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中语文辅导教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1以学生为本
以学生为本就是要将学生获取知识技能的过程与方法、情感认知实现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协调起来,实现均衡发展。可以借助于一般意义上的有效教学课堂目标加以实现,即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实现学生在学习上有收获、有提高及有进步。具体到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表现在学生认知上、情感上及技能上。学生认知上主要体现在学生从不懂到懂、少知到多知、不会到会;情感上主要表现在学生从不喜欢到喜欢、不热爱到热爱、不感兴趣到感兴趣;技能上主要体现在学生从生疏到熟练及灵活运用。这些有效课堂教学的特征最基本的就是提升学生学习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的兴趣,实现学生主观能性,同时最根本的是一种体现学生为本的现代教学理念。同时,做好后期学习效果的信息反馈工作,及时调整教学方案。此外,教师还应该做好自己在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定位,尽可能的帮助学生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引导和激励学生参与到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课堂教师过程中来,最大程度上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
1.2贯彻“分层教学、分类辅导、分组讨论”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在贯彻“分层教学、分类辅导、分组讨论”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方面,首先需要树立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课堂有效教学的意识,切实提高阅读审美能力。教师不能够停留在高中语文现代文分析、试题讲解层面,还要充分考虑到应该给予学生学习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怎样的方法和技巧、如何实现最有效的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课堂教学,而不是牢牢锁住学生的考试分数。其次,教师需要加强业务方面的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特别是对于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来说,教师需要深入到文章中,设身处地的了解当时作者写作的环境、情感情况,形成自己对文章的独特理解,从而引导学生也结合自身的感悟与理解作者在文章中所有传递的思想情感。最后,教师需要精心备课,强化课堂有效引导。通过前期对学生实际情况和教材特征的全面了解,制定出一个整体性、差异性、层次性的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目标。
1.3坚持教学反思,强化自我评价
坚持教学反思,强化自我评价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素养水平及创新意识,进而实现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高中语文现代文大都具有思想深邃、笔法灵活等特点,仅仅是泛读是不可能形成自身独特认识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需要定期反思教学,不断审视自己的教学方法,通过修改完善教学设计和质疑教学构想,及时找出教学过程中低效甚至是无效的原因,进而深入总结,找出改进和修改语文现代文阅读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途径。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作出正确有效的评价,可以通过各种类型的形式进行检验、校正,例如让学生写读后感、随笔片段、经典模仿等等,形成对现代文的直观感悟,达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的双赢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课堂教学效果。
2结语
关键字:高中语文教学 人文性 缺失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772(2013)04-003-02
长久以来,高中语文教学一直受到高考的影响而只注重服务于考试,关注于分数,强调于应试,忽略了教学中对人文精神的培养已经发展。长期的应试教育对教学,对学生影响深远,在课堂上只注重对学生认知活动的培养而放弃了高中语文教学中本该有的文学功能和审美职能,最终使得学生变成了应试教育下的“书呆子”。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强调:语文课程是一门内涵深厚,实践性强的人文学科,要让学生充分的受到语文的熏陶和价值观的引导,要让学生的本身的个性体验得到应有的尊重。语文是人文的、有内涵的、有魅力的,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充分的体现因材施教、以人为本的人文性的教学理念。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性教学的重要性
从广义上讲,人文性教学主张以人为本,注重人的个性的培养与发展,同时也提倡尊重人本身的价值并且尊重人固有的尊严和自由。学校是学生获得知识,塑造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场所;语文课堂是学生塑造个人尊严,提升个人修养和人文情怀的平台。所以语文课堂承担着沟通心灵、推进文明、清除劣习的的重要使命。现在的社会越来越复杂,现在的人也越来越复杂,人们为了适应社会而逼迫自己变的复杂,最终使的人类社会形成了一个缺少良知的弊病。为了改变这个现象,语文教育正承担这个伟大的使命,而提倡人文性的教学则可以很大程度上促进这个进程,提升全民族的人文修养。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教学的问题及分析
纵观全国,所有的学校中的教学都在围绕高考而安排教学课程,高中语文教学也逃不出这个规则,而这种安排无法体现出人文性。在高中三年的语文教学课程的安排中都存在了如下的几种问题:压缩裁剪教科书内容;购买辅导材料;教师自己编辑辅导材料。无论是哪种情况,都在为了高考而教学,无法体现人文精神。同样,语文教材安排中也无法体现人文性,因为高考中的试卷上有几个固定的板块,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语文的教材也都围绕着这个来设计的。太过单一的训练阅读或固定的练习写作往往会锻炼不到学生的人文知识。
之所以有如此多的问题,还得从教育的性质来讲。现阶段的教育完全是应试教育,成败都体现在分数上。虽然高考的宗旨是选拔人才,而现实也的确为祖国奉献了很多的实用人才,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其固定的应试模式正在慢慢的局限住教育的活性和学生的思维,也很难使得教育教学中体现出以人为本的人文教学。
三、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性教学的策略
既然问题已存在,现在要做的就是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
1、教育管理者的应对策略
教育政策是由人制定的,而教育管理者制定的教育政策在很大的程度上可以影响着整个教育的方向。所以,作为政策制定的者,教育管理者要首先转变认识,不能再单一的、片面的把学校当作政治性的经济性的机构而忽略它的社会性以及最重要的教书育人的、传播知识的功能。作为管理者,要把握住整体教育的方向,制定最合理的、人文化的教育政策。
2、教学实施者的施教策略
教师是直接面对学生的教学实施者,他可以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人文观、价值观,所以作为教学实施者的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一个好的教学观念能使得教学实施者具备一个好的教学素质,而具备了优秀的教学素质的教师更能优化他的教学质量。一个好的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注重培养学生人文知识的教学观念,优化教学过程,从重视考试到重视知识的传递,学生人文性修养的培养。同时,教师要转变固有的教学思路,不断改善优化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更好的贯彻人文性教学,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人们已渐渐认识到“语文”不单单只是高考的工具,也渐渐的认同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教学。语文从我们入学一直贯彻到学业结束,他是一门兼顾文化与语言、学习知识与学生成长、听说读写与思想感情的学科。我们一直提倡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添加人文性教育、重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人的教育培育,同时也不能放弃语文的教书育人的“工具性”的职能。高中语文教育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二者是和谐统一的,不能重“人文”轻“工具”,同时也不能为了高考而学语文。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如何平衡二者的关系,需要从体制到理念,从政策制定者到教学实施者多方面的努力,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育使人成为人,而语文教育中的人文性教育将是这个目标的推动力。
参考资料
[1]胡小兵.论新课程高中语文教学的人文性[J].考试周刊,2009,(15):37.
【关键词】高中语文;学困生;特点成因;转化
语文教学中,有一类特殊对象,就是学闲生。所谓学闲生,就是指智力水平正常,但由于种种原因,导致长期成绩不理想,甚至思想品德也比较差的学生。布鲁纳认为:“教学局限于天才学生,或以中等学生为目标都是不恰当的。”既要照顾中等以上学生,又要顾及学困生,其实是很难的。因此我们要不断研究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学困生的个性心理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端正学困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困生的学习习惯,彻底扭转学困生畸形的学习心理,这是他们学好文化知识的前提。调查显示,高考竞争模式下的高中语文学科,学困生的比例远高于其他学科。一个高中毕业生,“口头表达支支吾吾,书面表达空话连篇,拿起文本读不明白,人文素养严重缺失”,早已不是少数更非个别现象。“转化一名学困生,比培养一名优等生更重要”,“转化学困生是最好的教育科研”,显然,中小学教师更应坚守这样的教育科研观。面对数量相对较多的被视为“包袱”的高中语文学困生这一群体,每一位高中语文教师都不应也不能视而不见或刻意回避。
一、高中语文学困生的特点
1.对语文学习没有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学困生普遍的特点就是对语文没有兴趣,不仅很难产生兴趣,对于语文学习甚至存在厌烦抵触等负面情绪。兴趣的缺失往往是学习语文的第一障碍,不好的情绪会让这种障碍更大,这是语文学困生们首先面对的难题。
2.对于文章的理解与鉴赏能力欠佳
语文教学过程中就是培养学生对于好的文章和文章背后需要传达的思想情感及意境有良好的感知能力,这种能力一方面是后天逐步培养与习得的,另一方面个人天赋也存在一定差异。语文学困生在这方面大多都表现出较为明显的欠缺,对于文章没有很好的理解与感知能力,甚至对于怎样的文章都表现出无感,不管是唯美的风景画卷还是深刻的人物刻画,都无法激起他们心中的涟漪。
3.自身学习习惯不够好
无论是哪一个科目的学习,学习习惯都是十分重要的,语文学困生们在学习习惯上也表现出一些共有的特点,那就是学习被动,不愿意阅读也不愿意思考。语文学了课堂中老师的讲授分析,很大程度还需要学生课后阅读,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与视野,这对于提高语文能力是很有帮助的,然而他们却不愿这么做。
二、高中语文学困生的转化对策
1.塑造教师个人魅力,艺术诙谐授课
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学生中的人格定位和学生对老师专业水平的认可,及学生对老师的良好评价也是促使学生能够有兴趣并且能认真学好语文的重要因素之一。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假若学生对老师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那么学生就会在课外时间积极的“渐修”自己,以便在课堂上积极的表现,以博得老师的鼓励、赞许或偏爱。从而使老师对他或她更加关注。正是这种高度“关注”,师生之间就会发生空前的“默契”。因此,老师就会得到学生的感性“认可”,那么语文课堂教学就会在积极而生动,热烈而高亢的凯歌声中奏响。
2.帮助学困生树立成功的信心
学困生并非是智力低下、行为能力很差的学生,造成他们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他们缺乏学习兴趣,缺少推动他们努力学习的心理动力因素,使他们一再经历学习活动过程上的失败,从而产生自卑心理和畏难情绪,并且认为自己无足轻重,被大家另眼相看。学困生最缺乏的恰恰是自信,他们羞于表达、乐于沉默。要激发他们学习兴趣、求知欲望、学习意志就必须从培养他们自信心入手。例如:定期开展心理辅导,多谈心、多鼓励、多表扬、多耐心启发,让他们能够感受来自老师的关爱;开办“心灵角”,让学困生组织话题和交流活动;课堂预留回答问题和参与活动的机会以及课后优先辅导的原则,将其记录到个案中;组建诸如成语收集、美词佳句、语文才艺等兴趣小组,让他们在活动中了解自己的特长,以树立信心;课前五分钟给他们汇报学习成果的机会,让他们感受成功的快乐。教师要看到学困生每一点每一滴的进步,及时肯定学困生的优良表现。
3.应切实树立“因材施教”的教学观念
在高中阶段,由于学生思维发展不够成熟、认知相对落后,语文“学困生”的人数明显增多。要使这些学困生不成为教育的“失败者”,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以达到转化学困生、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目的。语文教师要摸清本教学班的“学困生”情况,确定“学困生”人数和名单,通过课堂、活动、家访等形式开展师生交流以确定“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和类别,根据每位学困生谈心、辅导、教育转化情况等建立“学困生”个案。对学困生进行全面了解,全面分析,从中找到学困生的根源及主要因素,了解学困生的性格爱好,主要优缺点,然后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帮助学困生提高。结合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点,设置适合学困生认知水平的问题,使其消除对语文的恐惧。例如写作时,要求学困生的文章真实、顺畅、字数足即可。令学生脚踏实地,而非好高骛远。
4.及时和家长沟通,形成合力
学校教育离不开家庭的支持和配合,良好的家庭教育更重于学校教育。通过家访,使家长能及时了解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纪律等情况,架起学校与家庭的桥梁,真正做到学生在校由老师管,在家家长管。调动家长的积极性,配合老师辅导孩子的学习。学校里有老师督促学习、作业。但在家里自觉地孩子能叫认真地完成家庭作业,但碰到这种不自觉地孩子或者智力差点的孩子,如果没有家长地督促、帮助,学习对他们而言也是很困难的,家长的配合非常重要的。
总之,高中语文学困生的转化是一项贯穿整个高中教育的复杂而艰巨的工作,每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都要充分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我们坚信,只要找准原因,改进方法,因材施教,长期坚持,并与学困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我们就一定能变学困生为学优生,并进而大面积提高高中语文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一、正确认识和理解高中语文导读教学法
通过对高中语文导读教学法的梳理以及了解当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本文认为高中语文导读教学法并没有过时,它对于改进当前语文阅读教学、丰富语文教学的积极意义仍然很突出。关键在于,今天我们如何去认识它、继承它,怎样发挥它的长处。
高中语文导读教学法又称“三主”、“四式”语文导读法。其理论指导“三主”,即“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不是三个并列概念的静态排列,而是一个彼此联系又起着相互制约和促进作用的整体。今天,如何认识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互动依然很重要,高中语文导读教学法可以帮助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处理好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以及教和学的关系。语文导读教学法在操作层面上采用的四种“基本课式”,即“自读式、教读式、练习式、复读式”,让我们的教学有的放矢、有章可循,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助于教与学之间产生和谐的“共振”,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提供了有利的保障。“基本课式”给我们的启示在于,在今天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需要多设计一些“基本课式”或提出一些具体的操作程序,对于提高高中文教学质量也是十分必要的。
二、用好用活高中语文导读教学法
要继承和发扬高中语文导读教学法,就要用好用活它。用好,主要是指继续发扬语文导读教学法好的方面;用活主要是指教师在使用方法时不能机械照搬,而应该根据课程、教学内容、学生知识背景等灵活变通的运用,使之符合当前教学需要。
高中语文导读教学法的“基本课式”即“自读式、教读式、练习式和复读式”,使语文导读教学法在操作层面上具有了一定的可操作性。但是正因为如此,它的机械、刻板的一面也相对突出。如果每堂课都按照“四式”来操作,必然难以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同时难以照顾不同学生在学习上的不同步调,还可能使教师和学生对这种一成不变的教学程序产生倦怠。尽管如此本研究认为用好用活语文导读教学法仍能发挥其长处。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文本的特点选择适合文本的“基本课式”,如有的文章难度较大,学生自读后很难消化,教师可以着重采用教读式;有的文章比较容易读懂,教师可以规定时间,并列出一些问题要求学生作答,让学生自己自读,这样可以控制学生的阅读情况。
高中语文导读教学法提出的“训练为主线”,其训练主要集中在课堂上的“读”。用好用活高中语文导读教学法可以采取把训练延伸到校外、扩展训练场所的方法,让学生的训练既能在课堂上进行,也能自己在课外进行。为保证学生的课外训练与课堂训练结合起来,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提问和讨论的方式,检查学生的读,了解学生为什么读、读什么,从而在课堂训练中选择一些适合学生需要的读物,并辅之以一些实用性的阅读技巧,打通课内课外的训练,使课外训练落实到实处。
三、创新发展高中语文导读教学法
任何方法要有生命力,就必须有所创新,在创新中求发展。从我们的调查来看,除了一些高中教师对语文导读教学法的长处没有用好用活之外,还有不少教师对它一点不了解。这说明在时间长河中,高中语文导读教学法由于种种原因慢慢地远离了中学语文界。从我们对语文导读教学法发展历程的追溯来看,它的产生很不容易,其理论与方法的积极意义仍然十分明显,对今天的语文教学改革仍有较大的借鉴意义。本文认为,继承和创新不是一对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的。要继续发挥语文导读教学法的长处,更重要的还是要改革创新,创新才是对语文导读教学法最好的继承,才是继承的根本。
关键词: 分层教学 高中语文 教学实践
因材施教是分层教学的核心思想。基于学生受知识的熏陶程度不同,学习掌握某个知识点的时间和理解的深度也不尽相同,其语文文化素养及内化吸收知识的能力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传统的“大杂烩”式教学忽略了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故新课改明确要求,教师应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材施教,即分层次进行教学。我根据个人经验将从教学现状和实施教学分层的有关策略上探讨其在高中语文教学课堂的应用,并期望摸索出一条规律科学的教学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
一、高中语文教学现况分析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进行教学围绕的主题是以高考取得优秀成绩为唯一目的。一味以应试教育为教学的终极目标,往往导致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是对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有着统一的要求,剥夺了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不能兼顾处于不同语文学习能力的学生,这种教学模式阻碍了语文水平高的学生的进一步发展,也使语文基础差的学生丧失了信心。当今时代讲求实施素质教育,“大杂烩”的教学模式严重违反了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所谓的素质教育就是要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根据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选择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发展个性,表现个性,关注和培养个性的过程。同时,教学方法要坚持面对全体同学,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适应的条件,规划教学方法的过程要避免统一的教学方式、统一的教学目标。为了落实新课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采取分层教学、分层管理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共同发展共同提高。
二、规制不同层次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目的
根据分层次教学在高中教学中的实际情况,要求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习惯、个性特征、学习接受能力采取不同的教育手段实现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分层教学。根据新课改的改革目标,教师应颠覆传统的教学理念和做法,全力构建具有指导性的高中语文教学模式。作为“分层次”教学模式,首先要求教师在授课方式上和对学生的思维训练上具有层次性,这需要教师准确把握课本上的整体内容,进而分析每个章节的知识要素,理解课文每个句子、字词等,使之连贯成一个层次分明的教学系统。教学过程进行划分层次主要根据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和基础能力的水平,提出相应的教学要求。例如在月考、期中、期末考试中设置三种不同层次的考试内容,并按其难易程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检测,逐步挖掘不同层次学生的创造性思维,A卷设置一些具有拔尖性的题目,B卷考查基础知识和小部分开发学生思维的题目,C卷主要针对基础能力较为薄弱的学生。通过这样对症下药、合理分层的教学模式使教学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全面提高每个层次学生的语文水平,实现教学的终极目标。
三、制定科学合理的分层次训练模式
语文学习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无疑是由点到面,由简单到复杂进行循序渐进的训练。教学过程中注重对于新旧知识进行对比掌握,对于重点难点要精雕细琢,逐层深入,促进其全面发展。下面对教学方式提出了要求:首先,授课过程做到分层讲解,遇到重点难点时要兼顾基础薄弱的学生,并精选实际案例进行教学。如教授《烛之武退秦师》时,针对低层次学生的教学要求主要让其掌握文章部分词语的含义及文章的段落内容概述。对于高层次学生要求弄清课文所记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和能准确把握烛之武退秦师的原因,对中层次的学生要求其在完成低层次学生的学习任务的情况下,自由对文章进一步学习与探究。其次,要分层次设计学生作业,教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设计与之相应的作业题目,低层次的学生作业设计要偏向于基础知识巩固,中层次的学生在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需搭配少量提高题,高层次学生的作业要倾向课外拓展延伸等综合性题目。这样能激励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超前学习,同时为基础薄弱的学生创造相应的发展条件,最终实现共同发展的教学目标。
四、改善教学评价的标准并及时进行分层反思
进行分层教学即意味着对其教学评价标准也要有一定的层次,分层教学评价考查的重点主要在对各层次的学生学习目标及任务的完成情进行科学的评价,不同的评价标准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及时进行分层次教学评价促进分层教学。下面我对实施一学期的分层教学后,针对各层次学生所作出的教学评价。1.对于高层次的学生,教师需要进一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充分挖掘该层次学生的潜力;对于基础知识薄弱的低层次人员,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下更大的工夫,充分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设计课题。2.师生之间融洽的关系是增强教学效果的剂,同时努力营造公正化的课堂氛围。3.教师课后一定要规划好分层辅导的内容做好相关配套练习,课上问题尽量课上解决。4.虽然实行分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但是在一些细节上仍需要进行完善,如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相对较弱,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在课堂上没有以学生为教学主体,这些影响因素大大降低了教学成效性,希望在未来的授课过程中进一步提高。
每个学生不管知识水平,都存在可挖掘的发展空间。分层是在照顾个体差异的情况下让学生扬长避短,全面发展自己,让其潜能得到充分开发。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上做到既统一又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余志芳.以学习需要为导向的分层教学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2.
[2]孙至娟.“诱思探究”理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