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等教育教学改革

高等教育教学改革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范文第1篇

[关键词]校企合作;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教学

随着行业技术不断发展以及工作竞争的不断激烈,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已经进入关键时期,其中,开展校企合作是打破传统课堂教学方式的新举措,将更有利于人才的培养。该模式以培养企业所需人才为目标,对高等教育教学体系进行重新设计,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工作岗位与教学体系的相互对接,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就业,满足社会需求。然而,学生所需要的技能和知识是多种类型的,不同类型的技能和知识所需要的课程不同,因而高等教育教学模式是一个多元化的教学体系。[1-2]

一、校企合作下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改革不断深化,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方式从“统包统分”转向“自主就业”。但由于高等教育存在教学与市场需求相互独立的问题,高校毕业生在校期间没有更多的机会参加社会实践,因此,实践教学成为高等教育的一个软肋,实习、实验等实训操练课程不能落实,学生得不到“真枪实弹”的练习,动手能力差,不能做到活学活用,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而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用人单位对员工的要求越来越高,毕业生到单位后不能马上胜任工作,自然得不到用人单位的欢迎。[3]同时,高校毕业生的整体素质出现了下滑。基于此,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已很难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校企合作下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育教学观陈旧

近年来,各高校相继提出了培养符合社会发展的综合性人才。但大多数高等院校仍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以教师讲授为主,理论知识偏多,教学评价仍以书面考试为主。高等院校在学生实践部分虽然不断加强,但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学生真正参加实践的机会和从实践中获取的知识和技能还是非常有限的。这使得培养综合性人才成了口号。

(二)高校专业及课程设置缺乏长远设计

高校专业设置缺乏系统性,专业设置与企业类型和技术要求不相适应,不能满足市场需要,存在盲目及重复的问题。这使得一些热门专业学生供过于求,一些冷门专业学生供不应求。另外,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目前,多数高校在课程设置上仍以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构成课程模块,教学内容的选择更倾向于基础理论,缺乏一定的实践课程。[4]同时,课程内容未体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只是工作的基础,而人文、思想品德及劳动素质才是学生适应工作岗位并能持续发展的“金钥匙”。然而,高校的课程体系中并未体现出这些综合素质。

(三)缺乏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

教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举足轻重,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执行者。因此,在对学生实践技能要求不断提高的今天,教育对教师的实践经验要求越来越高,要求专业教师有专业实际工作的经历,拥有指导实践的能力。专业教师在掌握较为丰富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还应提高实践技能,并将所授内容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作用与学生工作实践结合起来。现有调查数据显示,高校教师中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占整个教师队伍的比例明显偏低。

(四)校企沟通与交流不够

一方面,高校由于师资、设备、场地等问题,不能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和当地经济相互对接;另一方面,企业对合作办学热情不高,而政府也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学校送学生到企业去实习并没有与企业商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和实习计划,而企业只把学生当成廉价的劳动力。高校是培养高学历、高技术人才的地方,企业是使用人才的地方,如果这两者不能形成良性互动,那么高等教育的发展必然会出现问题。[5]

三、校企合作下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对策

面对上述存在的问题,要想建立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必须从教育改革多方面入手,共同为校企合作创造条件。

(一)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学理念

政府应加强高等教育制度建设,对校企合作的成功事例和成熟的经验加强宣传和推广。各高校应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高校要努力创造条件,在教学过程中选择合适时间安排学生进行真实的工作体验学习,之后让学生对其进行总结,以实现对知识掌握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同时,要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实现从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转变,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二)加强专业建设,优化课程设置

第一,根据企业需求设置专业和安排课程。高等教育专业门类设计和专业课程内容选择都需要依托企业和岗位。学校要和企业合作,进行企业需求分析,根据企业需求制订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第二,校企双方共同制订教学计划和考核标准。首先,由高校各专业教学专家制订教学计划,并进行整个教学过程的监督和分析,之后再由校企双方共同制定考核标准。待考核完成后,高校重点参考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和相应技术专家对考核结果的分析和总结,对现行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效果进行评价,通过分析和总结,不断修订和完善教学计。

(三)加快教师专业团队建设

学校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选择一批实践经验丰富、教学观念新颖、综合素质较高的教师担任实践教学环节的指导教师。具体可采取如下措施:第一,建立长效培训机制,选送青年教师参加相关专业的技术培训,培养学校科研骨干力量,不断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第二,选派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生产一线参加实践锻炼。第三,企业定期派出部分高级技术人才解决校企合作中出现的问题,反馈学生实习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定期为院校教师上课并进行培训,开展学术交流。第四,鼓励教师参加学术公开示范课。企业也要为教师实践提供便利,通过不断参加企业项目研发和技术攻关,努力培养出一支以青年骨干和专业带头人为主体,且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四)以校企利益共同体为运营载体,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

第一,构建校企人才订单培养模式。校企双方应以人才培养为载体,根据企业的生产任务和规范在课程、技术、就业等方面开展合作,建设校企共赢的共同体。学校提供场地,企业提供任务,学校根据企业提供的生产任务组织师生参加设计和生产,完成企业提供的任务,深化校企合作。第二,探索具有一定社会价值的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合作模式。校企双方根据企业提供的生产实际任务,建设企业生产实训和技能鉴定基地,组织学生参加技能竞赛,将其进一步发展成国家级示范性实训基地。校企合作的构建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企业快速发展的加速器。如何有效地进行校企合作下的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

参考文献:

[1]郭丽颖.现代高等教育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科技教育,2015(10).

[2]张文雯.高等教育教学模式研究[D].秦皇岛: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5.

[3]易新河,文益民,陈智勇.我国校企合作研究二十年综述[J].高教论坛,2014(5).

[4]王振洪,邵建东.构建利益共同体推进校企深度合作[J].中国高等教育,2015(3).

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范文第2篇

关键词 药理学 教学 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09.041

The Development of Pharmacology Teaching i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Higher Education

SUN Yang, LIU Xia

(Department of Pharmacology, School of Pharmacy, 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33)

Abstract The level of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not only about students' training quality, but also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In the national higher education teaching reform,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is very important. Pharmacology as a research subject, i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the situation, should also make corresponding changes in order to seek the development of their own discipline.

Key words pharmacology; teaching; reform

高等院校作为培养专业人才的摇篮,其高等教育教学水平不仅关乎着学生的培养质量,更关系着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的职能早已不局限于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也成为高等教育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加快,高等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也得到了快速提升。但是,我国高等院校的教育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明显的差距。①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作为实现科教兴国、提高国民素质的关键,其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相应的教学理论也越来越完善,在这种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大形势中,药理学的教学也在改革中不断地发展。

1 药理学面临的教学改革大形势

1.1 培养创新型人才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高校学生存在的普遍问题是创新思维不足、缺乏创新热情、综合素质也有待提高。当下的高等教育模式改革致力于深化创新人才的培育模式,实现由“知识型”向“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转变。药理学作为医学类专业的重要桥梁课程,在医学和药学中均占有重要地位。②药理学的特点在于知识点较多较散,要求学生能够掌握该课程的知识就已经较为困难了,在新的改革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智能,将是一大课题。

1.2 知识更新加快

在现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条件下,人类积累的知识量越来越大,知识更新速度也越来越快,知识更新的周期也越来越短。科学内容出现高度分化与高度综合的趋势,因此致使教学时间与教学内容的矛盾越来越尖锐。这一点在药理学上体现尤为明显,课上讲授的药物与知识在临床实践中用不上是最显著的一个问题。在国家每轮的五年计划中,对医学类教材的重新编写都非常重视,但仍赶不上临床实际应用中药物的更新速度。这也就要求在药理学教学中,除了教材中的经典材料之外,还需为学生提供更多更新的补充材料,并在授课过程中发掘学生的新知识需要,对教师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对最新科研前沿的追踪,不仅有利于知识的更新,还有利于医学学术英语能力的培养和学术交流能力的提高。

1.3 教学手段革新

科学技术手段的发展,必然促进教学手段的更新,这不仅为教学方法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且为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了新的可能,包括新的现代教育技术在授课中的应用和新的仪器设备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等。当下,慕课等网络教学模式成为该课程教学的一大手段,充分利用这些网络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既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新鲜感和求知欲,也有利于学生课下的预习复习。而药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科学研究学科,新理论和新技术手段每天都在诞生。与之相比,一成不变的教学内容显然不能适应当今高等教育改革的大形势。高校教师在科学研究之外,教学中也需要紧跟最新的科学研究前沿,为学生传授最新最前沿的知识与动态。尤其在实验课教学中,更新实验内容和实验设备,对学生科研兴趣的培养也有深远的意义。

1.4 教学理论发展

教育与教学理论上的发展突破,必然推动教学的发展。当今社会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这也促进了教育与教学理论的发展,尤其是高等教育学和高等教育心理学,这也使得教师在教学设计等环节中更加有章可依、有理可循,使得教学效率得以提高。药理学“难教”“难学”,更需要从学生接受知识的心理学角度进行必要的教学内容和顺序的调整,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掌握药理学知识。

2 教师在药理学教学改革中如何作为

2.1 教育思想

正确认识和处理传承和创新的关系,使大学教学过程由单纯的学习过程转变为以学习为主,学习和发现相结合的过程。任何改革最基本的都是从思想上进行转变。大学教学往往受到大班课等客观条件限制,传统教学以纯讲授式教学为主,在药理学理论课大班授课中尤为明显。因此,在授课过程中注意启发式教学,合理设置问题,增加真实临床病例,激发学生自主思考等,就显得尤为重要。

2.2 教育目标

要建立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为重点的教育目标。创新问题已成为教育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当今形势下对高等教育三大职能――“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的综合要求。在药理学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在科研上开拓思维,在新药开发等领域尤为重要。在具体授课中,可以加入教师自身科研中的问题与学生共同探讨,并介绍新药开发等相关内容,让本科生提前接触到创新、前沿的知识。而在实验课教学中,除了传统的基本技能训练阶段和验证性实验阶段,可以增加创新性实验内容,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③而应用能力则是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所必需的能力,应用能力的培养对药理学理论课和实验课的开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为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则需要从以教师讲授式的教学理念向“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进行转变。④

2.3 教学内容

正确认识和处理科学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关系,使教学内容从封闭的知识体系转变为开放的知识体系。在传统教学中,过分强调所教授知识的正确性,局限了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开放性和前瞻性。在素质教育高度发展的今天,虽然已开始认识到答案的唯一性对学生思维的禁锢,但对教师传授知识的准确性和正确性仍有非常高的要求。教师要敢于将没有定论的探索性知识拿出来与学生一起研究、探讨,启发学生的思维,将传统的封闭知识体系,转变为开放的知识体系。药理学作为一门研究型学科,更需要认识到科学是在不断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向前发展的,药理学教学也应将敢创新、敢发散思维的意识和理念传授给学生。⑤

2.4 教学方法

正确认识和处理讲授与自学、学习与科研的关系,使教学方法从讲授为主转变为自学为主,并使科研真正进入到大学教学过程,以促进学生由学会学习到进入科研。教育理论的发展,为教学提供了多种教学方法,在药理学教学中,也应在传统讲授法的基础上,采用多种新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大学生的自主性,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而使科研真正进入到药理学教学过程,则要求科研不应停留在纸面上的教学,也不仅仅是按部就班地完成课程所规定的实验课教学,更需要让学生参与到实验室的实际科研过程中来,在开课的同时就可以开放实验室,让有科研兴趣的本科生参与到实验室的课题中来。

2.5 教学管理

正确认识和处理统一要求和个性发展的关系,变刚性管理为弹性管理。目前的教学管理及督导体制,对教学过程的规范化要求很高,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学改革的发展。例如,翻转课堂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将学习时间进行了科学规划和设计,强调知识内化。在课堂上,则以学生的汇报讨论为主,而这种“混乱”的课堂在许多学校则会被定义为教学事故,进而追究教师的责任,使得许多教师对新的教学方法望而却步。教学改革需要相应的管理模式上的改革,对教师的评估也应作出相应的改变。对于新的教学手段,应鼓励教师勇于尝试,建立相关的教学课题,同时,对课程的督导等则需要针对不同教学模式,建立不同的评价标准,实行弹性管理。

3结语

在我国,高等教育的入学率逐年攀高,高等教育的普及也指日可待。但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其教学质量的下降却饱受诟病,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在当今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大形势中,药理学教学也需要根据新的形势作出相应的调整和改变,以新的教学思想和理念为基础,勇于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保障。

*通讯作者:刘霞

注释

① 章宁.对高校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7:257-258.

② 杨晓凤.药理学教学改革中的几点体会[J].华章,2012(35)在线出版.

③ 肇玉明,唐玉,李晓蓉,熊 杰,范征,陆 莉,白露,许焕丽,郑元元,薛明. 药理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尝试[J].基础医学教育,2015.17(6):481-483.

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范文第3篇

关键词:金融专业;实践教学;人才培养

作者简介:王玲(1972-),女,江南大学商学院讲师,经济学硕士,研究方向:金融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1.05.29 文章编号:1672-3309(2011)05-67-02

“十二五”期间要大力发展金融、物流、网络信息、创意设计等高端服务业,而在这一过程中发挥金融业的支持与引导作用,自然也就成为金融业不可回避的课题。金融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培养,现代金融业不仅需要具有丰富理论知识的高素质人才,更需要那些具备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因此,金融专业高等教育应该确立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模式,进行教育改革和教育模式创新,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的高素质金融人才。

一、金融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一)实践教学是金融人才培养定位的要求

金融人才的需求呈现多层次、多类型、多规格的态势,高、中、低端及特色类人才都有其市场需求。因此,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必须取决于社会对金融人才的实际需求和各高校自身的办学条件。江南大学作为国家“211”工程重点院校,就其教育质量及其办学基础、办学条件、办学层次来看,努力培养和造就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重实践的高级应用型金融人才应该成为金融专业的教育目标。实践证明,实验和实践教学环节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

(二)金融实践教学是有效解决实践教学目标与校外实习环境不协调矛盾的最佳途径

金融学科比其他社会学科具有更强的社会实践性,故要求金融专业的学生应具备较强的金融实践运作技能。然而实习经费的普遍不足,实际金融机构工作环境的限制等,决定了校外实习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而实践教学通过校内模拟实验室的运用、模拟业务设计及金融核算组织程序,实习成本低,仿真模拟的效果非常接近现实。校外实习不能达到的实习目的,在室内金融模拟实验中可在较大程度上得以实现。

(三)金融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实践技能,推动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金融专业的学生进行实践学习的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实践操作技能的培训,主要是了解并掌握各类经济业务的处理程序与方法;二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主要是分析研究各类经济管理制度。金融实践教学,尤其是校内金融模拟实验室的运用,则是通过模拟银行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的全部业务,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实践,培养基础扎实、实践创新能力强的高素质创新人才,为素质教育开辟新的路径。

(四)金融实践教学为培养信息化的复合型金融人才奠定了基础

金融信息化的趋势对现代金融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顺应金融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的发展趋势,成为高校金融教育的新方向。金融模拟实验室的建立,相应的硬件设施和软件系统相配套,以网络、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为培养信息化的复合型金融人才发挥着重大作用。

二、金融实践教学的运用及成效

(一)金融实践教学的运用现状

1.构建符合金融人才培养目标的科学有效的课程体系。根据国家“十二五”期间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所谓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就是将实践教育环节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制定单独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及教学考评体系,并且把实践教学体系与理论教学体系综合考虑,使两者紧密配合,共同实现对学生整体培养的目标。

根据一体化实践教学的要求,江南大学主要做了以下工作:(1)重新修订实践教学计划。根据培养计划,统筹考虑金融专业理论和实践教学,建立与理论教学并行的独立设置的实践教学体系,并将实践教学内容合理地分布于4年中,根据学生能力发展规律设置了分阶段的、阶梯式的实践教学方案。(2)合理设计实践教学各环节,建立多层次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在设计实践教学体系时,将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结合起来,具体模式有两种,一是理论课结束后,单独开设实践课;二是在理论课当中增加一定课时的实践环节。之外,针对金融行业划分,单独实践课程又分为商业银行业务实践、证券业务实践和保险业务实践,将其与相应的理论课紧密连接起来,理论之后立即实践,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以及实践应用能力,增强了对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提升了教学效果。(3)建立多元化的实践教学的考核与评估体系。根据金融专业实践教学的特点,进行多元化实践教学的考核与评估。例如,对于课内实践,即实验课或实践课,按照考查方式进行考核;对于在学期末短学期单独进行的实践环节,比如商业银行业务实践、认识实习、专业实习之类,采取撰写实验报告、研究报告、论文写作、答辩等方式来考核。

2.校内金融模拟实验室的应用。在金融实验室的建设方面,江南大学投入了大量的经费,建立了金融模拟实验室,购买了电脑、投影仪、打印机、点钞机等相关硬件设备,以及与之配套的商业银行软件、保险软件、外汇软件以及证券、期货软件。其中商业银行模拟系统以现代商业银行各种主营业务为基础,根据教学目标规划设计,课程内容包括业务流程的实务讲解、业务介绍、相关凭证、问题库和模拟实验几个部分,为学生提供了从基础理论知识学习到模拟实践操作,最后综合考核评价这样一个完整的循序渐进的实验过程。一共有23个实验,包括了银行会计、信贷和国际结算各业务环节。采用主体式教学法,即整个实验过程的主体是学生,学生要完成从银行会计人员以及信贷员、国际结算人员等各角色的转换,并熟练地进行各角色所有业务的操作,使理论教学中复杂的、抽象的问题简单化、具体化,使教学环节变得更为生动有趣,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金融模拟实验室逼真地模拟市场,证券投资系统以沪深交易所的实时行情为依托,给学生提供真实的股票、期货交易环境,训练学生的看盘、分析及实盘操作能力。保险实验室的建立,学生通过互动式操作逐步熟悉现实保险公司的实际工作流程,通过承保、理赔、咨询等角色的扮演掌握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的一系列基本流程和业务处理,达到了对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全面培养。

3.进行校外金融实训基地的建设。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熟悉市场、了解市场,本着理论联系实际,产、学、研相结合的一贯宗旨,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到实际金融部门实习的机会。通过与地方金融机构合作,在适当时间安排学生到金融机构实习,为学生提供实训的机会和条件,锻炼他们社会实践的能力。另外,我们还邀请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的专业人员来学校为学生做讲座,指导学生做分析,拓展理论学习的深度与广度。

(二)金融实践教学的运用成效

江南大学多元化实践教学方式的运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具体体现在如下方面:

1.通过实践训练,培养学生主观能动性及实际操作能力。金融实验是一门集知识、技能为一体的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所以除了加强学生对金融理论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训练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室为学生走向社会提供一个理论结合实际的实习环境。通过模拟与专题研讨、案例分析,达到“体验”市场博弈、应用理论、培养创新思维和提高操作技能的目的。学生在实验室既可以体验银行会计、信贷、国际结算业务的全部流程及业务处理全过程,又可以与沪、深交易所同步运行,看到实时行情,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仿佛身临其境,随时可以观察盘面的变化,进行实盘操作。

2.理论结合实际,缩短了和市场的距离,提高了金融专业学生的就业率。通过对金融模拟实验的操作,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主动性,不仅加深了对基本理论的理解,而且达到了理论与实践很好结合的目标。据统计,金融专业的就业率名列学院前列,而且多数都在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就职。

三、进一步完善金融实践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引入工科课程设计理念,实现文科教育“工程化”

通过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推进工程教育改革,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下一步在岗位成才打下良好基础。江南大学已在全校范围内全面实施“卓越工程”计划,将在制定人才培养标准、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做进一步的探索。

(二)师资队伍的实践化

学校应根据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特点及时调整师资结构,从教师评聘与考核、兼职教师聘任、教师工程经历培养等多个方面制定政策措施,提升教师的工程实践经历。把一批年富力强、理论实践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充实教学第一线,并定期进行金融理论、实践技能的培训,使教师及时了解掌握新理论、新业务,转变教学思路,开拓教学思维,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应聘请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金融专业人士担任兼职教师,构建一支具有一定工作经历的高水平专兼职教师队伍。

(三)拓宽与校外联合的渠道

学校应加强与地方金融机构的联系与合作,与金融机构联合制定本校的金融人才培养标准,共同制定参与金融专业的培养目标,邀请相关金融机构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培养质量,满足为金融机构培养后备人才的需要。学校除了与传统银行、保险、证券业合作外,还应与一些经济管理部门如银监局、经贸局等建立合作关系,使学生能从不同的机构得到不同的实践锻炼机会。(责任编辑:郭士琪)

参考文献:

[1] 葛开明.培养应用型金融人才的探索[J].黑龙江教育,2009,(01-02).

[2] 刘波、曲春青.高等院校金融学科实验教学建设与改革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9,(18).

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问题

收稿日期:2006―03―15

作者简介: 刘慧英(1958―),女,河南省周口市人,河南科技学院成人教育学院院长,多年从事成人高等教育,中、高等职业教育的管理和研究。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型专门技术人才的根本途径,是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期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的基础和保证。在我国承担高等职业教育的主体有普通本科院校下设的以及独立设置的职业技术学院、高等专科学校、成人高等院校和社会中实施各类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机构等。“十五”期间,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和数量快速增长,2004年普通高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达到595万,全国1683所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1004所,占普通高等学校的60%。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着定位不准,培养目标不明确,专业设置、课程建设方面技能应用型特色不突出等问题。学校所培养的人才与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标准有距离,缺乏社会适应性,因此,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和教育教学改革等重要问题,还需进一步提高认识,深入研讨。

一、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定位问题

《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 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教高〔2004〕1号文件针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定位问题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虽同属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定位方面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普通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是以“精英型”的教育模式为主,以培养高水平学术型人才为主要目标;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高级技能应用型人才,针对某一社会职业或技术岗位群的需求设计人才的培养模式,是培养能直接成为生产第一线从事专门技术工作的高技能型或管理应用型人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与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在培养目标上最根本的区别:一是学生的综合素质较高,职业发展能力较强,具有在某一个或几个职业岗位从事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的能力;二是学生对职业岗位需求的前沿性技术的了解和掌握程度较高;三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具有一定职业岗位较高的专业理论和技能复合性特征,需要更多的职业专项技术的学习、职业岗位适应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应根据应用型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进行科学的定位,在社会经济对高等专门人才需求类型和层次上找准位置,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系统中构建一个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与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办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色。

二、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问题

从1999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9.8%到2005年的21%,按照国际通用标准,我国已完成了高等教育由“精英型”到“大众化”阶段的转变。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高等教育的质量问题成了全社会注目的重点。如何看待高等职业教育特别是高校扩招后的教育质量?要从以下三方面客观认识:第一,要从社会整体需求评价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扩大高等教育招生规模必然会增加部分分数较低的考生被录取的机会,为更多的人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针对不同层次知识基础和不同能力结构的人,因材施教,培养成为社会需求的不同类型的高级专门人才,是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把我国众多的人口压力转变成强大的人力资源优势的重要举措。因此,要从提高国民素质的需求来评价高职教育的质量。第二,要从特性方面评价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对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不能用同普通高等教育类同的质量评价标准,要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对人才的要求标准评价,不仅要看其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结构是否必须、够用,而且要看其对职业岗位的适应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对科技成果转化的贡献能力。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需求,从实际应用的角度考察高职教育的质量。第三,要用动态发展的眼光看待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在扩大规模的同时,可能会因教育资源暂时不足而影响培养质量。但从发展的眼光看,高等职业教育要走内涵发展道路,使质量、规模、结构、效益协调发展,就一定会产生巨大发展后劲。

人才培养质量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教育的永恒主题。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就是为了满足广大青年学生成材的需求,满足社会对各级各类不同层次高素质专门人才的需要。因此,在扩大高等职业教育规模的同时,尤其要更加重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应当坚持“规格和特色”的有机统一,必须对社会、对家长、对学生一生高度负责,坚持应有的规格标准。同时作为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专门教育,培养质量应该突出这种人才具有的特种技术应用能力。只有坚持正确的人才培养标准,不断增强质量意识,勇于探索,大胆实践,在办学过程中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通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社会声誉。

三、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建设问题

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它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特征并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观念。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面向生产第一线和一定职业岗位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必须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适应性,人才培养模式应该具有以下特征:1.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2.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主线设计教学体系和培养方案;3.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基础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4.以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为目的加强实践教学,要安排足够时间到企业顶岗实习;5.建设一支既懂理论也懂教学更懂实务的专兼职“双师型”教师队伍是保证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6.产学结合、校企合作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基本途径。因此,要充分发挥高等职业教育特色和优势,深化现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但在人才培养方面绝不能搞“一刀切”,沿用一个模式,要多种模式探索,多种途径结合,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社会发展尤其是地方经济建设需求的合格专门人才。

构建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高等职业院校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做好专业建设工作,紧紧围绕培养应用技术人才的目标,针对行业经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合理调整专业结构,大力发展面向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专业,按照技术和服务领域的职业岗位及岗位群为对象设置相关专业。同时,要处理好社会需求的广泛适用性与专业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针对性之间的关系,专业口径要宽窄并存;处理好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多变性与教学要求相对稳定性之间的关系,专业设置应有尽可能稳定的生源和就业需要;处理好社会急需人才的培养与学校现有条件可能性的关系,在满足专业设置基本条件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利用社会提供的资源,多渠道筹集资金,可利用“订单”式培养方法,与用人单位联合培养急需适用的合格人才。要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方针,合理处理好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之间的关系;特别要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坚持以育人为本,突出以诚信教育、敬业教育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把素质教育贯穿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要处理好基础知识与专业技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既要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应用性,还要让学生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四、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问题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难点和重点,也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落脚点。目前在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建设方面存在一些问题,还没有完全形成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相一致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陈旧。有些学校的课程设计过分强调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形成了学科型的课程体系,具有本科压缩性的课程体系的特点,不能支撑就业技能的发展需要;有些学校狭义理解职业教育的涵义和定位,过分强调职业发展的要求,形成了培训型课程体系,造成学生择业能力差,自我完善和发展的知识结构基础薄弱,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要按照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要求,以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重组课程体系,大力开发实用课程,构建校本、地方、国家三级课程体系,着力抓好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工作。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使之适应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发展的现实水平。在课程建设中要及时反映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新成果,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五、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问题

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现行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过程仍以课堂讲授为主,以教师为主,以理论教学为主,难以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另外,教学手段落后,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不能满足高等职业教育教学需要,适应高等职业教育的与企业和职业岗位相对应的先进的教学手段应用的太少。因此,要继续推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切实改变课堂讲授占学时过多的状况,为学生提供过多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等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要加强对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加快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的研制和推广使用,使之尽快在改革教学方法和提高整体教学水平方面发挥作用。

六、实践教学和实训基地建设问题

实践教学对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起着关键的作用。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因经费不足等方面原因,实验实习场所的建设滞后,影响了实践教学的质量。实践教学的模式也有待改革,突出的问题是企业参与学生培养过程太少,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与职业岗位需求脱节,实用性不强。要探索符合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技术应用能力。尽可能增加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技术应用能力的工艺型、设计型的综合实验项目,从实验设计、材料选用、操作和测试到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均有学生独立完成。有条件的院校要按专业分类组建实习实训基地,探索建设教学、科研、生产、培训相结合的多功能实训基地。同时,要建立一批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与企业联合建设或签订协议,使用企业现有设备,在企业技术人员和教师共同指导下完成实习、实训教学任务。

七、“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问题

建设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加强教学建设的重要任务,是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保证。要培养从事生产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要求教师既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要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目前,教师队伍的建设问题是职业教育的薄弱环节,教师队伍的数量不足、总体素质偏低、实践教学能力不强、结构不合理,已成为制约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加强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建设和师资培训工作,建立职业教育教师企业实践制度,制定和完善职业教育教师兼职教师聘用政策,支持职业院校面向社会聘用工程技术人员、高级技能人才担任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高等职业院校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一要加强现有教师的职业培训;二要制定有利于引导教师向“双师”方向发展的政策措施。要加强教师队伍的人事制度改革,建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把社会上的能工巧匠吸引到实习指导教师队伍中来,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改善高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结构,努力造就一支对职业教育规律有深刻认识,数量足够、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爱岗敬业,适应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要求的“双师型 ”的高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N〕.中国教育报,2005,5.28(1).

〔2〕教育部2006年职业教育工作要点〔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6-28.

〔3〕张彦通.为各层次高等教育提供发展空间〔N〕.中国教育报,2005,4.15.

〔4〕周建松.以就业为导向改革高职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6,3.7.

〔5〕张妙弟.明确发展定位建设高水平大学〔J〕.中国高等教育,2006,5.53-55.

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范文第5篇

关键词: 高职院校 高等数学教学 改革措施

高等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已经广泛渗透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各个分支,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使科学技术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也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高等数学作为高职院校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为学生学习后继的专业课程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供了必备的数学基础知识、方法和数学思想。近年来,虽然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已经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但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仍存在一些问题,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数学教育工作者,在这方面进行不懈的探索、尝试与创新。

一、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的现状

1.近年来,由于不断扩招,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也进入了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变得参差不齐。

2.教师对数学的应用介绍得不到位,与现实生活严重脱节,甚至没有与学生后继课程的学习做好衔接,从而给学生一种“数学没用”的错觉。

3.不少教师在高等数学教学时教学手段相对落后,较普遍地采用板书这种传统的教学手段不放,在课堂上不停地说、写和画,总怕耽误课程进度。在这种教学方式的束缚下,学生思考和理解很少,不少学生面对复杂、冗长的概念、公式和定理望而生畏,难以接受。渐渐地,教学缺乏互动性,学生也失去学习兴趣。

二、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的改革措施

1.高等数学与数学实验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高等数学教学中只有习题课,没有数学实验课,这不利于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果高职院校开设数学实验课,有意识地将理论教学与学生上机实践结合起来,变抽象的理论为具体,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积极主动参与,就会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在实验课的教学中,可以适当介绍MATLAB、MATHEMATIC、LINGO、SPSS、SAS等数学软件,使学生在计算机上学习高等数学,加深对基本概念、公式和定理的理解。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实验演示函数在一点处的切线的形成,以加深学生对导数定义的理解;还可以通过在实验课上借助MATHEMATIC强大的计算和作图功能,来观察数列的不同变化情况,从而让学生对数列的不同变化趋势获得较为生动的感性认识,加深对数列极限的理解。

2.合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手段,丰富教学方法。

我国已经步入大众化的教育阶段,在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堂教学信息量不断增大而教学课时不断减少的情况下,利用多媒体进行授课便成为一种新型的和卓有成效的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技术服务于高职院校的高等数学教学,改善了教师和学生们的教学环境,使教师不必浪费时间用于抄写例题等工作,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的重点、难点的分析和讲解中,不但增加课堂上的信息量,还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手段,创设直观、生动、形象的数学教学情境,通过计算机图形显示、动画模拟、数值计算及文字说明等,形成了一个全新的图文并茂、声像结合、数形结合的教学环境,加深了学生对概念、方法和内容的理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从而改变以前较为单一枯燥的讲解和推导的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例如,教师在引入极限、定积分、重积分等重要概念,介绍函数的两个重要极限,切线的几何意义时,不妨通过计算机作图对极限过程做一下动画演示;讲函数的傅立叶级数展开时,通过对某一函数展开次数的控制,观看其曲线的按拟合过程,学生会很容易接受。

3.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作用,建立教师辅导、答疑制度。

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教学的作用日益重要,逐渐成为学生日常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的教学网站、校园教学图书馆等,是学生经常光临的第二课堂。每个学生都可以上网查找、搜索自己需要的资料,查看教师的电子教案,并通过电子邮件,网上教学论坛等相互交流与探讨。教师可以将电子教案、典型习题解答、单元测试练习、知识难点解析、教学大纲等到网站上供学生自主学习,还可以在网站上设立一些与数学有关的特色专栏,向学生介绍一些数学史知识、数学研究的前沿动态,以及数学家的逸闻趣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启发学生将数学中的思想和方法自觉应用到其他科学领域。

对于学生在数学论坛、教师留言板中提出的问题,教师要及时解答,并抽出时间集中辅导,共同探讨,通过形成制度和习惯,加强教师的责任意识,引导学生深入钻研数学内容,这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教学效果有着重要影响。

4.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专业知识。

如果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只是一味地讲授数学理论和计算,而对学生后继课程的学习置若罔闻,就会使学生感到厌倦,学习积极性就不高,教学质量就很难保证。任课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专业知识进行讲解,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满足其后继专业课程对数学知识的需求。比如,教师在机电类专业学生的授课中,第一堂课就可以引入电学中几个常用的函数;在导数概念之后立即介绍电学中几个常用的变化率(如电流强度)模型的建立;作为导数的应用,介绍最大输出功率的计算;在积分部分,加入功率的计算,等等。

总之,高职高等数学教学有自身的体系和特点,任课教师必须转变思想,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充分发挥高等数学在高职人才培养中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同济大学数学系编.高等数学(第六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于骏.现代数学思想方法[M].山东:石油大学出版社,1997.

[3]赵海青.提高高等数学课程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07.

[4]李进华.教育教学改革与教育创新探索[M].安徽:安徽大学出版社,2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