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意义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意义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意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意义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意义范文第1篇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前提

高一年级学生正处于中学过渡阶段,面对新的环境、新的老师、新的同学,不论从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大纲要求,还是学生自身发展的特点来看都要求学生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由于很多学生经历了中考紧张复习的压力,升入高中后往往想趁机松口气。从学科的年级要求看,初中地理教学一直以自然地理为重点,以区域地理为主要内容,侧重于区域自然地理知识的传授,能力培养仅流于低层次,再加上部分初别是农村初中视地理为“副科”,教师不重视,学生无兴趣,致使学生进入高中后基础差,底子薄,能力低。因此,高一年级教师应促进学生适应性的提高,把好思维能力培养的第一关。思维能力培养重在处理好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之间的关系。学习活动本身就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综合。非智力因素虽不能代替其它基本能力,但它是智力活动中不可缺少的“激素”。兴趣、爱好、意志、态度和课堂间的人际关系等都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 兴趣、爱好是学习的第一动力,因此课堂教学首先应创设积极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动力,提高学习的兴趣。学生只有在高昂的学习情绪和浓厚的学习兴趣的激发下,才能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从一定意义上讲,兴趣既是学习的原因,动力,又是学习的结果。当然人的心理活动决定要保持和发展兴趣是不易的,这就必须在教学中根据内容多渠道变换思路,坚持教学得法的原则,用科学的、新颖的、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法,多为学生提供新鲜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间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影响学生非智力因素养成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亲其师,信其道”这是众所周知的道理。因为教师的工作环境主要由人组成,每日在课堂上与学生打交道,可以说有效的教学、教育工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建立深厚的人际关系。课堂间的人际关系,必须既作为教学手段,又作为教学目的来考虑。和谐的人际关系会使师生之间具有融洽的感情,双方都心情舒畅,有助于发挥教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由于师生双方情感上的接近与默契,从而减少了人际间的心理冲突,在课堂上出现教学相长。教师应该充分显露自己的才华,人格和仪表去吸引学生,不要把自己单纯看着教材与学生之间的媒介而做一位“教书匠”,这是搞好教学的先决条件。

二 、提高自学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保证

只有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谈及思维能力的提高。现代课堂教学需要多向立体式的教学方法,高中地理教学应该把重点放在“学”上,促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养成积极思维的习惯。为此,我主要着手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他们在自学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学生的自学主要体现在课前预习和课堂思维训练两方面: 预习要做到有目的、有方法。

一方面要布置预习任务,提出预习时需要思考解决的问题,做到有目的;另一方面要注意预习形式多样化,适当安排课堂时间检查预习情况,让学生提出疑难问题,并展开讨论,教师及时进行纠正讲解,而对比较容易掌握的章节可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来自己讲解,让学生表演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竞争意识,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分析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当然,教学中必须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实施这一方法,否则就会造成教学的盲目性、形式化。

课堂思维训练也是学生通过自学提高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练习什么?怎样练习?关键是教师能否设计出导向正确、难度适宜的训练题。例如:在“气温的日变化”教学中,本人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气温日变化图”,这样设问:①一天中太阳辐射最强出现在何时?②什么时候地面温度达到最高值?③气温最高值为什么不出现在太阳辐射最强时和地面辐射最强时?从这三个问题中让学生分析思考,引导认识地面储存热量对地面温度的影响,以及大气吸热的特点,这样学生就能真正理解一日之中的最高气温为何不出现在太阳辐射最强时,且还要落后于地面温度最高时而出现在午后2点左右。这样环环紧扣,逐层深入的设计把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地面温度、大气辐射、大气温度四者的关系及热量的盈亏讲得十分透彻,学生极易掌握。实践证明:导向正确、设计合理的训练题能使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维,自觉讨论,各抒己见,能够深化对地理问题的认识,给思维最丰富的启迪。

三、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方向

美国在1983-1993年中,视“创造”为教育改革的主题,把创造贯彻于教育的始终。创造性思维能把学生置于新角度,新思路,新问题之中,最能适应学生带有理性色彩的好奇求新的心理。在能力的培养中,不能忽视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应该把它视作思维能力的发展方向,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时应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从形象思维入手,通过感性材料,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例如:讲授“季风环流”的成因,如果缺乏必要的感性材料,学生往往难以理解,不妨举出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提出这一问题的感性材料,学生对季风成因的理解就容易多了。教师可以问:“夏天游泳时,当你中午赤着脚,踏在岸边泥地上感觉怎样?”“入水后感觉怎样?”“为什么岸边泥地上感觉烫脚,近在咫尺的河水却很凉?”引导学生思考,认识到这是热容量不同的缘故,大陆和海洋也是这个道理,这样讲述就把一个知识难点通过学生的积极思考化解了。

2.创设创造性问题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不同见解,为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提供条件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对眼前能看到的东西是不感兴趣的,但对藏在后面的奥妙却很感兴趣”。因此,在地理教学中,采用启发式教学,创设带有创造性问题的教学情境,对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起关键作用。科学家都是富于创造性的,在课堂上适当介绍魏格纳、李四光等科学家科学发现的事例,能起到诱导学生积极创造的作用。如在学习“黄赤交角及其影响”之后,可提出“目前黄赤交角为23度26分,地球上五带如何?若黄赤交角增大为30度或减小为15度,五带又如何?”等问题让学生思考,从而巩固了对黄赤交角存在意义的理解。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意义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 )11-196-01

引言:对于一个人来说如果逻辑思维较强,那么在分析问题的时候往往能够切中要害,抓住重点,看清事物的本质,在短时间内便能够将问题解决,然而对于逻辑思维能力较弱的人来说在解决问题上不能够抓住要害,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拖泥带水,致使最终解决了问题,但是效果实在令人难以接受。对于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来说往往是越早培养效果越好,从一定意义上来说逻辑思维取决于先天性,但是在后天环境的影响下也能够对逻辑思维能力的强弱产生影响,故在小学阶段对于教师来说要抓住机会,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主动去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而在未来的生活中能够更加容易,在处理事务和学习上能够更容易。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意义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意义相信读者们在摘要和引言中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逻辑思维能力的强弱能够影响到学生的一生,在小学阶段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强弱或许不太容易看出,同时其带来的好处也不是特别明显,但是当学生进入到初中,高中,甚至是大学,社会后渐渐的便会发现逻辑思维能力强的人与逻辑思维能力弱的学生之间相差了很多,在同样的环境中,有的学生一眼便能够看穿事物的本质,一眼看出问题的答案,而有些学生拼命挣扎到最后终究还是前功尽弃,可见,从一定意义上来说逻辑思维能力的强弱决定了学生未来的生活状况。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一)教师的重视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是极强的,只要教师说什么大多数都学生都会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完成相应的任务,很少的学生会将其放置在一边不予理会,对此对于小学教师来说便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对于教师来说,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充当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只要教师能够对其进行重视,那么想要培养好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将会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教师在小学阶段中就类似是学生的父母,只要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重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那么相信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培养会是非常容易的。

(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制定相应的方案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制定相应的方案也是很关键的一步,不管做什么样的事情在开始做之前制定相应的方案,做一个整体的规划能够提高后期的工作效率,教师在教学前做一个整体的规划,制定一个适当的方案,如此教师在之后教学的过程中便有迹可循,在什么时候改采取什么样的措施都有一个大体的概念,不至于出现当头一棒的情况,此外对于教师来说制定相应的方案能够提高自己的教学效率,同时也能够提高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效率,对此对于教师来说在教学的过程中制定相应的方案是一件很有必要的事务。

(三)通过开展相应的活动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开展相应的活动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好玩是最明显的特征之一,上课无精打采,一下课就兴高采烈,对此教师可以通过开展相应的活动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活动中学生能够开放自己的思维,尽可能的展现自己,对此对于教师来说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设置相应的问题,让学生在玩耍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如此方式不仅帮助学生提高了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还帮助学生放松自己[1]。

(四)让学生意识到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对自己的好处

让学生意识到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对自己的好处对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来说是最重要的一点,不管是什么技能仅仅依靠教师的努力,往往是不会有太大的效果的,对此对于教师来说要尽最大力量让学生知道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对自己的好处有多大,只有让学生自己主动意识到培养自己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如此教师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上才能够更加容易[2]。

(五)告知学生,让学生主动去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当让学生意识到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对自己的好处后需要做的事便是让学生主动去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不管什么样的事务只有主动才能够换来最大的收益,对此对于教师来说要让学生主动去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如此才能够高效的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六)教师尽可能多的安排一些能够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任务

最后对于教师来说要尽可能多的安排一些能够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无形中培养了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如此对于教师来说对于学生来说益处都是非常大的,教师能够减轻一定的负担,学生也在学习中培养了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结语: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件很有必要的事务,对此对于教师来说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在未来的学习以及工作中更加容易,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非常有必要去培养的能力,故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在教学或者是学习的过程中都要有目的性的去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意义范文第3篇

【关键词】 逻辑思维能力;初中数学;思维能力

被誉为“理科之母”的数学不仅是要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更是要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以锻炼,这不仅是对学生,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来说同样有着相当积极的意义。在初中的传统教学中,学生的自主思考往往是为教师所忽略的地方,单向枯燥的灌输式教学无疑对学生的自主思维有相当的抑制作用,这样简单的复制型学习下,自然难以实现初中数学教学质的飞跃。伴随着教育事业不断的进步和改革,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已经逐渐受到广大教育者的重视,然而有的方面仍然有待完善,下面就具体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学会思考,培养其思维能力做一些建议。

一、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学习的进步源于思考,而思考又是源于学生的质疑。质疑思想是学生之所以得以进步和自主探究的根本所在,有了疑问,方才能够带着疑问去进一步思考和探索,方才能有进步。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的心灵深处,总有把自己当做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比如在学习了随机事件的概念后,就有学生问:“我知道抛10次硬币有10次朝上是随机事件,如果抛10000次硬币10000次朝上是随机事件还是不可能事件呢?”无论学生的质疑是否正确,是否尚显稚嫩,教师都应当鼓励学生勇于质疑书本知识,在这样的质疑下,让学生调动思维,主动思考,使其得到思维的锻炼,方是数学教学的真意所在,这也是数学学习效率提升的关键。

二、引导学生多样思考

1.波浪思考。波浪是一种水的运动状态,是水在保持前进的过程当中又横向波折回顾的一种状态。而作为一种思考方式,则是要让学生在保持学习知识和进步的“瞻前”同时也不忘记“顾后”。波浪式思考,是一种基础扎实的稳步前进状态,对学生快速、正确的解决数学问题有着相当积极的意义,这对学生推理和证明问题的帮助作用尤为显著。

比如1,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G是CD边上的一个动点(点G与C、D不重合),以CG为一边在正方形ABCD外作正方形CEFG,连结BG,DE。我们探究下列图中线段BG、线段DE的长度关系及所在直线的位置关系:

①猜想如图1中线段BG、线段DE的长度关系及所在直线的位置关系;②将图1中的正方形CEFG绕着点C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任意角度 ,得到如图2、如图3情形。请你通过观察、测量等方法判断①中得到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并选取图2证明你的判断。

(2)将原题中正方形改为矩形(如图4-6),且AB=a,BC=b,CE=ka,CG=kb(a≠b,k>0),第(1)题①中得到的结论哪些成立,哪些不成立?若成立,以图5为例简要说明理由。

我们学了相似以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出和全等之间的图形的联系和区别,方法的联系和区别。波浪式思考则是要让学生在学习知识或运用知识解决的问题的过程当中要有“后退”精神,检查每个步骤的正确性,确保其正确后,方能大胆的继续向前走,这也是每一个数学学习者所必须具备的思考方式。

2.逆向思考。在教学过程当中,有不少数学问题从正面并不能够寻到较为简单的解决方式,甚至无法解决,这个时候,我们可以从反面出发,用逆推的方法求证问题往往能够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种逆向思考的方式同样也是需要让学生掌握的。例如2011年南通市中考有一题已知A(1,0)、B(0,-1)、C(-1,2)、D(2,-1)、E(4,2)五个点,抛物线y=a(x-1)2+k(a>0)经过其中的三个点。求证:C、E两点不可能同时在抛物线y=a(x-1)2+k(a>0)上。从正面探讨证明显然有较为困难,不过,如果我们从反面假设C、E两个点同时在这条抛物线上得出a=0,这条抛物线就成了一条直线了,显然,这个命题是错误的。逆向思考会让学生懂得开辟蹊径,利用更多的巧妙方式解决问题,促进其思维的扩散。

三、引导学生实践探索

实践是检验整理的唯一标准,单调、枯燥理论知识记忆难以给学生留下较为深刻的影响,实践探索,则是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实践的过程时实现对数学知识的进一步掌握,而结合实践过程的,显然是更容易引发学生思考和加深其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例如硬币正反概率的问题,我们完全可以准备几枚硬币让学生自己多抛几次,在这样贴合生活实际的实践过程当中,无论是对学生的思考还是其数学的学习兴趣来说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实践探索,则是尽量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通过质疑——实践——探究思考这样一个主动寻找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实现思维能力的锻炼和数学知识的学习。

【参考文献】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意义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案例教学;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 G420[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3(a)-102-02

Discussion of the cultivation clinical thinking ability for the medical students through application of the case-based teaching method

MAO Huiling, ZHANG Guirong, YU Quan, HE Kai, ZHAI Yunqi

(Daqing Longnan Hospital, the Fifth Affiliated Hospital of Qiqihar Medical University, Daqing163453)

[Abstract] Case-based teaching method is the actual simulation of clinical medical pracitcal activity. It carry out the the case-based teaching principle. With case-based teaching, students can cultivate clinical thinking ability. Case-based teaching method is an important way to promote quality-oriented education and produce high-level medical talents.

[Key words] Case-based teaching Method; Medical students; The cultivation of clinical thinking ability

案例教学法源于20世纪初,由美国商学院所倡导,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要求,通过提供一个典型病例,让学生置身于该情景中,然后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借助案例中的信息,运用所掌握的基本理论去分析、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目前,世界高等医学教育的改革趋势之一就是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1]。笔者将案例教学法引入我院临床医学教学中,实施之后,颇具绩效,有助于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我院学习的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在符合标准的2005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中抽取1组、2组作为实验组, 3组、4组作为对照组。

1.2 方法

1.2.1 制订典型案例教学方案,典型案例的确定。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编写重点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常见病及多发病的案例供教学使用。这些案例力求具有可学性、代表性和实用性,其内容包括病历摘要、讨论问题及参考答案等三部分。同时设计相适应的教学形式并编制教案,教学形式有预习、提问、课上讨论、归纳总结等。

1.2.2 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实验组实施典型案例教学法。教师在理论课后即给予实验组学生预选的典型案例,要求其重点解决初步诊断、诊断依据、需要与哪些疾病鉴别、治疗原则、解释临床出现的现象等问题,自我归纳、总结。上课时主要由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以学生发言为主,教师起启发、主持、引导、分析、答疑和总结作用。对照组实施传统教学法,即以书本理论为主线,教师理论讲解为主、提问为辅。对学生的考评内容由授课的教师编写,统一阅卷标准。

1.3 评价教学方法

学期结束后,采用考试和问卷调查的形式评价不同教学方法、材料的适用性和效果。评价方法:考试分理论部分和病案分析部分,理论部分占总分的70%,为选择题、是非题、简答题;病案分析部分占总分的30%,测试基本知识点、临床诊断分析、鉴别诊断和治疗计划的能力。然后,将两组学生的成绩进行比较,判断典型案例教学法对临床医学理论教学效果的影响。

2 结果

2.1 考试成绩比较

将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的理论部分和病案分析部分考试成绩进行比较。理论部分考评:两组学生成绩有显著性差异,主要体现在是非题、选择题上,即临床判断、记忆能力有差异。病案分析部分考评:病案分析部分的成绩有显著性差异,主要体现在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上,而在诊断依据和治疗原则上无显著性差异,即实验组学生的临床分析能力比对照组强。

2.2 问卷调查

分析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大部分实验组学生赞成典型案例教学法,认为其在调动学习主动性、对重点及难点的理解、巩固理论知识、启迪临床思维、锻炼分析能力、理论与临床联系等方面很有帮助,尤其认为在启迪临床思维方面最有帮助,同时有部分学生感觉上课有压力。

3 讨论

3.1 当前医学模式的发展要求

当前医学模式的发展要求在临床医学教育过程中加强对医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2],临床实习是接触临床的起点,是实现由学生到医生转变的第一步[3],因此,我们的教学重点是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是临床医学实践活动的真实模拟,缩短了教学情景与实际临床情境的差距,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它以病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易于养成良好的临床工作习惯,有助于培养临床思维能力。

3.2 典型案例选注意事项

典型案例选注意要围绕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全面分析教材和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具有典型意义的常见病及多发病的难度适中病例,案例的篇幅与教学时间相适应,教师在案例讨论前要有充分准备,拟订授课计划,包括钻研案例、设置问题等,对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测并制定对策。授课时,先用5 min时间将案例内容、主要问题简明扼要地复述,或展示相关图片、录像资料,营造真实情景,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他们对案例分析的兴趣,提示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和发现问题。案例分析是理论联系和临床实践的桥梁,它既能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开拓思路,又能启发学生结合教科书内容去分析和思考,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普遍欢迎,案例教学法顺利地实现医学生由“学会”向“会学”的转化,有助于培养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周亚夫.中美高等医学教育比较及启示[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5,(2):88-90.

[2]李泽生,冼利青.麦克玛斯特大学“问题学习法”[J]. 复旦教育论坛,2005,1(5):85-88

[3]李娟,黄少惠,赵毅等.PCMC教程结合多媒体组合教学法应用探讨[J].南方医学教育,2005,(4):232-233.

[4]宋卓,毕红霞,刘琰.行为引导型教学法在内科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 2009,47(28) :175,189.

[5]彭华,陈建军.以循证医学为切入点,提高生理学教学质量[J].中国现代医生, 2009,47(4) :131-1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意义范文第5篇

那么我们在古诗文的课堂教学中,如何挖掘、延伸古诗文的内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些啥好的方法呢? 笔者任中学语文教学多年来,得出以下几点方法。

一、运用联想和想象,激活、拓展学生思维

1.想象是创造的先导,创造离不开想象

丰富想象力是人们漫游知识天空的强劲翅膀。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保护和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中学阶段正是培养学生想象力、开展创新性学习的最佳时机。在古诗文教学中教师更应鼓励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发挥创新的潜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能力,透过作品语言的表面含义,去领会作品的深层意味和审美情趣。想象和联想是最活跃的因素。它让我们在读懂作品的前提下,运用我们的知识、经验和艺术感悟力,填补由于作品的跳跃性而留下的空白,深入诗歌语言所构筑的美的境界,甚至对作品进行能动地发挥,去创造新的意境。能够想象、善于想象的人是幸运的;而懒于想象拒绝想象的人,则将很难进入作品,也无法领略美的意境。教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时,在学生反复吟咏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将诗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等一系列典型的意象、自然景物,幻化成学生脑海中一幅幅栩栩如生的活动画面,让学生跟游子一起融入那苍凉、萧瑟的画面中去看、去听、去想,再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中那描写的画面。通过一番描述,学生深深体会到游子悲秋思乡之情,结句“断肠人在天涯”的言外之意也就不言而喻了。

2.古代诗词具有语言含蓄的特点

诗人往往在字数有限的诗句中容纳丰富的内容,或表现极富特征的生活场景,或表达真挚丰富的思想感情。对感情的表达常借助于想象的形式,耐人寻味,发人深省。

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中,以想象家中兄弟节日活动细节将自己思乡思亲之情表达得真切感人;杜甫则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中通过想象自己在春光中穿峡越流,直奔故乡的情景,将因国家统一得以还乡的喜悦心情刻画得淋漓尽致,表达了深切的爱国之情。教师在处理这类教材时可以其表现手法上的特点为突破口,引导学生在理解思想感情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达到培养学生想象力的目的。如思考、讨论“从哪些诗句中体会到王维‘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情?”“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杜甫‘喜欲狂’的心情?”等问题,并在反复诵读中想象诗中描绘的意境,在想象中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在这一系列思维活动中,学生的感情会逐渐与诗人同步,对诗中所采用的表达方法也会达到一定程度的认识理解。这个过程中,教师再用简洁、明晰的板书对学生的思维成果进行概括上升,使学生深刻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并体会到借助想象表达感情这一方法的魅力所在,进而产生在自己的习作中运用这种形式表达感情的兴趣并形成能力。

二、以疑促思,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有道是:“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思维总是从疑问开始的,鼓励学生缘疑质难,以疑促思,体现的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经验的教师非常注重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调动激发创造的热情,想方设法创设问题情境,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研究探讨问题的过程中积极思维,在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中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问题,提出各种创造性的见解。

在回答《扁鹊见蔡桓公》一文中提出“‘讳疾忌医’这一成语对我们有哪些启示?”这一问题时,它犹如一块石头投向水塘,收到一石激起千层浪之效!学生在一番热烈的讨论以后得出的启示很多,诸如①有病就医,有错就改。②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③小病不治必将酿成大病。④小错不改终将铸成大错。⑤做人不能“讳疾忌医”。⑥做人应敢于面对现实。⑦面子问题,害人害己。⑧心病还须心药医……

这种以启发学生的多角度思维为扩展的以疑促思法,在教学过程中有助于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能力。

三、改变思维定势,提高学生逆向思维能力

我们学古人文章,目的不在于炫耀自己的记忆能力,而是通过“温旧”而“知新”,从古义中悟出新意,达到古为今用的目的,而“知新”的有效途径就是逆向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