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图书管理计划

小学图书管理计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图书管理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学图书管理计划

小学图书管理计划范文第1篇

1.图书、档案、情报同出一源,历史上很难区分开。早在远古时代的档案、图书、情报是很难区分的,三者同出一源、同为一体。古代档案与图书是名副其实的“一体化”,图书馆与档案馆融为一体。

2.图书、档案、情报具有相同特征。

图书、情报、档案均具有信息性、知识性、服务性这三个特征,图书、情报、档案工作均属提供知识信息的服务工作。

3.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的系统论机理。根据贝塔朗菲发现的著名定律:整体系统的属性与功能大于各孤立子系统的总和,即整体的发挥不是简单地1+1=2,而是>2。应用到“一体化”研究中,即图书、档案、情报各自作为一个独立的系统,有着自己的独立功能,但这三个系统功能简单相加的总和,是会小于“一体化”整体功能的,只有图书、档案、情报融为一体后,他们才能产生横向联系与协作,促进图书、档案、情报资源共享,才能产生1+1>2的系统效能。

4.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信息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为一体化管理提供了现实可能。

计算机设备和技术的推广为信息综合管理提供了初步的物质基础,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的综合教育,使信息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知识结构和工作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为实现

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奠定了初步的人才和智力基础。

二、高校二级学院图书、情报、档案管理的特点分析

1.工作人员少,管理水平低

二级学院从事图书资料管理和档案管理的人员数量很少,特别是从事档案管理的人员多为文秘或教务人员兼任。图书资料和档案管理水平普遍比较低,表现为硬件条件差,普遍缺少相应的管理和利用设施;信息化手段的应用程度低,信息共享难以实现。鉴于以上特点,各高校二级学院理应实行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整合有限的信息资源和管理人员,发挥整体服务效能。同时,实行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与高校现有的管理体制没有大的冲突,易于为各个方面所接受,在实际操作中障碍较少。

2.数量规模小,信息内容单一

二级学院是各高校的基层单位。由于各高校普遍设有图书馆、档案馆(或综合档案室)开展高校的图书情报和档案工作,面向全校提供图书情报和档案服务,高校二级学院所拥有的图书资料和档案的数量都比较少,内容和载体形式也比较单一。图书资料多为本学院所设置专业的专业书籍和刊物,档案多为本学院在教学管理中形成的教案、毕业论文等。

3.特征更为接近

档案具有信息性和知识性等特征,但其最本质的特性在于其具有原始性,表现在载体上档案往往是孤本,在价值上档案具有历史凭证作用。但对于高校二级学院来说,其保存的档案,如教学管理中形成的教案、毕业论文,其价值更多地体现为情报价值,需要发挥历史凭证作用的档案比较少。因此,二级学院保存的图书和档案,其特征更为接近,均表现为信息性和知识性。

三、高校档案、图书一体化管理的应对措施

1、提升思想认识。

通过研究宣传,使人们充分认识到,实行高校档案、图书一体化管理,是档案、图书管理工作适应时展的重要举措,是谋求新形势下图书、档案工作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既是理论研究的重点,更是实践要解决的问题。同时,确立高校档案、图书管理新的价值观,树立文献资源共享,全方位开放的理念,将档案、图书管理工作与知识创新结合起来,使档案、图书工作从思想到行动实现一次大的变革。

2、统一档案、图书管理的业务标准。

要以一体化管理为目标,研制并应用档案、图书通用的信息处理方法、规范和标准,以确保彼此之间信息能互相识别、互相利用。逐步协调和统一档案、图书在文献管理、检索方面不一致的地方,组织人员编制和采用适合各系统使用的分类、著录、标引和检索的分类法、著录法、主题法及文献标引法等,达到规范化、标准化,以利于资源共享和现代化手段的实现。

3、改革管理体制。

建立统一的文献信息管理机构,切实解决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问题。赋予新的文献信息管理机构双重职能(业务与行政管理职能),并在这一机构下设置两个中心,即档案信息中心与图书文献中心,,统一协调管理。合理配置档案、图书文献资源,使其呈现出适应知识、信息社会发展需要的高度的整体性、统一性和协调性。

4、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一方面,高校要加大档案、图书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另一方面,高校文献信息管理机构也要多渠道、多途径等集发展资金。以此获得在设备更新、软件升级方面的资金保障。同时,加强网络和数据库的统一管理和建设,建立共同的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体化的网络平台,以充分利用高校丰富的文献资源。

5、建立利益平衡机制。

实行档案、图书一体化管理,必须从现实出发,坚持平等、互利、互惠的原则。要通过每一项一体化活动,使原来的档案、图书管理机构在融合的过程中彼此平等受益,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与义务。在利益分配上,可以投入的多少来换取收益;也可事先签好协议,在协议中明确双方之间的职责、权利及收益。总之,应尽量减少冲突和摩擦,激发双方在一体化过程中的积极性。

6、培养一支适应一体化要求的文献信息管理队伍。

新型的一体化管理,需要精通图书、档案业务工作,熟悉检索技术,并具有计算机技能的通用型管理人才。从未来发展看,以档案、图书为主的文献信息业必然形成“二位一体”的紧密结合机制。面对这一发展趋势,高校文献信息管理机构必须培养一支适应一体化发展需要的管理队伍,使之素质不断加强、业务水平不断提高、知识结构日益完善。

参考文献

[1]钟常青,网络环境下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的探索[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

[2]贺于,高校图书、情报、档案工作一体化障碍初探[J],兰台世界(理论版),2007,(3)。

小学图书管理计划范文第2篇

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 674199

[摘要]开架借阅深受读者欢迎,读者可以从书架上直接挑选图书,选择性较大,它比传统的闭架借阅具有更多的优点,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弊端,图书乱架现象非常严重,图书破损率和丢失率较高,给馆藏图书造成很大损失。

本文对图书馆书库开架借阅管理的现状作了介绍,并分析了开架借阅的一些问题和弊端。

[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开架借阅;管理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开架借阅作为一种开放式的管理,许多高校图书馆都采用了这种方式。所谓的开架借阅是指抛开图书馆传统封闭的借阅模式,允许读者直接进入图书馆书库,亲自挑选图书的借阅方式。这样既提高了图书借阅率,方便了读者,节约了读者的时间,又减轻了书库管理员的劳动力, 同时还能为读者提供一个直接面对馆藏图书的机会,降低了拒借率,大大提高了馆藏资源的利用率[1]。开架借阅在方便读者,提高图书利用率的同时,也出现了图书乱架、丢失、污损等问题。

一、我国高校图书馆开架借阅管理的现状概述

(一)开架借阅管理

图书馆作为社会知识信息的交流工具,必须以各种物质技术手段、工具和方法作为自己存在的基础。而开架借阅则更好地展示了图书馆的馆藏资源,更好地为读者提供了服务。通过开架借阅,可扩大读者的知识面,提高科技水平,是进一步向读者推荐好书的一种办法。这个办法可以使藏书发挥更大作用,可以方便读者,节省调阅时间。通过开架借阅还可以补救工作人员对专业知识不足的缺点,也便于广大职工对图书馆宣传图书内容的审查和监督。

(二)开架借阅管理的重要性

闭架借阅,读者借一本书,需多次抄写索书号,工作人员也要跑好几次,效率慢且不出成绩,读者也怨声载道,因此借阅率极低。当由闭架借阅改为开架借阅后,读者可以自由选书,像进超市一样方便,工作人员也无须来回跑。这样不仅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还极大地满足了读者的需求,借阅率也因此提高了。由于工作人员知识水平不同,所学专业有限,根本不可能精通全部或大部分专业的图书,加上专业图书复本量少等因素,造成了对读者进行图书推荐的困难,使读者产生不满情绪,有部分读者甚至怀疑书库工作人员有书不借。开架借阅解决了读者借书难的问题,同时也吸引了新的读者。实行开架借阅后,书库大门敞开,吸引着更多的读者进入书库,他们可以对同一类别不同的出版物进行比较选择,还可根据需要就近找到边缘学科和相关学科的出版物。如Z类综合性书籍长期闭锁在书库,很少有人查找。开架借阅后,这类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吸引着广大的读者去探求,大大的拓宽了读者的阅读范围。

另外,读者在查找所需文献时,往往会意外地发现一些他们从未看到的资料,这样,可以启发读者的阅读需要,使读者的阅读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

(三)我国高校图书馆开架借阅管理的现状概述

截止2008年3月全国共有高校系统图书馆1100多家,科研系统图书馆8000多家,目前高校图书馆基本都在实行开架借阅管理,都取得不错的效果[2]。在闭架借阅时,每到学生下课借还书时间,总有许多学生围在出纳台前,工作人员常常是机械地找书、还书,遇到读者不满意便是没有效率的劳动。有时读者等的时间长拒借图书的情况时有发生。工作人员一上班,就来往于图书与读者之间。每天工作八个多小时,借书还书,整架上架倒架,这些工作都是机械性的重复劳动。开架借阅使工作人员从找书的繁忙工作中解放出来,能有更多的时间了解读者,开展图书咨询解答、阅读指导等创造性工作,提高了工作的积极性。

二、我国高校图书馆开架借阅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分析

(一)图书乱架及其成因

图书乱架是指图书没按指定的架位或者指定的位置摆放的现象。造成图书乱架的原因:开架借阅后读者可自由进入书库选择图书,由于借书量的限制,一些读者不能把需要借的图书一次借走,又担心被别人借走,就把图书放在书架底部或书架顶部,以便下次借阅。也有部分入库选书的读者,由于不了解图书的分类体系和排架规律,在某处看到喜欢的书就抓在手里然后继续找书,到了另外一处又看到更喜欢的书,于是就随手把某处的书落在了另外一处,其结果造成乱架现象。这既不利于图书的再借阅,还加大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又有些管理员责任心不强,业务素质较差,认为整理好了还是会乱,所以不及时整理;不对书库进行巡视、不监督乱放图书的学生;一般图书排架每格书架应预留三分之一空位,但因书架不够,导致图书排列拥挤,使读者很难把书插回原位;有些热门图书,利用率高,经过一段时间,书标磨损、索书号模糊、脱落等,管理员不及时处理,导致乱架。

(二)图书丢失问题及其成因

开架借阅和闭架借阅同时存在图书丢失的问题,但开架丢失机率更大。即使配置了监测仪,还是难以杜绝此类现象的发生。造成图书丢失的原因:有个别读者思想觉悟不高,使用各种不正当的手段将图书占为已有,导致馆藏资源的流失。由于管理员的疏忽、粗心,在办理图书借阅手续时,没有将条形码用扫描仪扫入,就将图书交给读者,个别读者还书时发现自己的借书证上面没有显示归还的图书,就趁机不还,造成图书的丢失。

(三)图书破损及其成因

图书开架借阅后,有一些读者不借的图书乱插乱放,使一些图书插放拥挤变了形,个别读者不爱护图书致使图书染上油迹、墨水、泥渍等,有的还在图书上面乱涂、乱画,看到自己喜欢的图片或文章就随手撕下。就云大旅游文化学院来说,馆内每月就有10本左右的图书遭到破坏,破损页数约每本2-3页。造成图书污损的原因如下:有一些读者平时喜欢在书上做记号,借了图书馆的书,也一样的在上面划、写;也有个别读者,看到某一章节内容比较重要, 或因时间关系没看完,就把图书折页替代书签作记号;还有个别读者在书库看书还将图书当成‘坐垫’,甚至有的读者需要某一章节的内容,懒得借出去复印,就把它随手撕下。

参考文献

[1]石丽珍,任可心,沈玉茹.图书馆事业导论[M].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396-398.

[2]王瑛.开架借阅的利弊及管理[J]. 图书馆学研究,1999,(01):23-24.

[3]傅芝芬.浅淡图书馆开架借阅工作 ,[J].图书情报.2003,(03):124-125.

小学图书管理计划范文第3篇

一、积极参与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

新课程改革标准明确规定,图书馆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把中小学图书馆纳入课程体系的视野来认识,定位于课程资源,这是对中小学图书馆的作用、地位认识的一次突破。在一般意义上,图书馆被认为是“搜集、整理、收藏图书资料供人阅读的机构”,而课程资源的观点则突破了这种认识,赋予了图书馆新的内涵。新课程架构下,无论教师还是学生,身份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原来课程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课程的自主构建者和开发者。正是在此意义上,图书馆也由原先游离于教学过程之外的机构,成为整个课程改革乃至整个基础教育改革的必要组成部分;更重要的,图书馆还是一种基础性资源,是校内其他课程资源再生和扩展的基础。新课程改革,意味着图书馆的存在方式、地位和作用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可以说,如果没有图书馆的参与,新课程体系就残缺不全。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在新课程改革中,图书馆由过去的间接教育作用上升为直接教育作用。如何才能筛选、开发、整合和利用课程资源,提供丰富而有价值的课程资源——是目前我们面对的难题,它给图书管理带来挑战的同时,也为图书管理专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良好的契机。

二、图书管理要确立为学生、为教学提供最好服务的理念

图书管理要健全内部各种管理制度,认真执行好《中小学图书馆规程》,管理实行制度化、规范化。根据《中小学图书馆规程》,要分别制定图书室、阅览室《图书管理借阅规则》、《阅览室的阅读管理》、《图书室的违章管理》等,实行制度化管理。从图书的征订、收件、登记、编号、分类、制卡、装订、上架到借阅,都要有章可依,有条不紊。有了这些规章制度及科学的管理方法,就会使得图书借阅工作得以顺利的开展。图书管理要简化借阅手续,提高借阅率。以前学校采用的借书方法是封闭式借书,即学生把代码抄好,从借书窗口递给图书管理员,找好所需的图书再给学生,这种借书方式既费时间,又费人力,学生也不知书的内容如何。因而探索如何提高借阅率,才能真正发挥图书的作用,是急需解决的问题。我们要改变借书方式,把封闭式借书改为开放式借书,学生可以进入图书室内查找自己喜爱的图书。我校由于学校的规模的扩大,学生人数的增多,每天下午课外活动开放一次,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因此,午休时间又增开一次借书、阅读时间。这样,基本上能满足学生凭借书证借书、阅读的需求;对教师的借书,只要提前写出借阅哪方面的书,或写一张条子,管理员就负责准备好教师所需的图书,节省了教师查找图书的时间。为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学校引进图书管理系统,安装软件并请师傅培训,指导编好了新购置的5000册图书,余下的二万多册旧书,经过图书管理员、计算机老师的加班加点,一个月后全部编目入库。我校图书室正式使用条码扫描向全体师生借阅图书。每天的借书、还书人数由原来约八十人次增长约五百人次,现在全校师生每天都能借阅图书,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极积的推动了学生读新书、读好书的热烈氛围,为打造“书香校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图书管理要致力于形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小学图书管理计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图书馆;图书管理;图书馆员

为了适应新时期社会对图书馆的要求,图书管理工作也相应的有所改革。笔者从事图书管理员工作已有多年,同时也积累了一些图书管理的经验。本文从图书管理机制、图书资料的利用以及图书馆员自身素质三个方面入手,对现代图书管理工作进行了详细分析。

一、改革图书馆管理机制

图书管理是按照图书馆工作的客观规律,依据管理工作的基本内容和程序,通过计划、决策、组织、指挥、控制、协调等职能行动,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使之发挥最大效益,以实现图书管理的预期目标,完成整个图书馆管理工作任务。传统管理是管理者凭借个人的知识和经验,在手工作业的技术设备条件下,以文献的采集和整理为主要内容,以完善地保存文化典籍为基本目的。目前有必要转变现有的管理方式,实现科学管理,充分发挥其藏书、设备和人才的作用,使图书管理工作达到计划化、合理化、规格化,具有先进水平,向社会提供更多更有价值的信息,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同时,还要借鉴发达国家图书管理经验和作法,以推动我国图书事业的发展。譬如改革图书馆体制,调整组织与指挥,改革业务管理,制定政策与制度改革人事管理,培训管理队伍改革体制管理,搞好开源与节流。

对此,可尝试采用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方法,做好劳动用工,人事制度,分配制度,全员合同制,对干部实行“聘任制”,可以馆长名义聘任图书馆中层干部,实行任期制,注重人才使用,注重工作实绩。理顺关系,赏罚严明,逐步使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报酬能高能低,工作优胜劣汰的激励机制。从全国、全省范围看,共同难点是富余人员的安置问题。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建立起新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劳动工资合理机制,不是单纯“裁人”。就这个问题而言,对富余人员的安置,是关系到改革开放成败与否,只要我们开动脑筋,群策群力,抓难点,敢于碰硬,是可以解决好的,解决富余人员以内部消化为主,社会调剂为辅,关键的出路是发展第三产业。在不突破工资总额的前提下,依据职工工作情况,自行确定内部分配形势,自主确定职工工资,推行岗位技能工资,合理拉开工资分配差距,实行易岗易薪的办法,逐步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图书管理新机制。

二、提高图书资料的利用率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图书馆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图书资料被个人长期占用、流失的现象非常严重。有的工作人员和教师调离学校,借的图书资料也随之带走有的教师为了图个人阅读、教学方便,借用的图书资料长期不予归还,学校财产变为个人财产加上学校经费不足,每年采购的新书有限,图书资料紧缺的矛盾日益突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注重加强、改善图书管理,充分挖掘现有图书潜力。从1987年起,规定教师、工作人员调出,必须如数归还所借的图书资料,并由图书馆出具证明,方可办理调离手续学生毕业,没有图书馆的签字所借图书资料彻底还清,不办离校手续,不发给毕业证书。1995年,又对全校教职工的借书证进行一次全面清理,规定限期全部归还。对馆藏的三万多册图书重新整理、分类,按照《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第三版的要求,重新编目,配备了书袋、书袋卡,办理了新的借书证。为了加快现有的图书资料的周转,我们还制订了一些规章制度对借阅者进行约束,如有特殊情况,需延长借阅时间的,须经图书馆负责同志同意并办理转借手续,对少量孤本或有重要价值的参考书以及工具书,只能到图书馆查阅,不予外借。这样使得一些过去长期被少数人垄断的重要书籍,能够为大多数读者服务,缓解了图书资料的供求压力。

三、提高图书馆员的素质

图书馆工作的发展主要是培养造就一大批精通图书情报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专业人才,又需要熟悉图书馆业务,兼通其他学科的复合型人才,经常不断地教育每个干部、职工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同时可建立干部职工成效业绩管理制度,干部的工作成效业绩是在他完成增定目标过程中的工作量、工作度、工作的适应能力和工作的效率与效益,评价考核干部的成效业绩,对各管理人员、专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在其各自完成规定目标过程中工作优劣的系统描述订立客观、公正的评价标准,结合图书馆工作任务,制订各部门、各岗位工作职责、目标,并具体化、定量化,符合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原则。同时还要建立业务档案,如实反映干部职工的工作表现、工作成就、业务能力、学术成果、技术水平等以备查考。此外,还要适时地进行考评估价和奖励兑现。如此对改变图书馆现状,提高图书馆工作效益或有很大裨益。

图书管理也是一门科学,需要科学管理馆员除了要有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的思想,还要有过硬的服务本领,通晓业务知识,技术精益求精。图书馆员要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同时要学习科学的管理经验,推进图书馆的现代化管理;还要钻研图书管理业务,做到图书分类和数据统计正确无误。要审时度势,目光敏税,处处留心,事事注意,搜集各种资料,特别是教育科研信息,丰富馆藏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够得上是一个称职的图书管理员。

【参考文献】

[1]吴秀杰.如何有效地做好图书管理工作[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3年第8期.

小学图书管理计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小学图书馆 馆员 继续教育 素质状况 培训建议

【Abstract】This article composed, the continuing education training existence question, the social development need, the social development from the basic unit elementary and middle schools library librarian promotes aspects and so on library development to discuss has carried on the continuing education to the elementary and middle schools library librarian the importance and the necessity, proposed from the basic unit work experience and the angle the continuing education training difficulty and the suggestion, hoped could bring to the correlation public figure’s attention, enable this work to be improved.

【Key words】Elementary and middle schools libraryLibrarianContinuing educationQuality conditionTraining suggestion

《中小学图书馆宣言(1999)》指出:“中小学图书馆是教育过程的组成部分”,“中小学图书馆对于识字、教育、信息提供,以及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长期战略是必不可少的。”中小学图书馆是与整个人类社会的繁荣进步相联系的,是整个社会历史进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99宣言》明确了中小学图书馆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1]中小学图书馆所处的地位是重要的,担负的社会责任与任务繁重,这支队伍的素质如何,直接决定了中小学图书馆的管理水平,随着教育的发展,素质教育的逐步开展,中小学图书馆员的继续教育,越来越成为一项十分重要而又迫切的任务。

一、存在问题与负面因素

1.馆员素质状况

(1)中小学图书馆普遍缺乏“内行”,因为“科班出身”者在县馆也是凤毛麟角,馆员补给实际是“无源之水”,业务素质普遍偏低。

(2)中小学图书馆员多数是“半路出家”,已经拥有教师系列中高级职称,或因年老不能讲课即将退休或身体短期不适被安排在图书馆工作,如:大病初愈、孕产妇等,很难系统的学习图书管理基础知识。

(3)职称不是“图书”系列的人员的目标,做图书管理工作时对专业学习没有需求感,不积极、不主动。这就导致图书管理和服务工作不规范,不协调。

(4)馆员队伍严重老化,以上世纪末的统计来看北京、天津地区馆员50%年龄在45岁以上,个别地区达85%以上。文教事业较发达的北京、天津地区尚且如此,其他地区可想而知。进入新世纪,大、中城市的公共图书馆人员配置得到了改善,而小城市及城镇公共图书馆、学校图书馆情况依旧。

(5)应该说大部分员工是愿意干好这个工作并为此掌握这门技术的,但是俗话说“隔行如隔山”、“不学不干不知道,学学干干吓一跳”;一本书入库的复杂工序、为读者服务迎来送往的那份耐心、不厌其烦地将图书拿出来放回去等等这些对专业人员也不算轻松的工作,对一些年龄较大的教师、身体不适的教师的确是一种另类考验。所以一旦有另外的地方可去或者身体康复便不再逗留,造成馆员不确定的流动。

2.中小学图书馆员系统的业务技术培训难以开展

(1)由于馆员队伍的不稳定,受过几次图书管理专业教育培训的人员经常被短期或长期调离岗位,不能将学到的知识全面付诸实践。临时接管图书馆的人员又对进修学习不感兴趣。

(2)继续教育培训仅仅停留在专业知识培训方面,培训内容陈陈相因,不分层次,不能进行经常的系统的培训。老馆员感觉没有新意,新人感觉如在云里雾里。

(3)没有专业技术、技能的培训,培训内容没有针对性。培训形式仅限于老师讲,学员听、记。很多馆员经过教育培训,只将知识听在耳中、记在本上,一旦遇到问题仍旧束手无策。

(4)馆员受教育经费的限制,受人员少的限制,受工作量大的限制,难得有外出学习、集中学习的机会;很多馆员甚至没有到过县级图书馆,不知道图书馆正常的工作流程、基本管理常识。

3.上级主管部门缺乏图书管理专业人才

(1)不能进行切实有效的经常性的业务督导。

(2)工作检查仅查卫生、馆藏数量、借阅记录,不查馆员的业务技能。

(3)不能经常进行行业评比,馆与馆之间业务交流很少,技术技能竞赛不是在普及提高的基础上进行,而是为了竞赛而竞赛,就是这样的竞赛机会也是少的可怜。

4.馆员主动学习动力不足

(1)中小学图书馆人员多数由教师、后勤人员甚至音、体、美教师兼职组成,拥有本专业职称的管理人员极少,晋升不必拥有图书管理知识。拥有教师职称的和兼职人员大多从教师系列晋升,因为教师晋升不用考外语,名额较多,不用出本系统,有专人负责召集,晋升条件、信息。

(2)由于图书馆专业晋升困难重重,令年轻人望而却步,千方百计改行。“半路出家”者畏难不思进取,“避难”者一旦身体恢复,便逃之夭夭。忙时找到的“临时帮工”是很难坐下来系统学习专业的。

(3)由于工作评价失衡,中小学图书馆员工作业绩被忽视,这个岗位被人认为是舒服闲散的地方,养老、养病的地方。这些因素严重挫伤了中小学图书馆员主动学习业务的积极性。

二、社会发展带来积极因素

1.图书馆事业是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社会的进步需要馆员提高自身素质。

(1)进入新世纪,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信息极其技术产品,已深入到教育、科研、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学习信息知识,掌握和运用现代化设备为读者服务,已成为每个中小学图书馆员必补的一课。

(2)素质教育的深化,要求进一步开发利用图书资源,学生要利用图书馆来学习,这就要求中小学图书馆员具备深厚的图书管理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而不能仅仅是一个藏书保管员,加工整理员、流通阅览管理员。

(3)随着教育的发展,进入中小学各个岗位的人员素质不断提高,中小学图书馆员素质低下的问题日益凸显。馆员若不进行再学习,势必被淘汰。

2.我市学校图书馆理员已基本到位,办学条件已逐步改善。

(1)图书管理工作的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已经不再是一个随便安插富余人员的地方;从胶州市中小学馆员配置来看,高中、中专已基本稳定,市区内的小学、初中也都有了专职图书管理员。

(2)办学条件逐步改善,学校规范化管理,市区内中小学图书馆配置电脑,校园局域网的开通,对馆员学习现代化管理提供了条件(农村小学情况仍旧,而我国却是一个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国家)

3.现代信息技术对图书馆员的影响

电子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数据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图书馆中的广泛应用,要求图书馆的管理人员必须接受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中国加入WTO后,必然对图书馆事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我国图书馆事业既面临机遇又面临挑战。为适应加入WTO后国内环境的变化,必须培养一批新型情报信息人才。这些情报信息人才应是复合型人才,他们必须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具有强烈的情报意识和敏锐的眼光,具备较强的情报分析研究和情报信息服务能力。这就要求图书馆员必须更新观念和转换角色。传统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模式在图书馆员心中打上了深深的烙印,一些图书馆员已习惯了传统的采、编、典藏、流通的工作模式和手工操作的工作,面对信息化浪潮的冲击和新工具、新手段在图书馆中的运用,一部分馆员对此深深感到不适应。图书馆员已经认识到必须转变观念,扩充知识,掌握现代化技能,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三、对中小学图书馆馆员继续教育培训的几点建议

1.制定长期计划,循序渐进,系统学习。

(1)每次学习解决1~2个问题,再根据学员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制定学习内容的先后。

(2)公共图书馆的辅导部每年应结合图书行业的最新动态,提出指导意见或直接组织本区内下级图书馆馆员学习。

(3)分组定期到较为规范的图书馆去看看、动手干干,俗语说:“听十遍,不如看一遍,看十遍,不如干一遍”。一些理论、经过实践,就较容易记住,特别是对于40多岁的中小学馆员。

(4)根据图书馆员的年龄、学历、职务、知识层次和业务专长,本着学以致用的原则,进行分层次和针对性的岗位培训。如对非图书馆专业工作人员开设“图书馆基础知识培训班”,使他们掌握图书情报基础理论,提高信息能力;对从事技术管理与应用者,开办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应用与网络维护等培训,使其真正能肩负起图书馆的技术管理重任;对中级业务骨干,要对其开展一些启发式培训,为他们创造参加各类学术研讨的机会,不断优化其知识结构,提高信息开发利用能力。

2.开拓中小学图书馆馆员的来源渠道

(1)教育行政部门应将引进图书馆管理专门人才提上日程,一县或一局即使有一人,让中小学图书馆员有个可以咨询的去处。

(2)有目的的选派单位里已经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的人员,到大学图书馆系、地级市图书馆或省级图书馆去进修,彻底改变目前中小学图书馆员懂专业的不懂计算机信息技术,会计算机的人员不懂图书管理基础知识的状况。

(3)由师专或教育进修学院开设图书情报学专业大专班,为中小学图书馆培养一批“科班出身”的专门人才。

(4)各单位要尽量为图书馆员提供参与大型情报研究课题的机会。通过这些研究,图书馆员对所学知识才有全面深刻的认识,才能更好的培养信息的敏锐性和洞察力,增强信息收集、加工、传递能力。实践是培养信息意识、改善信息道德、提高信息能力、完善信息素质最直接方法。

3.中小学图书馆继续教育的形式应灵活多样

(1)作为入行教育,每个从其他行业转入中小学图书馆的管理员都应到公共图书馆学习2~4周,以期掌握图书管理的最基本的管理理念与知识(如教师一样有一个入学入教教育,图书管理应该也有一个“入馆入行”教育),同时与公共图书馆的管理员建立最直接的业务联系。

(2)县市级教育主管部门应设立中小学图书馆业务指导员,对中小学图书馆的业务进行经常性的规范化督导。

(3)县市级教育主管部门应及时转发有关中小学图书馆的有关信息。像《中小学图书馆宣言(1999)》是国际图联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9年11月共同批准的,笔者是2002年在县图书馆年度培训学习时从一份期刊中见到《99宣言》的解析,以为自己孤陋寡闻,询问同行的中小学图书馆管理员,他们也只知有《80宣言》,不知有《99宣言》。见到《99宣言》的原文是在2003年的春天了。

(4)图书馆业务督导应要求每个中小学图书馆为馆员定一份专业期刊作为一份继续教育的辅助材料。因经常去兄弟学校帮助工作,发现大多数学校没有为馆员定专业期刊。

4.中小学图书馆撤换图书馆员应报教体局业务指导部门备案,便于及时的进行业务指导。

新的管理员上任一段时间后,才能放上一任馆员走,特别是书多人少的图书馆,更要办好业务交接,让新馆员在老馆员的带领下学习一段时间,以防止“断档”、“死书”现象的发生。

中小学图书馆今后的发展方向是网络化、信息化,因此针对中小学图书馆员进行“怎样使用多媒体”的技术技能培训很有必要。图书馆信息之窗,真正起到信息传播的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以信息高速公路和多媒体技术为标志的信息技术革命,给图书馆网络环境建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如何适应网络化管理的需要呢?我们认为最重要的是加强图书馆员的继续教育。这是因为图书馆的管理者只有具备了相应的网络知识、学科知识、图书管理知识才能更好的管理图书,更充分的挖掘馆藏潜能。

图书馆作为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它的诞生、成长、发展始终和人类的文明、科技的进步息息相关。古往今来的历史,雄辩地证明了科技进步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动力,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又有力地推动着科技的进步。[2]

为科技进步服务是图书馆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的根本目的。接受适当的继续教育是专业人员的权利和义务,也是他们进修提高的主要途径。科技进步服务是通过为读者服务来实现的,只有有了较高素质的管理人才,才能培养具有图书资料情报意识的读者、具有熟练地利用图书馆学习的学生,给他们继续深造创造一个极好的有利条件,也为大中城市图书馆输送了较高素质的读者。

中小学图书馆现代化建设,最重要的是人才培养与素质提高。面对信息时代,图书馆应结合自身实际和图书馆馆员具体情况加强图书馆馆员的继续教育,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尽快培养一批思想素质高、开拓能力强、知识广博、专业精湛、创新能力强的图书馆馆员队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