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创造力与想象力的关系

创造力与想象力的关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创造力与想象力的关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创造力与想象力的关系

创造力与想象力的关系范文第1篇

【关键词】早期护理干预;创伤骨折;护患关系;信任度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4)02-0094-01

护患关系是护士同病人通过特定的护理和被护理,形成的护士同病人之间最基本的人际关系[1]。本研究以我院收治的48例创伤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创伤骨折患者护患关系信任度的影响。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材料选取我院2011年5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48例创伤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对照组男15例,女9例,年龄9~62岁,平均年龄(27.28±5.47)岁;受伤原因:锁骨骨折5例,手挤压伤伴指骨或掌骨骨折9例,尺桡骨骨折7例,肱骨骨折3例。观察组男16例,女8例,年龄10~63岁,平均(27.29±5.62)岁;锁骨骨折6例,手挤压伤伴指骨或掌骨骨折8例,尺桡骨骨折6例,肱骨骨折4例。两组患者在基本资料、受伤原因和病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早期护理干预,具体如下:①护理人员应积极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创造安静、整洁及良好氛围的病室环境,保持患者舒适及正确的,采取健侧卧位或平卧位,软枕抬高患肢,站立时采用吊带屈肘位吊起前臂,促进患肢血液循环。②在患者主诉疼痛或评估疼痛后进行干预,护理人员需向患者详细解释干预方法的内容和作用,患者可依据自己的性格及生活习惯选择适宜的行为方式,减轻疼痛反应。可通过看电视、读小说和听音乐等方法分散或转移其注意力,减轻患者的疼痛,并指导患者进行各种放松训练,如深呼吸、慢节律呼吸并辅以轻音乐等,同时可给予患者冷敷、热敷、按摩和应用皮肤搽剂如活络油等皮肤刺激,缓解患者的疼痛。

1.3调查方法两组患者均于术后回病室1h内使用冈谷惠子[2]的“护患关系信任度量表”进行疼痛强度评估,量表共包括41项:对未来的信心(5项),一贯性(11项),对知识和技术方面的确信(7项),安心感(7项),尊重(11项),其中正性项目31项,负性项目10项。总评分分4个等级,1分(不同意),2分(部分同意),3分(基本同意),4分(完全同意),负性项目反序计分,各项目累加得分越高表示信任度越高,总分从41~164分,中间值为103分。

1.4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对护士信任度的差异。

1.5统计学方法本研究采用SPSS17.0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用t检验,定性资料比较用卡方检验, P

2结果

2.1两组患者对护士的信任度比较观察组信任度总分最低为104分,最高为164分,平均(140.36±10.35)分,对照组信任度总分最低为86分,最高为160分,平均(136.47±11.63)分,两组患者护患关系信任度总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项目比较观察组有32项得分高于对照组,在32项中有8项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可影响伤口愈合,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3]。良好的护患关系可使病人保持良好的心态,更好地接受治疗及护理,有利于早期康复。通过开展早期护理干预,为创伤骨折患者提供优质、全面的护理,使患者从与护士的交往及沟通中得到安慰、鼓励及帮助。因此,护士需注重自身知识积累及技术的提高,加强与患者的交流沟通,增加患者对护士的信任度[4]。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护患关系信任度总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有32项得分高于对照组,在32项中有8项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在创伤骨折患者中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缓解疼痛,提高患者满意度,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参考文献

[1]赵彩霞,张振清.护理干预对骨折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0,31(8):1096.

[2]陈春梅,李桦.骨科手术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2,13(1):124-124.

[3]林珊珊.护理干预对创伤性骨折病人术后疼痛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1,9(19):1731-1732.

创造力与想象力的关系范文第2篇

关键词:幼儿;涂鸦;创造力

为了正确引导幼儿涂鸦,并在涂鸦中感受快乐,首先,幼儿教师应注意不以成人画的标准来评价幼儿涂鸦作品,以便增强幼儿信心。同时,与涂鸦结果相比,幼儿教师更应该注意幼儿涂鸦的过程,以便引导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为学生创造宝贵的经验。其次,幼儿教师需要遵循不干扰原则,注重引导而不是“灌输式”教育,以便调动幼儿学习积极性,激发幼儿创造潜能。最后,幼儿教师应该开展多样化的涂鸦活动,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一、引导幼儿融入自然,创造涂鸦场景

大自然中美不胜收的景色随处可见,可以是一轮骄阳,可以是一芳草地,也可以是浓密的大树、波光粼粼的水面。因此,幼儿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走出活动室,观察大自然中的美景,增添幼儿的知识经验,开发幼儿的智慧和潜能,丰富幼儿的精神世界。

例如:在涂鸦树林时,幼儿教师可以带领幼儿走到户外,对树木的树干、树叶、树枝等仔细观察,并请幼儿自由讲述对树木的想法。为了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幼儿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为幼儿展示多种树林的景色,并对树林中树木的枝干和叶子进行详细展示,以便幼儿通过课件详细了解树林景色,进而激发幼儿自身的想象力。与此同时,幼儿教师可以让孩子们通过与同伴合作的方式,创造一幅关于树林的作品。这样不仅可以丰富绘画内容,还可以促进幼儿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在培养幼儿创造力的同时,增强幼儿的团结协作意识,提高幼儿的交际能力,促进幼儿各方面协调发展[1]。

二、利用作品欣赏方式,培养审美能力

幼儿教师在利用作品欣赏方式进行涂鸦教学时,可以从两个方面挑选作品。其一,名师作品。通过作品的知名度,引起幼儿学习的好奇心,并让幼儿在观察中感受经典,开阔幼儿眼界,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且幼儿能从名师作品中学习名师的构图方法、作画方式以及色彩运用,进而提高幼儿对画面的总体感觉以及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另外,幼儿教师也可以带领幼儿进入美术馆,使幼儿置身于艺术的海洋,丰富幼儿眼界,激发幼儿想象力,以便提高幼儿学习积极性。

其二,自己创作的作品。幼儿教师可以将孩子们自己绘制的图画进行展示,并对每一个作品进行点评,将作品中值得他人学习的地方找出,以便让幼儿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利用自创作品欣赏的方式,有助于构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凝聚班级向心力,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以便在了解幼儿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幼儿的想象力,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三、开展多样性的活动,激发创造兴趣

幼儿处于发展阶段,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因此,幼儿教师应该从幼儿的学习兴趣出发,以满足幼儿的涂鸦需求为目的,开展多样性的涂鸦活动,以便引导幼儿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利用图画表达对世界的认知。以下列举几种涂鸦实践活动,以便参考[2]。

(1)故事涂鸦法。即幼儿教师通过讲故事的方法,引导学生对故事情节进行想象,并加以创作。由于故事情节性强,利用幼儿爱听故事的特点,可以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例如:幼儿教师可以选取《安徒生童话》中《豌豆上的公主》进行讲述,故事讲完后,幼儿教师可以为幼儿创设涂鸦题目“豌豆公主”,让幼儿发挥想象,将自己想象的画面进行绘画。

(2)涂鸦墙法。即幼儿教师通过突破纸上涂鸦的方式,设置涂鸦墙,通过让幼儿在墙上涂鸦的方式,增加幼儿的创作机会。另外,关于涂鸦墙,幼儿教师可以反复粉刷利用,不仅节省纸张,降低教学成本,还可以为幼儿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

总而言之,在开展涂鸦教学活动时,幼儿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融入自然环境,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为幼儿创造涂鸦场景,进而使幼儿将对大自然的认知通过涂鸦的方式表达出来。幼儿教师还可以通过给幼儿欣赏绘画作品的方式,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引导幼儿观察美的事物,进而引导幼儿正确认识真善美。同时,幼儿教师要通过开展多种涂鸦活动,活跃学习氛围,激发幼儿的创造兴趣,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 玲.美从中来――谈美术活动中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激发[J].科技视界,2014,11(5):261.

创造力与想象力的关系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创造力美术教与学?想象力?情感?创造力?技能

爱因斯坦曾言:“一切创造都是从创造性的想象开始的,想象力比知识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了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新课标提出:“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美术在培养学生创造力方面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这是由艺术的综合性、情意化与适度的不确定性的特征所决定的。美术教学中启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意识是非常有意义和可贵的。

一、创造力的概念

“创造力是一个不断产生新的及原创性想法的过程。”到目前为止,人们对创造力最精辟的解释是“创造的能力”。创造力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综合本领。它是知识、智力、能力及优良的个性品质等复杂因素综合优化构成的,是产生思想、新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

二、创造力美术教学的课程中的教与学的实施

1、首先创造力美术教学中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在创造力美术教学中首先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上要大胆改革,不断创新,这是上好美术课的思想保障,是培养学生探索精神的前提。“海阔任鱼跃,天高任鸟飞。”因此教师应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用充满智慧和人文的情景性、视觉性、文化性、综合性、趣味性的教学方式与策略使学生获得创意的生发。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提高。

2、在创造力美术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

《美术课程标准》要求“美术教学要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设有利于激发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设情境就是以"周围世界"为源泉,以“情感”为纽带,巧设各种情境,来创设“美”、“智”、“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进入情境,启迪创作灵感,激发创新意识,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在教学中,我们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造欲望,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游戏、故事导入、教学环境布置”等教学情境的设置使学生真正进入学习状态,触及他们的心灵,使学生在创造过程中有感而发,有情而发,情感是创作的灵魂。例如,《毕加索》这一课中欣赏《格尔尼卡》这幅作品,导入课程中,可以结合音乐,绘画,影片等多媒体手段真实再现《格尔尼卡》这幅作品的历史背景。使同学们从视觉,听觉,情感上受到强烈的冲击。感受到一种强烈的悲壮感和控诉感及震撼感。使学生对现代战争的残酷性和灾难性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创造了情感共鸣的教学情境。在此感情基础上,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创作欲望。

3、在创造力美术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策略与方法

在美术教学中不仅要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创造欲望的教学情境,我们还要将具体的创造思维拓展方法融入到充满情感的的教学过程中去。拓展学生创造思维,我们可以采用大脑地图,联系引申,变换迁移等方法来发散思维,来进行创意想象和再造,升华和深化。我们要开拓思维发散点,要创新,就要不满足于现状,不依常规,通过发散思维对已给出的主题,从不同方向、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甚至可以突破固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框架去自由思考,任意想象。发散量越大,不同的创意和见解出现就越丰富。

三、创造力美术教学实施过程出现的若干问题的思考

在传统美术教学过程中是以教师的教为中心展开,“手把手”教学。示范也是传统美术教学的基本要素。在一定程度上,过度依赖示范和板书这种最基本,最传统的教学方法的确会使学生受到教师的思维的影响,会使对学生的思维会有一定的束缚与同化,会造成重技能,轻创意的局面,导致学生个性受到压制,不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而在新课标改革中,创造性的培养是目前美术教学的核心。因此在对创新美术教育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尽量少示范,或不示范,惟恐又落入以往旧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中,但是又出现了什么问题呢?缺乏了示范的课堂会使学生感到茫然。不知从何入手。因此,创造力和示范是相辅相成的,不能片面的用创意否定规范,用变化否定统一,应在示范中求创意,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欣赏优秀的范图及步骤图,来开拓学生眼界;局部示范,掌握基本绘画技能;探究变化方法等手段来开阔学生思路。缺少了技能培养的课堂呢?学生有创意,但创意依赖于学生的造型和色彩基础去表现。如果学生对基本绘画技能没有一定的掌握,只是空谈创造力,却表现不出来自己的创意,没有任何意义。因此,示范,技能技法与创造力之间又是一种怎样的关系。从理解罗恩菲德的论述入手,对“技巧的发展”问题提出商榷,同时吸收了“技巧训练与表现目标相结合”的观点,我们认为加强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与创造灵感,应与美术技巧的训练相互协调。

例如在《老师,你好》课程中,同学们需具备三种能力:贺卡的制作方法、基本绘画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缺一不可。《老师,你好》不仅仅是贺卡制作技能的培养和发展,还是情感语言、创造力、动手、想象、观察审美等一切能力全面的培养和发展,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在今后的创意美术教学中学生创造力,想象力的培养和扎实的绘画基本功的传授在美术教育中是互为前提,相辅相成的,才能达到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一张优秀的美术作品里丰富的想象力是需要以扎实的基本功和不同形式语言为手段实现的,而扎实的基本功是要通过丰富的想象创造和形式语言为载体来完成。因此,在美术课堂中技巧的训练与创造力之间度的把握,也将是我们创造力美术教学课程深入实施需要去思考研究的内容。

“为创造而教,为创造而学” 我们就是要创造一种适合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环境,开启学生内心的创造灵感,从学生内心的形象思维入手,激发其丰富的想象力,鼓励学生标新立异,用前所未有的新角度、新观点去认识事物,对事物表现出超乎寻常的独特新颖的见解,从而创造出新的事物。我们要为学生种下了创造性思维的种子,收获的将是智慧和创新的果实。美术教育不仅应给予学生美的愉悦和启迪,而且应教会学生如何去创造——不仅创造艺术,而且创造生活,创造自己有价值的人生!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洛建钧.由“苹果”案例谈示范、板书与创意.中国美术教育.2010

创造力与想象力的关系范文第4篇

【关键词】语文 创造力 培养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在新课标的带动下,实现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为主的素质教育取代应试教育成为关键,创造力作为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素质之一,如何在语文课堂中得到培养日益受到关注。

一、什么是创造力?

国内外学界对“创造力”的定义至今没有明确的定义,但是通过对众多研究的归纳,国内学者对“创造力是什么”这一问题普遍认可的看法是“创造力是根据一定目的,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价值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智力品质。”

创造力的内涵丰富,主要体现在七个方面:一是发现能力。即发现问题、发现不同、发现创新点的能力。二是探索能力。即认识事物本质、探索事物之间的联系、分析事物的存在的矛盾的能力。三是创意能力。即创造性地提出思路设想、方式方法、提出求解新招数新方案的能力。四是独创能力。即依靠自身功力、独立自主地进行原创性创新和自主性创新的独创能力。五是改进能力。即自我完善、自我修改、改造革新的能力。六是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即学习引进创新成果、模仿复制先进经验、结合实际进行消化吸收、经过再造以后为我所用的能力。七是集成能力。即综合各种最新最优成果、采取多种切实可行的创新方法、经过融会贯通的集成精炼、形成适合于实际的集中合成的能力。

二、语文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首先,教师要创设轻松愉快的语文课堂氛围。

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能创设新型师生关系,让学生在语文课中处于主体地位,改变教师“满堂灌”的模式,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思考能力,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下学生能积极参与,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创造力。

其次,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想象是创造的基础和前提,培养想象力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开阔和创新。语文学科最为一门具有人文性的学科,想象力实际上贯穿于语文学习的始终,利用好语文的这一特点,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如通过写作、阅读、朗诵等,都能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

教师要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发挥大胆的想象力,设置相关环节给学生联想、想象的机会。比如教《在山的那边》一课,可以让学生用文字或画笔描绘翻越大山后看到的海的景象。在教《皇帝的新装》一课时,让学生发挥想象力,皇帝在赤身的事实被小男孩一语道破后,游行大典结束,回到皇宫,将会发生什么事?皇帝会做什么?想什么?

再次,教师要引导学生质疑,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有独立的见解。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大力提倡质疑,认为“教学过程实质上就是教师在教学大纲指导下有目的、有意识地使学生生疑、质疑、解疑,再生疑、再质疑、再解疑……的过程。”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就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摆脱思维定势的能力,让学生能脱离教师的引导学会独立阅读、思考,这是对学生终身发展都受益的能力的培养。

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质疑、提问、发表独特的看法观点,发现教学内容中独特的、不寻常的地方。比如学习郭沫若《天上的街市》时,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郭沫若把牛郎织女一年只能见一次面的悲情结局改成描写他们幸福美好的生活,这与经验中人们对牛郎织女故事的理解大相径庭,诗人这样写合理吗?原因是什么?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理解和想法。

最后,教师要多提出开放性的问题、打破思维定势的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比如在教《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一课时,教师在导入环节提出问题“1+1=?”,学生开始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给出了不同的答案,这些答案天马行空,想象丰富,不仅很好地引出了课文“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更让学生主动思考,关注事物之间的联系,久而久之有利于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发现能力等等能力。这一个简单的小问题已经体现出教师在语文课堂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三、培养创造力的语文课堂对教师的要求:

首先,教师要对创造力的组成要素有整体的了解把握。

创造力不仅包括创造能力,还包含发现、探索、改进、消化吸收再创造能力等等,在语文课堂中培养创造力可以是细小的环节和能力,并不代表要教师引导学生创造出“伟大的、惊世骇俗的”创新产品。创造力组成要素的丰富给予教师从多方面培养学习创造力的途径。

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将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利用科学知识进行思考和解答,增强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懂得运用已知知识或已有信息解决问题,同时还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比如在教《大自然的语言》时,学生在对物候知识进行了简单的了解之后,让学生运用物候知识和生活常识对大自然中的物候现象作出简要解释。如郭沫若在《玉兰和红杏》中的句子“两个月前,在广州,看见了玉兰开花;两个月后,在北京,又看见玉兰开花。玉兰花呀,我说,你走得真慢哪!费了两个月工夫,你才到了京华。”中这一现象形成的原因。或者让学生联系课文中的物候知识,谈谈对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中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理解。

最后,教师自身要具备不断创新、创造的能力。

创设培养学生创造力的语文课堂要求教师在先进教学理念的指导下,精心、创新地设计、生成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采用合理、有效的教法和学法,设计和生成一节能够培养学生创造力的语文课对于教师自身的创造力有一定要求,需要教师不断学习、创造、反思。

在实现新课标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教学的重中之重,改变传统语文课堂以老师讲,学生听为主的教学模式,创设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新型语文课堂具有必要性。

【参考文献】

[1]林崇德. 创新人才与教育创新研究[M].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9.

创造力与想象力的关系范文第5篇

关键词:装饰画;教学方法;想象力和创造力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在大量训练的基础上实现的。教师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方法,鼓励学生敢于突破,勇于创新,走出思维定式,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创造性。

1 现代装饰画的特点与创作思维的联系

装饰画是现代绘画中的一种新型绘画形式,并在我国的绘画艺术中有了一定的发展。现代装饰画多使用简单的点、线、面的形式来对所表现的事物进行夸张、变形和加工。它是处于艺术与绘画两者之间的艺术手法,在制作的过程中可以利用不同的材料对画面进行完善。现代装饰画主要的作用是装饰性,画面在表现的过程中比较外漏,有震撼感,同时具有从属性、独立性和主观表现性。在这些性质的基础上,装饰画具有较强的主观发挥度,要求创作者有极强的思维想象空间和表现力,可以充分结合实际情况,发挥自身的创造力将艺术想象进行夸张变形,创造出与现实环境相搭配的装饰画作品。现代装饰画不仅体现出了中国传统绘画的静态艺术思维与含蓄适度的原则,同时吸收了西方设计元素,能产生强烈的视觉感受。现代装饰画把绘画的装饰性与艺术的想象力进行了很好地结合,使得自然与真实有很好的协调作用。

2 对传统装饰画教学进行有效改进,促进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中职装饰画的教学如同其他美术基础学科一样,过分强调学生专业技能的培训,而忽视了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首先是讲解装饰画的专业理论知识,并根据所讲知识布置一定的作业让学生进行临摹练习。在这种教育模式中,练习画法占据了大部分时间,几乎没有机会对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培养。这样学生必然对装饰画的理解停留在浅显的表层上,不能深刻的了解装饰画的内涵。由于只注重学生基本技巧的掌握而忽视了创造力的培养使得学生在创作方面略显为难,不知如何下笔。另外,在中职装饰画教育中缺乏实际的训练机会。老师与学生总是纸上谈兵,没有考虑到装饰画的使用特点――装饰画必须与特定的场合发生关系才会发挥装饰功能,它是适用于客观环境与某种客观对象的。有计划的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训练,如:为酒店大堂设计的装饰壁画;为茶艺居设计的典雅装饰漆画;为咖啡厅设计抽象重彩装饰画等等。这些都非常能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生结合所学技能知识,将生活素材进行有目的组合与升华,创作出符合客观环境的装饰作品。

3 在装饰画教学中注入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培养

根据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特点,我国中职教育占有重要地位,是培养大量的具有实际能力和操作能力的技能型人才。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很重要的方面。在关于装饰画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还要培养他们的鉴赏力和艺术方面的分析能力。学生艺术鉴赏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需要教师与学生的良好配合,也要求教师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

3.1 把理论和实践进行有效的结合

我国中职教学的教学理念就是综合发展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际能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把理论知识和实践机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实践的过程具有理论基础,而理论能通过实践过程进行深化。在此基础上,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由于多媒体教学在我国教育事业的应用上越来越广泛,教师可以把所要讲授的知识运用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呈现出来,使学生能够更加直接的了解装饰画的艺术特色,使讲解更加的深入与形象。另外,教师在给学生任务的同时,带领学生考察市场,参加社会活动及各种美术展览,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

3.2 对教学模块进行调整

在装饰画教学的过程中,一般的教学顺序是先进行黑白和色彩平面的练习及创作,而后才进入材料装饰画学习阶段。因为中职美术教学长期以来多以纸笔练习为主,难免使学生产生枯燥乏味感,因没有新鲜感所以会产生厌学的情绪。这样我们不妨把材料装饰画放在课程学习的第一部分,让学生了解生活中不同材料材质的美,同时学习运用材料本身固有的美感来创作装饰画,这样不仅对后期学习的黑白装饰画和彩色装饰画有促进作用,而且可以不断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另外,教师不应对学生的创作有过多的要求,允许学生充分发挥其想象力,进行独立自由的创作。使得装饰画不拘泥于固定的模式,使画面更加的灵活多变,鼓励学生创造出更多的艺术风格并使作品更加具有新意。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教师不能忽略环境与装饰画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清楚地了解到装饰画的取材离不开周围的环境和生活。

3.3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1)在教学的过程中,除了以上教学方法的改进,还需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进行培养。首先要使学生摆脱传统的绘画思想,引导学生去了解不同流派的艺术特色。不仅要了解古典写实的逼真、严谨、客观和理性,还要了解抽象派和野兽派的自由、主观以及情感强烈的表达。不同流派的作家都有其性格上的特点以及对自己理念的坚持,学生通过对不同流派作品的欣赏,对大师的精神进行学习,鼓励他们在今后的创作过程中更加自由并且更加注重思想方面的表达。

(2)装饰画作品里,经常会出现非现实的景象,这是由装饰画的艺术特征决定的。装饰画虽然源于自然,但是又与自然有一定的差距。装饰作品运用夸张、寓意、抽象等手法对比较形象的客观事物进行处理,使之成为美术设计所需的艺术形象。这就非常需要学生具备非凡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非常重要,在教学中要不断地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其想象和联想能力,对旧的内容不断的改进和创新。加强写生到夸张变化的专业训练。教师在点评学生装饰画创作时,应以激励为主,不要挫伤学生的自信心。德国教育家迪斯多惠说:“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的本领,而在于鼓励鼓舞和唤醒。”

(3)思维定式是指用旧的眼光来分析新的事物的心理状态,会对艺术创作有限制作用。学生一旦克服了思维定式,这样会在创作过程中有更多新的发现与新的观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尝试使学生对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比较感兴趣的事物进行拆分、重组等方法,使其对熟悉的事物产生新的观点。在这个学习过程中,要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式,改变他们以往观察事物的方法,引导学生对事物产生新的看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这种方法不仅能加强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而且也能培养学生举一反三,寻求多种答案的能力。

总之,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是短时间内就可以培养出来的,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和学生们自身的努力。首先要使学生清楚地了解到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装饰画创作中的重要作用,并不断地对学生进行创造性的训练。装饰画创作属于设计类型,它强调个人的感受能力并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表达其主观感受。

参考文献:

[1] 于泳.浅谈高校装饰画教学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训练[J].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11(3):77-78.

[2] 于婷.谈高职装饰画教学改革[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2(6):203-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