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学校精细化管理的意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社会化保障;监控;评估
中图分类号:E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257-01
“十二五”期间是全面建设军队现代后勤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化中国特色军革,加快转变后勤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深化军队后勤社会化保障经费管理工作也面临着全新的环境和要求,要科学建立军队后勤社会化保障经费管理机制,进一步规范军事经济秩序,建立健全社会化经费管理的监控效益评估机制,提高军队后勤社会化保障经费使用效益。
一、建立健全军队后勤社会化保障经费管理监控机制
要借助银行强大的内部网络和电子划拨优势,对部队单位资金流向流量实施实时预警监控。要通过银行内部专用网络依托协作银行和大单位财务部门的计算机终端建立连接,使所供部队的实时资金支付申请信息同步传输到在线数据预警监控中心,经处理并自动生成支付信息监控报表,供上级管理部门实时掌控供管单位资金运行情况。该资金预警监控系统,主要应具备以下功能:一是限额监控。部队与银行之间签订协议,明确军队单位转账支付和现金提取超过一定数额时,必须加盖单位公章,严防违规支付和非法转移资金。二是超限预警。上级财务部门对供管单位超过限额的资金支付申请,进行实时监控和预警提示,并可查看部队资金支付申请电子凭单。对超限额、大额预警到的资金支付申请信息,及时进行支付申请审核处理,必要时可以对申请单位、直供单位做进一步核实。属手续齐全的正常支付,给予放行;属手续不全的或违规支付,及时叫停。三是决策管理。任意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位,比较分析预警前后转账支付或现金提取的有关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对存在问题的单位及时督导纠正,规范管理,防范风险,同时也为上级决策提供有利支持。通过对所供单位的资金支付的事前和事后预警控制,产生巨大的威慑警示作用,有力防范侵占、挪用资金的风险。
二、建立健全军队后勤社会化保障经费管理效益评估机制
客观准确评价军队后勤社会化保障经费管理效益,仅仅依靠经验估算和主观判断是不够的,需要采用先进的手段,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对军队后勤社会化保障经费管理成果和效益进行科学的衡量和客观评价。一是树立正确的效益观念,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在构建评价体系中,要确实明确军队后勤社会化保障经费管理的目标,构建评估模型、指标体系、评估方法,效益确定方法。评估模型包括评估对象及其范围,含综合评估模型和项目评估模型两类;指标体系是评估模型的具体化;评估方法采用最佳实践的调查问卷、现场考察等方式获取具体指标数值。指标体系的合理与否将会影响评估的准确性。因此,构建合理的效益评估指标体系是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经费管理评价工作的重中之重。二是树立科学的评价观念,分门别类实施效益评价。在军队后勤社会化保障经费管理评估中,要建立科学综合的评价观,评价每个项目,都要从全局出发,按照系统性、整体性原则,从成本节约,机构人员精简、流程优化、保障效率提高、保障管理水平提升等方面,进行严格评价,保证评价项目科学合理,彻底解决保障过程中的随意性和不注重结果的问题。在评价实施过程中,要选择需求明确、量化方便、社会化保障经费管理水平高的部门或单位,先行评估,以便从中取得经验,带动整体发展。三是建立合理的评价目标,强化评估的可操作性。评估的目的是为保障决策服务,因此,军队后勤社会化保障经费管理效益评估目标的制定,要以经费管理目标为依据,结合管理发展需要,逐步对目标进行分解,设定关键因子,细化评估指标体系。指标体系要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在指标体系设计上,要尽可能使评估指标可量化、可采集、可对比,指标量化要简单、容易、可靠,通过测量计算可取得准确数据。
三、建立健全军队后勤社会化保障经费管理信息反馈机制
军费支出消费既包括部队单位集体性活动,又有大量军人个人消费行为。在现代信息社会,军队和军人的支出消费必须依赖发达的金融服务体系来满足消费需求。首先,在军队采购方面,应实行军地联网。军队财务各信息中心在自己网络终端,在确保安全保密的情况下,实行大宗物资采购网上订购、网上支付,零星物资采购采用电子支票、银行卡支付;上级信息中心可以通过网络检查采购目录、价格和付款方式。其次,严格公务卡支出消费制度。军地政策资源具有较强的引导性、规范性和持续性,需要建立复合配套的政策衔接机制,更好地发挥政策资源的军民融合效应。一是发挥财税政策杠杆作用。通过合理减免社会性收费标准和公共服务性税赋,减少非军事消费增加军事投入。对军事斗争准备需要,协调地方政府给予战备工程建设配套、附加费用的优惠政策;对增加社会就业的部队营房、餐饮、接待等社会化保障,协调地方政府给予政策优惠。二是发挥社保政策牵引作用。与地方政府建立“政策衔接顺畅、组织机构健全、业务联系经常”的动态工作框架,着眼退役军人社会保险关系全部与地方平稳对接、未就业随军配偶享受到安置地社会保险优惠政策等方面,切实维护广大官兵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关系和环境的和谐稳定。
关键词: 高校学生工作 精细化管理 实施途径
一、引言
在高校的管理工作体系当中,学生工作的地位非常突出。它以国家政策与教育方针为基本指导,对高校内外的一切信息、物力、人力、财力及时间等进行有计划的组织、协调,并实施相应的监督、反馈、预测等,实现培养现代人才的教育管理目标。它不仅会对学生的思想精神起到影响作用,而且关系高校的育人质量与社会声誉。因此,将精细化管理模式引入高校学生工作中,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工作的实效性,而且是当前高校学生工作发展的客观需求。
二、实施精细化管理对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意义
(一)对于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有帮助作用
学校应当起到的作用是使学生获得综合性的全面发展,但这个“综合性”的体系结构较为庞大,尤其是对于高校的学生而言,他们所需要完善的知识体系结构更加复杂,需要学校通过一系列繁杂、重复、琐碎的工作实现。高校学生工作涉及许多内容,综合性与系统性非常强,只有通过精细化管理对学生工作进行科学细化,才能改进传统学生工作开展中的各种现实问题,使高校学生工作能够重细节、重落实、重实效,帮助高校重新构建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适应社会发展现状下对人才的实际需求。通过在学生工作中引入精细化管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一些遗漏、疏忽,最大限度地保证学生工作开展的有效性,更能对一些恶性的事件起到防范作用,真正实现培养学生精神成人、专业成才的教育目标,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稳步向前。
(二)对于当前高校文化构建有帮助作用
“精细化”的本质是追求完美、精益求精。将精细化管理模式引入到高校学生工作中,能够突出当前高校教育工作中以人为本、鼓励创新及注重细节等的现实要求与特征,与其他的大学文化一起对当代高校学生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从已有的实践经验来看,在当代高校学生工作中引入精细化管理模式,不仅会对传统的高校学生工作起到改进作用,更能对传统的高校文化体系起到充实作用,使高校文化得到扩展与细化,朝着更加细腻、精致的方向发展。
三、精细化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实施途径
(一)提高对“精细化”作用意义认识
首先,学校的领导层要强化自身对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的作用认识,起到领导应有的带头作用,在实际的学校工作中加大对“精细化”的实践力度,以对学校中的师生起到引导作用。其次,要通过各种宣传、教育方式,加深教职工对精细化的作用与意义的认识,如组织专题讲座及专家指导等,使他们能够树立起明确的精细化意识,并让他们认识到在学生工作中推行精细化对学生发展、学校发展的重要意义,使他们在实际的学生工作中能够真正做到关注细节、精益求精。
(二)以学生为高校学生工作开展的基础
第一,高校学生工作的管理者应当深入“基层”,对学生生活、学习的“一线”情况进行收集与了解,掌握学生的真实情况,有了这些信息资料,才能够为下一步工作的开展打下基础,保障学生工作的有效性。除了生活、学习这种物质层面的接触外,还要多多了解学生的内心,与他们进行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思想变化,尽可能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问题,并在实际的学生工作中感染他们,只有这样才能够在学生工作中做到既“精”又“细”。
第二,对当前的各种信息化技术展开挖掘与运用,比如利用贴吧、飞信等学生工作信息,实现对学生的动态引导。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构建双向的沟通交流途径,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现状,为学生工作的进一步展开提供基础信息支持,通过开放辅导员邮箱、院长邮箱及学生会邮箱等形式,均能达到这样的目的。还要将学生的一些个人信息建成电子档案,并及时更新,这样老师才能了解学生的最新学习、思想动态,有利于学生工作下一步目标的制定与开展。
(三)增强高校学生工作精细化的制度保障
对高校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的手段与目标进行明确,对各种制度、规章进行健全完善,这对于高校学生工作真正实现精细化来说有着重要作用,这就要求做到细化管理制度,实行量化管理,进一步健全完善学生管理规定,出台考勤制度、学生宿舍管理规定、班级量化考核细则等,并制定相应的监督、反馈和奖惩方法。依靠学校各项制度的建设与完善,使学校管理走上法制化、规范化之路。
(四)对考核体系进行完善
将现代化的绩效考核评价理念融入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体系当中,构建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及操作性的考核指标体系,将行政管理人员、学生、社会企事业单位人员等纳入评价主体当中,全方位考评人才培养的质量。同时要对每位成员的工作职责、标准和要求进行精细化管理和指导,强化评价管理的科学化。评价内容主要包括教学体系、实践教育等,同时也对每一项建立的标准、流程、实效等进行细致的分解、量化,实现量化的考评。最后要做到奖惩分明,完善奖惩机制,奖优罚劣、奖细罚粗,提高教职员工开展“细节服务”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林艳,朱海洋,谢建国.高校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模式探析[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12):70-72.
[2]陈建山,林建洪.高校学生工作的精细化管理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7上):176-177.
关键词:高校;学生管理;精细化
中图分类号:G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9-0147-02
一、精细化管理概述
(一)精细化管理的内涵
精细化管理又称精益管理、零缺陷管理,强调将管理工作做细、做精。“精细”一词取“精”字中完美、周密、高品质的词义,取“细”字中细节、细致的词义。“精细”是一种意识,一种态度,一种理念,一种文化。
学校精细化管理应该是紧紧围绕以人为本,以精心的态度,精心的过程,落实细节管理,实现学校管理效益最优化的一种现代管理思想,是建立在规范管理基础上对学校规范管理的科学提升的方式。“精”,即学校管理工作的重点要突出。要求教职工对教学活动有精益求精的态度,工作目标要明确,岗位职责要具体,工作流程要优化;“细”,即学校管理工作的覆盖环节应面面俱到。要求将学校规则系统化,把各项工作做细。从小处着眼,从小事抓起,才能真正落实精细化管理;“化”,即学校管理工作要程序化、制度化、数据化、信息化,学校制度内化为师生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重点强调把制度落实到位并内化为自觉行动。
(二)精细化管理的基本要求
1、数据化。即将信息技术手段应用到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来。通过实现办公自动化、信息化以及管理信息系统等,对高校信息传递、工作安排、教学管理、就业培训等实现自动化管理,对人才培养的每个细节进行科学分析并进行细致的量化,用科学的数据来显示人才培养过程的实际效果。并通过对在校生的信息统计整理、动态更新和查询管理,确保信息系统的完整,为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提供跟踪、反馈、评价的平台。
2、标准化。要统一学校中各类管理活动的标准,在这一前提下立足于学生的个性需求,认真细致分析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样性和学生素质能力发展要求的多元化,确定多样化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体系,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才特点,强调以精心的态度、精确的把握和精致的过程,进行细心的教育、细心的辅导,确保对学生全方位、深层次的教育和管理。
二、高校学生工作引进精细化管理的意义
(一)有利于建构合理的人才培养和管理模式
服务育人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学校应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全方位关注学生的德、智、体、美。而这些工作目标都是通过大量日常、琐碎、繁杂、重复的工作实现的,如果没有对工作精细化的追求,有意的偷工减料和无意的疏忽遗漏,都将直接影响学生工作的成效,甚至造成重大隐患或恶性事故,不仅实现精品的目标成为空谈,而且会给育人的大事业造成重大障碍。
(二)提升学生工作水平的需要
高校学生工作是一个系统,涉及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精细化管理强调细致工作,重视每一个环节创最佳、争一流。精细化管理重具体、重落实、重成效等特点,有利于改进学生工作内容过于宽泛、考核难以量化、成效不好检验等现实问题。同时,学生管理很大程度上以制度管理为主,通过精细化管理可以进一步提升制度的全面性和约束力,有利于增强学生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三)有利于建设以精、细为代表的大学文化
一个科学、完备大学的精细化管理制度,以其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精神内涵,以及它所特有的注重细节、强调成本意识、鼓励创新、以人为本的本质特点,与其他大学文化一样发挥着影响人、改变人、塑造人的作用,这种精、细文化,在潜移默化中能够感染人。事实表明,现代大学的精细化管理不是单纯的管理方式的改变,其实质是大学文化建设的细化与延伸,高校推行精细化管理有利于彰显和建设一种以精、细为代表的大学文化特色。
三、目前学校精细化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师队伍不稳定
目前高校的辅导员有不少来自高校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学历层次较低,知识结构单一,缺乏必要的管理学、心理健康咨询和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的职业技能。同时高强度、超负荷的学生管理,使得辅导员疲于应付各种日常工作,业务水平较难提升。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的职责定位不清、角色模糊使得一些辅导员缺乏职业的认同感,加之合同管理的聘用制度缺乏足够的吸引力,使得辅导员流动性大,队伍不稳定,造成高校学生工作开展缺乏有效性和连续性。
(二)对精细化管理认识不清
有的高校工作者认为,精细化管理就是“巨细无遗”的管理,精细化管理就是没有不重要的工作,而且都是重点工作,终日奔忙,但事情似乎越办越多,甚至是越办越糟。他们认为精细化管理就是要事必躬亲,冲锋在前,忙前忙后,可是到头来还是有所疏漏。不懂得轻重缓急,统筹安排。
(三)职责分配不清
精细化管理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要求有明确清晰的职责体系,要求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对工作精益求精,敢于承担责任。但是过于细致的分工也导致现实中组织内部门与部门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对隔离,造成对于分工范围之外的事情漠不关心,不负责任,出了问题容易出现相互推诱的现象。
(上接第147页)四、完善我国高校精细化管理工作的相关建议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职学校生源减少的现状,精细化管理已成为学校进行内涵建设的重要手段,在学校中形成精细化的理念并应用于学校建设的方方面面,完善学校各项管理制度,用油科学、规范的工作流程,形成善于在细微之中做学问、做事情的风格,培养精益求精的精神,能够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和管理质量,是搞好学校内涵建设的重要手段。因此,学校走精细化管理之路,已成为必然。学校管理的精细化有助于学校管理迈上科学、规范与可持续的发展之路。在日常管理中,它要求每一个步骤都要精心,每一个环节都要精细,每一项工作都是精品,精心是态度,精细是过程,精品是成绩。精细化管理在教育中是“用心工作,爱心育人,真心服务”的教育思想在管理中的具体体现,其目的就是把大家平时看似简单的、容易的事情用心、精心地做好。我们的工作目标是:每一个步骤都做到精心,每一个环节都做到精细,每一项工作都做成精品。工作方式是:有计划、有检查、有落实,奖惩分明。教育实施精细化管理,就是用精心的态度实施细致的管理过程,以获取精品的结果。也就是落实管理责任,变一人操心为大家操心,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人人都管理,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精细化管理是“用心工作,爱心育人,真心服务”的教育思想在管理中的具体体现,其目的就是把大家平时看似简单、很容易的事情用心、精心的做好。那么学校如何做到管理的精细化呢?
一、管理内容精细化
上级部门下发的“行政管理规范”含盖了学校管理的全部内容,如果能做好要求的内容,学校管理的就非常到位啦。退一步讲,在日常的工作中应该做好以下管理内容,使之达到精细,包括:学生一日常规、校园环境卫生、教室、办公室环境,课堂教学管理、队伍管理、校园文明用语、食堂厕所卫生、后勤节水节电等。这些工作,每天都要责任到人;这些管理,每天专门人员进行检查督促。这些工作做细了,做实了,会使校园显得更有序、更文明、更和谐。
二、责任分工精细化
学校是一部大机器,这部“机器”的快速运行全靠各部门协调运转,任何一个“零件”的不协调运行都会使“机器”运转产生问题,因而,学校精细化的管理要做到分层、分块的管理。校长必须授权于中层管理者,放手让他们管理好自己所分管的一块工作,惟有这样,才能提高学校整体工作的效率,才能获得学校工作的佳绩。工作中严格执行“谁分管的谁负责”、“谁的岗位谁负责”、“谁的班级谁负责”、“谁的课堂谁负责”、“ 谁的活动谁负责”的岗位责任制,提高教职工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变一人操心为大家操心,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要求每一个人都要到位、尽职,第一次就把工作做到位,对工作负责,对岗位负责,人人都管理,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
三、管理制度制度精细化
“有一套好制度才有一所好学校”,制度不仅可以促使标准的实现,能促进效率和业绩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制度能使所发生的一切良好的变化持续下去。制度是学校目标在工作规范上的具体体现,学校制订、完善各项制度,引导教职工日常工作规范,约束教职工个体工作行为,明确教职工遵守或者违反规定的奖励惩罚措施,保障学校各项措施执行的政令畅通,对学校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没有红灯的约束,就没有交通的畅通。精细化与人性化是辩证统一的,治乱必先重典。制度的建立,人性化应服从于制度化,因为规章制度更多的是一种规范和引导,久而久之,约束、规范下的行为就会变成一种习惯。高素质的人在完备的制度环境下会养成一种自觉遵守规章制度的习惯。真正健全、完善、合乎情理并得到有效贯彻落实的学校制度,只会有利于学校的持续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个性发展。
四、管理队伍精细化
再好的制度也须在执行的基础上才有意义,否则就是一堆废话。事实证明,制度制定以后关键是执行,没有人去执行或执行力不到位也是没有用的。对制度执行的跟踪管理不是对职工的不信任,而是基于执行过程信息沟通的需要,避免出现理解不一致导致执行结果偏差的需要。跟踪执行管理实际上就是执行的信息反馈办法。实现对制度执行全过程的监督控制。这就需要一支精细的管理队伍,担负起全面检查、监督权,发挥了对过程管理的监控作用,随时检查各部门工作,定期通报,及时反馈,奖罚分明。通过落实管理责任,变校长一人操心为大家操心,权力层层有,任务个个担,责任人人负。这样一来,学校干部辛苦了,但管理效能提高了。
关键词:高校 财务管理体制 精细化管理
一、精细化财务管理内涵
精细化财务管理是源于发达国家的一种企业管理理念。它包括社会分工的精细化和服务质量的精细化,是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是一种更加规范、更加科学的管理模式。精细化财务管理就是要使财务管理工作做到精密、细致,财务管理的每项内容、每个环节均达到精致程度,也就是落实财务管理责任,将财务管理责任具体化,对财务活动的每一内容、每一岗位、每一具体环节,建立相应的工作流程和业务规范,充分挖掘财务活动的潜在价值,最终达到提高效率、效益的目的。精细化财务管理不仅仅是一种管理的技术或方法,更是一种管理理念的体现。
二、高校精细化财务管理体制现状
目前我国许多高校都在向财务精细化管理努力,但由于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高校财务离精细化管理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财务内部规章制度粗线条,不够具体
目前,我国高校在财务管理制度方面普遍执行的是《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高等学校会计准则》。根据国家现行法律、法规和省市教育、财政部门制定的有关规定,学校也制定了一些财务管理制度,但都比较粗放。财务管理办法、制度可操作性不强,比较笼统。如专项资金管理,由于没有明确各项费用之间的比例和资金使用范围,因此出现了费用失衡,该使用的方面投入少,不该或只应少投入的方面反而多。有些学校的科研经费、招生就业费,七八成用于招待的接待费和个人补贴,这显然是财务制度粗放所致。
2.预算编制不够细化,执行不坚决
高校根据发展计划编制年度财务收支计划,是为了更好地加强财务管理。然而,许多高校对预算编制认识不足,似乎仅仅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学校的教学、科研、行政、后勤等部门业务工作繁重,收支项目繁杂,而财务人员对学校这些业务活动又了解有限,上述部门也很少参与财务管理决策,或者不熟悉财务管理工作,致使资金使用计划编制粗放,很难细化到每一具体项目的每一具体时段和每一个小项目。
预算执行中批条过多,随意追加,预算控制效能低下,预算的约束力不强,这是目前高校预算执行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有些部门花钱大手大脚,刚过半年就将全年经费用完,然后巧立名目,打报告,找领导,要求追加专项经费,预算的严肃性大大降低。有时,预算追加频繁,学校财力无法承受,“寅吃卯粮”,造成实际执行数与预算数严重背离。上述问题存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预算编制不细的问题,也有预算执行不力的问题。部分项目经费缺乏使用细则或细则得不到有效落实,致使已经制定好的预算成了一纸空文。
3.预算绩效评价表面化,不够细微
有的高校只重视预算收支,忽视预算绩效评价。重预算,轻实效,资金用完了就是成绩,致使资金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预算执行结果与原定目标相去甚远。同时,由于高校缺乏绩效管理的专门部门,缺乏一套资金运行、控制、评价的预算管理监督机制和绩效考核机制,预算绩效评估就很难做细,落到实处。
三、高校实施精细化财务管理体制的必要性
1.精细化财务管理体制有助于高校财务改革
2011年是国家“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几乎各高校都提出了学校改革、建设、发展的宏伟目标。这些目标的实现,对高校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高校财务工作必须顺应这一潮流,迎潮而动。当前财务工作的任务,就是要正确认识压力或挑战,捕捉机遇,推动学校改革与发展。这一矛盾在财务工作中的表现就是筹措与配置、开源与节流以及如何紧跟学校快速发展的步伐的问题。要适应高校新一轮改革对财务管理工作的新要求。
2.精细化财务管理体制有助于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精细化要求财务管理从记账核算型职能向经营管理型职能转变;由事后的静态核算向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核算的领域转变;由机关型的工作作风向服务型的工作作风转变。通过这“三个转变”可以使得高校会计人员更加认识到自己的工作职责和努力奋斗的目标,从而最终实现高校财务管理能力的全面提高。
3.精细化财务管理体制有助于节约型、和谐型校园的建设
通过精细化财务管理,通过财务管理精细化,理顺每一对财务关系和每一笔资金,有助于使学校资金运作达到最优化,同时推进节约型校园建设。学校的每一名教职员工都是精细化财务管理的参与者和责任人,也都是或都会成为受益者,也就会成为精细化财务管理的推动者,就会使精细化财务管理成为一种共识、一种文化,使精细化财务管理渗透到每一项工作中,推动和谐校园建设。
四、高校实施精细化财务管理体制的具体措施
实施高校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决定因素是人。因此,要让全校各个部门都行动起来,所有教职工都参与进来,全面、全程地参与学校的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绩效评价,自觉、主动地参与学校财务制度的研究、制定和执行,这是实施高校财务精细化管理的根本。
1.建立和健全更系统、可操作的内部财务制度
规范和完善地财务制度是实现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关键。要通过修订、补充完善各类财务制度、岗位职责、工作流程、服务指南等,建立完整的财务基础工作规范。通过财务基础工作规范的学习,使任何一个财务工作人员,知道在自己的岗位上该做什么,怎样去做;使任何一个寻求财务服务的人员,知道自己该办理哪些手续、找哪些人、如何去办。
2.财务编制尽量细化,预算执行不打折扣
这是高校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基础。财务编制项目应该有大项目、子项目,甚至更细。每一个项目收入多少、支出多少、有多少工程量、多少人参加、需要多少时间、安排多少经费等等,要力求详细。预算执行中要严格按照预算实施。这样就可以减少预算执行中的随意性,防止资金的随意流失和浪费。要坚持预算编制的严肃性,一般情况下,任何人、任何单位都不能随意变更财务编制,这样财务精细化管理才有保证。
3. 建立精细化的成本核算管理体系
所谓成本就是指产品价值中物化劳动的价值和劳动者为自己创造价值的货币表现,或是企业为生产和销售产品所支出的费用总和。长期以来,高校财务管理的成本核算是极不完整的并和精细化管理的指导思想是相抵触的,精细化管理的精髓是杜绝在生产过程的一切浪费,降低管理成本,使其获得最大的利润。高校财务管理必须确立成本核算的观念,合理划分成本核算的范围,执行成本核算制度,并保证这种成本核算制度以精细化管理的思想为指导,以此来建立起精细成本核算的管理体系,树立成本观念、成本意识。
4.建设好信息化的财务管理平台
应用现代网络技术,建立以财务部门为中心,上至学校决策层、下到各系、部的财务信息传递与反馈网络,是实施财务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技术保障。信息平台既对整个学校及下属各系、部的财务计划及执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发现问题立刻预警或禁止,也可将整个学校和各系、部的财务信息传递给学校决策者和各责任单位,使他们能及时了解相关信息,做出相应决策。同时,通过信息化管理,将财务人员从繁琐的核算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财务数据的分析中,保证财务管理目标的顺利完成。
5.强化财务管理控制监督体系
借鉴标准过程管理的核心思想,对组织结构、资源配置、工作流程等管理现状进行摸底诊断,重点识别和评价制约精细化管理实现的工作流程的设置、工作环节接口安排、内部管理的缺陷,建立切实可行的决策督察、过程督察、问责督察和激励督察的联动机制,使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环节和每一个细节都必须有人检查、有人监督,并依据考核标准建立考核体系和关键点控制的修正体系。通过强化过程控制,进一步推进高校财务管理控制质量的提高;通过有效监督,保障责任主体工作质量,激发责任主体的责任意识和精品意识。
五、结语
精于细微才能真正提高管理水平。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使得管理精细化成为可能。财务管理部门作为高校管理的核心职能部门之一,应当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积极建设精细化的财务管理体制,以科学的管理制度和手段为平台,拓宽财务管理领域, 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优化财务结构, 降低资金运作成本和融资成本,促进我国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魏春红.基于精细化的高校财务管理研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2):6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