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学生创新思维培养途径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R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1(b)-0221-02
创新思维是灵活性思维、求异性思维等多种思维形式的综合效应,是一种新的视点观察事物、分析事物,并能够提出新见解的一种思维智力品质。人类的文明史,从远古到今天,从古代的四大发明,到近代工业制造,从钻木取火到现代化社会的蒸汽机发明,从古代的烽火台传播通信到现代社会互联网技术联通世界,都渗透着创新思维因子的作用,都是在不断创新,不断超越的理事。一个民族的进步,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需要创新;一个人,尤其是一个大学生,培养的创新性思维,就能够在学习、工作、事业、修养上越来越好,脑子越来越灵,办法越来越多,视野越来越广,形象越来越佳,永葆生机和活力的源泉。培养富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1 培养高素质人才需要培养创新思维
21世纪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核心,就是创新。创新的核心问题是人的创新思维,创新思维决定了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作为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摇篮,大学生必须重视加强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和开发。
美国的一些大学在70年代开始就设立知道大学生进行创造发明活动的创新中心,并开设针对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课程,进行专门训练和培养大学生。德国于1998年了的《德国技术能力报告》把“创造知识”当作未来发展战略。世界上,各个国家都把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放在了教育的重要位置。
2014年6月,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开幕仪式上,提出“坚定不移创新创新再创新,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步伐”。2014年9月12日,总理指出“创新是发展的动力源泉”。我国1999年《高等教育法》要求,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
在党十上,部署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能力教育在我国日益受到重视,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方面,也推出了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关于创新教育的课程也相继在一些大学开展。高等学校更富有了培养创新人才的重任,注重教与学的方法,营造有利于创新思维培养的环境,涌现出更好的创新型人才。
2 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定位
加强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必须要准确的定位“创新思维”。创新是科学精神的精髓,创新要从客观实际出发,勇于探索,用于开拓。大学生的创新活动就是思维继承要辩证,相对于传统思想而言,创新思维不受到现成思路的约束,打破思维定式,寻找对问题的独特解决方法,能够发散思维。创新思维中具有的多元思维、无界思维、偶然思维、超常思维等知识理论有助于巧妙极致地解决客观世界中的难题。勤劳改变不了事物发展的本质,汗水提升不了社会进步和发展,只有创新能力和创作型的工作,才能创造奇迹。
大学生拥有创新思维,才能够自如的应对未来社会的竞争,使自己的人生价值、社会价值更好的体现。大学生作为我国未来事业的建设者,拥有创新思维才是社会注意事业高素质的建设者的体现,使得我们更好的把我政治经济发展变化的规律,使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方向更加明确,各级政府机关的决策更加科学。
3 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的探索
3.1 创新思维课堂教学,形成有效的创新意识激发机制
创新思维要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宽泛的知识基础,广博的知识储备,重视实践训练。训练学生灵活性思维、求异性思维等能力。
3.2 培养综合型、创新型师资队伍研究
教师知识的广博、素质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教师引导学生创新意识的程度,培养创新意识强,并且也具有很强的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师资队伍。
3.3 探讨构建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发展的教育体系,评价体系
提高培养人才的质量,特别是注意对创造性人才的培养,要具有良好的环境和氛围。环境上要营造出让大学生具有较强创新意识,良好的创新精神与较高的创新能力;创造的氛围要有自由讨论的学术氛围,让创新人才脱颖。
4 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具有重要作用
作为信息化社会时代的大学生,生活在大数据时代,拥有了综合运用现有的知识、技能、信息和方法,从而创造性的提出新的观点、新的理念和新的方法,发明新技术、新产品,在未来的发展中才能不断开辟新的天地。
21世纪,各国的竞争实质是以科技发展为主导的综合国力的竞争,社会的竞争是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竞争,培养了大学生具有创新思维的能力,对国家的发展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利益。要使当代大学生能够真正的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新,成为独立、自主、高效的学习者,成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生力军。
参考文献
[1] 田先华,胡丽芬.论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分类和培养策略[J]. 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08,18(2):7-9.
[2] 刘成群.浅谈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S1).
[3] 张怀满. 试论大学生创造性思维与学习[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5):130-132.
[4] 于航.大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有效途径[J].吉林教育(综合),2013(2S):4.
一、解读大学生创业之创新思维
什么是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进行创新活动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包括创新意识、创新兴趣、创新胆量、创新决心以及相关的思维活动。作为青春代表的大学生创业群体具有强烈的改变现状的的意愿萌发,表现出潜在的创业动机,对其在创业实践活动起着指引推动作用,支配着创业者的态度及行为,是创业活动中重要组成部分。而创新思维推动大学生对未知事物产生的强烈好奇心,摆脱现有的固有思维定势或思维框架,产生独立性,创造性思维,并积极转化为探索创业的原动力。
二、周边大学生创业的现状
当下,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了多项相规定鼓励大学生创业,高校也设立了各类大学生创业支撑项目和专项资金,大学生群体的创业热情高涨。本人目前创业近一年,通过与大学生创业群体的交流学习,针对本校及周边高校调查得出一份数据:在被调查的大学生创业者86人,涉及多个行业领域,但不难发现,大学生获得项目立项和专项资金支撑只占数据14%。半年后对之前被调查的86人进行交流调研,当中不到30人坚持创业,大多是由社会经验不足,竞争压力大,人脉圈小,承担较大的成本而放弃创业。但也不乏成功的案例,例如:调查数据中有12人开设创意陶瓷工作室,目前均已打开销路,极大的鼓舞了大学生的创业激情。
三、培养大学生创业之创新思维的建议
(湖南工业大学 计算机与通信学院,湖南 株洲412000)
摘?要:针对目前大学计算机专业培养局限在基础知识与理论学习的现状,提出以产学研一体化为基本理念、以理论联系实践为主要原则的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创新教育与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基本思路和培养体系。
关键词 :创新思维;创新教育;产学研一体化;理论与实践结合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黎曼流形上基于均值偏移的逆半调研究”(61170102); 基于过程挖掘的网络化软件运行时行为分析方法(61350011);2013年湖南工业大学教学改革项目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网络教学资源建设与成效研究”(2013B11);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立项课题 “基于省级创新训练平台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研究”(XJK013BGD057) ;湖南工业大学2011年重点教研项目(2011B02)。
第一作者简介:曾志高,男,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数据分析与处理、智能计算与模式识别、计算机视频,zzgzzg99@163.com。
0 引 言
创新是科技进步的动力,是民族兴旺的源泉,而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则是高等教育责无旁贷的使命[1]。创新思维是一种能以新的、创造性的方式来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它是思维的高级形式,也是一个人的知识、能力等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2-3]。
目前,许多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创新教育水平还比较低,学生的创新意识非常淡薄,创新思维能力欠缺。在社会实践中,许多学生只能循规蹈矩地做些简单的工作,不具备创业的潜力。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学校的课程设置陈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大多只满足于基础知识和理论的灌输,很少注重学生的思维培养。
1 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基本思路
1.1 树立创新型教育教学理念
一个优秀的大学教师,不能只满足于基础知识和理论的传授,而应把学生创新思维培养整合到从教学到考核、从课内到课外的各个环节中去。在教学过程中,应多鼓励学生树立勇于质疑、敢于批判的精神,提出问题是创新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素质[4-5]。
计算机专业大学生的创新培养模式要注意“纵横向结合”。“纵”就是要深入计算机本专业知识的学习;“横”就是要注意横向拓宽知识结构,对于相关专业领域也要适当地涉猎。如果只是局限于本专业领域的一个狭小空间,那么将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迸发。因此,具备跨学科跨专业的知识架构,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1.2 兴趣激发创新思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否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激发其思维潜能的关键。目前,在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兴趣的基本途径主要有如下两个:①以知识的有用性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上课时,教师可以多举一些利用计算机理论知识来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一些实际问题的实例,让学生体会到所学知识的价值,从而有助于激发他的学习兴趣。②以知识的趣味性来吸引学生的兴趣。例如,在编程训练中,可以选用具有游戏性质的实例,寓教于乐。
1.3 产学研一体化的教育模式拉动创新教育
产学研一体化的教育模式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为此,可以将学校、科研机构和企业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它们形成如图1所示的能相互合作、相互促进的稳定的三角形关系。
三者中,学校是人才培养的主体,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大纲及培养方案应该与科研机构的研究课题和企业的需求直接挂钩。科研机构可以通过定期开展学术讲座、组建学术团队、开设学术论坛、开设创新实验室等一系列途经,为学校孕育创新型人才创造良好的氛围。科研机构还可以与企业沟通,解决企业的工程应用问题。
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形式也是丰富多样的:①企业为学校提供见习、实训、实习的基地;②企业根据最新的社会需求,定期以研讨会的形式,参与校方的专业课程设置、培养方案的制订;③企业为学校提供专业技术人员做兼职教师,为学校提供更加全面化的师资力量。
2 创新思维能力培养体系
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须遵循“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课内主要是通过改进或优化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考核等措施,为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课外主要是通过论坛、专业培训、研讨会、选修、讲座、各种学习社团、科技竞赛、职业培训等途经,为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营造氛围;实践主要是通过校内实训、企业见习、实验课、校外实习、毕业设计等方法或措施来丰富创新思维。
图2所示是一个包括课内、课外与实践的三维创新思维能力培养体系示意图。
2.1 合理规划创新教育课程
课内教学是学生创新教育的主要载体,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渗透和贯穿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2.1.1 课程设置
创新思维是建立在系统的知识学习基础之上的高级思维形式,创新思维教育需要落实到具体的课程中。因此,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置要遵循如下3个原则:①由于计算机领域知识更新快,计算机专业课程必须与时俱进,要毫不犹豫地抛弃那些过时的、意义不大的课程,及时地跟进科技前沿;②充分考虑社会的需求,通过校企沟通,让企业参与课程培养方案的制订;③要在厚基础的前提下,适当开设一些跨专业跨学科的拓展课程,这些课程对培养计算机专业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创新能力有深远的影响。
2.1.2 教学方法
在计算机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如下两种教学方法,对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至关重要。
(1)启发式教学:课堂上不能满堂灌,而应该在适当的时候,给学生们一个思考的空间,或利用一些有启发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教学内容也不必在课堂上和盘托出,可以有意识地留下悬念,引导学生课后去探讨。
(2)案例驱动式教学:可以大量采用工程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实例,把教学内容融入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去,以实用的案例驱动教学进程。这样,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综合能力、应用能力、思维能力都会大大提高。
2.1.3 课程考核
考核是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检验的有效途径之一,但考核的目标、方式、难度对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非常重要。对学生的考核可按如下3个原则来展开:①考核目标多元化:也就是打破传统的只考核理论知识的局面,将基础知识、专业技能和思维能力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考核;②考核方式多样化:在重视知识点考核的基础上,要大胆地采用设计类的考核方式,有助于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③考核难度层次化: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敏感度、接受能力往往参差不齐,如果用一个标准去考核学生,对于部分学生要么太难,要么太易,都会损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采取多层次的考核标准,学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考试。
2.2 努力营造创新教育氛围
大学阶段的学习是多渠道的,不能只拘泥于课堂45分钟,应该鼓励学生重视45分钟之外的学习:①在课堂外,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研讨会,鼓励他们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组织学生定期提交研讨报告;②要求学生自觉地听讲座,因为专题讲座可以很好地拓展专业视角,加深对课内知识的理解,对创新思维的启发很有帮助;③组织创新竞赛,引导和激励学生大胆创新;④网上开设论坛,或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社团,学生在论坛或社团里可以自由地与别人进行交流和探讨,有利于他们吸取各种知识。以上这些方式,能很好地营造一个自由而有活力的创新教育氛围。
2.3 在实践中丰富创新思维
实践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领会到知识与现实应用的结合点。通过实践,既培养了应用能力,也培养了兴趣。计算机专业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工程学科,在教学中尤其要注重实践环节。计算机专业实践的形式有多种多样,如:实验课、课程设计、观摩见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
对于实验课,除了应适当增加实验课的比例之外,还应考虑多安排些综合性强的设计类实验。需要引起注意的是,现在的计算机实验课,大多只是验证式的实验,如程序设计语言课,大多数都是让学生输入程序,再记录运行结果。这种机械的验证式实验并不能很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能有效地启发他们的思维。所以,实验课的设计应当精心安排,做到既重基础,也注意能力的提升,且实验内容应该有一定的梯度,使不同理解层次的同学都可以得到启发和锻炼。
3 结 语
湖南工业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学院对于创新教育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视,大力加强信息技术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的建设,基于省级创新训练平台,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通过创新训练中心的建设,极大地提高了我院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整体素质。创新实验室的学生在各类计算机大赛均取得好成绩,如在湖南省第八届大学生计算机程序设计竞赛中ACM组取得团体第三名、三银一铜的好成绩。实验室也为腾讯、华为等社会企业输送了一大批优质创新型人才。创新教育仍然任重道远,需要教育工作者长期坚持和重视。
参考文献:
[1] 刘畅. 印度IT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 教育探索, 2009(8): 158-159.
[2] 陶学恒, 崔远慧. 构建以素质教育为主导的计算机专业实践与创新体系研究[J]. 价值工程, 2011(1): 7-8.
[3] 丛丽华. 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目标体系[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6(5): 45-46.
[4] 成琳. 探究式项目教学法培养计算机专业创新思维型人才[J]. 高等教育, 2012(11): 22.
高等学校创新教育就是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技能等,其中对创新思维的培养是核心。现代心理学研究发现,人的思维可以分为两类:一般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一般性思维是指人的大脑利用现有的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做出判断,保持人的思维的正确性和严谨性,对人有效地适应社会生活具有重要的作用。创新思维是指人以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为基础而创造新事物的高级复杂的思维能力,是人们对于未知领域的探索。[1]在创新意识的支配下,将大脑中的感性和理性知识信息按科学的思路,借助联想和想象,直觉和灵感,通过不断地进行尝试、猜想、想象,以渐进性和突发性的形式重新组合,以逐渐寻找问题的解决,然后再逐一的提出方案,进行理论和实验的检验,形成有社会价值的新理论观点、新知识及新方法等心理过程。[2]创新思维是人们从事创新活动必须具备的思维能力,帮助人们完成现在正在面临的和将来可能遇到的各种全新的问题,能深刻全面地掌握知识,并能将其广泛迁移到人们所面临的新问题情景中,使创新活动得以顺利完成。
二、艺术教育对大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要作用
科学上的创新光靠严密的逻辑思维不行,创新的思维往往开始于形象思维,从大跨度的联想中得到启迪,然后再用严密的逻辑加以验证[3]。我国思维科学创始人钱学森先生讲到:“难道搞科学的人只需要数据和公式吗?搞科学的人同样需要灵感,而我的灵感,许多就是从艺术中悟出来的。”可见创新思维能够受到艺术思维的正向影响,二者在一定程度上是一脉相承的。艺术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创新思维活动。通过艺术教育的丰富性和创新性带给大学生丰富的想象和广阔的联想空间,进而培养和发展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对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及意义。(一)艺术教育能培养思维的灵活性灵活性反映着思维的广度,是思维广阔性的前提,是创新思维得以发生的重要因素。艺术作品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它是平凡生活的“再现”,又是对平凡生活的“表现”。所以,艺术创作在一定程度上是虚构的,而进行艺术虚构就离不开想象,没有想象,就没有艺术创造。艺术想象是在艺术家情感的支配下,由理智潜在地进行形象分解、综合再以创造新形象的过程。[4]创新思维同样离不开想象。想象力是人们在已有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或新画面的能力。想象在意识与潜意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把人的个性、智力和精神、情感紧紧的融合在一起。科林伍德在《艺术原理》中指出:“真正艺术的作品不是看见的,也不是听到的,而是想象中的某种东西。”毕加索的雕塑作品《牛头》就是创新思维和天才想象完美结合的代表作之一。在这个作品中,毕加索充分发挥创造力,通过无限想象,独具匠心地将微不足道的一辆旧自行车座子和车把进行完美组合,将普通物品的美在这件艺术作品中充分表现出来,赋予它们新的生命力。在艺术创造过程中,想象的参与,提高了思维的灵活性和广阔性。艺术教育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它凭借艺术创作和艺术作品的自由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的特征,带给学生想象和联想的广阔空间,能够极大丰富了学生们的情感和想象力,从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二)艺术教育能培养思维的综合性思维的综合性是指整体地把握外来信息,赋予新秩序,使之生成整体意象的能力。[5]创新思维不是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也不是简单的某一种思维形式的运用,而是对聚合思维与发散思维的综合运用。创新思维是一个聚合———发散———聚合……这样多次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错误的结论不断被抛弃,不完善的结论不断被修正,最后聚合出最优化的结论。[6]艺术教育具有发展思维整体性、综合性的功能。因为,任何的艺术活动都是将事物的形状、色彩、空间等知觉对象,整体性地进行综合、叠加、粘合、变形、补充和夸张,形成新的审美意象,是对事物的一种综合性把握。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说过:“这恰恰是最伟大的艺术家所作的事情,他们能把不协调的、不一致的、彼此抵触的各种颜色和形式,纳入一幅画的统一体中。这也是伟大的理论家所作的事情,他们把迷惑人的、不一致的事实放在一起,从而使我们能够看出它们实际上是在一起。对于伟大的国务活动家、伟大的治疗学家、伟大的哲学家、伟大的父母以及伟大的发明家来说,也同样如此。他们全都是综合者,都能够把分离的、甚至对立的东西纳入一个统一体中”。[7](三)艺术教育能培养思维的独立性思维的独立性是指思维主体善于独立思考,善于独立发现、解决问题,善于观察到新情况,找到新规律。独立性是创新思维的必备素养,是开展创新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创新思维的独立性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科学的怀疑。这种怀疑以客观事实为依据,积极地从反面对现存的理论、方法进行深思考、再探索和再研究。它能够拓展思路,促进科学的发展;二是积极的批判。这种批判表现为客观、冷静地思考问题,对常人认为是完美无缺的结论、现象,从另外一个角度进行修正或“扬弃”。它的实质还是在于对创造对象的价值作出重新判断,从而导致新的观点的诞生[8]。艺术审美活动具有其它任何活动无法比拟的高度的自由性、独立性和批判性。大学生在艺术审美过程中,完全受自我意识的指导,审美对象的美与丑、好与坏、真与假,都是由个体做出独立评价,从而学生们独立、批判的思维方式就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形成。(四)艺术教育能培养思维的独创性思维的独创性指人进行独立思考,创造出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具有新颖性成分的智力品质。主要表现为人在新异情况或困难面前采取对策,以及能够独特地、新颖地解决问题。任何创新活动都与思维的独创性密不可分,主要表现为不墨守成规,破旧布新,前所未有,不同凡俗,别出心裁。正如老子在《道德经》中所讲到的:“天下万物皆生于有,有生于无,是乃无中生有也。”艺术作品之所以被称为艺术作品,主要就是因为它的独创新颖和不可复制。艺术本身就是独创性的创造,是艺术家用自己独特的审美情趣、艺术才华、艺术修养,甚至生命对现有资料进行想象、构思、改造、升华,独出机杼,创造出独特的艺术作品。同样,艺术审美亦是如此。在艺术审美活动过程中,审美主体用自己独特的经验、学识、个性、情感、直观、想象等去品味、理解、把握、再造艺术审美对象,从而达到对艺术作品的深刻而独创的理解。因此,通过艺术教育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使他们进行创造性的学习,不拘泥、不守旧,敢于创新,独特地和新颖地解决问题,从而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
三、通过艺术教育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基本途径
通过艺术教育对大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可以从直觉能力训练、想象和联想能力训练和灵感训练三个途径来开展。(一)直觉能力训练直觉是指人不经过逐步的分析而突然发生的领悟或者理解,是一种非逻辑的判断能力,它对事物本质的洞察和把握通常在潜意识之中进行,具有极大的创造潜能。直觉能力对于创新思维能力的养成具有重要价值。意大利现代美学家克罗齐说:“知识有两种形式,不是直觉的,就是逻辑的;不是从想象中得来的,就是从理智中得来的;不是关于个体的,就是关于共相的;不是关于个别事物的,就是关于他们中间关系的;总之,知识所产生的不是意象,就是概念。”[9]科学创造中那些超乎寻常的观点常常不是逻辑推理所得,而是直觉所得。直觉能力在艺术创作与艺术欣赏中得到最充分的体现。当我们对艺术作品或其它客观事物进行审美判断和鉴赏时,并不需要进行逻辑分析与推理,而是完全凭借直觉能力得到审美感受和判断。因此,审美直觉不是单纯感性的猜测与估计,而是感性渗透着理性,是直观的又是推理的。因此,艺术教育可以通过音乐、绘画等艺术创作、审美活动发展人的直觉力,进而达到培养直觉思维的目的。(二)想象和联想能力训练想象和联想是指人的大脑对记忆深处中的意象进行加工、改造、重组,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过程。[10]想象和联想是一种形象思维,可以使人超出逻辑思维中概括性与统一性的界限而到尚未概括的无限可能性,从而展现出一个全新的领域。列宁说:“有人认为,只有诗人才需要幻想,这是没有理由的,这是愚蠢的偏见。甚至数学上也是需要幻想的,没有它就不可能发明微积分。”[11]黑格尔说:“关于艺术创造的一般的本领,如果谈到本领,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12]在艺术创作和审美活动中,学生可以运用知觉、想象和联想将感性材料和情感经验综合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并发现看似毫无联系的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的认知意象能力和感知敏感性发展和提高。因此,可以通过艺术教育对学生进行想象和联想能力训练,使其锻炼对形象的感知力,丰富意象贮存,形象力得到解放,丰富和活跃思维空间。(三)灵感训练“灵感”是指人的大脑经过紧张的思考和专心的探索之后而产生的思维质变,是思维活动中渐进过程的中断和升华。它是一种特殊的思维现象,是人对某一问题百思不得其解而陷入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境地时,由于某一偶然因素的激发而忽然顿悟;是思维过程中的突破阶段,是“山穷水尽疑无路”之后“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开朗;是认识由量变到质的飞跃的顿悟。[13]正是这“灵光一闪”的创造灵感,使许多杰出的科学家为人类带来那么多的发明创造。因此,“灵感”是一种创造思维能力,是创新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创作和审美活动能够促使人的心理在瞬间产生高度清晰的统摄性表象,把感性材料和情感经验综合成有机整体,创造出一个全新的形象。这个过程可以激发人的创造性灵感。艺术创作和审美活动这种高度的统摄性是创新思维产生的重要基础之一。因此,艺术教育能够通过艺术创作和审美活动激发学生创造的灵感,使学生从中获得创新的启示,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
四、结语
[关键词]团体辅导创新思维实证研究
[基金项目]:川外南方翻译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运用团体心理辅导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编号YB1115。
1 引言
创新思维是指在人的创新过程中,产生新的、前所未有的具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形式。与一般的思维相比,它更具有积极的求异性、创新性、灵活性,是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性思维的巧妙结合,是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统一。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推进科教兴国战略,参与国际竞争,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需要,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以往研究发现我国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不足,缺乏创新的独立意识和精神[1]。也有很多专家学者探讨了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途径[2],提出了通过积极引导、支持和组织学生参加国内外大赛,建立大学实验室、校外实验基地、社会大课堂等方式,这些培养模式鼓励了大学生的实践行为,通过第二课堂的方式进行锻炼,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同时也有研究发现[3],由于学校课程设置存在知识信息量小,体系单薄,内容陈旧、重复,教师传授的内容完全囿于选编好的教材、课本内容等问题,导致了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学生对知识的探究和领悟,限制了大学生开阔思路,影响了大学生创造性思维水平的发展,从而导致了大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水平随着年级的升高,呈现显著的下降的现象。
所以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必须重视第一课堂的引导,例如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手段的革新,塑造课堂积极思考的氛围。因此本文提出了运用课堂团体辅导方式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模式。团体辅导是以心理学为基础的技术,是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它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团体辅导显著优点是感染力强,影响广泛,效率高,省时省力,而且团体辅导效果容易巩固。团体辅导的独特之处和肯定的效果,在国外以及我国的港台地区已得到广泛的发展,应用于学校、企业、医院、社区、司法等各个领域。近年来团体辅导已成为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工作、管理培训的一种新的发展趋势[4-5]。
2 方法
2.1 被试
某高校三年级本科生50名,其中男生15名,女生35名,按照既定教学班级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
2.2 工具
使用威廉斯创造力倾向测量表,该量表通过测验个人的一些性格特点包括冒险性、好奇性、想象力和挑战性,来测量个人的创造性倾向。量表采用三级评分,分数从50-150分,分数越高,说明创造力水平越高。
2.3 程序
根据创新思维能力内涵,我们主要针对了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两个方面设计了团体辅导活动。逆向思维活动内容有反向介绍、缺点逆用、租房子、巧摆玻璃瓶;发散思维活动内容有词语联想、奇特的百货商场、铅笔的妙用、画龙点睛。
在活动实施前,以团体施测的方式对两组被试进行前测;然后对照组学生按照常规方式上课,实验组学生在每节课开始前进行一个团体辅导活动,共持续8周,在活动结束后对两组被试实施后测。
2.4 数据分析
采用spss13.0 for windows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实验组与对照组前测比较
采用方差分析(Analysis of Variance,ANOVA)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前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见表1。
表1 实验组与对照组组间前测方差分析
*p<0.05
说明在95%的置信区间上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方差齐性,两组被试在创新思维能力水平上没有显著差异。
3.2实验组与对照组后测比较
采用配对和独立样本t检验,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组内前后测的数据,以及实验组和对照组组间后测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见表2。
*p<0.05,**p<0.01
说明对照组被试在挑战性方面产生变化之外,冒险性、好奇性、想象力等方面前后没有显著变化;实验组被试在团体辅导活动后,好奇性和想象力增强,而且与活动前创新能力差异非常显著;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活动实施后也有显著差异,而且实验组被试在好奇性和挑战性方面优于对照组被试,因此团体辅导活动的开展能够显著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4 讨论
4.1团体辅导活动效用探讨
团体辅导活动以团体为单位,将背景、人格、经验各异的人组合在一起,为每个参与者提供了典型的社会现实环境,成员可以有多角度观察、分析他人反应的机会,可以通过榜样作用和模仿学习,让成员之间相互学习,交流经验;而且团体辅导的特点和氛围使参与者更容易体验到共性,感到有归属感,有被人接纳感,能更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团体活动能运用集体的力量,促进团体成员行为的最大改变。
在提升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方面,例如发散思维的活动训练中,一位成员崭新的视角就为所有团体成员打开了一条崭新的思维途径,借由相互间的交流碰撞,成员间的鼓励欣赏使得思维火花越燃越烈。
4.2 改变与未改变的探讨
首先对照组成员在前后测结果中出现了挑战性的改变,这可能与同学们对实验的了解有关,由于对照组被试并不知道实验开展的具体情况,而且也未感受到实验条件,但因为参与到实验当中本身可能对被试就有一定影响作用,而实验组被试可能因为明显感知到了实验情况,所以挑战性方面提升不足;
其次实验组成员在前后测结果中出现了好奇性和想象力的改变,这可能与团体活动内容设置有关,其中逆向思维训练中关于缺点逆用等内容能够激发被试好奇性及探究的兴趣,而发散思维训练对扩大思维广度提升想象力方面产生作用;
最后整体实验结果在显著性方面程度略高,可能与团体规模过大有一定关系,有研究发现团体太大会影响团体动力学,成员很可能对交流感到犹豫或根本没时间进行较深入交流;团体太小,则会导致成员感受到更大的参与压力,所以团体活动成员一般确定为13名左右的规模较适宜[6]。
本文通过实证的方式论证了团体辅导活动对提升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方面的有效性,而且团体辅导模式具有见效快、易巩固的显著特点,较之“一对一”的辅导有更大的实用价值,它对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在今后的研究中一方面考虑增加使用其他训练模式的对照组进行比较研究,以观察团体辅导与其他方式的效果差别;另一方面是在团体辅导活动中增设创新思维其他方面内容的活动,以观察团体辅导对不同方面创新思维的提升效果。
参考文献
[1] 杨玲,加强大学生创新心理素质的培养,高等理科教育,2001,3(37):95-98.
[2]赵泽兵,申现瑛,彭平. 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中国电子教育学会高教分会2009年论文集:124-128.樊富珉.我国团体咨询的发展现状及展望.[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20):62.
[3]张旭,李慎秀,张丽华.大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调查研究,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4:69-70.
[4]官锐园,樊富珉.综合心理辅导模式对大学生心理应对能力的影响. [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