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科技创新面临的挑战

科技创新面临的挑战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科技创新面临的挑战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科技创新面临的挑战范文第1篇

行业面临的挑战来自多方面,而应对这些挑战最根本的就是科技创新

市场需求出现新挑战

“我们现在面临挑战,首先是市场上出现的新现象。”孙瑞哲指出,去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在行业不景气的形势下依然保持了3.32%的增长。“去年7月份和8月份纺织品服装出口出现了负增长,我们当时还担心到去年年底会不会出现负增长。”孙瑞哲说。

可喜的是,去年年底的负增长并没有出现。今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保持了增长势头,今年1~8月份,纺织品服装出口达到了10%以上的增长。

但是在这增长的背后却隐藏着一些危机。

“我们传统的三大出口市场,美国、欧盟、日本,中国对这三大市场的出口份额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孙瑞哲指出,这一变化对我国纺织服装出口形成倒逼机制,行业需要采取系列措施来稳固传统市场的份额。

相比国外,国内市场所面临的挑战更大。

首先是服装衣着类零售的增长速度低于全社会消费增长的速度。“原来我们的增长速度能够保持在15%甚至20%以上,但是现在却达不到了。”孙瑞哲说。

其次是风起云涌的网络购物。“2012年中国服装网购额为3188.8亿元,占全部网购的25.22%。”孙瑞哲表示,今后的这种趋势还会进一步扩大。

最后是城乡居民衣着消费差距扩大。从历史情况来看,1980年城乡居民衣着消费两者的差距在3.05倍,而在2012年这一数据变为了4.6倍。

“社会经济发展加快,但是城乡居民衣着类的消费差别并没有缩小,反而在增大,这是一个挑战,但是这种挑战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对我们也是一种激励。”孙瑞哲说。

资源频频告急

事实上,相比市场需求方面的挑战,行业在资源承载能力方面所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

当前,行业正面临着来自棉花资源的挑战。国内外棉花价格的巨大差价以及棉花质量的下滑,对企业造成了巨大的影响,纯棉产品的市场份额正在逐步被印度、巴基斯坦等国“侵占”,一些中小型企业因为棉花问题而关停并转,形势岌岌可危。

但对于纺织行业来说,另一种资源的短缺所造成的破坏力或许远远超过棉花。

“棉花问题固然严重,但是下一轮爆发得更加严重的可能是涤纶问题。”孙瑞哲表示,涤纶产量去年突破了3000万吨,已经占到中国全部纤维加工量的67%,在中国化纤行业中占到80%。

“如果涤纶出现问题,这个影响将远远大于棉花。”孙瑞哲忧心忡忡地说。

涤纶的问题主要是出现在其重要的原料PX。由于某些集团存在的利益关系,以及人们对PX的认识存在一些误区,这些年PX项目开工不顺,对我国的涤纶产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在此情况下,PX只能依赖进口。

“去年我国PX对外依存度达到了45%,今年将超过50%。按照这种情况,到2015年预计中国的涤纶产量将达到3900万吨,对PX需求将达到2200万吨,那个时候如果PX对外依存度依然不变的话,可以说我们整个中国的涤纶命脉将掌握在别人手里。”孙瑞哲说。

除了上述问题外,来自环境方面的挑战也让行业倍感压力。

“在污水排放方面,我们目前也有着非常大的压力。”孙瑞哲介绍,纺织行业COD排放量从原来的全国排名第四变成了第三,纺织污水排放量以及相关标准也在逐年提高,给行业形成了巨大的压力。

“这些情况反映出了我们行业发展到今天,对资源的依赖度依然很高。现在行业要向上配套,一定要突破资源瓶颈。”孙瑞哲说。

受政策调控影响大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纺织行业已经跨入了市场机制,行业的市场机制特色较为明显。

“现在纺织行业96%以上都是民营和具有海外资本的企业,国有成分不到4%,市场机制比较充分。”孙瑞哲说。

然而恰恰就是这种市场机制比较充分的行业,政策调控对其的影响却很大。

“比如出口退税政策以及棉花收储政策,这些政策的施行,对于整个行业的运行影响越来越大。”孙瑞哲指出,当前纺织行业拥有从前道纤维生产到终端服装销售的一条很长的产业链,期待这些对行业运行不利的政策能有所调整。

科技创新是根本

“在当前来自多方面的挑战下,如何做到保持产业链的健康有序运行,要靠整个产业链的创新。”孙瑞哲指出。

孙瑞哲表示,无论是行业协会,还是纺织企业,在发展的道路上都需要具有创新的欲望。

“比如现在行业面临的劳动力问题。劳动力正从无限供给到向有限供给转变,那么我们如何在这种情况下来保障和提升生产效率,这就要通过创新来提升。”孙瑞哲说。

在创新的大范围内,科技创新无疑是重中之重,它将推动整个行业的快速发展。

“在纺织大国迈向纺织强国的道路上,如果仅仅是在规模上做大,永远也成不了强国,所以行业一定要大力推动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行业发展真正的驱动力。”孙瑞哲表示说。

事实上,即将举办的第12届亚洲纺织会议暨2013中国纺织学术年会的举办正是出于这种目的。

科技创新面临的挑战范文第2篇

科学技术的普及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有着独特的作用。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一个国家、地区科学技术的普及程度,从根本上决定这个国家、地区生产和文化的发展水平,决定着这个民族的创造能力。

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的关系。科技创新是国家、地区综合竞争力的关键,而科学技术普及是科技创新的前提和基础。科技创新和科学技术普及是一体两翼,两个轮子,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是科技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共同推动着生产力的发展。科技创新是在科技前沿不断取得新的突破,而科学普及则是科技创新的一个重要基础。科学技术的普及是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必经环节,没有科学普及,也就不可能有持久的科技创新。我们绝不能只重视科技创新,不重视科学普及,更不能只要科技创新而不要科学技术普及。版权所有

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科技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源动力,而科普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在知识经济初现端倪的今天,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创新步伐不断加快,人才和科技已成为支撑现代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基础。有一份资料显示,英国在1660年-1730年拥有了世界上40%的科学成果,因此,当时的英国国力最强大。美国1950年拥有了世界上57%的科学成果,因此至今一直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从这个方面分析,在我们发展经济,增强国家、地区综合实力中,以下趋势十分明显。一种趋势是从重视财富的现实增量、转向财富的潜在增量。潜在增长是什么?就是科学技术。第二种就是从重视物质资本等有形财富,转向技术、人才等无形财富。第三种就是设备引进转向重视管理、技术软件引进。如果从认识的角度来看,科技创新是国家综合竞争力的关键,而科普工作就是将科学技术大众化、应用化、普遍化,任何一项科学技术要为人们所掌握,转化为巨大的现实生产力,一定离不开科普工作,科技创新的目的,就是通过科学技术普及进而转化为生产力。因此,我们要像重视科技创新那样重视科普工作,否则,经济发展就后劲不足。

科普工作面临的形势和挑战。科普工作,是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公众的科学文化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一个重要方面。当前,科普工作面临着严峻挑战。首先,陈旧的、玩固的封建思想仍给科普工作造成消极影响。我国是一个具有数千年封建社会历史的国家,破除起来非常不容易。封建迷信思想本质上是与科普文明相对立的,封建思想越浓厚,科学普及就越困难。第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赋予科普工作十分繁重的任务。当今时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各种新生事物层出不穷,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短。科学以其难以置信的速度展示其无穷的魅力和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巨大影响。如何使公众了解各类科学知识,知晓各类科学技术,这赋予科普十分繁重的任务。第三,市场经济的功利因素给科普工作带来的新情况、新影响。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企业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这是无可非议的。科学普及是一项公益性工作,是一项更多体现为少量的零碎的分散经济效益和长期的整体的巨大的社会效益的事业。因此,科学普及需要公共财政更大投入和需要社会各界共同作出努力和奉献!

科技创新面临的挑战范文第3篇

一、江苏科技创新已打下良好基础

江苏素有人才优势,省委长期以来强调推进科教兴省战略,这为科技创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快速发展,一批新兴产业迅速壮大,带动结构调整呈现出积极变化。一是高新技术产业占工业的比重明显提高。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多年保持40%以上的增速,总量6年增长近7倍。二是新兴产业占高新技术产业比重明显提高。其中,光伏产业产能占全国70%、全球15%以上;新型环保装备产业企业数占全国20%以上。三是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产品占比明显提高。去年达33%,今年有望达到40%。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明显提升,一批创新型企业快速成长,创新产出大幅度增加。去年全省企业研发投入440亿元,总量全国第一。依托行业龙头企业,加快了企业重大研发机构建设。目前全省各类企业研发机构20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4723家,研发投入占全省的68%。现在全省研发投入的80%、承担政府科技项目的80%以及获奖科技成果的60%来自企业。

产学研合作不断深化,科技成果转化加快,一批重大科技产业化项目成功实施。全省各类产学研机构280多个、合作载体1800多个,常年在企业的科技人员5万多人。近三年全省实施产学研项目6000余项。15000多项成果实现转化和产业化。其中,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408个,引导社会投入440多亿元。已投产项目376个,累计实现销售收入2010亿元,利税360亿元。

创新资源加快集聚,一批重大创新载体和平台建成,对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得到发挥。高新园区二次创业进程加快,建设了一批新的创新平台。16家高新园区上半年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出口创汇分别占全省25%、16%、37%。62家国家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省的23%。

政策环境明显改善,大批项目、人才涌进江苏,全省创新创业氛围日渐浓厚。近年来,我省先后颁布实施了推进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等一系列地方科技法规,为全省科技创新提供了有力的法制保障。同时,鼓励和促进科技创新创业的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吸引了一大批科技项目和人才涌入江苏。

江苏科教和人力资源集中,产业基础发达,具有加快创新发展的有利条件,但也面临着资源约束和环境压力的突出矛盾,必须不断加快自主创新。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转型升级,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竞争力。为此,这几年我们注重加强有针对性的工作部署,努力保持江苏科技创新在全国的领先位置。

一是注重产业创新布局,全力推动结构优化升级。坚持把支持产业发展作为科技创新的战略任务,自2003年起先后实施两轮高新技术产业“双倍增”计划,紧紧抓住全球能源产业结构调整时机。成功培育发展了光伏、风电、半导体照明以及新医药、新材料、新型环保等新兴产业,使之成为江苏的重要增长点和在全国有明显优势的重要基地。

二是注重资源组织利用,对创新要素进行有效配置整合。围绕做大科技项目和做强科技企业,加强省市县联动和部门协同,强化全省资源整合,用好财政资金。同时,积极争取省外及国家创新资源,去年获科技部科技拨款20亿元。为历年最多并位居全国省份前列;加强全球科技合作,去年的跨国技术转移大会吸引海外230多家大学、科研单位来江苏开展合作。

三是注重创新体系建设。培育区域整体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充分发挥各有关方面的积极性,积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一方面,引导和鼓励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中,大力培植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另一方面,充分发挥高校院所优势。加强基础研究尤其是高技术前沿的应用基础研究,提升江苏原始创新能力。同时,加快建立技术服务体系。

四是注重政府管理创新。增强科技服务社会的水平和能力。去年以来,重点开展了科技“三走进”服务,即:动员科技人员走进企业。推进省内高校院所主动与企业结盟3500多个;组织科技部门走进企业,帮助10000家企业落实各项科技政策;吸引高层次人才走进企业。对省引进的高层次人才主动实行项目跟踪支持。建设“企业院士工作站”,从全国吸引一大批顶级科学家和技术专家及高水平团队到江苏企业。此外,抓住南京市被列为全国唯一科技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的机遇。进一步推进全省的科技体制改革和自主创新。

二、全省科技创新面临巨大压力和挑战

全省科技创新已进入历史上最好的时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也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面对压力和挑战,我们需要保持清醒头脑,深刻分析并认真解决制约我省创新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产业规模大发展快。但多为配材加工缺乏重大整机终端产品,结构性矛盾明显。江苏全部工业产值构成中70%以上是化工、冶金、建材、纺织及电子材料。全省100多个产业集群中。整机生产企业不到10%,这导致企业成本压力加大,两端受制于人,难以掌握市场主动权;企业做不大,产业链拉不长;一批成熟的自主创新技术和产品因在省内缺乏下游整机厂家而推广困难。

政府投入逐年加大。但社会资金的投入相对不足。多元化投入机制尚不健全。这几年我省财政科技支出年均增幅超过15%。但市县一级投入增长不多,近一半的市、县财政科技支出增幅低于财政支出增幅,有的还在下降。有的地方还没真正把科技摆上足够重要的位置,缺乏对科技投入的考核。有的地方既缺项目又缺钱,更缺找钱的机制。适应创新需要的社会融资体系尚未真正建立起来。

科技产业化步伐很快。但进入应用的重大原创性成果不多,本土创新能力还显不足。江苏承担国家基础研究和获得国家奖励的科技成果多年位居全国前列,成果转化和产业技术创新在全国也都形成较大影响。但出自我省且可快速应用的一些重要原创性成果还不很多。每年转化的重大成果大约60%以上来自省外,省内重大成果的培育和创新仍显不足。

开放型经济发展很快,但引进技术和人才不够,开放优势还没有形成创新优势。对外引进。多是引进资金,很少引进技术和人才;引进后,本土配套能力也没能跟上。这几年我们鼓励外资在江苏建立研发机构,目前已有260多家,但外籍研究人员少、原创性研究少、与省内单位联合研发少。近90%的成果还是在外国公司内部消化。技术溢出效应不强。

创新环境虽不断改善。但有些重点政策的突破不够。政策落实的效应还有待于发挥。我省鼓励创新的政策力度很大。但有关配套措施尚需加强,一些重点政策的落实亟待进一步突破,如自主创新产品的政府采购和首购。我省近年已建立了财政资金采购自主创

新产品制度,率先在全国开展自主创新产品认定,目前已认定312项,但列入政府采购目录的只有3项,实际操作难度仍较大。应加快研究制定相关实施细则,实质性推动自主创新产品的政府采购。

科教发达人力资源多,但高层次人才仍显不足,创新发展的潜力和后劲值得重视。江苏面临的人才矛盾主要不在数量,而在结构。主要表现为高校院所人才相对不少而企业人才不足、一般人才不少而高层次和拔尖人才不足、技术研发人才不少而创新管理人才不足、国内单领域单方面人才不少而国际化的复合性人才严重不足。90%左右的博士集中在高校院所,新兴产业和企业内的高端人才比重很小。

三、当前推动全省科技创新工作的主要措施

面对挑战和压力、矛盾和问题,我们将知难而进、迎难而上。认真贯彻省委第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和省政府全体会议的具体部署要求。进一步加快自主创新步伐,努力为全省保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提供有力支撑。今年确保完成全年各项科技创新任务。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20000亿元,占工业比重达30%;全社会研发投入突破700亿元,力争成为全国首个占GDP比重过2%的省份;科技进步贡献率再提高一个百分点,达51%以上。按照科技工作既服务当前更善谋长远的要求。着力抓好“三个点”:即培育增长点、强化支撑点、抢占制高点。

加快推进产业创新。培育经济增长点。围绕沿海发展和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实施,组织实施双百工程,全面推进一批重大自主创新项目建设,加大新能源、生物医药、新材料、环保装备等新兴产业培育力度,尽快做大规模,形成发展支撑,尤其鼓励带动性强的重大整机产品生产;着力突破关键技术,形成核心竞争力,带动产业结构加快转型升级。争取经过3年左右时间。新能源产业规模达4500亿元,其中太阳能形成10000兆瓦生产能力,风电装备形成400万千瓦整机制造能力;生物技术产业实现翻两番,超过5000亿元。

加大创新载体建设,强化科技支撑点。重点建设一批创新型核心园区,大幅增强高新园区自主创新能力。GDP占全省比重提高到20%以上,成为创新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先导示范区:重点培育几个千亿级和一批百亿级特色产业集群,形成新的产业创新密集区;加大企业投入,重点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使之成为带动产业创新和经济发展的骨干力量;加快形成以企业重大研发机构为引领、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基础、公共技术服务为支撑的平台体系,推动本土大中型企业全部建有研发机构。同时。完善面向中小企业的政策和科技服务体系。加强各类科技创业园、孵化器建设,力争明年实现县(市)区全覆盖。

科技创新面临的挑战范文第4篇

关键词:科技园 融资 形势 对策

一、背景

近年来,世界经济发展的持续性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如何实现经济的长久发展是世界各国都在面临的问题。中国作为世界的制造业大国,在取得经济腾飞的同时,也暴露出了种种发展的问题,人力成本的增加,新兴制造业国家的兴起,都使中国经济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这种形势之下,中国要继续保持发展的态势,就有必要改革现有的经济发展模式,发展新型的、高附加值的产业,积极推动经济体制及结构改革,实现经济的持续、良性、健康发展。

如何实现经济转型?有效的出路就是进行科技创新,发展创新型产业,但目前我国企业的创新意识还不强,许多企业家都存在短视的行为,他们出于规避风险的动机,不想承担巨额的研发成本。另外,我国又存在着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率极低,许多还只停留在实验室或理论阶段的情况。建立企业与高校之间的联结,使高校科研成果得到有效的转化,是解决我国企业创新能力不足的有效途径。从国外发展的经验来看,建立科技园已成为许多国家集聚创新资源和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剑桥科技园和班加罗尔软件园的成功就是很好的范例。科技园是大学、研究机构和企业在一定地域内的集合,是集人口、经济、科技、文化等多种要素的地域组织,通过为园区内的企业提供资金、管理等各方面的支持,有效促进产、学、研三者的有机结合,实现高新技术成果的成功转化。

资金作为科技园各项设施建设以及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保障,其在科技园的建设与发展中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科技园研究成果转化的复杂性,意味着科技园在需要巨额资本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周期也相对较长,从而使得融资对象及方式的选择也成为了科技园面临的巨大挑战,成为其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二、科技园融资面临的形势

融资问题是制约科技园发展的重要因素,而科技园融资的来源与方式与其所处地域有相当大的关系,所以要解决融资问题,首先应了解科技园建设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宏观融资环境的不利形势。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科技园自我资金量的欠缺

科技园中的创业企业大都是新建的高新企业,主要处于初创期和发展期,本身所持有的资金主要来自于自筹,总体来说十分有限,而且正是资本需求量最大的时期,很难形成积累资本,面临各种投资需求,以及企业内源性融资渠道的局限性,企业不得不依靠外源融资。

(二)银行借款难以取得

近年来,虽然国家不断出台一系列的政策,给予中小企业贷款政策上的优惠,但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障碍,一方面由于银行在整个国家金融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决定了银行并不能为风险投资提供大量的资金,否则会威胁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另一方面,银行出于保险起见,一般会要求企业提供抵押、质押品,但科技园创业企业一般只拥有先进的技术,缺乏有形的资产用于抵押,这与银行的贷款原则不符,增加了企业贷款的难度。

(三)资本市场进入的高门槛

目前,资本市场进入都有一定的规模与收益性标准,门槛相对较高,而科技园企业一般都属于规模较小的创业型企业,正处入投资发展的初级阶段,无论从规模方面还是从盈利性方面都很难满足资本市场的进入门槛,而且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还面临很多制度性、规范性的问题,科技园企业的基础设施很难达到规定标准,所以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渠道根本走不通,科技园企业要想通过外部资本市场很难取得资金支持。

(四)政府扶持的有限性

从以往的研究来看,我国政府在各种研发经费的支出中发挥了主体的作用,对企业、政府所属研究机构以及高等院校的经费支出提供着重要的保障,但尽管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创新项目及科技园发展的政策,但科技园申请享受政策的难度很大,政策的落实情况也不尽人意。总体来说,科技园从政府获得政策支持的额度十分有限。

三、科技园融资对策分析

宏观融资环境的完善需要政府当局及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这是长期性的工程,很难在短时间内取得一定的成效,所以科技园所面临的融资形势将持续存在,那么面对融资环境的不利因素,科技园如何寻求融资途径呢?

(一)以风险资金作为其资金的首要来源,建立风险融资体系

科技园面临着融资形势,迫使科技园应积极寻求各种融资服务,科技园的高风险性,意味着很难通过传统的融资渠道取得所需资金,许多投资者都存在风险保守的意识,大都不愿投资高风险项目,所以寻求风险投资基金的资本是高新创业企业解决其融资问题的主要途径,而且许多风险基金都具有一定的专业性,他们不仅能够对项目的可行性做出可信的评估,而且资金实力雄厚,企业一旦能获得风险投资公司的支持,不但能取得巨额的资金,而且能获得丰富的经验、知识及信息网络,这对于处于初创期的企业,这是十分有利的。

(二)利用民间资本或私募基金,也可吸收职工的个人入股

民间资本主要来源于大公司、私人银行、保险公司、个人及其他一些基金组织,我国的民间资本数量庞大,但由于运用的渠道有限,所以许多资金处于闲置状态,许多甚至被投入到商品的炒作中,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通过合理的方式将这些资金吸引到科技园的发展过程中,可以有效解决资金的使用问题,有效地实现科研成果的转化。

科技创新面临的挑战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新能源;发电企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F407.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1-0009-02

一、面临的机遇

从宏观形势来看,一是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绿色发展新理念,加快非化石能源发展将是“十三五”能源发展的主基调。根据风电“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风电装机有望达到2.5~2.8亿千瓦,太阳能发电装机有望达到1.6亿千瓦。二是电力体制改革已经开始全面实施,可再生能源全额保障性收购被列为核心任务,陆续出台相关配套文件,同时《可再生能源发电全额保障性收购管理办法》和《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考核办法》有望实施,制约新能源的限电问题有望解决。三是我国将于2017年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碳市场建设将全面提速,碳减排收入将会成为新能源项目新的利润增长点。四是国家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结构性减税,推进“营改增”试点改革,有望继续降准降息,钢材等大宗商品价格预计仍处于较低水平。同时,国家财政部将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征收标准由每千瓦时1.5分提高到每千瓦时1.9分,加大对可再生能源企业的资金支持力度,对公司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经营环境。五是国家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互联网+”与智慧能源的融合应用,分布式发电、储能、智能电网技术有望取得新突破,风场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风能转化效率不断提高,发电成本不断下降,为我们加快结构调整、提升风场效益提供了技术支撑。

在当前火电减排更加严格的形势下,发电企业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发展风电、有序发展光伏、适度发展燃机、创新发展核电,将新能源产业发展提到更重要位置,将为新能源快速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从发电企业内部形势来看,一方面,管理体制机制逐渐理顺,各项制度和流程不断完善,集约化程度不断提升,内部管控能力持续加强,为企业科学发展提供了组织和机制保障。另一方面,企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投产规模快速增加,设备治理取得成效,成本控制不断加强,整体盈利能力不断提升。同时干部队伍的发展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不断增强,专业技术水平、人才队伍素质和科技创新能力得到提升,企业凝聚力、向心力不断增强,为新能源企业加快发展和效益提升提供了技术和人才支撑。

二、面临的挑战

一是受经济下行和结构调整影响,全社会用电量增速持续下降,预计2016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率仍将低位运行,给新能源消纳工作带来了不利影响。

二是随着近年来发电装机容量持续高速增长,尤其是新能源装机大幅增长与全社会用电放缓的矛盾愈加突出,弃风限电仍将持续存在,而且部分地区有加剧趋势,限电攻坚任务艰巨。

三是国家对水土保持、生态环保的监测管理更加严格,风电项目环评、用地审批逐步规范,手续办理难度增大,征地等问题更加突出。

四是受配额制、电价下调等因素影响,各大集团纷纷抢占风电资源,地方企业、民营企业也纷纷参与风电投资,风电资源的竞争更加激烈。

五是“十三五”期间,陆上风电上网电价进入“下行通道”,企业盈利空间将进一步压缩,对风电开发和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备供货、工程建设压力与日俱增。

总的判断,“十三五”期间,是新能源行业发展的重大机遇期,也是新能源企业加快优化区域和产业布局、全面提升经营业绩、打造核心竞争能力、建设一流新能源企业的攻坚时期。抓住难得的机遇,坚持“价值思维、效益导向”理念,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安全发展为基础,以人才建设为支撑,依托科技创新,立足风电,加快调整电源结构和产业结构,全面提升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产业布局显著优化、经营业绩显著提高、主要指标达到一流、融资能力显著增强、社会影响力显著提升。到“十三五”末,实现规模翻番、效益与规模匹配,海上风电、海外业务占有一定市场份额,初步建设成为资产优良、布局合理、管理先进、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新能源企业。

三、新能源发电企业工作整体思路

深刻分析当前和未来面临的形势,新能源发电企业工作的整体思路是:坚持价值思维和效益导向,牢牢把握结构调整和管理提升两条主线,着力加强科技创新,着力加强队伍建设,着力加强资本运作,着力加强电量攻坚,以深化企业改革为动力,以从严治党和依法从严治企为保障,全面提升公司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建设一流新能源企业步伐,全面开创“十三五”发展新局面。

根据以上思路,要重点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要牢牢把握结构调整这一发展要求。始终以国家能源战略和企业公司发展战略为指导,坚持发展不动摇,加快不限电地区、海上风电开发,积极推进光伏发电、煤层气发电、分布式发电等多元化开发。依托电源项目开发,加快培育工程咨询、工程建设、运营维护、设备检修、技术研发和碳资产管理等上下游产业链,持续优化区域结构、电源结构和产业结构,打造和强化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

二是要着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依托科技进步,加大科技创新步伐,搭建产学研共同发展的技术平台,打造创新型企业。积极研究光伏、光热、智慧风场、海上风电、大数据分析等新能源前沿技术,持续提升风电场优化运行、增功提效、智能风机等专业研究和创新能力,抢占风机核心技术的制高点,加快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树立行业品牌,提升创新创效水平。

三是要着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坚持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理念,落实人才强企战略,坚持新时期好干部标准,完善干部选拔、培养和交流机制,进一步推进劳动用工和薪酬机制创新,优化适合企业发展需要的人才结构,着力建设符合公司发展要求的领导、管理、技术、技能四支人才队伍,全面提高队伍整体素质,为“十三五”科学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四是要着力加强资本运作。公司能否脱胎换骨,关键在于资本市场的表现。我们必须抓住机遇,在加快发展、全面提升盈利能力的同时,深化资本运作,充分运用资本运营手段,推动区域整合及产业整合,提升资本运作的深度和广度,通过资本经营推动公司的快速发展。

五是要着力加强电量攻坚。电量是新能源企业效益的龙头。要解决公司当前盈利能力偏低的问题,公司上下必须统一思想,强化担当意识,落实主体责任,牢牢抓住电量这一影响效益的关键,在增发电量上有新举措,在破解限电难题上有新突破,确保利用小时达到区域平均水平,力争达到先进水平,全力以赴实现全年发电量目标。要围绕电量营销、优化运行、技改提效、新机投产等关键环节,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强化对标提升,消除管理短板,开展电量攻坚,实现规模和效益的同步提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