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事业单位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管理制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事业单位管理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事业单位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管理制度范文第1篇

关键词 会计 预算 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国家公共财政改革以来建立的预算管理体系较为科学,在规范单位支出行为,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发展和国家公共财政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看到,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尤其在在预算编制和执行方面还存在很大的不足。本文将对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就如何改革与完善这一制度进行探讨。

一、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的不足

(一)预算管理得不到应有重视。

事业单位对预算管理的重视普遍不足,单位进行预算主要是为了获得资金,所以资金一旦到账,预算管理也就止步不前了。另外,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包括预算编制、执行、监督三方面,但是事业单位却忽视了这三方面的有效衔接,使预算管理无法发挥最佳效果。

(二)预算编制过程不科学。

目前,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程序普遍存在质量低、方法落后的问题。首先,预算编制不够客观和缺乏统一性的标准,财务人员不能本着严谨、客观的态度进行预算编制,其主观理解的作用过于凸显,这就使得预算编制的科学性严重缺失。其次,预算的编制方法不科学。我国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上年基数+本年调整数”的预算编制方法,实际中往往仅根据上年的基数简单的乘以一定的比例,对事业单位的发展规模和速度以及所提供的服务与效益没有进行认真严谨的分析和评价,最终导致事业发展较快、规模较大的单位因预算过小而造成资金缺乏,阻碍事业发展;事业发展较慢、规模较小的单位因预算过大而资金大量浪费 。此外,预算编制还存在预算外资金与预算内资金相脱节的问题。我国事业单位传统的预算资金内外分离的体制,使单位在编制预算时不能充分考虑预算外资金的收支情况,但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使事业单位的经费来源不再单纯依靠预算内资金,而是依靠经营收入来弥补资金不足。 这一问题也将导致预算编制严重偏离准确与科学。预算编制作为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起点,如果不能做到准确科学,必将影响整个预算管理制度的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三)预算执行力度不足,效果较差。

预算执行后,各单位普遍缺乏对预算执行结果进行有效考核和评价,激励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缺失,这就造成预算执行得不到应有重视,执行力度普遍不足,执行效果普遍较差。预算执行人员对一些问题没有给予足够重视,比如资金是否使用于相关的项目、资金使用效益如何、有无超预算支出,资金使用是否有结余等等, 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执行人员在预算执行时缺少约束力,积极性不高,导致资金浪费现象十分严重。一些单位虽然存在预算效果考核的制度,但是形式重于内容的现象严重。

(四)预算监督机制不完善。

有效地监督控制机制在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极其重要,但是目前,我国事业单位预算监督还十分不完善。对预算管理制度的重视不足,是造成这一问题的重要因素。有效的预算监督措施,例如客观严谨的预算执行结果考评机制、预算管理人员激励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的建立,不应是形式上的内容,而要切实地贯彻到现实工作中,使其发挥充分的监督作用。预算监督应当贯穿在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全过程中,发挥有效控制、促进作用。

二、完善预算管理制度的主要措施

(一)提高对预算管理的重视程度。

要使事业单位对预算管理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并且实施有效措施加强预算管理。应该在事业单位重整和完善预算管理程序,有人提出在事业单位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其实就是要重视预算的编制、执行和监督等一系列过程,将有助于事业单位有效整合资源,引导和监督单位各项业务活动的有效展开,最终通过预算编制来实现单位财务的优化。

(二)提升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做好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仅仅依靠重视是不够的,还要在实际操作中切实完善预算管理流程。首先就是预算编制的过程,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程序是十分重要的。首先,预算编制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如本单位具体状况、行业状况、历史情况、对未来的预测、国家财力和政策以及社会整体利益等等,所以要求预算编制人员要进行全面调研,系统分析,综合测评等具体、细致的工作。其次,科学的预算编制还要求有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全面推行“零基预算”。在编制预算时充分考虑增量资产配置与存量资产使用情况的匹配关系,以增量资产激活存量资产。

(三)加强预算执行的力度,并配合以有效的监督机制。

首先,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预算执行情况考核体系,在财务预算期末,对单位以及内部各部分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客观的考核。考核的指标应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具体制定,关键要适合本单位实际,并且保证可操作性。第二,要建立一套客观、有效的支出约束机制。通过建立各项管理制度,约束预算管理人员的行为,以便充分履行财务人员岗位职责。这些制度包括综合性的管理制度、单项的管理制度以及一些相关的管理制度。严格按制度办事,最大限度地发挥预算管理的功能和效果。第三,建立一套完善的预算执行考评与激励机制。不仅要建立预算执行岗位责任制,将执行过程的责任落实到具体工作人员及领导身上,而且要建立有效的考评制度和激励制度,充分调动预算执行人员积极性。

(四)加强培训,提高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综合素质。

事业单位应注重对财务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和专题培训。同时,事业单位参与预算管理的财务人员要自觉学习不断更新的专业知识,实时关注并及时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除了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外,财务人员还要有廉洁自律的品格和高度的岗位责任感。

(作者单位:吉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

注释:

朱英.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探讨.财政金融.2012年10月下.

事业单位管理制度范文第2篇

关键词:事业单位 改革 初探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6-212-02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在持续推进中,收到了一些成效,但由于传统观念、相关法律法规缺失和各种因素的制约,目前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与达到“建全及完善各类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体制,建立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激励机制,调动事业单位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激发事业单位的效能,提高公益服务的水平”这一目标还有一定差距。

一、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进程

2006年人事部、财政部《关于印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同年颁布的《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确定了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措施,其核心是用人机制从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并建立岗位绩效工资制度、《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2011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加快了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步伐,明确了改革目标和要求:以健全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重点,创新管理体制,转换用人机制,形成权责分明、分类科学、机制灵活、监管有力、符合事业单位特点的人事制度。2014年国务院颁布了《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使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管理制度有法可依;同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进一步调整绩效工资的结构,将加快推进其深化改革的进程。

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的现状

从1992年人事制度分类管理改革开始,在将近15年的逐步变革进程中,传统人事管理已经逐渐转化,事业单位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深入带来了人事管理从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新概念,建立了岗位绩效工资制度,颁布了各项相关的管理制度和政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目的是建全及完善各类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体制,建立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激励机制,调动事业单位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激发事业单位的效能,提高公益服务的水平。目前,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的改革距离这一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岗位设置制度还未完全体现真正的全员岗位聘用制,形成能上能下、能出能进的聘用体制,绩效工资的激励作用没有完全发挥。

三、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的问题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是根据各类事业单位的特点进行制定的各项人事管理的法规、措施和规章制度,其中包括事业单位人员的聘用、岗位设置、考核、奖惩、培训、工资福利等各项管理规定。目前,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在各方面都存在一定问题。

1.管理观念相对滞后。由于事业单位原收入分配方式基本与国家机关一致。受到长期旧有观念的影响,事业单位在人事管理的观念仍然停留在身份管理概念中,对岗位管理和绩效激励机制的认识不足。在实施岗位设置制度时用人机制首要考虑的还是人员平衡,尤其管理人员依旧是领导提名、组织决定,甚至直接套用旧有身份序列结构,从而导致岗位结构和总量设置不均衡,仍未真正实现岗位聘用制,使绩效制度没有发挥其激励机制。“人治”现象普遍存在,缺乏对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和法人治理的观念。

2.管理人员专业水平较低,人员培训不足。事业单位人员归属国家干部,基本参照国家机关人员进行归类。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基本从单位内部调配,因此部分事业单位管理人员是各个单位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兼任的,导致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人员水平参差不一。人员培训是提升事业单位人员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事业单位较注重对专业技能和业务知识培训方面的培训,相对创新性和思维发展方面的培训较少。

3.考核制度单一,激励机制缺失。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现行考核制度相对单一,缺乏长期评价考核制度。绩效考核基本基于年度考核和个人述职等简单考评,考核制度仍然受到人为因素和首因效应等因素的主导,未有对不同岗位的人员切合其特点进行分类考核,没有形成客观科学综合的绩效考核激励机制。

4.法律法规支撑不足。目前,针对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而颁布基本政策以文件下发为主,真正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法规较少,内部规章也不健全。导致事业单位在管理中介乎参照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有关规定或者《劳动法》等企业人员的法律规定进行执行,遇到纠纷时,缺乏有效的法定程序,使事业单位往往处于被动位置。

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的建议

1.增强对人事管理的重视,改变管理理念。事业单位具有公益性和服务性的特征同时兼顾效益的社会服务性组织。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在观念上,首先需要从身份管理更新到岗位管理的理念,重视人事管理活动,让人事管理从边缘化的执行性质转化为具有真正管理决策能力的性质。其次借鉴社会非盈利组织的管理经验,引用人力资源管理的方法,结合不同类型的事业单位特征建立符合各个事业单位特征的人事管理制度。转化观念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基础保障。

2.提高管理人员的水平,定期实行人员培训。任何制度改革的政策法规都需要工作人员进行具体执行,而让具有创新理念、专业人事管理水平的管理人员管理人事会使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贯彻实施和推行事半功倍。事业单位应定期对事业单位人员进行分类培训,并增加针对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专项培训项目,使事业单位各类人员均衡发展,具有专业技能又具有思维创新性,提高事业单位人员的水平是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辅助条件。

3.完善岗位聘用制,建立合理绩效考核机制。从身份管理转向岗位管理是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的重要一步,而岗位聘用制和绩效考核机制是岗位管理的主要内容。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事业单位需要完善岗位聘用制度,实行全员岗位聘用,对岗位结构和总量进行战略规划,明确每一个岗位的职责和要求,严格遵照“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和合同管理”的原则;建立符合各类岗位特征,引用科学动态的绩效考核方法,结合短期和长期考核对岗位人员实施人性化的考核和晋升机制,才能充分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达到绩效激励作用。

4.及时颁布相关法律法规。2014年国务院颁布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为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添加了有力的法律依据,增强了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的法律保障,但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是一项涉及多方面因素的复杂体系,需要配套一系列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完善。及时颁布相关配套的法律法规,是加快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的根本保证。

五、结束语

事业单位是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包含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社会服务组织,其具有公益性和服务性的特征,因此改革中既要保障公益性和服务又要兼顾其效益。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是国家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点部分,虽然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但随着改革逐渐深入,将推动事业单位人事管理进入一个新时代。

参考文献:

[1] 柴文娟.事业单位绩效管理探讨,现代商贸工业,2014(16)

[2] 竺向阳.从事业单位改革看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中外企业家,2013(1)

[3] 张黎阳.我国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现状分析与改革思路.中外企业家,2011(7)

事业单位管理制度范文第3篇

【关键词】档案管理;优化制度;事业单位

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一样属于公共服务部门,他不同于其他民营和个人单位,服务性和公共性是其主要职能,事业单位的运行不以获利为目的,主要是为了推动社会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建设,为我国居民提供更加快捷、更高质量的服务。档案管理工作同样也是事业单位的一项重要工作,对事业单位工作的正常运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事业单位工作量大、种类繁多、部分工作不透明都给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阻碍。因此,如何优化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制度对事业单位的工作质量起着关键性作用。

一、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事业单位工作性质特殊,种类复杂,在工作时需要进行记录、存档,这导致事业单位储存资料量巨大,进一步加大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难度。目前我国的事业单位运行情况没有进行全面的公开化和透明化,部分工作具有一定的隐蔽性,故对事业单位的工作情况进行检查时,只能通过对档案资料的检查来对事业单位的工作状况进行检查和监督,所以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在事业单位的整体运行中占有重要地位。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也可以通过档案管理水平来体现,所以事业单位在进行档案管理过程中,一定要充分认识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建立科学规范的档案管理制度,保证档案管理质量,有提高档案管理效率。在档案管理过程中,事业单位还要充分认识到档案对单位以及社会的发展都会产生重要影响,如果档案资料没有符合相关规定会对事业单位的运行造成一定困难,也会给人民群众留下管理不利的印象,故档案管理是保证事业单位正常运行的重中之重。

二、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制度中国存在的问题

1.缺乏足够的档案管理意识

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十分容易被忽视,因其具有服务性的性质。造成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可能是事业单位没有对档案管理工作起到足够的管理意识,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程度不高,同时缺少必要的人力物力支持,这些都会导致档案管理工作被忽视。事业单位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手段提高对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例如将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年终工作考核中,这样有利于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2.没有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

现阶段我国的档案管理现状是没有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为了促使档案管理制度的形成,我们可以在进行档案管理工作时制定规范守则,对档案内容进行全方位的覆盖,简化档案管理工作,是复杂的工作量简单化。对于事业单位来说,可以通过提高执行能力来加强对档案的管理,实行责任制度,增强档案管理人员的责任心,在保证管理质量的同时提高管理效率。

3.缺乏信息化的档案管理

计算机技术已经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为人类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捷,近年来信息化档案管理的优势越来越加突出,他使得档案管理工作变得更加方便、快捷,极大的节省了人力、避免了资金的浪费。但当前一些事业单位还没有将信息化的管理技术全面应用在档案管理工作中,使得档案管理工作变得低效耗时,甚至对已有的电子档案也缺乏足够的监督管理,使得信息化档案管理工作无法正常的开展。

4.缺乏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

档案管理工作不仅具有较强的制度性,同时也要求管理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高水平的管理技术。对于档案管理人员来说,不仅应该具有良好的职业责任感还应具有较好的专业管理水平。但是目前我国的一些事业单位还没有专业的、固定的档案管理人员,有的单位还依靠其他部门的人员来兼职管理档案工作,这就使得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职责不够明确、无法随时随地的处理档案管理工作。并且有的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人员变动频率较高,将档案管理工作视为应付上级组织的检查,使得档案管理人员缺乏足够的管理知识、对业务不够熟练,从而使档案管理工作不能正常进行。

三、优化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制度的途径

1.重视档案管理工作的宣传

通过各种途径宣传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制度的改革,如结合单位的具体档案管理情况通过报纸、杂志、网络等途径普及档案管理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开发方面的重要性等。人民群众通过一系列的宣传教育工作可以了解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及其对社会服务的关键性,从而推动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

2.重视档案管理制度的执行和制定

档案管理制度的制定是档案管理工作正常进行的基础,因此事业单位要重视档案管理制度的制定和执行。并且在对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制度进行优化时一定要注意对制度的落实,规范档案管理人员的行为准则,严格按照管理制度进行操作,同时建立相应的监督管理守则和绩效奖惩制度,促进档案管理人员自主的执行档

案管理工作制度,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在工作中不断改进已有的管理制度使得档案管理制度变得更加全面和完善。

3.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

新的档案管理形势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同时掌握传统的档案管理技术和当代的信息化管理技术,所以我们必须建立专业水平较高的管理人员队伍以跟上档案管理制度的前进步伐,Φ蛋腹芾砣嗽苯行定期的培训以增加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档案管理知识。

4.加强电子档案管理与纸质档案管理之间的关系的优化路径

纸质档案管理方式在目前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主要方式。随着数字化时代的迅速发展,档案管理数字化已经成为了档案管理工作的必然趋势,档案管理数字化可以有效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效率及管理水平方面。如果事业单位没有普及数字化化档案管理的情况下,也可采用传统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管理相结合的形式,利用计算机技术开展档案管理工作,来促进事业而单位档案管理数字化的发展。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也可采用传统的方式进行档案信息的收集,把档案信息材料录入计算机中,由它来进行快速分类生成电子档案资料,从而发挥现代化技术在提高档案管理效率方面的作用。

四、结语

档案管理是事业单位必不可少的工作内容,不仅仅具有日常工作的特性,还是保障事业单位工作正常进行必不可少的一项关键内容。事业单位的全部工作人员,尤其是档案管理专业人员都要重视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建立全面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以保障事业单位高效正常的运行。

参考文献:

事业单位管理制度范文第4篇

一、概述

目前,我国进行了大范围的事业单位的改革工作,这也使得有很大一部分事业单位开始走向了市场,也有一些事业单位被国家赋予了一些职能,如: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职能。随着政府建立了新的公共财政体系框架,至此政府的经济职能越来越市场化。事业单位一直以来都是辅助和完善政府职能的部门,也随之在内外环境上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比如事业单位的服务对象、服务的具体方法和获取资金的渠道等,都大大不同于以前。虽然我国的事业单位在内外环境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就其财政管理制度来说,还是以前的管理模式,仍旧带有计划经济体制的色彩。也正是财务管理制度过于简单化,过于滞后,使得财务管理制度和事业单位的发展之间存在着很大的矛盾,从而形成了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上的许多问题和不足之处。针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客观的看待,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改善和解决[1]。

二、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的事业单位在内外环境上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就其财务管理制度方面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和不足。主要的问题就是:事业单位资金来源渠道太多,致使财务管理难度增大。也就是说,由于一些事业单位被完全推向了市场,这就使得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脱离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范围,最终使得这些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不便于统计。对于一些没有进入市场的事业单位,也存在着一些现实的问题,由于这些事业单位仍然保留着计划经济时期的特点,在财政的保障上层次很低,对事业单位没有太多的约束,允许其开展一些收费活动和一些经营上的服务,在一些事业单位甚至存在下属单位进行经营活动的情况,通过这些活动来弥补经费上不足的问题。这样做,无疑会使得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越来越广泛,资金来源渠道的多样化最终造成了管理难度大的后果。虽然,一些事业单位也意识到了这一问题,但是还是没有太大的改变。还是会花费很多的成本用以监督和激励上,致使一些企业的价值最大化的目标仍然存在。要想改善这一现状,企业所有者必须认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要知道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就是财务管理。一些必要的投资还是需要的,只是在进行财务管理的时候,要利用相应的经营管理上的手段和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三、针对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相应的对策

(一)不断增强融资能力。

要想解决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首先可以从增强融资能力上入手。详细来说,主要是三个阶段:首先,事业单位要获得政府的支持和信任,不断地增强企业外部融资能力。要想取得政府的支持和信任,就要和政府通过不同的有效渠道进行沟通和交流,只有政府了解到了企业存在的难度,才可能对企业有所理解,并给予支持。其次,还要不断地加强自身的能力的建设,只有在增强自身实力的情况下,才能在社会上提高自己的商业信誉,自身的发展潜力也会得到很好的发掘和开发。最后,资本市场也是十分重要的,可以通过资本市场的形式进行资金的筹集。这就需要企业要建立相应的现代企业制度,对公司治理的结构也要进行规范的改善。

(二)高度重视财务分析,不断完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

财务分析是不容忽视的,要对其高度重视。同时要利用相应的且规范的财务报表,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财务分析体系,这样资金的利用效率就会提高。除此之外,财务分析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也是十分重要的,建立一定的财务分析体系,对企业的资金情况和财务风险的大小,才能有一个很好的掌控,从而可以更好地对企业经营稳健性进行衡量。最终可以不断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此外,在完成财务分析体系基础的完善工作之后,还要对财务信息报告制度进行强化工作,制定不同的财务报告制度,如:定期和不定期的财务报告制度、重大的财务决策的事前和事后的相关报告制度等。这样一来,就可以在领导者进行经营决策的时候有可以依据的材料和信息,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也是十分必要的,因此要建立一定的,符合规范的内控制度。内控制度是否良好、有效直接决定了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的制度是否可以得到完善。所以,要想保证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实现,就要建立一套适合自己企业的内控制度。所谓的内控制度就是,企业为了更好地保护财务的安全性和完整性,考察会计信息是否真实可靠,工作效率和质量是否达标,能否实现经营方针和目标而建立的一种管理制度,可以对企业的经济活动在组织、制约、考核以及调节上起到重要的作用。内控制度也就是一个循环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之间的一种制度,是一种动态的管理。要想使得内控制度发挥其作用,就要根据企业自身的经营理念和经营特点,制定相应的内控制度,不断地进行业务上的创新,最终实现企业的经营方针和经营目标。

(四)不断加强企业风险的管理,加强企业的竞争和合作的统一。

企业风险的管理是一项不容忽视的工作。企业的风险管理主要是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效率进行相应的监督和管理。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及时地发现企业经营中存在的风险,以便对这些风险进行及时的消除。这样就可以将企业的风险降到最低,不仅如此,企业风险管理也可以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符合性,同时还可以发现内部控制制度上存在的问题,同时可以提出一些可行性的改进意见,这样是有利于内部控制制度的修订和完善的。实施企业风险管理的作用不仅以上这些,此外还能起到对风险的预防和警示的作用,只要企业制定的内控制度是符合企业实际情况,在企业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进行具体的实施的时候,就可以对事先可能出现的风险有了一个控制和预知,从而分析风险存在的原因,在分析原因之后,不断地总结经验和教训,加上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企业的风险管理制度的作用才能达到,从而更好地促进整个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和企业经济效益不断提升和强化。

事业单位管理制度范文第5篇

第一条

管理部门。局办公室负责单位各类资产的配置计划、报批、采购、验收、台账、使用、保管、调配、处置等工作。待遇保障和医药管理股负责做好资产配置预算、费用支付、固定资产建账、核算等工作。

第二条

资产配置。

1、资产配置应当遵循厉行节约、节能环保、调剂优先、共享共用、严格标准、预算约束、资产存量与增量挂钩的原则,科学、有计划地进行配置。

2、严格执行《湖北省行政事业单位通用办公设备及家具配置标准》规定,统筹合理安排本单位通用设备、家具的配置,不得超标准、超数量配置。

3、局办公室负责对单位的年度资产配置进行计划和统计;财务部门根据年度计划编制上报资产配置预算,凡未列入配置计划的资产,不得编入资产配置预算。

4、纳入计划并预算的资产配置,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及政府采购管理规定进行采购。

第二条

管理使用。凡购置的固定资产,单位价值在1000元以上的,必须纳入固定资产核算。坚持领用登记制度,各股室(二级单位)落实专人管理,确保不遗失、不损坏,尽量延长使用寿命。管理人员因工作调动、岗位调整或退休,一律不准带走所管理的固定资产,必须按规定办理移交手续,禁止形成账外资产。

第三条

资产处置。资产处置(包括调拨、转让、报损、报废等)严格执行《湖北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条例》规定,处置规定限额以上的国有资产,按程序向财政局国资管理部门报告,在取得财政部门核准处置的批复后,方可实施资产处理;规定限额以下的国有资产,经局办公会集体讨论决定,履行相关审批手续后实施,并报财政局备案。所有国有资产未经批准不得随意处置。

第四条

资产清查。每年年底应当开展资产年度清查。主要内容包括财务管理、财产清查、资产核实等。年中做好日常监督检查工作,做到账实相符,账物相符,防止资产流失。