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作文指导课教学反思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直以为自己还算是个勤勉的教师,在教学上也肯花心思,但今天听了王老师的课,我意识到自己起码缺少教授写作的教育情怀。自己的写作课陷入重重困境多年,却没有为此寻找出路,这是我不可逃避的责任。反思如下:
一、对于写作教学的认知有局限性。
生活中处处皆语文,那么写作课也就时时能上,在生活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多留心观察身边的人、事,关心社会,拓宽学生的见识,并且积累素材,课堂上教阅读课文时,同时设计多种形式渗透写作技巧、写作训练,辅助作文课教学,课堂的一部分“说”,要变成“写”,文段评价,语段赏析,片段练习都可以实现这一训练目标。
二、对教材用用不灵活,写作训练方案不细致。
针对每个作文训练,制定详细的作文计划,利用阅读教学来指导写作,将二者真正的结合起来,选择典型课文作为写作范文来教授,在分析中,指导学生学会并运用一定的写作技巧,适当补充一定的知识理论,希望能达到“一课一练”的训练成果。
三、端正自己的思想态度,重视写作教学。
年少时总信奉一句万能的教育理念———“深爱你的学生,那样没有什么可以难倒你。” 现在看来依然如是,王芳老师的教育情怀让我钦佩不已,尤其是看到她与孩子们共同给作品集的命名,那美好的感受让我非常感慨,付出的收获,意义巨大,如果能自由的运用语言文字,孩子们的心就会插上翅膀,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都开满了花,记录并体悟生活,该是多么美妙的过程!
改革意味着进取,是一种积极的探索。笔者不揣浅陋,亦在单元教学问题上进行过探讨。本人称之为“单元流水教学法”,其具体内容是:按照教学常规,根据“大纲”要求和教材内容特点及教育对象的实际,制定单元教学目标和计划,实行板块式的整体性知识网络教学;其具体做法是:让任课老师各自承担一个单元的教学任务,依次给同年级所有班上课。比如我们学校,一个年级共有八个班,四位语文老师,新学期伊始,让A承担第一单元,B承担第二单元,C承担第三单元,D承担第四单元的教学任务,每单元拟用两周的时间教完,A在一、二班完成第一单元的教学任务之后,再到三、四班上课,B在三、四班教完第二单元之后再到一、二班上课……依次实行流水式教学。当第一轮全部教完之后,任课教师根据单元内容和教学实际,精心设计单元知识检测题,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查漏补缺。然后,教师再分别承担另一个单元的教学任务。这样,每学期一位教师只承担两个单元的教学任务。实行这种单元流水教学法的优点是:
一、能最大限度地节省教师的备课时间(一个教案由原来使用两次变成使用八次)减轻教师的劳动强度。将语文教师从备课批作业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使其有更多的精力,从事教材、教法的研究。采用单元流水式教学,第一、二周,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法,编写教案,此后,便轻车熟路、游刃有余地为其他班上课,除上课、批作业之外,节省出的备课时间或用在同各年级或同科教师之间的相互听课上,或用于业务自修(以往只是忙于备课、批作业,在语文教学及教育理论的学习研究方面,太缺乏时间和精力去提高教学水平)。
二、能深入挖掘群体智慧,切实走集体备课的道路。传统的模式化教学,每位教师担任两个班的课,一包到底,三年一贯制。教师只对自己任教的两个班负责,备课时各人备各人的,尽管教研活动时常提集体备课的重要性,但集体备课也只往往流于形式。实行这种流水教学法之后,各人的责任就不只限于自己教的两个班,而是对同年级所有的学生负责。这样在教学活动中,大家互相热情地提供备课资料,对教学中的知识点、重点、难点的确立和解析方法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并将在以往教学中的经验或教学心得也毫不保留地奉献给同道,以资切蹉,集体备课得到实质性的落实。
三、能扬长避短,更好地发挥各自的教学水平,提高教与学的质量。俗话说:“寸有所长,尺有所短。”一位语文教师或擅长教散文,或诗歌,或小说,或戏剧。教研组长可根据各人所长,分配教学任务,让各位教师分担各自擅长的教学内容,以便更好地发挥个人的才智,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四、能将教学过程中反馈来的信息及时处理,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充实教案,完善教法,并将经验有效地用于以后几个班的教学实践。而传统的教法,如果在A班的教学中得到点反馈信息或有些教学反思,最多只能用于B班,但在B班得到的信息或启示就无用武之地了。尽管教育主管部门经常强调写教学反思的重要性,但教案纸上“教学反思”栏目中出现的只言片语的“反思”,也只是一种敷衍的文字而已。这或许是我们中学语文教学收效不大的主要原因。
五、采用“单元流水教学法”,每隔两周换一位语文老师,能使学生对老师的教态、语势等有一种新鲜感,从而获得新刺激,激发愉悦的学习情绪,产生情趣和求知欲望,在兴趣盎然的气氛中学习知识,培养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传统的三年一贯制、一包到底的教法,往往使学生对老师的教学产生一种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心理,即使老师有意识地变换一下教法,学生还会认为是“换汤不换药”的老一套,不以为新或不以为然,便不会产生新刺激,学习的质量和效率就不会有大幅度的提高。对于“经常换一下老师,学生是否会适应教师的教学”这一问题,大可不必担心,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听一位陌生教师的讲课,比老是听一个教师讲,注意力更容易集中。而教材内容的跳跃,也不会成为学生学习的障碍。在中学各科教学中,语文教学独具特点,即此科不同于其他科具有章节上的逻辑连贯性。其他科如果采用这种内容上具有跳跃性的教学,学生听起来肯定吃力,无法接受。而语文教材内容的编排,议论文、记叙文、小说、诗歌、散文、戏剧、文言文等,都有相对的单元独立性和完整性,让学生先学哪个单元的内容,区别不大。正如我们平常吃饭,先吃馒头后喝稀饭,与先喝稀饭后吃馒头,效果是一样的。
六、实行单元流水教学法,能极大地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使业务熟练的老手精益求精,新手则可借此机会教学相长,百炼成钢。这种流水教学法本身存在着很大的竞争机制。各任课教师的教学实力和水平,在全年级同学面前曝光亮相,孰优孰劣,在学生心目中如明镜一般。从教师本身角度看,人人都想让学生觉得自己这一课讲得最好,哪位教师在教学上不使出浑身解数,尽心力而为之?教学质量的提高,自不待言。
七、关于作文教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学生知识面的宽窄,阅读水平的高低,分析问题的能力等,都能从作文中体现出来。采用流水教学法,教师根据单元文章体裁、内容、特点,确立写作训练的体裁和内容。教师可对以前一两个班学生的作文进行精批细改,从中找出一至两篇好文章加以润色,作为范文刻印出来,讲评时分发给学生,教师以审题立意、选材、谋篇等为重点,认真搞好讲评。并指导学生结合范文,自批作文,以提高学生写作和修改文章的能力。这样,一个学期下来,学生手中就有各种文体的大小作文的范文十几篇,三年之后,就有七八十篇乃至更多篇的优秀作文在手,学生时常翻阅这些优秀作文,对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是一个很好的帮助。
近期以来,在中心校教研室的精心照料安排下,我听了全镇绝大多数新入职教师的语文课,仔细想来,有这样几点:
一、绝大多数教师都能认真备课,利用多媒体辅助上课,课堂教学环节紧凑,体现出较高的教学素养。比如课堂语言,问题呈现的方式,问题的答案等往往通过课件,或通过文字或通过画面直观地告诉学生,教学效果颇为理想。
二、大部分班级的学生都能在教师的引领下,阅读能力得到训练,阅读水平得到提高,情感体验得到提升,核心素养得到培养。
三、部分教师有了教学课件作为支撑,没有再思考班级学情,因此部分课堂显得教师只是为了完成本节课教学任务,课堂华而不实,课件与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不匹配;低年级学生书写指导不到位,比如在板书时,教师只顾自己写而忽视了学生写,或者教师写的时候没指导笔顺与占格。
四、极个别老师课前备课没做好,上课应付的痕迹明显,教学次序颠倒,没有章法,教学效果可以想像。
五、部分教师没有领悟新课标引领下的课堂教学新精神,仍然采用过去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授课,问题的提出是老师,问题的回答仍然是老师,没有关注学生情感体验,没有给学生思考的空间与时间,因此显得课堂死气沉沉,没有生机。
关于常规检查情况反馈:
检查了村小二四六年级和胡阳完小五六年级,具体情况如下:
一、进度参差不齐。同一年级有的进度的快,有的进度慢,拉差在两课左右。日记、读书笔记有完成的(15篇),也有8篇的,大作文小作文都相差不大,有写5改5的,有写5改4的。
关键词:初中语文;自读课;时效性
“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做到这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这句话是教学大师叶圣陶先生的至理名言。自从新课程改革标准实施之后,自读课已成为初中语文课本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初中语文自读课的基本要求是让学生学会阅读和自学,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目前,如何组织开展好自读课的教学,则成为当前教师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制约自读课教学质量的问题分析
从字面意思来理解,“自读”是相对于“教读”提出来的,他们二者互相依托,不可或缺。目前,自读课文已成为初中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无论是从教学角度还是研究视角来讲,其均应引起教育者和教师的重视。但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自读课仍处于放任自流,草草应付的状态,其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重教读轻自读
本研究对3所初中学校的27名语文教师进行了座谈调研,发现有90%的教师对“自读”一词的理解不够透彻,仅仅是简单地破解其字面意思;70%的教师认为自读课文的内容并没有列入考试范围,差不多都是一些闲杂文章,没有太大的教学意义。笔者经过调查得出结论,初中语文课教学重点放在了课本知识上,自读课的辅助学习作用被忽视。其主要体现有两点:第一,教师认为在自读课上学生自己学不到东西,从而将自读改成了教读,自读课教学目标被篡改,不仅增加了教师教学负担,还使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增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目标也无法实现。第二,教师认为自读课纯粹是浪费时间,自读课文又不在考试范畴,所以干脆将自读课改成其他篇目的教学课。这样占用了学生自读、自学的时间,导致学生对教师产生反感,甚至厌倦上语文课,造成对语文课的厌弃,这样做反而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2.缺乏认识和创新
据调查研究发现,教师对“自读”的认识程度是决定自读课教学时效性的重要因素。忽视自读课作用的教师,没能将自读课放在重要位置,不知道其真正的价值,自然就不会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挖掘。某些重视自读课的教师,但由于对其研究的深度不够,创新教学观念不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不明确,没能形成值得推广的教学模式,因此,教学质量也不能等到改善和提高。
二、自读课教学时效性的研究
“教师教任何功课(不限于语文),‘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换个说法,‘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什么叫用不着‘讲’、用不着‘教’?学生入了门,上了路了,他们能在繁复的事物之间自己探索,独立实践,并解决问题了,岂不是就用不着‘讲’和‘教’了?”这是教学大师圣陶先生从事多年教学研究后的感悟,由此可见,语文自读课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那么,如何才能提高自读课教学的时效性呢?首先,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在教法中以学法指导为本,让自读课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天地,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功能的平台。其次,教师要结合研究课、课后反思、成绩测评等对自读课教学进行总结。
1.以读为先
从整体上看,初中学生已经掌握了3000―4000个常用汉字,了解了各种体裁课文的特点、学习任务和方法,他们的平均能力达到了借助工具书自主出色完成各种体裁课文学习任务的水平。为了充分体现初中语文自读课的应有价值,学生应对自读课文中的语言、语句、词汇进行反复逐字逐句的朗读,这也是学生学会学习的过程。教师可采取如下阅读形式:第一,巧妙听读。教师选取自读课文朗读水平高的视频或音频,巧妙地运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播放,将自读课演变成欣赏课,让学生感受美的语音、语调,从而提升学生语言审美能力,使学生感知到语言的魅力。第二,放任自读。在自读课上,学生可小声细细品读,也可高声疯狂阅读,以此充分感受一下嘴角流过语言的和舒畅。第三,快乐精读。教师可采用问题教学法,将重点部分、重点内容从问题的形式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带着问题去读,在阅读的过程中寻找问题的答案,就像寻宝一样充满激情和快乐,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满足感和成就感。第四,细细品读。学生可根据个人的喜好,读文章中的经典句式,解文章中的绝妙词汇,采取摘抄的形式,并在课余时间与同学分享阅读成果。
2.自读课的教学应以学生为主
学生的自读能力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练就的,而不是讲出来的。自读课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自学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良好习惯。
(1)查生字
初中学生已经掌握了3000―4000个常用汉字,通常能够独立阅读整篇文章。但是,在一些古文或诗词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学生不认识的生字、生词,此时学生就要自主地根据自己的需要查阅字词的音义,以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字词的积累也是根据个人所需完成的,这是学生产生个体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
(2)注段落
注段落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划段,不管是自读课文还是教读课文,这都是最基本的学习方法。在自读课文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学习,大家共同讨论每一个段落的意义,各抒己见,并对难句、重点句、中心句进行标注,以丰富学习形式和内容。
(3)思问题
在自读课文的学习中,需要独立思想的问题很多。此时,学生可根据个体需要展开学习和思考,例如,课前的预习侧重点、课上的阅读积累、课后结合实践开展的小实验等。
(4)以画促学
自读课文的特点是句式比较特殊,对事物或风景的描述会更丰富一些。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反复阅读,理解和体会其中的意境,并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勾勒出心中的风景或场面,从而丰富学习内容。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中学作文;教学; 探索和体会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作文课教学被课文课教学所代替,甚至1-2个月都没有一堂正式的作文课,这样学生即对作文产生陌生与恐惧,又觉得课文和作文两者之间毫无关系。培养高中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综合能力,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重视“写”在整个语文综合能力构架中的支柱作用,指导学生热爱习作,练就学生扎实的写作功夫,在高考中写出优秀的作品,使之获取较高分值,历来是同行们在教学中不断探索的一项重要课题。应该怎样教授高中语文的作文课?学生的恐惧在哪里?如何激发学生自主作文的兴趣?本人在思考的同时结合实际情况产生如下结论。
1把握练习内容,收集作文习作素材
古人说“无一物不可以入文”,能收集并写出文章的事物可谓浩如烟海,写作信息无可限量。文章所反映的主旨,由于经过艰苦的选材过程及思维方面的沉淀,通过人为创造活动之后,如此无限量的写作信息,必然不同程度地受到不同个人情感喜恶的规范和影响。准确把握这些有形题材,以此设置习作达标规程并明确达标原则,在实践操作中使之具体化,就会减少作文教学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使作文教学日趋合理化,制度化和成熟化,体现出作文教学的科学性。宏观上把握好训练题材内容,使学生对作文训练有一明确的标的。这就要求指导者积极关注生活热点话题,重视对社会焦点问题的收集和研究。可适当“抛砖”而“引玉”题材内容一经确定,就要围绕它做好系统收集素材的工作,可完全放给学生,分任务到组别,成块状收集材料,把主动性完全交给学生。
2自由作文与统一作文相结合
很多老师都喜欢让学生按自己的统一要求作文,认为这样利于批改,便于评讲,能更好地发现学生的问题,也可以使作文教学具有一定的系统性。但在作文教学实践中发现这样做对学生是不公平的,也不符合写作的基本规律。从我们自己的写作体会看,要按照一个比较狭隘的固定的要求作文,如果不是凑巧这一方面恰好有所积累,要写出好的文章是不容易甚至是不可能的。学生的情况各不一样,我们有什么理由要求他们写自己并无积累并不想写的文章呢?当然,也许有的教师会说,考试都是统一要求的作文啊。不错,考试作文总有一个统一的要求,但我们必须要弄清楚考试作文与平时作文的区别。考试作文的目的是为了测量学生的作文水平和写作能力,而平时作文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和写作能力。考试作文是看结果,平时作文是重过程。如果学生根本不想写、无法写,又怎么能达到提高写作能力的目的呢?因此,保证学生的写作自由,倡导自由作文是非常必要也是十分有意义的。在实践中,我们感到自由作文学生欢迎,习作的质量也相对比较高,从教的角度看,得到的信息反馈量大,发现的问题也更多更真实。
3着眼于现实,用真情写身边的事
很多同学认为,现在的学生生活面太窄,整天是家庭——学校两点一线。读书——吃饭——睡觉三位一体,生活平平淡淡,接触的尽是日常小事,既没有惊心动魄的场面,也没有许多曲折离奇的情节,这些材料都不典型。其实,许多生活小事只要精心选择,写到文章中去它便会像金子一样耀眼。比如鲁迅的《一件小事》,就材料而言,实在是极平凡的,然而鲁迅却从这件“小事”上看到了劳动人民的伟大,从而写出了至今仍对我们有教育意义的不朽名篇。朱自清的《背影》就选材来说,也不过是摄取自己与父亲在南京车站离别时的情景,但那真挚的父子之情给读者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文贵有“情”,这情是自己真实的思想感情,是发自肺腑的切身感受。有一位住宿生在作文中这样写到:一个星期天学校放假,由于家中有事,当天没有返校。星期一早上,父亲一大早就起床,冒着蒙蒙细雨骑车十多公里将他准时送到学校,然后父亲还将赶回去有急事。在父亲将匆匆离去的时候,他对父亲说:爸爸,雨天路滑,小心点……他将这篇作文在班上朗读时,许多同学都很感动。真情实话最动人肺腑,充满真情实话的文章不但能感动自己,也能感动他人,小作文中完全可以放手一写。 所以说,只要留心我们身边的人和事,用真情写,就会发现很多闪光点,写出优秀作文。
4提倡学生自助式评改
评改,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传统的作文评价是教师改,教师评,教师是习作的惟一裁判者,结果学生写得辛苦,教师改得辛苦,大家都苦多甘少,却收效甚微。如何变苦为乐,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呢?在作文的评改这一环节中,强化学生评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可以让大家变苦为甘。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文章要自己改,学生学会了自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要求:“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结合所学语文知识,多写多改,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可见,大胆地改变传统的“精批细改”的做法,把作文批改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彰显其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己来主宰其作文的命运,评判其作文的得与失,应该是当前语文教改中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
5培养想象和辨证思维,重视训练想象性作文
想象思维是作文创新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所有创造活动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想象力丰富与否关系着创新能力的强弱,因此作文实践和作文训练中想象力的培养非常重要。作文一旦失去了想象,就会黯然失色,缺乏生机,而丰富的想象,能使文章生气盎然,光彩夺目。因此,作文教学中训练想象能力,进行想象性作文训练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在训练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中要做到:一是结合有关课文内容,进行再造想象。课文是学生写作的范例,充分利用课文资源,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练习改写、续写、扩写,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再造想象训练。二是运用形象思维,进行创造想象。我们不妨多让学生写一些《假如我是……》、《我希望……》、《新世纪畅想》之类的作文,并且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多看一些科幻方面的书籍,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进行合理的假设、联想、想象,从而有所创造。还要重视训练思辩性作文,因为思辩是人立身处世、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它直接决定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分析能力,掌握和运用它,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保证。要让作文充满思辩色彩,这就要求学生具有敏锐的观察力、深刻的洞察力、辩证的说理能力。
6把握创作激情是作文成功的重要前提
激情、自主写作,是一种理想状态下的作文教学,是快乐作文的起点,然而它的前提是有激情,学生要爱作文。如果没有这个前提,自主只能是给不自觉者大开了方便之门,自主只会导致作文教学的无政府状态,使作文教学无所作为。学生作文的激情首先是源于对生活的激情,教师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写作文,彻底打消他们为考试而写作的思想,要让他们明确写作是现代生活的需要。写作技能是未来公民生存的技能,也是每一个人必须具备的技能。再说,我们的作文教学目的,也不是为了培养少数的几个作家,而是千千万万普通的劳动者,他们所需要的并非创造文学作品的技巧,而是具有广泛意义的适应社会的生存能力和创造能力,一般人都要认识文字,练习写作,并不是为着给自己一个“读书人”或者“文学家”的头衔,而是使自己的生活更见丰富、更见充实。既然写作是生活的一部分,教师就有责任生活的激情引向作文教学,让学生像热爱生活一样去热爱作文,如果生活的激情能成为学生作文的源头活水,那么作文的快乐是可以想见的。
总之,对于信息时代走在前端的高中生来说,他们内心敏感,思想先进,反应灵敏。教师更期待现代高中生能打破常规写作,将新时代新思想、新个性从他们的作文中有所表达。在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一线教师也要尽快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勇于创新,努力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培养习惯,视作文为乐事。一个人的写作能力,主要是在中学阶段打下基础,中学作文教学对于一个人的未来及人生是很重要的,教师的方法也有很多,只要能够起到激发同学们的写作热情,促进作文水平提高的,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