成乡村旅游企业的集团化连锁经营模式,在品牌塑造、功能定位、硬件设施、服务水平等方面进行整体升级换代,实现__县乡村旅游经济再次腾飞。
3)、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工程
包括旅游管理、公共设施、旅游营销、旅游购物等四大体系及类型的示范工程。
4)、旅游宣传营销工程
从营销手段、重点市场、旅游产品三个角度开展旅游宣传工作:
营销手段:线上线下相结合。线上近期开通__县旅游公众微信、微博,定期__县最新旅游信息;在旅游门户网站、广播电视台、报纸投放旅游广告。线下近期内举办系列旅游节庆活动,以此快速扩展__县旅游景区品牌。主要节庆活动有:美食节、葡萄采摘节、花卉节、万人骑行绿道活动、红色旅游节等。
重点市场:近期启动市场以长株潭市场为核心,通过便捷的近距离短程交通将游客迅速带入__县。
一、以生态保护为切入点,从而保证旅游资源的可持续性
乡村旅游发展依赖于旅游资源的保护,因此旅游资源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关系到当地民生与经济,因此,生态旅游资源保护工作是未来乡村旅游发展的核心。
(一)注重自然环境的保护。乡村有着其独特的自然与人文环境,这是其吸引大量游客的根本原因,自然环境有着明显的不可复制性特征,一旦破坏,很难恢复,因此必须严格保护。
(二)注重田园风光的维护。田园风光是区别城市的重要特色,其乡村性是区域旅游的核心组成,田园风光不仅仅是一种基于农村景观的特有风光,同时也是原始农村生产活动的体现,田园景观在乡村旅游中的经济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同时也是农民生产生活的核心,因此应当全力保护农村的田园风光。
(三)要注重保护乡村村落景观。乡村的文化特色一般通过建筑体现,特别是一些历史悠久的乡村,其建筑是其村落发展的活化石,这也是其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必要进行重点保护。
二、以当地实际为基础,对地方特色旅游资源进行优化
乡村旅游发展基于乡村特色,而对于地方特色旅游资源的整合是发展乡村特色旅游的基础,也是设计好的旅游发展项目的基础,乡村旅游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乡村性特征,乡村旅游的灵魂便是乡村,是基于本地风土人情的旅游形式,这种乡村性也是区别名省旅游的主要特征。
(二)文化性,乡村的景观与人文特征沟通构成了乡村的特有文化气息,其与城市的快节奏生活截然不同,虽然也为生计所忙碌,但是乡村有着其特殊的农耕文化气息,同时大部分乡村居民也保持着质朴的特征与闲适的生活状态。
(三)生态性特征,乡村的生态环境优于城市,特别是城市污染越来越严重,很多人开始在周末逃避城市,选择乡村生态旅游。
(四)体验性,乡村旅游资源的优化还应当注重体验性,特别是农耕文化体验及乡土风情的体验,这也是吸引大量游客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以生态文明为基础,注重生态旅游的规划与资源分配
我国乡村旅游经济蓬勃发展,不同地区都开始大力开拓乡村旅游市场,特别是一些城郊乡村及特色乡村,但是这也导致了乡村旅游的同质化,定位不准确,特色化不明显等,因此乡村旅游发展规划还应当注重合理规划与资源合理配置。
(一)注重旅游特色的体现,现有的乡村旅游主要从自然环境与民俗文化环境两个角度体现,这也是乡村旅游的重要资源,不同乡村应该在其中甄别与其他地方的不同,建立特色化旅游。
(二)科学规划,注重资源合理配置,乡村旅游应当建立在严格的规划基础上,特别是在同一个县市区的不同乡镇之间应当采取差异化规划,逐步推进乡村旅游建设。
(三)注重乡村旅游的可持续性,在资源的开发中不可操之过急,而应当充分考虑到保护与发展的均衡,从而保证历史文脉的延续与发展,保证生态环境的改善,保证乡村旅游的可持续性发展。
四、明确政府职能,注重政府的引导与规划作用
(一)注重经济与政策的双向支持
乡村旅游首先可以有效改善当地的经济情况,因此有必要在相关政府的引导下积极发展,同时注重乡村旅游法阵的健康与稳定性,特别是在当今第三产业不断发展的环境下,政府应当从直接经营转变为管理监督,另外应当积极引导,对乡村旅游给予足够的政策支撑。一些企业在开发经营中的财政问题由其自行解决,但是涉及到一些与政府有关的问题,比如水电、交通等问题,则需要政府积极引导与支持。
(二)注重农民与企业利益的均衡
在乡村旅游经济发展中,经常会诱发企业与当地村民的矛盾,这严重影响了旅游开发的进程,甚至会造成旅游开发的失利,因此政府应当积极出面协调,特别是应当站在中立的角度上,既能保证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又能协调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
一方面,小农思想的影响下,很多农民会相对选择自利的问题处理方式,通过阻挠企业发展的方式获得更多的利益;而另一方面,企业如果发展到一定程度,则会开始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便会忽视农民的利益,导致他们的利益受损。而政府应当在不同阶段注重协调企业与当地农民的矛盾,保证双方利益的平衡,同时严格制约与控制旅游开发中一些不良行为,促进乡村旅游事业的健康、平稳发展。
五、注重机制改革,为本地农民带来实惠
乡村旅游的发展可以有效促进乡村旅游资源的增值,这种增值可以有效的带来农村地区整体收入的上升,而这部分增值按照往常的规律,主要是由政府与开发商获得,而农民只能因此得到很小一部分的补偿。另外,我关于欧缺乏必要的土地流转法律规范,导致很多农村的土地流转行为是一种自发的行为,且没有统一的标准,在旅游资源的开发中,政府不会过多的考虑土地流转中村民的利益,采用征用的方式给予极少补偿,同时不仅农民形式土地资源的配置权,对于其收益的分配也是独断独行。另外,村民的土地一旦被征用,则生活方式会发生极大变化,而他们没有了基础的生活保障,不得不选择其他方式维持生计,但是因其文化水平及社会素养较低,很难站稳脚跟。
关键词:乡村旅游业;品牌体系;路径;模式
中图分类号: F590.3 文献标识码:A 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2.04.016
Analysis about the Path and Pattern of Brand System of the Rural Tourism Industry in Langfang
SHAN Fu-bin
(Langfang Teacher's College, Langfang,Hebei 065000,China)
Abstract: In this paper, using the system analysis method to study the path and pattern, it was building the brand system of rural tourism of Langfang. The path was to cultivate the industry internal competitiveness and shaping the image of tourism products. The pattern included five types,there were relying on the agricultural high-tech, tourist attractions,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base, the distinctive agricultural culture and special towns and villages.
Key words: rural tourism;brand system; path; pattern
廊坊市作为环渤海区域内重要城市之一,优越的区位为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基础,多元农业、特色村镇、农业文化、民俗风情、特色工艺品等 [1],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丰富资源。经过多年建设,廊坊市乡村旅游业已渐成规模。但是,在其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重复建设、同质化严重、精品项目少、重游率低等问题[2]。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廊坊市乡村旅游产业整体水平提升,阻碍了产业的持续发展。要提高廊坊市乡村旅游业在京津冀地区的影响力,有力支撑廊坊市“休闲之都”的城市发展定位,必须走品牌化建设分道路,促进产业快速升级。
1 廊坊市乡村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1.1 培育了一批效益良好的龙头项目
经过多年发展,廊坊市培育出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乡村旅游“龙头项目”。例如,永清县杨家营绿色采摘村、瓦屋辛庄文物古迹赏析村、三河市美丽乡村生态旅游区、安次区金丰农业科技示范观光园等。这些龙头项目主题鲜明、文化品位较高,在获得了良好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极大地带动了区域产业的整体发展。
1.2 构建了以休闲为核心的功能体系
在廊坊市打造“京津第一休闲空间”总体概念的指导下,一批特色鲜明的休闲农业园、农家乐、休闲渔业小区、民俗村等乡村旅游项目不断发展、壮大。这些项目主要为游客提供观光采摘、参与体验、康体娱乐、民俗感知、餐饮住宿等服务,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新的休闲选择空间。
1.3 能够有效对接京津大城市游客的需求
廊坊市作为北京与天津两大城市的“后花园”,与京津两大城市紧密相连。随着京津城市居民收入的增加与工作压力的增大,他们渴望能有一个充分接近自然的空间来缓解压力。廊坊市正充分利用了空间区位优势,以丰富的旅游产品与优质服务,积极吸引京津城市游客。
1.4 与现代农业生产实现良好地协同互促
廊坊市作为北京、天津地区重要的农产品供应基地,为丰富两大城市的“菜篮子”提供了良好保障。廊坊市区域内的瓜果、蔬菜、畜禽生产基地,在为京津市场提供优质农产品的同时,积极开展观光体验业务,有效地实现了农业生产与农业休闲有效融合、互促。
2 廊坊市乡村旅游业品牌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
旅游品牌的实质是给游客带来独特精神享受的一种承诺,它是建立在旅游资源或旅游地域的独特性之上的。狭义的旅游品牌是指某一种旅游产品的品牌;广义的旅游品牌,则包含单项产品品牌、旅游企业品牌、公共性产品品牌、旅游地品牌等[3]。笔者在综合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认为建设廊坊市乡村旅游的品牌体系,应该包括旅游产品品牌、旅游地品牌、以及相匹配的农产品品牌等。
构建旅游产品品牌要充分注重整体观念,从吃、住、行、游、购、娱等全方面展开。其中,文化植入与突显特色是保证旅游产品品牌建设效果的关键。建设廊坊市乡村旅游业的旅游地品牌需要立足产业基础与资源优势,对廊坊市乡村旅游业发展的主题进行定位,树立其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乡村旅游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品牌建设离不开相应的农产品。通过知名农产品带动乡村旅游发展,以乡村旅游促进农产品的销售,实现二者之间的有效互动。
3 廊坊市乡村旅游业品牌体系建设的定位与目标
3.1 品牌体系建设的定位
廊坊市乡村旅游业的品牌体系建设,需要基于大城市居民的休闲需求,通过文化创意、农业科技与现代服务的有效融合,将其打造成环渤海地区内以现代都市休闲功能为主导的乡村旅游业发展的特色区、现代农业资源要素有效集聚、科学利用的示范区,引领、带动我国北方地区乡村旅游业创新发展。
3.2 品牌体系建设的目标
廊坊市乡村旅游业要基于产业的功能定位,进一步提高乡村旅游服务产品的品质,全面提升产业价值水平,构筑以农、林、牧、渔产业为基础,集观光采摘、操作体验、度假租赁、康体娱乐、科普教育、示范推广、会展培训等多元功能于一体的乡村旅游产业体系。
在品牌建设过程中,充分利用本地传统优势农业和生态环境禀赋,融合区域社会历史、产业传统、民俗节庆和农业文化,借助主题创新、经营创新、景观创新、产业融合创新、活动创新,培育产业优势。同时,保护生态多样性,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依托品牌化发展,使廊坊市乡村旅游业成为集信息交流、文化传承、就业创业的平台,促进产业快速转型、升级。
4 廊坊市乡村旅游业品牌体系建设的基本路径
4.1 品牌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
实现廊坊市乡村旅游业的发展目标,需要基于其独特的空间区位、现有产业基础与优势,以打造廊坊市乡村旅游业的品牌体系为核心[4],以京津地区城市居民的特色需求为出发点,强化特有农业资源要素、文化要素的集成利用,完善现代化的服务水平与能力的保障体系[5],促进乡村旅游业的功能体系的优化,提升产业整体价值水平。
4.2 品牌体系建设的路径选择
廊坊市乡村旅游业品牌体系建设路径具体包括两方面:一是培育产业核心竞争力,二是打造特色旅游吸引物。培育竞争力是对产业内在发展能力的提升,是产业品牌体系建设的内在支撑[6];打造特色旅游吸引物是产业外在形象的体现,是对游客的有效吸引。
提高产业竞争力,需要各级政府从宏观层面进行系统规划与开发,制定科学制度,引导与扶持相关主体参与产业的品牌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各类主体力量,为产业发展提供金融、信息、技术等配套服务。强化经营主体对资源要素的吸引、集聚、利用能力。通过政府科学驱动、保障体系完善与资源的高效利用,提升产业整体竞争优势。
特色旅游吸引物能够有效吸引游客,保障经营主体获得收益回报[7]。廊坊市乡村旅游业特色旅游吸引物的打造,需要以旅游者需求为基础,依托特有农业资源、生态环境、农业文化,进行科学、合理设计与开发。特色旅游吸引物要给旅游者带来直观的感受与深切的体验,促进产业知名度与美誉度的提升。
5 廊坊市乡村旅游业品牌体系建设的模式
5.1 以农业高新技术为依托的模式
廊坊市城区内、三河市内乡村旅游主要依托现代农业园区展开,提供观光、体验、科普等服务。这类乡村旅游业的品牌体系建设,需要以农业园区、农产品生产基地为载体,以高新农业生产技术为支撑,以现代服务体系为辅助,重点发展绿色农产品采摘、科技体验、租地耕种、农业节庆、技术交流、农产品展销、农庄餐饮等业务,吸引都市白领、青少年,满足大城市的居民需求[8]。
5.2 与旅游景区相互配套的模式
廊坊市永清县、霸州市、香河县等地区内拥有众多历史遗迹、博物馆、自然景观等景区。这些地区的乡村旅游业主要依托旅游景区发展。此类乡村旅游业的品牌体系建设,重在强化农家乐、娱乐休闲、体育俱乐部、健康运动、农史展览、民俗收藏、手工艺品展销等业务,与旅游景区之间形成相互匹配。通过二者间的良性互促,凸显乡村旅游的生态优势与优秀文化。
5.3 以现代农业生产为基础的模式
在廊坊市安次区、永清县、三河市等村镇内,拥有大量的葡萄、梨、桃、西瓜、蔬菜等生产基地,以生产基地为载体,也是打造乡村旅游业品牌体系的模式之一。此类乡村旅游业品牌体系的核心是构建农业产业链与旅游产业链的“双产业链相互驱动”[9]。即以精品果蔬品牌,吸引游客观光旅游;借助旅游品牌,扩大优质产品销售。
5.4 以特色农业文化为支撑的模式
廊坊市拥有胜芳镇花灯、固安屈家营音乐、文安武术,永清扎刻与剪纸、三河豆腐加工工艺等传统农业文化。依托传统农业文化,也是一种建设乡村旅游品牌的模式[10]。开展吹奏音乐会表演、舞蹈花会表演、传统手艺表演、民俗展演、创意产品制作等活动,配以文化产品销售,让游客对农业文化获得深刻体会,提高游客的满意度。
5.5 以特色村镇为载体的模式
廊坊市胜芳镇、高楼镇、?t阳镇、南营镇、辛庄村、杨家营等村镇,或是以民族文化为特色,或是以现代化新型农村为特点,或者拥有难得的田园风光。以这些特色村镇为载体,也可以有效塑造产业的品牌。在保持村镇原有特点的同时[11],辅之以风情民俗、田园风光,发展乡村度假游、田园风光游、民俗体验游等业务,为游客提供一个舒适的度假场所。
参考文献:
[1] 李艳.京津冀区域特色旅游合作开发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1,27(4) :114-116.
[2] 李海桐.廊坊市发展乡村旅游业的思考[J].职业时空,2009,5(6):5-6.
[3] 黄其新.区域旅游品牌化的驱动因素与战略组织――兼谈武汉市推进旅游品牌化发展思路[J].湖北社会科学,2005(3):57-58.
[4] 王婉飞,单文君.乡村旅游产业升级研究――以德清县乡村旅游为例[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8(5):101-104.
[5] 邱玉华,吴宜进.城镇化进程中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路径选择[J].社会主义研究,2012(1):101-104.
[6] Charles R , Brent J R.旅游学[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165-175.
[7] 方世敏,周荃,苏斌.休闲农业品牌体系建设初探[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旅游版,2007(1):71-77.
[8] 周晋.城郊型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基于信阳胡店乡村旅游调查分析[J].河北农业科学,2011(6):88-90.
[9] 肖晓.现代农业与乡村旅游整合发展模式探讨[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82-85.
一是准确把握下半年旅游市场需求变化,加快推进南湖景区革命纪念馆新馆和周边配套工程、南湖区梅花洲休闲旅游景区、平湖九龙山旅游度假区二期工程、嘉善大云温泉生态旅游区等全市11个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形成一批国内外知名的旅游景区品牌。二是想方设法做大做强市区旅游项目。充分挖掘市区历史文化资源,打造新的旅游经济增长点。通过科学规划,把市区人文资源与“船游”项目巧妙融合,增强市区旅游的吸引力。从细节处入手,把整个城市作为旅游目的地来开发建设,使市区旅游发展水平与中心城区地位相匹配。三是继续推进酒店项目建设。针对当前我市高档次酒店不多,酒店管理服务水平不高的现状,进一步修订完善《嘉兴市区饭店业发展规划》,推进经济开发区富悦大酒店、秀洲区新洲戴斯大酒店、嘉兴港区杭州湾海景大酒店等酒店项目建设,创造条件吸引国内外高星级品牌酒店和酒店管理集团进驻我市,加快落成一批高星级酒店,努力形成集聚效应,以此提升我市旅游接待规模和服务水平。
二、加快优化旅游产业结构
准确把握国内旅游市场消费需求多元化、组织方式散客化的发展趋势,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实现向集观光、康体、休闲、度假等综合职能转型。下半年要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康体旅游、海洋旅游、游轮游艇、自驾车俱乐部等新业态,培育特色休闲度假产品。通过行政与市场的双重作用,进一步提升整个产业主体活力、增强创新能力、扩大旅游经济效益与增强旅游产业竞争能力,充分发挥“大嘉兴”、“大旅游”的组合优势,探索嘉兴旅游产业新的发展模式,以实现嘉兴旅游产业的转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