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学专业的发展前景

农学专业的发展前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学专业的发展前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农学专业的发展前景

农学专业的发展前景范文第1篇

关键词:农学;实训基地;涉农专业

一、涉农专业的现状

1涉农专业学生逐年减少

多年来,海门市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人数比例雄居江苏省榜首,2009年该市共有初中毕业生13515人,已升入职业中学的毕业生2986人,涉农专业的学生131人(45人农学职业班,其余为农业对口高考),占初中毕业生总人数的097%。2010年该市共有初中毕业生10927人,已升入职业中学的毕业生2547人,涉农专业的学生96人(28人农学职业班,其余为农业对口高考),占初中毕业生总人数的088%。2011年该市共有初中毕业生11082人,已升入职业中学的毕业生2843人,涉农专业的学生93人(21人农学职业班,其余为农业对口高考),占初中毕业生总人数的084%。

社会风气普遍认为农民是社会的最底层,每天面朝黄土背朝天,脏、苦、累,收入低。这就导致了学生家长不愿意自己的孩子上农学专业,学生也不想走父辈的老路,所以每年报农学专业的海门市涉农专业学生占初中毕业学生总数的百分比表

年份初中毕业生

人数(人)占初中毕业生总

人数的百分比(%)2009年135150972010年109270882011年11082084(资料来源:海门市统计局)

学生逐年减少。这几年国家加大了对农村中等职业学校的投入,免除了农学专业的学生的学费,每月贴补涉农专业学生150元的生活补贴,即使这样,大部分涉农专业的学生还是参加农学专业的对口单招,而不愿进入农学职业班级。

2涉农专业教师的技能水平滞后,不能与时俱进

一方面,由于涉农专业的学生少,很多涉农专业教师改上其他专业课,放弃了自己专业技能的提高,还有一部分农学教师怕辛苦,不愿意到实训基地指导学生,而是在黑板上“种田”,给学生讲些理论性的东西,没有指导学生进行生产实践,使得涉农专业的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另一方面,由于外出培训名额有限,很多教师没有机会外出培训接受新的农业科技知识,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

二、农学实训基地的现状(1)在学校周围租用一块农田作学校的农学实训基地。实训基地根据当地气候特点与农学课程安排种植了一些适宜当地生长的作物,供学生生产实践。由于土地是租用的,学校在实训基地的投入不足,只是勉强能满足作物的基本生产,根本不能展示现代农业的科技成果。实习实验条件使得教师显得力不从心,实训基地设施落后,大棚钢架及配件部分损坏,附属设施也陈旧落后,这就意味着学校无法培养社会所需的高素质的技能性人才。

(2)学校与当地的农业企业合作,企业投资学校在企业中派出农学教师,在企业中做技术员,使学生定期在企业中实践,这样学校节约了成本,学生的实践达到了一定的目的,美中不足的是企业以赢利为目的,这样就不能按照学生的培养计划进行,学生的实践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三、农业实训基地的发展前景1农业实训基地具有科技助农示范作用

(1)改变传统种植模式。随着社会不断的向前进步,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农业种植模式和一些作物品种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农业的发展,按原有的传统种植模式进行耕作,劳动强度大,产品产量低,产品质量差,不能满足当前社会人民生活的物质需求,而且农民的收入低。例如,西甜瓜的传统种植模式为地爬式,每亩田种植500棵,每亩产量1500斤,由于是地爬式,瓜被叶片遮住不见阳光,导致品质差,价格低,每斤15元,收入2250元。同样,如果采用吊蔓式栽培模式每亩可种植1700棵,每亩产量5000斤,瓜都是悬空生长,透风性好,品质好,价格贵,每斤3元,收入15000元。

(2)改良当地传统品种。海门具有许多优质的地方特色品种,如天补的甜瓜、常乐的草莓、万年的山药、香沙芋等,但是,多年连续种植使得农产品品质降低,产量下降,病虫害严重导致种植户的收入低。在这种情况下,利用农业实训基地的实验设备把本地的传统品种进行脱毒培养,生产出脱毒苗,并进行工厂化育苗,改善了农产品品质,提高了产量,增强了抗病性,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3)引进新品种。为丰富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可以在农学实训基地引进新品种进行示范推广来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需求,新品种的引进需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如引进西瓜、甜瓜需选择不同含糖量、不同的颜色。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对蔬菜的要求也有所提高,蔬菜向水果型、彩色蔬菜发展,如水果黄瓜、樱桃、番茄、彩椒等。

以上示范作用已在常乐镇培育村农业示范园区,麒麟镇庵宝村农业示范园、三厂镇大洪村农业示范园区、海门镇高店村农业示范园区及周边农户实施,解决传统西甜瓜地爬式栽培为吊蔓式栽培,改善了西甜瓜的品质,提高了西甜瓜的产量,增加种植户的收入,使亩收入超过万元。为了改善常乐镇培育村的多年草莓栽培中所遇到的产量下降、品质差的困难,通过组织培养成功培养出草莓脱毒苗并试种成功。为了改变传统的种植模式,在培育村引进樱桃、番茄,试种成功并得以推广;在庵宝村引进水果黄瓜试种成功并推广。

(4)展示新的科技成果。把农业专家的科研成果如无土栽培、水培、立体栽培在农业实训基地进行示范,尽快把这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2农业实训基地成为农民技术培训基地

随着农业实训基地示范作用的功能增强,推广面积的不断扩大,来参观学习的农民越来越多,这就使农业实训基地成为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的基地,培训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①对现代农业示范园进行指导培训,把实用技术送到田间地头,有问题在田间解决。②定时或不定时地把种植户集中到实训基地参观学习、集中培训,把新品种、新技术向大家作介绍,再以种植户为示范点进行推广。③实训基地可以建立信息化服务平台,种植户有问题可以通过电话咨询或网上留言,也可以直接视频解决。

3农业实训基地成为海门市中小学学生科普教育基地

农业实训基地对海门市中小学学生开放,让同学们走进园区参观现代农业的科技成果,使同学们了解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的区别,及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改变同学们“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苦耕作的印象,令同学树立了的学农爱农的思想。对于现代农业专业的学生,除了完成规定的课程讲授,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把学生带到田间地头进行言传身教,不但能使学生掌握作物的栽培技术,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学农思想的教育,培育他们学农、爱农并愿意服务于农业的思想,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自己的力量,使之成为现代社会的新型农民。

参考文献:

农学专业的发展前景范文第2篇

在本文中,我们主要利用主成分分析得出就业质量的综合指标。需要说明的是,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并不是最终目的,只是用主成分分析法综合原始变量的大量信息,得出多个变量的综合指标。通过碎石图分析,本次研究提取的5个主成分可以在80%的程度上解释原来所有方差,已经符合一般的统计要求。通过对数据进行因子分析,然后对主成分的各个值进行预测打分,再运用公式(F1+F2+F3+F4+F5)/5得出总指标F0。

二、变量统计性描述

根据问题研究的需要,选取一系列指标分别对人力资本以及控制变量进行度量,主要变量统计性描述如表2。

三、回归分析

表3为人力资本对高学历群体初次就业质量的OLS回归结果。从整体的结果上来看,各项检验指标表现都较为良好,调整后的R方为0.64,这说明此模型拟合效果较好,自变量对因变量的解释程度较高。从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受教育程度越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越高,其中,研究生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比本科生平均高出10.8%和18.7%,且这种影响在0.001的统计水平水平上显著;人文社科类、工程技术类等专业的毕业生有着相对较高的就业质量,而农学、理学及自然科学类等专业的毕业生则就业质量相对较低,但这些影响在统计意义上大部分都不显著;在校成绩对于就业质量的影响在0.05的统计水平是是显著的,说明受教育期间在校GPA排名靠前的求职者,其就业质量相对更高一些;相对于没有获奖经历的求职者,有获奖经历的求职者会更有优势,这一影响在0.05的统计水平上显著;有实习经历的就业者比无实习经历的就业者初次就业质量要高出5.7%,且这一影响在0.01的统计水平上是显著的;相对于没有本专业相关技能证书的就业者来说,有一项或以上的本专业相关技能证书的就业者就业质量会相对更高一些,但这一影响在统计意义上不显著。括号内为参照组。

从OLS回归的结果可以看出,控制变量中,高学历群体初次就业质量在性别上有显著差异,男性的就业质量比女性高出了15%。而从年龄上来看,不同年龄段的就业者的就业质量并不存在显著差异。外貌对于高学历群体初次就业质量也存在显著影响,说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外貌出众的求职者更容易得到招聘单位的青睐,就业质量也相对更高一些。

四、结语

农学专业的发展前景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职,涉农专业,厌学,流失

通过多年对涉农专业厌学、流失学生的跟踪调查研究发现,学生厌学、流失的主要原因有:

一、生源质量差,多数学生已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很多都是被中招淘汰的学生,尤其是涉农专业的学生,在初中时很多都是被教师所放弃的一部分学生。基本上都是基础差,学不进去;素质差,不愿学。从开始的听不懂,到后来的不愿学。时间一长对学校所开设的课程或开展的活动都不感兴趣。进入中职学校,选择涉农专业很多学生,不是兴趣爱好,而是迫于家长压力,冲着免学费和助学金来的。完全没有学习兴趣和动力,在学校就是混日子,啥时间不想混了,也就辍学流失了。

二、市场经济的冲击和父母的短视行为促使学生辍学打工。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让许多没有高学历的人发家致富,从而也让很多家长感到学而无力、学而无用,不如让孩子打工经商好。同时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很多家庭没有了土地,让整个家庭和学生脱离了农业生产,也让学生丧失了涉农专业学习兴趣。另外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许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中职学生能够找到的工作,大多也是初中毕业学历或文盲也能够找到的工作。故而,在许多家长的心里,认为读中职跟不读没什么区别,还不如早点出去打工挣钱。

三、学生在学校受到了委屈或不良因素的干扰。中职学生调皮捣蛋的多,免不了学生中间存在欺负老实人和打架斗殴现象。难免有些学生受不了欺辱,又不懂得与家长和老师沟通便放弃学业辍学回家。还有些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很差,感情很脆弱,受不得一点委屈,遭不得一点挫折。老师的一次批评、同学间的一次矛盾、朋友的一次误解,都有可能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伤害而导致辍学。

四、传统的课堂教学或纯理论的课堂教学不吸引学生。部分学生还是热爱学习、有进取心的。他们渴望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诙谐的教学语言、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然而,不少课堂还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只是听课的机器。对于文化底子薄的中职学生来说,这样的课堂无异于炼狱。激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不少学生厌学、逃学甚至退学。

五、学校的实验实训设施、设备无法满足学生的实训需要。我校办学条件虽然得到了很大改善,但利用率低下,大部分的课堂还是“黑板上学技术”,很大程度影响了专业课教师的课堂质量。教师和学生都需要农业生产的全过程的实践机会。专业教师也尝试开垦校园一些闲置土地,按组分块,按组整地播种,但由于假期的到来,往往有种无收,学生看不到好的收益,看不到专业的希望,从而起不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

针对这些原因,我们专业教研组不断的调整课堂教学,不断的研究、讨论、实践,经过多年的摸索,对涉农专业学生厌学和流失防范,探究出了一系列的有效途径。

一、出口决定入口,扩大涉农专业学生就业门路,用高就业高收入吸引学生是解决涉农专业学生厌学与流失的根本途径。农村土地集中规模经营的发展进程逐步加快,急需一大批懂技术会经营的专业技术人才。要让学生看到光明和希望,也要认识到面临的责任和挑战。我们以历届优秀毕业从事涉农生产生,先进创业事迹为导向,加大宣传力度,以成功的案例来激励涉农专业学生,相信我们所学专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从而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二、加强学校学生管理,改善学校学习环境。我校为寄宿式封闭学校,比较适合准军事化管理。学校实行领导和班主任24小时轮流值班制度,从而遏制打架斗殴、抢劫勒索等事件在校园内发生。再加上学校配套严格的学生管理制度,一定能为所有学生提供一个舒适、安全、宽松的学习环境。

三、把课堂搬到田间、农场和涉农企业进行。教师要根据社会和学生的实际,对现行教材取舍增删,灵活使用,而不是全部照用。改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以参与式教学为主,传统讲授式为辅。增强教学的趣味性、直观性和娱乐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观察学生、分析学生,揣摩学生心理,最大限度的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四、做好学生就业安置工作,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中职生的就业出路问题是学生本人、学生家长乃至整个社会都非常关注的问题。它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切身利益,同时也关系着学校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大局。学生只要有可靠而且适宜的就业保障,学生就能安心学习,学习也才会有动力。我们学校在做好学生就业安置工作的同时,还要做好就业学生的跟踪服务工作,注意收集涉农专业优秀毕业生的典型事迹材料,在学生中广为宣传。也可邀请优秀毕业生到母校做创业励志演讲,激发涉农专业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

综上所述,涉农专业学生厌学和流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的原因、家庭的原因、学校的原因、教师的原因,也有学生自身的原因。要很好解决涉农专业学生厌学和流失的问题,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不断提高中职涉农专业学生的素养,从而防范学生厌学,减少学生的流失。

参考文献:

[1]龚强.中职厌学因素调查及解决策略研究【J】.优秀硕博论文,2006

农学专业的发展前景范文第4篇

2009年9月,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由原县职业高中和教师进修学校合并组建。学校占地面积51500平方米,建筑面积43300平方米,在校学生2000余人,教职工177名。学校先后开设了农经类、机电类、电子类、计算机信息技术类及管理服务类五大专业群近20多个专业。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办学形式适应市场,专业设置瞄准市场,培养目标满足市场,毕业生出路服务市场”的办学思路,坚持以“三个面向”为指针,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宗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学生发展为目标,以培养素质为中心,立足实际,着眼农村,克难勇进,开拓创新,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之路,培训并转移农村劳动力近万人,成为县“科教兴县”、“教育兴农”的主阵地。经过多年的努力,学校被评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和“市首批示范性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一、涉农专业是学校的传统专业

县是全山区县,辖11个乡镇,261个村,10.23万户,28.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2.98万人。农用面积广,农村人口多,农村经济发展前景广阔,但由于农村经济管理人才匮乏,经验不足,致使很多可利用和可开发的资源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严重制约了全县农村经济的发展,滞缓了全县致富奔小康的步伐。自1983年建校起,学校立足县情,本着“服务农村建设,促进地方经济”的指导思想,相继开办了农机、园林、林特、食用菌等专业,并逐步打造成我校的骨干专业,成为学校的一大特色。90年代后,学校围绕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结合国家对中职学校专业设置要求,根据需要重点开设了果林、茶林、种植养殖、农学等专业,培养了一大批适应山区经济发展需要的毕业生。2009年,根据国家专业设置新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需求,依据学生及家长的志愿选择,学校增开了农村经济综合管理专业。2009年秋季招收涉农专业学生144名,2010年秋季280名。

二、学校具备开办涉农专业的条件

1、师资力量。目前,我校有教职工177人,专任教师153人,学历达标率94%。涉农专业教师13人,其中本科学历11人,专科学历2人,均为中学一级以上教师,具有丰富的专业教学经验。近几年,学校根据专业设置需要,采取专兼职相结合的办法,从县农业局聘请了2名专业农技师兼职授课,缓解了实习指导教师欠缺问题。

2、课程设置。根据国家专业设置要求,结合我县经济、地域、气候特点,采取征订和自编教材相结合的办法确立课程科目。比如在农村经济综合管理专业开设上,我们严格按照国家课程设置要求,开齐开足德育课和文化课,有计划地选开部分专业技能课,并结合农村实际,自编了《农村政策与法规》《农业技术推广》等专业教材,这样,既保证学生学到文化知识,又掌握了切合实际的专业技能,使教学更富有本土化、更具有针对性。强化教学管理,在课程落实上实行“三表”(即课程表、教师任课表、作息时间表)监控制;在常规管理上,坚持教研组月查、教务处普查、学校领导抽查制度,确保教学高效。

3、实习基地。近几年,县委县政府立足县情,确立了“种植优质烟叶、‘绿生’茶叶,栽培天然木耳、香菇,大力发展生态经济”的发展战略,这为我校涉农专业的开设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为开阔学生眼界,练就扎实的专业技能,学校积极争取,多方联系,在以往建立土门蔬菜大棚种植、茶叶等基地的基础上,又与集团、镇核桃产业基地等建立联系,使其成为学生实践、见习场所。今年,我们在县农业局的大力支持下,与种子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了实习基地合同。这样,学生既有理论支撑,又有实践场地,学生实习、实践率达100%,真正达到了学有所长、学以致用的目的。

4、学制管理。建设新农村,更需要懂技术、高素质的人才。不少家庭生活困难,迫切希望孩子早日学成回家创业,尽早脱贫致富。面对实际,我们实行“2+1”模式。即学生入学的前两年完成必需的专业理论学习、基础技能训练、专业拓展意识和专业拓展能力的培养;后一年重点熟悉相关岗位技能要求、提高专业技能,达到现岗操作标准。“2+1”模式产生了三大效益:一是解决了特困生就学问题;二是强化了职业技能培训;三是培养了农业科技带头人。学生撰写的经验论文《边学习边脱贫,再学习再致富》在《教育与职业》刊物发表。

5、社会环境。我们重视鼓励引导学生扎根农村,回乡创业,成长为科技带头人,以良好的社会效益助推学校发展。林特专业的毕业生李知华,利用在学校学到的专业知识开办了食用菌加工厂,学校组织对口师资跟踪进厂指导,使其年产值达60万元,成为我县菌类生产的民营大户,在他的影响下,所在村组的乡亲纷纷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菌类生产,经济效益得到了大幅度提高。是98级农科专业毕业生,三年的职校生涯,勤奋好学的他夯实了专业基础知识,学到了农村基层工作管理方法。凭借过硬的综合素质,出色的管理才能,仅5年时间,他就走上了农村领导工作岗位,成长为村的党委副书记、湖北集团公司的总经理。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据统计,学校累计为村组培养科技致富带头人800余名。良好的社会效益营造了学校发展的大环境,上中职学校,读涉农专业,已成为社会的共识,家长的愿望,学生的选择。

三、思考和展望

农学专业的发展前景范文第5篇

关键词:微生物肥料;粮食的可持续发展;农业发展

DOI:10.16640/ki.37-1222/t.2017.11.236

微生物肥料的施放能促M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的生长增殖,从而有益微生物将土壤中氮、磷、钾等更多的分解,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微生物肥料的发现其实有100多年的历史,1890年科学家维诺格拉得斯基分离硝化细菌的纯培养,以及1896年商品根瘤菌菌剂开始获得销售专利 [1]。我国微生物肥料最早研究开始于20世纪40年代,当时主要研究应用的是根瘤菌试剂。50年代早期我国研究了根瘤菌在内的固氮菌、硅酸盐细菌等细菌肥料。60年代推出了“5406”放线菌抗生菌肥料。70-80年代中期则研究土壤真菌制成的泡囊―丛枝菌根(AM菌根) [2]。从以上看得出来微生物肥料的研制有着间隔的研究,这是由于微生物肥料的安全性、统一性、质量性以及销售性都得不到保障。

到了90年代特别是21世纪以来,由于化肥的使用过于频繁,使得土壤结构造成破坏,影响了农作物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化肥的流失造成的水质污染以及大气污染,从而引起了世界的关注。科学家们急需找到其他肥料来替代化肥,从而把目光转向了微生物肥料。这样,引起了研究微生物肥料的热潮。中国科学家们也开始着手研究微生物肥料,科学家们根据先辈科学家们的研究,先后研究出了固氮菌肥、硅酸盐菌剂、光合细菌菌剂以及PGPR制剂等试剂[3],这些试剂减少了化肥的使用,减少了环境的污染以及有效的解决了食品安全的问题,所以在农业的发展当中,微生物肥料越发的重要,值得我们去研究发现新的产品。

1 微生物肥料的作用

1.1 对病原菌的抑制以及环境的影响

微生物肥料不但能有着增殖微生物的作用,还能有效的抑制病原微生物增殖,原因在于微生物的增长会形成一个优势种群,对于病原微生物的增长有着限制作用,这称之为微生物之间的拮抗作用。微生物肥料种类繁多,有着解磷、解钾、以及固氮的作用。它能将土壤中的肥料利用率提高10%~30%,城市淤泥、粉煤灰、家禽粪便等有机肥料均可有效利用,这样一方面减少环境的污染,还可缓解一定的能源危机,据统计[4],微生物肥料每年能消耗禽畜5万吨、处理厂污泥1.6万吨、以及粉煤灰1万吨。

1.2 对土壤有着改良作用

土壤团粒结构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土壤团粒的破坏会使土壤的保水以及通透力下降。过量的氮、磷、钾等正是使土壤板结的主因,而微生物肥料正是解决土壤板结的有效办法。微生物肥料能使土壤中的微生物增加,而微生物分泌物能将难溶的磷酸盐、磷以及钾等微量元素释放出来,有效的解决了土壤板结的问题[5]。

2 微生物肥料的种类

目前我国的微生物肥料主要分为三类,分别是生物有机肥、微生物菌剂、复合微生物肥料。生物有机肥通常是指特定功能的微生物与有机固体废物(包括畜禽粪便、秸秆、有机垃圾等)经无害化处理、除臭、腐熟后复合而成的兼具微生物肥料以及有机物效应的化肥。微生物本身不含有营养物质,它是增加微生物的数量以及活性作用于土壤,分解出农作物所需要的营养物质,通常的农业微生物菌剂包括根瘤菌剂、固氮菌剂、解磷菌剂、解钾菌剂等肥料。复合微生物肥料是指特定的微生物与营养物质复合而成,具有有益微生物和农作物所需的营养物质,具有速效性、缓效性。PGPR类制剂就是当今主要的生产的微生物肥料常用的这是未来市场主要发展的潜力微生物肥料[6]。

2.1 根瘤菌肥料

根瘤菌肥料是推广最早的,效果显著的一种高效的菌肥。它提高土壤中的氮素含量,确保豆科植物生长良好,增加豆科植物的产量。目前生产的主要根瘤菌剂主要有花生根菌剂,大豆根菌剂等。有于它里面含有大量的根瘤菌,人们称它为活肥料[7]。目前由于工业化生产根瘤菌肥料较为复杂,投资高,工业生产的根瘤菌肥料并没有普及,所以制作这种肥料通常采用简单易行的干馏法和鲜瘤法。

2.2 解磷菌肥料

解磷菌肥料是增加土壤中的解磷微生物,将土壤中的不能被作物利用的有机磷和无机磷分解成能被作物利用的磷素,促进粮食增产的菌肥。按照其对磷种类的转化分为两类[8],一类为微生物产生的酸将不溶性的磷矿物溶解成为可溶性的磷酸盐,称之为无机磷细菌,如氧化硫硫杆菌。还有一类是将土壤中的难溶性的磷素以及有机磷酸盐矿化,形成植物能够吸收的磷元素,如巨大芽孢杆菌。施用磷细菌肥料能增加作物的产量,提高土壤中的有效磷含量像解钾菌肥料也是和解磷菌肥料一样的原理。

2.3 PGPR类制剂

PGPR类制剂是一种复合微生物肥料。所谓的PGPR(plant growth-promoting rhizobacteria):是一群定居于植物根际的细菌,当接种于植物种子、根系、块根、根茎或土壤时,能够促进植物的生长繁殖。PGPR类制剂对植物有着直接促生机理的效果,它能够为植物提供营养物质,比如生物固氮作物、提高根系养分的利用性、增强其他有益的共生作用以及复合促进作用,很多种的PGPR能够促进植物根的生长、增长根的长度以及根毛数、根质量以及表面积等[9]。光合细菌肥料是能将光能转化成为微生物代谢活动能量的原核微生物,为植物根系分泌出氨基酸和核酸,提高植物的抗病作用,还有抗生菌肥料,就是平常我们所说的“5406”抗生菌,菌种通常是放线菌,对农作物无毒无害,也有着抗病的作用。

3 微生物肥料所存在的问题

3.1 基础研究落后于生产实践

微生物应用生产已经有了十几年的时间了,但是还有着一些技术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有许多不明白的地方。还有对微生物肥料的研究也是过于单一。比如像许多研究仅仅停留在菌株分离、大田试验以及增长原因分析方面,对于像影响肥料肥效的制约因子、微生物的自身突变性以及微生物本身的生物学特性、作用机制等都缺乏相应的深入研究[10]。而且现在的微生物肥料的研究存在严重偏向性。例如对根瘤菌的固氮作用研究较多,某些方面都已经达到了分子水平,但是对于解磷、解钾等细菌缺乏深入的研究,造成的是微生物肥料的种类单一,无法解决多种问题。

3.2 产品性能差

微生物肥料有着巨大的市场潜能,很多企业看到其利润和以及商业价值就赶紧投入这种行业。殊不知微生物肥料的生产技术要求的是非常专业的技术和设备。一些企业设备落后,工艺不完善,导致产品中杂菌较多或者菌株完全检测不到[11],甚至产生出有害的菌株,为农业粮食带来巨大的损失。自己企业亏损还不算,还让农民们对这一产品失去信心,这对未来发展微生物肥料带来巨大的阻碍。

3.3 微生物肥料的宣传力度不够

很多农民对于微生物的了解不够,有的密封不严导致杂菌进入;有的没有放在阴凉处保存,在阳光下暴晒,有的甚至和杀菌农药一起使用,使得肥料中的微生物减少甚至杀光。这些都是各个部门对于它的宣传力度不够或者没有达到详细且正确引导,再加上以上所说的企业的问题,导致自身的粮食有损失,使得农民不再轻易相信微生物肥料,影响其声誉。以上问题都影响着微生物肥料的开发与推广。

4 微生物肥料的发展对策

虽然微生物有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来制约它的发展,但是作为未来的巨大潜力股,我们要做的不是逃避它,而是迎难而上,解决问题,为今后的农业发展带来新的繁荣。对于微生物的发展前景我带来三点建议。首先加强理论以及应用基础研究的应用,应该创新性的解决微生物肥料所面临的问题,对于它的研究我们应该展开多方面进行研究[12],而不是仅仅研究个别菌株;其次企业要完善生产菌株的设备,做到严谨且一丝不苟,政府部门应加大这方面的监督,完善生产工艺。对于企业生产出无效或是有害于农田的微生物肥料进行严惩;最后,做好微生物肥料的普及以及技术推广工作,对于农户要有一定的培训,让其施肥掌握要领,做好保存好微生物肥料的工作。

5 微生物肥料未来的发展前景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微生物肥料如此具有潜力的发展前景下,我们没有理由不好好创新发展好微生物肥料。随着世界人口的增加,微生物的发展研究愈发的重要。何况环境的问题也在日益的严重,化肥的过量使用不但使得水质污染、环境污染等,它还会有严重的土地污染,使得土壤板结,使得我们耕种的土地越来越少,这就影响粮食的可持续发展[13]。所以发展微生物肥料,促进现代化农业的进程,其市场在未来将无比的广阔,让我们今后多研究出新的微生物肥料产品,为中国的农业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赵秉强,张福锁,廖宗文等.我国新型肥料发展战略研究[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4,10(05):536-545.

[2]王粉莲,苏利民,王萍等.生物肥料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0(06):74-75.

[3]占新华,蒋延惠,徐阳春等.微生物制剂促进植物生长机理的研究进展.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1999,05(02):97-105.

[4]夏铁骑.微生物肥料的研究与评价.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20(3):20-23.

[5]朱英,朱国胜,刘作易等.微生物肥料的研究进展.贵州农业科学, 2005,33(增刊):89-91.

[6]冯欣,刁治民,曹玲珍等.PGPR作为微生物肥料的研究进展[J]. 安徽农学通报,2005,11(06):85-87.

[7]Marra LM,Sousa C R F,Oliveira S M, et al.Biological nitrogenfixation and phosphate solu-bilization by bacteria isolated fromtropical soils[J].Plant Soil,2012(357):289-307.

[8]R春浩.解磷微生物及其应用研究综述[J].安徽农学通报, 2007,13(04):34-36.

[9]黄鑫.微生物肥料应用现状分析[J].华章,2011(12):310.

[10]蒋宝贵,赵斌.解磷解钾自生固氮菌的分离筛选及鉴定[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5,24(01):43-48.

[11]唐欣的,张明,于连海等.微生物肥料及其应用推广分析[J]. 现代农业科技,2010(17):288-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