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工业污染臭气治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字]工业化固体 废弃物 利用
[中图分类号] X705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5-201-1
每年越来越多的工业固体废弃物滞留,不仅造成了对环境的巨大破坏,也浪费了日益稀缺的资源。比如冶炼的废渣、工业粉尘、交通机械等工业废弃材料等等都是绿色环境的杀手。党的十会议提出建设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即将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集于一体。可以看出我国对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的重视。在此宏观背景下,对工业固体废弃物资源化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由于我国工业污染比较严重,而工业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技术不全面、难以控制。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能将工业固体废弃物转化成可再利用的资源将大大提高对环境资源的利用程度。
1固体废物常用处理技术
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在技术运用上已日趋成熟,虽然较之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但是,随着近年来国家对工业污染控制的重视和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工业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水平已得到很大提升,工业化固体废弃物处理方式可以采取以下几种。
1.1焚烧技术
焚烧技术是对固体废物的高温分解和深度氧化的处理过程。特点是处理量大、减容性好、无害化彻底,且有热能回收作用。一套完整的焚烧系统包括废弃物进料系统、燃烧系统、除灰系统、尾气净化系统。由于固体废物含可燃物较多,可通过焚烧技术有效利用其所产生的热能,并运用到工业生产的其他领域。但焚烧技术也存在弊端,其过程易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副产物,容易造成二次污染。我国的焚烧技术设备开发才刚刚起步,大型垃圾焚烧厂还需引进国外设备。但是近年来,我国已研制出小型焚烧系统设备,但其自动化程度不高,热能回收技术落后,还不能达到工业应用的要求。
1.2填埋处置技术
填埋是处理固体废物最基本的方法,其技术成熟、工艺简单、费用低,规模大等优点。但是如果无害化处置不当,将会造成地表层的污染,并进一步污染地下水,因此,填埋技术也容易造成更严重的污染。我国的填埋技术主要运用在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上,工业固体废物由于污染危害很大,对其填埋处置还不多。
1.3堆肥技术
堆肥技术是依靠自然界广泛分布的细菌、放线菌、真菌等微生物,人为地将促进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向稳定的腐殖质生化转化的微生物过程。堆肥技术可以实现废物处理的稳定化和无害化,使固体废物中的相关元素自然融入循环系统中,转化成有用的物质和能量。
我国从“八五”时期就开始着手开展污泥工业化堆肥技术研究,“九五”期间机械科学研究总院环保所、北京环科院等单位完成了唐山、秦皇岛和北京密云3项污水处理厂污泥堆肥示范工程,但目前保持正常运行的仅有唐山西郊污水处理厂污泥堆肥项目。国内虽然陆续建设了北京大兴、太原、烟台、洛阳等市政污泥堆肥工程,以及天津石化、山东晨鸣纸业等工业污泥堆肥项目,但目前正常运行的总数加起来不足20座,处置规模10~300t/d不等,但运行项目存在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处理标准各异、产出物料用途不明确等问题,以及重金属、臭气排放等制约因素,严重影响了污泥堆肥产业的发展
2工业化固体控制策略分析
2.1相关法制的建立
首先,在立法机制上,政府应该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作为制定工业固体废物法律规范的指导思想,重点突出工业经济的循环发展,节约资源和固体废物的再生利用,旨在通过法律来规范企业和民众的行为,引导社会自觉地加强对固体废物资源化的利用。其次,在立法程序上,应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集中企业和群众对工业污染治理惩罚的意见,建立科学有效的法律机制。同时规范法律诉讼程序,将对工业企业污染惩罚透明化。再次,在具体制度上,应该建立工业企业生产责任延伸制度,明确工业固体废物企业生产者的责任和义务。将污染治理的成本纳入企业生产成本中,加大对工业企业污染的惩罚力度。最后,在宣传指导上,应加强对企业和民众环保意识的教育,使他们系统地学习相关法律法规,从法制的高度上认识工业固体废物的污染和利用,约束社会对环境污染和破坏的行为。
2.2实现技术创新提高利用率
根据《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达到16亿吨,综合利用率达到50%,年产值5,000亿元。同时研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技术,推广一批先进适用技术;培育一批具有较高技术装备水平和市场竞争力的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专业化企业[9]。
我国工业固体废物在技术研发上应该采取国家专项技术项目支持的模式,实现工业固体废弃物资源化规模化和专业化。根据《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十二五规划》,我国在十二五期间,在工业固体废物技术上将实现巨大突破。
2.3建立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的信息平台
市场经济是通过市场信息的及时分享和传递来实现快速便捷的交换。因此,在工业固体废物循环利用这个问题上,可以建立全国统一的信息平台,实现数据和信息的共享。在这个信息平台上,及时国家工业固体废物各方面情况,如工业污染情况、污染治理情况、国家环保政策、技术运用创新等等。为工业企业提供一个了解我国工业污染,特别是固体废物污染的窗口。所以,有效的信息平台将有利于技术的推广、信息的传递,加快我国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进程。
2.4推进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的社会进程
在国家政策的导向下,我国民众的环保意识也逐渐增强,能够在日常行为中约束自己,且对环境污染达到了社会监督的效果。但是,对于废物的资源化意识却相当薄弱。虽然近年来国家一直在提倡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但是这种理念还没深入人心,大部分民众对资源循环利用认识还不够,对于环境污染也停留在怎样预防和治理上,还没有形成“变废为宝”的认识。所以,在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进程上,应在全社会提倡这种先进的绿色环保理念,使全社会行动起来节约资源,循环利用,动用群众的力量发展循环经济。
参考文献
[1]刘鹏.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法律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9.
[2]李再思.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研究[D]. 东北林业大学.2008.
关键词:农村环保 存在问题 治理对策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下半年日益提高,生态平衡、环境保护问题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和焦点。尤其是广大农村,经济发展与环境恶化的矛盾十分突出,生态环境的形势非常严峻。所以,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积极探讨对其进行治理的对策。
一、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必须提上重要议事日程
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环境为我们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必需的资源和条件。在广大农村,人们的生存与经济发展对环境的依赖就更为直接。应肯定的是,经过二十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国农村环保工作已经取得了初步成就,主要表现是:开发建设了多种绿色工程,增强了农村自然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水平;农村环保投入有所增加,且环保投入已经纳入到国家重点投资领域;农村环保科技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环境科技支撑能力逐步增强;农村治理、控制环境污染的能力在显著提高,已经有了较成熟的环境保护经验和管理办法;环保理念开始渗透到农村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
但是,从总体上看,农村生态破坏的趋势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生态质量继续变差,功能持续降低;生态环境污染继续加重,已经由点源污染向面源污染的趋势发展;生态灾难增多,生态建设跟不上生态破坏的力度和速度。因此,把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已经是迫在眉睫的大事,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需求,我们必须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处理好农村建设、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二、农村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的具体表现
1.规格化养殖污染严重
畜禽养殖及水产养殖是农民致富的一个重要途径,但由此带来的是集中、高密度养殖,其产生的污染往往超出了环境容量。
2.生活垃圾污染广泛
村镇居民产生活污水、垃圾随意倾倒,造成了很大污染,特别是在夏季,到处蚊蝇滋生、臭气熏天;还有在农田、村庄院落焚烧秸秆,造成了大气污染;塑料地膜和塑料制品的无控制使用,使农村的白色垃圾污染不断增加。
3.化学肥料造成污染面积大
化学肥料替代有机肥料造成的污染随着农业的发展越来越严重,烈性农药成本低、效果大,厂家商家有利,农户使用方便,所以屡禁不止,使用这类农药后,暴雨冲刷,必然形成大面积污染。
4.乡镇工业污染加剧
据统计,全国每年因工业废水而污染的耕地面积达2亿多亩,占耕地总面积的15%左右,每年因污染减少的粮食超过了100亿kg,直接经济损失125亿元,其中因农业工业污染和破坏而引起的达47%以上。
5.滥垦滥伐和滥捕滥猎,使生态失衡
在农村,滥垦滥伐,滥捕滥猎现象严重。有的栽上几年的小树,就被随意砍掉。更有甚者受经济利益的驱使,肆意乱捕蛙、中华蟾蜍、蛇等国家保护动物。这都严重地破坏了生态环境。
三、农村生态环境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1.农民环保意识淡漠,对污染后果没有危机感
由于多方面因素,目前我国农民的整体素质水平还底,环保意识淡漠,对环保没有迫切的要求和污染后果的危机感。因此,人为的、随意性的破坏环境问题十分突出。
2.环境基础设施落后,使日常生活造成污染严重
由于农民多年的生活习惯和农村落后的环境基础设施,生活污水任意排放,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随意丢弃,造成垃圾成堆、污水横流、河道淤塞等现象突出,对农民健康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3.化学肥料施用成为提高土地产出的途径
农村人多地少,土地资源的开发程度极高,化肥、农药的大量施用已经成为提高土地产出水平的重要途径,而这种“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方式正是面源污染最为重要的来源。
4.乡镇工业环境管理不力
农村中对环境冲击最大的是非农产业的快速增长,乡镇工业污染可以归咎于产出增长快、资源利用率低、污染处理率低、技术进步慢和环境管理不力等原因,集中表现在四方面:一是污染排放总量增加迅速;二是污染治理水平明显落后;三是环境管理制度落实不够;四是缺乏适宜的诱导政策。
5.农村环保管理基础严重薄弱
农村环保机构没有设立,环保经费严重短缺,环境基础设施严重滞后,成为影响农村环境的重要因素。目前的农村乡镇,受经费和编制的限制,没有设立专门的环保部门,环保经费更是不足。同时,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和提醒农民关注环保问题。
6.对自然资源形成了掠夺性利用
我国人口基数过大,增长速度过快,通过对粮食、能源、水、住宅等基本生活条件的巨大需求,给自然资源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和破坏。
四、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对策探讨
1.政府要强化对农村环境的管理
政府对农村生态环境管理的基本手段有三个:行政手段、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政府要确实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切实加强农业污染的监管和执法力度,把农村环保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同时,要增强各级领导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对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非常重要。
2.加大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力度
2.1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积极发展有机农业、鼓励建设一批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基地,通过传统农业向生态农业转变从根本上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
2.2二是扩大农业生产规模
制定政策,鼓励土地由分散经营向集中经营转变,由农户经营向农庄经营转变,努力扩大农业生产规模。农业的规模化经营,不仅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更主要的是有利于农业面源的污染控制。
2.3加强污染控制研究
目前,我国环境管理主要是通过对污染物排放实行总量控制,而这种管理方式只对点源污染的控制有效,对解决面源污染问题的意义不大。这种情况下摸清面源污染的状况,收集农业面源污染可靠的基础资料,进行适合国情的面源污染控制技术与政策研究已是环境污染治理的当务之急。
3.从农村环境治理上控制生活污染
当前,农村生活污染控制的重点应该放在环境治理上,而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不应操之过急。对于广大的农村地区,由于经济实力及技术手段的欠缺,一味地采用城市环境处理体系显然是不现实的,必须针对农村地区的资源与环境条件,开发推广切实可行、因地制宜的、较低成本的处理技术,然后共聚财力,分级实施。
4.采取有力措施控制乡镇工业污染
当前,乡镇工业污染控制应采取的措施是:建立环境管理机构,完善农村环境管理网络;完善乡镇工业园区,建设一套完善的环境管理制度,配套污水等环境治理设施;优化乡镇工业布局,增强农村环境管理的能力;加速技术创新和推广,发挥技术创新在乡镇工业环境管理中的作用。
5.努力提高村民文明素质
采取多种形式提高村民文明素质,在农村树立起“讲卫生光荣”的新风尚。村民自身应尽量控制农庭垃圾数量,简化、减少包装;使用可利用、可降解的包装材料,以减少“白色污染”;养成好的生活习惯,不随意随地倾倒垃圾。
常见的饮用水水质项目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铅:对肾脏、神经系统造成危害,对儿童具高毒性,致癌性已被证实 镉:对肾脏有急性之伤害砷:对皮肤、神经系统等造成危害,致癌性已被证实 汞:对人体的伤害极大,伤害主要器官为肾脏、中枢神经系统硒:高浓度会危害肌肉及神经系统 亚硝酸盐:造成心血管方面疾病,婴儿的影响最为明显(蓝婴症),具致癌性 总三卤甲烷:以氯仿对健康的影响最大,致癌性方面最常发生的是膀光癌 三氯乙烯(有机物):吸入过多会降低中枢神经、心脏功能,长期暴露对肝脏有害 四氯化碳(有机物):对人体健康有广泛影响,具致癌性,对肝脏、肾脏功影响极大.
造成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有四点:
1.畜禽养殖污染严重
畜禽养殖污染面广且量大,污染严重 农村畜禽养殖多为无序分散状况,且数量较多,大量畜禽粪尿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造成当地环境(特别是地下水)污染,现已成为农村一大新的污染源。集约化养殖场其污染危害更加严重,畜禽粪便对地表水造成有机污染和富营养化污染,对地下水造成污染,甚至对大气造成恶臭污染,其中所含病原体也对人群健康造成了极大威胁。四川作为全国畜牧业大省,畜禽养殖数量居全国之首,但规模化养殖年出栏仅占总出栏数的5.1%。全省畜禽养殖年产生COD390万吨、氨氮79万吨,分别是工业排放量的13倍和38倍,是生活污染排放量的8倍和17倍。因此,畜禽养殖污染成为四川农村面源污染的首要污染源。
2.农用化学物质及其废弃物污染继续加大
化肥、农药施用强度高,流失量大 化肥、农药和农膜的使用,使耕地和地下水受到了大面积污染。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已制约农产品质量的提高。我国化肥和农药的施用量已居世界之首。化肥施用量为4 637万t / a,按播种面积计算,化肥施用量达40 t /km2 ,远远超过发达国家设置的25 t /km2 的安全上限。且在化肥施用中还存在肥料之间结构不合理现象。化肥利用率低,流失率高,通过农田径流造成了对水体的有机污染和富营养化污染,造成地下水污染和空气污染。甚至导致农田土壤污染。目前,东部已有许多地区面源污染占污染负荷比例超过工业污染。四川省每年化肥施用量达220万吨,平均每公顷490公斤,远远超过发达国家为防大学生暑期实习报告调查报告专题实习证明金融专业法律专业土木工程专业机电专业止化肥对水体污染而设置的每公顷225公斤的标准,也远远高于全国化肥平均使用量每公顷330公斤。
3.小城镇生活垃圾和污水污染加剧
4.乡镇工业污染突出
农村中一些小型的化工、电镀、造纸等污染严重企业的上马,是造成农村水源污染的主要原因。由于受利益的驱动,一部分人把一些在市区被明令禁止上马的项目转移到了乡村,这些污染严重的项目要么根本没有污水处理设施,要么有也是形同虚设,根本没有进行运行,小型工矿和乡镇企业为主的经济区域会越来越多。相当一部分属于效益较差、能耗较大、环境污染严重的企业。并且企业技术含量低,尤以造纸、纺织、煤炭、非金属矿制品、化工及食品加工业为主。其中,造纸业的废水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44.9%。其次,乡镇企业领导和职工的环境意识淡薄,整体环境管理水平落后,工业布局不合理。使其环境呈现出脏、乱、差的局面,流经乡镇企业区域的河流水质往往较差。并且,由于乡镇企业设备陈旧、技术落后,多采用土法生产,直接污染严重。往往是一家小造纸厂、小印染厂污染一条河,一个小冶炼厂、小采选厂毁掉一座山。这使得乡村中一些原本鱼虾游动、清澈见底的小河变成为现在臭气熏天、垃圾遍地的臭水沟,严重的地下水也受到污染。
农村水环境是我国水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如此严峻的农村水污染形式,我们应努力寻找解决方案和出路。
1.发展生态农业。
对农业生产和农作物种植,应加快研制出高产、高抵抗力作物,减少化肥和农药的施用量,提高农药和化肥的利用率,鼓励施用天然肥料和实施秸杆还田技术。努力控制农业非点源污染,要求政府将投资重点放在生态工程的研究和利用上。从根源上制止农业污染,使农业生产体现出经济和环境双重效益,并达到整体效益的最大化。改以往的粗放型的农业生产方式为依靠科技提高农业生产率的精密型的生态农业生产。强化对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综合治理,推广畜禽养殖业粪便综合处理,鼓励建设养殖业和种植业紧密结合的生态工程.
2.加强规划、合理安排企业布局
3.加快水污染处理设施建设,提倡农村社区污水的处理和资源化
关键词: 长安地区; 地下水; 污染; 防治
中图分类号: X5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9-8631(2010)04-0031-02
西安市是我国西北地区地下水污染最为严重的城市之一。[1]多年来,经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西安市区地下水的工业污染已得到了有效控制。资料显示,地下水的污染物含量、污染物超标率已不同程度地在逐年降低,污染面积逐渐缩小。说明西安市潜水环境逐步改善,水质量在向好的方向转变。[2]然而,随着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城市生活垃圾污染以及城郊养殖业、种植业及加工业的污染已呈明显的上升趋势,严重威胁着地下水的安全。因此,在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研究探讨地下水的污染与控制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长安区在区位上与西安市市区接壤,因而其地下水相互影响。本文以长安区为研究对象,分析地下水的特点、污染源及污染途径,在此基础上提出防治对策。
一、长安区浅层地下水资源的特点及主要污染途径分析
(一)长安区浅层地下水资源的特点
长安区浅层地下水埋深很浅。韦杜公路沿线浅层地下水埋深不到10米,个别地方还有泉涌。潜水资源较为丰富,补给条件较好,主要以垂向入渗及河流侧渗补给为主。长安区对浅层地下水的开采基本上没有任何限制,驻地单位及农户基本上每家都有自用水井,农田里也分布着灌溉用水井。
(二)长安区地下水污染的主要途径
经过多年的治理,长安区的工业污染已得到有效控制,目前生活垃圾污染以及农业污染已成为这一地区浅层地下水的主要污染源,严重威胁着地下水的安全。主要表现在:一是由于长安区与西安市接壤,特殊的位置,加之西部大学城和新兴住宅区的开发建设,使这里常驻人口猛增,生活垃圾也随之与日俱增;二是该区城乡结合部的多处河滩、荒滩成了城市生活垃圾的集散地。倒在这里的垃圾没有做任何处理,一部分随河水流向下游,大部分就地自然腐化。每到夏秋季节,这些地方蚊蝇肆虐,臭气熏天;三是在长安区的城乡结合部,近年来养殖业、蔬菜种植业发展很快,但对畜禽的粪便基本上没有进行科学、合理的处理。绝大多数养殖户把畜禽粪便直接堆在田间、路边或水渠边,待需要施肥时再运走;一些种植户直接用污水灌溉;四是驻地一些单位把生活废水直接排放在河中或井里。从目前的状况看,上述污染有不断加重之趋势。更为严重的是绝大多数城乡居民对由此造成的地下水污染浑然不知。
由于长安区浅层地下水埋深很浅,上述污染源很容易通过垂向入渗及河流侧渗途径实现对地下水的污染。这是该区浅层地下水污染的主要途径;此外,井水倒灌也是长安区浅层地下水污染的重要途径之一。由于该地区地面水井较多,每到汛期,该区一些地方总会程度不同的发生井水倒灌现象,往往浸泡过垃圾、畜禽粪便等污染物的地面雨水会灌入井中,造成直接污染。
(三)长安区地下水资源保护的现状
长安区地下水资源保护的现状令人担忧:首先表现在城乡居民地下水保护意识淡薄。对目前地下水面临的或正在遭受诸如垃圾渗滤液、畜禽粪便浸泡液、农田径流以及井水回灌带来的污染全然不知,或知之甚少;多数人对生产中、生活中的一些不科学的做法和陋习,可造成地下水污染的事实竟浑然不知;不少村民甚至把大雨过后井水变混、变味认为是不可抗拒的自然现象;对地下水一旦被污染其治理之难度几乎不在思考之列。因而总体上对地下水保护缺乏紧迫感和危机感。其次,从管理层面讲,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对地下水基本上疏于管理,缺乏地下水管理的有效机制,缺乏专门的机构和人员。第三,对地下水的开采缺乏应有的许可程序、技术规范和必要的制度约束。居民尤其是农村居民打井基本上是自由的。
二、长安区浅层地下水污染治理的对策
(一)加强环保教育,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地下水保护意识
长安区目前浅层地下水污染的“多途径”、“广泛性”特点决定了其污染的治理不像治理工业污染那样一个禁令就可以立竿见影,而必须首先唤起全体社会成员的地下水保护意识,让所有的人都能深切的认识到污染地下水就等于断自己乃至子孙后代的生路,从而激发其对地下水资源保护的危机感和紧迫感。社区、村民委员会以及驻地企事业单位应加强以保护地下水资源为主要内容的环保教育,尤其要帮助农村居民深刻认识在生产和生活中存在的不科学、不利于环保的习惯做法及其危害性,增强全民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按照建立环境友好型社区的要求建立健全环保公约,倡导人们: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下水资源必须“从我做起!”彻底摒弃有损于环保的陋习,形成保护环境者光荣、破坏环境者可耻的社会风气。
(二)健全管理机制,完善水资源管理制度
建立乡镇(街道)、村(小区)级环保监督机构,在区政府环保局的领导下,对辖区内的工农业生产以及居民生活实施环保监督,即时处置、纠正有悖于环境保护的行为,杜绝各种破坏环境,污染水资源的现象发生。针对目前状况,相关部门应该研究制订以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日常生活行为及生产活动,保护地下水资源为主要内容,并有广泛约束力的“居民行为准则”、“绿色生产规范”、“居民生活公约”以及“违规处罚条例”,认真贯彻实施。
(三)对地下水的开采实行必要的管制
首先要建立地下水开采的准许机制。鉴于长安区目前水井密度较大,今后一个时期对新开水井应进行严格控制,任何单位和个人要新挖水井,必须经过申请、审核程序,准许后方可实施。其次,对深层地热水的开采应实行严格的技术监管,严防深层地热水与浅层水混合。此外对目前继续被使用的水井,不论是生活饮水还是用于灌溉,都统一在井口加上至少高于地面20-30厘米的井台,防止地面雨水及污水倒灌;对长期不使用的水井或枯井,应进行强制回填,严禁把枯井作为排洪、排污井。
(四)加强河道管理
对河道实行属地管理责任制。环保行政管理部门、环境监测部门应加强对河道的监管力度,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对污染河道的单位和个人依法追究责任。对已干枯的河道及河滩进行综合开发,或改造成良田,或栽培适宜生长的经济类、观赏类植物,并在河岸建立绿化带,严禁把河道及河岸作为倒垃圾的场所。
(五)要加强对城乡居民生活垃圾管理
长安区城乡居民以住宅小区或村民小组为单位居住,相对比较集中,应在居民聚居区修建符合环保要求的垃圾台,并确定专人负责清理和拉运。同时,要合理规划和修建垃圾处理厂及符合规范的垃圾填埋场,及时处理区域内的生活垃圾。鉴于长安区浅层地下水埋深较浅,因此对垃圾填埋问题应予以高度重视。首先要严格落实垃圾填埋场的防渗措施,一方面防止垃圾渗滤液污染地下水,另一方面是防止地下水浸入填埋场,造成渗滤液水量大幅度上升;对于已有的垃圾填埋场要定期对其周边地下水水质进行监测,对于已经发生渗漏的垃圾填埋场,要对其进行妥善的处理,以避免发生更大的事故。此外,要推行生活污水先处理再排放的制度。相关部门要合理规划并修建具有足够处理能力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保证生活污水的及时处理与排放。
(六)要规范对畜禽粪便的管理
在农村推行畜禽粪便的综合利用技术或沼气综合利用技术,做到畜禽粪便的堆放远离水源,不露天堆放,严禁直接排入河道,未经过处理的粪便禁止直接施入农田。农业科研部门亦应围绕畜禽粪便的利用向农民介绍推广实用技术,或开展相关的研究,开发新技术。
(七)推行环保农业,实施科学种田
提倡和推广生物的、物理的作物病虫害防治办法,尽量减少和避免使用有机磷、有机氯农药;推行科学施肥,杜绝滥用化肥。农业主管部门和乡村组织应把科学施肥、科学防治作物病虫害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技术革新与技术推广的重点,从技术和制度两个层面予以落实。
(八)控制农业径流
长安区的农业径流大多是汛期大量的地表雨水(农田以外的)流入农田而引起。因此,在农田周围宜修筑可以控制的防洪渠,在汛期阻止农田以外的洪水涌入农田,避免引发农田径流,杜绝农田营养物质和残留的有害物质随径流流入河水;在其它季节则把农田之外的雨水导入农田灌溉。
三、结束语
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下水资源是人类不可推卸的职责。迄今为止,地下水一旦被污染,还没有十分快捷、有效的治理方法,因此,预防地下水污染是保护地下水资源的唯一有效的措施。随着工业化、现代化以及城镇化的推进,对地下水而言,直接的、潜在的污染源持续增加,预防包括地下水在内的环境污染已经成为世界性话题。
长安区目前已进入城市化建设的快速推进期,各种直接的、潜在的污染源将急剧增加,首当其冲的将是生活垃圾污染。因此必须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从现在开始,采取综合措施,全方位做好预防地下水污染工作,只有这样长安区地下水的污染才有可能从源头上得到真正的治理。
参考文献:
关键词:生物制药;园区建设;环评要点
1引言
随着国内生物制药产业近20年的不断发展,注册的生物技术公司超过200家。但是大多规模较小,生物制药占整个制药产业比重仅为7.36%。国务院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明确生物制药为科技中长期发展和战略新兴领域产业。《生物产业“十二五”规划》预计“十二五”末生物产业产值达4万亿元,其中医药产业总产值达到3.6万亿元。在良好的政策与市场环境下,生物制药及相应的现代化规模化新型生物产业园区势必成为发展趋势和追逐热点,但该类项目对环境污染重,研究其环评十分必要。
现代生物制药企业园区一般分为实验研发区、生产区、中试试验区、生产辅助区、行政-生活区及污染处理区,并对各分区的分布有严格要求。本文所举示例项目位于市郊,为生物制药类企业园区建筑群及配套设施建设。园区规划引入企业包括现代生物制药公司、创新化学药物类公司、生物农业类公司、生物环保类公司等类型企业。
本文以西部某生物制药园区新建项目为例,从法律法规、政策性文件、规范标准、项目组成特征、对环境的影响及治理技术等方面入手,试分析此类项目环评的技术要点及工作思路[1~3]。
2产业政策及规划符合性分析
项目必须符合相应政策和规划才能获批建设,环评应调查并分析与生物制药相关的产业政策、行业规划、地区经济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对生物制药园区建设逐一分析其符合性,并给出结论和项目立项文件。
2.1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
工信部《关于加快医药行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指出:“应推动医药产业集群化发展,形成一批管理规范、环境友好、产业关联度高、专业配套齐的医药产业聚集区”,《医药工业十二五规划》提出“鼓励产业集聚发展,引导和鼓励医药企业向符合规划要求的工业园区集聚”,《制药工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要求“制药行业应提高产业集中度,鼓励医药产业集群化发展,引导和鼓励医药企业向符合规划要求的工业园区集聚”,故新改建生物制药项目应落户于专业规范的产业园区,该示例项目符合要求。此外,环评应提出针对引入企业的要求:首先,企业类型应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第一类 鼓励类,第十三条、医药”的项目;其次,该示例项目园区因位于西部地区,需分析是否与《产业转移指导目录(2012年本)》符合;若为外商投资,则应与《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07修订)》中“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十一)医药制造业”或《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2008年修订)》对应。对于不符合产业政策的企业,要求不得入驻。
2.2规划符合性分析
在环评报告中,须提供相关依据,如立项文件、开发区用地意向文件、规划审批部门的意见[4]。生物制药应符合《医药工业十二五规划》及《生物产业十二五规划》要求的“优化产业区域布局:鼓励中西部地区发展特色医药产业;因地制宜,积极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该示例项目所在地药材资源丰富,具备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条件,符合国家行业规划。亦须符合《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规定:三、四级实验室须获得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颁发的从事实验活动的资格证书,并报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批准,向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新改扩建一级、二级实验室,应当向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备案。该示例项目已通过当地有关部门审核并立项,符合规定及地区经济发展、土地利用、环保等规划。
3项目选址及外环境合理性分析
建设项目选址必须遵守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应符合地区总体规划、产业布局和环境功能区划,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环境敏感区域的方位,并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标准(表1)。
考虑到生物风险性,除环保要求外,选址还需多方征求意见,尤其是生物安全、公共卫生、微生物等方面专家的意见,确保项目选址科学、合理[5],根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第四十一条规定,应设立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专家委员会,承担实验室设立和运行的技术咨询工作。
该示例项目位于市郊,园区规划范围周边为居民区,不符合三、四级实验室对周围建筑距离的要求,环评明确要求其不可引入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
4平面布置合理性分析
平面布置合理性关键在于能否保障药品研发及生产的环境需求,若能则同时可满足环保对各污染源分布要求。国家相关规范已设定了明确的技术参数及要求,评价时只需对应参照即可。
由表2可知,产生污染的建筑应按污染由轻至重顺序沿风向分布,减轻干扰。针对该示例项目,环评分析了产污区与非污染区、产污区与居民区相对位置合理性并提出:辅助区、行政-生活区应与实验研发区及生产区相呼应,便于生产管理,与生产部分要有通道相连,并布置在车间上风向,减小对周边环境及园区内活动的不利影响;建议中试放大置于多能车间内进行,按GMP标准化建设,视为小规模生产区域,既保障生产安全,也便于污染治理。
5环境污染因素及治理措施
环评重点是评估污染物来源、传播途径并提出治理措施。园区设计方案虽符合建筑规范,但很难全面考虑污染防治要求。环评目的是为真正做到预防因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故其核心在于分析污染源及治理方案,评估设计施工是否为入驻企业预留了污染收集治理设施的布设空间。
5.1大气环境
5.1.1实验研发区域
实验研发区域大气污染物产生及治理途径见表3。
表3实验区大气污染及治理措施
污染源污染物处理途径最终处置 (实验室排风系统)实验室内部空气气溶胶、熏蒸消毒挥发消毒剂经负压排风进入实验室排风系统动物负压隔离设备、动物独立通风饲养设备(IVC)排气带菌、带毒气溶胶及恶臭气体经设备高效空气过滤器及过滤器外侧安装的活性炭吸附装置处理后,进入实验室排风系统负压通风柜、生物安全柜排气生物气溶胶与化学废气经高效空气过滤器处理后,均进入实验室排风系统干/湿热消毒灭菌器、离心机排风罩尾气可能未灭活病菌经高效空气过滤器过滤后局部排风污水处理房及污水处理仪器尾气可能未灭活病菌排气管中安置高效过滤器和活性炭吸附装置[4]排风系统(清洗消毒间、淋浴室和卫生间单独设置)设置高效空气过滤器(四级实验室在排风口设两道B类以上过滤器)及废气净化装置(设在排风机负压段),通风系统内部采用化学熏蒸消毒,尾气经内设废气净化装置处理,排风经楼顶2m高以上排口入大气
5.1.2生产区域废气收集治理
(1)有组织排放。车间内废气(含微生物及病毒)经由排风系统高效空气过滤器(最多设置2级)和消毒排风装置处理;含尘废气通过净化空气调节系统负压段的除尘器捕集;溶剂经蒸馏塔进行回收,并作为生产工艺主要部分,不能回收的燃烧法处理;发酵尾气通过活性炭吸附、喷淋法、活性氧化法和生物法进行臭气处理;酸、碱废气采用吸收处理。
(2)无组织排放。一般通过操作的规范避免。如容器的敞口操作,易挥发物质密封储存等。
5.1.3污染治理区域废气收集治理
污水处理厂建于封闭房间内,设置废气收集和吸收措施,采用高效空气过滤器送排风,沼气脱硫后用于锅炉供热,恶臭经收集后用碱吸收、化学吸收或生物吸收等方法处理消除二次污染。焚烧炉废气经排烟管道的烟气吸收或吸附净化装置处理后排空。
5.2水环境
5.2.1实验研发区废水收集治理方案
(1)含病原微生物的污水治理。废液与废水先在实验室进行化学或物理消毒,然后排至专用特种灭菌罐(分间歇式、连续式两种,见图1、图2[6])灭菌,再排至室外污水管网至本单位专设的综合污水处理站进一步处理。大型实验动物设施粪便量大,含病原微生物多,需单独设置化粪池集中处理。若实验活动产生低放射性污水应采用衰变池处理。
图1间歇式活毒废水处理流程
图2连续式活毒废水处理流程
(2)含重金属污染物污水治理。单独收集,在实验室内采用膜分离法、吸附法、化学沉淀技术、离子交换法、电化学方法等方法处理达标后,再排入下水系统[7,8]。
(3)普通污水治理。同处理后的含病原微生物、含重金属废水一道排入综合污水处理站,经集中处理达标合格后排入城市下水道或水体。综合污水采用“二级生化+消毒”工艺处理。
5.2.2生产区废水收集治理方案
生化制药产生废水主要分为:生产工艺废水,辅助废水,冲洗废水,制药用水制备产生的高盐废水,回收残液等。废水应分类收集处理:含病毒细菌的工艺废水经灭菌、灭活后采用“二级生化-消毒”组合工艺处理(发酵废液经灭活、灭菌处理后作为危险废物处置)。有毒难生化降解的有机物应预处理。高浓度废水经厌氧处理后与低浓度废水混合,好氧生化处理达行业排放标准后,排至园区综合污水处理厂。不得设置排水沟收集实验室及车间废水,排水管道必须为明管以便于检修和消毒。
2014年1月绿色科技第1期5.2.3消毒灭菌技术
常用的技术方法是热力消毒灭菌(物理法)和化学药剂消毒灭菌(化学法)。热力消毒灭菌法通过加热使废水温度达到或超过有害微生物存活最高极限以灭菌。化学药剂消毒灭菌法利用化学药剂对有害微生物杀菌消毒,常用的有臭氧、消毒、氯酸钠、二氧化氯、甲醛、碱消毒等。
5.3声环境
生物园区项目的噪声包括生产设备、实验设备、公用设备(如冷却塔、水泵、空调机组)产生的噪声[5]。在产生强噪声车间与非噪声车间及居民区之间设置一定的距离或防护带。对局部噪声源采用消声、隔声、隔振等装置[9]。产生严重噪声的设备,通常将其放置于地下室,或独立的房间隔音。
5.4固体废弃物处置及利用
三、四级实验室污染区和半污染区固体废物在实验室内彻底消毒灭菌处理,并达到微生物指标零排放后,移出实验室彻底焚烧,或根据就近集中处置原则交具备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资质的单位处置,操作应符合《医疗废弃物消毒技术规范》、《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要求。
制药生产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的废物包括:高浓度釜残液、生产母液、菌丝废渣、过期原料、报废药品、废吸附剂和过滤器、废催化剂和溶剂、沾染危险废物的包装材料等,应按危险废物处置。废活性炭应回收再生利用,不能回收按危险废物处置。动物尸体作为危险废物焚烧处置。药渣做有机肥料或燃料利用。除尘捕集的药尘作为危废处置。焚烧炉炉灰安全填埋。污泥在清掏前进行消毒处理,再送至专门的处置场所。
根据生物制药各分区污染特征及处置技术,环评逐一对照分析该示例园区原设计施工方案,并结合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及医药工业洁净厂房设计规范,提出了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