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特色旅游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文化旅游;价值体系
中图分类号:F590.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7-0061-02
一、特色文化旅游产业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特色文化旅游产业资源是一地区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旅游资源,它具有更强更大的吸引功能和价值层次。特色旅游资源不仅具有一般大众旅游资源的共性,而且还有其自己的独特的性质。一般来说,其特色主要是依据旅游资源的稀有程度、悠久程度、历史地位和其他地区文化环境的差异等因素。凡是垄断性、典型性、特异性、区域性等特征突出,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成为旅游开发利用的各种因素和事物,都可视为特色旅游资源。
特色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就是以生态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效益为前提,保护旅游资源的旅游环境,以经济效益为中心,通过科学、合理地规划、开发、利用当地的特色旅游资源,不断提高当地特色旅游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从而使人类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能够永续地进行,永续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促进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二、特色文化旅游产业资源可持续开发基础理论的构成分析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概念是在1978年由国际环境和发展委员会首次在文件中正式使用的。1987年,布伦特在他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对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做了阐述。他认为,“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理论也有了飞速的发展。在我国,不同的领域根据自己的特性对其有着不同的定义。在《中国二十一世纪议程》中,对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有着十分详尽的描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这是正确认识和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关键。(2)可持续发展的主体是社会发展系统,其目标是实现社会发展系统的可持续性,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实质,是要开创一种崭新的发展模式,代替传统落后的发展模式,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逐步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3)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是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改善。(4)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处理好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5)实施可持续发展必须转变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6)可持续发展必须重视能力建设,要从国家战略的层面上整体把握。
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就是保持和增进未来发展机会的同时,满足旅游者和东道主地区当前的各种需要。具体地说,就是要求旅游发展与自然,文化和人类生存环境成为一个整体,在保持和增进旅游业发展的同时,使当代人和后代人,以及外来旅游者和接待地区居民都能得到同等的满足。其核心就是要求旅游的发展应该强调公平性,包括同代人之间的公平和不同代人之间的公平。
(二)区域经济学理论
区域经济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在一定自然区域或行政区域中变化或运动规律及其作用、机制的科学。区域经济是一个国家经济的空间系统,是经济区域内部社会经济活动和社会经济关系或联系的总和,是经济区域的实质性内容。主要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力的空间分布及发展规律,探索促进特定区域而不是某一企业经济增长的途径和措施,以及如何在发挥各地区优势的基础上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提高区域整体经济效益,为政府的公共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指导。
旅游区域合作就是打破地方区域性,强化区域合作联系,优化区域系统合作组合,走集约化发展道路,谋求较大系统的整体效益。使旅游者以及诸多旅游要素实现自由流动适应经济区域化与旅游区域合作发展的新形势,积极打造无障碍旅游区,切实推动旅游区又快又好地发展。
(三)生态经济学理论
生态经济学是研究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的复合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运动规律的学科,即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及其矛盾运动发展规律的学科,是生态学和经济学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门边缘学科。生态经济学的研究内容除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外,还有环境污染、生态退化、资源浪费的产生原因和控制方法;环境治理的经济评价;经济活动的环境效应等等。它还以人类经济活动为中心,研究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复合系统及其矛盾运动过程中发生的种种问题,从而揭示生态经济发展和运动的规律,寻求人类经济发展和自然生态发展相互适应、保持平衡的对策和途径。
生态旅游是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其内涵更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主要解决的是如何使旅游业与环境保护协调起来,既能开发资源,又能持续利用,捋顺资源的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四)产业集群理论
产业集群理论的主旨是,在一个特定区域的一个特别领域,集聚着一组相互关联的公司、供应商、关联产业和专门化的制度和协会,通过这种区域集聚形成有效的市场竞争,构建出专业化生产要素优化集聚洼地,使企业共享区域公共设施,降低信息交流和物流成本,形成区域集聚效应、规模效应、外部效应和区域竞争力。
旅游产业集群是指围绕着旅游活动,为了获得规模经济和集聚效应,一些相关的企业及机构在某一特定的区域里集聚,主要是依据专业化分工和相互协作建立起来一种正式或者非正式的联合体系,从而形成一种更具有活力的新型产业组合形式。其最重要的功能就是旅游者的需求和满足,相互之间主要是横向联系为主,具有生产与消费的同步性。
三、特色文化旅游产业资源可持续发展开发的基本原则
(一)选择特色
选择特色旅游资源是旅游资源中富有特色的精华部分,是发展特色旅游的基础,只有选择具有垄断性、典型性、特异性和区域性,能够产生巨大的空间影响力的旅游资源进行开发,才能具有发展的潜力,实行可持续发展。比如,西安是我国著名的古都,它便以帝王之都、唐风古韵作为自己开发的主题定位,以此资源来进行开发旅游。
(二)保持特色
在对特色旅游资源的开发中,应尽可能地保持自然和历史的原始风貌。任何过分的装饰和全面毁旧翻新的做法都是错误的。如果特色旅游资源失去了其自然和原始的状态,那么将会失去了它的文化内涵,削弱它的特色的价值,从而失去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这也正是我们所提倡的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开发。
(三)突出特色
特色旅游开发必须突出资源的特异性和独特性,着重围绕着资源的主题特色进行开发,尽可能地凸显它的典型性和特异性,强化它的垄断性,加大和其他地区的资源特点和文化环境的差异性。比如云南的旅游开发,不但在景观上凸显地方民族特色,而且在文艺表演、民族风俗展现上都强化了民族文化的特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协调特色
在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必须因地制宜,注重景观的开发和周围的环境的整体特点要协调,从这种协调中来衬托特色、增强特色,形成以自然为本,以特色为根的文化提升,让旅游人文更符合旅游者的需求,最直接最彻底地让资源特色融为旅游细节。比如杭州的整体旅游风格,整个城市的特点宛如一个大大的城市花园,完全体现了“休闲之都”的风貌。
四、特色文化旅游产业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价值体系构建
特色旅游资源的价值体系构建主要包括有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文化价值。经济价值是现实价值,而文化价值和生态价值是潜在价值。
(一)经济价值
特色旅游资源开发,主要是建设旅游设施、提供旅游服务、开发旅游产品等这些具有经济特性的活动,使特色旅游资源具有社会再生产的性质,因而产生经济价值。这样的经济价值表现为资源的自然再生产的能力之上,主要有为开发、保护和恢复特色旅游资源再生产所付出的必要劳动时间,反映的是社会对此投入的价值。以及对特色旅游资源进行的调查、评价和依托特色旅游资源进行的交通建设、景点开发、宣传促销等投入的价值,这些都被称为“现实价值”。
(二)生态价值
生态价值是特色旅游资源的“潜在价值”,体现的是间接使用价值。这种潜在的价值是由使用资源的效用性和稀缺性所决定的,同时稀缺性的特征也决定了特色旅游资源是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的。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对特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必须在充分认识其稀有性的基础上,明确其相应的价值。通过提供多样化的产品基础,提高产业标准,在维护和景观设计上都要保持生态资源的完整性。结合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很好地体现景观设计和主题文化协调的生态氛围,提高生态环境的协调性。
一、指导思想
以“讲党性、树新风、优环境、促发展”为主题,以加强党性修养,树立弘扬优良作风为核心,以加强旅游行政效能建设,优化旅游发展环境为重点,以促进旅游业更好更快发展为目标,着力解决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和制约旅游科学发展、影响行政效能、影响旅游发展环境的问题,切实改进作风、提高能力、健全机制,努力使全省旅游行政机关办事效率明显提高、履行职责能力明显增强、服务和管理方式明显改进、党风政风建设明显加强,为优化北国风光特色旅游开发区建设环境提供坚强保证。
二、活动内容
(一)强化思想教育
1、开展政治理论学习教育。党组中心组要认真学习《》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月下旬至*月上旬要组织处以上干部进行一次以学书记关于加强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良好作风的重要论述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教育,有计划地选派处以上干部到省委党校培训学习。
2、开展世界观教育。*月中旬至*月底拟请省委党校的同志授课,在局机关集中开展世界观教育,以支部为单位开展讨论。通过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关、地位观、利益观和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
3、开展正面典型教育。在全省旅游系统培养和选树一批党性强、作风硬、能干事、干实事的先进典型,以多种形式宣扬他们的事迹。组织20*年度优秀公务员代表谈经验、作报告,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树立和弘扬良好作风,形成积极向上的氛围。
4、开展警示教育。利用报刊、影视、影像等资料中总结的作风建设方面的反面典型,对广大党员干部进行警示教育,从中吸取教训,认清危害,引以为戒。
5、开展光荣传统教育。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关于新时期深入学习和弘扬大庆精神的决定,开展发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北大荒精神”和“闯关东精神”的系列活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将光荣传统发扬光大。
(二)强化制度落实
1、认真落实联系群众制度和调查研究制度。围绕年度工作目标,从4月中旬开始,由局领导带队以分片调研的形式组织机关干部大下基层,在广泛听取基层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研究解决影响和制约旅游产业科学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确保北国风光特色旅游开发区建设各项工作开好局、起好步。
2、认真落实党员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加大对报告事项的监督检查,及时纠正和解决存在的问题。局党组要召开一次专题民主生活会,局领导班子成员要述职述廉。
3、严格执行领导干部诫勉谈话制度,对政治思想、履行职责、工作作风、道德品质、勤政廉政等方面存在苗头性问题的干部及时进行诫勉谈话,促使当事人改正错误。
4、积极推进党务公开,按照省委、省纪委推进党务公开工作指导意见,结合旅游部门的实际,研究党务公开的方式、方法和具体措施。
(三)加强机关效能建设
1、按照“三定”方案,7月底前在新编制框架下完成局机关人员调整,定岗定位,进一步明确职责。
2、按照坚持、完善、废止的要求,对现有制度进行一次清理和审查,按照省纪委要求7月底前全面建立局机关和直属单位的权力运行机制,进一步规范权力运行。
3、进一步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压缩审批时限。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缩减20%左右,单项行政审批时间在法定审批时限基础上缩短20%左右,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4、加强电子政务系统建设,加快网上行政审批平台建设,尽快实现网上申报、网上审批、网上招投标,上半年开通12301旅游咨询热线。利用旅游政务网络平台推行政务公开和旅游公共服务办事公开,建立完善旅游信息制度,促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
5、全面落实首问责任制、收费公示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一次性告知制、投诉问责制等制度,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执行的力度,切实解决在岗不履职、在位不尽责,办事拖拉、推诿扯皮等问题。
6、加强旅游行风建设。深入开展民主评议行风活动,11月中旬组织参加行风热线直播节目,聘请旅游行风监督员,9月上旬分片召开行风建设座谈会,力争在行风评议中排名有新的提升。
7、贯彻实施《党政领导干部问责暂行办法》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行政过错追究暂行办法》,严肃认真地查处拖拉梗阻、刁难勒卡,乱收乱罚、违法行政等行为。严肃追究决策失误、治理失当、政令失畅、行为失范等行政责任及连带责任。对严重阻碍发展、破坏旅游发展环境的违法违纪案件严肃处理。
三、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要及时召开推进大会,使党员干部明确,在全省开展以“讲党性、树新风、优环境、促发展”为主题的作风建设活动,是省委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推动科学发展、实现黑龙江全面振兴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北国风光特色旅游开发区建设,促进全省旅游产业更好更快发展的重要手段,要自觉地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的部署和要求上来。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摆上党组工作日程,纳入党组总体工作,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活动内容、时间、效果三落实。
(二)建立组织,推进落实。成立以局党组书记、局长薄喜如为组长,副局长刘显富、纪检组长李兵、副巡视员李大方为副组长,相关处室负责人为成员的作风建设活动推进组,负责活动的组织与领导。推进组办公室设在纪检监察室,负责活动的组织协调、综合反馈和督促检查。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旅游小镇;动力机制;四川
旅游小镇指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区位交通条件、人文资源或特色优势产业,以旅游业为主导产业,集观光、文化体验、休闲、度假、商务、会议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小城镇。旅游小镇是消费者物质文化需求不断提升的产物,在新型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趋势下,旅游小镇也取得了极大的发展。当前,推动旅游小镇开发建设,促进旅游业发展与城镇建设有机结合,对于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
一、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四川旅游小镇发展现状
近年来,四川加快了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进程,2015年四川城镇化率达到了47.69%,各地发展如火如荼的旅游小镇便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生力军。为了进一步推进四川旅游业发展,四川提出了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的发展战略。在新型城镇化和世界旅游目的地战略指导下,四川进一步从实际情况出发,在旅游资源赋存较好的地区、城市周边、重要旅游通道节点等有条件的地方,着力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旅游小城镇。
(一)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四川旅游小镇发展成效
四川旅游小镇结合全省新型城镇化战略,充分挖掘地方丰富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地方民俗与自然环境等独特资源优势,着力打造独具特色的旅游小镇,彰显四川旅游新亮点,发挥小镇在统筹城乡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加快城镇化建设进程。经过近年来的发展,四川旅游小镇建设已初见成效:一是旅游小镇环境得到优化,四川旅游小镇在进行旅游保护开发时,坚持“先保护,后开发”的原则,加强了旅游小镇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有效保护;二是旅游小镇交通条件极大改善,可进入性不断提高,旅游小镇游客中心、停车场、标识标牌系统、旅游厕所等旅游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旅游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三是旅游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游客可通过手机APP、微博、微信、旅游官网、电子商务等平台实现旅游消费;四是旅游管理服务水平大大提升,明确了旅游小镇管理主体,建立了科学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推进标准化发展,从整体上提高了旅游小镇的服务管理水平和游客满意度。
(二)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四川旅游小镇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是旅游商品同质化严重。目前大多数旅游小镇商业氛围太浓,旅游商品同质性严重,所售旅游商品大多与地方特色文化缺乏关联,所售商品几乎在其他任何地方都能买到,真正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开发不够。二是季节性特征明显。由于旅游资源具有很强的季节性特征,再加上现行的节假日制度,导致旅游小镇的季节性特别明显。三是在建筑上缺乏对地方文化的深度挖掘,复制照搬现象严重。一些旅游小镇在规划建设中,不惜盲目开发建设,空间布局不合理,建筑风貌与地方文化、周边环境不协调。四是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不够。随着旅游小镇的发展,本土文化受到了外来文化以及商业活动的冲击,导致部分以传统生活方式、民族文化特色闻名的小镇逐渐失去其传统生活方式体验、民族文化体验的旅游价值和功能,文化的原真性逐渐消失。在旅游小镇的开发建设过程中,重视历史建筑、文化古迹的保护而缺乏对城镇传统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以及时空格局的保护。这使得小镇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变迁而失去历史感,导致其失去本身的魅力。五是旅游小镇从业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导致服务水平低下,直接影响游客对出游抉择和出游质量,进而影响旅游小镇发展。
二、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四川旅游小镇发展的动力机制
(一)新型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产城互动、宜游、宜业、宜居、宜闲为基本特征,城镇、当地社区、外来游客协调发展、共享发展、相互促进的城镇化新路径,是未来城镇化最重要的动力机制。但同时新型城镇化面临着社会保障、教育平等和农民工市民化等诸多问题。而旅游小镇具有休闲产业聚集、促就业、生态优化、幸福价值提升的作用,因此,要大力发展多种类型、各具特色的旅游小镇,完善交通、给排水、电力、通讯、旅游厕所、绿化、亮化、美化等基础设施,同时完善银行、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配套,结合购物、休闲娱乐、度假、商务、会议、旅游地产等多种业态,增加居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
(二)政策大力支持。旅游业是综合性产业,其关联性强,带动作用大,对于稳增长、促就业、惠民生、脱贫困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各级政府都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国务院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2015〕62号)等一系列文件,确立了旅游业的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地位,为旅游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四川作为旅游资源大省,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并大力推进旅游业发展,始终不谕地把旅游产业作为四川可持续发展的主导产业、改善民生的富民产业、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的先导产业重点培育,努力建设成为旅游经济强省和世界旅游目的地,同时在旅游资源赋存较好的地区、城市周边、重要旅游通道节点等有条件的地方,着力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旅游小城镇。
(三)消费结构的转型升级。居民的旅游消费观念和消费模式正逐步改变,旅游从单一观光发展到观光和休闲度假并重,游客更加注重对旅游吸引物的深度体验。旅游消费的转型升级,为旅游小镇的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从休闲度假的角度看,旅游小镇可以通过创意开发、完善旅游产品功能等方式使平凡的旅游资源变得有吸引力。
三、推动四川旅游小镇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旅游小镇规划,以规划引领带动旅游小镇发展。在依托当地旅游资源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因地制宜,高标准、高起点编制旅游小镇建设发展系列规划,用规划指导和引领旅游小镇建设发展。规划要深入挖掘地脉和文脉,突出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保护小镇风貌和整体格局。规划要与相关规划充分衔接,在做好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的基础上,要充分对接游客需求,满足旅游功能。
(二)更新发展理念,以创新的思维方式建设好旅游小镇。积极探索和创新资金筹措方式和渠道,改变以往由政府大包大揽的做法,引入市场机制,放宽市场准入,进一步创新投资体制和机制,构建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参与,广泛吸收社会资金参与旅游小镇建设的多元化投融资体制机制,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为旅游小镇的建设提供稳定可靠的资金来源。
(三)保护优先,合理开发利用。要高度重视保护好旅游小镇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资源,在保护基础上实现合理开发利用。要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理念,坚持严格保护与合理利用并重的原则,避免过度开发所造成的破坏,杜绝以破坏性开发谋求短期经济利益的做法。要积极保护和传承旅游小镇传统文化,要大力开发传统习俗,最大程度地体现旅游小镇发展历史、小镇生活方式和传统文化。旅游小镇可通过还原历史生活场景,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内涵,通过传统节日、习俗重现地方特色。
(四)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提升旅游小镇发展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要重点抓好道路、给排水、电力、通讯、环保等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抓好小镇广场、公园绿地、博物馆、影剧院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努力提高配套程度和综合服务功能。加强特色餐饮、住宿、停车场、旅游厕所、游客服务中心等旅游服务设施规划建设,做到高、中、低档相匹配,大、中、小型相协调,提高接待能力,提升旅游小镇服务质量和水平。
(五)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加快地方特色旅游商品开发。要挖掘和开发既有观赏性、美观性,有富有地方特色文化内涵,既有纪念性、实用性,又便于携带的特色旅游商品,以丰富多彩、富有特色的旅游商品满足游客的需求。要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特别是当地居民,参与特色旅游商品的开发、生产和销售,比如,鼓励当地居民从事传统娱乐和民间工艺表演,如舞龙、舞狮、划龙舟、年画、糖画、剪纸、木偶戏、曲艺等表演;或引导其从事特色旅游商品生产加工和旅游服务,如制作特色小吃、手工编织、导游解说、餐饮、住宿等。要重点扶持有一定经营规模和市场开拓能力的旅游商品生产或销售企业。认真落实扶持旅游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如简化办事程序、减轻企业负担等措施,切实加大支持力度,将其培育成旅游小镇建设的生力军。
(六)大力加强旅游小镇宣传营销,构建区域旅游品牌。要加大宣传营销投入,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建立包括政府财政专项经费、旅游企业宣传费用等多元经费体系。创新宣传营销体系,加强与有关旅游组织、旅游客源地的管理部门、开发商、文化、传媒等的合作,建立旅游小镇营销联盟;发挥旅游行业协会及相关行业协会的作用,积极推进旅游管理部门、旅游企业共同开拓市场。调动媒体营销的积极性,促进旅游宣传品创新,发挥电视、广播、报纸、杂志、APP、微博、微信、客户端等立体宣传效应,引导和鼓励聚集一批创意人才和创意企业,根据客源地的不同需求,创新开发多语种、多载体、多形式和各具特色的系列化旅游宣传品。加强旅游营销信息化建设,借助当前我省建设“智慧旅游”的契机,加强四川旅游信息资源网的建设,同时充分利用公众信息服务网、旅游电子商务网等平台和旅游信息服务中心等开展网络营销,使四川旅游小镇形成四川走出去的一张亮丽名片,从而促进四川旅游小镇旅游产品的特色化和精品化、实现区域内旅游资源的优势互补,发挥区域的整体优势,从而提高区域竞争力。(作者单位: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参考文献:
[1] 四川省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R].四川省人民政府,2011
[2]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旅游小镇开发建设的指导意见[J].云南政报,2005
[3] 黄前东.云南旅游小镇农业产业化研究[D].云南大学,2010
[4] 林峰.休闲旅游小镇――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创新模式[EB/OL].http://,2015
[5] 云南省建设事业规划[R].云南省人民政府,2009
[6] 旅游运营与地产开发[J/OL]. http://,2016
[7] 方增福,罗辉,马谊妮,姜芹春,卞云龙.玉溪市乡村旅游发展调研报告[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7
[8] 高伟.建水旅游形象研究[D].西南大学,2011
[9] 严音莉.旅游小镇:国际旅游岛建设重要突破口[J].今日海南,2011
[10] 张仁开.旅游小镇:小城镇建设的创新模式―兼论上海郊区旅游小镇的发展策略[J].小城镇建设,2007(7)
[11] 李晓阳.黑龙江省旅游小城镇开发现状对策研究[J].商业研究,2008 (8)
[12] 李向明.发展旅游小镇的意义[N].中国旅游报,2010-05-I2
[13] 刘德云.参型旅游小镇规划模式研究―以金门金湖镇为例[J].旅游学刊,2008 (9)
[14] 肖练练.城郊旅游小镇发展模式研究[D].山东大学,2013
[15] 和丽娟.服务型政府视角下的云南旅游小镇建设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3
[16] 徐冬东.古镇旅游公共服务建设研究―以江苏震泽古镇为例[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
关键词:景德镇;陶瓷文化;旅游组合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2)09-0099-02
一、问题的提出
从旅游目的地的角度出发,旅游产品是指经营者为满足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的多种需求而提供的各种物质和服务的总和。市场形象表现为旅游路线,包括沿线的旅游景点、沿线的交通、住宿、餐饮等旅游设施和服务等六个要素。其中,饭店的客房床位和服务、旅行社的服务项目等都是旅游产品的组成部分,或称为单项旅游产品。经营单项旅游产品的部门和企业的经营活动是各自独立的,一般通过旅行社将它们组合起来,提供给旅游者。因此,为旅游产品组合是吸引游客的关键。为了描述产品组合的状况,通常用产品组合深度和产品组合广度以及产品的关联度来加以测量。景德镇旅游产品组合是指景德镇区域范围内所有可提供给旅游者的旅游产品线路和产品项目的组合状况与组合方式。其组合的广度指围绕景德镇旅游资源而设计与提供的产品大类;组合的深度指各大类产品所包含的项目和内容的多少;关联度指所经营的各种产品的联系程度。
景德镇旅游资源丰富,拥有一大批陶瓷历史文化遗迹、遗存,其历史之悠久、系统之完整、规模之宏大、价值之珍贵,为全世界各产瓷地所不及。古作坊、古窑房、古民居和全世界绝无仅有的以废窑砖为建筑材料的民用住宅群和弄巷道路,明清古建筑、明清古街以及珍贵的陶瓷艺术和多彩的人文风情等构成瓷都独特而完整的陶瓷文物体系;同时还拥有风景优美的山水景点众多。景德镇交通便利,酒店宾馆层次齐全。因此,适合开发的旅游产品众多。
根据景德镇2011 年政府工作报告,2010 年景德镇市接待旅游者1324.6 万人次,旅游总收入66.6 亿元,人均消费 503 元。其中门票价格就占到人均消费额的一半以上,游客其他消费的比例不高,游客在景德镇停留时间比较短,造成这种现象的深层次原因是旅游产品不够丰富、旅游产品种类不齐全,而这正是景德镇旅游产品组合要解决的问题。
二、景德镇旅游产品组合现状分析
(一)景德镇旅游产品
依据景德镇旅游资源,目前开发两大类旅游产品线。
1.陶瓷文化系列游。主要是以欣赏陶瓷文化为主题,分别是陶瓷艺术欣赏和文物古迹观赏的旅游产品。具体是以千年瓷都为品牌,展示中华瓷文化,把景德镇市区作为一个完整的的旅游载体,形成历史纵向系列和空间的地域跨度,突出世界最早的手工业城市以及世界古代制瓷中心,发展现代高科技制瓷新态,构筑跨越千年的瓷业发展历史全程。构架包括湖田民窑博物馆、古窑、龙珠阁、御窑遗址、陶瓷文化博览区、民青园、锦绣昌南、中国瓷园、中国陶瓷博物馆、瓷都文化活动中心、国家陶瓷科技城等,穿越瓷都大道,观光昌江广场、人民广场,寻访三闾庙、古码头,游览文化长廊,在中国陶瓷城等地购瓷。
2.自然风光游。以秀丽宜人的自然风景为依托,以休闲、娱乐、锻炼,回归自然为主题,形成的“山水自在游”。
(二)景德镇旅游产品组合状况
1.景德镇旅游产品以观光为主,组合深度不够。近几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景德镇开发了许多新的景点。这些已开发的旅游产品基本上以陶瓷观光型产品为主导,或者在观光旅游产品中附加少量参与陶瓷制作表演活动,对陶瓷进行平铺直叙,内容不够丰富,忽略了许多可以进行深度挖掘利用的资源和素材,同质性非常严重,推出以来不但没能促进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反而弱化了旅游形象,降低了竞争力。
2.旅游产品组合广度不够,旅游产品单一,旅游规模受到限制。景德镇旅游资源丰富,许多项目和景点景区独具魅力,近年来也开展了多次富有特色的陶瓷博览会活动,但是只有陶瓷产品在国内的认知度较高,而其他产品开发不够,未形成特色,知名度不高,更无美誉度。从游客需求的角度来看,游客对旅游产品的需求是要能够带来身心的快乐。因此,对旅游产品的需求是需要具有多层次、多种类的复合型旅游产品。虽然专业性的旅游产品能够给游客带来一定程度的快乐,但游客更欢迎能够满足其多层次需求的复合型旅游产品。景德镇着力开发以陶瓷为主题的专业旅游产品,影响其他类型旅游产品的开发如度假休闲旅游、娱乐旅游、体育锻炼旅游等,致使旅游市场规模受到限制,不利于旅游的发。
3.旅游产品关联度较强。旅游产品组合的关联度是指所经营的各种产品间联系的疏密,这种联系程度一般表现在各要素趋向产品主题的程度。从理论上讲,产品组合的关联度越高,产品所体现的主题就越突出和鲜明,这更利于强化产品特色。景德镇旅游产品大多陶瓷联系在一起,突出了景德镇旅游的陶瓷文化的特色。
三、景德镇旅游产品组合策略
当前的度假旅游的理念更注重对休闲与健身康体的追求,因此,景德镇旅游产品组合必须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围绕市场需求,结合旅游资源来进行旅游产品的有效组合,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建立良好的旅游品牌形象。
一是增加休闲、娱乐、健身等旅游产品类别,拓展产品组合广度。拓展景德镇旅游产品组合的广度,就是要从横向方面扩展旅游产品的大类。目前景德镇旅游产品以观光产品为主,类型比较单一,可以考虑适当增加新型的产品以适应不同市场游客的需求。整合景德镇旅游资源,将陶瓷文化与其他文化相结合,推出以陶瓷为主题的多种旅游产品,并大力开发一些娱乐、健身类旅游产品,使景德镇旅游形象从单一的陶瓷专业特色旅游变成以陶瓷为主题的复合型旅游。
二是深化陶瓷旅游产品的开发,挖掘产品组合的深度。深度挖掘景德镇陶瓷文化的内涵,来延伸产品的内容,使旅游产品更加丰满,在表现形式上要做到多样化、差异化,这样可以更好地满足旅游者的需求,提高游客的满意度。还应该增加游客的参与性、互动性,根据其陶瓷文化特点开展陶瓷制作,陶瓷绘画简单学习等项目,参与到陶瓷文化学习中,增强其旅游经验,增加其快乐,成为更富吸引力的旅游产品。
三是在关联度方面,要结合具体产品要素突出产品特色。首先在于对景德镇同质性严重的景区、景点进行整合,对于开发层次低的景区或者景点进行合并或者关停;其次,对其旅游路线进行整合,把特色明显,产品性质相似的几个景区串联起来形成特色旅游线路进行对外推广,如陶瓷文化专线、陶瓷购物专线、瑶里民俗游专线、名人故居遗址遗迹游专线等。再次,将景德镇古窑民俗文化博物馆、御窑厂等较为成熟的景区在各类产品中加以利用,利用其比较稳定的形象吸引游客,而像旧居等项目,则应在特定类别的产品,如红色旅游产品中加以应用,利用其主题突出,形象鲜明的特点,使其成为彰显产品特色与个性的项目。另外,旅游六要素中的各个要素都可以在最终用途、生产条件、销售方式等方面进行有效组合。
参考文献:
[1] 王 钊.吉林省冰雪旅游产品组合研究[J].长春大学学,2010(3).
根据区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关于5月份市“十大工程”暗访及“双向调度”评价反馈问题整改的通知》,涉及文旅局整改问题一项:旅游带动脱贫存在短板。接到反馈后,高度重视,立即安排专人对接整改。现将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及整改成效
1、年初,与人社局、财政(金融)局、扶贫办、林业局等部门沟通协调,制定了《区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关于开展“抗疫情、补短板、促攻坚”行动的通知》,涉及旅游扶贫有5条具体的帮扶措施:一是实施乡村旅游“四级联建”工程;二是推进A级旅游村创建活动;三是发展旅游新业态;四是开发特色旅游商品;五是组织参加旅游扶贫培训工作。目前各项工作均在稳步推进。
2、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全区农村贫困人口3人脱贫,6人增收:鲍冲湖社区未脱贫户1户3人、龙华村贫困户6人已就业,本月已提前完成市局下达的旅游扶贫带动3人脱贫的任务。区级12人通过乡村旅游带动增收任务已完成一半,其余6人正在完善相关资料,预计7月份完成全部12人增收任务。
3、结合25个节庆活动,推广农特产品亮相节庆活动,助力消费扶贫:结合五横郁金香节举办了“欢乐扶贫购”消费扶贫体验活动,梨花节,镇漫步节以及中国旅游日活动现场都设立了消费扶贫农产品专区,借节庆之契机,以贫困户农特产品为媒,旅游消费搭梁,打造“旅游+购物”扶贫产业链,增加贫困村和贫困户销售收入额近14万元。
4、继续完善2个省级以上旅游扶贫重点村“八个一工程”建设工作;目前镇鹿山村省级重点贫困村正在积极申报2A级旅游村,材料正在完善中。
5、常态化结对帮扶。深入学习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论述,定期组织包保干部走访贫困户。为提高贫困群众对疫情防控政策的知晓率,我单位积极与帮扶村(社区)主动对接,积极开展帮扶工作,及时了解贫困群众身体状况、家庭情况和合理诉求。了解掌握当前疫情防控工作开展情况以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持续开展“帮就业、解民忧”集中走访帮扶活动。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1、持续推进乡村旅游“四级联建”工程。一个特色村(社区)已通过市级初评,正在上报请省专家测评;两个休闲旅游示范点已通过市测评。
2、为进一步推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抗疫情、补短板、促攻坚”专项行动,配合牵头单位区农业农村局开展“专项行动”。制定了旅游扶贫产业提质行动重点任务清单。结合即将开展的杨梅采摘节、葡萄采摘节等旅游节庆活动,继续开设农产品促销专柜,促进村(社区)及贫困户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