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如何宣传城市文化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2008年11月10日上午8时30分,由中国文联国内联络部、中国艺术报指导,海口市文联主办的第七届全国沿海城市文联工作研讨会暨书画作品联展开幕式在省书画院举行。出席开幕式的有中国文联《中国艺术报》总编辑李树声,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张松林,省文联主席韩少功,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陈军,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琼玻,市政府副市长刘庆声,市政协副主席叶霞及中国书协副主席、省文联专职副主席吴东民为开幕式剪彩并观看了展览。此次共展出广州、西安、杭州、大连、厦门、福州、太原、桂林、湛江、鞍山、徐州、攀枝花、湘潭、衡水、海口等15个城市的60多位书画家的150多幅书画作品。展品构思精巧,风格各异、时代气息浓厚,艺术魅力感人,较全面地展示了我国沿海城市文联书画艺术家们深厚的艺术造诣,为我省的书画艺术家提供了相互学习和交流的契机。
11月10日上午10时,在海南燕泰国际大酒店召开本届全国沿海城市文联工作研讨会,主题是“弘扬与挖掘海洋文化,促进文艺的大繁荣大发展”。全国沿海城市文联工作研讨会成功举办了六届,已经形成了文联系统的文化品牌效应。此次研讨会选定海口,主要是海口市近年来在打造“阳光海口、娱乐之都、品位之城”方面取得了实效,其中,发扬特色文化品牌如万春会、冼夫人文化节、热气球飞越琼州海峡挑战赛等节庆文化及赛事,扩大了影响力。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陈军出席研讨会并致辞,他代表市委、市政府对此次研讨会的召开表示衷心祝贺,并向前来海口参加活动的艺术家们表示热烈欢迎,并希望各地艺术家为海口的文化发展献计献策。研讨会上,海口、广州、西安、杭州、大连、厦门等城市的代表先后发言,共同探讨和交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做好培养文艺人才、创作文艺精品、做好文联工作的经验和体会,并对如何挖掘与弘扬海口本土特色文化提出了新思路、好方法。
中午,市委、市政府在燕泰国际大酒店南趣苑宴请参加第七届全国沿海城市文联工作研讨会的全体代表,中国文联《中国艺术报》总编辑李树声,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陈军、副市长刘庆声参加招待午宴。
当天下午,与会代表和艺术家们还兴致勃勃地参观了秀英区美社村文明生态村和火山口国家地质公园;晚上艺术家们还在燕泰国际大酒店永泰厅举行书画交流笔会,挥毫泼墨,展示才华。
11日至13日参加会议代表和艺术家们进行环岛采风。先后参观了海南博鳌亚洲论坛会址、兴隆热带植物园、天涯海角、南山文化公园、呀诺哒热带雨林等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海南迷人的自然风光和美丽的阳光、海浪、沙滩给艺术家们留下深刻印象,纷纷拿出手中的笔,尽情描绘迷人的海南绚丽风光,赞美祖国壮丽的河山。
关键词:南安市;城市形象;设计与传播
Abstract: in twenty-first Century, the city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played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City image design has also become a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faced with a serious problem. Under this situation, how to create the perfect image of the city, has become an obstacle to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Nanan 's outstanding problems. I hope this issue through targeted research on the city image design related carried out thoroughly, in order to Nanan city of the future image of Deepen Design reference.
Key words: Nanan city; city image; design and communication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近年来,随着城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南安城市形象得到了极大提升,城市框架拉大,经济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居民生活环境更加优美,社会环境和谐有序,文化底蕴逐渐彰显,城市品牌形象得到了多数人的肯定。南安先后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全省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市”、“全省人口计生优质服务先进市”等称号,并蝉联全国科技、文化、群众体育先进县(市)。2011年,南安入选福布斯中国最佳县级城市25强第22位,经济活力指数和企业经营成本指数位居全国前4强,位居全国县域基本竞争力百强第47位、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百强第38位、最具投资潜力百强第28位和最具区域带动力百强,获评中国改革十佳县市、中国商标发展十强县,综合实力位居全省十强县(市)行列。但是目前南安城市形象与其各方面的成就不相匹配,如何打造完美的城市形象,已经成为阻碍南安进一步发展的突出问题。
一、南安市城市形象存在问题分析
(一)个性不足文化内涵缺乏
当前南安的城市形象定位都只停留在城市形象的物质基础层面,期望依靠城市的已有物质资源达到形象的架构。然而,这样的发展理念,还只是城市形象的表层认识,是片面的理解城市形象建设就是城市标志性工程的建设,而忽略了一些原本颇具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软件建设。一些重要的建筑特色提炼了南安的某些资源优势,但却不是最重要的资源优势,它们不是南安城市独有和个性的表现。南安城市定位要达到自我的独特和唯一个性,就必须深入挖掘,将南安独有的“郑成功文化”,将具有“成功”文化内涵的个性提炼出来。
(二)城市形象营销力度不足
南安的城市形象特色比较明显,郑成功文化是南安城市的主要形象特色已深入人心,调研发现,64.44%的被访者选择成功雕像为南安的标志性建筑,由此我们不难看出,郑成功是南安的标志性人物,郑成功文化作为南安的标志性文化获得民众的广泛支持,如表1所示:
表1 受访者对南安标志性建筑调查表
类型 成功雕像 电信大厦 成功大厦 行政服务中心 体育馆 南安一中 职业中专 实验小学 柳城中学 其他
数量 522 208 256 0 144 0 0 0 0 0
百分比 64.44% 25.68% 31.60% 0.00% 17.78% 0.00% 0.00% 0.00% 0.00% 0.00%
虽特色明显,但挖掘与营销深度不足,与成功文化相匹配的标志性建筑过少,与之相关的文化产品也比较稀缺。“南安――郑成功的故乡”缺乏相对应的载体,因而在树立与推广城市形象时,往往“心有力而力不足”。这也是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如何利用郑成功文化,打造标志景观,加大宣传力度。近年来,随着管理者城市形象意识的提高,南安举办了不少活动宣传“成功”文化。通过电视、报纸等大众媒介,更多的受众了解了南安,接受南安。但是,相对整体受众而言,接触了南安城市形象推介的受众数量还十分有限,南安要突破地域限制,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就必须制定更加科学有序的城市形象传播体系。
(三)交通状况亟待改善
图1 受访者对南安各方面满意度调查结果示意图
此次调研,还重点考察了南安市民对社会各方面的满意度。调研显示,多数受访者对社会治安及商务服务方面持基本满意的态度,相当一部分市民希望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大投入,多数人认为: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和机动车辆急剧增加,交通问题日益突出,给群众出行带来不便,交通状况已经成为制约南安发展的瓶颈。改善南安交通状况已成为南安广大市民共同的期待。
(四)环境治理有待加强
居民普遍认为南安卫生状况较差,环卫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近年来,虽然南安的经济有了跨越式的发展,但南安总体环境问题依然不容乐观,特别是南安的空气质量、城市噪音等。因此,政府在这方面应加大治理力度,投入更多的资金和人力,使环境质量从根本上得以改善。
(五)市民的主人翁精神有待激发
南安的山水哺育了南安人民,发展南安经济、树立和宣传南安形象人人有责。然而,多数南安市民认为树立和宣传城市形象关键靠政府工作,只有部分人认为靠公众责任,还有人认为靠媒体宣传和专家意见。这其中固然反映出市民对政府的信任和依赖,但也从另一方面反映出城乡规划建设的公众参与度有待加强。
二、城市形象建构建议
(一)提炼南安城市精神
城市精神是指一个城市在自我发展成熟的过程中,受历史、文化、气候、地貌、风俗、语言等诸多因素影响,形成的专属于该城市的气质特征。追溯南安长期的历史发展,尤其是近代历史发展,南安城市的精神内涵不断发展和丰富,其大致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一是厚重的历史文化氛围;二是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三是兼容并蓄的开放胸襟;四是进位赶超的务实作风。这些城市精神,代表了南安某一个历史时代的特征,于现代的南安城市而言,需要表达和提炼的城市精神为艰苦奋斗的拼搏意志和埋头苦干的工作作风。
(二)推进成功文化城市标志建设
郑成功是杰出的民族英雄,其爱国御侮、开拓进取、坚贞不屈的性格特征,经过几代人的传承已深深扎根于“南安人”群体人文品格中,演进为“团结、进取、务实、创新”的城市精神。郑成功文化是南安的一张城市名片, 南安应建设和评定一批体现成功文化品牌的标志性建筑和设施,提升城市品牌、行业品牌、企业品牌的感性认识,进一步推进城市的标志性景观建设,高标准建设体现城市人文精神的标志性建筑群和现代化城市新窗口。
(三)拓展城市发展空间
按照新型城市化发展要求,通盘考虑城市轴线、城乡用地布局,积极衔接泉州南翼新城整体规划和厦门翔安总体规划,进一步完善提升城市总规,促进交通设施、基础配套、产业联结、经济提升等全方位对接,形成“一主、二副、三组团”城市空间布局。
(四)完善城市主体功能
继续推进“四大组团”开发,加快“五大中心”和城市综合体建设,合理统筹城市商贸、酒店、休闲、医疗、文教等服务功能布点规划,打造城市现代化标志区,提升服务经济能级。积极承接泉州城市轨道交通,启动一批市政道路改造建设,快速推进新城大道、福庄路工程等项目建设。探索市政管线综合管廊建设,探索地下商场、停车场建设,集约利用与优化地下空间资源。抓紧建设城市规划展览馆、市博物馆,启动工人文化宫规划建设,塑造南安城市新地标。
(五)致力构建绿色生态城市
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持续推进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城乡绿化美化建设工程、资源保护和开发工程,进一步健全节能减排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构建稳定可靠的生态保障体系,提高环境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经济发展路径和社会生活方式,打造海西循环经济示范区。全力推进生态建设。全面推行石材业清洁生产,落实一批工程减排项目,进一步控制排放增量,降低排放存量。
三、城市形象传播建议
(一)加强市民素质和公德建设
市民素质特别是市民的公德行为是城市形象的核心要素和直接展示,积极推进行风建设,推动各行各业完善和践行本行业的行为准则,特别是城市窗口单位要形成符合城市品牌要求的规范的服务行为、用语体系。深化文明礼仪建设、公德行为倡导、志愿者服务和“和谐社区”、“和谐单位”、“和谐家庭”等文明创建,培养市民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公德意识,提高市民素质,夯实城市品牌的基础。从市民的日常生活入手,突出关注弱势群体,构建多层面的社会教育体系,培养公共精神,树立先进的生活观念,增强创造创新创业能力。
(二)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创新城市建设指挥协调和项目运作机制,健全城建融资平台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拓宽城建资金来源。探索公用设施产业化经营,适度引入公用资源有偿使用竞争机制,逐步启动污水泵站、管网维护、公厕、园林绿化、交通道路、卫生保洁等公共设施、公用事业建设和经营市场化运作,拍卖广告经营权、设施使用权、道路(桥梁)冠名权,提升城市运营效益。加快实施城市管理数字化工程,率先跨进城市“智能管理”时代。推进城市土地征用和房屋拆迁分离,严厉打击“两违”现象。加大创卫工作力度,强化交通综合整治,治理占道经营,整治市容市貌。健全物业监管服务机制,规范提升现代居住小区物业服务管理。
(三)加强城市形象宣传工作
围绕城市品牌,以应用推广为目的,以报纸、电视、网站等媒介为重点,利用境内外有效的宣传媒介和推广渠道进行立体宣传,通过对南安城市品牌进行专题报道、系列报道、跟踪报道,组织城市品牌主题宣传活动,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在对外宣传中要突出南安城市综合优势的宣传重点,包括风景的优美、资源的丰富、经济的提升、文化内涵的深厚、生活的高品质及投资环境的优越等方面。推出城市品牌宣传专栏、专题节目,设计制作体现城市特色的形象画册、招贴、读物和专题片等宣传品,出版反映南安城市品牌的书籍、刊物,形成系统介绍南安城市品牌的宣传资料。在公共场所、社区建设信息亭,加快公众服务信息终端建设。
四、小结
城市形象传播要找到南安城市的个性、灵魂与理念。没有个性就很难进行差异化竞争,没有理念就很难做到可持续发展。城市形象传播做得好是锦上添花,做得不好适得其反,使形象一落千丈。这里有一个形象传播“度”的把握和传播方法得当的问题。积极把南安城市形象建设好,是南安城市形象传播的前提。只有把南安城市形象各方面的工作做好了,才会有南安形象传播的雄厚资本,传播的才是南安的好形象。否则,指望通过包装把自身形象传播出去,那只是一厢情愿,这样形象抬得越高,对城市形象损害就越大。
参考文献:
[1] 谢云、刘淑兰,以旅游为核心的森林城市――张家界城市形象定位[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01)
[2] 贾志林、王一平,城市色彩关系与滨海建筑特色[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5)
[3] 刘国旭,南阳市旅游形象设计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23)
[4] 孟宝、周陶,城市标志性形象的升级策略――以四川省宜宾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01)
[5] 尹聪,山地城市滨江建筑空间形态初探[D].重庆大学,2010
[6] 陈颖,以文化景区为主题的商业街设计初探[D].天津大学,2010
市民是城市的主体,市民素质是城市形象的名片,是衡量一个城市文明程度、体现城市形象的重要标志。通常市民素质是指城市公民的内在品质以及由其决定的外在行为特征。市民素质的优劣,不仅决定着城市的品位,而且也是在城市竞争中非常重要的软实力。它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发展和进步,是保证城市的价值观、城市精神得以延续和不断完善的承载。
市民素质是城市无形的灵魂。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看不见的和谐比看得见的和谐更美。”建设现代化的文明城市,如果仅仅停留在建造鳞次栉比的楼房,架设连绵起伏的立交桥,修建繁华喧嚣的商业区,那只是徒具城市的躯壳而已。没有一个素质很高的市民群体,那么,建设一个由建筑构成的现代化城市,就只能如同制造一个没有生命和灵魂的机器人。
南京是六朝古都,人杰地灵,历史文化底蕴丰厚。传承历史文脉,创造现代文明,归根到底要靠当代人去实现。南京市民素质名列前茅,自然令人欣喜。欣喜之余,更引发了人们对南京市民素质的关注。南京的市民素质缘何得到广泛认可?如何引导南京市民把提升素质进一步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为?建立怎样的机制、营造怎样的氛围,使市民素质的提升得以持续?如何克服某些市民素质中仍然存在的负面因素?这些都是需要认真回答并努力做好的重要课题。
在获得市民素质名列前茅的荣誉面前,我们不宜在赞美中陶醉自满,在掌声中忘乎所以,而应在高兴的同时,寻找差距,奋发努力,马不停蹄地继续前进,将市民素质的提升作为永无止境的追求。2014年,南京将举办青奥会,这对提升市民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建设学习型城市,提升市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培养市民的诚信品格、责任心、爱心、公德心,把市民社会变成高度和谐的文化共同体,从而形成一种具有高度凝聚力和协同力的城市精神,进而打造一个融合、协同、和谐的文化共同体。为此,可从以下各方面合力推进:
政府推动――政府要从制度上加强管理,加强社会公德教育,致力打造城市文化共同体;采取积极的措施,推动建设学习型社会;结合实际,制定和推行不同层次、不同界别的具体道德规范;推动党员干部带头提升科技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
媒体营造――充分利用报纸、电台、电视台、网络等媒介以及各级各类宣传文化阵地,唤起城市历史文化记忆,创新城市理念,宣传城市精神,引导舆论,营造氛围,充分发挥“以文化人”及其提升人的素质的作用。
典型带动――及时发现和选树富有时代特点的模范人物,加强传播,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
摘要:千年古城苏州,拥有众多文化资源以及自然资源。但在现代城市化大建设局面下,传统文化正在逐步淡出人们的视野。苏州非遗虽资源丰富,但众多项目发展不平衡。本文着眼于苏州非遗资源整合,从保护、传承、创新、发展、宣传五个方面,探索打造苏州非遗特色的城市名片的创新性研究。
关键词 :苏州;非遗;城市名片城市名片,反映城市自然、人文、历史、现实,代表城市的形象、气质和品格。
苏州非遗中蕴藏着丰富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如何整合非遗资源,打造特色,是当前研究的重大课题。本文着眼于非遗整合的角度,为苏州打造具有特色的城市名片的创新实践研究,为非遗的保护、传承、发展做出努力,也是为了积极响应社科联的“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宗旨。围绕这一思想展开的探索性研究主要内容如下:
一、建设一个非遗数字博物馆:
旨在保护,开创资源共享工程随着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博物馆正在显现出它与传统实体博物馆不同的强大的功能和价值。数字博物馆容量大,传播快,不受时空限制,更有利于资源整合和资源共享。它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介质的图像、文字、声音、影像和科学数据等多媒体信息进行收集、加工、保存和管理,从而实现知识增值,规范加工。对于非遗众多的门类和海量资料,可通过网络传播、数据集成等方式进行信息存储和社会平台展示交流,形成博物馆资料综合收藏,使博物馆从传统的“实物展示”转变为现代的“信息展示”,让文物真正走出库房服务于大众,体现博物馆展示、教育和研究等各种服务功能。非遗数字博物馆的建设将会丰富苏州城市文化建设,填补这一领域的空白。开展对苏州非遗数字博物馆应用领域的可行性研究,通过现代数字技术手段将苏州地区非遗资源整合利用,能及时补充及时更新,并实现共享,打造一个能体现苏州非遗精髓的博物馆,为苏州城市又添一张新的城市名片。
二、建成一个非遗项目传承教学研发的教学体系:旨在传承,开创非遗传承新模式
通过建立非遗研习、传承、教学基地,将非遗项目引入到本地高(职)校,开发为非遗学科课程与非遗特色教学,可扩大受众,培植土壤,培育新时代人才。2007年苏州科技音乐学院首次将地方非遗纳入到正常的课程体系中,此后掀起了一股浪潮,带动一批非遗项目走入了校园。然而,对目前非遗入校园传承普及教育开展的活动,大部分项目还是停留在传统的师徒家庭教学的传承方式上,这已经不适合信息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高(职)校有着较强的科研力量,充分挖掘非遗文化,创作非遗新品,有利于非遗的有效传承。走校企合作、产学研一体化之路,将是众多非遗项目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不可缺少的一条路径。要针对非遗不同特性,在原有基础上推广非遗入校,分批分级地开展,逐步形成非遗传承研发的网络体系。在本地高(职)校办学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中将非遗传承结合,将有效发挥高校学生这个动态传承群体的力量。因此,加快非遗传承教学网络建设,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
三、加强一支涵盖传承人、工作管理人员、研究人员、志愿者在内的队伍建设:旨在创新,增强非遗活力和创造力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人才队伍是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工作的关键,也是打响城市特色名片的又一资源。要建立包括非遗传承人、工作管理人员、研究人员、高校专业教师、志愿者等在内的非遗人才库,开展行业交流、技艺理论、研发新品、活动赛事等。苏州政府极为重视保护和发扬本土文化,加强专业机构建设。苏州政府在机构改革过程中,建立了专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机构;对非遗的扶持不仅在政策上,还在经济上每年有300万元的专项扶持基金;并对传承人和责任保护单位每年进行考评。政府同时采取积极措施,为传承人开拓各类专项交流活动,让他们走出省市,走出国门,拓展非遗影响。为非遗的传习工作提供保障,积极开展对传承人的政策培训等,让他们及时了解国家和苏州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政策、法规,更好地促进传承工作的开展,做到经常化、制度化,形成一支专兼职的保护队伍。2013年6月,苏州文保办促成建立了苏州首支非遗志愿者团队,以教师、学生、退休人员等为主,首批入选者一半为在校大学生,另一半则是对本地文化较了解的“老苏州”,能够为“非遗”保护提供新的线索。志愿者们将接受免费培训,了解“非遗”特点以及如何进行抢救记录工作,还将对濒危“非遗”进行普查。通过志愿者活动更加促进了社会对非遗的关注,扩大了其影响。
四、着眼苏州本土文化特色,以点带线,以线带面,开拓一条非遗文化旅游特色街区:旨在发展,增强非遗项目行业繁荣,开创苏州特色旅游街区名片
文化差异是诱发旅游动机的重要因素之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呈现的独特性、多样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其天生就是重要的旅游资源。特色旅游街区已成为了现代旅游业的又一新亮点。苏州非遗结合区域旅游,目前大都停留在单个或几个项目方面,旅游地分散,路途远交通不便,旅游者很难在短时间内感受到苏州非遗文化魅力,导致非遗的旅游价值远远被忽视了。如何整合非遗资源,对其科学开发利用,利于非遗整体发展,本文认为开拓一条非遗文化旅游特色街区将填补这一领域的空白。加强苏州西北街打造成苏州非遗文化旅游特色街区的可行性研究,对特色旅游街区功能定位做出探究,对西北街商铺现状和西北街独特的优势如地域位置、交通线路、人流状况、文化特点、原住居民等进行分析,对西北街开拓为非遗文化特色旅游街区的框架初步设计,以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延伸文化产业链。
五、编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的文化地图以及各类非遗宣传海报:旨在宣传,开创非遗宣传新活动苏州非遗资源具有在不同区域内相对集中、形成不同分布区的特点。综合苏州地区的非遗项目,制作一张形式精美、内容丰富的苏州非遗文化地图,把世界级6 项、国家级29 项,按照项目所在的区(市)分布排列,做鲜明直观的地图式介绍,尤其是对外省市在宣传上更加有力,更能充分展示苏州深厚的文化底蕴。设计相关非遗项目的宣传海报或宣传手册,形成系列广告模式,争取在苏州各级各类文化活动举办期间,把它作为苏州文化的一张重要名片,通过各类旅游集散中心、互联网络等,免费发放和提供给中外游客,使他们全面了解苏州城市文化的独特魅力。
苏州非遗是人类宝贵的财富,代表了历代能工巧匠的辛勤创作,具有浓郁的地方独特风格。苏州非遗资源急需寻求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来支撑。要积极响应苏州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打造文化繁荣、旅游兴盛的现代化苏州”的号召,将非遗资源整合开发,加强苏州非遗的保护传承创新和发展,弘扬吴文化,打造苏州非遗特色的城市名片。
参考文献
[1]柴选.有新意的城市名片[J].新闻与写作,2008(1).
[2]韩之玖.浅析城市形象策划趋势[J].沙棘:科教纵横,2010(5).
[3]肖曾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互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
历史文化街区,它作为城市历史的主要承载体,鉴证着每个城市独有的历史风貌,记录着整个城市的不断变迁后仍包含的主韵律。比如杭州的清何坊历史文化街区也将随着杭州市的经济、文化建设与时俱进,融入更全面的杭州独特的历史文化内涵加入到商业元素进行转型和升级。本文从清河坊历史文化街区的现状展开对其进行转型和升级的研究。
【关键词】
清河坊;特色街区;转型升级
一、杭州清河坊历史文化街区转型和升级的必要性
1.杭州清河坊历史文化街区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杭州清河坊历史文化街区经历了初建形成至烧毁再至复兴, 2001年底杭州市政府批示整理修复。以原汁原味的杭州城清末民初时的历史风貌为背景,街面呈现出以传统商业、药业和饮食业,但只是有限的反映出简单的闲游、商贸功能的历史街区。
街区内中华老字号历史文化尚未充分展现。杭州众多的老字号几乎集中在此,但饱受数百年的风雨沧桑后,如何将景阳观酱菜、万隆火腿、孔凤春化妆品、张小泉剪刀、庆余堂药馆等老字号的金字招牌及其品牌背后凝聚的企业文化在清河坊街得到历史的传承和发扬。国粹药业缺乏服务百姓功能。河坊街全长约400米,药铺却有6个,以“北有同仁堂,南有庆余堂”最为出名。因草药的神奇和中医历史悠久,前来就医的国内外病患络绎不绝。但为顺应时代的发展药店缺乏如何将传统的中医药学推广到百姓生活中,让百姓从有病才看病转变为无病会防病的观念。这正是适应现代百姓生活,服务民生的好途径。古玩艺术品鉴赏和交易方式的体现不成熟。杭州清河坊街区的宝物尤以玉石、字画、铜器、雕刻品为主。浙派西泠印社的印石篆刻、荣宝斋的字画,朱炳仁大师的铜塑等最为出名。街的周边有限的古玩艺术品收藏市场,但分布零散,经营情况一般。没有成熟的交易氛围。美食和文化深层次融入不够。清河坊街的美食餐饮,以特色酒楼、茶馆、美食街为主。最具杭州本土特色以王润兴酒楼、状元馆、皇饭儿、知味观为代表。但在各家餐馆的菜单中,很少有宣传杭州本土小吃的历史及由来。这种情况会造成尝试者只知其味不知其意的窘境。人居清末特色不显,民俗手艺后继无人。清河坊街区人居以中西结合为主要建筑结构(外表西式,内部中式庭院),但缺少了清末时旅店这一元素。在清河坊街保留着少数杭州本土民间手艺,如拉大片、小热昏、捏泥人、吹糖人等。还有潘永泰号,是具百年做棉花被的纯手工艺店铺。店主潘老已有八十高寿,此项手艺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在它们光鲜的背后却是走过几百年历史的手工艺后继无人。全国各地的民间手艺都存在同样的问题,民间手工艺正走向消亡。如何将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手工艺传承下去,成为摆在我们面前迫不及待要解决的问题。
2.以文化为支点,以“商”为立足点,从“一”向“多”发展商业特色街区
杭州市政府为迎合新杭州的快速发展进行升级状态的布局引进新的规划方式和商业理念着手打造杭州各条特色商业街区。杭州清河坊历史文化街布局的升级和转型出发点首先放在商业上,打造出“商、旅、文”三位一体,但“商”必须放在第一位。“商”是一个商业区发展的立足点,结合商气、财气、名气,这样才有意义。充分考虑商业的特点,促进商业街的繁荣,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其次结合文化,文化是发展商业街的支点所在。文化绝不是粗制滥造的,不是简单地把原来破坏的内容进行恢复,必须把商业街和地方历史文化结合。商业街从功能上来讲主要是商业,但只有传承了历史、积淀了民族文化和地域特色,才能让本地人、外地人、甚至外国人感兴趣。好的旅游商业街,文化定位上应该是——让老年人感到很怀旧,让青年人感到很时尚,让外地人感到很本土,让外国人感到很中国。
二、杭州清河坊历史文化街区转型和升级举措
街区的转型和升级一方面需考虑如何利用现有的资源提升自身的经济价值,从而影响到杭州城市的文化、经济产业建设。另一方面需遵循以商业和文化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并带动旅游业的发展。目前杭州清河坊历史文化街区日均游客流量达10万人次,外地游客比重高达60%,但其消费能力却有限,不过考虑到他们是潜在消费群,我们将发展思路调整为多元化经营,既满足本地需求,以保证经济收益;又为外地游客提供基本服务,拓展潜在消费。
1.充分挖掘中华老字号历史文化的积淀
这些老字号商铺,是清河坊的,是杭州的,更是中华的。它传承到今天代表了一种民族的精神,在清河坊是一笔无形的民族文化财产。解决老字号商铺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扬问题,在店铺内恰当区域布置老字号的发展史、各种古往今来的商品系列展览,印衬出各家老字号商铺的历史悠远。增加公众参观度,提升品牌营销策略,提高杭州老字号的知名度。
2.于先服务百姓,于后服务患者
在清河坊街上到处都能找到中药的痕迹,六个中医药店都开设了老中医专家门诊,引得国内外患者纷至沓来。在门诊等候区,可以普及中医药学常识,利用现有的药材资源开展观摩区、互动区、品尝区等,从而使病人或是游客都能学到无病防病的药学知识,一举两得。让百姓和各省、各国游客在清河坊的中药堂中学习和体验到中华医药带来的神奇功效。
3.拍卖机制带动古玩艺术鉴赏和交易
对于古玩艺术品无非是展示、交易、收藏。如何体现这些手段?可在古玩艺术收藏市场内开设小型拍卖区,提供作为百姓和游客鉴赏古玩艺术的平台。鼓励拍卖一些有地方特色的小物件,像是杭州火柴厂生产过的火柴盒、微雕艺术品等。注重建立拍卖制度,该机制的建立和运作可带动古玩艺术品市场的交易,又可成为清河坊街区中另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4.宣传传统特色民间小吃并融入餐馆
清河坊街区内杭州地道小吃、菜式宣传手段不够。就只餐馆菜单中点心类甚少出现杭州本土小点。如葱苞烩儿、杨糖糕、桔红糕、吴山酥油饼等。也可依据杭州的地道小吃创新出新颖菜式来吸引游客。也可在高银街悬挂精美海报或是展板大力宣传杭州小吃,充分体现餐饮和文化的相互融合。在游客们觥筹交错间,一份浓浓的人文情怀油然而生,印象深刻。
5.古建今用,传承民俗技艺
一是人居,考虑是否可在街内的一所建筑中引入清末民初的客栈,以满足市民、游客对复古风、穿越风、新奇特事物的体验与追求的欲望。二是民俗技艺,存在知晓面不广,认知和感兴趣不多的问题。一方面要抓紧时间拍摄记录这些唯一的民间手艺,整理归档。另一方面我们需要加大对民间手工艺宣传工作,广开培训学习班,从幼教开始,培养“接班人”的兴趣爱好,最终有人愿意学,乐意学,随其自然便解决了传承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周为. 百店百业、百业百品—杭州清河坊传统商业街区的保护与复兴[J].中国园林,2008年第3期
[2]张世标. 国内商业街业态现状研究[J].现在商业,2007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