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创造思维方法训练

创造思维方法训练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创造思维方法训练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创造思维方法训练

创造思维方法训练范文第1篇

[关键词]科技辅导;思维;创新;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7-0235-01

思维与创新是科技辅导的主要内容,创新又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永不枯竭的动力。文章浅析了在科技辅导中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思维应该做好下面的几点工作:

一:培养辩证的思维方式

在科技辅导中,辩证思维起着重要的作用。科技的本性在于创新,世界没有终极的真理, 我们已有的知识仅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基础。科技还是要向前发展,必须充分发挥辨证思维方式在科技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因为科技创新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当代学生只有在科技创新中不断坚持辨证思维方式,科技才能进步,社会才能进步。

二:增强创造思维的意识

有些人认为,教师在上课时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就传授了科学的思维方法,因此没有必要再进行系统的思维训练了。此说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实践证明,只有课堂上的常规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有过这样的试验,让两组一般条件相似(但一组受过系统的思维训练,另一组未受过系统的思维训练)的学生一起去参加某科技活动,效果却大不一样,受过训练一组同学的创造智能明显高于另一组,其差别首先就在于前者的创造意识明显强于后者。在科技活动中,我们要始终把树立和增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意识作为对学生进行系统思维训练的首要环节,经常组织学生去参观现代化的工厂、商店、科研机构、集贸市场、让他们走向社会,进行考察研究,以开阔视野,亲身感受社会主义现代化改革开放大潮的冲击。并可以通过举办系列讲座,命题征答、专题论辨、演讲比赛、智力游戏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从新旧思维观念的比较中除旧布新,以增强创造性思维的意识。

创造性思维是一门科学。它不仅要求学生更新观念,树立起强烈的创造意识,还要求学生能熟练地掌握和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方法得当,就为活动的成功奠定了基础。因此,必须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思维方法训练,把它作为科技活动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基础建设。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训练计划,做到循序渐进,尽可能帮助学生打好基础。

基于以上认识,可以专门开设了创造性思维课,固定课时,排入学校课表,并参考有关资料,结合实际,实行正规化教学,对学生实施系统的思维方法训练。训练中应该突出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多种思维方式的训练。应该向学生介绍各种科学的思维方式,以拓宽他们的思路,并通过反复训练使他们掌握要领。在科技辅导中,要深切领会到科学的思维方法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所起到的无比奇妙的作用,并能自觉地把这些科学的思维方法运用到平时的学习、生活和各种活动中去。

二是基本思维程序的训练。这是在掌握思维方法的同时必须掌握的基本规范和技能,体现了科学思维的一般规律。可以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思维程序:“观察――联想――思考――筛选――设计”。深入细致地观察事物是创造性思维的起点,通过观察,触发联想,提出问题,然后进入广泛深入地思考,设想出种种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科学的筛选,选出较好的设想再进行周密的设计。通过训练,要使学生懂得遵循思维程序的重要性,把握程序中各个环节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进而初步掌握这一基本的思维程序。

三是系统综合能力的训练。就是要使学生把学到的各种思维方法、技能融汇贯通,系统把握,综合运用。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辩证地而不是教条地,灵活地而不是机械地观察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创造性地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三:联系实际,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实践

创造性思维训练作为青少年科技活动的主要内容,应该紧密结合活动的实际来展开和深化,在实践中培养他们的思维素质,开发他们的创造智能。可以说,实践是思维的载体,是训练的基地,是创造的摇篮。因此,在实践中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是决定科技活动成功的关键所在。

所谓在实践中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是指更新观念。树立创造性思维意识不脱离实际;训练技能、掌握创造性思维方法不能脱离实际。还是指在“观察――联想――思考――筛选――设计”的基本思维程序中不能脱离实际。是指从设计、制作、试验到修改、完善的解决问题的创造过程中不能脱离实际。而创造性思维训练的效果最终都要落脚在解决实际问题的阶段,都得在解决实际问题上体现出来,因而能否运用创造性的思维去解决实际问题就显得特别重要。

关于创造性思维,总主要还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尊重学生的首创精神,爱护他们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异想天开”,不求一开始就成熟;

二是支持学生,让学生大胆实践,学中干、干中学,逐步总结提高,不求一下子就成功;

三是指导学生选准重点,总结提高,做到有所取舍,集中集体智慧,不求一揽子都解决。

青少年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造精神是一种潜力巨大的智力能源。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做好启发、引导和培养训练工作,这一能源一定会被激发、被唤醒,从而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四:在科技中怎样创新

首先说下创新过程的一般规律:在科技研究中没有对比,就没有差别。通过对比,发现差异。找到差别来源,制定趋利避害的方案,科技创新的全过程就是不断对比、不断修正的过程。比如你不熟悉电子学,却急需修复一台有故障的电子仪器,不妨打开一台能正常工作的完全相同的电子仪器,用万用表同时测试两台仪器各个部位的电压分布,你就会很快发现电压分布的差异所在,确定受损的部位,进一步找到受损的元件。

所以青少年在科技方面要勇于创新,打开思维,不能把自己关在束缚的牢笼。能做到举一反三,才是当今社会需要的科技型人才。

并且创新活动是以培养学生参与、竞争、实践的意识,提高学生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发明创造能力,提高科学素质为主要活动目标,所以科技创新活动不受时间、地点、教材限制,真正为学生创造力的开发、科学素质的提高提供广阔的天地,从而让学生在自主、和谐的气氛中大胆尝试,积极探索,敢于创新。还要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树立良好的学风,是提高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技能的重要条件。可以展开开放式的课堂将科技创新活动整合到新课的学习中,既是快乐的文化课,又是高效的艺术课。只有开放式的课堂,才有这样的活动效果;学生自身投入到活动中,才能更好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因此,科技创新活动要注意启动学生的创造精神,培养学生的创造情感,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进而培养学生的科学创造能力。

当然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还要有好的行为习惯,更要在学生思考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创造能力的提高,以及勤奋精神、劳动态度、坚持耐心的作风、探索兴趣以及与他人协作意识的养成上下功夫。提高他们的科技创新能力,鼓励他们创造发明,使他们都能成为我国科学技术现代化的后备人才。

参考文献

[1] 《青少年的课外科技活动的研究与探讨》.

创造思维方法训练范文第2篇

[关键词]平面广告设计;创造性思维;训练

平面设计主要考查学生的平面设计能力,是技校平面广告设计专业学生必备的一项专业化素质。创造性思维作为一种思维模式,是创造力的集中表现,通过运用直觉思维、形象思维及抽象思维等形式,来对人脑中的信息进行加工和再处理的过程,是聚合思维的集中表现,将形象思维、抽象思维集中为一体,为创造性思维活动的有目的、有计划开展提供了便利。

一、平面广告设计教学中训练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必要性

平面广告设计作为一项集数字技术、电脑技术、艺术创意为一体的综合性工作,对提升品牌销售能力具有重要的推动性作用。该项课程是建立在科学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平面广告设计的效果,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直接关系。目前,技校的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中,向学生讲述了平面广告设计的理论知识及设计软件操作方法,学生的专业技能大大提升,但是学生的学科素养能力却较差,审美水平、想象力及思维创新力都相对较差,导致在进行平面设计时,无法实现创新,模仿他人现象频出,不能创造出有特色的平面广告设计作品。基于这一现象,教师要加大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和培养,诱发学生的艺术灵感,激发学生的艺术创造性,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以便能够创造出更多的独创性及新颖性思维成果,推动平面设计行业发展。

二、平面广告设计教学中训练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一)形象思维的训练和培养

形象思维是一种以具体的内容及形象为主的思维心态,通过对触觉、听觉及视觉进行再利用的过程,来完成对外界事物的感知,提升信息加工及处理能力,要明确把握事物的本质特征,提出合理化解决问题的方法,确保艺术形态的合理构建,提升平面设计教学效果。形象思维自身展现出了较强的细节性、可感性及直观性特点。形象思维训练和培养作为平面广告设计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能够促使设计人员洞察力及想象大大提升。另外,基于形象思维能够有效处理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在给人们带来强烈视觉冲击的同时,还能给人们带来良好的视觉享受,强化人们的视觉感知能力,增强对图像的认知及理解能力,将其更好地应用到平面广告设计中去,提升广告设计创意效果及广告的宣传质量。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形象思维训练时,要给学生提供更多接触自然及社会的机会,让学生对自然界中的事物进行观察,能够直观地了解社会活动,强化对自然的感知能力。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郊游,让学生观察美丽的景色,从景色中提炼出素材,将素材融入平面设计中。并要求学生大量使用图像,将图像与产品有机融合在一起,使人们能够透过图像了解到产品的含义。并且通过将身边的素材融入产品创作中,增强了人们的亲切感,有助于提升产品价值。

(二)聚合思维的训练和培养

聚合思维主要是指将广阔的思路汇聚成一个焦点,通过对现有的资料信息进行深度挖掘,来得出一个逻辑结论,该项结论具有方向性、逻辑性、条理性。在进行广告设计中,会使用大量的色彩、线条、文字及图形,将这些要素有机组合在一起,来构成特定的空间布局,实现对空间的有效布置。聚合思维设计强调对创意构思的表现,在设计过程中,要满足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坚持整体布局方式,凸显广告的独特性。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聚合思维训练及培养时,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将广阔的思路汇集在一起,强调收集信息的重要性,基于综合考虑及权衡,构建准确性及合理性的设计方案,对收集回来的信息进行分析及处理,采用概括、归纳及类比方法,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例如,教师收集了手机平面宣传广告,例如,OPPO手机、ViVO手机、华为手机、苹果手机及小米手机,同类商品广告设计方法却存在较大的差异,教师让学生找出这些平面广告存在的本质特性,对共同点及不同点进行研究和分析,并将自己的想法整合在一起,构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广告设计建立在已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将自己的思路融合进去,最终获得最佳的解决方法。

(三)发散思维的训练和培养

发散性思维主要是指设计者要凭借自己的直觉、想象力、联想及灵感等多方面的因素,来构建出新颖及独特的思维模式,该种思维方式展现出独特性、流畅性及变通性特征,是创造者思维本质特征的集中展现,加大对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和培养,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设计灵感。在平面广告设计中,要求学生各项设计工作要建立在已掌握信息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将自己的思维融入实际的创作中。例如,教师给学生一个设计主题,产品为辣椒酱,定位为辣。首先要求学生进入角色。明确辣椒酱的定位,对相关的材料进行总结和归纳,在脑海中搜集有关辣椒酱辣的词语,红、热、上火、爽、流泪等。其次,对学生进行变通性训练。以上每个词语又能产生更多的可能性及联想,要求学生结合自身的实际生活经验,展开想象力,如辣能延伸出来的词语有红—过年—喜庆—春晚—唱歌———辣妹子—宋祖英;还能延伸出热—出汗—空调—凉风—沙尘暴;上火—长痘—丑—面膜—护肤品。通过该种方法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锻炼了学生的思维想象力。

(四)联想思维的训练和培养

联想思维主要是指受某种外因影响,避免在不同的表象下,人在记忆表象系统下所产生的一项联系性思维活动,联想的方式包括相关联想、相似联想及相似的其他现象等。能够透过相似的现象推理出深层次的逻辑内容,进而来产生某种新设想的过程。联想是想象思维中的重要工作,通过联想能够引导学生发现新的事物,有助于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的思想更具跳跃性,使学生在纷杂的事物中,探寻事物的本质特征,了解事物之间的内部关系,将原本不同的事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对提升问题解决效果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在对学生的联想思维进行训练和培养时,要选择一个主题,从而使学生联想出更多与之相关的主题。例如,在NINEWEST平面广告中,用双手摆出女性穿高跟鞋的姿态,广告语为用手做鞋,寓意是用灵巧的手创造出完美的鞋。再如,在沙宣洗发水的平面广告设计中,是十只手指向上拖住瓶底,手指头向上联想成梳子,广告的寓意是用手将秀发梳理柔顺,展现出了洗发水柔顺的功能。

(五)跳跃思维的训练和培养

想象力是一项抽象性较强的概念,通过在两种或两种以上事物之间的相关方法对事物进行创造,进而来提升事物价值的过程。联想法是平面广告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培养学生的跳跃性思维,进而来完成对学生想象力及创造力的培养。该种思维方法将学生从禁锢的思维中解放出来,给学生提供了大量思考的机会,解除了学生的思维禁锢,能够达到培养学生想象力及创造力的目的,更快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使学生在创造过程中能够快速发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利用自己的想象力联想到两种事物之间的关联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提升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六)收敛思维的训练和培养

收敛思维主要是指引导学生对已经存在的事物进行分析和理解,通过对事物探寻的过程,来了解广告的设计意图,寻找广告设计中的事物特征,提升学生问题分析能力及综合思考能力,能够通过思考结果,来完成对事物的调研及批判,提升广告设计效果,为平面广告设计提供策略。收敛思维自身具有较强的综合性特征,教师在运用该种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过程中,要针对课程内容向学生提出问题,确保提出的问题能够与教学内容相符合,不受课程内容的束缚,与学生共同来找到探究问题的答案,并结合实例进行对比分析,最终设计出极富个性色彩的平面广告设计方案。王老吉平面广告设计中,将水、太阳和椰树作为主元素,中间的广告语为“青春正能量,我的王老吉”,与年轻人的思想不谋而合,整体的画面给人以年轻和青春的感觉。还有一则王老吉广告,将正能量作为标语,在平面广告上的宣传语为“奔跑吧,来一罐冰爽王老吉,拨开迷茫,青春向上”,平面广告的主要寓意是向人们传递正能量,给人们带来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教师通过讲解这两则广告,让学生了解广告的设计意图,寻找两则广告中事物的本质特征,引导学生进入思考。

(七)逆向思维的训练和培养

转移性思考法是平面广告设计中的一项重要设计方法,主要是通过转移学生思维的形式,来达到对学生进行训练及培养的目的。除了引导学生从正面看待问题之外,还需要引导学生从反面进行广告设计,以一种侧面表达方式来看待问题的实质,引导学生对事物的本质特征进行思考和判断。通过对学生进行逆向思维训练和培养的过程,打破了常规的训练方法,帮助学生摆脱束缚,有助于提升平面广告设计效果及设计质量。逆向思维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在广告设计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侧面思考问题,并将思考的问题融入平面广告设计中,通过逆向性思维设计方法,使人眼前一亮,达到良好的广告效果,促进产品销售。本文从想象思维、聚合思维、发散思维、联想思维、跳跃思维、收敛思维及逆向思维七方面来论述在平面广告设计教学中训练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创造性思维作为平面广告设计的艺术核心及艺术灵魂,广告来源于生活,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和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想象力及创造力的大大提升,确保设计出来的平面广告更具有艺术性及创意性,提升平面广告价值。

参考文献:

[1]章婷.平面广告设计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训练与培养[J].文学教育(下),2016(9):176.

[2]陈铭.浅谈平面广告设计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训练与培养[J].大众文艺,2016(5):249.

创造思维方法训练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造性

一、提高小学阅读教学创造性的意义

教学是具有创造性的活动,尤其是小学阅读教学更具有创造因素。因为语言是人们交际的工具。语言本身就有严格的规范性,同时,人们在交往过程中,随着交往的需要,会表达出丰富多样的语言样式。有时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句式表达出来。阅读教材就是作者的文学创作,小学生作文就是儿童的语言创作。新制订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中,关于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而阅读课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二、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造性语言训练

阅读教学中创造思维的培养,不能脱离创造性语言训练;要在创造性语言训练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在教学实践中,有时以训练创造思维为主,发展学生语言的创造性;有时以创造性的语言训练为主,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总之,二者总是统一的。有人总是把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割裂开,那是不正确的。下面谈谈以发展创造思维为主的语言训练。

(一)丰富表象与发展学生语言的形象性

表象是形象思维的组成部分,是指人过去感知的事物在头脑中留下的形象。表象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运动等来获得,而视觉表象最具有鲜明、多样性和灵活性。表象是可以储存的,它是想象的材料。儿童的表象积累多了,就会促进其思维、尤其是形象思维的发展。所以有经验的教师,都很重视儿童的观察活动,其目的就是为积累表象,促进儿童语言的发展。在方法上多引导儿童进行观察,尤其是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孩子的思维就会活跃起来,会获得大量的表象。

(二)发展想象与创造性的语言训练

儿童想象力的发展,最初一般具有复制或再现的性质,逐步发展其独立性和创造性,创造性成分会日益增多。由于儿童的知识的限制,其想象的逻辑性和概括水平不会很高。怎样在阅读教学中发展儿童的想象呢?儿童想象的发展主要靠生动如画的语言。口头语言通过声音传导意义,由听觉接受;书面语言通过文字传导意义由视觉接受。不论是由听觉还是由视觉接受的信息,对语言所w现的景物、事物、人物,要能实现其具体效果,是需要通过学生的想象才能实现的。因此在教学中的一般做法:

充分运用教材中生动、优美的语言,诱发学生的想象。在引导学生阅读时,一方面唤起学生的表象和联想,边读边想象课文所写的人物、人的具体情境,把课文所写的在头脑中形成画面;一方面要学习作者运用了哪些色彩鲜明、具体生动的语言,写出了这个画面。

揭示关键词句的内涵,唤起学生的想象。有的词句不是一看即明白,必须将词句内涵揭示出来,使学生理解该词句的比喻之义、含蓄之义、言外之义,以唤起学生的想象和联想。

教师的语言生动、形象、鲜明、准确,才能唤起学生的想象。教师要善于把学生头脑中积蓄的表象再现出来,要善于给学生一些联想的条件,善于给学生描绘、设计出一些情境,使学生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想象,使学生听教师读、讲,如身临其境。如教师的语言干巴巴,就是有好的教材,也不会发挥教材应有的作用。想象与情感分不开,只有情感充沛,想象才会丰富。因此,教师的语言要充满感情,要以富有感情的生动语言,唤起学生的想象。

(三)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训练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

鼓励质疑,激发求异思维和创造意识。有人说,没有提问,就没有回答。一个好的提问比一个好的回答更有价值。这话是千真万确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若能发现和提出问题,说明他的思维是广阔的、灵活的,并具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多鼓励学生发问,诚恳地欢迎学生提出问题。

教师要善于设计多种形式、多层次、多答案的练习。鼓励学生动脑筋说自己的话,不要人云亦云,别人说了,你就不要重复。日久天长,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和创造性就会得到发展。

三、前面谈了以发展创造思维为主的创造语言训练为主发展创造思维

创造性的语言训练是以思维的创造力为基础的,所以创造性语言训练,也是创造思维的训练。创造性语言训练是从模仿开始的,模仿过程中逐渐增加创造性成分。要使学生的语言发展具有创造性,关键取决于教师在设计语言训练上的创造性。

(一)扩展性的语言训练

我在听课中经常发现,有的教师教某一课,课文中有哪些生词或句子,就死死地教那些,多一点也不敢扩展。这样学生的语言、知识、思维就受到一定限制。而有的教师就不这样,他们给学生的词句那么丰富。

扩展词汇,发展语言。学生语言发展的标志之一,就是词汇量的丰富。学生词汇掌握了就会促进语言的发展。

(二)重组性的语言训练

学生对已掌握的语言、知识的重组练习,是训练创造思维、训练作文能力的有效方法。

1、语文内容的重组训练

对课文的句、段、篇可以重新组织,以训练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语言表达能力。如可以用“补充故事情节”的方法,开拓学生的思路;可利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概括性词句、标点符号等,补充故事情节,使情节具体化;还可以根据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等描述,展开对人物 内心世界的想象;也可以利用课本插图引导学生想象故事情节。一般采用补写、改写、扩写或创造性复述等方式。

2、语文形式的重组训练

变换句式训练。如陈述句变为反问句或设问句,由反问句或设问句改陈述句,由二次否定句改为直述句或改为反问句、责问句,由一般句子改为比喻句或拟人句等。还有对话改为叙述或叙述改为对话,都可以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创造思维方法训练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创新思维 创造教育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思维形式,是指人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根据自己的目标展示出来的一种主动的、独立的、富有新颖特点的思维方式,它是在原有经验材料和学得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合理性和突破性的创造组合,形成新的概念或新成果。对于小学生来说,一条新颖的解题思路,编一道应用题,小发现,小创造等都是创造性思维的成果。

在培养跨世纪创造性人才的今天,学校肩负着历史赋予的重任,有责任给学生创造一种和谐、融洽、宽松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

一、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激发创新兴趣

“学起于思”――学生探索知识的思维过程总是从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自己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探索未知领域,寻找客观真理,成为发现者,要让学生自始至终地参与这一探索过程,发展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兴趣是创造的源泉,思维的动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引发学生创新的兴趣,增强学生思维的内驱力,解决学生创新思维的动力问题。小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教师应抓住学生的这些心里特征,加以适当的引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时,预先让每个学生准备两个大小全等的梯形,课堂上启发学生自己根据学过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式,动手拼一拼,看能不能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学生动手拼摆,很快可以发现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并发现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就是原梯形的高,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原梯形上底与下底的和,于是推导出了公式: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当教师提出是否还有别的方法?并加以一定的启发之后,有的学生便讲出自己的方法,即用一个等腰梯形沿中位线剪开,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可以推导出计算公式,教师给予肯定。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探索兴趣,又发现了许多解题方法。可见,启发学生从各种角度去研究问题,会使之激发创造的火花,产生创造性见解。

二、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思维境界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只为讲而讲,学生容易乏味,激不起兴趣,在此情景下进行教学收不到好的教学效果。如果先给学生创设一个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进入情景之中,赋予问题以生命力,则可以使学生在情景激发的兴奋点上,寻求思路,大胆创新。创设问题情景就其内容方式来说,有故事法、生活事例法、实验操作法、联系旧知法、解决实际问题法等;就其意图来说,有调动学生积极性、激起学生兴趣的趣味性问题,有以回顾所学知识、强化练习的类比性问题,有与实际相结合的应用性问题等。

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索事物的愿望,引导他们体验成功解决问题后的愉快,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挥。

例如,教学“小数的性质”时,设计一个有趣的问题:谁能在2、20、200后填上适当的单位,并用等号将他们连接起来?学生感到很新奇,纷纷讨论。有的说加上米、分米、厘米可得2米=20分米=200厘米,有的说加上圆角分可得2元=20角=200分,此时教师提出能否用同一单位把上面各式表示出来,于是学生得出2元=2.0元=2.00元:2米=2.0米=2.00米,这几个数之间是否相等正是我们要学习的小数性质。这样创设情境,形成悬念,培养了学生对知识探究的能力和习惯。

三、在质疑问难中训练创造性思维

“思源于疑”―――质疑问难中训练创造性思维。教师不仅要善于设问,还要激发学生质疑问难,有所疑,然后有所发现,学生质疑问难,这既是他们积极思维的结果,又是他们深入认识的前奏。可以说学生质疑的过程,是思维的过程,是发挥学习主动性的过程,是深入认识的过程,这不仅要求学生在数学课前预习时质疑,把预习中不懂的问题记下来,而且要鼓励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质疑,还要提倡“三个敢于怀疑”,敢于怀疑教师,敢于怀疑教材,敢于怀疑试卷。这不是树立胡乱怀疑,而是发扬创造性思维,不畏权威,独立思考。要鼓励学生开展讨论,通过相互讨论在争辩中让学生的思维撞击出创造性的火花。例如,一个学生在学习圆的认识后提出问题。“汽车上的测示器记载行驶的千米数是怎样计算出来的?”这位学生是受教师在引入新课时的设疑―――车的轮子为什么是圆的?”―――启发提出的,经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把测示器、车轮与圆的周长联系起来,找出圆周长,使问题得到了解决。

四、寻找素材时机,训练创新思维

数学课本中大量存在着能训练学生创新思维的素材,应该把他们挖掘出来,不失时机地训练创新思维。

1.利用一题多解,训练发散思维。一题多解是训练发散思维的好素材,通过一题多解,引导学生就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不同的观点分析思考同一问题,从而扩充思维的空间,使学生不满足固有的方法,而求新法。教学中应注重发散思维的训练,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的解题思路开阔,妙法顿生,而且对于把学生培养成为勇于探索新方法、新理论的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2.利用互逆因素,训练逆向思维。逆向思维是在研究问题时从反面观察事物,去做与习惯性思维方向完全相反的探索,顺推不行时考虑逆推,探讨可能性发生困难时考虑探讨不可能性,由此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事实上,思维定势经常制约了思维空间的拓展,有时,正面解题很难,不妨改变思维方向,就会柳暗花明。

3.抓住分析时机,训练联想思维。联想能使学生多角度地去观察思考问题,进行大胆联想,寻求答案。在教学中,教师应抓住有利于训练联想思维的时机,强化训练。

创造思维方法训练范文第5篇

1.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2.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在各种活动中的创造力。

二、知识准备

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创造”的价值日益凸显,它不仅是个体完美发展的基础,同时更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创造力(creativity ingenuity)也称创造能力,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智力品质,这里的产品既指思维成果,也指物质成果。创造力研究的兴起可追溯到1950年Guilford的研究,Guilford认为,发散思维和变换能力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

发散性思维(convergent production)又叫扩散性思维,指的是个体思考解决问题时,针对问题情境,可同时想到数个可能的解决方式,不囿于单一答案或钻牛角尖式的探求。其特征有三个方面: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主要有多向、侧向、反向三种思维形式。思维定势(thinking set)是由先前的活动而造成的一种对活动的特殊的心理准备状态,或活动的倾向性。在环境不变的条件下,定势使人能够应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决问题。而在情境发生变化时,它则会妨碍人采用新的方法。消极的思维定势是束缚创造性思维的枷锁。

创造力与天才的培养也是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之一。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关于创造力和天才培养的研究蓬勃发展起来,相关研究发现,老师接纳及支持学生想法、老师肯定并鼓励创意表现、学校常常举办创意活动、参加社团及读书会、学习环境自由开放等都有助于学生的创意发展。

为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潜能,并引导学生在发挥个人创新思维主动性的同时,也将个体纳入团体中,促进学生在团体协作中提升自身的创造力,本课从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摆脱思维定势两大主题出发,激发学生个人的创新思维,培养团体的合作创新意识,实现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三、活动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

2.准备体现人们创造力的简短视频。

3.火柴盒、蜡烛。

4.透明塑料杯、硬币。

四、活动过程

1.导入

要求:请同学们用四条直线将图片中的九个点连起来,方法越多越好。

导入语:同学们想到了很多的方法,你知道么?这个问题是个开放性问题,换句话说,这道题还没有标准答案,只要你努力去想,就能想出更多的方法。这个活动在每个班级得到的答案是不一样的,这是人们思维上的差异,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训练,培养我们的创造力。

2.活动一:初步感知创造力

播放能够很好地体现人们的创造力的视频资料,这一资料要具有极强的创造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心理上的共鸣,让学生初步感知创造力的神奇。这节课,我选择了本田汽车的一个极具创造力的视频资料,效果很好,学生在看完第一遍以后,都要求再播放一次。

3.活动二:讨论交流创造力的神奇作用

(1)学生回忆自己平时看到的媒体上关于汽车的广告设计,并用语言描述。

(2)将我们日常看到的汽车广告创意与活动一中的汽车广告创意相比较,讨论二者的不同,讨论交流创造力的神奇作用。

4.活动三:发散性思维训练

(1)全班活动。

A.以组为单位,小组竞赛的方式进行。

B.请看以下两个图形,发挥你的创造力,你觉得它们两个像什么东西?

(2)个人活动。

A.请同学们在两分钟内说出红砖所有可能的用途。

B.请班级里每个小组各出一个同学把自己的答案写在黑板上,其他同学不要提示。

5.活动四:讨论交流个体发散性思维的差异与训练

(1)请同学们说出小组竞赛过程中哪个组的答案最有创造力,你在听取其他组的答案中有什么感受。

(2)请参加个人活动的同学说说你的答案中哪个最有创意,或者你认为谁的答案最有创造力。

(3)通过活动,试着总结一下人的创造性思维有哪些特征。

6.活动五:打破思维定式的训练

(1)训练A。

给你一盒火柴、一根蜡烛、一颗图钉,请你想办法,把蜡烛放到墙上,而且蜡烛一定要与竖直的墙面平行,也就是说蜡烛也要求是竖直的。

(2)训练B。

给你四枚硬币,三个透明的塑料杯,请用这四枚硬币让三个杯子里面都有硬币,而且硬币的个数只能是1或者3,方法越多越好。

(3)创造性信心的树立。

学生在面对这两道创造性思维训练的游戏时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学生也在相互合作、想出解决办法的过程中,树立了培养自己创造力的信心。

五、课堂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