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便利店调查报告

便利店调查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便利店调查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便利店调查报告范文第1篇

一、零售业,便利店是亮点

据商务部的统计数据显示,在百货、超市等零售业态毛利大幅缩水的情况下,便利店已成为我国连锁业发展模式中最新出现的亮点。

据业内有关人士透露,在我国,扣除各种开支之后,便利店毛利率也在25%左右。除去每个月的工资、水电等高达2万元的费用后的净留存,加盟便利店的老板每个月挣个万儿八千的是没有问题的。这种诱惑对加盟者的吸引力是可想而知的。

但是,便利店的投资也不能盲目跟风,投资者一定要精心挑选总部。强大的总部应该有一套可供复制的开店支持系统,包括加盟店选址的市场调研、店铺陈列、区域物流配送等。

二、服装与饰品行业,突破平庸

服饰行业是连锁加盟的积极参与者和实践者。在传统行业中,服装、饰品行业是个永恒的朝阳产业。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装、饰品消费国。很多城市月光族们的消费清单上,至少有1/3是为了追求靓丽而血拼服装、饰品的开支。

与其他行业相比,服装、饰品行业的投资门槛低,不需要太多的专门技术,几万元就可以开个不错的小店,而且如果能选择一个正确的专业性加盟总部,即使没有创业开店的经验,也可在连锁总部的指导下较为轻松的获得创业成功,而面临的市场风险则相对较小。

三、餐饮美食,理性发展

餐饮连锁是连锁加盟的主导力量,在连锁经营领域的发展中一直起着火车头的作用。

在快速扩张的同时,餐饮连锁企业逐渐暴露出品牌管理缺失、加盟商纠纷增多、人力资源匮乏、培训力量薄弱、配送技术落后、产品标准化难等内部问题,再加上火锅底料、苏丹红等外部食品安全危机问题的困扰,餐饮连锁企业不得不在困境中不断寻求解决方案,艰难地走向成熟。

四、洗衣行业,稳中求胜

洗衣连锁店作为一个实体,持久性较强,每年均有一个趋于上升的稳定利润回报;没有库存积压及欠款纠纷;开业运营步入正轨后经营管理模式简单,运营成本较低,是目前我国连锁经营中应用最为广泛、市场发展也较为稳定的行业。

五、汽车养护,潜力巨大

据统计,汽车的销售利润在整个汽车利润的构成中仅占20%,零部件供应的利润占20%,而50%到60%的利润是从汽车服务业中产生的,尤其是在汽车养护业。在国内,全国私人汽车的保有量已占汽车总量的1/3以上,在北京等大城市私人汽车拥有量还在大幅度地增加。

所以,汽车养护业作为我国的一种新兴行业发展势头日趋迅猛,而对于投资者来说,投资这个行业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汽车养护用品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国家标准,市场上的产品鱼龙混杂,因此,投资者事先要对总部进行正确的评估和挑选。

六、家装行业,良性发展

目前,我国的住宅装饰装修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每年家庭装修消费和装饰用品消费都是非常庞大的数字。

家装行业开展连锁经营正式从2001年开始。目前,我国家装行业的连锁经营还没有形成完整意义上的规范,整个家装市场还处于一个相对滞后、混乱的市场格局。

但是,家装连锁经营模式前景十分广阔,其近6000亿元的巨大商业空间受到了越来越多投资者的青睐。而目前,企业也普遍地把精力从几年前的重数量扩张转向现有的重支持、提升连锁系统,实现系统的良性发展上,从而为加盟商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利润增长空间。

七、房产中介,诚信是关键

近几年,房地产中介服务行业也迎来了一个黄金发展时期。据了解,在国外,90%以上的房屋流通都是通过中介企业完成,存量房的成交量远远超过了增量房,达到了5∶1。而在中国市场上,增量房的消费仍是主体,部分城市达到了1∶50,二、三级市场非常活跃的城市也只不过1∶1左右。无论是从1∶50还是从1∶1,要达到国外的5∶1的水平,中介在此中的商机是无比巨大的。

调查还显示,房产中介连锁经营企业的店铺数量和收入两项指标均高于连锁行业平均增长水平,店铺数量达到了两倍以上,收入更是在三倍以上。丰厚的投资回报刺激着中介连锁店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大街小巷。

八、美容美体,专业是保障

《中国美容经济调查报告》显示,美容美体业正成为中国继房地产、汽车、旅游和电子通讯之后的第五大消费热点。

便利店调查报告范文第2篇

关键词: 特许经营;便利店;非价值链条

中图分类号:F2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5-0107-03

0引言

特许经营对经济发展具有的巨大推进作用,已被大量研究和企业实践一再证明。然而特许经营移植到中国必然存在一个长期本土化的过程。探索中国企业应用特许经营的动机有助于加深对中国特许经营市场的理解,加快特许经营本土化进程的速度。

便利店是应用特许经营最为成功也是最为典型的零售行业,本文选取便利店作为研究样本,通过该行业特许经营发展状况和行业盈利模型分析,探寻特许经营应用动机,从而为理解中国特许经营市场特征提供有益的借鉴。

1指标选取及数据描述

本文选取便利店零售业态特征和特许经营发展特征作为两个研究维度,选取发展规模和绩效水平作为交叉变量,构建了一个四级指标体系,以求对研究问题的深度探讨。指标体系构成及数据分布如表1和表2所示。

从表1来看,便利店自2003年起就一直处于高速扩张状态中,其中尤以加盟店的扩张成效最为显著,其数量占比从2003年18.75%一直上升至2007年的57.11%,特别是在2007年,加盟店数量就超越了直营店,而且从其余指标的增长速度来看,加盟店都远远超过直营店,由此可见,便利店的扩张主要是依靠特许经营来实现的。

表1同时揭示了另一重要现象,尽管单店数量增长带动了销售额、营业面积和从业人员增长,但除个别年份外,这些指标的增速都小于单店数量的增速,说明在相当一段时期内便利店基本资源的重复投入并未导致相应经营效率的同步增长。

表2是有关单店经营绩效数据的对比。虽然个别年份数值略有所差异,但基本特征是加盟店在几乎所有的指标上都呈现负增长态势,说明在其高速扩张的同时,经营绩效水平却在持续下滑。例如加盟店平均销售额从03年的77.8万元下降至07年的58.09万元,而直营店基本上仍保持增长;加盟店平均面积和雇佣人员数量大约都只占直营店一半,平效和人效也远远低于直营店和行业平均水平,这样的结果导致加盟店与直营店的差距越来越大。

2中国便利店行业现阶段存在的盈利模式

盈利模式一般可以总结为企业创造价值的核心逻辑。总体来说可以自下而上地分为5个不可分割的部分:整合的方式管理价值链;设计价值系统;持续地创造和重新定义竞争优势;有效传递客户价值;为泛股东(Shareholder)创造最大化价值[1]。但在特许经营方式下,盈利模式表现的会更加复杂。特许人的盈利模式具有零售业盈利模式的普遍特征,利润来源大体上都是在价值链条和非价值链条上取得的,而且特许人业务活动触及领域越多,盈利模式越具有复杂性。受许人只能在从总部购进商品并向市场消费者提供商品和服务的过程中获取利润。

价值链条上获取的利润是指直营店和加盟店基于零售业基本的商品进销活动和服务提供上赚取的收益。我国便利店单店中商品配比受各种因素共同制约,不仅品种相对较少(中国连锁经营协会2008年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样本店平均经营单品数量仅为2614个),且大部分还是通过各种方式从渠道上游获取的标准化商品,加上相对较高的定价策略,导致这部分商品利润空间相对较小;便利店另一项理论上的重要收益来源―便民服务则受相关部门费率定价制约和服务提供商的限制,导致该项业务很难获取足够利润。例如,2005年~2006年期间上海曾出现便利店大面积酝酿停收电话费事件,其原因是期间上海便利店各公用事业部门执行的代收公用事业费综合平均手续费率为0.3%,加上与银行分成和代收公用事业费的成本回收,使得便利店经营该项业务普遍亏损[2]。而这样的情况至今尚未有根本性的改变。

非价值链条获利来源仅存在于特许人盈利模式中,是特许人通过规模优势控制销售渠道而获取的渠道费用或是进行其他非零售业务获取的收益,其中渠道费用是现阶段非价值链条获利的主要来源。以中国发展最为成功的本土便利店品牌之一的可的便利店为例,在其原控股方上海光明乳业2005年公布的财务报表中可以看到供应商进场费净收入为91672381元,比2004年增长了30.6%,而当年可的利润额仅为1298万元,可见缺少渠道费用的收取可的就会出现大幅度的亏损。有关市场分析机构的研究也支持了便利店盈利对渠道费用依赖的推断。上海商情信息中心供应商满意度测评办公室历年的供应商满意度调查报告显示,便利店收取的渠道费用指数得分普遍较高,其水平几乎与超市和大卖场持平。

3讨论

上文中国便利店运作绩效的结果与特许经营倡导的“系统复制+体系统一管理”的基本模式运作理念相背离,反映出当前中国便利店行业应用特许经营模式的一个基本特点:各体系普遍注重体系规模的整体扩张而体系运营管理的质量相对较弱;特许人和受许人盈利模式存在重大差异,由此导致特许经营在其实际应用过程中被客观地附加上了许多非模式内涵所强调的功能。

非特许经营模式运作内涵要求的功能主要是指特许人借由特许经营快速扩展体系规模,提高零售资源稀缺性,进而扩展其收益空间的现象。这些功能本非基于知识产权运作而衍生出的,而是特许人在当前便利店生存环境不成熟、业态竞争激烈等因素的挤压下采取的一种自发性企业反应行为。

3.1 拓展非价值链条收益以进场费为代表的渠道费用是当前诸多零售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收益来源。这些非价值链条收益也许并非是零售企业应用特许经营模式的主观动机,但特许经营模式却为零售企业放大渠道费用总额创造了条件。当特许人在价值链条上取得的收益(商品进销差价)不足以维系自身生存和发展时,就会主动寻求非价值链条收益(渠道费用)的获取。进销差价获取的总额越小,对渠道费用就越依赖。向供应商收取渠道费用,无外乎是将自己原本瞄准市场消费者的赢利点向上游供应商进行部分转移,也是向供应商输出经营风险的一种表现。实现这个目标需要零售企业具备一定的渠道控制能力,特许经营模式在其中起到促进便利店零售资源稀缺性提升和间接放大渠道费用总额的作用。例如02年-07年期间可的体系规模由706扩展至1245家,同期渠道费用也由0.41亿元扩展至1亿元以上(截止至07年可的与好德合并之前)。

3.2 解决资本筹募问题资本筹募是用来解释特许经营模式产生原因的早期理论,但有学者对这个理论持不同意见,认为除非资本市场存在不足且这种融资方式会增加成本,否则使用受许人资本来解决资本稀缺问题将无效率且不合理(Norton,1995;Rubin,1990)[3]。便利店是典型的以中小单店为网络基础的连锁经营业态,绝大部分企业并无自身物业,客观上导致这些企业在资本市场上融资或向银行借贷存在一定困难,从这一点上讲,资本筹募确实符合客观实际。不过应当看到,利用供应商账期内资金也是便利店行业存在的重要融资手段。

中国零售企业现阶段的主要资本来源主要包含营运负债、带息借贷款、股权融资和利润盈余这四大部分,受各方面因素制约,中国零售企业的资金来源在相当大程度上依赖负债,而且多为短期负债,主要包括应付各类供应商货款、消费卡预收款等营运负债[4]。中国便利店行业2004年资产负债率就达到了80.4%,而资产报酬率仅为-6.9%[5]。高负债率虽然意味着企业经营安全性下降,但在企业自身盈利不足以支撑长远发展,又别无其他融资渠道之时,这种借供应商应付货款而无需承担任何资金成本的做法就成为企业的必然选择。由此看来,特许经营产生原因的多因素理论中有关取得资金的观点也同样在中国便利店行业中普遍存在。随着体系规模的扩大,特许人从受许人收取的加盟金和保证金,以及在账期内无偿占用供应商的货款都成为其重要的资金来源。

3.3 受许人盈利模式设计缺陷是直营店、加盟店绩效差异的主要原因中国学者通过对广州便利店的调查结果表明,商标品牌动机、降低资讯成本与交易成本为受许人加盟的主要动机(吴佩勋,庄婧2007)[6]。这一点和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现“受许人普遍将品牌知名度视为选择加盟的首要条件”相符合[7]。

选择品牌知名度而不是赢利能力或投资回报率,一方面确实表明现阶段受许人作为投资者尚不够成熟,另一方面也应当理解为这是受许人普遍缺乏严谨有效的市场研习手段而自发采取的风险规避措施的结果。但也正是因为这个因素,使受许人在开店后就立即陷入受许人盈利模式设计上的缺陷,并寄希望于总部强大的品牌宣传和单店支持能力来解决经营困境,但“单店盈利模式”和“品牌宣传”就一直是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现的受许人历年对总部工作最为不满的项目。由此可见,便利店直营店和加盟店巨大经营绩效差异和加盟商经营效率一再下滑的现象直接源自于加盟店盈利模式设计上的缺陷和总部后期管理支持上的不足,特许人尚未真正完成知识产品提炼并具备长期的全方位支持管理能力就开始了体系扩张。

4结论

便利店由于商圈范围狭小,控制市场和渠道的能力有限,致使其在业态竞争中受到诸多限制,客观上要求它走上规模化的连锁经营道路。特许经营作为不同组织间以知识产权契约为纽带的战略联盟方式,在适应便利店企业低成本高速度扩张需求的问题上具有先天优势,从而在便利店行业中被普遍应用。在中国便利店行业发展的进程中,特许经营确实起到了帮助特许人实现广泛的品牌传播和市场占领的作用,但由于特许人在知识产品提炼上尚未给受许人创造出导致其持续赢利的赢利点,加之受许人不成熟和特许人体系管控能力滞后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导致加盟店普遍经营绩效水平远远低于直营店。此外,由于特许人具有多重收益来源,导致特许人资源向非价值链条收益获取上倾斜,加盟商支持功能发展相对滞后,这是当前中国便利店加盟商运作效率持续下滑但体系仍然高速扩张的根本原因。

另一方面,中国学者曾对零售集团的普遍商业模式进行过研究,发现零售集团的商业模式普遍是按照商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相结合的方式构建的,零售集团的生存是建立在连锁零售的基础上,但是其赢利点却不是在连锁零售,而在地产及其他行业[8]。这说明特许经营在实践中并非是企业应用的单一模式,而是从属于企业整体商业模式中的一环。具体到便利店行业,特许人通过特许经营模式快速扩张体系,以大规模的销售量提升其零售资源稀缺性,进而形成一定的渠道控制能力。在此基础上,特许人非价值链条收益得以放大,并在特许人资源重复向拓展业务倾斜的状况下,带动体系走上规模―收益放大―体系进一步扩张的滚动循环之路(如图1所示)。

特许经营的这些非模式内涵所衍生出来的功能虽然在客观上使便利店企业能在现阶段市场条件尚不成熟、业态竞争格局又非常激烈的环境下站稳脚跟并获得发展,但仍然是与知识产权运作相去甚远的。受许人持续的经营业绩恶化,国家监管对零供关系的介入,以及受许人对便利店总部不断增长的要求重视体系运作质量的压力,说明在脱离零售业基本价值链运作基础上增加的特许经营模式应用功能得不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便利店特许人还是应该寻求长远的持续竞争优势,将更多的资源和努力向具有市场独占性的知识产品提炼上倾斜,创造出能维系受许人长期获利的盈利模式,以求特许经营模式应用符合其内在要求,为推动便利店行业稳健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参考文献:

[1]龚洪亮.连锁零售业盈利模式的逻辑探讨―以家电连锁和超市连锁为例.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J].2008,(7):132-133.

[2]叶松.上海便利店酝酿停收公用事业费[N].上海商报,2005-11月:9日.

[3]周如美.特许经营模式的制度分析架构:研究综述[J].2010,(12):167-168.

[4]中国连锁经营协会.2010中国连锁经营年鉴[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10:275.

[5]王文峰.我国零售业态的结构竞争态势比较分析.商业时代[J].2008,(3):13-15.

[6]吴佩勋,庄婧.零售连锁系统加盟商加盟动机之实证研究―以广州连锁便利店为例.软科学[J],2007(2):42-47.

便利店调查报告范文第3篇

一年前的暑假,上海大学曾组织并完成了“大学生蚁族调查报告”,探讨大学生能力培养方向及“蚁族”聚居地的合理规划问题。

在这份提供给《望东方周刊》的报告中,“蚁族”被定义为“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报告调查记录了他们的居住条件、工作状况、收入分配、择业观念、未来计划、心理状况等,并以此反映“蚁族”的真实生存境况。报告对213名“蚁族”进行了详细问卷调查,被调查者中,男性64%,女性36%,分别来自安徽、湖北、河南等19个省份。

今年夏天,全国727万大学生迎来毕业季,一个月前,本刊记者走访了部分居住在上海的低收入大学毕业生。于他们而言,新一季的生活有哪些变化?

上海大学于2013年暑期曾调查并完成了聚焦上海的“大学生蚁族调查报告”。在这份独家提供给《望东方周刊》的报告中,“蚁族”一词被明确定义为――“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被视为是一个弱势群体。

求职的主要阻力是什么

在数百万大学毕业生中,“蚁族”为何处于竞争弱势?在学校期间有哪些因素对他们的求职影响最大?

根据“大学生蚁族实践报告”,31%的人认为社会实践经验是最大因素;22%的受访者认为专业实习经历是主因。而很多“蚁族”恰恰是因为在大学期间缺乏实践、实习的经历,或者只参加了学校安排的实习,缺少将概念知识运用于实际的技能,因而在简历中缺少招聘方看重的实践经验。当然,还有20%的人认为,人际关系是求职中重要的因素。

在求职过程中,受访者认为社会经验不足以及社会关系缺乏是求职的主要阻力,分别占25%和14%,其次缺乏对企业岗位的专业知识和求职技巧等是阻碍自己找到满意工作的重要原因。主持这份调查的上海大学陶建杰老师认为,“这体现了校园与企业信息不对称的现象。”

在择业标准上,发挥自身才能、职位前景、经济收入与福利,居前三位,分别占18%、17%、16%。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蚁族”群体考虑的是能力的塑造与发挥以及未来的良性发展,他们对待工作的态度是积极进取的,但经济条件所限使得他们更注重薪酬。

为何固守上海

调查结果显示,固守上海的原因多样,其中高达67%的人觉得“上海机遇多,发展空间大”,因而选择离开经济欠发达的家乡;15%的人认为上海基础设施好,交通发达;9%的人认为上海工资高,5%的人看中的是优质的公共服务资源(医疗、教育)。

“蚁族”群体的心理健康是社会重点关注的内容之一。调查显示,在对生活现状的满意程度方面,41%的“蚁族”表示一般,较不满意的占16%,两者相加超过一半。

而从对未来就业前景的态度看,47%的人认为有一定把握,但会受到客观因素制约;13%的人觉得迷茫,打算“走一步算一步”。

面对上海的就业状况,72%的“蚁族”感到有些压力,但相信通过努力可以克服,而9%的人感到难以承受。

聚居在大学生求职公寓

调查发现,上海没有类似北京唐家岭村那样上万名“蚁族”聚居的地区。上海“蚁族”群体中,相当一大部分人是以与他人合租的方式,散布在城市的各个小区中。

大学生求职公寓是上海“蚁族”聚居较集中的地方,这些旅社暂住着大量来上海求职的青年。它们大多散布在靠近火车站、大学城这样外来人口多、交通相对便利的地带。此外,聚居地以外环线以外的城乡结合部为主(如闵行区),也有中心城区较为偏僻的地段(如徐汇区石龙路附近)。

求职公寓所处地段周围环境一般不太好,有的甚至在垃圾场旁边;公共设施数量和质量普遍不高,缺乏室外活动空间,基本没有绿化带,而且缺乏绿化条件;周围餐饮店比较密集,但都属于小店,卫生情况不容乐观;24小时便利店较多,没有大型超市或药店。

在求职旅社里,房间被充分利用,分为4人间、6人间、8人间、10人间不等,上下铺床型,床铺几乎挤满整个房间,超过一半房间没有窗户,通风不好,潮湿,有的甚至散发霉味;配套设施方面,有带锁储物柜、书桌,条件较好的有电视机、洗衣机等,空调大部分是收费制,有些免费的只有室外达到35摄氏度才开;洗澡的热水器按次收费,空调、上网额外收费;住宿费标准每人每月600元左右;治安管理方面,有一两个前台值班,晚上大门基本上不会关。

希望改善居住环境

谈到“蚁族”对居住环境有何期望,33%的被调查者表示,希望有更经济的住房;27%的被调查者希望周围的基础设施更完善;25%的人希望交通更便利;15%的人注重绿化,希望居住环境可以改善。

目前,全国都在大力发展公共租赁住房政策,上海推行更早。公租房将住房保障覆盖到有基本稳定工作的城市常住人口,主要面向存在阶段性居住困难的本市青年职工、外来务工人员、引进人才等。如果非上海户籍的大学生可以申请租住公租房,也许有利于解决自身居住的燃眉之急,令他们享有更安全舒适的居住条件,也会对社会稳定具有促进作用。

便利店调查报告范文第4篇

从杨柳蛮腰到大腹便便,中国人只用了短短二三十年的时间

英国有句谚语叫“腰带越长,寿命越短”。而中国人的腰围,比世界其他任何一个地方的人增长得都快。腰围确实改变了中国。

腰围只是一个代称,实际上中国人体型的各项指数均在“见涨”。1985年,中国城市男性平均腰围是63,5厘米,现在己接近76,2厘米,也就是说,这25年间,中国男性的腰围,膨胀了15%以上,同比涨幅最高的,是属于社会中坚力量的40岁至50岁的男性人群;领口的尺寸也在增加,上海办公室职员们所穿衬衫,大领口的逐渐占据了主要地位。中国人胖起来了。

在西方世界,“胖”已经不折不扣地成为一种社会问题乃至于政治问题。美国每三个人中有两个人是胖子,政府投入到治疗肥胖的钱,占到医疗保障的12%以上,可是美国人并没有显示任何瘦下来的迹象。从杨柳蛮腰到大腹便便,中国人只用了短短二三十年的时间。尽管腰围在不断膨胀,肥胖问题在中国却始终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中国体重超标的人口,应当已经超过两亿,这相当于整个美国胖子的总和。你可不要小看了这些数据。照此速度计算,中国到2040年,就将成为一个彻彻底底的胖国。

如果这几年能够控制好“小皇帝”们的就餐习惯,中国可能就不会重蹈美国的覆辙

中国医学科学院2002年的调查报告再次提出了一个尤其令人担心的问题,就是中国临床肥胖儿童数量的不断增长。1990年代中后期,新闻媒体开始对超重儿童的问题进行了大量的报道;与此同时,社会上对于纵容“小皇帝”们吃大量快餐或给孩子零花钱的批评也越来越多。最令人担忧的恐怕还是儿童期肥胖通常不是一个暂时性的现象。许多研究表明,那些童年时代便开始肥胖的人在日后的生活中会面临多种复杂的健康问题,甚至有可能,那些曾经只在中年以后才出现的慢性疾病也会发生在十岁左右的儿童们的身上。

对于超重儿童的担忧,要求父母们对这一问题给予更多的关注并担负起更多的责任。但我发现,在中国,许多消费决策却是由孩子在掌控:孩子们会要求在必胜客而不是街角妈妈喜欢的成都小吃就餐,在回家路上的冰淇淋摊买一个雀巢花心筒,在超市购物时再来一包阿尔卑斯特浓原味奶糖。本来,中国的饮食模式比西方更健康,但如果不改变孩子们喜欢吃洋快餐的习惯,等到一二十年后,恐怕整个国家的饮食习惯也会变得和美国一样。如果这几年能够控制好肥胖问题,中国可能就不会重蹈美国的覆辙。

过去“将军肚”是个褒义词,现在它已经被定义为一种疾病

1990年代中期居住在北京并在一部当时的热播电视剧《洋妞在北京》中担任主演的美国人杜瑞秋,对中国的肥胖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她在回忆录中描述了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的“肥胖潮”:“在中国,说某人‘胖’或是‘胖起来’并非是不礼貌的说法,‘胖’是一个可爱的词语,意味着丰满和富裕;但说别人‘太胖了’就很不礼貌了”……

杜瑞秋正巧发现了中国社会中的一个矛盾之处,人们认为发胖是好的,发胖代表生活富裕,然而在中国的时尚杂志、选美比赛、模特表演以及广告等迅速发展的媒体形式中,瘦却越来越成为了好身材的标准,女性都在拼命减肥。因而关于什么是好身材的界定标准,有时人们难免也会对此产生困惑。不过“富态”这个词或多或少反映了过去中国人对于肥胖的态度。将富态与财富和地位联系在一起,尽管不见得是绝对真理,却是部分事实。我们都知道,中国人在吃上已经琢磨了“五千年”。民以食为天,那么天子呢?从菜单来看,先秦时代的宴会没啥可吃的,于是厨师就开始开发新菜。到后来的西域之路开始让汉朝食谱焕然一新,石榴、芝麻、葡萄、核桃、西瓜、甜瓜、黄瓜、菠菜、胡萝卜、茴香、芹菜、胡豆、扁豆……纷纷进入中国,宴席上还出现了“八珍”,“煎醢加於黍食上,沃之以膏,日淳母”。醢是肉酱,黍是黄米,膏是油脂,就是黄米加酱拌油的盖浇饭。剩下就是烤猪、炖羊、烧里脊和腊肉这类东西。八珍吃完,刘皇帝家人裤腰带都撑爆了,8变成0,成了“圆刘刘”。

再比如,唐代“安史之乱”的罪魁祸首之一安禄山就是个“腹垂过膝,重二百三十斤”的壮汉。这副模样还为他的胡旋舞增添了一番别样的风采,以至于“禄山《胡旋》迷君眼,兵过黄河疑未反”。在中国人尚不久远的记忆中,“将军肚”“啤酒肚”曾是个褒义词,人家会说你有福气,但这个“将军肚”,放到今天的医学来看,就是“中心性肥胖”,会导致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和心血管病的发病率更高。而目前中国的肥胖人群中,八成以上是这种肥胖类型。所以说,肥胖本身已经对健康产生威胁了,你再得了这种“橄榄形”的肥胖,那问题可就更大了。

所谓的“心宽体胖”,其实是个社会问题

导致中国人日益“心宽体胖”的罪魁之一是饮食结构的变化,而造成中国饮食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食品零售业的发展。

工作的日益忙碌使得中国城市居民的日程总是排得满满的,能够用于购物的时间越来越少,于是中国的中产阶级也和其他国家一样,变得“有钱但没时间”,越来越倾向于以最方便的方式购买食物。某英国学者说,2003年,位于上海市中心的来福士广场开业时,他注意到那里售卖来自美国的热狗、土耳其烤肉、超级汉堡包和哈根达斯冰激凌,却几乎没有中式餐饮。不过这并没有让前来就餐的白领们感到任何不适,他们都是抓紧时间狼吞虎咽一番,然后立即赶回办公室。我们对中国食品销量的增长情况进行了分类考察,从中发现,在生鲜食品中最大的变化是肉类消费的不断增加,而与此同时,更为明显的是预加工和预包装食品消费的迅速增长,后者的增速还要远远快于新鲜食品的增长速度。二十年前,中国大城市的居民们会经常骑车去嘈杂的菜市场购买新鲜水果、蔬菜、肉、鱼和家禽,然后再回家自己做晚饭。但在近二十年中,随着商业区地价的不断攀升、大规模的城市重建和卫生问题关注,菜市场正在逐渐减少,其空缺大都被便利店或超市填补起来。

同时,城市化的发展也为超级市场和便利店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区域,例如,从2000年到2005年,上海的便利店数量增加了将近250%,其中既包括日本的罗森株式会社、7-11便利店,也包括大量中国本地的连锁店。这种薄利多销的零售模式主要以预包装、预加工产品的销售为主,而生鲜食品的比重则相对较小,那些便利店则基本都不销售生鲜产品。

蔬菜消费比重的下降(或者中国腰围的增加)并不必然是零售行业的直接结果,也不能完全归咎于城市中菜场的减少。城市化似乎是中国肥胖率不断升高的一个重要原因,而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和糟糕的饮食习惯,使得中国的城市成为了“发胖集中地”。

是否能“收紧腰围”,成为了一种道德评价标准,一种意志力的考验

最新的《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显示,中国有83.8%的成人从不参加锻炼。现在大家寄信收信都不去邮局了,都让快递公司上门服务;周末在家懒得做饭,只要一通电话,外卖就来了。城市化进一步“加粗”中国人的腰围还表现在,中高层公寓楼和道路不断增多,但公园、绿地和公共交通的数量却很难跟上。而且,爱护草坪是中国公园的一个最普遍的规定,这意味着,公园只是一条装饰得很漂亮的小径,而不是可以让儿童嬉戏的场所。

我们到底该如何控制肥胖呢?其实总结起来呢,无非就六个字:迈开腿,少动嘴。而且这个事情,可能还意味着别人对你的一种信任度。你想,很多女孩减肥,成功了大家说她有毅力;有的男人戒烟,戒成功了,大家说他有毅力。肥胖人群,往往容易放纵自己对食物的欲望,控制力很差,你若是能把体重减下来,人家会认为这是你约束自己的表现。所以这事儿可以从生活习惯演变成一种道德评价标准,变成一种意志力的考验。

社会如果能对肥胖形成一种理性价值判断,可能也会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一些人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健康一些,远离富态。

(摘编自浙江大学出版社《富态:腰围改变中国》一书,部分内容参考新闻评论节目《老梁观世界》)。

保罗・弗伦奇(Paul French)

马修・格莱博(Matthew Crabbe)

便利店调查报告范文第5篇

在第五届中国国际软件和信息服务交易会期间举办的2007中国零售业管理信息化论坛上,多位零售业的知名学者、名牌零售企业及优秀的管理软件提供商,就这些问题作了精彩的阐释。

上海商学院教授、上海连锁经营研究所所长顾国建

“要实现盈利性增长必须改变我们的盈利模式,而能够实现新盈利模式转变的关键问题是我们要能够打造核心竞争力。”

作为中国连锁企业的主力业态,超市业态的业态模式和经营管理方式已经开始转型。具体讲,业态模式的转型有如下五个方面:

第一,大型超市(Hypermarket)增速减缓和销售额下降,并向百货化和购物中心组织者的方向发展。

大型超市百货化,主要是在卖场内引进百货类商品的品牌厅(柜),因为只有百货类商品的品牌化经营才较容易凸现企业的差异化和个性化,才能走出低价竞争的怪圈,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必须明白,大型超市百货化的动因不仅仅是激烈的竞争所致,更重要的是要适应消费者追求个性化、差异化、追求购物环境和服务质量提高的需求。还有一个动因,就是增加百货商品的品类以此来增加消费者选择度,中国人口众多,需求的差异化大,这种需求特点必须在目前零售业的主力业态――大型超市里得到体现。

大型超市向购物中心组织者方向转型,主要是指大城市向社区购物中心转型和在中小城市向地区商业中心转移,即大型超市的这种转型是在充分运用中国商业房地产市场高速发展的资源,运用大型超市的业态功能组合其它零售业态。

第二,超级市场(Supermarket)向业态的生鲜化转型,市场发展的空间开启。

出现这种业态转型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大型超市对不经营生鲜食品的杂货型超市形成致命的打压;二是超级市场不经营生鲜食品就意味着对消费者而言缺乏必需的“核心商品”,它对消费者的邻近便利性的优势就无法发挥出来;三是在与城市中个人的杂货店和农贸市场的竞争中,如果超级市场不经营生鲜食品,那么在价格、税收、企业监管、品类的齐全性方面都无法发挥出连锁超市应有的优势。

第三,综超(Supemore)在不同城市中的不同命运。

总结以往中国综超的发展经验,有两点可以借鉴:一是在中小城市开设综超不能像在大城市那样强化生鲜和快速消费品、缩减大家电和服装,而是应该在大型超市商品结构的基础上做等比例缩减,经营内容上更综合一些,或者说超市各业态之间的界限要“模糊”一些;二是综超与大型超市相比在综合性方面要差一些,因此建议,尽量与其它的业态相邻而居或同楼而营。

第四,对仓储式商场(Warehouse)在中国转型的市场竞争因素分析。

首先,仓储式商场在与大型超市的竞争中处在弱势的地位,价格上优势不明显、商品包装过大,卖场的活性化程度和销售气氛较差;

其次,仓储式商场在与批发市场的竞争中不占明显优势,价格上没有灵活性、在付款、送货方式和税收上处在不对称竞争的负方;

再次,以经营主体为销售对象的团购方式――C&C(cashand carry)的现购自运方式与中国传统的商业文化存在差异。中国传统和现有的商业文化认为,团购就是大量采购,销售方的业务属于批发业务,而批发业务方对购买者就需提供三项实际的利益,一是付款上有帐期,二是要能送货上门,三是对购买者能够提供一定“回扣”的实利(因为经营主体的所有者和购买者往往是利益的不攸关者),以使生意能够长久。这就是现代商业的仓储式商场对传统的批发市场竞争不占明显优势的核心所在。

第五,便利店(CVS)从专门型向功能综合型转变。

中国便利店在早期的发展中,多是超市的小型化,业态的定位是不清晰的。上海等地区开始规模化发展现代便利店的时候,主要是学习以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为代表的亚洲城市性便利店模式。在21世纪初,随着电子商务网络“泡沫”的兴起,便利店被过早地界定为B TO c的信息站点和物流站点。中国各地区的便利店发展模式可能要探索从现在的专门型的形态向综合各种零售业态的便利方向发展,如结合互联网技术将便利店、快餐店、面包房等业态的功能结合起来发展。可以说,探索中国便利店的发展道路要比探索其它的零售业态长很多,但成功的孕育,一定在长久坚持的韧力之中。

在连锁企业的业态模式发生转型的同时,连锁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也发生了转型:在经营方式上,从招商经营向自主经营转型;在管理方式上,从粗放经营向品类管理和品牌经营转型;在盈利方式上,从费用导向型向核心的主营业务盈利转型。一直以来,中国大部分连锁企业(涉及快速食品、消费品、家电、建材等行业)的盈利模式建立在通道费用上,许多企业已经出现了销售规模增长不能支撑盈利增长的状况,要实现盈利性增长必须改变我们的盈利模式,而能够实行新盈利模式转变的关键问题是我们要能够打造核心竞争力。

要实现中国连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应从三方面考虑,一是连锁企业核心业务的打造要迎难而进,二是要推动连锁企业进入资本运作和品牌运作阶段,三是要把自由连锁作为连锁企业发展的良好选择。

南京唯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郭亮

“关键经营绩效指标的将有助于高层管理者在新的经济环境中寻找到新的商业发展契机。”

多年前,人们普遍认为,建设商业智能的成果就是复杂的报表系统,更进一步的认知则是OLAP多维分析系统。现在,人们越来越重视数据仓库的基础建设,2006年,除了复杂报表和OLAP,人们更愿意使用KPI。

关键经营绩效指标KPI,是通过对组织内部某一流程的输入端、输出端的关键参数进行设置、取样、计算、分析,衡量流程绩效的一种目标式量化管理指标,它可把企业的战略目标分解为可运作的远景目标,并因此被看作是企业绩效管理系统的基础。KPI可以使部门主管明确部门的主要责任,并以此为基础,明确部门人员的业绩衡量指标。建立明确的切实可行的KPI体系是做好绩效管理的关键。

更进一步,关键经营绩效指标是指企业为实现一系列共同目标、达到更高的经营效益,去理解、优化和整合各种运营活动。它覆盖了生产和服务型组织的所有流程,包括供应链管理和客户关系事务、针对各零售业态的特点及企业不同发展阶段进行研究、提炼零售业各业态经营过程中必需的通用经营指标、针对各零售业态的特点,量化专业业态的经营指标体系。通过对企业海量数据的分析和提取,可形成零售企业不同发展阶段专用关键经营绩效指标体系,成为零售企业经营绩效的“天气预报”。

关键经营绩效指标可应用在:供应商评鉴、促销绩效、库存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等方面。在选择关键经营绩效指标时所遵

循的原则是:KPI必须是可衡量的、必须是流程运作的成功要素、必须是目标达成的关键影响、必须是可被定义明确的。

关键经营绩效指标体系的建立为零售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如何寻找优化和创新切入点提供了科学依据。通过企业自身绩效指标的评估及与行业水平的比较和分析,能够较快地发现自身的优劣、成功与不足、产生结果的原因和控制目标的关键。

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越来越多的高绩效零售企业开始关注信息技术,以此来促进业务创新、增加营业额和零售利润等。关键经营绩效指标作为“总裁信息化”问题解决的关键之一,在大型集团企业中的应用必将越来越广泛,而它的广泛利用,将有助于高层管理者在新的经济环境中寻找到新的商业发展契机。

深圳市科脉技术有限公司技术总监肖正坤

“OOS系统通过对零售企业信息流的整合,可控制整个流通过程、成本和质量,消除整个供需链中的浪费与低效。”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张与供应链服务层次的延续,企业将不同程度地面临一些棘手问题,例如:传统的纸质或邮件方式的订单,效率越来越低;在以“存”订货(只能订有库存的货品)的业务模式中,经销商、分销商已有越来越多的抱怨;客服部门的“一对多”的服务压力越来越大,服务质量难以提高:向经销商、分销商的信息通告一般采用一对一电话服务,工作量大且容易遗漏:在新品的方面,经销商、分销商因不能及时了解产品情况,常贻误销售旺季等等。而在使用OOS系统之后,以上情况得到了显著改善,工作效率也大大提高了。

OOS,是Online Ordering System的英文缩写,译为“在线订单系统”,是基于互联网环境、以现代电子商务模式为蓝本、在NET框架上设计和开发的、运用SOA面向服务构架、提供Web Service服务的在线订单系统。

OOS的适用对象是大中型供销一体化企业、直销型企业、渠道分销型企业、网络分销型企业、全国经销/分销/制企业等。以特百惠公司为例,在使用OOS系统之前,由于在订单流程中的各环节均由手工完成,因而产生工作量大、误差率高、库存帐款数据不实、业务准确性难以保证等问题。使用OOS系统后,订单流程按照在线业务的需要重新做了规划和调整。通过OOS系统,分销商能随时了解所作订单的审批和物流状态,客服人员和财务人员能及时察看和操作待审核的订单列表。通过对订单流程的调整,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快了客服响应速度,而且减少了人为的操作失误及因业务数据不实时所造成的错误,从而提高了“订单正确率”和“订单满足率”。

OOS系统通过对零售企业信息流的整合,可控制整个流通过程、成本和质量,使他们的客户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过剩、库存过剩、商品短缺、顾客短缺、收入损失以及因延误交货而引起的客户不满等风险,消除整个供需链中的浪费与低效。

北京翠微集团CIO高光敏

“商业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不仅是为了得到某些数据,更重要的是要从数据中发现各种关系、规律,提取知识,并利用知识进行科学管理。”

北京翠微大厦股份有限公司自开业以来,一直以提升消费者的生活质量和生活品位,传播现代时尚消费文明,开辟现代生活新境界为使命,不断追求事业高目标,管理高标准,素质高要求,服务高情感,形象高品位,效益高附加值,并借助现代化的管理手段――计算机管理系统与国际大流通、大循环的管理模式接轨,实行高智能的卓越管理体制,先后建立了ERP系统、CRM系统、Bl系统、AI系统、供应链系统和网上购物系统、客流分析系统以及短信营销平台和手机移动办公等,各系统之间既相互连接又各自独立,为企业的快速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推动作用。

第一,关于单品管理和品类管理:单品管理就是实行单一商品的进价核算,充分发挥计算机系统的作用,将商品的管理提前到进货阶段,准确地核算管理,实时地控制成本。在百货零售业日趋激烈的竞争中,促销、打折成了商家吸引消费者的常用手段,单品管理可以适应新的业务需求。品类管理是分销商和(或)供应商把所经营的商品分成不同类别,并把每类商品作为企业经营战略的基本活动单位进行管理的一系列相关的活动,它的核心是强调向消费者提供超值的产品和服务,提高企业的运营效果。

第二,关于零库存:很多商厦都认为利用互联网技术管理供应链是遥不可及的目标,其实只要计算机管理系统健全,这些是很容易实现的。现在供应商要了解商品的经营情况,一般要到月底通过看手工统计的报表才能知道:而将来,便可通过进入供应链平台,查询销售额、库存以及银行结算、发订单等业务。经过授权的供应商把订单发过来,我们审核后插入自己的数据库,这不仅给供应商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而且还促进了大厦与他们之间的沟通。将来,达到零库存是完全可以实现的。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还可以促进大厦的进货规范,避免人为损失。

经过十余年的苦心经营和探索,翠微在强大的计算机系统支持下,为科学管理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商业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不仅是为了得到某些数据,更重要的是要从数据中发现各种关系、规律,提取知识,并利用知识进行科学管理。流通企业在积极寻找自己新的经营热点的同时,还应寻找适合自己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竞争实力,通过企业信息的整合和充分利用,实现物流整合及经营整合。

德利多富信息系统有限公司销售经理焦蔚

“Mall Intelligence可解决大型购物中心业主和承租人之间的矛盾,创造双赢的局面,并且不断监控和完善这种双赢局面。”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零售行业中,购物中心面临诸多问题:例如业态组合多样化,如何分析这些业态在购物中心的表现?消费者组成复杂化,谁是我的目标顾客?租金模式多样化,如何准确而简便地与租户结算?复杂的促销费用核算,如何知道促销是否成功?营者面临物业升值压力,如何科学制定租金?无需管理单品我该管理什么……?

德利多富自主开发的大型购物中心智能信息管理系统―Mall Intelligence,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Mall Intelligence包含7个基本模块:商铺管理、租户管理、销售管理、会员管理、促销管理、计费管理、权限管理。可帮助购物中心业主了解不同交易规模的承租人的销售情况:分析、比较各类承租人:跟踪整个商场运作情况,并提供深度报告以帮助业主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以避免过多的损失和作出正确的决策。Mall Intelligence可解决大型购物中心业主和承租人之间的矛盾,创造双赢的局面,并且不断监控和完善这种双赢局面。

Mall Intelligence大型购物中心智能

信息管理系统在购物中心的价值在于:能够帮助监控和分析租户的表现并调整业态及租户组合:了解消费者购物行为的特点及变化,及时捕捉更多商机;自动而准确地计算租金及生成结算凭据;监控和评估促销活动开支与收益;分析物业升值潜力:为购物中心提供经营方向的决策依据。它的应用,提升了购物中心的管理效率:更系统地管理租户组合;销售数据随时掌握;提供准确的谈判依据;在双赢的基础上谈判租金;知道谁是好的租户和顾客;知道每个店铺中热销的产品;掌握促销的效果;租户帐单轻松下发;监控租户付款状态。

同时,Mall Intelligence大型购物中心智能信息管理系统又是全方位的。购物中心的管理系统应该以两个对象为核心,即租户和顾客。针对租户进行商铺管理、租约及租金管理、销售管理和财务管理;针对顾客进行促销活动管理、会员管理、消费行为分析和综合服务。

此外,信息技术可以增强顾客的购物体验。例如不用模特进行新装展示,充分使用自由空间,利用空气进行展示;利用RFID技术装备智能试衣间,使顾客告别试衣的烦恼,并且顾客可以利用RFID将自己试衣的数码影像通过手机发送给朋友以获取建议等等。这些先进的信息技术,将在未来的专卖店及大型购物中心得到广泛的应用。

海信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牛东来

“我国的零售业,正进入前所未有的变革和创新时代,供应链管理将成为零售业今后发展的方向。因此,重视供应链管理、应用电子商务是每一个零售业决策层的必然选择。”

供应链管理是在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过程中所提出的新的理念,是为满足社会的需求,通过一定的管理和技术手段,对供应链整个过程实现资源整合和充分利用,以达到效益最大化为目的所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

《中国消费品制造业与零售业工商关系调查报告》显示,由于国内的消费品渠道比发达国家复杂,渠道的深度也更大,因此供应链成为工商关系中的焦点之一。我国的供应链管理应用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没有统一的机构进行管理;合作和协调的意识淡薄;应用的内容缺乏深度并且应用的水平肤浅;没有标准化的模型和数据支持:没有评价的标准和不能达到长远的战略应用效果。

基于此现状,我们有必要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供应链管理技术。例如协同式供应链库存管理(CPFR)模式。CPFR是一种协同式的供应链库存管理技术,建立在联合库存管理模式(JMI)和供应商管理库存模式(VMI)的最佳分级实践基础上,同时抛弃了二者缺乏供应链集成等主要缺点,能同时降低分销商的存货量,增加供应商的销售量。

电子商务是在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过程所提出的新的理念,是将人们所从事的商务活动采用电子技术等先进的手段、遵循一定的规则进行开发、处理和利用,以提高信息的共享程度和传递效率,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服务。其具有信息的共享、全球一体化、商务的广泛、信息传输效率、顾客无边界、服务自动化、应用便利、安全、效益最大化和能够挖掘商务内容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