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急诊科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急诊科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急诊科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急诊科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急诊科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范文第1篇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是急诊科的重要工作任务之一。突发事件具有突发性强、伤病员数量不确定性、病情的不稳定性,以及可能存在的病因不明确性等特点,这是与日常急诊工作不同的特殊情况,其诊治流程有别于日常急危重症的抢救。本文总结了2002年12月至2004年10月我院急诊科处理的两起10人以上群体不明原因感染性疾病的急诊救治管理经验,分析得失,供以借鉴。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案例1:2002年12月19日15时,某运动集训基地43名教练员、运动员先后出现腹痛、腹泻、畏寒、发热、恶心、呕吐、全身酸痛等症状,呕吐出胃内容物,解稀烂便或水样便1~5次,无黏液、脓血,均有午餐饮用同一品牌酸乳制品史,短时间内先后到我院急诊科就诊。体查:T38℃~39℃,心肺无异常,腹软,部分病人有轻压痛,肠鸣音亢进。

    案例2:2004年10月17日21时25分~18日11时,陆续接诊本市某职高29名学生,共同主诉为发热、乏力,半数患者伴腹痛、腹泻,解水样便3~6次/d,少数伴头晕、头痛,个别伴咽干不适,均无呼吸道症状;虽为同校学生,但住宿分散,无共餐史;体查:T37·3℃~40℃,两肺正常,心率偏快,腹平软,肝脾未触及,剑突下或脐周深压痛,无反跳痛,肠鸣音增强,神经系统检查正常。血常规:中性粒细胞比例均明显升高,绝大部分患者WBC总数>10×109/L。

    1·2 急诊救治处理过程

    1·2·1 成立急救指挥部 群体患者同时就诊,接诊医护人员立刻意识到是一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立即将这组病人安排在同一区域便于管理,组织人员进行分诊分类,同时向科室领导、医务部、预防保健科汇报;医院领导和医务部成立临时急救指挥部,及时调派医护人员支援急诊科。医院还调配了车床和轮椅支援,方便及时转运病人。

    1·2·2 报告疫情 预防保健科在接到报告后,立即电话报告市疾病控制中心,同时派出人员到抢救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市疾病控制中心亦快速派人分别到事发现场和抢救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1·2·3 分诊分类方法 由当班医生和护士共同进行,简要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测量生命体征,按病情轻重挂以不同颜色(红、黄、绿、黑)、不同序号的标识牌;病人还要经过第二次分诊:经过初次分诊后,再细检,以决定下一步的分流。

    1·2·4 转运 案例1的43名病人经2·5 h检查治疗后全部分流住院。案例2的29名病人也在就诊后迅速分流到指定的病区住院治疗。

    2 结 果

    案例1的43名病人经病原学检查,诊断消化道沙门氏菌感染,治疗9~15 d,均痊愈出院。案例2的29名病人经病原学检查,诊断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治疗12~17 d,均痊愈出院。

    3 讨 论

    由于我国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正在构建并逐步完善当中,目前仍缺乏同一、规范的管理制度和运作流程,所以,不断在实践中总结和改进,对我国的应急救援工作意义重大。

    公共卫生事件的突发性和群体性打破了急诊科的日常诊疗程序,当就诊病例量超出急诊科的承受能力时,单靠急诊科的力量处理是很困难的。所以医院应该有危机管理意识,以便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沉着应对。危机管理是一种非程序化决策,其包括危机的预警、防范、处理,以避免或将危机所产生的危害和损失减少到最低〔1〕。在发生突发事件时医院应成立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协调调配医院的医疗资源,包括人力、物力,给急救现场以最大的支援;负责重大问题的决策,并监督落实。应急救援指挥部成员可以由主管院长以及医务部、护理部的主要领导等组成。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急诊科的运作中要抓好以下几个关键环节:首先是分诊分类。要区分好哪些是灾难事件造成的伤病员,哪些是日常急诊病人,并划分出病人监护管理区域,伤病员集中安排,方便管理和观察。建立专门的突发事件登记本(登记表),在检伤分类时完成登记工作。科学地将病人分诊分类,以保证危重伤病员得到优先处置,指派1~2名有经验的医生携同护士长、分诊护士、辅助人员共同完成。在院内抢救中运用灾难事件现场急救检伤分类识别标记方法,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避免混乱。在案例1中,我们只对病人进行了编号排序,未采用颜色标识,结果造成治疗和转运工作的一些混乱,之后我们借鉴国际通用的方法,制作了规范颜色、不同序号的标识牌(①红色:有生命或肢体威胁者,必须立即处理;②黄色:不处理病情有可能恶化者,要在30 min内给予处理;③绿色:病情不会恶化者;④黑色:已死亡者),使以后的这类急救工作井然有序。标识牌的另一个作用是:不重复的序号可以暂时作为病人的“名字”。在案例1中,因病人口音众多,使记录的名字有出入,最终导致5份化验结果无法归档。在之后的突发事件应急救治中,我们在每个病人的化验单、检查单上均标明病人的分诊序号,再无差错发生。

    其次是情况汇报。第一时间向科室领导及有关部门汇报,有利于迅速组织抢救队伍。同时,预防保健部门的及时参与,在治疗前或同时完成流调采样工作,为病因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案例2中,市防疫部门在第二天即报告了病原学检查结果,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了积极的帮助。

    第三是组织管理。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能实现应急救援的程序化、规范化,避免处理过程的混乱和差错。在制定预案之前,应该进行脆弱性评估(风险分析)〔2〕,还应了解本急诊科的资源储备和医院的资源储备,以便最大限度地满足应急救援的需要。应急预案中应规定预案的启动条件、事件处理后的评估等内容。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治体系涉及信息、指挥、支援、通讯、转运、救治单元的协作等方面,运作难度大;制定的预案是否合理,并具有可操作性,需要实践的检验,也需要在实施前让急诊科的医护人员均熟悉预案的流程,所以必须通过演习和训练才能到达运作的统一协调〔3〕。在案例1发生后,我们针对运作中出现的问题,制定了突发事件应急行动预案,并进行了演练,使以后多起突发事件的处理均有条不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通过对处理突发事件的经验总结,不断修订、完善预案,有利于提高救援工作的效率。

    参考文献

    1 Cao Ercheng. Crisis management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comprehensive hospital [ J]. China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2005,17(3):131 ~132.

急诊科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范文第2篇

1.1资料内容

1.1.1化学品信息收集与整理

对本地区的34家化工企业进行了调查摸底,建立档案。包括企业的地址、联系人及电话和危险化学品种类等,对本地区化工企业中使用的76种主要有毒化学品按名称、危害性质的类别、毒性、毒理、中毒机制、中毒的表现和诊断、中毒的抢救治疗要点、有无特效解毒药及文献报告的外院治疗经验、科研进展等十几个方面进行了收集与整理。

1.1.2医院化学品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修订

结合本地区有关部门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我们对医院的应急预案进行了重新审核、研究、修订和补充,使其更为具体化,可操作性更强。参照国家和卫生部等分级应急响应条款,根据平湖市第二人民医院的实际情况,建立应对不同规模的突发事件的分级响应机制,以使预案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具体分三级:三级响应为初级响应,应对规模较小的事件,响应中以职业中毒科和急诊科为主体;二级响应为应对中等规模的事件,响应中以大内科、急诊科为主体,其他科室酌情配合;一级响应为应对较大及以上规模的事件,实行举院机制,全院参与,取消一切休息、休假,全院动员。

1.1.3医院应急救援资源数据库

对本院的应急物资、药品、人员和床位等均进行清理登记,其中包括医院科室信息、医务人员信息(含医生和护士)、床位、场地、药品、器械和器材(名称、数量、存放地点、负责人、联系方式及地址等)等信息库,建立特效解毒药品库、抢救药品库、设备物资库和救援小组人员信息库,以备在平时及时采购补充,应急救援时查询、调配,保证抢救工作的需要。

1.1.4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及相关资料本地区主要化工企业库及其空间分布。

1.2方法

1.2.1医疗应急管理系统支持系统结构

系统是采用VS2008开发的WEB程序,并采用Oracle9及SqlServer2005数据库,主要技术有ExtJS4desktop无刷新客户界面,MVC数据查询架构,GoogleMapsAPI(独创可在内网环境下使用缓存地图,查看地图空间数据)。系统与医院HIS系统无缝结合,在突发事件发生时,不仅仅提供救治和医疗信息,更全程参与整个应急过程,在院领导信息及响应级别后,系统可开启绿色通道,为多例患者同时挂号,方便医生和护士立刻展开救治。在软件的界面上采用ExtJS4desktop技术,仿WINDOWS系统的用户操作界面,使用户的操作过程更加清晰简单。扩展性强,在开发过程中,本系统考虑多种扩展接口,系统将来不仅在化学品突发事件上,也可以在其他公共事件上使用。

1.2.2医疗应急管理系统子系统

主要化学品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救治动态跟踪、统计、查询子系统以及开发能与上级政府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系统数据共享子系统,子系统主要对化学品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救治过程中医院各科室进行救治的动态情况,能随时进行救治动态统计汇总。并预留了与当地政府安监部门的应急指挥信息系统的接口,使本系统有更强大的数据或信息共享平台。

1.2.3软件数据的录入、调试与应用

在计算机平台上,按设定的格式要求,依次录入有关资料,如本地区危险化学品急救治方案数据库、医疗救援组人员信息数据库、特效解毒药和抢救药品数据库、医疗器械器材库、本地区化工企业数据库、参考文献、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的诊断标准、学习园地等,录入完成后,专人核实、修改资料并进行调试。通过模拟演练,对有关功能的完善与否,咨询计算机方面的专家进行修改,同时结合原来设计目标与原则,按数据库功能进行调试。

2结果

2.1系统主要内容

2013年底开发完成“化学品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应急管理系统”,并与医院HIS系统进行无缝衔接。

2.1.1主页面组成

主页面由首页、数据库、应急预案、地图和医院论坛组成;首页主要有新的突发公共事件、公共消息管理系统、突发事件信息、历史公共事件、GIS系统、开启绿色通道、门诊列表、留观列表、进入门诊HIS、进入住院HIS、住院列表和系统设置等子系统组成。

2.1.2应急救援资源数据库

医院科室信息、医务人员信息、应急药品、器械器材、急救治方案数据库,可及时更新完善。

2.1.3医院化学品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

化学品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应急救援流程,明确每个责任人应该做什么、怎么做。

2.1.4本地区主要化工企业及其空间分布

利用GIS,将本地区的主要化工企业分布、每个企业生产、使用和存储的化学品标记在电子地图上,点击企业就能显示上述相关信息,有助于应急救治的快速反应。

2.2系统与医院

HIS系统实现了无缝衔接2013年底开发完成“化学品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应急管理系统”,并与医院HIS系统进行无缝衔接,运行良好。通过医院内部网络,平时可以学习相关危险化学品知识、法律法规、近年来国内外发生的危险化学品中毒事件的应急救治经验以及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的诊断标准及治疗原则等。在医院任一电脑上,输入服务器地址,即可打开软件,首页内容简洁明了,显示当前有无事件、事件状态、响应级别、最新公告以及各项导航菜单等;开启绿色通道后,医生可在医院HIS系统对患者进行开方诊疗,进入医院门诊HIS系统,可在门诊患者列表看到本次患者列表,并可查看患者诊断信息、处方信息和收费信息,可设置患者严重程度,并可设置留观或住院治疗;进入医院HIS住院系统,可查看本次事件住院患者,查看严重程度、诊断信息等本次事件基本信息,可快速查看化学品信息、救治信息和患者统计,便于负责人掌控全局,全力指挥救治,并可及时向公众信息,安定人心。

2.3应急救援演练

开展实战演练,验证“化学品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应急管理系统”,2013年12月参加了本地区组织的“突发事件演练”,演练模拟了某化工厂发生了化学品泄漏,导致十余名工人中毒的事件,医院在接到报警后,立即启用了“化学品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应急管理系统”,向全院信息,并启动了医院应急“三级响应”,各有关部门立即按照预案,展开了医疗救援工作,十余例患者迅速完成挂号、就诊、诊断和治疗。其中3例收入住院,1例留观,1例入住ICU病房,实时就诊人员的信息统计也可以即刻查询,达到了研发的预期目标。

3讨论

突发公共事件很容易发展成为社会,激发相关矛盾,影响社会稳定[6]。因此全世界各国政府都十分重视。开发能够提供化学中毒应急救援技术的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系统,是目前世界各国应对化学品突发公共事件的研究热点。目前,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已建立,疾病控制、卫生监督、医疗救治的三大体系基础建设已基本完成,化学中毒应急救援技术的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和应用也有了较大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医疗卫生机构应当预先了解在化学品突发中毒事件救治过程中需要承担的具体职责和任务,根据自身工作特点制订相应专业技术预案,完成相应的应急救治物资和管理方面的准备,医疗救治应急能力建设是医疗救治体系的重点工作[9-10]。近年来平湖市第二人民医院曾经多次成功的处置了化学品突发公共事件的抢救治疗工作。但是在处置化学品突发公共事件的抢救治疗工作中,我们也深切感到一些困惑和不便:(1)医院现有电脑信息化管理系统不能满足化学品突发公共事件时为成批患者开通绿色通道,快速完成挂号、登记等工作。更不能实时对这批特殊患者进行统计汇总,造成医疗工作程序的混乱。(2)化学品品种繁多,而临床医生并不熟悉每一种化学品的毒理、毒性、中毒机理和抢救治疗要点,一时间常常手足无措。(3)医院应急救援资源不清,紧急调配渠道不清,影响抢救治疗工作。(4)发生化学品突发公共事件时,难以提供快速、准确、完整的信息化服务。本系统的开发与应用是以县市二级医院在特定工业园区针对化学品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救治而开发的全自动信息管理系统,在化学品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医院可以立即启动应急管理系统,向全院事件信息,并决定医院响应级别,启动应急预案,并可快速查询化学品的各种特性和救治方案,快速展开救援工作。本系统在软件的开发上采用先进的WFMS工作流管理技术、GIS空间地理信息化分析技术,结合面向服务SOA的应用理念,更好地支持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救治管理工作中复杂的业务。特别是系统将所有能为应急救治的资源整合到一个平台上,为医院进行快速应急救治提供了强大资源充分利用的可行性,有利于进行突发事件医疗应急处置。系统实现信息共享模式从面向数据库转向面向服务,使信息资源共享与整合可以突破异构平台和各种软件应用环境的制约,能够更加有效地实现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本项目中系统能与现有的县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系统和医药现有数据库进行充分地共享,使系统有更强大的可用数据,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救治提供保障。

急诊科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范文第3篇

为进一步提高我区医疗应急救治水平,增强卫生应急处置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务院令第376号)、《市社会急救医疗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市政府《关于加强医疗应急救治能力建设的实施意见》(府发〔〕55号)精神,现就进一步加强我区医疗应急救治能力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契机,力争用2年时间,全面推进我区医疗应急救治能力建设,提升城市服务功能,优化投资环境,在重大灾害事故发生时,医疗救治工作做到反映迅速、指挥有力、科学规范,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安全提供医疗应急救治保障。

二、基本原则

(一)科学部署,分步实施

坚持属地化管理为主的原则,按照我区医疗机构建设总体规划要求,科学部署全区医疗应急救治能力建设。医疗应急救治能力建设所包含的各项目采取分步制定方案和分步实施的方式进行。

(二)整合资源,提升档次

在我区现有省、市、区三级医疗资源和部队、市120急救指挥中心网络医院资源的基础上整合资源,建立医疗应急救援专业化队伍,加强应急培训,逐步增强应急装备的配备,提高应急反应和应急救治能力。

(三)统筹安排,强化管理

在加强我区医疗应急救治能力建设的同时,加强医疗应急救治的管理工作;强化医疗应急救援专业化队伍的培训、演练和应急救治管理,在发生重大灾害、事故时服从区政府统一指挥。

三、工作措施

(一)完善我区卫生应急预案体系

到年底,重点制定《重大环境污染事件卫生应急预案》、《生物、化学、核辐射和恐怖袭击事件卫生应急预案》、《放射污染和辐射事故事件卫生应急预案》、《自然灾害救治和灾后防病应急预案》、《重大急性职业中毒事件卫生应急预案》等。各医疗机构要结合各自实际,进一步完善突发事件医疗救援预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援预案以及各操作流程和职责分工。

(二)加强医疗应急救援专业化队伍建设

1、加强医疗机构医疗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到年底,依托市120急救指挥中心网络医院(区骨科医院)、区第一人民医院、市第二人民医院、市传染病医院、452医院等组建一支反应迅速、应对及时的专业化医疗应急救援突击队,全面提高我区在面临各类突发重特大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恐怖袭击、生化辐射事件等紧急状态下的医疗应急救援能力,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各相关医疗机构要组建一支由分管业务院长为队长的专业化医疗应急救援突击分队,做到组织、人员、车辆、通讯、必要设备及救援药品“六落实”;平时积极开展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演练,在突发事件发生时,服从区政府和区卫生局的统一指挥。

2、加快全区卫生应急专家库建设。在辖区省、市、区及部队医疗机构中选拔中级职称以上,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业务骨干,组建卫生应急专家库,并进行及时补充、更新。

3、组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专家咨询委员会。由区卫生局牵头,聘请我区范围内包括省、市、区及部队医疗机构、教学机构在内的流行病学、临床医学、社会医学、食品卫生、职业卫生、社会学、行政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等方面专家,组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专家咨询委员会,负责对全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准备和处理工作提出咨询和建议,指导全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技术方案的制定和修订,指导区卫生局开展预测、预警工作,对全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调查处理进行技术指导和评估,承担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指挥机构和卫生应急日常管理机构安排的其他技术工作。

(三)加强医疗应急救治培训工作

各相关医疗机构要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医疗应急救治能力的培训。力争每年对急诊科医生和从事急救人员进行医疗应急救治能力培训,培训面达到90%;对医疗机构医务人员进行重点传染病培训。依托市传染病医院开展重大传染病、新发传染病的培训。

四、保障措施

(一)立区医疗应急救治能力建设领导小组

组长由区政府分管副区长担任,副组长由区政府办分管副主任、区卫生局局长担任,员单位由区政府办、区目督办、区委宣传部、区发改委、区监察局、区民政局、区财政局、区劳动保障局、区卫生局、区公安分局、区食药监局、区红十字会等组。

区医疗应急救治能力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卫生局,负责全区医疗应急救治能力建设工作的组织和协调,制定和实施应急救治能力建设各项方案。办公室主任由区卫生局局长兼任。

区医疗应急救治能力建设领导小组员单位职责由区医疗应急救治能力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另行通知。

(二)加大财政投入

从年起,根据医疗应急救治能力建设工作需要,区财政局要对医疗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医疗应急救治培训、应急事件医疗救治、医疗应急救援突击分队建设及设施、设备配套等方面给予支持和专项资金保证。

急诊科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护理风险;安全管理

护理风险管理是对现有和潜在护理风险的识别、评估、评价和处理,当今“医疗护理风险无处不在”,已成为医疗界的共识,急诊科是医院抢救生命的第一线,面对的是病情复杂多变、生命垂危、年龄不一的各种疾病及遭受意外的人群,病情变化中交织着多种因素[1]。工作中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都会直接或间接危害患者的健康甚至生命,同时医院和医务人员将承担经济、法律、人身的风险。.如何加强护理风险管理,对有力保证护理安全和服务质量,化解医疗护理纠纷有重要意义,是护理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

1急诊科护理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护理人员医学基础知识及护理专科理论知识缺乏由于急诊护理理论知识涉及面广,护理技术复杂,操作要求高,急诊病人病情复杂、严重, 病情变化迅速,需要护士具有较为全面的理论知识和综合分析判断能力,果断地采取相应措施,。而急诊科工作强度大,护理人员的相对缺乏,新老护士交替频繁,低年资护士因医学基础知识及专科理论知识不足,缺乏工作经验,对现存的和潜在的护理问题预见性不足造成的

1.2抢救仪器没有处于备用状态:众多仪器的应用在提高急救护理水平的同时,也增加了许多潜在的不安全因素。物品摆放凌乱,设备故障等都是护理差错、纠纷的导火线。

1.3各项规章制度没有落实到位。工作中有章不循、、粗心大意,甚至简化操作程序。三查七对虽然内容背得熟练,但却不去查对,凭主观经验估计行事等。

1.4急诊抢救护理记录不及时、不规范急诊抢救病人病情复杂多变、生命垂危、年龄各异,涉及多个专科,护士则因工作繁忙,不能及时认真做好各项护理记录,一旦出现医疗纠纷,则不能为自己举证而引发证据风险。

1.5掌握专科的急救知识不全面,如分诊错误而延误了病人就诊时间,对脑外伤病人没有及时观察瞳孔变化而发生脑疝;对各种心律失常如室速、室颤不能准确判断;对迟发性出血缺乏预见性的观察。

1.6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缺乏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与发展,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日益增强。而长期以来护士更多地考虑如何尽快地去解决影响病人健康的根本问题,而忽视了潜在病人健康中的法律问题,对一些护理纠纷认识不足,忽视了证据的收集与管理,一旦发生纠纷,举证就相当困难,同样引发举证风险。

2风险管理措施

在急诊护理管理中,最重要的就是对潜在的护理风险的防范,并提出对策。

2.1护理质量是护理管理的永恒话题护理风险管理是确保护理质量的核心决策

对潜在的和客观存在的各种护理风险进行识别和归类,并分析产生风险事故原因的过程,是实施风险管理基本程序的第一步。进行风险识别,能预见可能发生的护理风险,防患于未然。常用风险识别方法有三种(2):一是从平时积累的临床资料中分析、研究,明确高风险的环节所在。二是绘制综合流程图及高风险部分详细流程图,由此全面分析各个环节可能发生的风险事件。三是通过设计的调查问卷来掌握“重点护士”和“关键时刻”可能发生的风险事件信息,尤其是在急诊科这个特定的医院窗口,具有社会关注强烈、舆论敏感等特点, 更要加强风险管理。

2.2抢救仪器管理 急诊是抢救急危重症病人的场所,急救设备、物品应时刻处于应急状态,如果由于急救设备、物品的质量问题也会造成直接和间接的护理纠纷发生。如:抢救病人时简易呼吸器漏气、除颤仪不能充电、喉镜不亮等,物品缺失、用错药物等,均能耽误抢救时间造成责任风险,加强抢救物品和仪器的管理,实行“五定制度”。每台仪器有专人管理,每周检查一次,包括仪器的运转、清洁及保养等,并设使用记录本做好登记。每天由专班护士负责清点、检查仪器,并做好登记。发现仪器有缺损或故障,立即报告护士长或院设备科急诊仪器负责人员,尽快排除故障。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遗忘而延误抢救.各台仪器绘制简单的操作流程图,悬挂在仪器上,便于仪器的学习和应用。

2.3规范工作程序及规章制度

2.3.1急诊护理操作规程执行不力, 各项制度及职责落实不认真 护士是医疗护理活动的直接实施者,也是护理水平与护理质量的集中体现者,护理工作中认真执行护理操作规程及各项规章制度如: 无菌操作规程、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危重病人抢救制度等、护理安全制度等,是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的保证。

2.3.2强化风险意识,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在急诊护理风险管理过程中,不仅要教育护士认识到在急诊医疗护理行为中具有承担高风险的义务,强化风险意识,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加强风险管理,将高风险因素降至最低限度,制定每一项操作过程中要遵守的制度和采取的措施,组织差错讨论分析会,目的是掌握护理风险的识别及评估的方法,使大家切记不可随意简化操作程序;不可主观经验估计行事;不可放手对护生无监督的独自操作等,提高对风险的认识水平。同时狠抓易发生差错的几个环节,如节假日、周末交接班时、人少工作忙、新调入急诊科的护士。对护理安全隐患及差错,要求做到“四不放过”:一是问题不清不放过,二是原因不明不放过,三是问题查实不处理不放过,四是整改措施不落实的不放过。。通过教育,培养护理人员良好的工作态度、工作作风、慎独精神、敬业精神[4],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增强法律意识,明确自身责任,将已发生的风险事件作为教育素材,进行风险教育,营造安全的文化氛围,使风险意识贯穿到具体的护理工作中。建立护理告知制度,执行封存、保留实物及报告的规范程序

2.4规范急诊护理文件书写 急诊护理文件是护理人员为病人进行抢救治疗、实施护理及病人病情动态变化的记录,也是重要的法律文件。护士在记录过程中一定要体现出及时性、客观性、准确性,记录内容包括病人来科的时间、状况、采取的抢救方法、护理措施及效果、病情转归等,尤其对“三无”人员更应高度重视。对阳性体征及疾病危险性一定要告知患者或家属,且要签名.及时、有效的防止护理风险发生。

2.5加强急救专科培训 我科制定护理计划,每月对护士进行理论监护水平、操作技能、应急能力培训及考核。每季理论考核、模拟训练一次,晨间提问每天1次,成绩均记录在个人业务档案内。要求人人掌握呼吸机、洗胃机、电除颤仪、心电图机、心电监护仪的使用方法。建立科内常见疾病、症状的抢救程序,并汇编成册以便使用.对新护士进行急救知识、各种抢救仪器操作培训考核,提高新护士急救技术水平,认真贯彻和落实各项操作规程尤为重要。每年对全科护士进行心肺复苏考核以及急救演练。排班时根据护士的实际工作能力,新老护士合理配置,高年资护士做好传、帮、带工作。要求急诊科护士在精通业务、熟练技术操作的同时,还要有预见性、主动性、独立性的素质,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预测病人可能出现的病情变化及应采取的措施.

2.6制定突发事件及急诊抢救预案:针对急诊科医疗特点,我们有针对性地制定突发事件护理应急预案手册,人手一册。内容包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输血、输液反应的应急预案,护理应急预案及程序,以及各种急诊抢救预案,如多发性创伤抢救预案、颅脑损伤抢救预案、严重胸外伤预案、电击伤抢救预案,重要护理操作前后的告知程序等,以指导护理人员工作,以尽快采取相应措施最大限度保护患者生命安全。

3效果和体会

护理风险管理是通过对现存的、潜在的风险进行分析,,主动查找安全隐患,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寻求护理风险的防范措施,树立风险意识、防范意识、法律意识,尽可能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提高对护理风险的防御能力,以预防各种护理不安全事件的发生。.急诊护理工作的难度和风险增高,需要在护理实践中不断查找护理过程中的薄弱环节,重视风险各环节中不安全事件的管理,正确化解并处理风险。积极改善服务态度和加强风险防范教育,实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为病人提供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急诊科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范文第5篇

    1 急诊科存在的护理风险分析

    1.1 社会因素所致的风险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健康的要求普遍提高,意识也明显增强。患者要求有良好的医疗环境、先进的医疗设备和优质的服务态度;对抢救和治疗效果期望值过高,对医疗护理的高风险和不稳定性缺乏了解;基本医疗保险政策的细化程度不够,卫生资源的分布和匹配的合理性存在某些不足,导致患者家属心理不平衡;社会舆论与媒体对医疗机构服务的特殊性宣传不够,个别不良事件影响了卫生系统的形象,致使部分患者在看病时持怀疑态度,不信任医护人员。故意制造纠纷。

    1.2 医院条件欠缺所致的风险急诊科患者多,护士缺编,长期超负荷工作,使工作效率下降;医疗条件差,抢救仪器设备不全,急救物品、药品准备不充分;抢救和留观患者不能及时收住院,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急诊护理队伍的年轻化,技术力量薄弱,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差;这些都是导致纠纷的隐患。

    1.3 科室管理因素所致的风险1.3.1 各项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各级护理人员的职责、抢救工作制度、三查七对制度、交接班制度、危重患者的管理制度、急救设备的管理维护制度等等落实不到位。医务人员医疗行为有章不循,对危重患者抢救不及时,极易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

    1.3.2 抢救仪器没有处于备用状态抢救仪器在危重患者的抢救中提高了急救护理水平,同时也增加了许多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如抢救仪器无专人管理、摆放凌乱、违反操作规程、设备故障等都是导致护理纠纷的隐患。

    1.3.3 抢救记录不规范,缺少自我保护意识主要表现在抢救危重患者时,只注重抢救措施、速度、效果,忽视了抢救记录,有的抢救记录不全面、过于简单、时间有错误、病情变化时未及时记录甚至涂改,一旦发生医疗纠纷,抢救记录不能提供有效的法律依据。

    1.4 护理人员因素所致的风险1.4.1 急救经验不足引发的风险近年来急诊科护士趋于年轻化,素质参差不齐,低年资的护士急救经验不足、病情观察不细致、操作技术不熟练、对患者病情缺乏正确的判断力,容易出现工作上的失误;有的护士对患者的提问不能耐心解答,引起患者及家属的不满。导致护患纠纷。

    1.4.2 违反操作规程引发的风险在临床上有很大一部分操作是由护士独立操作来完成的,如:急诊护士的分诊、护送危重患者外出检查、输液、输血、给药、使用抢救仪器等等,这些都是医疗护理过程中必须采取的措施,但是由于违反操作规程,会给患者造成不良的后果。

    1.4.3 护理职业损害引发的风险急诊患者病情危重,需要马上救护。不能确定患者是否有传染病,如:肝炎、艾滋病等,在急救过程中接触患者具有传染性的血液、分泌物、排泄物时不注意个人防护,不仅造成自身感染,还会成为传播的主要媒介。

    1.4.4 护士心理损伤引发的风险急诊科护士长期处于喧哗紧张的工作环境,面对各种急救患者,精神高度紧张,工作中易产生厌倦情绪;面对不同病种、不同文化层次、不同素质的人群,护士是暴力发生的最危险人群。这些会对护士的心理、身体、工作质量造成影响。

    1.5 患者因素所致的风险急诊患者起病急,病情重,具有突发性、不可预见性,且普通存在急躁、忧虑、恐惧心理;由于患者基础健康水平和机体免疫力不同,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患者和医务人员接触时间短,无法全面了解病情,相同疾病的不同症状、不同疾病的相同症状都会影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有赖于患者的密切配合和支持,患者有冒险行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合作的态度和消极的求生欲望,都会使护理风险上升。

    2 对 策

    2.1 医院各部门要支持急诊工作急诊科设一线、二线值班人员,24 h待命,随时处于应急状态。当大批患者来诊时,值班人员应立即通知医务处(院总值班),迅速启动医院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各就各位进行抢救治疗。急诊科制定了突发大批车祸患者的应急预案、突发传染病患者的应急预案、突发集体中毒的应急预案等,在抢救患者时整个科室工作协调、人员互助,可大大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医学|教育网搜集。

    2.2 加强法律知识学习,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护士要增强法律意识,谨言慎行,做到知法、懂法,用法律来约束自己的行为,特别是对《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管理办法》等与护士有关的法律知识有所掌握,并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经验,强化法制观念和证据意识,加强工作责任心。

    2.3 健全落实各项规章制度2.3.1 健全规章制度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是预防差错事故的必要条件,是正常护理操作的保障。护士必须纪律严明,坚守岗位,随时处于应急待命状态,具有团队精神,在护理操作中循章守制做好抢救工作。

    2.3.2 及时总结经验护士长和护理业务骨干总结工作经验,针对急诊科的工作特点,我们总结出了科室存在的2O余种护理风险及应对措施,供护士学习和借鉴。如:危重患者外出检查、住院途中发生窒息、心跳骤停;医疗护理文书丢失或记录失误;分诊漏诊;各种抢救操作的损伤;给药错误;抢救仪器不到位;医务人员损伤及感染;医疗护理纠纷;工作人员应急能力低下;服毒患者的再自杀等等,这些都汇编成册以便参考使用。

    2.3.3 制定可行措施根据科室特点制定具体措施,使护理安全工作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对于护理操作中高风险的项目,如吸痰、洗胃等要履行告知义务;要将进行的每项护理操作的目的、风险因素告知患者及家属以达到配合的目的,同时也满足了患者及家属知情的需要,最终目的是降低纠纷和投诉的发生 .护送危重患者到手术室、重症监测室、病房后,急诊护士要与接诊护士详细交接并签字。

    2.4 强化科室管理意识2.4.1 抢救仪器的管理急诊科抢救仪器多,全部由护士使用操作,每台仪器要有专人管理,每周检查一次,包括各部件的完整、运转情况以及清洁消毒和保养,发现故障立即通知护士长和设备科。要求全科护士都能熟练使用各种抢救仪器,掌握除颤仪、呼吸机、心电监护仪、吸痰器、洗胃机、头部降温仪的性能及操作规程,并将这些仪器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风险提供给护士学习。

    2.4.2 护理文书的管理急诊护理文书是护理人员为患者进行抢救治疗、实施护理及病情动态变化的记录,是护士执行医嘱实施抢救治疗的主要依据。护士在记录过程中一定要体现出及时、客观、清楚、准确、完整,不得涂改。内容包括:患者就诊的时间、病情,采取的急救措施及效果、病情的转归等等,这些文书要妥善保管,漏记、错记等都会造成日后争议的法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