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校园心理危机干预与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宿舍;高职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作用
近年来,因学生心理危机导致的高校校园恶性事件呈增多趋势,大学生自杀自伤、暴力伤害事件不断见诸报纸和各类媒体,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成为各方面重点研究的课题。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是一个完整的工作体系。在目前的高职院校,关于学校、院系一级在这一工作体系中的作用问题已经引起各方面较为充分的重视,而有关班级、宿舍,特别是宿舍一级在高职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的作用及其发挥,则无论是在研究上还是实践上都相对不足,这种状况也是造成高职学生心理危机干预被动、盲目、工作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
一
心理危机是指某种人的某种心理上的严重困境。当事人由于遭遇超过其承受能力的紧张刺激而陷于极度焦虑、抑郁和冲动、失去控制、不能自拔的状态。由于情况紧急。既往惯用的应对方法失效,内心的稳定和平衡被打破,常常容易导致灾难性后果[1]。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是对有心理危机的学生的一种帮助行为,是一种能够随时向那些经历个人危机、处于困境或遭遇挫折、将要发生危险的学生提供支持和帮助,使之恢复心理平衡的工作机制。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不仅仅是自杀干预,还包括对所有因心理原因而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的校园危机事件和处于危机中的个人的干预。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主要目的是:防止过激行为,如自杀、自伤、或攻击行为等;促进交流与沟通,鼓励当事者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鼓励其自信心和正确的自我评价;提供适当建议,促使问题解决;提供适当医疗帮助,处理昏厥、情感休克或激越状态等。
青年学生是心理危机的高发人群。高职学生心理危机的产生基于多方面的原因。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矛盾冲突,学习上的压力,同学之间的竞争,人际关系的压力和困扰,相当数量学生家境贫寒、经济压力沉重,性压抑、恋爱带来的情感困扰,对就业前景的担忧和恐慌等等,所有这些都会给高职学生造成沉重的心理压力,如果再加上心理脆弱、人生经验缺乏,一些学生就很有可能在面临突然或重大生活事件刺激时,陷入心理危机状态。
高职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是一个需要动员学校、院系、班级、宿舍各层次,协调学生管理系统、教育教学系统和后勤保障系统联合行动的工作体系,是一个层级分明、职责清晰的系统工作网络,宿舍是这一网络最基本的纽带。
宿舍在高职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的作用是由宿舍在高职学生当前学习、生活、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所决定的。随着学分制的推行与完善,“班级制”正逐步被打破,学生宿舍逐渐成为了学校的“细胞”,加上高校后勤社会化工作的不断深入,学生公寓制与社会化管理模式的普遍施行和高校“住宿收费制”改革力度的加大,学生按照个人经济状况与兴趣爱好自主选择宿舍的情况越来越普遍。由此带来的不仅是“班级制”的被打破,而且还打破了传统的按年级、按院系甚至按院校居住的情况。相比于教室、图书馆、实验室等,宿舍是高职学生相对固定的生活、学习和活动场所,学生一天中差不多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的时间在宿舍度过,室友是高职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接触最多的同学,宿舍管理员是学生见面最多的学生管理人员。
二
宿舍在高职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中的功能和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宿舍是学生心理危机信息最重要的来源。宿舍主要是生活场所,是学生最能容易表现真实自我的地方。宿舍同学几乎每天生活在一起,对相互的家庭、个性、学习和生活习惯、人际交往、情感状况等了解很多,最容易发现同学的异常情况,最容易得到同学心理危机的信息,如突然的个性、生活节律的改变;对生命表示厌弃的言行;表达极端愤怒、仇恨和报复心理的言行;遭遇重大挫折后的反常情绪和行为等等,这些都是学生可能出现心理危机的信号。这些信号的获得是对高职学生心理危机进行及时有效干预的必要条件。高职学生心理危机干预重在预防,这是最具有针对性的预防,直接防止因为学生心理危机导致的校园恶性事件的发生。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管理工作者做了大量工作,却被突然发生的学生自杀、暴力事件搞得措手不及,工作效果被质疑,其主要原因就是信息渠道不畅。学生心理危机的发生带有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日常教育宣传是关键,能否在第一时间得到信息是关键之关键。宿舍是学生心理危机信息最重要的来源。学生心理危机的信号不仅最容易被宿舍成员发现,也很容易被宿舍管理员发现。
其次,宿舍同学、宿舍管理员是高职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中坚力量。在一个完整、系统的高职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体系中,干预不仅仅是心理专业工作者的事,而且需要各方面力量的及时介入与配合,宿舍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无可替代。一方面,宿舍是学生心理危机发生最经常的地方,处在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最前沿。学生心理危机一般不会直接发生在心理专业工作者面前。宿舍同学在第一时间发现同学心理危机,在第一时间介入干预,如提供安全保护、陪伴、安慰、劝解、照顾、帮助解决问题等等。实践中发现,学生中大多数心理危机都是在同学、室友的帮助下解决的,最终到了班主任、辅导员和学生心理工作者跟前的问题都是严重到超过了学生解决能力的问题。在这个环节上,学生心理危机能否及时被发现,能否及时得到干预,直接影响着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效果。现实中,经常在一些校园恶性事件发生以后,会发现一些应该及早得到的信息没有得到,应该及早采取的措施没有采取,一些学生甚至因为对室友心理危机信号的疏忽而内疚自责,严重者甚至自己也出现了心理危机。另一方面,学生心理危机的解决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班主任、辅导员和学生心理工作者不可能一直陪伴,需要同学,特别是宿舍同学提供陪伴和帮助。
再次,良好的宿舍环境、宿舍人际关系是心理危机学生恢复心理平衡的重要条件。大学生活情景是社会情景的模拟,学生在学校生活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遭遇到各种压力、困惑、失衡,为学生建立强有力的心理支持系统就成为学校的一件重要任务。高职学生心理支持系统包括个人心理支持、学校心理支持、家庭心理支持等子系统,其中学校心理支持系统又是整个系统的核心环节。在学校心理支持系统中,宿舍扮演着重要角色。宿舍是学生在学校里的“家”,宿舍环境氛围、人际关系状况不可避免地要对学生心理产生影响。对于遭遇心理危机的学生来说,良好的宿舍环境和人际关系是其恢复心理平衡的重要条件,优雅整洁的环境,室友的安慰、陪伴、理解、劝导、支持、帮助等等为心理危机学生提供了亲人般的情感支持和同辈朋友的理解接纳,这对于缓解学生心理危机、帮助学生恢复心理平衡作用极大。不难想象,一个遭遇重大刺激或遭遇人生重大丧失、挫折的学生回到一个环境脏乱、人际关系冷漠以至仇视的宿舍,其心情会是怎样。
三
怎样才能有效发挥宿舍在高职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中的作用呢?
第一是完善高职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体系,以宿舍为基点,建立学生心理危机信息分级分层报告制度。目前,许多高校在班级一级建立了心理委员、心理信息员制度,但由于学生上课教室不固定,班级同学之间的联系受限制而不能真正发挥作用。从高职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实际出发,心理信息员的位置应该放在宿舍这一层级,宿舍长、宿舍管理员是最好的人选。宿舍应该成为学生心理信息管理的基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可以与学生宿舍管理机构协调,尽可能地将同班、同院系同学安排在一起住宿。可以依据学生住宿的不同情况对宿舍长、宿舍管理员进行组织,同班学生宿舍由班级心理委员、班主任牵头;同院系学生宿舍由院系心理辅导员或辅导员牵头;同校学生宿舍和宿舍管理员由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牵头,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学生心理信息报告与交流。在紧急情况下,宿舍长、宿舍管理员应该直接向班主任、辅导员或学校心理教育机构报告。
第二是建立和完善宿舍长和宿舍管理员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培训制度。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知识缺乏造成的结果或者是对学生心理危机信息不敏感,不重视,不能够及时报告和干预,贻误时机,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或者是对学生心理状况过于敏感,草木皆兵,视同学正常的情绪变化和行为改变为心理危机征兆,既造成危机干预人员自身的紧张焦虑以至恐惧,也给学生造成不良的心理刺激。这两种状况都不可取。发挥宿舍在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中的作用,就必须在面向全体大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对宿舍长、宿舍管理员进行系统的心理健康和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系统培训,这应该成为一项制度。这项制度的设立和执行能保证宿舍长、宿舍管理员了解学生心理危机的征兆,了解自身职责和权限,掌握恰当心理危机干预的方法、遵守心理危机干预规则。
第三是打造良好的宿舍环境。宿舍环境是影响学生心理的重要因素。清新清洁的宿舍环境不仅使学生感到安全、适舒,而且可以起到稳定情绪的作用。宿舍环境包括外环境和内环境两部分。学校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要尽可能地搞好宿舍外环境,搞好公寓、宿舍区绿化和景致布置,对楼道、走廊进行布置,保持环境的整洁,增加环境美感和舒适感,增加文化气息,营造“家”的感觉。就宿舍内环境而言,要尽可能地改善宿舍条件,添置有利学生进行学习、交流的设施,增加活动的场所。要教育、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宿舍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自觉维护宿舍秩序。宿舍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织部分,在安抚人心、温暖人心、鼓舞人心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大力推行,不断创新形式。
第四是促进良好宿舍人际关系的形成。目前,宿舍人际关系已经成为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突出问题。由于高职学生中相当数量是独生子女,同辈人际交往经验比较欠缺,而中、小学生的“应试教育”又片面强调“书本学习能力”的培养,忽视了人际关系对学生心理和社会适应力的影响,忽视了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训练,再加上我国大学宿舍多是群体居住,宿舍内空间狭小,缺乏个人活动空间和隐私保护,容易引起人际摩擦,所有这些因素就使得宿舍成为大学生人际冲突多发地带。宿舍人际关系是绝大多数学生无法回避的关系。帮助高职学生维护良好的宿舍人际关系,首先需要狠抓学风建设,帮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学习和个人成长上去,使学生多从学习进步和综合素质提升上寻求生命意义感和人生满足感,减少学生对人际关系的过分关注和依赖;二是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向学生普及人际交往知识,进行人际交往能力和技巧的训练,帮助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特别是提高宿舍人际关系处理能力;三是要重视学生对宿舍人际关系的感受,特别是要关注那些宿舍人际关系出现问题的学生,及时伸出援助之手,避免使学生长期生活在不良宿舍关系中。尤其要注意的是那些心理有问题的学生,及时有效地帮助他们解决宿舍人际关系问题,消除心理应激源,防患于未燃。
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网络中,宿舍这一层级的作用是基础性的。夯实这一基础,必将增强高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利于高校的长久稳定与和谐。
【参考文献】
[1] 马湘培.高校应提升心理危机干预的能力─经历SARS反思高校心理咨询[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6):124-126.
[2] 朱和慧,郝金魁.高职学生心理危机成因分析及干预策略.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9(3):96-97.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 心理危机 后干预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5(c)-0241-01
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危机问题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危机干预作为高校学生管理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方面取得了许多成效。许多产生心理危机的学生得到关注和及时的干预。同时,绝大部分学生又回到校园生活学习。如何对这一部分学生进行管理和指导,需要高校教育工作者给予关注和研究。我们暂且将帮助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后重新恢复学习生活的工作称为心理危机后干预。
1 大学生心理危机后干预工作的必要性及初步界定
大学生作为特殊的群体,心理危机干预后,尤其是严重心理危机事件发生后,对这类学生进行持续关注存在着必然性和必要性:一方面,大学生是群体生活人群,心理危机干预后学生需要重新回到集体生活,这个过程需要合理的引导与关注;另一方面,严重心理危机干预后学生回到学校,一段时间过后会出现“反弹”或“周而复始”的情况。心理危机干预机制中,一个重要的步骤就是后干预,即强化效果的问题,而目前大多数研究者忽略了这一步。至于后干预的具体策略更是有待研究[1]。
本文中所谓心理危机后干预,是指群体生活或工作的人群尤其是高校学生,接受心理危机干预后,为使其尽快恢复正常学习生活,心理工作者采取的持续关怀、指导和教育措施。本文探讨的心理危机后干预工作主要针对如何帮助高校学生顺利恢复校园生活展开讨论。
2 高校学生心理危机后干预面临的主要问题
高校学生产生心理危机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环境适应问题、学习方式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性格与情绪问题等。但是心理危机发生后,尤其是学生有了明显表现并接受干预后,便面临着以下三方面的共同问题。这也正是心理危机后干预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心理危机后干预需要完成危机干预的后续治疗和效果强化。心理危机事件发生后,受干预学生的心理状况不可能达到100%的恢复与健全,所以需要一个持续的干预和疏导;某些严重的心理疾病需要持续的药物辅助治疗,如何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服药的必要性,保证学生合理用药也是后干预工作的重要内容。
心理危机后干预需要帮助学生重新回到正常的学习生活环境。引导学生重新回到校园,需要消除学生自身的恐惧感、自卑感,从主观上引导学生勇敢走进校园生活;同时需要为学生创造适当的恢复环境,从班级、宿舍方面保证学生尽快被接纳。例如,对于某些躁狂表现为主,并发生过人身伤害倾向的学生,需要对其进行留级处理,为其创造一个崭新的生活学习集体,这样既避免相同环境的刺激,也是对受伤害学生的保护。而对于有自卑、自闭症状的学生,重新回到原来班级,原有同学的关心与交流则有利于学生的恢复。
心理危机后干预需要对学生进行合理的监控与预警,及时发现心理危机情况的反复。由于学生对心理问题存在主观掩盖性,对受干预返校的学生进行合理的关怀也是心理危机后干预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的合理监控既能有效把握学生恢复情况,也能及时发现病情的反复。
3 心理危机后干预的实施方法讨论
针对心理危机后干预的主要内容,作为高校辅导员我们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对心理危机后干预工作方法进行了初步总结和归纳。在此,给出一套我们认为比较行之有效的工作思路,希望能为以后的相关工作提供一定的经验和参考。
调查显示同学、朋友和家人通常是学生主要求助对象,而表示会向教师和学校心理咨询机构求助的学生很少[2]。但是考虑到学生心理危机后干预的工作特殊性,高校辅导员作为教育管理者,与大学生的联系最直接、最广泛,能够掌握每一位学生的个性与心理特点。当各种危机与矛盾发生时,辅导员能够获得第一手材料及时采取有效的处理手段。随着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使辅导员心理咨询能力有了很大提升,也为辅导员成为心理危机干预的主要组成部分提供了条件。所以结合工作经验,我们给出一套心理危机后干预工作体系。主要包括辅导员、学校心理健康中心的教育与管理,家庭成员的精神鼓励和生活关怀,同学朋友的朋辈教育与关心。这三个方面相辅相成,为学生顺利回归校园生活形成一个完善的工作体系。
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中心老师在整个心理危机后干预体系中是组织者和策划者。辅导员是大学生生活中接触最多的教育者,我们需要为学生的重新生活进行全面准备和铺垫。辅导员需要完成以下几个主要工作:(1)学生回校之前做好班级、宿舍的安排,为学生顺利回校做好准备。让学生回校过程中感受到老师的关怀和重视。(2)尽快取得学生的信任并通过自己的言行在学生心中树立威信,使学生既愿意与我们交流又愿意听取我们的意见和安排,为后面对其进行管理和关怀打通通道。(3)组织协调家长和学生所在班级同学工作,及时调整对学生的引导教育力度和方式。同时,随时通过学生朋辈了解其表现,实现对学生的间接关注。及时将情况反映给学生家长,以便家长及时的关心和鼓励学生。(4)辅导员和心理健康中心教师通力合作,结合学生心理普测、约见谈话等不断评估学生心理状况,做好相关的预警工作。
同学和舍友是学生平时一起学习生活的紧密伙伴,从班级和宿舍方面塑造一个温馨和谐的环境,是学生迅速恢复正常学习生活最好的条件。组织主要班委和舍长等学生干部对学生进行同辈心理辅导是心理危机后干预工作的重要环节。作为同辈,助人者与受助者通常会有较为接近的价值观念、经验,共同的生活方式、生活理念,具有年龄相近、所关注的问题相同等特点,因此在帮助和教育引导上有着教师不具备的先天优势。所以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同辈教育,尽力吸引学生融入班级和宿舍,恢复正常的大学生活。
4 心理危机后干预研究展望
随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不断研究和深入展开,心理危机后干预必然将成为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认为,随着心理危机后干预概念的提出与完善,高校心理工作者也必然会对后干预进行更多的研究。可能研究的方面如下:(1)心理危机后干预的定义和内容完善。(2)心理危机后干预对辅导员队伍提出了新的工作要求,辅导员如何应对这些要求。(3)心理危机后干预对心理健康(危机再次出现)预警方式提出新的要求。(4)心理危机后干预工作效果可以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哪些经验和新思路。
我们相信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只要是需要的就是应该研究的,心理危机后干预必然有新的探索与新的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学校公共心理危机干预 快速反应机制 构建
自然灾害事件、暴力恐怖事件、校园安全事故等危机事件,必然引发校园公共心理危机,亦称群体性心理危机。
公共心理危机具有突如其来、涉及面广、破坏力强等特点,所以,学校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为减少公共心理危机所造成的损失,各级各类学校都应建立公共心理危机干预快速反应机制,为由于危机事件产生心理失衡状态的学生、教师、家长及其他人群提供及时的、专业的心理援助。
学校公共心理危机干预快速反应机制应包括如下内容。
一、成立突发公共心理危机干预领导小组
学校应成立突发公共心理危机干预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亲自挂帅,以保证工作的落实和部门之间的协调。
二、组建突发公共心理危机干预专家团队
心理危机干预属于心理咨询的范畴。心理咨询是一项科学性和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必须由受过专门训练的人员来承担。随着我国心理咨询师职业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开展,不少学校已经初步拥有了一支心理咨询员队伍,可以他们为基础,再吸纳一些校外优质的兼职人员,组建起本校的学生公共心理危机干预专家团队。
三、制定突发公共心理危机处置预案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制订突发公共心理危机处置预案是建立快速反应机制的核心。每所学校都应该在充分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制订本校的突发公共心理危机处置预案,并以流程图的直观形式张贴在墙上。
一般来说,突发公共心理危机处置预案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事件信息
学生的心理危机是由重大的灾难性的事件引起的,所以每当一个重大的灾难性公共事件发生后,出现公共心理危机几乎是必然的。学校心理危机干预组织的成员有义务对发生在校内外的灾难性事件保持高度的敏感,并将捕捉到的信息迅速向心理危机干预领导小组负责人汇报。
(二)紧急会议
心理危机干预领导小组负责人在接到成员事件报告后,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召开紧急会议,研究相关事宜。
1.事件评估
事件评估可按照如下思路进行:
(1)该事件能否引发公共心理危机?
(2)如果引发公共心理危机,可能涉及哪些人?
(3)该事件所引发的心理危机具有哪些症状?
2.处置方案
根据对事件的上述评估,提出应对的具体方案。方案应包括:
(1)危机干预的目标(阶段性目标和终期目标)。
(2)危机干预的方法和手段(个别干预还是群体干预?是否借助于电话咨询、网络咨询等手段?)。
3.任务分配
将干预方案以任务形式分解到专家组成员个人,必要时可按年级或专业分组进行,设立小组负责人。
4.问题解决
在方案执行中不可能没有问题,比如,团体干预的学生召集问题、场地及设备问题、交通和安全问题等,那么,遇到这些问题应如何解决?需要哪些部门和人员加以协调配合?都必须有所考虑。
(三)干预实施
根据紧急会议的部署,具体展开心理危机干预行动。
(四)监测指导
要对心理危机干预及时加以信息反馈,专家组成员必须将每天的干预情况向专家组负责人汇报。专家组负责人根据成员的汇报应着重考虑和解决以下问题:
1.事先对事件的评估是否准确?
2.干预的方法和手段是否有效?
3.是否对疑难问题进行集体会诊?
4.有无需要向心理医院转介的对象?
(五)总结反思
每次公共心理危机干预结束,都必须对工作进行全面的回顾和反思,总结成功的经验,查找存在的问题,为下次工作提供借鉴,不断提高学校公共心理危机干预的水平。
四、收集与公共心理危机相关的技术资料
专家组平时要注意收集与公共心理危机相关的技术资料,分类加以整理,并从中总结出规律性的认识。比如,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一种较为普遍且严重的心理障碍,那么,专家们就要对这一常见的心理障碍有较深入的研究,达到精通的程度,以便在危机事件发生时迅速筛查对象,及时转介,有效矫治。
五、协调与其他干预手段之间的关系
心理干预对于公共事件的善后固然很重要,但它绝不能代替事件的其他处理手段,心理危机的干预效果常常受制于其他干预手段的运用和发挥。比如,一场重大暴力恐怖事件发生后,倘若事态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单靠心理专家的心理危机干预来消除人们的焦虑和恐惧心理,显然是不可能的。所以,“心理危机干预无用论”是错误的,“心理危机干预万能论”也是荒谬的。正确的态度是,将心理干预作为事件宏观干预的一部分,并积极发挥作用。
六、提高专家团队的素质
心理危机干预的实际效果,取决于专家团队的水平和能力,学校必须高度重视心理危机干预专家团队的建设,通过各种形式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
(一)鼓励教师参加各类正规的心理咨询师培训和考试,尽快落实学校心理咨询员持证上岗制度。
(二)选派教师参加公共心理危机干预专题培训。
(三)专家组成员应多进行公共心理危机干预实践,如参加一些灾后心理援助之类的志愿者活动,在实践中掌握心理危机干预的技能和技巧。
七、贯彻“以预防为主”的方针
公共心理危机如同火灾和生理疾病,事先预防胜过事后处置,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因此,学校要加强和改进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抵御挫折的能力,培养健全完善的人格,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减少心理危机的发生比率和降低心理危机的危害程度。
八、开发必要的心理危机干预工具
(一)准备好用于诊断心理问题测评软件或问卷调查表,以便在公共心理危机发生时快速筛查出有问题的学生,有针对性地实施干预。
(二)制作团体心理辅导课件,比如:“如何应对突发公共危机事件”、“怎样合理地宣泄情绪”,此类的课件可以用于各种突发公共心理危机的团体心理辅导,必须提前有所准备。
总之,建立学校公共心理危机干预快速反应机制是一项重要和紧迫的工作,各级各类学校都应尽快予以建立,提高学校管理的层次和水平。“危机”这一概念,本身就包含了“危险”和“机会”两层涵义。学校管理者如果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建立起公共心理危机的快速反应机制并加以实施,那么学生每经历一次心理危机,心灵就经受一次洗礼,抗挫能力就会得到一次提高,正所谓“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参考文献:
[1]刘华山.学校心理辅导[M].安徽人民出版社,1998.
[2]吴增强.学校心理辅导通论原理方法实务[M].上海科学教育出版社,2004.
[3]梁宝勇.精神压力应对与健康[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4]雷雳.中小学生心理行为问题干预[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关键词 大学生 心理 预警系统
中图分类号:G479 文献标识码:A
Construction and Impli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Warning System
ZHONG Zhibing[1], WAN Zhili[2], HE Zhifang[1]
([1]The College of Humanities, Jiangxi China Traditional Medical College, Nanchang, Jiangxi 330004;
[2]Nanchang Mental Hospital, Nanchang, Jiangxi 330002)
AbstractBy using psychological theories and skills, combined with schools and social resources, developing th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counseling and psychological crisis intervention work system engineering, constructing university students' psychological crisis pre-warning system should be established in thoughts, reflect multiple preventive education and intervention measures, in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cess of implementation of integrated use and reasonable implementation emphasized, it is to create a safe campus important measures.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warning system
1 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系统的建构
危机干预的对象为有自杀倾向的学生、遭遇重大挫折的学生(恋爱的挫折、就业压力过大、重要考试失利、个人尊严严重受损等)、有严重的身体心理疾病的学生、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的学生、生活上有严重困难学生,非常内向且自卑感很强的学生、有重大丧失的学生(如丧亲、丢失重要东西、父母离婚等)等处于危机状态的学生。
(1)组建危机干预组织体系,由学工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危机学生所在学院、校医院和保卫处的相关负责人及工作人员组成。学工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要负责其中的心理干预。对可能涉及人身伤害危机的学生,校医院及保卫处要协助参与干预。涉及身体疾病的学生,校医院要参与干预。对生活上有严重困难的学生,学工处贷款办要参与干预。
(2)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成立心理危机干预专家组,专门负责心理危机学生的心理危机评估和测量、危机干预实施策略的制定等工作。
(3)各学院心理保健部要建立健全危机学生的预警机制,建立相应学生档案,对其实施动态观察。危机学生的名单要上报学工处和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4)如果发现学生处于危机状态时,危机干预的程序如下:①保证危机个体的人身安全。视具体情况,保卫处和校医院要参与。②及时约谈危机个体。如果需要应该允许其社会支持成员(如父母、班主任、辅导员、同学、心理保健员等)的陪同。③对危机个体进行心理干预。步骤如下:让危机个体进行适度宣泄;对危机个体进行一定的心理疏导和支持;对危机个体的情况初步评定与归因;为危机个体提供可能的危机应对方式;与危机个体共同协商制订应对危机的方法、计划;为危机个体尽可能提供不违背咨询原则的心理帮助;要求危机个体做出避免危机的相关承诺。④多渠道了解危机个体的全面情况。⑤召集心理卫生专家进行会诊协商,进行危机评估,确定危机等级并协商干预方案。⑥在各种社会支持成员的帮助下,对危机个体实施干预方案,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修正方案。⑦危机干预后的效果观察与巩固。
2 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系统的实施
2.1 面对灾害相关部门启动心理危机预警系统
发生在四川汶川的8.0级地震给地震灾区的学生们带来了特大的心理负担。在灾情发生的第二天校学工处和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等部门联合启动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系统并制定了工作计划。
2.2 心理危机干预方案及干预结果
(1)心理危机干预对象及评估工具。心理危机干预以四川、重庆、陕西等地震周边地区来源学生作为对象进行筛选,实际发放心理危机评估问卷355份,收回问卷355份。以SCL-90、SAS、SDS三个量表作为心理危机评估工具,以SCL-90的总分大于200分或SAS或SDS分别达到轻度焦虑和轻度抑郁标准以上即为心理干预对象,共59人,其余296人为不需干预对象。其中,SCL-90:危机干预对象(n = 59)211.12 ?40.32,无需干预对象(n = 296)161.63 ?29.07,t = 3.17**;SAS:危机干预对象(n = 59)42.03 ?18.24,无需干预对象(n = 296)36.57 ?14.09,t = 2.63*;SDS:危机干预对象(n = 59)45.56 ?12.78,无需干预对象(n = 296)39.96 ?7.97,t = 2.51*。
(2)心理危机干预形式多样、成效显著。①团体辅导:将59名干预对象按自愿原则分成4组,每组由1-2名心理老师组织团体辅导。辅导时将学生围成一圈,然后顺序倾诉,表达内心感受,引导观察主动捕捉信息,获得心理支持,认知重建等;②个别辅导:对于具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在团体辅导之后采取个别心理辅导,从而帮助学生走出困境;③网络咨询:利用心理咨询中心网站进行网上咨询,专门开辟“心理危机干预”专题,为受灾害家庭的学生提供网络在线咨询,随时帮助他们解除困惑,走出危机。
(3)心理危机干预结果。从5月14日第一次心理危机干预后10天进行了第二次心理评估。第1次评估时有23人轻度心理问题、27人中度心理问题和9人重度心理问题,第2次评估时轻度46人、中度6人和重度1人。从结果来看,重度和中度心理问题的效果非常明显,而轻度的则仍多维持原来水平,这与这次地震持续时间长、余震不断、救援进展艰难等应激因素持续存在有关。一年之后再次这59名学生进行随访和测量,结果显示各项指标良好,说明他们基本上走出地震给他们带来的心理阴影,能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3 结论
心理危机干预模式的目标按紧急程度可分为:一级――降低精神病发作的人数,或者降低因心理问题而退学或自杀的人数;二级――使已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得到缓解或解决;三级――及时发现学生的一般心理问题,帮助其解决;四级――正常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具有自我调节能力,适应大学生活并具有一定的自我发展能力。在处理学校危机事件时,应与学生家长、同学等人员优先沟通。学校应定期安排与学生家长联系沟通的活动;构建个人、家庭、学校、社会的心理健康支持体系。我们对于危机事件的认识要客观,因为在某种意义上学校存在危机具有不可避免性。学校应本着预防为主、科学处理的原则,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以维护学生的生命安全和根本利益为出发点,采取科学有效地危机应付方案和办法,这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学校的长远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L芸翁庀钅浚褐泄高等教育学会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研究课题项目“普通高校大学生心理管理工作评估方法的研究”成果之一(编号?6AIP0050033);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课题“大学生就业心理危机干预与评价体系的实效性研究”成果之一(编号:XL1013)
参考文献
[1]邵灵红.论高校大学生“问题群体”的危机干预体系[J].湖北社会科学,2004.11(8):150-151.
[2]邱观建.构建“五位一体”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S].光明日报,2005.7:12.
关键词:心理危机 高校 学生 干预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5.008
心理危机是指个体在面临困境时,应用惯常应对方式不能处理而产生的一种不平衡心理状态,通常表现为陷入极度焦虑、抑郁,甚至失去控制、不能自拔。近年来,由于社会转型、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及家庭、个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性问题,据有关调查显示,有心理问题及自杀倾向、自杀尝试的高校学生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因此,针对高校学生心理危机产生原因,构建有效的预防与干预机制十分必要。
1 高校学生产生心理危机的原因
1.1 家庭问题
一些家长因性格、文化水平、教育观念、素质、修养等因素的影响,家庭教育多采用简单、粗暴的家长制,易造成孩子敏感自卑、焦虑易怒、偏执抑郁等不良的心理问题。家长往往将自己的期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也会给孩子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此外,家庭经济问题、父母关系不和谐等也会给孩子带来无形的压力。
1.2 社会因素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社会转型,大学生就业竞争不断加剧,高校学生就业难早已不是一个新话题,加之当前多数的大学生成长过程一帆风顺、未经历过挫折教育,遇到此类的问题时很容易诱发心理危机。
1.3 教育缺失
由于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家庭与学校在教育中往往过于重视学生的智力教育,而忽视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近年来,随着社会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关注,各高校虽采取多种措施措施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但多数的教育流于形式[1],教育实效性不大。
1.4 自身原因
高校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向成年期的转变,面临着自我认识和发展的问题,对人际交往也有较高的期待,但由于当前大学生社会经验少、经历的挫折少,缺乏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技巧,且心理承受能力普遍较差,在与人交往中,尤其是恋爱中遇到情感问题不能很好地自我排解,容易产生心理压力。
2 高校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现状分析
2.1 高校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机制现状
近年来,随着教育领域对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各高校均加大了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投入,根据各自的特点,建立了有针对性的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体系,包括“班级心理委员”、“宿舍心理联络员”等,制定了大学生心理危机造成突发事件后的应对方案,并通过演练、模拟、应用,不断对其进行完善。
2.1.1 心理健康教育助教建设计划
心理健康教育助教建设计划是华东师范大学于2004年起开始实施的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2],在这一计划中,要求每个宿舍有一名学生志愿参与,收集本宿舍中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心理危机信息;参与培训和活动的学生,可获得学分。每个宿舍有一名学生参与活动,使得该计划的覆盖面广,采用“有偿性”的模式可增加学生的志愿性,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同时在本计划的实施中,参与活动的学生不仅能够获得更多的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健康教育能力,还能在活动实践中不断强化自身角色意识,有利于学生开展心理自助与助人。
2.1.2 “五位一体”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一些高校根据本校实际,构建了“课堂教学――教育活动――指导咨询――危机干预――调查研究”“五位一体”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并针对本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际,制定了“学生心理疾病预防与危机干预”的相关制度及实施办法,包括班级心理委员制度、心理异常学生及时报告制度、院系心理危机学生月报制度等,并积极成立校园心理危机援助队,构建“学校――学院――班级――医院”四级心理防护网络,创新了高校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对高校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体系的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2 高校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机制存在的不足
随着高校的发展和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深入,我国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机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着不足,在具体实践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具体表现为:第一,干预效果不明显:从表面上来看,我国各高校均具备较为完善的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强调危机预防、干预一体化,但在实际工作中干预重点模糊,不少学校仅重视已发生的心理危机,较少关注对学生心理危机防控意识的培养,致使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行动迟缓,难以把握危机干预最佳时机,导致干预效果不佳;第二,重“处理”轻“防范”:目前不少高校并未能真正认识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的关系,在工作中,往往只重视危机爆发后的处理,而忽略日常的危机防范,缺乏对心理危机管理理论的研究和把握;第三,工作者专业水准有待提高:目前高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多由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师担当,此类工作者一般只经过简单培训,并不能真正理解和认识心理健康工作,也有些学校聘请医院精神科医生担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此类工作者虽具备良好的医学背景知识,但缺乏高校学生心理咨询临床经验,使得高校学生心理危机工作非科学化现象严重,此外实际工作中还存在着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缺乏透明度、忽视心理舒缓功效等问题,使得高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效率不高。
高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是高校建设发展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一项复杂而艰难的任务,高校必须重视学生心理危机问题,提高学生心理危机工作紧迫性的认识,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增强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水平,从整体上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使学生健康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淑艳.高校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的构建初探[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