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临床思维的培养方法

临床思维的培养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临床思维的培养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临床思维的培养方法

临床思维的培养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 中医临床思维 教学改革 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R193 文献标识码:A

Advances in TCM Clinical Practice Training

GENG Ying, DUAN An, YANG Dingfang

(Baoshan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aoshan, Yunnan 678000)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health care industry, Chinese medicine education have higher requirements, clinical medical work needs graduates to have better clinical medicine thinking to adapt to the actual work need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linical medicine recent thinking on culture teaching summarized, aimed at finding a teaching reform and practice directions and measures.

Key words TCM clinical practice thinking; teaching reform; teaching research

中医学起源于石器时代沿用至今,是经过上千年实践检验的一门临床学科,是医疗保健卫生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中医临床思维的培养是临床运用、推广中医诊疗技术治疗疾病的一个重要环节。中医学生进入临床后成长的速度和发展程度与个人临床思维能力有着极大的关系。中医内科、中医外科、针灸科等专业临床课程是中医学生由步入临床工作的桥梁课程,是高职高专学生的必修课程,在课程中研究培养中医临床思维的方法和实训体系,对培养学生良好的临床思维能力、培育优秀的医学人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①现就近年来培养中医临床思维的教学研究进展述评如下:

1 中医临床思维

中医临床思维是指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医生收集疾病信息、分析病因、病机及现阶段邪正之间的关系,判断疾病与证候性质,明确病名、证名,确立治则治法、处方用药、指导病人生活调养全过程的思维活动,②包括中医诊断思维、中医辨证思维、中医治疗思维三个方面。③中医临床思维基于中医基础理论,强调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注重“理-法-方-药”的思维过程,重视防治结合和因人、因时、因地制宜,侧重病、证、症的整体把握和遣方用药基本规则在病案个体中的具体应用。

2 专业临床课程中培养中医临床思维的理论研究

文洪认为可以通过哲学原理来加强学生认识、理解、相信中医理论,有利于培养和巩固学生中医临床思维;④汪悦认为学生的专业思想是否稳固、教学方法、课程设置及课程先后顺序对临床思维的形成都有着或多或少的影响,培养中医临床思维应从认清中医思维本质、调整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同时需注重学校和教师的职能作用,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最终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中医人才;⑤刘洪波认为高职高专在培养中医临床思维、实践技能中应注意“分清病、证、症的区别与联系;注重临床辨证思维的灵活运用与变通;注重思维能力训练;指导学生在临床辨证思维中如何抓主症;注重对学生中医四诊能力的训练;强调‘因人、因地、因时’三因制宜;强调‘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思想;指导学生临床组方”7个问题,同时应在实践学习中不断巩固和提高所学知识并妥善加以应用;⑥彭奕华认为培养中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需要建设一支素质良好的师资队伍,教学中应积极开展小组授课、病案讨论和教学查房、床旁教学等活动;⑦金桂兰认为中医临床思维培养应牢牢把握中医诊疗特点,通过加强经典知识培训,采用案例分析和PBL教学法开展教学等方法,配合运用虚拟现实技术于教学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新思维和能力,增强学生运用中医思维、中医手段和方法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完成中医学生核心能力的构建;⑧董海艳认为中医临床教学中,除外案例教学法和PBL教学法的使用,各论教学中还应使用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通过选择虚拟病人或虚拟医生身份,来陈述病情、寻求诊治方案,利用虚拟场景代替实际案例,提高中医临床思维能力;⑨罗氏认为在专业临床课教育中通过构建多样化的课堂教学、积极开展PBL教学,可以取得良好的培养学生中医临床思维的效果;⑩陈氏等通过对100名中医学生开展新型的临床带教方法,强调“病”“证”结合加强学生中医临床思维能力训练,发现此法能拓宽学生思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形成初步的临床思维模式,本法对带教老师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有较高要求,需要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并在年度总结、专家督导的基础上不断修正、完善教学法体系; 张氏等认为学生临床思维的培养和实践技能的培训贯穿理论教学及临床实践全过程,其中,病例讨论是提高临床思维的重要方式,教学查房是培养临床动手能力的最好途径,开展专题讲座能扩展临床思维和动手能力; 刘氏认为中医临床思维的培养应强调“理、法、方、药”的培养和实践,其中关键环节在于“方”,即方证合拍,方随法出,因方遣药的能力。

3 专业临床课程中培养中医临床思维的教学实践研究

目前有很多教育者积极开展教育改革研究,中医临床思维培养的教学实践研究已在多门学科开展,主要涉及中医眼科、 中医内科、 中医儿科、 针灸学 等临床学科。

其中,在教学方法的运用方面取得了较多的实践经验,多数研究强调“教学-培训-考核”整个过程,在教学方法的使用中有着不同的特点和成果。张氏在眼科教学中,强调案例教学法的应用,突出常见病和优势病种的示范作用,自编教材适应临床实际工作,推行PBL教学;易氏在中医儿科教学中积极开展病案讨论式教学,同时通过改革教学大纲、强调儿科特色,建立以病机为核心阐释病证、认识疾病的讲授思路,引导学生熟悉儿科常用辨证方法和辨证思路;刘氏改革中医内科临床实训教学,将实训教学与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核第一站、第二站内容相结合,开展四诊技能、病案书写能力等方面培训并进行考核;郭氏等倡导通过“学生面对面接触病人、采集病史、辨证分析,然后在教师指导下开展讨论、拟定治疗方案、实施治疗、进行随访”这一过程培养学生临床综合能力; 王茂泓等在理论和实践教学中开设中医临床思维讲座,使用临床思维分析病案,开展教学查房,发现通过以上多种方法综合实施教学后,学生的中医临床思维能力明显提高,专业思想进一步巩固,有较好的辨证能力且能根据临床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辨证模式,认为在病案分析中应选择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疾病的病位、病因、病机、病性及诊断和诊断依据,要注意分辨阴证还是阳证、把握病机的演变和目前的关键,拟定治疗方案; 赵吉平等通过加强病历书写训练培养医学生掌握不同疾病四诊要点、关键症状、体征、注意事项,培养学生针灸临床思维;同时越来越多的中医教育者强调考核体系的使用,上海中医药大学眼科教研室设想将Mini-CEX(迷你临床演练评估)运用于中医眼科临床教学,统一考核内容和流程,综合评估临床接诊、体格检查、人文医学、临床判断、医疗指导、组织实施和效果、综合能力。

4 展望

综上所述,近年来中医临床思维的培养在理论、实践教学中开展了较多的研究,所取得的成果也甚为丰富,主要集中在中医内科这一学科,其他学科临床思维培养的研究开展较少。现阶段专业临床课程教学中,培养中医临床思维能力的教学研究存在以下一些问题:研究多为单学科独立开展,缺乏多学科的综合性研究;理论研究较多而实践研究较少;研究人员少而分散;缺乏较多大课题的支持;在实践研究中对教师综合素养要求很高,实际工作中的可操作性和可推广性有待进一步提高。据此,今后的研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开展对照组研究,比较不同教学法在培养学生中医临床思维中的不同效用;(2)多学者多学科合作,观察同一教学法在不同学科、区域对培养学生中医临床思维能力的作用;(3)加强教师素质培训;(4)积极开展不同学科临床思维培养的教学实践性研究。

注释

① 杨文卓,程黎明,杨长青,等.加强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和考核是实践[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2.4:412-414.

② 王永炎,张华敏,王燕平.中医临床思维模式和行为范式[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12.3:1-2.

③ 颜乾麟.关于中医临床思维的思考[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5:1-2.

④ 文洪,侯云铎.论哲学对中医临床思维培养的指导作用[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1.12:68-69.

⑤ 汪悦,金桂兰,朱震.浅析培养中医临床思维的关键要素[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2:73-74.

⑥ 刘洪波,肖跃红,朱永强.中医高职高专生临床思维能力和实践技能培养研究[J].光明中医,2013.4:843-844.

⑦ 彭奕华,许红雁.临床实习中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的思考[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9.12:104-105,114.

⑧ 金桂兰,汪悦,孙丽霞,等.医学生中医临床思维能力现状与培养对策[J].教育论坛,2011.8:123-124.

⑨ 董海艳.中医临床思维能力培养的现代方法[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6:60-61.

⑩ 罗维民,詹江红.专业课教学中培养中医临床思维的探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5:83-84.

陈咸川.加强中医临床思维能力训练的初步探索[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2:15-16.

张弛,段小英,舒环.中医专业学生中医临床思维和动手能力的培养[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4:1-2.

刘朝圣.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中医临床思维培养的体会[J].中医药导报,2010.8:139-140.

张殷建.强化临床思维培养,进一步提高中医眼科教学质量[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12.5:387-389.

刘红英,李兆福,叶乾玥,等.《中医内科学》实训教学与临床思维能力培养[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0.5:7-8.

易红.中医儿科临床思维培养[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0.4:375-376.

赵吉平,陈晟,王燕平.基于病历书写训练的针灸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的探讨[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13.1:50-52.

临床思维的培养方法范文第2篇

1 病例教学法概述 

临床医学中的病例教学法源于现实生活中的实际病例,也被称为案例教学法,是对客观案例的真实情况进行客观叙述和诊断。现如今,很多专业的学习过程中都会用到各种案例,如医学案例、管理案例和法学案例等。这种教学法最初起源于美国的哈佛大学,在1870年该校的法学院正式运用这种方法教学。虽然最初这种方法遭到了各方面的质疑,但经过实践证明这种方法确实取得了实效,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1915年,其他大学都效仿这种教学方法,很多管理学院的校长与教师都开始采用此法,并将这种方法正式命名为案例教学法。我国引入案例教学法的时期是上世纪90年代,一开始在北京和上海等高校实施,现如今这种教学方法已推广开来,在全国各地的高校中广泛使用,并且在其他很多领域和专业中都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 临床医学教学中引入病例教学法的必要性 

现阶段,我国很多高校依然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大多是教师讲学生听,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仅仅依靠死记硬背来学习知识,并且丧失了思考的积极性。在临床医学的教学实践中也是如此,很多理论知识无法与临床实践相联系,如此一来,临床医学的学生就仅仅学习到一些理论知识,难以在走向工作岗位后加以实践,在面对复杂的临床病情时感到无能为力,很难展开有针对性的诊疗。因此,很多学生进入临床后缺乏实践经验,经常看到病人都感到“心虚”,感到束手无措,在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后更是感到无从下手,在书写医疗文件和病例时也经常出错,需要经过多年的实践才能胜任医生的工作。 

针对上述问题,现在很多高校的中西医结合专业应用了案例教学法,病例教学法可以充分发挥病例的作用,以病例为问题提出的切入点,充分组织学生参与讨论,让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能够真正应用自己的所学理论,对“真实”病例产生兴趣。通过研究和讨论,可以让学生初步作出诊断结果,并且要提出诊断依据和下一步的检查措施,还要给出具体处理意见,最后教师可就这些病例进入疾病的常规讲解中,学生有自己的切身体验,自然就会进行积极的思考和学习。由此看来,病例教学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有更强的启发性与实践性,可以更加明确具体地指导教学,也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助于提高临床医学课程的教学质量,也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可以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重要意义。 

3 病例教学法在临床医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3.1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掌握知识内在规律 在临床医学教学中应用病例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实践学习中发现并掌握知识,促进学生的能力形成。病例教学法可以通过病例分析和研究的过程,让学生主动发现内在规律,并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实现知识迁移的作用,让学生更加全面地掌握临床医学中的内在规律,运用多种思维方法思考问题。例如,在病例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运用逆向思维方法和辩证思维方法,让学生更加全面地考虑问题,还可以运用由点到面的分析方法和发散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 

3.2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只有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才能真正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方法是思维方法的一个分支,包含在思维方法之中,二者密切相关。要指导学生运用创造性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与思维品质,逐步形成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临床医学教学有很强的实践性,需要学生掌握丰富的实践性知识,需要学生记忆的东西也比较多。鉴于此,病例教学法运用所选用的病例,对已发生的典型病例进行详尽分析,具有形象、客观、真实的特点,便于学生理解与掌握。这样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且可以培养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形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提高教学效果与学习质量[1-3]。 

3.3促进从知识到能力的转化,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病例教学需要精心选择典型病例,并且要结合临床实践指导学生解决问题,从而帮助学生形成临床实践经验,让学生认识到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帮助学生从理论走到实践中,树立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与思维方式。同时,学生通过分析和研究病例,就可以完成知识到能力的转化,有助于学生综合分析临床病例,提高学生的能力与素质,帮助学生顺利实现知识到能力的转化。 

3.4适应临床医学发展需求,提高医学生书写技能 在临床医学教学实践中,如何书写病例也至关重要,也是衡量一个医生医疗水平的重要标志。作为一种重要的医疗文件,病例的书写质量必须提高,这一直是临床医学教学中最基础和最重要的内容。病例教学法能够培养学生的书写技能,满足临床医学发展的需要,有助于培养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医学生正确规范地书写病例打下了坚实基础。 

临床医学教学是高等医学教育中的重要门类,也是培养高级医务人员的重要途径。临床医学课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临床医生创设更多的实践机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学生在学习临床课时,不仅要全面掌握理论知识,更要积极参与到实践学习中,在病例教学中培养自身的实践能力和临床思维。病例教学法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的教学质量,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临床思维的培养方法范文第3篇

临床实习是整个医学教育的重要部分,既是医学生全面巩固基础理论知识的重要环节,又是培养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使其顺利转变成为一名合格临床医师的重要过程[1]。实习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动手操作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麻醉专业涉及基础医学和临床多学科。如何根据麻醉专业的特点,培养麻醉实习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尤为重要,笔者就此探讨分析如下。

    1  临床麻醉的特点 

    1.1  临床麻醉所涉及的知识面广

    临床麻醉学现已发展成为一门的独立学科,已由单纯的手术麻醉,发展成为以临床麻醉、icu和疼痛诊疗为主的综合性的临床围术期医学[2];临床麻醉的医学基础涉及到解剖学、生理学、生化学、药理学、病理生理学、生物物理学及医学生物工程学等,同时又与内、外、妇产、小儿、眼耳口鼻喉科等各临床专科密切相关[3],专业发展不仅拓宽了麻醉学的业务范围,同时也促进了麻醉学科发展。在临床实习中把麻醉学的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有机结合,是实习生从理论学习转入临床思维的关键环节和必要过程。

    1.2  麻醉前访视患者的重要性

    临床麻醉的基本工作思维模式是麻醉医生通过术前访视了解患者的一般状况、获取病史、实验室和特殊检查,对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再根据手术方式等进行综合分析判断,正确选择实施麻醉方法。从麻醉前访视患者入手,培养麻醉实习生学会正确评估围术期患者、选择麻醉方法和如何保证术中安全性,是临床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因此,每天早交班均以学生为第一报告人,让其以医生的角色报告围术期手术患者错综复杂的病史和现况,实习生导师辅以补充和指导。这样既锻炼了实习生对病情的观察和病史收集的能力,以及提出问题、综合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临床思维的有效手段。

    2  实习生的临床思维特点

    2.1  主动性不够

    麻醉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极强的学科,麻醉专业实习学生既要掌握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又要有临床的逻辑分析和思维能力[4]。目前,我国高等医学院校的教学方法大都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5],学生被动听课,缺乏感性认识。进入临床实习阶段,学生的思维模式仍处在被动状态,总是被动地执行老师的指令,很少问“为什么,怎么做”。譬如在早交班过程中,当老师问及“高血压与心前区不适和气难喘有何关系、心功能几级?”这些问题时,学生往往没有自己的见解,表现出茫然或不加思索地回答“不知道”,学生这种遇到问题自己不去考虑、翻书查资料的被动思维模式,是一种过分依赖老师的非创造性被动思维。有学者认为,在误诊病例中70%以上主要是临床医生思维方法不当造成的[6]。由此可见,临床思维的培养是医学生实习教学的核心。

    2.2  临床思维混乱

    经过长期临床带教,笔者发现在临床实习中确实存在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差、思维混乱的现象,盲目服从教师的安排,对自己所负责的患者无法形成清晰的思路。例如,有的学生不是从患者的一般情况、主要病史、将要施行的手术和患者目前所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病情报告,而是一会讲症状,一会说年龄或性别,一会把所有的检查资料念一遍,一会又说到要做的手术,汇报了半天却没有抓到主要问题,当老师问,患者主要存在的问题是什么、你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对于这个患者应选择的麻醉方式和术中应注意那些问题时,学生却找不到答案。可见,培养实习生创造性临床思维的重要性。

    2.3  操作机会少

    目前随着医疗法制化进程的加快,出现了特殊的医疗制度和医疗环境,受新型复杂紧张的医患关系影响,患者及其家属过分强调人权、隐私权和知情权等等,许多患者不接受实习生的相关操作;再有随着外科手术学的发展,麻醉方法多采用全身麻醉,而传统的硬膜外麻醉、颈丛、臂丛阻滞等麻醉大为减少,使学生失去很多实践机会,这对培养临床思维能力形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如何增加实际动手机会,探索新型带教方法,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成了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3  注重临床思维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3.1  改进教与学的方法

    在带教过程中,我们始终抓住临床麻醉其理论与实际紧密相连、操作性极强的特点,注重对实习生临床思维及技能的培养。首先要求实习生认真观察领会指导教师是如何从术前访视患者、与患者及其家属交流,询问病史、体检以及查阅实验室资料等方面,并学习如何综合分析判断患者的状况及耐受麻醉的分级等,使学生从中领悟与患者及其家属的交流,争得患者及其家属对自己工作的理解、支持和配合的临床实践技巧,为今后的临床工作积累了经验;二是要求实习生主动收集病史、体检和实验室结果,与手术医生交流,依据手术的要求和方式选择麻醉方法和监测措施,强调术中认真仔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对一些危重特殊患者或手术时间长的患者进行血气分析或血糖等特殊监测,最终培养学生判断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三是强调一个“练”字,众所周知,临床麻醉是一门操作性极强的学科,过硬的临床技能不是看得会的,而是靠勤学苦练、反复实践练出来的,例如除术前访视患者时需要学生掌握诊断学的各种体检外,在放手不放眼的原则下,注重麻醉方法的基本操作技能(气管插管、硬膜外、臂丛等阻滞)的练习以及麻醉机、监护仪和一些特殊仪器的使用;另外,带教老师尽可能为实习生创造临床操作机会,尽量让他们多实践深静脉、动脉穿刺这些麻醉医生必备的基本操作技术。第四,要求学生按照临床麻醉所需的上述程序、操作过程和术中对患者的监测,书写术前访视记录、术中麻醉记录及术后记录,由带教老师批改及点评,经学生思考消化,反复书写练习加深印象,使实习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技能切实得到了提高。

    3.2  注重横向思维的培养

    纵向思维即是麻醉实习同学通过课堂学习已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例如解剖、药理、生理、病理生理以及临床麻醉学理论知识,同学对这些知识只是单一的认知和理解,很难综合应用这些知识来分析解决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手术麻醉问题;横向思维是指在临床实践中应用上述所学知识逐个贯穿起来分析解决围术期所遇到的问题。比如胆囊切除术中探查腹腔或处理胆囊蒂时,患者突然出现低血压和心率减慢,若不及时处理或不知道如何处理,患者很可能出现心跳、呼吸停止而危及患者生命,问学生是什么原因造成,有的同学可以答出来是胆心反射,但当进一步问为什么、如何处理时,却无法做答;而有的同学则不理解为什么出现这种胆心反射现象,因此,横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当然教与学是互动的教学, 临床思维也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教学, 老师对一些问题的想法可以告诉学生, 学生也可以将自己的一些看法和老师探讨, 老师可以问学生为什么, 学生理所当然也可以问老师, 将两者的思维相结合, 才能在思维方式上有所突破, 才能产生最好的教学效果[5],使之既能纵向思维又提高和培养了横向思维能力。

    3.3  综合素质的培养

    作为附属医院,职业道德建设不仅对于提高本院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具有重要的约束和促进作用,对实习同学更有着毕业前培训的效果;“教书育人,立德为先”,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有精湛的医术,更要有为人民服务的崇高职业道德和良好的医德医风[6],对每个患者都做到和蔼可亲、认真负责、关心体贴、一视同仁的风貌,并能针对不同患者的心理特点,理解患者的痛苦,细心、耐心地与患者和家属交流沟通,取得患者及其家属对手术麻醉的理解和配合,保证麻醉正常进行。通过带教老师的言传身教,让每一名实习生都能感受到教师良好的医德医风、高超的医术及对每个患者所表现出来的真诚、爱心和耐心,从而培养实习生的爱心、信心和责任心。正所谓“言传不如身教”,带教教师必须具有更高素质修养来影响和带动学生,以培养实习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医德医风。

    4  临床思维能力培养的效果观察

    通过上述探讨与实践,麻醉实习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表现在:(1)能够针对具体的患者查阅相关文献并找出问题;(2)能够对不同患者采取相应的沟通方式以获得有价值的病史资料;(3)能够较规范地做好麻醉前准备工作及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综合判断分析;(4)能够对不同的手术方式制定较为合理的麻醉方案;(5)能够与手术医生和巡回护士进行术前协调,使整个手术过程有一个完整的计划。

    总之,良好的临床麻醉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是一名优秀医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通过上述4个方面在学生实习阶段的探索实践,使麻醉实习生具备了良好的基本素质,取得了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1 刘旭红,沈通桃,孙建宏.妊娠合并重度血小板减少症剖宫产的麻醉处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8,12(9):04105.

2 金毅,邵芹,李伟彦.快通道麻醉在加速康复外科中的作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7,11(5):1520.

3 刘俊杰,赵俊.现代麻醉学[j].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00.18.

4 杨学锋,陈桂英,李忠田.瑞芬太尼-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中肌松剂应用的临床观察[j].宁夏医学院学报,2007,29(5):500502.

临床思维的培养方法范文第4篇

1创新意识的培养

创新能力的具备,首先必须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而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创新意识培养的关键。目前,在对大多数临床医学硕士的培养中,导师往往忽视了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由于医院患者较多,导师的时间有限,因此比较注重学生的临床实践,以期学生能为其分担部分工作。针对以上种种原因,应从以下两方面入手。第一:对学生有大致的了解,包括专业知识、性格等,学生通过五年的本科学习,已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同时在思维上可能有所定势,可能会缺乏强烈的求知欲和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故应让其认识到“学海无涯”四个字在医学上的特殊意义;第二:创新意识的形成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对学生认识的基础上,导师要有意识地鼓励学生有勇气去突破,敢想,敢闯,敢做。在临床上,根据学生对患者或疾病的理解,启发其去思考,加以谆谆教诲,不让其思维总停留在“经验”的层次上。

2创新性思维的培养

当学生具备良好的创新意识后,要注重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创新来自“灵感”,即创造性思维,它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因素,是产生创新的原动力。但它不是与生俱来的,需经过长期的学习和培养才能形成。创新性思维包括发散性思维、逆向思维、侧向思维、想象性思维等。发散思维是以某一对象为出发点,通过想象、猜测等心理过程,激发各种新思想的一种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可以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充分发挥学生的自由想象和自由创造的能力,使思想不断地向外延伸和拓展,最终获得创新性成果。逆向思维就是从常规思维的反面去思考,打破思维定势,对人们习以为常的传统观念或旧的观点,大胆地进行否定或对原概念和定义以新的解释,提出独特的见解。侧向思维是利用其他领域的观念、知识或现象来寻求解决某个特定问题的可能途径和思路的一种思维方法,在思考问题时,常常联想到某些已有的理论和知识,从而得到启发,找到处理和解决问题的办法。辩证思维是指用全面的、一分为二的、发展的观点来分析问题的一种思维方法[2]。它要求人们在看待某个现象或问题时,既观察到其积极方面,又看到其消极方面。在医学硕士研究生进入临床学习之前和临床过程中,定期进行创新性思维的训练,以中外著名重大发现或发明为例,分析研究背景和立题过程、创新性思维的应用、灵感的诱发等,使学生直接感受其创新过程,领悟创新性思维的重要性,历史性的创新研究能培养学生的洞察力和领悟力。同时让学生了解创新成果的产生,必须建立在求实的基础上,进行周密的逻辑分析、严谨的试验设计和严格的试验操作才能获得。

3创新能力的培养

3.1临床实践

多数医学硕士研究生入学前无临床实践经验,由五年本科直接考入,因此首先要求学生重视基础知识复习,尽快熟悉和掌握专业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常规处理。在此基础上,重视知识结构学习的深度和广度,让学生了解创新带动的临床医学进步,从问题出发或者是立足于问题,而每一个问题的解决,都是多学科知识的聚合。要求学生扩大自己的学习面,特别要涉及部分跨学科知识如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等,以拓宽知识面,具备博而专的医学知识。对新知识、新疾病、新观点、新治疗方法等学术前沿和动态保持敏锐的观察,临床医学科研选题灵感的爆发需要厚积薄发,依赖于多学科知识的积累和沉淀。要注意提高研究生的自学能力,导师可提供部分参考书或数据库,让他们学会利用图书馆、网络系统等检索资料,培养学生获取正确信息的能力,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指导疾病的诊治。待学生具备一定的临床实践经验和多学科的知识积累后,结合常见病例如儿童肺炎,启发、引导和帮助学生“从问题出发”进行独立思考,分析和认识目前肺炎病原体的变化、诊断和治疗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查阅文献,联系实践解决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即问题的成因和可行的解决方法。对于更好地解决疾病诊断和治疗的选题和研究方案,进行科学性和前瞻性深入点评和反复论证,让学生从中学习和体会严谨的科学选题和设计。一旦确立选题,应鼓励和监督学生对研究方案的实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临床思维的培养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妇产科 临床思维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在临床妇产科教学中,学生对疾病基本理论知识如疾病的病史、症状、体征、辅助检查、诊断、治疗等掌握较好,无论是单元测验还是期中、期末考试,同学们对妇产科医学理论知识较熟悉。但在疾病案例分析、临床见习与实习接触真实患者时却发现临床思维能力严重欠缺,不能够把错综复杂的临床症状、体格检查结果及辅助检查综合分析,更不能根据病史及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疾病的鉴别诊断,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欠缺是摆在临床教师教学中面临一个较突出的问题。为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在近几年的妇产科教学中,我们不但注重专题讲座、医院临床见习、案例分析、病案讨论、教学查房、开展临床小组讲课、健康教育等多种方式来训练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特别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在妇产科教学中我们充分应用网络技术等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临床思维能力培养提高了学生的教学质量。

(1)改变教学方法,临床教师在讲授每一种疾病时,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批进入医院实施床边教学,以临床真实病例为载体,对课程标准中要求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在床边实施教学。学生接触真实的患者在头脑中就有立体形象,这样能够很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对每一类疾病学完后安排学生进入临床见习,学生结合真实临床病例,在教师指导下完成病人的问诊、体检、辅助检查和诊疗计划,从而巩固专业知识,强化专业技能。利用见习时间,临床教师把临床容易混淆的疾病放在一起进行病案讨论,同学们在讨论过程中掌握了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床边教学查房、临床见习及案例分析是培养学生临床诊断和治疗的思维能力和临床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对临床典型病例的系统讲解、示范操作、分析、总结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临床基本诊疗能力,重点培养学生在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病情演变和实验结果分析等方面临床综合思维判断能力。

(2)转变教学模式,在传统教学中我们按照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等顺序进行教学。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我们将典型案例图片导入教学资源库进行教学。图片教学直观性很强,学生容易接受。因此,在妇产科临床工作过程中临床教师不断收集整理常见病与多发病的典型阳性体征照片,超声检查图片、X线影像图片、CT影像图片、有意义的化验报告单等进行收集整理,把这些资源以照片的形式保存在妇产科教学资源库中,将这些收集整理的资源导入妇产科教学网站,当学习某个内容时任课教师可到微信群或QQ群,同学们可以方便地检索以便课前课后使用。同时,同学们可以在微信群及QQ群众相互交流学习。例如,当同学们学到异位妊娠这个内容时,我们将患者的贫血貌、急性痛苦面容、宫内妊娠与宫外妊娠的超声图片,血尿HCG的数值,输卵管各个部位的妊娠图片(包括间质部妊娠、峡部妊娠、壶腹部妊娠、伞部妊娠)、腹腔妊娠图片等都上传到网上,同学们依据这些图片可以很好地与黄体破裂、阑尾炎、卵巢肿瘤蒂扭转等疾病进行鉴别,培养了同学们的临床思维能力。

(3)在教学中优化教学内容。临床教师通过调研方式了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常见病与多发病,把临床妇产科常见病与多发病进行汇总,⒚扛霭咐按照主诉、现病史、既往史、月经婚姻史、体格检查资料、专科检查资料、辅助检查资料等顺序编写一完整的案例,把临床常见病与多发病典型案例组建案例库。教学时以典型案例的形式优化妇产科教学内容。把这些典型案例导入归类的文件包,让学生从文件包中随机选择一个完整的案例让学生诊断出疾病,通过这种方式不断强化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以妇科异位妊娠为例,我们会提供给学生好几例关于妇科腹痛的案例,如黄体破裂、阑尾炎、卵巢肿瘤蒂扭转、流产等,让学生根据案例诊断出疾病。或根据主诉、现病史、既往史、月经婚姻史、体格检查资料、专科检查资料、辅助检查资料等内容编写一完整病历。教师在教师端口可以对学生进行评价,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有的放矢进行教学,不但可以强化内容,提高全班同学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临床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