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育辅导孩子的经验方法

教育辅导孩子的经验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育辅导孩子的经验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教育辅导孩子的经验方法

教育辅导孩子的经验方法范文第1篇

一、家长是班级的管理者,密切联系家长,共同研究

1.开设“家长信箱”。鼓励家长向班主任提供信息,可以是关于如何教育孩子的经验方法,可以是班级管理的意见、建议,也可以是在家里教育孩子时遇到的棘手问题等等。这些信息可以是以书信的形式交给班主任,也可以将相关文字刊登在孩子出的小报上,便于师生家长共同翻阅、共同探讨。

2.采用“家校联系卡”。这不仅适用于班内的“困难学生”、“中等生”,还适用于“优等生”。不要把“家校联系卡”当作是“告状”的“状书”,它应该是家校沟通的桥梁。通过它让家长和老师都能全面地正确地认识孩子,从而因材施教。

3.创办网络家校通。这是目前班主任与家长之间最便捷的一种联系方式。班主任可商定好时间,约好家长在网上交流探讨班级体的建设,让家长与自己共同研究探讨班级管理建设好的方针政策。也可在班级网站中开设“班级建设你我他”专栏,方便家长不定期留言关注。

二、家长是班级的教育者,参与班级班队活动课,共同探讨

班级建设中,不是教师孤军奋战,而是教师与家长携手共育。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利用家长会向家长倾吐自己的心声,要求家长与教师联手全面地关心孩子的成长,并让家长就如何丰富孩子的生活,开拓孩子的视野,增长孩子的见识献计献策,没想到,我的倡议得到了家长的热烈反应,他们的积极性很高。第二天就有一位家长自发设计了一份“家长特长进课堂”的登记表,印发到每一位学生手中,让他们带回家让家长填写。在表中,家长们有的写到能为学生做电脑初级知识的讲座,辅导学生怎样上网;有妇产科医生家长写道愿意为学生上“我是这样来到世界”的生理健康教育课;有在环保局工作的家长愿意给学生上环境保护课;有民政局的家长愿意来班级宣传“关心残疾人”的课;有做风筝买卖的家长愿意给学生讲解怎样制作风筝;有的写到能为学生做普及法律知识讲座……有一位家长在表中写到:“我没有什么特长,也没什么关系,但我能为孩子的活动作后勤工作。”

让家长成为班级的教育者,参与班级活动课,我欣喜地发现班级学生与家长之间的距离缩短了,共同语言变多了,感情得到了升华。特别是由家长做讲座,学生听起来感到特别亲切,也真切地感受到家长中能人辈出,榜样就在我们身边。许多家长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学生,要想在社会立足,要想有所作为,必须靠不懈的努力。通过活动,也让班级学生对自己的父母有了更全面地认识,也更懂得尊重父母,他们由然地相互评论着父母的优点。同时,学生自身的自豪感、自信心也得到增强。

三、家长是班级的引导者,引导班级正确舆论,共同成长

我班就曾有一个特别爱说脏话的孩子,而且在全班造成了不良影响,在他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有段时间班级里很多孩子都会不自觉地随口一句脏话,作为班主任的我总是自己想尽办法耐心教育,然而效果并不明显。殊不知,我忽略了对一个人的培养,是需要多方面的教育。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所承担的应该仅仅是孩子成长教育的一部分。任何教育都无法替代家庭教育这一重要部分,而我们的家长团队正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的主要引导者,教育者。所以,意识到这一点,我便及时利用家长这个有利的团队资源。我请来家长,把孩子的这个不好的习惯以及带来的负面影响告诉家长。家长反应默然,当着全班孩子的面,和蔼可亲地对着孩子说了一句:“你咋这种记性呢?妈妈告诉过你,随便说脏话的孩子,人都变臭了,看看这么多的同学看到你这样,多害羞啊!”孩子摸摸自己的脑袋,不好意思地说:“好了,妈妈,别说啦!”。这时,我趁热打铁,对全班同学说:“孩子们,某某同学今天已经改正说脏话的缺点了,你看在家有他妈妈监督帮助他,在学校咱们也一起禁口不说脏话,一起改正好吗?”果不其然,班级的孩子还真换了个样,说脏话的没了,班级也有了更好的舆论氛围,更加和谐融洽了。

教育辅导孩子的经验方法范文第2篇

浅蓝色的教室里,小课桌上、地板上、墙上都贴有可爱的算盘贴纸,据负责人介绍,这样是为了让小朋友在无形中在大脑中形成算盘的影像。和想象中枯燥的拨算盘练习的不一样,珠心算课堂除了“噼里啪啦”地拨算盘外,还有讲故事、快速反应小游戏、唱算数儿歌等,通过这些环节除了提升孩子对学习珠心算的兴趣,还在培养孩子想象力、创造力等方面起到了促进作用。

概念珠心算

珠算式心算

所谓珠心算,即珠算式心算。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用来计算多位数的加、减、乘、除、四则计算、开方等题型。其运珠技巧有一定的规律及口诀,当使用者能熟练操作算盘,除了会快速的求出正确答案外,也能透过脑细胞的滋长,将算盘的盘式,档次及珠子的浮动变化描绘到脑子里,即好像在脑子里有把“活算盘”,这种活算盘的影像,称为“虚盘”。它透过知觉,形象,记忆等过程,在大脑里来完成珠算运算,即我们所谓珠算式心算。

评论珠心算

众说纷纭

赞成派――不但提高计算能力,也提升了孩子其他方面的能力。

叶子妈:我女儿现在一年级了。学习珠心算是从幼儿园中班开始的,并一直坚持到了大班的下学期。从女儿现在情况来看,珠心算给女儿带来的最显著的效果就是数学的口算题做起来易如反掌。同样的题量,女儿用的时间比别的同学要少一半左右的时间,并因此建立了良好的自信心。另外,我感觉就是她的手脑的协调能力明显好于其他孩子,比如能够快速反应出脑子里面得到的答案,而别的小朋友需要有一个延迟的时间。

反对派――计算机时代不用有那么强的计算能力,担心影响孩子的心智发展。

瑜儿爸:现在电脑计算机那么普及,谁还让孩子学这个啊,浪费时间精力。

梓辉妈:我认为孩子应该自由发展,因此没有过早地教他加减法。干吗非要让四五岁的孩子循规蹈矩地学这些枯燥的东西呢?根本不符合他们那个年龄阶段心智的发展特点。

观望派――多一门技能也是好的。

雨晴妈:如果以后宝宝上了幼儿园有这课程,我会考虑让她学。我觉得它对开发智力、提高注意力、促进右脑开发肯定有作用,何况我也相信“技多不压身”,很多知识、能力都是触类旁通的。

瑞嘉爸:好朋友的女儿学习了珠心算一个学期后竟然就能准确地做出3位以内的加减法,我决定让瑞嘉也参与进去。我觉得珠心算会提高他的计算能力,让他在将来的学习中轻松一些,更想以此培养瑞嘉的专注力,这种能力是目前孩子们普遍缺少的。以后等孩子上学了,在课堂上也能更专注。

选择珠心算

家长有顾虑

顾虑一:珠心算会不会与算数计算相冲突?

有很多家长反映孩子在幼儿园学习珠心算后到了小学跟数学老师的教学方法相冲突,给孩子造成了困扰,也有很多家长觉得学了珠心算没有什么用处,孩子会渐渐遗忘。那么,珠心算教学该如何顺应教育环境的要求和发展呢?

正统心算的戴老师告诉记者,专业的心算培训机构,在开办前从专业的课程设计、教室环境设计、专业老师的培训准备、以及心算教育专家的教育经验指导等做了不少准备,其出发点主要是培养孩子的空间想象力、专注力等,并非仅作为提高孩子计算能力的技能训练。“通过多年的教学,我觉得珠心算并不会与在学校学习的计算方法相冲突,珠心算主要是通过右脑图像思维方式进行计算,而小学数学是通过左脑逻辑思维方式计算的。它们是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就像要从家里到学校一样,你可以选择走路或骑自行车,哪种方法更方便更适合自己,都可自主选择。”有的家长认为学习珠心算没有效果,主要是因为学习时间短,孩子还没有在大脑中形成算盘影像就终止即还没有达到心算入门就放弃了。一般来说,在孩子大脑建立算盘影像至少需半年至一年左右时间。一旦建立了大脑算盘影像,随着孩子的不断学习,孩子的计算速度会越来越快,而且右脑脑神经会越来越丰富,使得孩子的大脑潜能得到不断的开发,让孩子变得更加聪明。当孩子的珠心算学到这种程度后再去上小学时,由于他的注意力集中、记忆力好、想象力丰富、思维活跃、反应快、学习效率高等特点,此时非但不会和小学数学学习冲突而且会让孩子大幅增强学习能力和自信心,让他不但数学成绩而且连语文、英语等成绩都会比别的孩子高。

建议:保护孩子的兴趣,让珠心算寓教于乐

珠心算是数学计算教学的一个流派,到现在还存在,必然有它的合理。学习珠心算对锻炼手指和大脑会有一定效果,而且算得快对孩子自信心的提高有好处。教育专家张梅玲说,也许我们的争论不应停留在学不学上面,应考虑一些更细致的问题:珠心算怎样教、怎样学,才能让孩子有兴趣、有收益?学习珠心算可能很辛苦,但如果孩子高兴,辛苦对于他来说也是乐趣。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一定要保护孩子的兴趣,如果使孩子失去了对数学,甚至对学校和学习的兴趣,那就得不偿失了。

顾虑二:珠心算是揠苗助长?

一边是家长看到孩子学习珠心算的进步,另一方面,也有反对的声音让一些家长在给孩子选择珠心算时产生犹豫:有的家长觉得过早地进行珠心算可能揠苗助长、限制孩子自由发展之外,还认为现在已经进入计算机时代,没有必要花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训练那么强的心算能力,而且认为算数比较枯燥,锻炼专注、反应的方法很多,应该选择比珠心算更有趣的事情来锻炼,光学珠心算不利于孩子的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发展。

实践证明:珠心算能够有效开发儿童右脑

世界珠协课题组采用国际权威韦氏及瑞文智力测验方法,进行长达3年的跟踪测验研究,于2004年了《关于珠心算教育具有开发少年儿童智力潜能作用的调查报告》中显示了一组对比数据,证明珠心算学习对少年儿童的智商、记忆力、阅读速度等方面都有提高。而且通过练习拨打算盘,双手拨珠,将双手有效地调动起来,使左手变得纤巧灵活,通过左手的充分活动有效开发儿童的右脑,在脑中构建“脑像图”,在脑子里打算盘,进行表象训练,有效地开发儿童的右脑。

客观看待珠心算

不是神话,是方法

珠心算不是神话,所以学习了珠心算,并不意味着孩子就能变成令人羡慕的神童。

深圳七彩教育正统心算负责人戴老师表示,学习珠心算对孩子的学习力、注意力、记忆力都有好处。在孩子学习珠心算的过程中,家长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学习珠心算要从孩子的兴趣出发,不要成为炫耀的工具。另外,也不要急功近利,经常有家长问学几个月能达到多少水平,突击一年能否让孩子拥有很快的计算水平和超高记忆力。其实,家长能否一直坚持,是孩子学好珠心算的前提。学习几个月,对计算能力和注意力有一定帮助,但对于提高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没有明显效果。如果继续学习,孩子的脑算盘影像图能更清晰,心算能力会更强,进而开发孩子的潜能,开启更加高效的右脑学习通路。

解惑珠心算

正确认识,科学学习

也许家长们已经对珠心算有了新的认识和了解。可对珠心算学习的细节还有一些疑惑,本栏目邀请深圳市七彩教育正统心算的戴老师,为这些问题做出了相关的解答。

问题1:何时开始学习珠心算比较好?

戴老师:4-8周岁开始学习珠心算最好。从生理学和心理学的观点看,这个年龄段的儿童以形象思维为主,珠心算则恰是利用大脑空间想象力和形象再现能力,将算盘及其拨珠过程由实物和形体动作转化为脑中影像拨珠运算的一种快捷的心算方法。少年期以后,就将失去这种儿童潜能开发的最优时期。

问题2:珠心算教学要学口诀吗?

戴老师:珠心算是用一套简洁的语言指导学生运珠操作。加减法中把拨珠的动词减少到“上”、“去”、“进”、“退”四个字。乘法口诀用“珠像乘法口诀表”的方式来让学生记忆,这使本来繁琐的乘法计算变为简单易学的方法,一看乘法题目就知结果,人人都能学得会。除法的计算比除法更为简单,开方一目了然。珠心算的教学,只要按照数学的原理,并且遵循珠心算的内在规律进行教学,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问题3:学过一段时间的珠心算后,不学习了,孩子会逐渐忘记么?

戴老师:遗忘是种正常现象,但如果注意定期训练,遗忘的速度会慢很多。通过珠心算学习,对人脑的继时性、同时性信息处理能力的开发有重要价值。珠心算是个复杂的智力动作过程,通过对孩子珠心算的训练,不仅可以提高孩子系列性信息处理机能,而且对孩子左脑和右脑都起到了均衡开发的作用。

孩子上小学后,可能逐渐会忘记了数码,计算的速度可能会慢一些,但是孩子的左右脑在关键期已经开发出来,这对孩子的一生都大有益处。另外,孩子逐渐忘记,是因为孩子刚开始学习珠算脑中形成的图像是虚图,如果坚持学习1-2年,虚像会逐渐成为实像,此时就不易忘记。

问题4:学习珠心算会不会影响孩子的视力?

戴老师:珠心算与珠算不同,并不只是让孩子练习拨打算盘。教学前期会练习算盘拨珠,但珠心算的主要目的是让孩子从实际算盘拨珠过渡到在大脑内形成算盘影像,从而用大脑进行拨珠计算的过程。在课堂上,拨算盘只是一个环节,还有其他建立大脑算盘影像的练习、游戏等。当孩子学习到一定程度,就可以不借助算盘而通过大脑里的“活算盘”进行计算了。如果家长担心孩子长时间近距离算盘拨珠的话,建议孩子学习珠心算每半小时后应该休息10分钟。平日家长应多带孩子到户外活动,让眼睛看远一点。

国内心算机构链接

正统心算:由珠心算教育名家戴江庆老师1984年创办,在中国大陆、香港、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新西兰、澳洲、泰国及印度等22个国家及地区开办了500多家分校。1991年指导林姿吟小朋友参加世界技能竞赛荣获世界第一名,1996年辅导苏婉婷小朋友获亚洲洲际杯珠心算比赛第一名。截止到2010年12月,正统心算总共有13位学生达到了心算十段的最高段位;另有30多位获得了心算九段,其它八段等段位合格学生超过了800多人。

推荐:深圳市七彩教育正统心算

教育网址:http://

联系地址:深圳市南山区海德三道220号

联系电话:40006-91119

教学特色:双手拨珠;500多套进阶教材教具;采用多媒体教学和网络练习;学完一期学生达12级到10级心算水平。

徐思众心算

徐思众是著名珠心算教育专家,负责编写马来西亚小学珠心算教学大纲、珠心算课本,培训马来西亚国家级珠心算讲师等工作。徐思众先生亲自培养的学生先后在国内外珠心算比赛中获得86个前三名。

教学特色:不需做大量习题,学完徐思众珠心算(六册)教材,可达到小学毕业的数学计算水平。

东方金字塔

教育辅导孩子的经验方法范文第3篇

民族预科 数学教学 初等数学 高等数学

少数民族预科学生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来自不同地域不同民族,文化差异性大,大部分学生来自偏远的边疆地带,教育的发展相对滞后,孩子的教育跟不上其他地区。这就造成了孩子本可以直接上本科院校,由于几分甚至几十分的落差只能选择在预科院校培养一年或是两年,使其各方面加以完善,再去接受本科教育。

一个班级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区域不同的少数民族,其数学基础差别很大,极少数学生基础很好,悟性高,教师一点就通。对于这类学生,培养起来较轻松。大部分学生处于中等水平,需耐心加以引导,并展开相应强度的训练。还有极少数学生数学不曾入门,不具备基本的数学思维水平,其头脑中掌握的数学知识也是极度匮乏,培养这类学生的难度最大。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基于对全班学生负责的态度,对基础太差的学生应降低对他们的要求,可专门开设补习班对这类学生加强数学基础教育。具体作法上可遵循教育理念,由于学生本身自信心缺乏,学习兴趣不够,动力不强,教师应以更加宽容的心态面对这些孩子,首先想法树立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可与孩子们交朋友,经常私下聊天,多多了解,对每个孩子的心理特点及性格做些把握,熟悉每个孩子的优缺点。这样,在对这些孩子辅导时,先从他们已知的出发,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多加肯定他们的优点,慢慢引导。每个人的力量是很强大的,一旦有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及信心,赶上并超过其他学生就指日可待了。

预科学生主要学习的数学课程包括初等数学和高等数学。初等数学知识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讲并不困难,但他们一般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因此在讲授初等数学课程时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探究知识的来龙去脉,知识最原始的出处及背景,在当时所处的历史条件下为了解决哪些生活生产的需要而提出来的,是由哪一位数学家在何时提出的,应用的什么数学思想,当今社会应用较广泛的领域有哪些。如勾股定理的证明,对数的发明,杨辉三角的发现以及卡丹的三次方程求根公式,数学先辈们如何在迷惘的大海中找出这般明珠。其实,讲解发现的发生,对于揭示知识的本原,培养发现能力是大有裨益的。数学先辈们的足迹有曲折有反复,这些都是孕育成功的脚印。我们在教学中注意把握机会适度揭示这样的思维过程,对学生学会知识迁移,运用大跨度类比,展开想象的翅膀都大有帮助。初等数学知识点毕竟是学生们见过的,他们认为这些都是陈旧的,很多学生对此掉以轻心,觉得学习它们是在浪费自己的时间,基于这一点,在每节课开始的环节,可提出一两个有深度的问题,要求学生回答。通过这种方式来引起学生对这节课的重视。学数学切忌心浮气躁,数学知识都是追求实事求是、因果逻辑的,需严肃谨慎对待。课堂氛围既要轻松又不失紧张,学生在这种气氛中可自由冷静地思考问题,课堂切不可嘻嘻哈哈。每节课授课形式可灵活多样,重在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必要时可让其中一个学生来讲习,其他学生作为观众来评判,提出问题,教师再作些纠正及总结,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还可以让学生在黑板上演练问题的解答过程,并要求解释其解答的思路以及应用的何种思想方法,每一步解答的理论依据,教师可作指导及规范总结。

而高等数学相对学生都是全新的,且太抽象,理论性太强,太难学。就“极限”这个概念,很多学生到了学期末还是不理解。高等数学教学是为学生进入专业课程学习作准备的,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抽象概括能力。由于学生的数学基础较薄弱,教师应把知识点及因果推导一点点讲解清楚,并通过形象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布置一些针对性强的练习来加深印象,抓住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心理特点,分析清楚厉害关系,给学生施加压力。从本质上讲,教育是一种纵向知识传递的过程,没有一定的数学基础在很难在专业上取得一定成绩的。如计算机专业需要用到很多有关函数、定积分、级数及矩阵知识;机械专业要工程制图,需用到空间解析几何;经济管理专业的边际问题就联系到数学中的导数问题。同时具体在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善于鼓励他们,把每个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来看待,让学生产生依赖感和归属感,设身处地从他们的利益出发,相信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

教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师上课在某种程度上也可称之为表演,当然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表演。数学课程相对于文科课程似乎显得呆板枯燥一些,它主要讲解科学真理,追求严谨客观。教师如何使自己的授课方式更加吸引学生在形式上应融入丰富多彩的表演元素及幽默细胞。当然首要的功夫是狠钻教材,深入浅出,抓住本质的客观真理,把复杂抽象的道理尽量用通俗简洁活泼的语言表达出来,用易于学生接受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平时课堂教学中可选择一两节合适内容运用多媒体教学,向学生展现数学的美感,如图形的对称美,数学思想的抽象美,使学生认识到原来数学还可以如此美妙。精选几个关于伟大数学家的生平故事的电影播放给学生观看,让学生了解数学家的生活理念及思想。如讲述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小约翰・福布斯・纳什的电影《美丽心灵》就是一部很有教育意义的片子。

民族预科数学教学研究是无止境的,只要肯钻研,善于学习其他教师的好的经验方法,并不断摸索新的有效的途径,一定可以让越来越多的学生从中受益。

参考文献:

[1]唐敏,胡荣,肖楠.高职高等数学教学研究与改革的几点探讨.景德镇高专学报,2008,23(2).

教育辅导孩子的经验方法范文第4篇

教师微课制作心得体会1:

六月初,参加了东师举办的“宽城区智慧教育种子教师培训”,短短的四天,让我得到了系统的学习,对其作用、模式、制作工具、设计理念都有了新的认识。

一、 微课的核心不在于技术,而在于构思

有很多老师常常说:“我也想做微课,可是我对电脑操作不太熟练,做不成。”其实微课最重要的是设计思路。有了巧妙的构思,总能找到简单的技术来完成它,不会录屏,可以录像;不会用PPT的复杂功能,可以用简单的图片加音乐加文字来体现;实在不行,我们可以采用老办法,一块黑板,加上教师的精彩讲解,然后用手机拍下来;不愿意出镜,也可以啊,能找到很多动画形象代替。只要想做、愿意做,技术不是问题。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可以发挥自己的长处,了解教学需求,了解学生需求。从实用的角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角度去设计。

二、 微课的制作固然重要,运用更重要

培训班上,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程帅老师的讲解,他使用了很多的前沿技术,让我极其羡慕。还有吉喆老师的“Camtasia Studio”熟练运用,也让我自愧不如,以前还觉得自己的信息技术用的不错,现在看到他们才知道,在他们面前自己还是个小学生。为什么平时沾沾自喜的我会如此呢?思考过后得出答案——自己运用得还不够!由此及彼,想到为什么现在的微课资源很多,但老师们却很少使用,有的甚至认为微课只能是学生在家使用,或者只能在平板电脑中使用。这大概是受了几所最先开展研究学校的影响,例如“可汗学院”就是做给孩子们在家收看用的。这种成功经验,在中国可以推广到边远山区,为缺少学校的山区免费建立网络,配备设备。这样也许每个教学点只需要设立指导教师,就能解决缺少教师的问题,以最少的投入,让乡村的孩子也能享受城里孩子的教育资源。但是如何用?在教学的哪些环节运用?这是我们下一步需要研究的,有了运用的经验才能做出更好的微课。微课一定是植根于一线教育这片土壤上的,而不是找些专家们闭门造车,就能制作出适用于一线教育教学的微课。在这点上东师和宽城区的领导们已经意识到了,所以这次参与培训的都是一线的优秀教师。用起来,在用中感悟,在用中不断修改思路,才能做出好的微课。

三、微课重要的不是为了教师的教,而是为了让学生更主动地学

看过很多大赛的微课作品,觉得现在的微课大有取代教师之势。有的微课就是照搬课堂教学;有的微课就是教师一味地讲,而缺少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还有的微课时间过长,缺少趣味。在这一点上我喜欢钟绍春教授不断追问的风格,他经常问我,为什么要制作这个微课?学生在学习这课时有什么难度?我还喜欢宽城区教师进修学校李校长的提醒:“要注意学科知识的体现!”这些交织融合在一起,让我时刻考虑到学生的需要。微课要短小、有趣、有互动,这样的微课学生才会喜欢!

四、微课要多样化

以前我认为微课只是用于教学,通过培训我了解到,微课的角度很多样,有的可以用于让学生自学,有的可以用于指导学生学,有的可以用于课后辅导……。以前我觉得做微课只是老师的事,通过培训我知道了,微课的制作要有学生的参与,甚至放手让学生制作,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这样来自于同学的经验更容易让孩子们感兴趣而接受。写到这里,我不禁大胆设想一下,可不可以让家长也参与进来?现在不是流行用微信晒宝贝的成长吗?那么,我们可不可以发起一个活动,例如:“朗读刚学的诗歌”,让家长在家录成视频晒出来!

几天的学习,让我觉得时间飞快,意犹未尽,期待更多学习的机会!

教师微课制作心得体会2:

今天,我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微课设计与制作的学习心得。

一、什么是微课?

1、微课的概念

微课又叫微课程,是指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教师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在线视频网络课程。

微课≠微视频≠课例片段

2、微课的特点

(1)短:教学活动短视频时长短(10分钟内)

(2)小:资源容量小教学主题小

(3)精:教学内容精选教学活动精彩

(4)悍:交互性强功能强大应用面广

3、微课盛行的原因

学生的视频驻留规律(5-8分钟)和认知学习特点(信息太多注意力难以集中)和科技的进步(无线网络/智能终端的普及)、学习者个性化自主学习及终身学习的迫切需要……

4、微课的优点

第一,学习可以不受时间与地域的限制。学习者能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以任何方式学习指定的内容,这个独特优势是其他学习方式所望尘莫及的,极大地满足了学员的需求。

第二,学习的自主性。学员可以充分利用琐碎的时间学习,选择自己所需要的课程,这也为学习者提供了学习知识的便利,使学习者可以充分利用琐碎的时间,掌握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组块。

第三、可以消除心理负担。从心理学角度看,对于一些性格内向、害羞等性格的学习者来说,移动学习能够弥补传统课堂和面对面学习中遇到的一些尴尬的场面,驱除交流的胆怯心理,从而轻松地学习和交流。

二、如何制作微课?

1、微课的基础——PPT

重点突出、简洁美观、引导思考、声画和谐

背景与模板、图画与布局、字体、字号、音乐、字数与速度

2、常见的微课制作方法

(1)录屏软件录制:录屏软件+PPT

(2)可汗学院模式:录屏软件+手写板+画图工具

(3)摄像机拍摄:DV录像机+白板

(4)More……

3、微课录制的常用工具

uCamtasiaStudio(CS6.0)

u屏幕录像专家

uPhotoshop(PS)

u会声会影

……

4、微课的录制流程(录屏软件+PPT)

5、优秀微课的评价标准

微课程功能理解透彻;

时间不超过八分钟;

知识点够细;

受众定位明确;

情景定位明确;

知识准确无误;

知识点讲解不照本宣科;

语言通俗易懂;

PPT有视觉美感;

视频画质清晰;

版式设计好;

音乐配合好,节奏感强。

老师们,微课的制作是我们新时代的每位老师都应该掌握的一项必备技能,由于时间关系,今天我只是抛砖引玉,跟各位作一个简单的交流,微课的制作实践性很强,主要还是靠大家下来多实践多操作。如果讲得不当的,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教师微课制作心得体会3:

通过这次的培训,感受到微课程不仅是学生学习的一种新型方式,更是一种促进自己成长的新模式,通过最近制作微课程,我不断深入反思,不断归纳总结,在不知不觉中成长。一个知识点,精要的讲解,多媒体的呈现方式、五分钟的学习享受,可以让更多的学生爱上学习。借助微课程这一工具,我们可以将一些重难点,易错易混点,拓展性知识碎片化,显性化,形象化,传媒化。

从微课制作方法上,目前我采用的方式是通过摄像机自己录制,课件加声音或背景音乐转化为视频格式。对教师使用各种软件的技巧要求很高,需要自己熟练掌握各种音视频软件的使用方法。

从教师层面,通过微课制作,不仅提升了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更重要的是制作微课也是教师专业成长和经验积累的一个过程,做微课程,其实是一个反思的过程,在不断地反思中,教师能够不断地成长。微课程便于传播,教师间可以相互学习好的经验方法。优秀教师有许多好的经验,过去没有恰当的办法总结、传播,而微课程恰好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方式,固化经验、传播方法,从而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成长。

从课堂操作方面,是将来学校教育发展的趋势,微课的应用弥补了农村学生家长素质低,不能很好辅导自己孩子的空缺,学生在家中也可以运用网络很好的巩固学习,对学习中的共性问题及一些难点,盲点进行针对性点拨和指导,从而保证自己教学的课堂教学质量。

教育辅导孩子的经验方法范文第5篇

一、音乐治疗在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优势

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曾经说“在个体可能具有的所有天赋当中,音乐天赋是最早出现的”。儿童的自发性音乐行为是儿童音乐天性的集中体现。当初生的婴儿听到欢快的音乐时,他们就会表现出异常的兴奋,并随着音乐“咿呀哼唱”,身体也跟着音乐舞动起来,有的甚至可以感受到音乐的节奏节拍而作出规律性的肢体反应。有研究者认为,音乐在传达爱、情感交流、表达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6个月大的胎儿在母亲子宫里就能听到音乐,并对音乐作出反应[4]。此外,母亲在与婴儿的日常交流中所发出的亲切的富有音乐性的声音同样是婴儿感知爱获得爱的一个重要途径。发展心理学研究者认为,母亲对婴儿发出的表达爱和关心的信号有利于婴儿对母亲形成一种安全的依恋关系,而依恋关系则直接影响着婴儿情绪情感、社会、性格特征和对人交往的基本态度的形成[5]。因此,富有音乐性的语言以及动听的音乐在儿童的成长中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到了幼儿期,儿童表现出了更多的自发性音乐行为。在日常生活中,幼儿自发的音乐行为主要有模仿他人的歌唱旋律片段,自编歌词和旋律歌唱,随着音乐的节奏舞动四肢、晃动身体,敲打桌椅、玩具、乐器,像唱歌一样声调起伏的说话等等。关于幼儿自发音乐行为的功能,许卓娅老师在她的《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一书中指出:这种活动能够满足儿童自我表现的需要,提高儿童的生活质量,发展儿童的音乐能力,为儿童提供交往机会和交往手段,为儿童提供自己活动和自我满足的经验和观念,是一种有益于儿童健康成长的自我教育活动。罗尔•布约克沃尔德在《本能的缪斯》一书中,认为儿童自发性歌唱具有与说话相同的某些功能,但不完全相同。具体的功能是:情绪功能(表达心底深处的情感);治疗(为儿童增加安全感);交流信息与知识的功能;激发想象力的功能[6]。进入中小学阶段后,儿童的音乐行为则表现在他们对学校组织的音乐活动、音乐课程的喜爱以及更为丰富的音乐表现能力等。关于所有孩子都具有的创造声音、节奏以及对其他人的声音、节奏作出反应的能力,诺道夫和罗宾斯(“诺道夫-罗宾斯音乐治疗”的创立者)提出了“音乐儿童”的概念,即每个孩子天生的、个体化的音乐感,也即广泛的音乐敏感性[7]。这一概念的提出形象地概括了儿童与音乐的互动本能以及喜爱音乐的天性,也表明了音乐与儿童之间的密切关系。因此,通过音乐与儿童开展“心灵对话”将是十分必要又非常可行的。音乐治疗正是通过一系列有计划有步骤的音乐活动来开启来访者的康复之路。与传统心理治疗以“语言”为媒介强调人的理性作用的观念不同,音乐治疗更强调“情绪决定认知”的观点,即通过音乐使人首先获得感性体验,然后再获得理性认识。成人由于成熟的思维和充足的生活经验使得他们在进行心理治疗时可以更容易地通过理性认知来解决自己的心理困扰。然而,由于流动儿童的受教育水平低,语言表达能力和理性思维能力不强,长期的“居无定所”和“歧视知觉”也使得流动儿童多形成内向的性格,在面对心理困境时常常既无法清晰的表达自己,又无法对他人讲的道理完全明白。因此,采用以儿童喜闻乐见的音乐为媒介,主张“由感性诱发理性”的音乐治疗形式来指导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将则非常合适。

二、音乐治疗在流动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一)调适流动儿童的不良情绪,使其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不稳定的生活状态在带给流动儿童新鲜感的同时,更多的是给这些孩子的成长造成很大的消极影响。同时,由于儿童的生活经验不足,生活中的苦恼、压力对他们造成的诸如焦虑、忧郁、孤独、不安全感等消极情绪经常不能得到及时的合理的疏导和宣泄,长此下去,势必对儿童的心理发展以及学习、社交等造成不利影响,而被称为“情感的语言”的音乐对于人们宣泄身心压力、摆脱消极情绪有着极为显著的作用。正因为如此,在很多音乐治疗领域,音乐治疗师利用音乐对情绪的巨大影响力来控制和改变来访者的不良情绪。在相互尊重的、和谐的、愉快的、安全的音乐治疗关系中,儿童可以通过聆听音乐、尽情歌唱、打鼓以及跳舞等音乐行为来释放、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在消极的情绪得到释放后,治疗师可以对团队成员的情绪进行正面引导,鼓励团队成员分享自己成功应对消极情绪的方法和经验,最终在这样一种互相支持的温暖氛围中获得精神的支撑和慰藉。(二)提高流动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促使其建立和谐的积极的人际关系人际交往是每个社会人非常重要的一个生活内容。对于流动儿童而言,同伴关系是其社会性发展的主要部分,也是其生活中重要的社会支持力量。儿童不良的同伴关系常常伴随着被孤立以及由此引发的孤独感、焦虑、嫉妒等心理问题或者厌学、沉溺网络、易攻击等不良行为。同时,由于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学校大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同龄孩子数量的减少也使他们缺少同伴交往的经验,导致入学之后的人际沟通出现挫折。音乐治疗中的团体辅导就是以团体关系为主要治疗动力和资源,而团体的互动必然形成一个人际交往的学习机会。“合唱”作为由多人协作完成的音乐活动,要求个人既要保持自身角色的个性特点,又要与人相互配合,学会接纳,适应其他个体以及整个集体的角色特点,最终达到一种和谐统一的状态,这就是“合唱精神”。这种精神正是儿童在走入更大的人际关系圈时应该学会的合作、包容的处事精神。(三)增加流动儿童的积极体验,提高其自信心,建立积极的自我意识在众多关于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的研究文献中,流动儿童的“歧视知觉”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而“歧视知觉”往往会使儿童的自信心降低,对自我的评价不良,进而形成消极的自我意识。音乐治疗所设计的一系列音乐活动对于帮助流动儿童积累成功经验,提高其自尊、自信是非常有效的。音乐治疗的目标不在于使儿童获得高水平的音乐技能,而在于使孩子在参与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精神体验,并最终获得身心良性改变。在治疗过程中,治疗师并不会对儿童在音乐方面的表现给予“对”与“错”的评价,而只是对其目前的情绪、行为给予充分的尊重。此外,音乐治疗的活动内容通常比较简单,儿童易于操作。因此,在这样一个无强制、无压力的安全的氛围中,儿童很容易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并因此充分地肯定自我的价值。(四)改善流动儿童的注意力、记忆力等智力品质,提高其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无论是流动儿童,还是其他普通儿童,学习都是其重要的活动内容。音乐的诱发力和亲和力可以激发流动儿童的参与欲望,有利于他们将这种学习热情泛化到对到其他课程的学习当中。不仅如此,有针对性的设置一些音乐活动还可以改善流动儿童的注意力、记忆力等智力品质[8]。在奥尔夫音乐治疗中,治疗师常常将提高注意力作为发展儿童其他各种心理能力的切入点。由于奥尔夫音乐治疗方法中使用的音乐刺激大多具有新异性,在音乐活动中强调“口、眼、手、腿、脚”全面地动起来,投入到音乐中。无论是“节奏声势”训练或者“随音乐律动”都能达到很大的刺激强度[9]。因此,通过利用有趣的音乐治疗活动训练中小学生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品质非常合适。(五)促进流动儿童形成积极的个性特征,完善人格古人云:“移风易俗,莫善于乐。”民风的好坏依赖于个人品行素养的优劣,而好的音乐可以激发人们对于真、善、美的追求,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在儿童的素质教育中,音乐教育一直被视为是培养儿童积极个性和良好人格的重要途径。由于流动儿童大多来自农村,经济条件不佳,家长和学校大多也不重视儿童的艺术需求,导致儿童的艺术熏陶比较缺乏。而音乐治疗不仅可以对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有辅导作用,还有利于流动儿童形成积极的个性特征,完善人格。例如,通过聆听、歌唱《摇篮曲》、《跪羊图》、《父亲》等表达亲情的歌曲,可以让流动儿童感受到爱的力量和温暖,并促使其形成爱的品质,提高爱的能力;聆听《二泉映月》等悲苦的音乐不仅能发展儿童的移情能力,更能让儿童在感受他人痛苦的同时更懂得珍惜自己生活中细微的幸福;聆听、演唱《阳光总在风雨后》、《隐形的翅膀》等关于勇气的励志歌曲则可以让流动儿童更加坚强、乐观地面对当下不利的生活处境;通过合唱训练或者乐器合奏的过程能促使流动儿童形成团结合作的意识,有也利于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总之,音乐治疗可以带给流动儿童心灵上的滋养,促进积极个性心理的形成,塑造完善的人格。

三、音乐治疗在流动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实证研究

(一)实验目的根据流动儿童及其社会支持资源特点设计出一套针对流动儿童社会支持领悟能力的音乐治疗方案,通过对其实施干预,研究音乐治疗的有效性,最终为流动儿童的心理辅导工作提供一种新的工作思路。(二)实验方法实验对象: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对干预群体进行初步测验,筛选出40名8~14岁的领悟社会支持水平偏低的流动儿童,再根据量表总得分及各维度得分情况,将40人分成社会支持领悟总分及维度分基本一致的两组,其中对照组20人(男13,女7),实验组(男11,女9)。实验器材:钢琴、葫芦丝、音箱、音乐资料若干、相机。测评工具:本次研究采用Zimet等编制的《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进行测评。该量表是一个强调个体自我理解和自我感受的社会支持量表,共包括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和其他支持三个维度。为了使该量表更适用于本次研究对象,笔者对问卷中第1、2、5、10道题中的“领导、亲戚、同学”改为“老师、亲戚、同学”。实验内容:本次研究以心理健康辅导课的形式呈现。课程名称为“心乐课”,意为“用音乐让心快乐的课”。音乐治疗活动内容主要包括亲情梳理、同伴友谊、寻找身边的爱、积极自我四个方面。首先,亲情梳理。通过哼唱表达爱的儿童歌曲、聆听表达爱的音乐、开展情感测验“生命挚爱的取舍”(以器乐曲《往事回想》为背景)、回忆关于亲情的话题(音乐回忆)等音乐活动,促进流动儿童对父母亲情的理解,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务工父母因为工作繁忙或者教养方式的原因而给自己造成的“爸妈不爱我”的假象,使其更加深刻地感悟到父母对自己的关怀和爱。其次,同伴友谊。同伴关系是学龄儿童最主要的人际关系,也是流动儿童非常重要的社会支持资源。通过聆听学唱关于友谊的歌曲,开展关于人际交往的心理游戏,感受“拥抱的力量”,最终起到激发交往意识、增强交往动机的目的。再次,寻找身边的爱。该环节旨在扩大流动儿童领悟社会支持资源范围,通过学习发出“轻、柔、缓”的充满爱和温暖的声音,讨论关于“爱”和“感恩”的话题,使流动儿童感受到来自生活中的无处不在的关爱和陪伴。最后,积极自我。本环节是属于社会支持以外的自我支持。拥有积极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意识有助于流动儿童形成高自尊的人格。通过观赏、聆听动画音乐《别看我只是一只羊》,讨论动画《喜羊羊与灰太狼》中每个角色的特点,主动发现自己以及同伴的优点,引导流动儿童对自我的形象以及自己在同伴眼中的形象有一个更加积极的认识。实验结果及分析:由表1可知,实验组和对照组在音乐治疗干预前的领悟社会支持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上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说明两组具有可比性。为了更准确地反映音乐治疗干预的有效性,我们进一步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干预前后的领悟社会支持变化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结果见表3。由表3可知,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家庭支持变化量、朋友支持变化量、其他支持变化量及领悟社会支持总分变化量上存在显著差异,表明实验组干预前后变化量较对照组更为显著,即实验组受干预影响产生较大变化,而对照组未加干预,前后测值变化较小。由以上结果可以证明:音乐治疗干预对流动儿童领悟社会支持能力的提高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